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五九八)  2002/1/24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0598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如來現相品」,東方蓮華光菩薩偈頌第六首:

  【一一毛孔中,光網遍十方,演佛妙音聲,調彼難調者。】

  第六、第七兩首都是講到毛孔放光說法,這是不思議的境界。落實在我們現前的身分上,就是形象表演,這是我們要知道的。毛孔放光演法就是全身說法,不僅是口,容貌、身手的表態,手的表態現在人叫手語,在佛法裡面稱為手印,無需要言說的。文人小說裡面常講的「眉目傳情」,表達自己的心意互相溝通,這都是屬於身在說法。說到毛孔,當然就全身了,全身遍布著毛孔。『一一毛孔中,光網遍十方』,這是如來果地、法身大士,他們能做到。我們今天的學習,不能不知道什麼是佛心、什麼是佛之行、什麼是佛之言,我們學佛就從這三方面學習。古人常講:禪是佛心,戒是佛行,教是佛言,這個說得沒錯。可是現在人他不懂,這三句話他聽了好像是懂,實際上他沒有懂;如果他真懂,他就會學佛了。他今天還不會學,不會學就是他沒有懂。

  什麼叫做禪?禪是佛心,佛心就是真心,佛心就是我們的心性,與我們的關係太密切,所以禪這個字的定義要搞清楚、要搞明白。六祖惠能大師講禪定,《壇經》上說,「外不著相,叫做禪;內不動心,叫做定」。惠能大師這個說法,是根據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。世尊在《金剛經》上教導須菩提尊者,給他說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,我們要記住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是自己的真心,是自己的本性。這個話你要聽清楚,「不取於相」不是一切相都放下、都離開,那你就錯了。善財童子大徹大悟之後,為什麼還要五十三參?五十三參是什麼意思?大家也許都熟悉這個名相:參學,參學什麼?五十三位善知識他所代表的就是整個社會各個階層複雜的理事,這個參學,世出世間事樣樣你都懂,不但懂,樣樣你要參與。這個參學,參是參與,學是學習,要親身去做、親身去體驗。參學兩個字的名詞不要誤會。

  參學怎麼能開悟?那就是世尊在《金剛經》上講的兩句話,「不取於相」就是不著相,不是離開相,相要。不著是什麼不著?心裡頭不著,心裡面知道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虛妄的相要不要?不能不要,身體是虛妄的相。你說「我身不要了,我就自殺」,自殺也不行,自殺你那個神識還是個相,還是虛妄。幾時你真的把神識能夠轉變成自性,自性也現相,十法界依正莊嚴「唯心所現」,那就是自己的心性。自己的心性會現相,自自然然會現相,性相是一不是二。清涼講這個經,「理無礙,事無礙」,事就是相;理事無礙,理跟相沒有妨礙;事事無礙,相與相之間也沒有妨礙。

  我們今天為什麼有這麼多障礙,處處都是障礙?障礙從哪裡來的?障礙從著相來的,從動念頭來的。所以佛講,只要你「外不著相,內不動心」,你就入華嚴境界。樣樣都參與,樣樣都學習,樣樣都會,萬德萬能,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,真的是無量無邊,經上講世界海微塵數所有一切眾生,他會的我也會,他能的我也能,這才叫做萬德萬能。一學就會,為什麼?因為這個能力是自性本具的。自性本具是因,沒有緣,你這個性德不會現前。佛法因緣生,後面還會詳細給你講到。所以一遇到緣就通了,障礙就沒有了。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是緣,一接觸就通達、就明瞭,就學會了。記住,學佛天天要學,年年要學,生生世世要學,學到成佛還要裝著學,沒有止境。成佛之後要裝著學給眾生看,給眾生做榜樣,讓眾生照著這個方法來學,沒有止境的,這是性德。

