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三七七卷)  2005/3/28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377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菩薩問明品」,寶首菩薩偈頌第五首看起:

  【如機關木人,能出種種聲,彼無我非我,業性亦如是。】

  這一首是用(古時候常見,現在比較少見了)木偶戲,『機關木人』,木偶戲。在抗戰期間那個時代,我住在福建,福建這些木偶戲很多。民間各種慶典的節日,迎神賽會,還有富有的人家婚禮或者是作壽,都常常邀請戲班在家裡堂屋裡面演木偶戲,我們小時候看得很多,也叫傀儡戲。它能出聲,出聲完全是機械,這個木人『無我』也無『非我』,我與非我都說不上,它是人製作的,是一種娛樂。可是娛樂裡頭也有教育,它演作的人大概只要一、兩個人就夠,也扮演像戲劇裡面的一些人物故事,小朋友是非常歡喜。佛用這個做比喻,由此可知,這種戲劇玩具從古老的時代就有,佛講經是三千年前,一定當時社會裡面這是很常見的,所以舉這個比喻,我們很容易體會得到。『業性亦如是』。

  我們看清涼大師的《疏》,「機關出聲,喻無造受者」,這個聲不是它自己造的,也沒有受者。為什麼?「機關緣造」,眾緣具足,這個東西現行了。你懂得這個道理,我們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法,特別是近代的科學技術,緣造的,眾緣和合而成就的。科學技術有給人帶來一些利益,可是也有能夠毀壞,所謂是大殺傷力的武器,像核武,這類科技是給人類帶來災難,非常可怕。我們到日本去旅遊,一定會去看看長崎、廣島,這是二戰結束之前被核武炸過的地方。那時候核武是剛剛發展出來,威力很小,相當於二十萬噸黃色炸藥;現在核彈的威力大概是廣島那個時代的百倍、千倍。那個時候這一顆炸彈下來所炸到的面積,大概是三公里的樣子,這麼大的一個面積,現在就很難想像了。我們看長崎、廣島的資料,那時候炸彈下來之後,死亡的人數是八萬多人,以後因輻射而傷亡的十幾萬人。所以這個科技的發展是給人類帶來災害。

  現在全世界擁有核武的國家不少,科學家估計,所有擁有核武的這些原子彈、核彈超過十萬枚,可以毀滅這個地球至少可以毀滅兩百次,你說這個多麼可怕。所以西方宗教講世界末日,大家有意無意都會想到,第三次世界大戰大概是核武戰爭,那就是世界毀滅,也就是世界末日,這種看法也不無道理。世界末日實在講有許多種的講法,而我們所感覺到,這末日現象已經明顯的爆發了。什麼叫世界末日?倫理道德沒有了,這就是世界末日。東方人失去了倫理道德的教育,西方人失去了宗教神聖的教育,諸位想想看,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世界?人與人之間只有利害、欲望,沒有恩德、情義,真的像古人所講的,父不父,子不子,君不君,臣不臣。

  佛經裡面講到,沒有講末日,講劫數,佛說我們現在是生在減劫,減劫就是一百年減一歲,平均年齡一百年減一歲。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,人壽平均是一百歲,一百年減一歲,釋迦牟尼佛現在離我們已經三千年,那就減了三十歲,現在平均年齡是七十歲。佛說人壽命一年一年減,福報就(現在講世紀,一世紀剛剛好是一百年)一個世紀比一個世紀要差。現在實在講,一般人沒有感覺到,認為科學技術日新月異,不斷的在進步,怎麼會比古人差?如果從生活品質上來說,比古人差多了。古人在一生當中,有恩、有德,有情、有義,有倫理、有道德,生活得非常充實、快樂,有意義,有價值。今天縱然你有很高的地位,你有很大的財富,問一問,你的生活快樂不快樂?人活在世間沒有樂趣,所以在品質上講是遠遠不如古人。

