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六七九卷)  2006/12/10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679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賢首品第十二」,經文講到第四段「無方大用」。清涼大師在沒有講經文之前為我們開導,無方大用是從「普賢德」興起,也就是說它的基礎是十大願王,沒有十願就不能發生這樣廣大的作用。所以華嚴會上的佛菩薩沒有一個不是修普賢行的,具足普賢十願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接著給我們說「十門三昧業用」,第一個是海印三昧,《華嚴》裡面說了十條。第一個說明海印三昧是自性本定,也就是說一切眾生跟諸佛如來都有。我們現在這個定失掉了,所以心浮氣躁。為什麼失掉?那就是世尊所講的「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」,你的妄念太多、分別太多、執著太多,所以你本有的圓明海印三昧不能現前。

  這個三昧現前起什麼作用?第一個是宇宙的來源你知道了,你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現在科學家、哲學家都在探討這個問題,說了很多,但是沒有一樣能叫人心服口服。如果這個自性三昧現前,你不必要學都知道了。第一個跟我們講「無心能現」,現的就是宇宙,整個宇宙,我們常講遍法界虛空界,靠近一點的講十法界依正莊嚴。從哪裡來的?無心是真心,能現,真心能現;有心是妄心,妄心能變。我們現在的妄心太嚴重,變現我們現在的環境,整個世界動亂。有些科學家提出警告,地球似乎不適合人類居住了,環境惡劣到這樣的程度。為什麼會變成這樣?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,是我們自己不善的念頭、不善的心所感召得來的。我們心有感,境界它就變,它能變!無心能現的,是一真法界,就是華藏世界,這裡面的居民心地清淨,沒有妄想分別執著。所以本來居住的環境是一真、是極樂,這個道理要懂。

  第二樁給我們講「現無所現」,就是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知道現無所現,你在所現境界裡面你不會起心動念,你不會分別執著,那就對了。那就跟諸佛菩薩示現在人間一樣,得大自在,這是真正的解脫。我們今天不曉得這個境界是假的,不是真的,所以在這境界裡面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、變成六道、變成三途。要知道十界、六道三途本來沒有,現在有沒有?現在還是沒有。是你的妄心,妄想分別執著變出來的境界,自己變自己受,這就叫自作自受,與人不相干,與佛菩薩也不相干。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自己不知道,幸虧佛為我們說出,我們明白了,明白之後就要放下。

  所以,你只要能把自己對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執著的念頭放下,你就證阿羅漢果。阿羅漢沒有執著,就是見思煩惱斷了,見思煩惱是執著,就出六道了。出六道到四聖法界,四聖裡面就是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、佛,這是四聖。到那邊去還有事情做,為什麼?三大類的煩惱你才放下一個,還有兩個沒有放下。到四聖法界首先要把分別放下,分別要是放下,在四聖法界裡面你就是菩薩;再把妄想放下,你就出離十法界,這一定要曉得。阿羅漢放下了執著,還有執著的習氣;辟支佛,執著的習氣放下了;菩薩放下分別,還有分別的習氣。到佛法界,要把分別的習氣放下,再破一品無明,他就出去了,就超越十法界,真正成就了。這個事實真相只有佛講得清楚,別人說不出來。

  我初學佛,頭一天老師就教我「看破、放下」。現無所現這個道理你明白了,叫看破。你為什麼放不下?你沒有看破。你要知道現無所現,就是《般若經》上所說,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這就是現無所現。你要把這個事情真相明白、肯定、認識清楚了,再也不執著,你修學大乘教才能夠聽得進去,經教裡頭的意思你聽了才能夠懂得。如果你有這些障礙在,諸佛如來給你講經說法,你沒有入進去,聽不懂,沒聽進去,問題就在此地。這就是什麼?業障。遇到佛,我們自己有業障障礙了自己,沒放下!為什麼沒有放下?沒看破!佛講經說法幫助我們看破,我們自己相對的功夫就是要放下。放下之後,你再聽佛說經,就又進了一步。放下幫助你看破,看破又幫助你放下,相輔相成,從初發心到如來地,祕訣就在此地,不能不知道。

  昨天我們念這個文,「謂如來三昧,隨眾生心,現種種相,如光如影,了不可得」。《金剛經》上有比喻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這就看破。看破就是在現相裡頭不再起心動念,不再分別執著,那就對了,就跟諸佛菩薩示現在人間沒有兩樣。你沒有煩惱,沒有執著,你充滿了智慧,以無量無邊善巧方便教化眾生。你沒有這個能力,你沒有法子教化眾生,這是佛在大經上說的,「自己未度而能度人,無有是處」,沒有這個道理,要度人,先度自己。

