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二五五卷)  2004/4/12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255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光明覺品」,光照百千世界,偈頌第一首看起:

  【若以威德色種族,而見人中調御師,是為病眼顛倒見,彼不能知最勝法。】

  諸佛如來色相無邊,決定不能夠侷限在一個很小的範圍,你沒有辦法見到圓滿。所以,這首偈是責備一些行人(修行人)為什麼不能見法身?見如來就是見法身。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講,第一首到第五首都是講「法身」,後面五首偈是講「智身」,「前五法身,後五智身」,不能見法身。他註解裡面說得很好,「謂以威德」,『威德』裡面就包含著「自在熾盛」。「色相」裡面就包含「端嚴吉祥」,端莊、莊嚴、吉祥。『種族』裡面就包含「名稱尊貴」。梵語稱「薄伽梵」,這是世尊的德號,薄伽梵沒有辦法翻,在我們中國辭彙裡面找不到,因為這個名稱裡面含了六個意思,剛才我們都讀過了。薄伽梵裡面,有自在的意思,有熾盛的意思,有端嚴的意思,有吉祥的意思,有名稱的意思,有尊貴的意思,在中國確實找不到一個名詞裡頭有這六個意思。所以不得已翻音,音譯,然後再加註解,註解裡頭就有這六個意思。

  在這偈頌裡面說三個,三個就把薄伽梵六個意思統統包括了。「威德」,威德裡面就有自在的意思、熾盛的意思,如果不自在,這個熾盛(我們一般講旺盛)哪裡能算威德!所以它含著有這兩個意思在。『色』是色相,相好光明,所以它有端嚴,端正莊嚴,有端嚴、有吉祥這兩個意思。「種族」裡頭也有兩個意思,「名稱」,名稱就是名聞。這個種族旺,這個種族盛,在這個世間,我們今天講在國際上,提到的時候人都能知道,現代的話叫知名度很高。最後一個意思「尊貴」,我們今天說貴族,這個族群是貴族,知名度很高。所以它含有這麼多意思,稱薄伽梵。

  清涼大師接著告訴我們,為什麼你錯了?你錯在哪裡?在我們世間人來講,沒錯,一點都不錯。這種見解在六道裡頭,決定不錯;在十法界裡面也講得過去,也不錯;在一真法界裡頭就錯了。為什麼?著相!諸位要曉得,一真法界裡頭不著相。所以,清涼在此地說「雖是薄伽」,這是省略,後面尾音是梵,薄伽梵。「而見從外來」,你這種看法是從外來,「取相乖於最勝,故為倒見」,你是著了相。就跟佛在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,「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」,這個人見不到如來;如來是講的性,見不到法性,見不到法身。怎樣你才能見到法身,就是見到法性?離相!離相心地清淨,清淨心就是法性,清淨心對的一切境界就叫法身,妙就妙在此地。

  如果我們心地清淨,一念不生,我們常說(常說有好處,讓我們同學們印象加深)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果然這四句統統做到了,連這四句也沒有了。你有了這四句還是著相,「我現在不錯!我已經不執著、不分別,不起心、不動念」,你想想,他有沒有執著?他有沒有分別?他有沒有起心動念?統統具足,這個人不能見如來。連這個念頭也沒有了,連這四句也斷掉了,真正契入清淨寂滅,這時候的心就是法性,這時候的萬事、萬物、萬法就是法身。為什麼?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的現象,法性所現的,唯心所現!唯心所現的就叫法身,能現的就是法性,法身跟法性是一不是二。就如同金跟器一樣,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,金跟器不能分,法身跟法性是一不是二。這個境界不是十法界眾生的境界,十法界裡面包括四聖,六凡就不必說了,四聖都達不到了,六凡哪有指望!所以佛法到究竟處是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,「開口便錯,動念皆乖」。

  給你說的四句,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這四句是法喻,你可不能執著,執著就錯了,執著那就有了,就著相。這四句都不能執著,你才真的清淨了,清淨就是真誠。所以,曾國藩在讀書筆記裡頭,曾國藩讀書的書房,他題了個名字叫「求闕齋」。你看看我們世間人都求圓滿,什麼事都求圓滿,曾國藩是個讀書人,他明理。人不能到一切圓滿,滿招損,這是《易經》上說的。所以他不像別人,他求缺,我樣樣都欠缺一點,這個好!《易經》上,「謙受益」,謙虛的人得利益,樣樣自滿的人損失就大了。這是六十四卦裡面的謙卦,地山謙。山是高高在上,現在山在哪裡?山在地底下,地在山上面,表謙虛的意思,「滿招損,謙受益」,所以他的書房叫求闕齋。《求闕齋筆記》,這是曾國藩讀書筆記,對誠下了個定義,誠什麼意思?他說「一念不生是謂誠」;換句話說,起心動念,誠就沒有了,這個說法跟佛經上講的相應。