  在中國典籍裡面,我們可以看到很多,古時候人的生活,無論貧富貴賤、士農工商,無不是生活在詩情畫意之中,都寫下可歌可泣的詩篇。想想我們現前這個社會,我們的生活品質,這樣就知道古聖先賢講的話沒錯,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。什麼原因?道德在衰退,欲望在增長,欲望增長到飽和點,道德消失殆盡,末日就現前。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,人壽減到十歲的時候是最低了,十歲是最低,到那個時候,他說草木都是兵器,人與人相見都像仇敵一樣,不要說財產,生命都沒有保障!今天不曉得明天還能不能活在世間,這豈不是一般宗教裡面講的世界末日!從十歲再一百年加一歲,佛說人壽最長八萬四千歲,那真長,人的壽命可以到八萬四千歲。這一增一減,佛家用這做一個時間的單位,叫小劫,一個小劫,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,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。經典裡面所說的這個劫,多半是講大劫,用這個來計算時間。

  這都是十法界、六道裡面的現象,是不是真的?不是真的,所以後面說「機關緣造,體虛無人,喻業從緣,故無造者」。業是怎麼生的?為什麼會有?緣生,緣生無性,沒有自性,所以「業性亦如是」,無有自性。緣具足的時候它就現相,緣散掉的時候這個相就消失,緣聚雖有相,不能說相生,緣散也不能說相滅,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知道。我們在講席裡面也舉了很多例子,最常見的,一提大家都知道,譬如建房屋,這個我們可以在每個城市、每個地區,幾乎天天都在建房屋、建高樓。你看看建築都先打圖樣,先繪圖,然後你到工地去看看,一堆一堆的建築材料,房子從哪裡來的?這些建築材料依照圖樣把它排列起來,房子現前了;這些材料要堆在那個地方一堆,那就沒有房屋。這個房子到底是真的是假的?

  我們一般人看到新的建築物,都在那裡欣賞,工程師看到這個建築物跟我們的看法不一樣,他怎麼看法?他看這棟房子有多少噸的鋼筋、多少磚瓦,他看多少木材,他看的是建築材料,就是還沒有蓋的時候,在場地裡頭一堆一堆的,他看那個東西。估計這個房子多少錢,再加上人工,能夠一看就知道成本,你看各人看法不一樣。工程師眼睛裡頭沒有房屋,他看到什麼?緣聚,房子整個拆掉的時候,緣散;緣聚不生,緣散不滅。不生不滅是什麼?是那些材料,把它依照圖案擺起來是這麼多,拆下來還是這麼多,只是擺的地方不一樣,可是我們一般人就被這個幻相迷住了。佛用這個比喻,比喻十法界依正莊嚴。

  與我們關係最密切的,我們這個身體,佛講這個身體(物質的身體)是四大組合,地水火風,眾緣和合。眾緣聚的時候,就有這麼個人的樣子,就像一棟大樓一樣,緣散掉的時候,這個現相就沒有了;緣聚的時候我們叫它做生,緣滅的時候我們叫它做死,其實從緣上講,沒有生滅,只有聚散。現在科學家證明出來,物質不滅,只有聚散。物質不滅,人還有生死嗎?我們要從這些地方去體會、去認識。所以佛法裡頭講「無我」,「我」尚且沒有,哪來的「我所」?我與我所都是緣聚緣散,懂得這個道理,你心就定了,所謂是理得心安,這事實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心安了。

  心什麼安,什麼叫心安?不再起心動念,心真的安了;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哪來的分別執著?所以於一切法,於身體也是如此,不分別、不執著,你得小安,聲聞、緣覺、權教菩薩;於一切法不起心、不動念,那是諸佛如來,法身菩薩,理得心安,心安理得了。我們一般人心不安,特別是現代世間人,你要去問問,哪一個不是生活在憂患之中?患得患失,憂慮非常多,他心不安,生活在疑惑、顧慮、恐怖之中。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,生活在疑慮、恐怖當中是餓鬼道,不是人道。

  鬼道沒有安全感,為什麼?疑心太重,造的惡業多,常常怕人報復,時時刻刻感覺到有人來害他,有人來殺他。鬼道的壽命比人道長,這是就現前來說,現前人壽不滿百,實在講,人能活七十歲就是長壽了,不到七十歲過世的太多太多!所以古人講「人生七十古來稀」,這個話是唐朝杜甫講的,唐朝距離我們現在有一千三百多年,那個時候的人就感觸到人生七十古來稀。我們展開中國歷史,中國歷史記載得很詳細,歷史上這些有成就的人,少數超過七十歲,不滿七十歲的太多太多了。