  我們在這麼多年來,差不多也走遍世界,國內、國外學佛的同修,在家,十善業做不到,出家,沙彌律儀做不到。所以佛教今天衰不是沒有原因,你沒有做到。沒有做到,讓社會人瞧不起。在家學佛,古人又說在家僧,這個話說得是正確的,是內行人說的,外行人說不出來。僧的意思並不是專指出家人,諸位要知道,你要說是和尚、阿闍黎、沙彌、比丘,這是專指出家人。講僧不是專指,僧包括在家人,僧是講僧團,四個人在一起修行,依六和敬就叫做僧,就叫僧團;如果不依六和敬,不叫僧團,這個很重要。

  我們也沒有看到六和敬的僧團,兩個人住個小廟還鬧意見,還吵架,這就知道佛法的衰微,原因你就明白了,不和!再看看修學的環境,我們就曉得,為什麼不如法?沒有人教。現在道場跟從前道場不一樣,從前道場裡頭有道,現在的道場沒有道。從前道場跟學校一樣,天天上課,道場裡面有講堂,首座和尚講經說法。首座是擔任教學的,維那是擔任訓導的,方丈住持是校長,它的組織跟現在學校沒有兩樣。所以寺院庵堂是學校,人家不會誤會,這佛陀的教育。像從前私塾,大家一聽到私塾就曉得孔孟的教育。

  一個寺院可能有好幾位的首座和尚,分堂說法,這個講堂講《華嚴》,那個講堂講《法華》,另外有講堂講《般若》,你喜歡學哪一門你就進哪個講堂,他有學,像學校一樣。維那是管規矩的,就是你的生活、言行,標準是戒律,你要是違規矩、犯了戒,他負責懲罰、處分這些事情。現在我們在寺院看不到!為什麼從前人能做到,現在人做不到?這個我們知道了,從前的人從小就學規矩,就養成一個好習慣。所以中國五千年來重視家教。你看看中國每個家族是以姓氏,你們家有祠堂,祠堂就是家廟,供奉祖先的。祠堂裡面一定有家譜,那是你家庭裡面的歷史,代代承傳。家譜裡面有家規、有家訓、有家教,祖宗教導後世子孫,他有規矩!

  我們現在提倡《弟子規》,《弟子規》是中國家教的集大成,寫得好!又簡單、又扼要,總共三百六十句,一句三個字,總共是一千零八十個字,分做七科。那是要做的,從小就學,小孩出生下來,不會講話,眼睛一張開他就看,他就會看、就會聽,他就開始在學習。所以《弟子規》家教是誰來做的?父母。家裡面大人在小孩的面前,雖然剛剛生出來,你不要以為他什麼都不懂,他什麼都懂,一舉一動、一言一笑都要給他做最好的榜樣。所以中國諺語講,「三歲看八十,七歲定終身」,不是沒有道理。他從出生到三歲,他已經學了一千天,一千天的薰習,他就有能力辨別邪正,這是對的,那是錯的,三歲小孩就能辨別,就很懂事。我們現在這個教育失掉了,從小沒有學過,長到這麼大,染了許多不好的習氣。古德所謂「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」,我們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,而受的是社會的染污。染污太深了,染污太嚴重了,回頭很困難!

  所以十善做不到,沙彌律儀做不到。怎麼辦?自己要生慚愧心,自己要知恥,趕快回頭,從頭開始。就從《弟子規》開始,每天用弟子規來檢點自己的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我如不如法?如法的,很好,明天保持;做錯了,錯了要改過,明天不能犯這個過失,真幹。用上一年的時間,把弟子規百分之百的落實。這一門落實了,諸位同修要記住,我常常講四門,四門不能一起學,一起學一樣都學不好,就學這一門。這一門落實了,其他的三門不要半年你全部都做到。用一年的時間落實弟子規,《太上感應篇》只要三個月,你一定會做得很好;《十善業道》,我相信一、二個月就做好了;《沙彌律儀》也是一、二個月。根紮穩了,根深蒂固,你不輸給古人,無論你在家學佛,或者出家學佛,你都有了不起的成就。為什麼?你有根,這個不能不懂。

  大乘教,像《華嚴》這個太高了,我們喜歡聽,聽也只種善根,能不能懂裡面的意思?非常不容易。要依照這個修行是更做不到的,修行絕對不是受持《華嚴經》,我每天把它念幾卷,這個沒用。你能念,你不解其義,什麼也得不到;你所得到的只可以說阿賴耶識裡種個種子,這個種子不會起現行,也就是你不會覺悟。你看看人家這個地方講覺悟,三昧是定,你沒有定你怎麼會開悟?你為什麼沒有定?因為沒有修戒。諸位一定要記住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智慧就開了,沒有戒就沒有定。

  你自己想想看,你的心是不是還心浮氣躁?還是妄念很多?這就沒有定。人真正有定,妄念就沒有;還有妄念,沒定,這個自己要知道,自己要承認。不要管別人,別人與自己永遠不相干,一定把自己管好,自己得定,自己開慧;自己修行,自己證果;自己得度,然後才能度人。前面這兩條,你看說明,這都屬於看破的事情,看破與放下有關係,三昧是放下。你不能放下,你就看不破,看不破,你就不能放下。究竟第一步從哪裡起?第一步從放下起,才入得了門!