  真心,誠是真心,真心沒有念頭,真心離念,它不是無,真心真有。真心,我們六根都接觸不到,眼看不見,耳聽不見,鼻也聞不到,舌也嘗不到,身也摸不到,意也想不到;不管你怎麼想,不是的,不想就都是。法性、法身在哪裡?從來也沒有離開過我們,為什麼我們見不到?就是起心動念,造成障礙;不起心、不動念,沒有一法不是。所以古人常說,哪一法不是佛法!到你真的不起心、不動念,法法皆是,沒有一法不是佛法。我們把那個佛法換個詞,一樣的意思,哪一法不是法身?一切諸法皆是法身。離念就見到了,從法身上見法性,法身是相,性相是一不是二。性在哪裡?當相即是。我們現在因為大乘經念多了,世尊為我們講解,我們已經有深刻的印象,我們也曉得當相即是,但是怎麼樣?不得受用。受用是什麼?三明六通,智慧德相;我們這個沒有,三明六通沒有,智慧德相沒有,得不到受用。

  得不到受用是:我們會說,沒有入境界。為什麼沒有入境界?我們的心還不夠清淨,還是會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就著相。那怎麼辦?要修行!修行,行是行為,修是修正,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,叫做修行。現在我們最重要修什麼行?就是修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、不動念,最高級的。這個我也常講,難,真難!不起心、不動念真難。不得已而求其次,能夠跟這個相應,能夠跟這個接近,修什麼?修不執著、不分別。這是什麼?這是十法界眾生修的。不起心、不動念是一真法界法身菩薩修的,當然我們不是法身菩薩,我們在這上真的是用不上力,一點辦法都沒有。我們現在從不執著下手。果然世出世間法都不執著,你這個心清淨一大半,至少清淨個百分之七十。好像一瓶濁水,混濁的水,現在慢慢沈澱,下面還有混濁,上面百分之七十乾淨了,清水現出來了。執著,嚴重的執著,你這個水百分之百全是混濁的。這個東西要有耐心,就是要讓它沈澱,要給它時間,同時不能動搖;動搖,一晃的時候,它又不行了,它又混濁了。你看這個,你就懂得修行方法了。

  所以,我們在順境、逆境,順境逆境就好比風浪,境界風動。在境界風動裡面你保住,不受外面境界影響,心是清淨的,不隨外面境界起風浪。一切不分別、不執著,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,這是真修!我們現在最常用的方式,是讀經、念佛。我們經行是念佛,我們拜佛也是念佛,這幾種方式混合在一起用,你能保持身體健康。長時間在那裡坐,坐久了,不行,你走動走動,常常拜佛,對身體健康一定有好處。早年我在洛杉磯遇到一個同修,大概六十多歲,上了年歲,行動都不很方便。他來看我,問我,怎麼樣能夠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?他不能夠盤腿坐,我教他拜佛,我說你一天拜一百拜,早晨拜五十拜,晚上拜五十拜。他拜了一年,一年之後來告訴我,他說:法師,現在我可以雙盤,整個身體關節靈活了。

  身,身是個機器,要動,身不動就壞了。心,它不是物質,它是靜的,空就靈,所謂是空寂靈明,心不能動。心裡頭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心在動;心動,心就不健康,它不能動。身一定要動,身不動身就不健康。所以養身要動,養心要靜,佛法裡面講這個養身之道,真有大學問在其中。心是靜的,身是動的,你經行,身是動的,拜佛,身是動的,雖然在動,心裡頭一念不生。妄念止不住,怎麼辦?念佛!用一句佛號把所有一切雜念打掉,就為這個念佛的。不念佛怎麼樣?就胡思亂想!以一念止一切妄念,你要明白這個道理,你才真正懂得修行,心靜,身動。

  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,嚴重的錯誤就是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這是嚴重錯誤。工作,那我們要問,我們在這個世間,世間人都在分別、都在執著,我們要不要?要!恆順眾生,隨著眾生的執著而執著,隨著眾生的分別而分別,外面的;裡面呢?裡面確實沒有分別,確實沒有執著,這就對了。外面面對一切眾生,就像舞台,在舞台上表演,裡面那是舞台的幕後。幕後跟幕前不一樣,幕後是真的,表演是假的。表演是為他,利益一切眾生,是為度化眾生廣開方便之門;幕後是自己,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所以這首偈,錯,錯在哪裡?錯在著相,這是執著有威德、有色相、有種族,還執著這些。