  緣生,知道一切都是緣生,佛教我們隨緣度日。大乘教裡常說,人活在世間,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「隨緣消舊業,莫更造新殃」,不要再造業了,隨緣消業。我們處順境,遇到都是善人,我們自己曉得,消我們過去生中造的善業,這消業;如果我們處的是逆境,所遇的都是惡人,你要懂得這個道理,你也不會生怨恨心。為什麼?消我宿世所造的惡業,善、惡業都要消。為什麼?善業感三善道果報,惡業感三惡道果報,如果你善、惡業都消掉了,你就脫離六道。

  真正覺悟的人,無論處在什麼環境,人事環境也好,物質環境也好,他都不在意;換句話說,都不放在心上,隨緣消業。自己日常生活當中,生活修淨業,這種善、惡業都叫染業,我不再沾染。那麼我們在世間應當積功累德,為一般世人做個好樣子,這個好樣子,總的來說就是「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」。如果過去生中修的福報多,福報自己不享,給社會大眾去享,給苦難眾生去享。雖然自己放下了,並不執著我放下了,如果你還有放下的念頭,你還是不清淨。念佛的人,起心動念都是「阿彌陀佛」,這就對了!心裡頭常常有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,什麼都不放在心上,有很好,沒有也很好。

  有這個緣,為一切眾生服務,服務裡頭最重要的,幫助眾生覺悟。我們生在這個時代,這是整個世界動亂的時代,你看全世界多少志士仁人,現在最嚴重的問題是什麼?衝突,怎樣化解衝突?怎樣促進社會的安定和平?這個變成現在世界上第一樁大事情。我們在這些年來,從我們自己修學的心得上體驗到,七十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他說過,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,只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。提到孔孟學說,大家都知道四書五經、《十三經》,我們把這些東西搬來講,能不能解決現在問題?不能!為什麼不能?古人有言,「能說不能行,不是真智慧」。大乘佛法,我們今天天天在講的《華嚴》,《般若》、《法華》、《楞嚴》、《寶積》這都是大乘經,有沒有用處?講了這麼多年,也是能說不能行,無濟於事。

  湯恩比說的話沒錯,要找儒、佛修行入門的根,根在哪裡?儒家的根就是家教,你看古聖先賢的家教,在中國隨便找一找也可以找到幾百家!你看每一家他們的祖先怎樣教導他的後裔,而《弟子規》就是中國家教的集大成。它用孔子一句話作綱領,「弟子入則孝,出則弟,謹而信,汎愛眾,而親仁,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」。用夫子這一句做為綱領,落實了。把中國過去古聖先賢他們的家教繫在這個綱領上,編成一個小冊子,一句三個字,總共三百六十句,一千零八十個字。

  孔孟學說的根本,落實在《弟子規》,四書五經、《十三經》是它的枝葉花果,枝葉花果有沒有離開根?沒有。像一棵植物一樣,這個樹再大,枝葉花果再繁茂,離不開根。如果根沒有了,根沒有它就死了,它還能活得成嗎?我們去採它的枝葉,採它的花果來欣賞,只能得一時的小利。花供在花瓶裡面,能夠欣賞幾天?幾天就枯了;果實很好看,你放在那裡,沒幾天它爛了,死的,不是活的。所以我們向世界上介紹,介紹孔孟學說的根本,《弟子規》,要把理事學習的方法、效果要講給人聽,他都聽清楚、聽明白了,他才能依教奉行。

  大乘佛法的根本,落實在《十善業》,一切經教法門是它的枝葉,《般若》、《法華》、《華嚴》這些是它的花果,我們要認清楚。你去讀一讀《十善業道經》,佛講得很清楚,一切人天善法、聲聞菩提、緣覺菩提、無上菩提都以十善為根本,沒有十善什麼都沒有了,從人天到無上菩提都沒有了;沒有《弟子規》,孔孟就沒有了。