  第三,「能現所現非一」,這是跟你講圓融自在,能現是法性,所現的是法相。古人用金跟金器做比喻,把黃金比喻作法性,能現;金器是所現,譬如做金戒指、金手鐲、金項鍊。能做的是黃金,所做是項鍊、手鐲、戒指,能做所做。黃金在哪裡?黃金就是戒指、就是手鐲、就是項鍊,項鍊、手鐲、戒指就是黃金。這個要懂,它的關係要搞清楚,能跟所的關係要很清楚,非一,不只一種!

  我們看它的文,「謂如來三昧,能現之智與所現之境一念圓融,十方普應不同」。文字並不多,可是講得很清楚。如來三昧就是自性本定,在《楞嚴經》裡面稱為首楞嚴大定,在《華嚴》裡面也稱為師子奮迅三昧,就是指如來三昧。能現之智與所現之境,這個智,這是中國文字之妙,外國文字裡頭沒有的。這個智可以做根本智講,也可以做後得智講。從根本智講,能現的是真心,所現的是一真的境界。這個智也可以做權智講,權智是什麼?後得智。根本智也叫實智,真實的;根本智裡頭有起心動念、有分別執著了,就叫做權智。權智就是識,阿賴耶識,識能變,所變的境界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。所以這裡頭有兩個意思在,這個智有兩個講法,就是兩個意思。不管是一真法界還是十法界,能現與所現確實一念圓融。

  可是怎麼樣?十方普應不同,這就是非一,不是一。為什麼?眾生有感,佛有應,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,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,現身不同;隨著眾生根性不相同,佛說法也不同,應機說法。然後你就曉得,佛、菩薩沒有身相,無相。《金剛經》上講得好,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;不但相沒有,念頭都沒有,「無我見,無人見,無眾生見,無壽者見」,見是見解,念頭都沒有,所以他才能普應不同。我們執著這是身,執著這個境界是我所有的,堅固的執著我跟我所,我們的本能失掉了,就迷了,不能圓融。這是講應現無方大用。

  可是底下這條給我們說,「能現所現非異」。我們還用前面的比喻,黃金,我把它做成戒指,做成手鐲,做成項鍊。戒指不是手鐲,手鐲不是項鍊,這就非一,這三個了,非一。可是我們從黃金上看,戒指是黃金,手鐲是黃金,項鍊還是黃金,從黃金上看非異,沒有兩樣。這句文底下說,「能現之智與所現之境,雖十方普應不同,莫不本乎一念」,那個一念是同!這句很重要,這一念裡面就有覺、有迷。一念覺,十法界就沒有了,十法界尚且沒有,哪來的六道三途?都沒有了。所以一念覺就是一真法界,在《華嚴經》裡面講初住以上的菩薩,法身大士,他們真的成佛了,叫分證即佛。從初住到等覺,四十一個位次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都是分證即佛。再往上面去,究竟圓滿佛,叫妙覺,那是果位,這四十一位還是因位,《華嚴》稱法身菩薩、法身大士。他們不是在十法界,他們在一真法界,這在講席前面講得很多,不可以不知道。

  這四十一個位次到底是有還是無?我跟諸位講得很明白,不能說有,也不能說無。你要說無,真有四十一個位次;你要說有,四十一個位次了不可得。為什麼?因為初住以上,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他不起心、不動念,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當然沒有分別執著。所以他是平等的,哪來的四十一個位次!有四十一個位次,肯定就有起心動念、有分別、有執著,他沒有,所以你不能說他有。為什麼又不能說他無?無明習氣真的有厚薄不相同。無明斷了,不斷無明出不了十法界,無明斷了,斷了無明還有習氣。