  這樣說起來,學得辛苦不辛苦?累不累?不會。為什麼?因為你不著相、你不動心。著相、動心,就很辛苦、就很勞累。如果真正做到不著相、不動心,那就是大乘經上常講的,「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」。作是什麼?我們身正在做,你為一切眾生服務,你不做怎麼行?普度眾生要做出樣子給人看,那個度就是幫助眾生,幫助眾生改善他們的生活,幫助眾生改善他們的錯誤,幫助眾生破迷開悟、消除業障、消除災難,你不做怎麼行?不但要做,做得還要比人多,眾生才會感動。你讓他看到、讓他聽到,他會感動,他會回頭,他會認真向你學習;你做得不夠多,你做得不夠真實,沒有感動的力量。凡是眾生還沒有到感動的時候,自己要反省「我做得不夠,我做得不夠好,做得不夠多。」諸佛菩薩為什麼受當時、後世這麼多眾生尊敬、仰慕?那就是感動,他做得太多了。做得真實,一點虛假都沒有,做的時間長,做的事情多,周遍虛空法界,所以他能感動一切眾生,這是我們要學的。毛孔放光,全身說法。

  第三句就是講他真做了,『演佛妙音聲』,佛是圓滿的覺悟,「演佛」就是表演圓滿的覺悟。「妙音聲」是為一切眾生解釋,眾生有疑你要幫助他去除疑慮,增長信心。諸佛菩薩何以有這個能力?這個能力是生生世世參學得來的,所以在果地上大用自在,沒有障礙。這個不同於小乘,小乘沒有這麼大的心量,障礙多,所以業障還是多。大乘菩薩首先是把心量拓開,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。無論是在作學生,作學生就是菩薩的時代,大乘跟小乘不一樣,大乘人初發心就是菩薩。你今天發心,你就是菩薩,你是初發心的菩薩。跟諸位說,這個初發心永遠都是初發心,天天發心。十信位第一個位子是初發心,十住菩薩初住也是初發心,十行位初行還是初發心,到十地初地還是初發心,永遠是初發心。昨天發心,昨天過去了,今天又初發心。雖然我們今天什麼位次也沒有拿到,菩薩初信位我們沒有,我們這個天天初發心不是初信位,為什麼?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沒有斷。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,那是菩薩位,十信菩薩初信菩薩的位子,你就是十信位裡面初發心菩薩,很難!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不能做到?靠不住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你要是證得這個地位,你斷煩惱的功夫跟小乘須陀洹相等。要論智慧,小乘別說是須陀洹,連阿羅漢都不如你;可是,你斷煩惱的功夫比不上阿羅漢。

  所以一切法門裡頭古來的祖師大德、大善知識,無一不是教導我們要解行相應。清涼大師尤其說得好:「有解無行,增長邪見」,這是肯定的,你不會有成就;「有行無解,增長無明」。在我們初學這個階段,換句話說,就是初信菩薩位還沒有拿到,我們今天學習,怎麼學習法?我們的學習要注意到解行兩方面,我們要偏重在行;換句話說,三分之二的力量用在行,三分之一的力量用在解,那就對了。我們今天學佛功夫不得力,就是因為幾乎把全部的精神都用在解上,行上沒有功夫,所以你在行持上得不到受用。清涼大師講的話一點不錯,增長邪見,自以為是,自以為懂得佛法,曲解經義,你不是邪知邪見嗎?心地善良的人、不敢做虧心事的人,學呆了,學成佛呆子,對於經教所謂是食而不化,你沒有消化,你沒有得到養分,白學了!到圓教初住以上,給諸位說,他解行是平等的,決定沒有說是重視在解門,忽略在行門,沒有這個道理。