  儒、佛是全人類共有的智慧財產,共有的智慧寶藏,能夠化解一切衝突,能離一切苦,能得一切樂。所以,我們這幾年特別提倡《弟子規》,我們辦了很多講座。很難得現在有些年輕的老師,他們都參與這個行列,我們深深感覺到,這些年輕老師裡頭必定有再來人。我們從這個教育,這一年多來我們的教學(這在實驗當中)看出人間一線光明。

  教育的方式我們要清楚,你才真正能夠承受聖賢教誨,光大聖賢教誨。那你就要認識中國聖哲傳統教育的特質是家庭教育,這是現在舉世都疏忽了。教育在家庭,父母尊長履行道德,他們以身作則,把倫理道德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完全做到了,在表演。教嬰孩,生下來還不會說話,還不會走路,他就已經在模仿,「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」。所以到六、七歲,他很懂事,他就已經具備了倫理道德的樣子,那個根他就紮下去了。學校教育,老師是學生的榜樣,同學們互相學習,互相觀摩,所以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。以後服務於社會,社會是個大學校,一切時、一切處、一切境緣都是教材,都是老師,就像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」一樣,廣學多聞,成就無量的才藝,為一切眾生服務。大乘教育達到究竟圓滿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我們以中國傳統的教育,刻不容緩,我們要把它介紹給全世界、給全人類。告訴他這是人類共同的智慧財產,我們都應該要學習,不要分彼此,這首偈就是教我們不要分彼此。

  我們把註解念下去,「從機出聲,尤更非實,喻報因業起,安有受人」。這個要有智慧觀察你才能見到,真正了解,透徹明白了,無有造作者,也無有受者。末後這句話說得好,「夫無我者,因對我無,既無有我,何有非我,著無我者,亦是倒故」,你要執著有個無我,你還是有我,你還不是真正的無我。《金剛經》上佛告訴我們,菩薩的標準,這個標準並不是很高,法身菩薩的標準,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,這是法身菩薩。「離一切相,即一切法」,這是佛在大乘經上常講,即一切法是什麼意思?就是法身。我們聽得很熟,佛說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三世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那我們現在芸芸眾生是未來諸佛,這句話全部都包括盡了,未來諸佛,共同一法身。你就證得法身,你就見到法性,所謂明心見性,你四相不執著了,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,離四相!你執著這四相,分別這四相,你是凡夫,你出不了六道輪迴。

  更進一步,不但相沒有了,念頭都沒有了,「無我見,無人見,無眾生見,無壽者見」,見是見解,就是我們今天講念頭,不但不著相,念頭都沒有。這是諸佛如來,這是法身菩薩,這時候自己的身心跟宇宙跟法身跟法性完全融成一體。在大乘教裡面講,這是證得法身菩薩,《華嚴經》圓教初住以上,我們現在講的十信位,現在講的是第三段「業果甚深」,第三段就是十信裡頭的第三信。沒有明心見性,明心見性到初住了,十信菩薩沒離開十法界,初住是超越十法界。

  我們在這邊一定要懂得,所有一切相,這個現相應該怎麼對待?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我們面對著一切境界,順境也好,逆境也好,順境起貪愛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把貪愛拔掉;逆境裡面會生瞋恚,一想想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瞋恚心也拔掉,這真做功夫。時時刻刻要能提得起來,不要忘掉,不能隨著煩惱增長,見到順境生歡喜心,一昧歡喜,你隨著煩惱增長了;逆境你要起瞋恚心,瞋恚不斷,常常念著,錯了!要曉得無我無我所,無我也無人,那是真的,所有現象是假的,幻相。《般若經》上講得太好了,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這講得太好了!好,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諸位同學,我們接著看偈頌第六首:

  【亦如眾鳥類,從殼而得出,音聲各不同,業性亦如是。】

  清涼大師在《疏》裡面告訴我們,這首偈「出殼音別,喻性一相殊者,如鳥在殼,含聲未吐,喻業同一性,出殼聲別,猶感報無差」,我們先看到這邊。蛋殼,鳥都是卵生的,所以胎都在蛋殼裡面,沒有出蛋殼就沒有差別,無論哪一種鳥都沒有差別;可是牠破蛋殼出生之後,叫的音聲就不一樣了。各種鳥類的聲音,實在講跟人差不多,雖然沒有出蛋殼,牠有沒有受牠母親的薰習?肯定的,受母親的薰習。因為牠在蛋殼裡頭已經長成,牠的小嘴把蛋殼啄破牠就出來了,所以牠一出來牠就會叫,牠就會走路,這種常識我們每個人都有,也都看得很清楚。

  從這首偈,性一相殊,就是在蛋殼裡面性是一,出生之後就不一樣。鳥類也是種類差別繁多,全世界的鳥類至少也有千萬種,不同的品種這就是相不一樣,殊是差別,不一樣。比喻裡頭特別是用音聲,比喻『業性亦如是』,業性沒有差別,能現種種不同的現相,相雖然是千差萬別,性是一個,性裡頭決定沒有差別。在佛法裡面講一切有情眾生,這都是屬於有情,有情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動物,有情眾生。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佛性,佛性就是覺性,我們一般人講靈性,皆有佛性。佛性雖然是相同,可是你迷失了佛性,迷而不覺,迷的時候佛性不起作用,迷了不起作用,什麼人起作用?取而代之的是業習種子,也就是煩惱習氣,藏在阿賴耶識裡頭的煩惱習氣它起作用。

  煩惱習氣前面講過,總的不外乎三大類,善、惡、無記,善的習氣種子無量無邊,惡的習氣種子也是無量無邊,非善非惡叫無記性的亦復如是。這裡面就講到因果報應、因果循環,善的習氣種子起現行,三善道;惡的習氣種子起現行,三惡道。善惡的業因我們要清楚,與我們的關係太大了。成佛的業因,這是講什麼?十法界裡面的佛,在十法界地位最高的,平等心。清淨平等覺是佛性,我們有沒有?人人都有,只是這個東西被你的煩惱習氣障礙住了。你看你在日常生活當中接觸到人事物,這個喜歡,那個討厭,你的平等心馬上就失掉;如果你見到順境不生歡喜心,逆境不生瞋恚心,你很快就成佛了。

  佛心平等,那你也容易開悟,容易覺悟,你要是接觸佛法一聽就懂。你要問為什麼?因為你的心跟佛心相應。諸佛如來所示現的、所說的這一切法,都是從自性流露出來;換句話說,都是從清淨平等覺裡面流出來。你現在也在修清淨平等覺,那你跟佛的佛性就非常相應,自自然然你一聽就懂,一接觸就明白,就這麼個道理。如果我們迷失自性愈深,我們距離佛就愈遠,我們的煩惱習氣愈是當家作主,這就是造輪迴業。輪迴的業性也是不可得,所以經上用這麼多比喻來說明,前面給我們說明「無我無非我」,跟《金剛經》上講的「無我,無我所」是一個意思,這是說真相。

  但是世間人迷了,迷了怎麼樣?迷了執著有個我,執著這是我所有的,我所控制的,我所擁有的;不知道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,這才叫事實真相。你有這個妄想,這全是虛妄、妄想,有這些妄想你就很累!不可得,以為你得到了,不能控制,以為你控制住了。所以佛菩薩在經裡面常講,顛倒錯亂,可憐憫者!說誰?還不就說我們現前這個狀況,真實的我們一無所知,虛妄的以為它真有,在這裡頭迷惑顛倒,造業受報,可憐憫者!你要覺悟的時候,全沒有!惑業苦都不可得,苦就是講果報。永嘉大師「證道歌」裡頭說得好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就像作夢一樣,佛在經上用夢的比喻說得很多,「如夢幻泡影」,哪是真的?