  你看層層上升,你應該體會到,阿羅漢斷了見思煩惱,見思煩惱習氣沒斷,斷見思煩惱就超越六道,證阿羅漢果。在阿羅漢這個位次修什麼?斷習氣;見思煩惱習氣斷了,那就升級,升到辟支佛,辟支佛沒有習氣。辟支佛修什麼?辟支佛修斷塵沙煩惱,就是斷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分別,學不分別。分別斷掉,他升級,升作菩薩,十法界裡面的菩薩。菩薩斷什麼?菩薩斷分別的習氣,就是塵沙煩惱的習氣,塵沙煩惱習氣斷掉了,他成佛。諸位要知道,這個佛是十法界裡面的佛,天台大師說相似即佛,不是真的。為什麼?他無明沒斷。所以這個佛他修的就是破無明,我們講破一品無明,無明只有一品,無明破了他就脫離十法界,就到一真法界去。剛剛進一真法界,《華嚴》稱他為初住菩薩,圓教初住菩薩。從初住到等覺,統統都是斷無明習氣,無明習氣好難斷!不像見思、塵沙還容易斷,無明習氣可不好斷。

  佛在大乘教裡常講,菩薩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圓成佛道,這個三大阿僧祇劫是從什麼時候算起?從破無明開始算起,就是說從你生到華藏世界那天算起,你無明破掉了。所以我跟諸位說明,初住菩薩跟究竟果佛在智慧、德相裡面講,一絲毫差別都沒有。應化在十方世界,眾生有感他就有應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都沒有障礙,只是帶著無明習氣。而究竟果佛沒有了,等覺菩薩還有最後一品無始無明的習氣。我們這樣說你就好懂。從這些地方你就明白了,凡夫修行成佛用什麼方法?放下,放下執著,放下執著的習氣;放下分別,放下分別的習氣;放下起心動念,放下起心動念的習氣,這叫一念覺。如果一念迷,一念迷就變下面的,變十法界依正莊嚴,十法界的現象就出現了。菩薩應化在十法界裡面,確實本乎一念,眾生是一念迷感,求佛菩薩,諸佛菩薩是一念覺應,這裡頭迷悟不同。一念覺能應,我們凡夫一念迷能感,跟佛菩薩起感應道交的作用。這個道理很深,很不好懂。

  所以江本博士的水實驗給我們很大的啟示,科學的實驗。一杯水,玻璃杯裡面裝一杯水,每個人面對一杯水,我們就有感,水就有應。這個水應,科學的實驗是把水讓它在零下五度結冰,把這個冰拿到顯微鏡底下去觀察,看雪花,善的念頭就非常美,不善的念頭就很醜陋。每個人去感,所現的圖案沒有一個是相同的。到什麼時候兩個人或者多人去水面前,所感應的雪花完全相同?那就是佛。所謂是佛佛道同,為什麼?佛是連無明習氣都沒有了。菩薩去感應都不同,為什麼?他習氣不一樣。雖然都是非常美,還有一點點差異,大同小異;凡夫去,一個個不一樣,道理在此地。你要曉得水是礦物,所有礦物無不如是,它為什麼能應?因為它無心。什麼叫無心?它不起心動念,所以才能應。

  這是佛門裡面的科學,佛門裡面的高等科學,我們應當要知道。經典裡面講得很多、講得很清楚,叫你認識宇宙、人生。這就是《般若經》上講的「諸法實相」,萬事萬物的真相如是。我們今天真的明白之後要生大慚愧心,要生大恥辱心!什麼恥辱?我本來是佛,我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?這經上講的,前面我們讀過的,眾生本來是佛,為什麼搞得這樣?就是壞在起心動念、妄想執著。佛教導我們沒有別的,教我們返妄歸真,回頭是岸,我們一回頭就是佛了。所以要把這些虛妄放下,你不放下就錯了。從哪裡放起?從現前日常生活當中,點點滴滴錯誤的觀念、錯誤的行為放下。放下,就是正確的,開始一定要從《弟子規》去做。

  前天我跟諸位報告,有些人到佛門裡面來,不願意學《弟子規》,我說老實話。還有人很重視福報,我到佛門是修福的,我並不想成佛。到佛門修福容易、殊勝,但是要怎麼修?要布施、要持戒、要忍辱,這三樣你都做到,你在佛門修福了;如果這三樣做到一樣,還缺一樣,福修不到。你修布施,你不持戒,不能忍辱,你修不到福;你沒有忍辱,你不能持戒,你修不了福。三個一起修,這是修人天福報。如果裡面加上定,加上清淨心,加上智慧,前面所修的三個就是功德,這布施、持戒、忍辱是功德;沒有定慧是福德。到佛門來修福,你要懂得道理,懂得方法,你真的修福了。你要不懂得,在道場裡面看到不順眼的還生氣,你哪有功德?你到道場來造罪業,你在破壞道場,你不是來幫助道場的,這不能不知道。