  『而見人中調御師』,「調御師」是佛的十號之一。我們今天在這裡看到這個德號,有很深刻的感觸。調御師,要用我們現代話來說,這是個什麼身分?和事佬,調是調和。現代我們的社會不安定、不太平,衝突、矛盾到處都是,普遍發生在家庭、團體裡面,社會裡。這個世界上,所謂志士仁人發心出來做和事佬,幫助這個社會化解衝突,促進安定和平,調御就有這個意思。調御兩個字原本是比喻,比喻駕車,古時候的車,一般的馬車,平民馬車是一匹馬,在社會上有身分、有地位,富貴人家兩匹馬,兩匹馬拉車。你怎麼樣調理,使這兩匹馬動作一致,你來駕御牠。地位最高的、做大官的四匹馬,天子是六匹馬,馬匹愈多,這個調御的功夫就愈要高明。這個比喻什麼?這個國家有眾多的人民,你如何能夠把他們調理好?讓這些人和睦相處,互相包容,互相尊重,互相敬愛,互助合作,這是調御師的本事。

  所以這樁事情,看起來好像是平常小事,實際上這裡頭有大學問。今天整個社會動亂,就是我們失去調御,失去調御,用現在的話就是失控!御也是控制,調和控制。佛有這個能力,九法界眾生無量無邊,佛有智慧、有善巧方便,佛能夠調御。那我們就要問,佛現在為什麼不來?我們這個世間這麼樣亂,人這麼苦,他怎麼不來?佛法當中又說,佛不度無緣之人,這就說明,佛菩薩現在為什麼不來?現在眾生跟佛菩薩無緣。什麼叫無緣?不接受;不是佛不來,不接受。佛來了要教他們,他們排斥、毀謗、陷害,甚至於驅逐出境,有什麼法子!所以佛菩薩不來,不來是大慈大悲。因為佛菩薩在遍法界虛空界是大聖人,人對待大聖人排斥、毀謗,那個罪比什麼都重,所以佛不來。不來怎麼樣?不來,你不會毀謗他,你也不會去侮辱他,他不在,他不來,使你不造這個重罪,慈悲!你歡喜他,你能接受他,他就來了,你只稍稍有一點不歡喜,他走了。所以,來是大慈大悲,去也是大慈大悲,決定只有一個願望,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。

  諸佛菩薩絕對不會給眾生增加絲毫的苦難,他決定不會做,他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。離苦得樂是果,果必有因,不修因哪來的果!因是什麼?因是破迷開悟。所以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,只有一樁事情,就是教學,用教學的方法,幫助你破迷開悟。一切苦是從迷來的,一切樂是從悟來的,覺悟就樂了,生活再苦,他也快樂,這真的,不是假的。許多同學讀過《論語》,你看看孔老夫子讚歎他一個最得意的學生顏回。顏回的物質生活,大概在所有同學裡面是最苦的,我們現在一般,特別是學佛的人講沒有福報,佛家的話講,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,所以物質生活過得很苦。

  《論語》裡面,夫子說(大概夫子去看過,了解他)「簞食瓢飲」,吃飯連個飯碗都沒有,窮到這個程度。用什麼東西裝飯?用竹子編個簍子,當做飯碗,簞食。喝水連個杯子也沒有,用葫蘆瓢,簞食瓢飲,形容他生活清苦到這種程度。這樣的生活,一般人哪裡還會樂?夫子很感嘆的說,一般常人過這種生活,他會過得很苦;而顏回,一天到晚快快樂樂,歡歡喜喜。這就是說明,顏回在物質生活上雖然很清苦,精神生活非常充沛,法喜充滿。正是《論語》頭一句話所說的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」,顏回做到了。天天跟聖人學習,學習到的東西,全部落實在生活上,所以夫子讚歎他「回也不改其樂」。真快樂,一點憂慮、苦都看不出來,在顏回完全沒有,叫離苦得樂。

  離苦得樂,實實在在講,不是改善你的物質生活,那是什麼?那是個人福報,那怎麼能勉強?佛也辦不到,聖人辦不到。改變你對宇宙人生的看法,正確的看法,你以前看法錯誤了,幫助你改善,對於宇宙人生有正確的看法,你就很快樂了。這個裡面還有很深的意思,佛法裡頭常講密意,密意就是太深了,一般人沒有辦法懂得。佛法裡頭講密,不是神秘,不是祕密,是深密,道理太深了,一般人不懂。所以佛只有深密,沒有祕密。密意是什麼?密意是:心要是純善,物質環境都能改變。這是我們從日本江本博士水實驗裡面證明出來了。同樣是一碗飯,我們吃的時候,這碗飯不好吃。那個人他對這碗吃得很香,吃得很甜,吃得很快樂。什麼原因?他心歡喜,那個歡喜心,把這碗飯裡面的結晶變得非常之美。那個討厭的人、不歡喜的人,平常豐富的餐飲吃慣了,看到這個愁眉苦臉,一點都不歡喜,那個飯的結晶變得很醜陋。這叫什麼?境隨心轉,一切法從心想生,從這裡可以證明。