  佛在《金剛經》裡頭教我們常作如是觀,常常要這樣觀想,為什麼?你對於這一切虛幻的執著你就會逐漸放下。分別執著淡了、輕了,你的智慧就增長,迷惑淡一分,智慧就長一分,迷惑淡兩分,智慧就長兩分。如果你對於這些虛妄、虛幻嚴重的執著,那你只生煩惱,不生智慧,讀經聽教不懂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們同修們大家在一起,天天在讀經,天天在聽教,幾個人醒過來了?醒悟過來的人樣子就變了,為什麼?相隨心轉!不但相變了,體質也變了,境隨心轉,應當學。佛菩薩苦口婆心,念念都是幫助我們覺悟,只要我們能隨順就能夠得到效果,隨順佛菩薩教誨。你看每部經最後一句「信受奉行」,我們實在講這一句沒做到,所以學佛多年沒有成績可言,就是這一句沒做到。

  這個信,佛所講的我們信不信?佛講「無我、無我所」,你信不信?佛講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你信不信?佛講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你信不信?佛說「一切的存在,如露亦如電」,你信不信?有些人點頭,我信!好,就算你信,你接受了沒有?沒有,沒接受!沒有把它用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,沒受,沒有照做,所以信了也沒用,不得利益。我們天天在這裡研習經教,對佛法可以說是正信,因為你懂得,你不迷惑,正信。正信還是沒用處,怎樣才有用?真信就有用,真信是什麼?你真幹!這是夏蓮居老居士在《淨語》裡頭一再提到,學佛要真幹!真幹就是依教奉行,全心全力去做。我們所有同學在功夫上不得力,原因就是從來沒有真幹過,有修行的樣子,沒有修行的實質,這是功夫不得力的原因。

  我們再看註解末後這一句,「然雞子之中,終無鳳響」,鳳是鳳凰,「業雖無性,善惡冥熏」,這兩句話非常重要。業確實無自性,但是什麼?善惡業習冥薰,就是暗中,你不知不覺,不知不覺天天都在受薰習。阿賴耶識裡面業習種子遇緣起現行,我們今天的果報就是這個,這個要知道;森羅萬象各各不同,業緣起現行。現行怎樣?現行又薰成種子。所以佛教導我們,希望我們真正能夠斷惡修善,這是什麼?是知道你在這個階段當中你出不了三界,佛菩薩看得很清楚。為什麼你出不了三界?你對這個世間有貪戀,這種貪戀是你自己都不能夠覺察到。如果真的沒有貪戀,徹底放下了,你的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!

  功夫得力,念佛人往生有把握,上乘功夫的人往生自在,想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就走得了。與這個世間眾生有緣,什麼有緣?很多眾生還相信我,還能聽我的,能接受我的,我就多住幾年幫助他們,把佛法介紹給他們,可以多住些年。這叫什麼?世間人講生死自在!可以走,可以不走,真幹的人才行。不是真幹的人,你這一生的生死還是業力在控制,你沒有辦法擺脫業力。行好事也不過可以說壽命延長幾年,不得自在,沒有辦法解脫;生死自在,那是得解脫了,這些都在一念之間。

  我們從哪裡做起?修行還是要從善惡上做起,善惡不就是《十善業道》嗎?善就是十善,惡就是十惡,希望我們遠離十惡,勤修十善。念頭起來,自己就要能夠覺察到,我這個念頭與善相應,還是與惡相應。《十善業》的細說就是《弟子規》,所以我們同學們一定要知道,我們學《弟子規》是落實《十善業》,從這個地方下手,這是方便法。佛法常說,「方便有多門,歸元無二路」,不依方便你不能夠契入真實。從《弟子規》,把《弟子規》完全落實,你再修《十善業》,很容易,不難,《十善業》是《弟子規》的提升。在淨業三福裡面,《弟子規》幫助我們完成第一福,人天福,在人天福報裡頭紮基礎,把那個根紮下去。你看才有三皈,才有眾戒,才有菩提心,才有大乘,才有無上菩提,你們想想這個味道,哪有不成功的道理!