  難得有這麼一個正法道場,大家在一起共修,真正各個都是善男子、善女人,我們自己要自知、要自愛、要自重。自重才能尊重別人,自愛才能愛護別人,一切都是從自己做起。我們輕視別人就是輕視自己,自己不自重才會輕視別人,自己不自愛才不愛別人,才討厭別人,世出世間聖賢都是這樣教導我們的。所以道場就是天天要講經。明年,我現在正在想方法,我們的道場要改進,一天兩個小時太少了。一天至少要八個小時,至少也要六個小時,要有三個老師來講。一個老師兩個小時,三個老師講六個小時,如果四個老師就講八個小時。諸位來聽,你可以選擇,四個老師一定是四門課,你願意學什麼,你按照時間你就來聽。我們統統是用網路傳播,講經現場錄相,全世界都可以收到,你在家裡面也可以收看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休息幾分鐘。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我們學到海印三昧,能現所現非一非異。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一念,一念覺跟一念迷,一念覺現四聖法界,一念迷現六凡法界,不一樣,不管是染淨都是一念。我們在大乘經論裡面常常看到,所謂「一念不覺而有無明」,從無明,無明就是起心動念,心才一動就是阿賴耶識,一念不動就是真如自性。一念不覺而動了,就叫無明,就是阿賴耶識,這是阿賴耶的業相。業就是動,極其微細,這個一念不覺而起心動念,我們凡夫不知道,阿羅漢也不知道,辟支佛、菩薩也不知道。實在說,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誰看到一念不覺?也就是我們常講的起心動念,什麼人看到?八地菩薩,妄想、無明習氣差不多快斷盡,他才見到。

  這就是真正見到了,現在科學裡面所講的,物質是從哪裡來的?到近代,大概是三、四年前,美國太空總署發表了一篇論文,這是科學最新的發現。裡面有三樁事情,第一樁事情就說明時間、空間不是真的,這發現了。空間在某種條件之下,空間等於零,就是空間不存在,沒有空間;時間在某種條件之下也等於零,沒有時間。諸位要知道,沒有時間就沒有先後,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了;沒有空間就沒有十方,換句話說,距離沒有了。這些話我們在經教裡常常看到,譬如我們這裡的同修常常參加三時繫念,中峰禪師在《三時繫念》裡面開示有說過,「此方即是淨土,淨土即是此方」。淨土是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在哪裡?就在這兒,這就說明空間沒有。他在那裡透了這個訊息給我們,《華嚴經》上講得清楚,這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

  《華嚴》講的不二法門,過去未來不二,沒有時間,遠近不二,沒有空間,這是真的,這是事實真相,一念覺。一念迷了,把一真變現為無量無邊的法界。佛經,古時候世尊用比喻,用大海做比喻,大海水就像我們的真心一樣。海水是平靜的,像一面鏡子一樣,所以轉阿賴耶叫大圓鏡智。阿賴耶怎麼?阿賴耶迷了,它帶著有妄想分別執著,就起了波浪。起了波浪還是水,波浪停下來就是真心,起了波浪就叫妄心。妄心波浪洶湧,照到外面現相就是千千萬萬,無量無邊;如果平靜之後,像一面鏡子,照的相是一個境界,它起的作用不一樣。所以,這一念覺迷,關係就太大了。

  我們如何保持一念覺,恢復一念覺?佛教給我們的方法,理上講,妄想分別執著一起放下。可是凡夫業障習氣太重,做不到!做不到,就一點一點的放下,天天幹這個事情,這叫真正做功夫。天天做,一定要把它做熟,做成自然,把所有一切不善的習氣、不善的念頭、不善的行為統統放下,然後你一切都歸到正常,念頭正常。正常的念頭是什麼?沒有念頭。你的言語、造作都是正常,正常是只有善沒有惡,純淨純善是正常的,不淨、不善不正常。所以阿賴耶的業相動了,動了就叫阿賴耶,沒有業相就是真如本性,一動就叫阿賴耶。阿賴耶這一動,業相起來之後,馬上連著就產生轉相、境界相,一動立刻就轉變,轉相就是見分,境界相就是相分。

  佛在經上講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。智慧是什麼?智慧是本覺,就是覺性。我們講覺悟,人有覺悟,覺悟是自性的作用,阿賴耶四分裡面的證自證分!證自證分是本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,自證分是本體、是法性,見分、相分是從法性裡變現出來的,見分就是見聞覺知,相分就是色聲香味。這才演變成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、森羅萬象,全是心現識變的。所以它確實非一非異,從相上看不是一樣的,森羅萬象;從性上看,從見聞覺知、色聲香味那是一,沒有兩樣。不管是同,還是不同,都是本乎一念,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。