 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解行是平等的,定慧等學,那叫真正覺悟;稍稍偏一點,不覺,沒有覺悟。這個東西我從前講經,就用保險櫃號碼鎖做比喻,你開保險櫃的號碼鎖一定要對得很準確,這個門一拉就開,稍稍有一點偏差就打不開。對得很準確,就是定跟慧均平,定多了不行,慧多了也不行,這個意思是《楞嚴經》上講的。什麼時候你定跟慧完全均等,這個人開悟了。我們學教、學禪為什麼不能開悟?就是這裡擺不平,不是定多就是慧多。可是諸位要記住,初學我們的根基沒有打好,這很重要,根基要打好。根基是戒律,所以在古時候不管你是哪個宗、不管你是哪個派、不管你學哪個法門,總而言之一句話,無論你是在家出家,你想學佛,五年學戒。這個五年完全著重在行,解不談。五年之後你已經養成習慣,養成什麼習慣?佛菩薩的生活習慣。在小乘人裡面講,養成比丘的生活習慣。而後可以學教,五年之後可以聽經了。你要是學禪可以參禪,你要是念佛可以到念佛堂念佛,你功夫才得力。

  現代人學佛,沒有這個基礎,難了!這一個基礎現在一般人不願意學。所以在晚近,大概要說起來,總要恢復到過去的一個世紀,就是說這一百年當中,師父不教徒弟。為什麼不教?他不接受,他不肯聽,世風日下。這一百年來講什麼?民主、自由、開放。民主大家一樣大,在家裡兒子跟爸爸一樣大,你說這怎麼得了?真的古人所講的,家不像家,國不像國,父不父,子不子,君不君,臣不臣,天下大亂。我們想想李老師臨走的那個話,現在我們看到了。他講台灣的社會亂了,諸佛菩薩、神仙下凡來都救不了,唯一的一條生路就是自己念佛求生淨土。他說完這句話第二天早晨就往生,頭一天下午講的,台中的同學到台北來告訴我。老師的話現在完全兌現了,他講的話句句真實。

  我們要如何自救?「老實念佛,求生淨土」。但是你不老實,你為什麼不老實?你在修學上沒扎根。根是什麼?印光大師講的「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」,這是根。五年學戒不是學別的,生活教育。初出家一進佛門,五年當中把你那些壞的習氣毛病,統統把你磨平了。你那些傲慢的習氣、貪瞋的習氣、嫉妒的習氣,全給你磨平。什麼樣的苦活都要叫你幹,五年,一年換一樣。不是叫你幹一樁事情,道場執事一年輪調一次,所以出家人樣樣都會。每一種活要幹一年,派你到廚房,去做廚房供養大眾一年;派你種菜,你去當菜頭;廚房裡面叫飯頭,燒飯,你去幹一年,他都會了;做清潔環境衛生的工作,叫淨頭。什麼事都要學,至少叫你學一年。到最後還要叫你學當家,還要叫你學住持。寺院確實是民主的,它是選舉制度的。執事一年輪一次,到過年的時候臘月三十交班,馬上就選新執事,第二天早晨大年初一,新執事上任。所以出家人他很能幹,他一個人可以獨立生活,什麼都會,什麼都不求人。「演佛」,表演,下面講效果。

  『調彼難調者』,「調」是調伏,「難調者」是誰?這個意思是很廣泛的,不是狹義的,有一些眾生剛強難化,那很難調伏,你要有能力調伏他,這一個意思。第二個意思是對自己,自己煩惱習氣很多,哪一個最難調伏?從最難調伏的下手。用現代人的話說,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、障難。如果自己的貪心重,這個習氣很重,你要用布施、要用放下來調伏;如果自己放逸成習慣,團體生活裡面許多約束自己很難隨順,你必須用嚴持戒律、遵守規矩來調伏。懶惰、放逸要用精進來調伏,要懂方法。這些方法經論上統統都有,戒律威儀裡面都是調伏我們煩惱習氣的。自己調伏過來了,確確實實都能夠隨順佛陀教誨、隨順覺性,你就有能力幫助別人。為什麼?你示範給別人看,你做出榜樣、做出模範,換句話說,自己學好了就能教人。佛法真正的目標是教化眾生,自己沒有把自己搞好,怎麼能教化別人?所以不會要趕快學,要抓住機會學,不能把學習的機會錯過了。第七首還是毛光演法:

  【如來光明中,常出深妙音,讚佛功德海,及菩薩所行。】

  諸位想想這裡頭什麼意思?『光明』是智慧,『妙音』是說法,為什麼把說法特別提出來讚歎?讚歎的內容是讚佛的功德、讚菩薩的功德,這個重要。佛菩薩是我們的好樣子,我們到哪裡去學?就是向佛菩薩看齊,他幹什麼,我們學他幹什麼;他會什麼,我們也學他會什麼。他什麼都幹、他什麼都會,萬德萬能,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能。他的知、能從哪裡來的?學來的。釋迦牟尼佛示現降生在我們這個世間,少年的時候不錯,很享福,到外面遊覽的時候,看到這個世間有一些苦難的人,他覺悟了。看到老苦、病苦、死苦,雖然自己是王子,將來做了國王,國王也會老、也會生病、也會死,他覺悟了。我們天天看這個,為什麼不覺悟?你有沒有想到自己慢慢會老?我二十二歲到台灣,半個多世紀了,老了!說起來好像是很長的時間,自己在感覺的空間裡面真的是一彈指。五十多年的時間,回想起來就像昨天一樣,老得太快了!我如是,你們大家哪一個不如是?誰能夠免得了?

  世尊為我們示現,覺悟從哪裡開始?從這個。你要不細心觀察,你怎麼能覺悟?尤其是現代的社會,兒女不養活老人,不知恩、不報恩。知恩報恩,那是歷史的名詞,現在人誰懂?但是果報你一定會承受,你不知道恩義,不知道恩,不曉得報恩,到你老的時候,你會受到這個果報。受到那個果報的時候,後悔莫及!我們總算是非常幸運,有這麼一點善根福德,遇到真善知識,教導我們。舉世的人忘恩負義,我還要知恩報恩,為什麼?我知道那個果報殊勝。這是真實的功德、真實的福德,不著相就是功德,著相是福德,都是真實的。所以趁我們自己還有能力的時候、還健康的時候,我們要多為老人、病人服務,多多的照顧他們,要想到我自己會老、我自己也會有生病的時候,我在老病的時候果報如是,一定會有人來照顧我。你要不種因,哪來的果報?所以懂得種善因、歡喜種善因,那個善的果報是自然的。種善因,得善果。

  稱讚常常講,講佛的事跡,他一生修因證果所作所為,多講佛的故事,多講菩薩的故事,所以史傳在學習過程當中是很重要的一門功課。中國古時候教學,主要的功課就是經、史這兩門。經用現代的話來講,那是真理、是學問;史,是經驗、是見識。你這個人有學問、有豐富的經驗,你想想看這個世間還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?讀史是吸取古人的經驗教訓,他是怎麼修成的?他的方法、他的模式值得我們做參考。學佛也不例外,諸佛菩薩的事跡不能不知道,古來祖師大德的行誼,你知道得愈多愈好;我學哪一個人,對這個人一定要了解清楚。從前李老師教我學印光法師,印光法師的事跡現在不需要別人講,大師的《全集》出版了,《全集》裡頭有他的傳記、有他的年譜,我們讀了之後心嚮往之,確確實實就想跟他學習。讀《無量壽經》,阿彌陀佛在因地法藏比丘,沒有出家之前他是一個國王,所以《無量壽經》上有阿彌陀佛的歷史,你看他做居士的時候、出家的時候,人家是怎麼學的。他也是樣樣都學、樣樣都會,用五劫時間修行,滿足了他的大願,成就極樂世界。成就極樂世界幹什麼的?供養十方念佛的同學,不是為自己。全心全力照顧大家、成就大眾,這才是真正的事業,才是真正的圓滿。

  第八首:

  【佛轉正法輪,無量無有邊,所說法無等,淺智不能測。】

  這首偈是「結歎難量」。『佛』,總指法身大士,法身大士是分證位佛,他們應化在九法界,就這麼一樁事情:轉法輪。轉法輪是個比喻,諸位要曉得,比喻什麼?教化眾生,要用現在的話來說,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。『轉』,用現在的話來講是推廣,這個輪有轉動的意思,就是現在人講的推廣,推廣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,佛經裡頭叫轉法輪。法就是教育,輪是比喻,代表圓滿。在一切形相當中,確確實實「圓」這個形相讓人感覺到真正美滿的意義。佛給我們講宇宙人生一切法,總的來說不外乎性相、事理、因果,這六個字把所有一切法都可以包括了。性是能現,相是所現。能現的沒有跡象,心性空寂,心性不動,事相是動的,動是從不動裡面生出來的。輪表這個意思,輪是個圓,圓心是不動的,圓的周是在動的,你看看這個意思多圓滿!圓周是相,相在動,心不動。佛教我們養生之道,你懂得法輪的義趣,你就會保養身體了。

  怎麼保養法?養心要靜,心要虛,心裡頭不能有東西;一有東西那個輪就轉不動,心就壞了。心是空的,現在人學過數學,這個圓是幾何裡面的,圓心有沒有?當然有。找得到找不到?找不到,為什麼?它不是相分。你說點一點,你把那一點在放大鏡裡面一看,它是一塊面積,哪裡是點?所以點在幾何裡頭是一個抽象的概念,它確實有,但是確實不是形相,你決定找不到它。點沒有辦法表示出,線還有辦法,線有辦法顯示出,點沒有辦法顯示出。點移動就變成線,線移動就變成面。佛用圓表法,有味道!養心要靜、要虛,要知道心本來無一物,你心裡頭要有了東西,我們今天講有了牽掛、有了妄想、有了分別、有了執著,你的心壞了。那不是真心,你的真心變質了,妄心!妄心,這個輪就妄動、就不自然。所以身要動,學佛的人他這個身之動是兩種,這是最平常的,一種是經行,念佛就是用這個方法,念佛不是叫你坐著念,不是叫你站著念,是教你走著念。

  《華嚴經》上善財童子參訪吉祥雲比丘,吉祥雲比丘是修念佛法門的,到哪裡去參訪他?他並沒有蓋一個念佛堂,他在山上繞佛,在山上經行,沒有坐著、沒有站著,走動著。現在雖然有念佛堂,念佛的同修要懂得,念佛堂裡面領眾的大德更應當曉得,領導大家繞佛、走動。他身體在活動,心是靜的,心裡頭只有一句佛號,其他的一個妄想雜念都沒有,這叫念佛,這叫修心。修心修清淨心,身也在動,身心兩方面都修,不是只有一方面。另外一種方法是拜佛,拜佛心地清淨,一個妄念不生,身體依照這個規矩去做,每一個動作都做出來,身體在運動。這個運動當中一切恭敬,這禮敬。我這一拜拜下去是拜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如來,這一拜拜下去是拜十方三世諸佛,那個心量多大!心量本來就那麼大,就是一切恭敬,就是普賢行願的頭一句「禮敬諸佛」,每一拜都是禮敬諸佛。

  念佛經行,念佛應當出聲,出聲一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或者是念阿彌陀佛,就是普賢行願裡「稱讚如來」。加「南無」好,為什麼?南無是恭敬的意思、皈依的意思。這六個字要從字的表面意思來翻,「皈依無量覺」,這是名號的意思,它裡面含義深廣無盡。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,釋迦牟尼佛的八相成道,那是「演」,四十九年說法,那是「說」,全都包括在這一句名號裡面。再要擴大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言教也都包括在其中,名號功德不可思議,這就是稱讚如來。以禮敬、以稱讚來做供養,「廣修供養」,一次完成!這叫『轉正法輪』。轉正法輪,成就自己,成就眾生。要成就眾生,不能沒有智慧,不能沒有福報。有智慧沒有福報,那就是古人常講的,心有餘而力不足,是想做一些事情幫助眾生的,但是沒有力量;有福報沒有智慧,不懂得真正的修福,沒有智慧,不認識福田。你是有種子,你不認識福田,你把種子種在沙土裡面、種在石頭上,不但沒有收成,連種子也壞掉了。