  如果我們要用種樹來做比喻,《弟子規》就是我們想種樹的這塊大地,土地肥沃;而《十善業道》就是樹根,這個樹根紮在肥沃的土地上,它立刻就生芽。芽是什麼?芽是菩提心,菩提心是從《十善業道》裡頭生的,三學、三寶、三藏都是從《十善業》裡面生的,《十善業》生一切佛法。不但生一切佛法,佛頭一句給我們講人天法,人天的善法,你在六道裡面永遠不會墮三惡道,生生世世天上人間,有很多人對這個就非常滿足。人間,可不能生現代這個社會,現在這個社會做人只有苦,沒有樂,在古代的時候做人還是苦多樂少,苦裡頭也有樂。從哪裡看?釋迦牟尼佛的生活很清苦,苦裡頭有樂。孔子的學生顏回,這是孔子非常讚歎的,非常得意的一個學生,物質生活非常貧窮,他很快樂。顏回確實把夫子的教誨落實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我們從顏回身上見到了。

  在佛法裡頭,我們從釋迦牟尼佛一生見到了,世尊確實為我們示現的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」!他的時習是做出榜樣給我們看,以身作則,他所說的他全做到了。無我、無我所,萬緣放下,心地清淨,純淨純善,沒有絲毫不善夾雜,沒有絲毫不淨夾雜,究竟圓滿的果地。當年住世,表演給我們看,生活隨緣,沒有一樣不好,供養他飲食,酸甜苦辣鹹都好。甚至於還有飯餿了的、臭了的、壞了的,但是供養的人誠心誠意,什麼人供養?乞丐。遇到佛,他討的都是人家丟了不要的,他撿來,那他吃的,他自己寧願餓一餐,拿這個來供養佛。佛接受,佛並沒有說「你這個飯壞了,不能吃了」,沒有,佛照樣吃,為他培福,佛沒有分別。佛吃了會不會生病?不會,為什麼不會生病?無我!有我就會生病,佛無我,無我誰生病?這一招高!

  佛無我,佛告訴我們,我們每個人都是無我,你為什麼偏偏執著有我?本來是無我,現在那個我是什麼?我是虛妄的執著,不是真的。我們之所以這樣堅固執著,原因在哪裡?不了解事實真相。所以聽經有好處,雖然不能真幹也有好處,薰習,正是此地所講的「善惡冥熏」,這是淨善冥熏,清淨善業。薰久了,很多人都是幾十年這種淨善大乘才薰成種子,才起了作用。我是個中等根性的人,不是上上根人,學佛到今年五十四年,五十四年的薰習從來沒有中斷過,從迷惑顛倒裡頭慢慢的清醒過來。所以我常常很感嘆的說,我們學佛的人可不能短命,短命是什麼?在佛法裡面講四種魔,你看《八大人覺經》上講的四種魔,有死魔。死為什麼是魔?我的道業還沒成功,還沒覺悟,壽命到了,那麼你這一生的緣就斷掉了。來生是不是再能得到這個緣?很難講,百千萬劫難遭遇。那我們怎麼辦?辦法不是沒有,只要肯幹。肯幹怎麼樣?肯幹能延壽,你就有時間繼續修行;從肯幹到真幹,先要肯,不肯就沒有辦法了。這個肯是什麼?沒有別的,就是老老實實依教奉行。

  今天我勸導大家依什麼行?依《弟子規》,扎根,希望大家一年到兩年的時間,這個根紮穩;根紮下去之後,一生都不改變。只要根紮下去之後,你就學大乘,從《十善業道》,從我們淨宗的「五經一論」,你真能得受用。為什麼說你能得受用?你已經養成習慣,學了之後一定會做到,養成習慣了,學了統統落實。所以你學《十善業》的時候,你肯定心善、念頭善、行為善,你的起心動念、你的言語、你的造作決定不會違背《十善業》,從這個地方建立大乘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所以這是根本,這是基礎,我們要認識清楚,要真正從這裡扎根。

  你如果是疏忽了《十善》,疏忽了《弟子規》,你這一生的成就很有限。怎麼說很有限?那就是佛家講的,你跟善法跟大乘結個緣而已,這生不能成就。念阿彌陀佛也是跟阿彌陀佛、跟淨土結個緣,這一生不能往生。這個緣也很殊勝,佛在經教裡常講「金剛種子」,永遠不壞,將來遇緣的時候它會起現行,就是說他會繼續修行。什麼時候成就?你哪一天肯放下,肯真幹,肯真正依教奉行,那天就成就了,這是事實。我初學佛頭一天見章嘉大師,他老人家就告訴我「看破、放下」,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,功夫在哪裡?功夫在放下。