  然後我們再看第五條,「無去無來,謂如來三昧,萬法現於自心,彼亦不來,自相遍於法界,我亦不去」。淨土宗古大德有篇論文,題目就叫《淨土生無生論》,這本書讀的人大概不多,可是淨宗裡頭常常有句話,我想大家都會聽過,「生則決定生,去則實不去」,這句話就是此地講的無去無來。生則決定生,你念佛決定生淨土,去了沒有?沒去。怎麼沒去?淨土就在此地。此方即淨土,真的是淨土,為什麼?境界是你心變的,你心清淨,境界現的就是淨土。所以,我們兩個人站在一起,手牽著手看著山河大地,一個人心淨,山河大地現的是淨土;一個人心不清淨,山河大地現的是穢土,兩個人看的不一樣。境界有沒有變?沒有變。什麼東西變的?心變的。

  這個道理,我們前面曾經做了個「凡聖迷悟示意圖」,你能把這個看懂,這樁事情你就明白了。我們跟菩薩站在一起,菩薩戴上個黃色的眼鏡,像太陽眼鏡一樣,我們戴上的是黑色的,就是黃色、藍色、紅色混雜在一起。我們兩個人看外面的境界不一樣,他看得比我們清楚,我們看的是模模糊糊。外面境界到底怎麼樣?境界沒有變。我們自己的眼睛也沒有受到障礙。毛病出在哪裡?出在眼鏡鏡片上,就是這麼個道理。鏡片叫虛妄,既不妨礙法性,眼睛代表法性,外面境界是法相,與法性、與法相毫不相關,你只要把這個放下就對了。你要不肯放下,外面境界的真相你看不到,你所看到的是扭曲的現象。就是把一真法界變成了十法界,變成六道,變成三途,自以為這個境界是真的,不曉得自己看錯了。你自己見性沒有錯,外面境界也沒有錯,就是這個障錯了。障是什麼?障礙是妄想分別執著。所以佛說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,你見不到真相。你為什麼不把它去掉?

  這個文雖然不多,字字句句都很重要。「謂如來三昧,萬法現於自心」,這一句就說絕了。大乘教裡面常講「心外無法」,說明萬法是自心現的,自心變的,心外無法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「法外無心,心外無法」,心外無法,心即是法;法外無心,法即是心,自心、萬法是一不是二。既然是一不是二,它怎麼會來?我怎麼會去?所以它不來。我們修淨土的,西方極樂世界,佛與祖師大德都明白告訴我們,「唯心淨土,自性彌陀」。彌陀在哪裡?自性現的。淨土在哪裡?唯心現的,沒有離開心。彌陀沒有離開心,淨土沒有離開心,一切萬法都沒有離開心。所以佛有沒有來?淨土有沒有來?萬法有沒有來?沒有,這叫不來,無來。

  「自相遍於法界」,為什麼?因為自性遍法界。相是性現、識變的,性識遍法界,能現、所現也遍法界,能所不二。既遍法界,哪有去的道理?不來不去,無來無去就是不來不去。這些都是說明事實真相,你要統統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疑惑就斷了,斷疑,正信才能現前;你還有疑惑,你對於佛法不是真信,你有懷疑!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為大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目的在哪裡?目的就是幫助大家破迷開悟,斷疑生信。信什麼?信自己。信自己什麼?信自己本來是佛,應化在十法界裡面,本來是菩薩,本來是阿羅漢,示現的。我們今天不是示現,我們今天是墮落,墮落在六道裡面,迷失了自性,不知道事實真相。今天我們的自性,現在遍不遍法界?遍法界。這裡頭兩句話,萬法現於自心,自相遍於法界,不關迷悟,與迷悟不相干,迷如是,悟也如是,事實真相。所以《般若經》上講諸法實相如是。

  迷的時候自己以為有來有去,悟了之後才曉得沒有來去,這個事也很難懂。現在人對電視很熟悉,尤其是大都會,電視的頻道很多,香港應該有十幾個頻道,我平常不看電視。在美國電視頻道有一百多個,我們用這個來做比喻,一百多個電視頻道都遍法界,你怎麼知道?你一按鈕它就現前,它是不是來了?沒有,你不按鈕它也在。就是你不按鈕的時候這個緣沒有接上,它相在,但是不現前;你換個頻道,再按個鈕,它又換一個。你才曉得一百多個頻道每個頻道都是遍虛空法界。我們自心所現的頻道無量無邊,不是幾百、幾千,是無量無邊。現在我們不能隨意去看看,原因是什麼?原因是我們自己煩惱習氣障礙了,使我們的作用受了限制,但是並沒有失掉,這個要知道。譬如我們的電視機壞了,出了毛病,有故障,現在打開頻道沒有影像。不是頻道不在我們這裡,是我們自己有了故障。如果把我們故障修理好了,一切就正常,哪個頻道都能看。我們的故障就是妄想分別執著。