  所以不可以偏在一邊,偏在修福、偏在修慧,都是錯誤的。要福慧雙修,那就圓滿了。我們稱讚佛,皈依的時候都念「皈依佛,二足尊」,二是什麼?一個是福報、一個是智慧。佛的福報圓滿、智慧圓滿,兩種圓滿,世出世間人都不能跟他相比,所以稱「尊」。佛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,不是只修慧不修福。過去我們方東美先生,這是我第一個老師,真有智慧、真有能力,可惜的是沒有福報。我們學佛之後了解,他大概多生多世都是修慧不修福,把修福這個事情忽略掉了。所以他有大智慧他沒有福報,想到的事情很多,沒有力量做。沒有財力、沒有人力,想做沒有幫手。人力跟財力都是屬於福報,做帝王的人,尤其是開國的帝王,那是真是福慧具足,大福報!多少人替他賣命,幫助他打天下,多少人出錢出力來供養他、來支持他,福慧具足。佛示現給我們看。

  我多少年來,至少想了二十多年,一九八三年在舊金山講經,看到老人公寓,我從這個地方就想到彌陀村。現在工業社會年輕人,真的像台灣人講的都在打拼,哪裡有時間聽經?沒有時間,不是他不想聽,他實在沒時間。退休之後這有時間了,這個時候學佛是最理想的時節因緣。如何能把這些有善根的眾生們,到年老退休的時候聚集在一起來學佛?我從美國老人公寓這個緣,我生起這個念頭。不能實現,為什麼?沒有福報。到新加坡,新加坡居士林有福報,我講經的時候提出來,居士林的林長李木源居士聽到了非常歡喜,他來落實、他來做。現在把居士林擴建成為彌陀村,工程正在進行當中,大概還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完工。他告訴我,完工之後可以容納四百多個人。四百多個人,差不多就是相當我在舊金山看到的老人公寓,那個老人公寓裡面也是住四百多人,難得!但是新加坡土地面積太小,因此移民的限制非常嚴格。在海外許許多多地區,大家寄錢到新加坡居士林,贊助它做彌陀村。我們到那裡去做短期的共修是可以的,觀光簽證到那邊去住個兩個星期、一個月;長期就不行,拿不到居留身分。

  過去我們很多年都希望能夠在中國做,這兩年來我們看到障礙很多,到中國觀光旅遊沒有問題,想建個彌陀村大家在一起共修,不容易!我們自己怎麼想,真的不如佛菩薩安排。這是從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的,我一生遵守老師的教誨。老師告訴我,只要你的心真誠,沒有為自己,為佛法、為眾生,你的一生都是佛菩薩替你安排。我聽了很喜歡,我真相信,我這一生確確實實統統是佛菩薩安排的。現在佛菩薩把我們安排到澳洲、安排到古晉,澳洲這個地區地大人稀,退休移民,澳洲這個地區最歡迎,非常容易取得。我最初到澳洲來就用退休移民的方法,兩個星期拿到。澳洲這個退休移民的法律,只要身體健康沒有毛病,五十五歲以上,你能夠在澳洲銀行存款五十萬,他簽證就給你了。這五十萬是保證你自己能夠供養你自己,也就是澳洲國家的老人福利你拿不到,你必須自己有生活的能力,不能在澳洲從事於謀利的工作,簽證立刻就給你。就是你到澳洲不工作,是到這裡來養老的,它很歡迎。

  所以我們在澳洲要建這樣的一個彌陀村,緣就具足了,就不難。澳洲歡迎世界其他國家地區退休的人,五十五歲以上的人,到這邊來養老。如果夫妻兩個,先生五十五歲,太太年齡它不管,夫妻兩個一道移民過來。我們現在看看如果這個緣要能夠成就,我們做。我們學院住在這個地方,附近都是退休的老人,年齡大概都在六十歲以上。前天我看到一個最老的九十四歲,來參加我們供齋。我們現在是每個星期六供齋,歡迎他們大家來應供。我們在這裡修一點福報,我們照顧老人,為老人服務。如果有緣,我們很歡喜建一個他們這裡叫退休村,我們以前想的是彌陀村,但是今天我們要把心量拓開,照顧學佛的老人,其他宗教的老人我們也照顧。