  所以我們就想到,顏回的心地清淨、平等,快樂無比,他那個簡陋的物質(現在人講磁場,我們中國人講氣氛),那個磁場、氣氛美好到極處。這個事情佛在經上常說,我們很不容易理解,今天有科學家他們用科學方法把它證明了,難得!尤其是這種大乘經,佛告訴我們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用這種心,虛空法界,從法性土到同居土,從一真法界到阿鼻地獄,統統平等。為什麼?你心平等。那我們要問,有沒有天堂?有!有沒有地獄?有!佛菩薩在天堂很樂,在地獄也很樂,境隨心轉!天堂是舞台表演,地獄也是舞台表演,表演得都非常逼真,一流演員,都得獎,都得第一等獎。演天堂的得一等獎,演地獄的也得一等獎,演得好!

  他在天堂沒有樂受,在地獄沒有苦受,他在表演。什麼人表演?悟了的人都在表演,迷了的人在裡頭受罪。罪從哪裡來的?是你自己迷得來的,本來沒有;本無苦樂,苦樂是相對的,相對的離開了,有真樂。所以諸位要知道,極樂世界不是苦樂的樂,你要把那個樂當成苦樂的樂,你在六道,你在十法界,你沒有超越。那個樂怎麼解釋?苦樂兩邊統統都沒有叫樂,真樂!你還覺得有苦、有樂,換句話說,你心還不清淨,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樂!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的境界,你沒有辦法體會,你無法想像,所以對你來說這不可思議。

  後面這兩句話說,『是為病眼顛倒見』,病眼顛倒見都是比喻,你眼睛有毛病,毛病從哪裡來的?你有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你的眼就有病,你的見就有病,見錯了。你怎麼可以用威德、色、種族見如來?此地說了三個,《金剛經》上說,若以色見如來,講一個。這是錯誤的,不能以色見如來。我們換句話說,不以色能不能見如來?還是不能見如來。為什麼?以色見如來,你著在「有」這邊,不以色見如來,你著在「空」那邊,你統統都在執著,你都著相,所以這是很難很難。一般講,這是大乘經上常講的,凡夫著有,二乘著空,阿羅漢、辟支佛著空,統統見不到如來。見如來就是見性,見如來就是見法身,十法界裡面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都沒有見性,都沒有證法身。什麼原因?他不是倒在這邊,就是倒在那邊。

  兩邊都不倒了,十法界裡面菩薩跟佛,兩邊都不著了。兩邊都不著是什麼?中道。我兩邊都不著了,中道,中道還是著了,你看,中道跟兩邊又對立,總是抓一邊。超越十法界的人怎麼說?「兩邊不立,中道不存」,空有兩邊我不執著,中道也不執著,這出去了。但是一般在講經教學裡頭,都叫你離兩邊,用中;佛法講中道,儒家講中庸,他兩邊是離開了,他抓住個中。是比兩邊好一點,在世間法裡面講正確,一點都不錯,懂得用中,可是這個沒有辦法,不能超越世間。超越世間,這種分別、執著要斷掉,有這個分別、執著就是有障礙,障礙你明心見性,障礙你見法身。用中是對的,執著中就錯了,你還執著、分別中,這就沒有辦法了,「顛倒見」。

  『彼不能知最勝法』,「最勝法」是明心見性,最勝法是佛知佛見。你看《法華經》上,《法華經》終極的目標是「入佛知見」,經文一開端就講出來,「開示悟入佛之知見」,這是《法華經》的宗旨。聖賢人教學,第一句話就把他的宗旨端出來,我們就學這個。儒家教童蒙,《三字經》上,頭一句話就端出來了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儒家教學目的何在?就是希望在這一生當中,證明人性本善,你對於一切人的觀察就會改觀,人性本善。不善的人,如何把他恢復為本善,這是教育,這教育成功。方法,世出世間聖人都是用教學的方法,讀書目的在哪裡?在變化氣質。佛經,佛經教學的目的在哪裡?在轉凡成聖;轉迷為悟,轉凡成聖。你看看,世出世間一樣不一樣?很不可思議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這首偈就介紹到此地。

  諸位同學,我們接著看下面第二首偈頌:

  【如來色形諸相等,一切世間莫能測,億那由劫共思量,色相威德轉無邊。】

  這後面,前面一段講的是法身,法身五首偈,前面一首是錯誤,揀別你著相錯誤;後面這四首「示悟,顯最勝法」。前面講最勝法,什麼是最勝法?這個地方顯示給我們看看。這裡面有四首偈,這是第一首,十首的順序是第二首,這一首是說明「如來色相無邊,故超情莫測」。「無邊」有兩個意思,第一是「深,隨一一相稱真無邊」。第二個意思是「廣,謂具十蓮華藏塵數之相」。《華嚴經》上,才真正把德相說清楚、說明白。我們常常看古大德講經說法,或者是在文字裡面,引用《華嚴經》上一句話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如來德相究竟是什麼?沒有人能夠講得清楚、說得明白,所以總是含糊籠統。信仰的心生不起來,尊重學習的心當然更就沒有,不識貨!這個地方我們遇到了,這幾首偈要給我們介紹。

  第一句說,『如來色形諸相等』,「色」是色相,「形」是形相;身體的形狀是屬於形相,身體上的光彩這屬於色相。「諸相」就是我們平常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但是法身如來、法身菩薩的色相,我們沒有辦法去想像。『一切世間莫能測』,這個「一切世間」是講十法界,三途不必說了,我們人沒有辦法想像,諸天也不行,沒有這個智慧。我們再看四聖法界,阿羅漢行不行?辟支佛行不行?菩薩行不行?十法界裡面的佛都不行!為什麼?沒見性,必得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法身。什麼叫無明?就是我們常常講的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有粗細不同,起心動念就是無明。佛法裡面講起心動念的程度,起心動念是一種波動的現象,有大的波動、有小的波動、有微細的波動,分成四十一個等級,愈往後面愈微細;大的波,小的波,愈往後愈微細。你能夠把大的波動、粗的波動斷掉了,細的波動還有,你才破一品無明;破這一品無明,你就證得法身。

  你證到法身的時候,佛在這裡所講的你才能接受,你才能相信,你才能體會得。雖然體會得,你還沒有證得,你才證得一分,四十一分你才得到一分。這一分非常非常可貴,真的入佛知見,真的入了佛的家,你進了大門!進這個門,你就決定不會退轉。我們常講,你就證得三不退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,《華嚴經》上圓教初住菩薩。別教,別教是初地菩薩,也是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法身,斷證的功夫相同,智慧不一樣。圓教初住菩薩聰明,別教初地就顯得愚鈍,藏、通、別、圓真的是從根性上講的。這是說「一切世間莫能測」,莫能測也是個雙關語。第一個意思,一切世間眾生根本就沒有能力來測度;第二個意思,一切世間眾生決定不能夠測度,不能測度你才能體會得到,稍稍生一念測度的心,就像前面講的,他就錯了,所謂是起心便錯,動念皆乖。

  你才發現在法身上,不可以用這種心態,這個心態與性德完全相違背,因為自性裡面沒有分別,沒有執著,沒有起心,沒有動念,那是自性。要相應才能契入,不相應不能契入,這個道理總要曉得。所以,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明心見性,這實在講很重要,縱然做不到,我們要朝這個路上走,方向、路子決定不錯。至於我們功夫能走到哪裡,那是另當別論,路走得沒錯,方向決定沒錯。如果真正能夠走到了,破一品無明、見一分法身了,這個往生好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「花開見佛悟無生」!你不是生同居土,也不是生方便土,你是生實報莊嚴土。你到西方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,是法身如來,不是應化身,那怎麼會一樣!

 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下下品往生的人在西方極樂世界,我常說的,聽經、聞法、念佛,消業障!業障是什麼?就是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就把這個東西消掉了,分別、執著統統消掉,你就生實報莊嚴土。下下品人在西方極樂世界,把這個業障消掉要多少時間?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裡面,世尊告訴我們,十二大劫。我們看到十二大劫,嚇一跳,好長好長的時間!但是你要想一想,如果在他方諸佛世界,就是依《華嚴經》來說,華藏世界,你要把分別、執著斷掉,需要多少時間?一般大乘經上講的,無量劫。這兩個一比較,你就知道,無量劫跟十二劫比,十二劫太短太短了。那是什麼?下下品往生的人,所以這個帳你要好好算算!下下品往生的,下下品是什麼人?造作五逆十惡,臨終懺悔往生的。想想我們有沒有造這種重罪?我們沒造,以我們這一生,一生沒有害人之心,一生沒有佔別人便宜的念頭,一生沒有重大的過失。我們念佛求往生,不會在下下品,至少至少也在下中品,下上品,這是我們自己能想得到的,肯定的。佛經上講這極重罪業,我們沒造。