 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如果你能把執著放下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,真的放下,佛說你的能力就恢復三分之一。你的眼能看多大的範圍?一般的阿羅漢能看一個小千世界。一個小千世界多大?現在我們講銀河系,一千個銀河系。不要用任何科學儀器,你睜開眼睛看一千個銀河系裡面,點點滴滴你看得清楚,你的能力恢復三分之一。你聽的能力也有這麼大,這一千個銀河系裡面,聲音你聽得清清楚楚,看得明明白白。當然這一千個銀河系就變成你活動的空間,你到哪個地方去不要交通工具。為什麼不要交通工具?那個銀河系也不來,我也不去,自然就到了,它就在面前。

  這個境界是什麼?時間跟空間沒有了。科學家現在知道時間跟空間不是真的,但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能突破。你看佛門有方法,突破就是放下,放下執著就突破了。放下分別,突破就更大,你的能力恢復三分之二,那不是一個小千世界,你能看到的是一切諸佛剎土。在經上講的,你能看到十佛剎,你能看到百佛剎,能看到千佛剎。菩薩的果位不同,十住菩薩能看百佛剎,十行菩薩能看千佛剎,十迴向菩薩能看億佛剎,再往上去地上菩薩,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統統都能看到。你的生活空間多大!我們今天生活空間離不開地球,就這麼個小地方,我們看月亮模模糊糊的,用望遠鏡還看不清楚。好在現在我們的科學技術可以登入月球,你到月球上才能看清楚,月球離地球很近,銀河系可就大了。你看看只要放下執著,你就能看一千個銀河系,就跟我們看眼前的山河大地一樣。

  道理在哪裡?就是自相遍法界,自心現萬法,就這個道理,這叫事實真相。哪裡需要什麼科學技術、工具?不需要。所以科學技術是有限的,不是無限的,有極限,什麼原因?那就是第六意識是分別,思惟想像,第七識是執著,執著跟分別都是有限的。你要把它放下,就無限了。這才真正知道,放下是無限好,不放下是無限糟!

  我們對這個世間最嚴重的煩惱是貪瞋痴,佛說叫三毒,我們的心性上帶著這個病毒。好在這個病毒並不是真正害了我們的心性,不是的,它只是在心性外面起了障礙,並沒有傷害,也沒有傷害到所現所變的法界,沒有傷害到。就好像我們戴太陽眼鏡一樣,看到外面都起了變化,戴上綠色眼鏡,外面都是綠的;戴上紅色眼鏡,外面全都變紅了。其實外面並沒有染紅,我們眼睛也沒有染紅。貪瞋痴三毒就是鏡片。

  所以,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裡面講得好,「本覺本有,不覺本無」,這兩句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,給我們很大的信心。本來無的當然可以放下,當然可以斷得了;本來有的當然可以恢復。諸佛菩薩大慈大悲,應現在世間幫助我們,幫助什麼?就是這樁事情。然後你要曉得,佛句句講真話,佛有沒有度眾生?沒有。眾生誰度的?自己度的。自覺、自悟、自修、自度,佛只是給你做個增上緣,佛不能度眾生。佛只是將他自度,怎麼自度的,為什麼自度的,說出來提供我們做參考;我們聽明白了,學他那個樣子,自度,這就叫佛不度眾生。然後你才明瞭,自度就真的度眾生了,自己沒度,怎麼能度得了眾生?人家看看你這個樣子,跟我差不多,我迷惑,你也不例外。

  所以,真正學佛好心的同學,不想來生再搞三途六道,你就要真發心。真發心開頭你要先學看破,學看破一定要學經教,不學經教不行。你說聽說有很多老實念佛成功的,我去念佛行不行?那就要問你老不老實?你要老實,行,你要不老實,就不行。什麼叫老實?什麼叫不老實?老實人沒有妄念,那就可以;你還會胡思亂想,你就不老實,差別在此地。老實的人木訥,決不會有個不好的心待人,沒有這個,木訥。看他好像很笨,什麼都無知,在社會上跟人家往來統統吃虧。但是老實人雖然吃虧,他還笑咪咪的,好像麻木不仁,為什麼?他沒有在乎,什麼都好。給他受什麼罪,很好,決定沒有一句話反抗的,決定沒有說我想一想,沒有,那個老實人。我們是不是那種人?不是!不是就什麼?不老實。

  所以你要曉得,絕頂聰明人好度,老實人也好度。老實人就是最愚笨的人,好度,你教他什麼他就做什麼,沒有二話說的,他也不回頭的。最難度的是當中,叫半吊子,佔絕對大多數,佛是為這些人說法四十九年;為上上根人,不用,一句話他就明白了。五祖忍和尚度六祖惠能大師,你們在《壇經》裡面看到,用了多少時間?半夜三更叫能大師到方丈房去見他,忍和尚給他講《金剛經》,那個《金剛經》不是細講,講大意。沒講完,大概講到三分之一,講到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就豁然大悟。悟了,不要講了,不但《金剛經》全懂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佛法全懂了。你們估計忍和尚給他講經講多少時間?頂多兩個小時。