  前幾天昆士蘭大學有兩幾位教授來訪問,他們非常關心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,想在學校裡開這個課程,來指導全世界從事於這一方面工作的人應該怎麼作法,這是好事情!他告訴我,現在全世界有八個學校在做,他們這個學校做得最好、最有成就。過幾天我再去訪問,他們這一來提到的是世界和平、社會安定,我這個念頭就在轉了,我們這個退休村我把它想了一個名字,「多元文化和平村」或者是「國際和平村」,都好!國際和平村就是退休村,這個退休村我們的招牌掛上「多元文化和平村」或者是「國際和平村」。所以這是幫助真正愛好和平、喜歡安定的人,我們在這個地方做個好樣子,各種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宗教,我們能夠生活在一起,我來做這個工作。

  我們這個社區裡面,也就是退休村裡面,有佛堂、有教堂,如果有回教徒的話,我們裡頭也有清真寺,都在這一個社區,生活在一起。我們互相照顧、互相尊重,尊重不同族群的生活習慣、尊重不同的信仰,看看我們能不能和平相處?能不能過安定互助的日子?做出來給大家看。所以我跟這兩位教授談到,今天我們要把思想解放,不要執著一個國家、一個族群,我們起心動念要想到這個地球。我們是地球人,地球人就要愛護地球人,地球人就要尊重地球人,地球人就要幫助地球人,不管他在地球哪個地方住。所以我們應當不分國家的界限,不分族群的界限,也不分宗教的界限,凡是在這個地球上生長的,一家人!年老的中國古人常講,比我大二十歲以上的,我待他就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樣,大我十歲的就像我的大哥一樣,我們要做到。這個退休村老人在一起居住,是一家人,我們在裡面盡孝道,我們在裡面落實倫常道德。這跟一般退休村就不一樣,一般退休村沒有親情,這個退休村裡頭有親情,就像是自己的家一樣。

  許哲居士有這個思想,她也想辦一個老人院,如果我這裡搞成功了,我會請她來,我相信她一定非常樂意。要把我們所學的,經典裡面所學到的、儒書裡面所學到的,我們要做出來,為人演說,表演出來。我們發的是真心,我們有切願,這都是轉法輪的意思。前面講了,轉法輪修身,團體也是個法輪,我們講到理想當中這樣一個和平村,那也是法輪。心,核心裡面的成員要大公無私,有一念私心你就把這個法輪破壞了;核心的人心地要清淨,我們一定要求到純淨純善;核心的人要深入經藏、要深解義趣,要放棄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,隨順經典的教誨,知道我們這一生當中是做的什麼事情。這個事情有意義、有價值,不為自己,為眾生、為佛法,沒有一絲毫的私心。核心裡面的幾個人天天要聽經,這幾個人是把舵的、是決策的,知見一定是一致的,真正做到見和同解,核心人真正要做到。居住在裡面的人條件是六和敬,六和敬裡面,不同的宗教、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歷史背景、不同的生活方式,見和同解怎麼建立法?有!所有宗教裡面的創始人,宗教裡面的神聖都說到一個「愛」字,神愛世人;伊斯蘭教,「真主確實是慈悲的」,大仁大慈;佛家講諸佛菩薩大慈大悲,這就是我們「見和同解」裡頭的根。每一個宗教裡面都講要孝敬父母、友愛兄弟,這是我們的根。