  我們對父母、對師長雖然孝敬是不夠,可是比起現在社會一般人,我們就算不錯了,所謂是比上不足,比下有餘。所以,九品往生,中品是沒有問題的。上品呢?那我們要努力爭取,我們最近這十幾年來,特別提出修行綱領二十個字,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隨緣、念佛」。如果依這二十個字修行,那就是把我們的品位提升,我們可以從中品提升到上品。凡聖同居土裡面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,我們希望爭取到這個品位往生。這個品位往生到凡聖同居土,就是消業障,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消業障,消妄想、執著,大概要多少時間?我們一般估計大概是四劫。你看從十二劫就能夠提升到四、五劫的時間,這是我從前講《彌陀經》,跟大家細細算這個帳。

  如果在這個世界,我們把妄想、分別、執著斷掉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花開見佛,就見報身如來。為什麼?你妄想、分別、執著在這個世界消掉了。所以,同修們一定要知道,執著不得,執著不害別人,害自己,分別也不害別人,害自己。我們今天動個念頭害人,人家真正受害的,給諸位說,我常常講三分,自己受害七分。我這個說法,跟諸位講,真正叫方便說,要真實說,真實說我們想種種方法去害別人,別人受害的得一分,他受一分害,自己受九分害。我這個話一點都不過分,諸位要是細細看看《大藏經》裡面講地獄果報,你就明白了。害人真正是害自己,騙人真正是騙自己,這種起心動念、這個行為,都是罪障,一定要到地獄三途去消,你說你是不是害自己!你的業障沒有消掉,你念佛不能往生,你在輪迴裡面得不到人身。

  雖然修這人天福報,人天福報以後才享,你先去消業障。業障消完之後,你有餘福,你過去造的這些善業,餘福,到轉輪王那裡去,轉輪王分配到人間或者到天上。到人間、天上去幹什麼?消福,你過去修了福,福也要消受,就是你去消受福,福報;到三途地獄,那是你去消業障,罪業。所以,這些東西都是自己心想而生,變現出來的自作自受,不是別人給你的。你一定要曉得,起心動念,無不是業,無不是罪。佛法經論裡頭,諸佛菩薩所說,沒有一個字是假話,沒有一句話是妄語,字字句句真實不虛,千萬不要看錯了。看錯了,將來你要吃大虧,你要受大苦。

  第三句,這是假設的話,『億那由劫』,「那由他」是極大的一個數字的單位,不是一個那由他,億那由他,下面不是講年月日是講「劫」。一般講劫,沒有說大劫小劫,肯定是大劫。如果要小劫的話,它一定標出來,億那由小劫,它一定標出來,沒有標出來就是大劫。大劫是怎麼算的?大劫是講世界的成住壞空,這個世界成、住、壞、空,這四個叫中劫,四個中劫叫一大劫;換句話說,一大劫就是這個星系成住壞空一個反覆,成住壞空又成,這是一個大劫,這是多少年月日就不曉得了,以這個為單位。億那由他劫,不是你一個去思量,『共思量』,這個共思量是哪些人?一切世間,一切世間所有的人,我們共同來想。想什麼?想佛的色身相好,這麼長的時間,十法界所有的人我們共同來想。

  『色相威德轉無邊』,著重在這個「轉」字,永遠想不盡,愈想愈多,你沒有辦法想像。這裡頭的經文真是密意無邊,含藏很深的密意,我們先說,然後再解釋這個文,因為這個文清涼大師有註解。密意清涼大師沒說,那是什麼?東西不能想,愈想愈多。為什麼?佛講得很清楚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不想就沒有,愈想就愈多,哪有止境!哪有完了!你要懂這個意思,愈想愈多,我們希望善多惡少,你為什麼不專想善法?你為什麼不專念人善?專看人善?諸佛菩薩專看人善,不念人惡,所以他的世界沒有惡,純淨純善,還不是從心想生的嗎?如果我一個人懂得這個道理,我把我的念頭轉過來了,決定不想一切眾生不善,專想一切眾生的善,我個人的心善、思想善、行為善,決定跟諸佛如來剎土相應。這一相應就是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,跟諸佛如來、一切善神、一切善人,心心相應,通了,你想是不是?我一切不善法都不想了,跟一切魔外、不善的東西不相應,自然隔絕。這裡頭含藏的密意,我們要能體會到,如果我們落實了,真的叫大用無邊。