  悟了之後,把衣缽傳給他,叫他趕快走,為什麼?怕人害他,嫉妒、障礙很重。五祖衣缽傳給他,大家不服,為什麼?沒有人瞧得起他。他有什麼了不起,他能得衣缽,那我更能!大家存的是這個心。五祖送他到河邊上了船,這麼偷偷走開了,然後五祖再回來。第二天不出房門,休息了二、三天,惠能大師二、三天就走得很遠了。你們想想這個故事,就明白,他為什麼一聽就懂?放下了,沒有別的,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,二十四歲。你要問你什麼時候有成就?什麼時候開悟?沒有時間表,你哪一天放下,你哪一天開悟。你還沒有開悟,你就想想,你肯定沒有放下。嘴巴裡說放下沒有用,內心裡頭放下。煩惱沒有了,邪見沒有了,所有習氣沒有了,沾一點點都不行,都是障礙。

  你看他在逃難途中,在曹侯村,已經到廣東邊界,遇到無盡藏比丘尼。這個比丘尼也很難得,她是一生受持《大涅槃經》,《大涅槃經》分量相當大,會念,不懂意思。惠能大師那個時候還沒有出家,他在黃梅沒剃度,這個比丘尼是已經出家的,六祖那時候是居士。遇到之後,她就把《大涅槃經》念給惠能大師聽,惠能大師聽了之後跟她講解,她開悟了。這是他出來逃難第一個度的,都有根性,沒有根性成就不了。

  法達禪師念《法華經》三千部,《法華經》很長,一天念一部,三千天大概也是十年,不開悟。見六祖禮拜的時候頭不著地,起來之後六祖就喝斥他,你禮拜頭不著地,一定有什麼自認為了不起的地方,顯出貢高我慢,就是現在所謂是值得驕傲,你一定有值得驕傲的,你說出來我看看。他就講他念了三千多部《法華經》,意思不懂,求六祖給他開導。六祖說我沒有聽過《法華經》,六祖不認識字,當然不會看經,沒有聽過,你念給我聽。他背得很熟,念到第二品「方便品」,六祖說行了,不要再念,我都全明白了。給他講《法華》大意,他開悟了,再頂禮頭就著地了,佩服得五體投地。

  所以你要曉得,真正修行沒有別的,放下執著、分別、妄想,這是總綱領。我們從哪裡做起?首先要放下我們現前一些不良的習氣,不良的習氣裡頭最嚴重的,自以為是、貢高我慢,要不得!凡是開悟的人,在任何場合表現出來的是「我不如人」。惠能大師一生亦復如是。這是真的還是假的?真的。為什麼我不如人?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成佛,他只是暫時迷惑而已,他如果一放下可能在我上面,道理在此地。真正開悟的人,他的心行決定像普賢十願,不會輕慢一個眾生,連蚊蟲螞蟻都是菩薩,都是諸佛如來,一切的造作決定非常謹慎。弟子規沒有學,全做到了,十善業沒有學,也做到,沙彌律儀、比丘戒、菩薩戒,世出世間一切善法他統統具足。一切惡法,你到他身上找,一條都找不到,這叫真正覺悟的人。處事待人接物謙卑,你從這裡看出來禮敬,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全是善行、善心、善德,善心、善行、善德遍法界。

  我們迷失,迷失得太久,時間太長,迷得太深了。修行沒有別的,自救,要把自己的過失改回來,這叫修行。行是行為,錯誤的行為,迷惑顛倒的行為;修是修正,修正過來,修正錯誤的行為,這叫修行,真修!念經不會修行,念佛不會修行,都沒有用。一天念二十萬聲佛號,古人講的話,「口念彌陀心散亂,喊破喉嚨也枉然」,不能往生。修行兩個字一定要認識清楚,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。行為太多,分為三大類,身口意,身要依戒律,口要依戒律,意要依經教。

  經律論三藏就是修正我們身語意三業的標準,戒律修正我們的行為,經論修正我們的意念、我們的起心動念,修正知見。如果連這個都不懂,你修的是什麼行?完全錯了。以為我自己天天拜多少佛,念多少經,念多少佛號,或者坐幾支香,都不是修行,與修行不相干。起心動念還是是非人我,還是貪瞋痴慢,放不下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,完全是搞三途六道的活計,你怎麼能脫離六道輪迴?所以統統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才曉得,應該放下。沒有搞清楚,你不願意放下,認識不清楚,我為什麼要放下?搞清楚之後才知道不能不放下。現在時間到了,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