  看破就是《般若經》上講的,這一切現相,夢幻泡影。永嘉大師看破了,知道這森羅萬象、依正莊嚴是夢中境界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」,看破了,「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放下。祖師也是佛菩薩示現,給我們做個樣子。所以首先我們從哪裡放下?從執著放下,不要再執著,一切都隨緣。我喜歡的東西,人家都給我拿走,給我的,我都不喜歡,這個沒有在修行。真正在修行,那個把你拿走的人是菩薩,給你的人也是菩薩,拿走的那個人教你對順境不生貪愛;給你不如意的東西,那也是菩薩,教給你逆緣、逆境也不拒絕,要用平常心來對待。他怎麼不是菩薩!他怎麼不是善知識!

  所以外面的境緣,蕅益大師講得好,沒有好醜,意思就是沒有善惡,善惡起於我們自己的心,妄念。我喜歡這個,討厭那個,不行!你的心不平,你還有分別,你還有執著,你不清淨,你不平等,都在日常生活當中。這個東西好吃,那個東西不好吃,這個我喜歡吃,那個我不喜歡吃,在飲食裡面修清淨平等覺。我們真修、真幹,沒有離開生活,沒有離開工作,沒有離開處事待人接物。你要是果然會了,那就跟善財一樣,凡夫、修行人就是我一個,除我之外,所有一切有情眾生是諸佛如來,所有一切動物、植物、礦物、山河大地都是我修行的善友,都是來成就我的。你要明白這個道理,那你跟善財一樣,一生圓成佛果。

  《華嚴經》的善財、《法華經》的龍女,一生成就,憑什麼?就是這麼修成的。沒有一個人不是善知識,善知識就是老師,他都在教我。他在行善,教我行善,我應當要跟他學習;他在作惡,他在提醒我,這是惡法,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,都在教我。你看「五十三參」裡面,伐蘇蜜多女的貪愛,勝熱婆羅門表愚痴,甘露火王表瞋恚,這三個人貪瞋痴,讓你看到的時候心有所警惕,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。對這三個人怎麼樣?恭敬供養,只有一樁事情,沒有讚歎,對其他的善友有讚歎,對這三位善友恭敬供養,沒有讚歎。為什麼?我們中國人常講的「隱惡揚善」,他所示現的是性德的反面,不讚歎;其他善友所示現的是性德的正面,禮敬、供養、讚歎,真幹!

  所以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是什麼?真實的「大方廣佛華嚴」。龍樹菩薩在大龍菩薩那裡見到的《華嚴經》,那個分量是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,一四天下微塵品,你要懂得那什麼意思。整個宇宙就是「大方廣佛華嚴」,這部書是什麼?這書是說明書,是個介紹,是個說明。你明瞭之後,你才能進入真正的「大方廣」,在「大方廣」裡面修行你才能得圓滿成就。這個圓滿成就決定是一生,不必到第二生,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所以起點還是善惡冥熏,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,好高騖遠沒有一個成就的,古往今來,沒有一個;凡是有成就的,你要記住,老老實實依教奉行,聽話的。我們今天聽誰的話?我們聽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話,這還能有錯嗎?老師的教誨決定不違背經論,這是真正的善友,自己想出一些東西跟佛唱反調的,這不是佛弟子,這不是真正善知識,我們要清楚、要明瞭。

  現在科學技術發達,帶給我們聽經聞教的方便,這是從前所沒有的,現在我們在一個地方講經,全世界都能夠收看得到。我們的衛星現在跟網路連線,用網路可以收看我們的衛星,這就方便太多太多了。如果你們家裡面人多一起看,你就把電腦跟你的電視連線,這就把影像放大了,許多人在一起都可以一起看,不需要特別去裝天線,我們這些都是為了方便同學。當然更重要的,我們積極要培養人才,後繼無人那就難了,那我們都有罪過,我們不能讓佛法在我們這一代就中斷了。在網路、在衛星電視一起學的人很多,希望我們要真正明白這個道理,懂得方法從哪裡學起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