  我們過去曾經寫過幾個字,世間所有宗教的根本就是仁慈博愛,其目的在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,這是我們和平村裡面居民的見和同解。所以我們要求互相尊重、互相敬愛、互助合作,彼此在生活上要做到真正真誠的照顧,為大家服務。希望住在這個地方,在他一生當中最幸福的是晚年,晚年享福,我們這些工作人員在造福、在培福。我們福報讓他們去享,我們的福報到極樂世界去享,不在這裡享。我們以此功德迴向求生淨土,「願以此功德,莊嚴佛淨土」,這個事情做得有意義。佛菩薩替我們選擇這個地方,想想不無道理,這個地方的人淳樸、善良、忠厚、老實。圖文巴這個地區很大,居民只有八萬人,思想很保守。現代社會上許許多多不良的風氣,這個地方也逐漸沾染,染得很少。這個地方沒有什麼娛樂場所,晚上商店關門之後,街道上冷冷清清,人民早睡早起。一般差不多九點鐘、十點鐘都睡覺了,早晨三、四點鐘他們就起床,公園裡面去運動、去散步、去活動。這種生活,在現在許許多多特別是大都市沒有了。這個地方的人民沒有競爭,這個觀念他們沒有,知足常樂,只要他生活能過得去。他很滿足,他不要多賺錢,只要生活能過得去。佛菩薩給我們選擇這個地方很有道理,這個地方確確實實是一個修行讀書的好地方。不像大都市,大都市裡面的人心思太多了。這個地方人單純,我們要好好的利用這個地方,成就自己、成就眾生。

  『無量無有邊,所說法無等,淺智不能測。』這幾句話是總結上面所說的,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確確實實他們為盡虛空遍法界世界海微塵數的眾生服務。這裡面的眾生有程度很低的,也有很高的,從地獄法界到菩薩法界,諸佛菩薩的演說當然是無量無邊。所說之法,我們用「妙法」兩個字來概括。妙是什麼意思?不是我們凡夫能想得到的,不是我們心智能夠測量得到的,妙法!它能夠應各種不同的根性、各種不同程度的眾生,都能叫他得利益。這種教學了不起,不是世間凡人能夠做得到的。諸位想想,如果不是真正證得自性,宗門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,自性本具的無量智慧、無量德能、無量才藝、無量相好,換句話說,福與慧這兩樣他統統具足,他才能辦得到,少一樣你就不能夠做得圓滿。要真正做圓滿,你得真修,要把凡情淘汰乾淨,自性本具的智慧、德能要圓滿現前。佛做到了,法身菩薩裡面的摩訶薩做到了。我們今天怎麼學法?回過頭來講自己,我們要用純真之心、真誠的心,一絲毫虛偽沒有,處事待人接物。自己生活工作用純真無妄的心,用清淨無染的心,決定沒有染污,用平等沒有高下的心,一律平等。

  我們在澳洲參觀不少的退休村,退休村裡面居住環境不平等,它有單棟的三房兩廳,就跟住家一樣,我去參觀過,價錢要三十萬;有雙拼式的,一棟房子兩個單位,差不多也要將近二十萬;還有像旅館套房式的,它有個小房間,有臥室、小客廳,大概十萬,這個不平等。就是看你自己有沒有錢,你有錢可以住得高級一點。我們是和平村,我們裡面是平等的,不分貧富貴賤,我們居住房子是一樣的,不像他們有好幾個等級;我們的飲食起居也是一樣的,所有一切的服務統統平等,我們朝這個方向走。和平為什麼不能和?就是因為不平等。所以和平,全世界人人都希求和平,叫了幾千年、幾萬年,和平也沒有實現,愈來愈亂。什麼原因?沒有做到平等。所以我們中國人講和平,和是果,平是因,你要想真正求得和睦相處之果,你先一定要平等對待。我們懂這個道理,所以我們從平等上做,然後大家當然就和睦相處。絕對不能夠貴此賤彼,這樣作法很糟糕,人心不平。同等待遇,大家就平了。我們首先顯示平等,然後叫你看看我們的成就:和睦,來做個示範。「所說法無等」,無等是沒有人能跟他平等的,所以世間人的智慧沒有辦法理解,世人莫測高深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