  順境、善緣變得更順、更善,逆境、惡緣也把它轉成順境善緣,境隨心轉,轉都在念頭,不在別的。我們在這個世界,看到有些特異功能的人,表演給我們看,物體他能夠移動,用他精神的力量來移動。你給它擺得遠遠的,他的注意力一集中,他可以把這個花盆移到這邊,這邊花盆移到這一邊,它兩個對調,可不可能?可能。他的精神意志在這裡集中,決定沒有一個妄想,沒有一個雜念,有一個妄想雜念,他的法就破了。這就是古人所講的「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」,完全證實了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特異功能的人,他只是懂得短暫的時間他能起作用,時間長了,他起妄想,他還是有分別、執著,這個能力就沒有了。

  我曾經在加州遇到過,那個時候好像中國派了有幾個特異功能到美國表演。每個人的專長也不一樣,我遇到的,我們佛法裡面講有天眼,在中國人講他是x光眼。他能看透人的身體,能夠看到你裡面的五臟六腑,他有這個能力。年齡很輕,二十幾歲,他這是天生的,與生俱來的。我們同修當中問他,你這個能力會不會喪失?他說會,大概到三、四十歲,能力就沒有了。什麼原因?接受外面環境的干擾,他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就沒有了。由此可知,這還是從神通、從禪定生,定能生神通。他在表演的時候,他把萬緣放下,真的一個雜念不生,集中精神意志來看你。我們有位同學做試驗,讓他來看,他一看就指出,他說你肺裡從前得過肺結核,但是沒有關係,很多年前已經鈣化了,現在還有個疤。他指出位置在什麼地方,她嚇了一跳,因為這個秘密沒有人知道,只有她父母曉得。她結婚多少年,都養了孩子,先生不知道,被他揭穿了,所以她相信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  她把這個事情來告訴我,我就跟她講這個原理,精神意志集中,短暫的時間,幾分鐘的時間裡面一個雜念都沒有,他就起這個作用。移動外面的物質也是這種能力,這不可思議。說實在話,哪個沒有?各個人都有,就是你今天你的意志不能集中,你的妄念止不住,他們這些年輕人妄念能夠止個幾分鐘。實際上只要能夠止幾秒鐘的時間,他就能給你看穿,他不要很長的時間。像我們照x光照片,幾秒鐘就照完了;換句話說,我們連一秒鐘都沒有辦法,都止不住,一秒鐘裡頭不知道起多少妄念。他們能夠止個幾秒鐘,能夠止個幾分鐘的話,他就能夠移動物質,就有這個能力。看透你身體各部分,幾秒鐘就行了,移動外面的物體的話,那時間要長一點,精神意志要集中幾分鐘才行,才能把外面遠地方的物質移動。所以我們曉得,精神的力量不可思議。

  現在的科學,都是偏重研究物理,不知道心理的能量,心能比物質的能量不曉得要大多少倍?諸佛菩薩神通廣大,六根的作用都是遍法界虛空界,佛跟我們講這是本能,不是修來的,不是練功練來的,本能,人人都有。佛講障礙是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把你的本能障礙了,你今天真的能把妄想、分別、執著統統放下,你就恢復了。看透一個人內身,這有什麼了不起?你能夠看透山河大地,你能夠看透無量的太空,你有這麼大的能力,所以是你本能。經上講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,你說我們虧吃多大!日常生活當中,對人對事對物,還是妄想分別執著。學佛功夫好一點的,好在哪裡?對這些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一點,還是執著,不像從前執著那麼嚴重。放下一點點你就得一點受用,這一點受用對你自己來講,你過去所沒有的,你就覺得這個受用太大了。你要能夠更進步、更提升,多放下一點,我常講你的福德、你的智慧、你的清涼自在,你自己覺察當中一定是大幅度,相當程度的提升。

  我們對於這個世間所有一切人事物,何必要佔有,放不下就是因為要佔有,而不知道放下得大自在。我要錢幹什麼?能把錢放下之後,我所需要的東西統統都有,隨心所欲,這個多自在,得失的念頭斷掉了。你看世間人很糟糕,沒有的時候想求,求來的時候怕丟掉,一天到晚提心吊膽,心裡的負擔多重,心裡壓力多大,他的日子過得很痛苦!他做了皇帝也不行,他擁有億萬財產也不行,我們常講富而不樂,精神、身體壓力太大。不如貧而樂,什麼都沒有的人,身心輕鬆愉快,什麼壓力都沒有,這不是富貴金錢能買得到的。這是我們要深深去思考的,我們要懂得,要認真努力去學習。

  佛所給我們講的全是我們自己本能,全是自己性分當中本有的,自性裡頭本來具足,沒有一樣東西是外來的。所以佛法講內學,一切不從外面求,從內心裡頭求,從心性裡面求,真的一點都不假。連這個世界都是心性變現的,所謂是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。法是所變的,我們稱為法身,性是能變的,稱之為法性,它是一不是二。法外無心,心外無法,就是告訴你它是一體,沒有內外,你執著有內外,錯了。所以前面責備你看錯了,那是什麼?心外求法,以為心外真有。眼是見性,以為見性之外真有,不曉得外面跟見性是一體,他錯就錯在這裡。你知道一切是一,一就言語道斷、心行處滅,二才有分別、才有言說。

  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裡頭教導我們,雖然講的是教我們聽經聞法,但是那個原則六根全用得上。他教我們聽經怎樣聽?「離言說相」,就是你不要分別、執著言語,聽,聽不執著、不分別言說。「離文字相」,經典是文字,我們眼睛看,看的時候不分別、不執著。「離心緣相」,心緣相是想,是思想、是見解,思想、見解也要放下,你就入佛境界了。你才懂得如來所說真實義,開經偈講的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離妄想、分別、執著聽經聞法,你就解如來真實義;帶著妄想分別執著,你來聽經、來聞法,你不解如來真實義。前面一首偈,你把這些都搞明白、搞清楚,你就懂得前面一首偈它錯在哪裡?不解如來真實義,見不到事實真相,諸法實相,諸法實相非有非無。所以,這裡講「色相威德轉無邊」,因為你共思量,你會愈想愈多,永無止境,你怎麼辦?

  我們再看,清涼大師註解裡頭所說的。他說這首偈說明「如來色相無邊」,諸位要知道,說如來色相無邊,如來是我們自己本人,如來是講我們的法性,我們的本性,我們的本性顯現出來的色相沒有邊際。色相從哪裡來的?心現的,如來就是我們的真心,就是本性,真心本性能現色相。能現色相,這個色相沒有邊際,我們現在這個身體是自性顯現的,一切眾生心性顯現的,能現的是一個心性,所現的無量無邊。我們舉個例子,諸位從這個比喻當中去體會,佛經裡頭,世尊常常用夢境做比喻。我們知道夢,現在人講意識心變的,能變成夢境的意識心是一個,所變成夢的境界天天晚上不一樣。你一生做了多少夢,你想想看,有哪天的夢跟哪天是一樣,沒有。能現是一,所現無量無邊,你從這個事實當中,總能體會到一點訊息。

  所以說「超情莫測」,情就是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這叫情識、情見,凡夫有,聖人沒有。給你講十法界都是凡夫,聖人指法身菩薩以上,就是一真法界裡面的眾生,沒有,他們妄想、分別、執著都斷了。超情不可以測度,在凡夫講,你沒有辦法測度,無量無邊你怎麼測度?在聖人來講,不要測度,為什麼?假的,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你測度它幹什麼?你不叫自找苦吃,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。所以,這莫測也是雙關的意思,聖者根本不起心動念;六道眾生天天打妄想,妄想永遠打不斷。

  從事上講,色相無邊,無邊有兩個意思,一個是深,一個是廣。「深故,隨一一相稱真無邊」,森羅萬象無論哪個現相,經上常講的,大是講世界,他的世界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星系,像銀河系,大是講一個星系。小是講微塵,微塵我們肉眼看不見,現在科學家所發現的,我們已經曉得原子,比原子更小的,電子;比電子更小的,粒子;比粒子更小的,現在發現叫夸克。是不是還有更小的?沒有發現。原子我們肉眼就看不見了,要在高倍的顯微鏡下才能發現。佛法講的微塵,這最小的,阿羅漢的天眼都看不見。微塵裡頭有世界,深!微塵世界裡頭又有微塵,那個微塵裡頭又有世界,重重無盡,這叫深。為什麼?稱真!自性沒有大小,自性沒有先後,自性沒有長短,自性沒有對立,不可思議。所以,其深無底,其廣無邊。我們自己的真如自性,法爾如是,本來就是這個樣子,你怎麼能去思!你怎麼能去議!你不思、不議,境界就在你面前,一思一議全錯了,稱性!

  「廣」,這是舉個比喻,在菩薩境界裡頭,到底有多大?「具十蓮華藏塵數之相」,十個蓮華藏還是有數量,實際上跟你講,沒有數量,無量無邊。蓮華藏,我們在前面「世界成就品」看過,最大的世界叫華藏世界。我們這個娑婆世界、極樂世界都在華藏世界的同一層。佛講華藏世界二十層,像二十層大樓一樣,西方極樂世界跟娑婆世界都在第十三層,你說這個世界多大?我們今天科學還沒想到,科學跟佛在經上怎麼能比?深廣無盡,你愈想愈大,愈想愈深,妙不可言,這就是證明一切法從心想生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