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四六三卷)  2001/11/4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0463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主山神長行第一句:

  【復次寶峰開華主山神,得入大寂定光明解脫門。】

  山神跟城隍、土地是屬於一類的,都是屬於地神,我們在《地藏經》上看到堅牢地神,那是整個地球的總的地神。由此可知,地神的組織也有全球的,也有一州的,也有一個地區、一個國土,這是我們都能夠想像得到的。大的山則有大山神,小山有小山神。在前年我們曾經聽說北朝鮮有三百多位山神都發心念佛求生淨土,這是很難得的一個訊息,而這個訊息有相當的可信度,說明許許多多的鬼神在現今都非常急著皈依三寶念佛往生,當然這個因緣不可思議。我也常常跟同學們感慨的說,就像開經偈上所講的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,他給我們啟示很大,鬼神都非常認真的修行,如果我們不修行,換句話說,連鬼神都不如。這是實在的,人不可以自負,不可以傲慢,確確實實有許多鬼神修得比我們好,他們的善根福德因緣比我們深厚。我在前面看到主林神,使我想到這些神靈過去生中他們在人道的時候,一定是歡喜樹木花草,歡喜隱居在森林之中,死了以後多半都做樹神跟主林神。山神、水神當然也不例外,古德常說「仁者樂水,智者樂山」,歡喜山水而隱居不願意做官的,這些有德行、有才幹、有學問的人。

  我在年輕的時候讀歷史,對於他們這一類人物在歷史上也有一篇,我感覺很迷惑,為什麼?覺得他們這些人,對於國家民族、對於社會大眾沒有什麼貢獻,何以史學家要給他立傳,也在歷史上永垂不朽?到以後我學佛,我才漸漸明白這個道理。他們實實在在給我們社會大眾做了很好的榜樣。做什麼好樣子?他們為我們示現的「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」。以他的道德學問能力,他可以爭、他可以求,可以爭而不爭,可以求而不求,這是社會安定的力量。他的功德不可以磨滅,所以史學家為他立傳,這是應該的,我們淺學之人不應該疑惑。所以這些人對社會有貢獻不是沒有貢獻,他那種行持就是教化眾生,他的教化跟現在人的觀念不一樣。現在說實在話,中國自從門戶開放之後,外國的勢力逐漸深入中國社會,中國人不知不覺當中受他們的影響,放棄了自己固有的文化道統,盲目的向西方人學習,學什麼?學競爭。

  你看看《隱逸傳》裡面,他有能力爭而不爭,有能力求而不求,果然能夠做到「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」,這個人他的生活回歸自然了,回歸自然不簡單,不是普通人。世出世間法裡面我們去觀察,他們確實是聖者、賢人君子才能做得到,他不作亂、不革命、不去爭權奪利,給後世做最好的榜樣。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到,這就是他對於社會的貢獻,對於歷史的貢獻,對於後世的貢獻,給人很大的啟示。正是儒家常講的,一個讀書明理之人,你有道德、你有學問,但是你有沒有機緣給社會大眾服務,那是機會。這種機緣,世出世間聖人都教給我們「隨緣而不攀緣」,這些人做到了。

  孔老夫子確實有意希望謀求一官半職,能夠展示他的抱負,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服務。周遊列國始終遇不到機緣,列國的諸侯跟他見了面,在一塊兒談論天下事,孔子的言行也確實令人佩服,但是諸侯看到他的才幹太高,徒眾又多,不敢用他。他回到家鄉教書。如果我們要用現在人講,他可不可以搞革命?他可以。他學生底下文武人才太多太多了,他要搞個革命輕而易舉,他不幹,這是什麼?他順其自然,隨順自然,隨順天道。這是給後來做學問的人,做了一個很好的典型模範,不強求。革命是一個非常手段,除非這個社會亂到極處,才用這種手段。這個國君雖然不好,但是還能過得去,一定要保持社會的安定。要知道一個革命多少人受災難,要犧牲多少人生命財產,聖人不幹這個事情。

  中國古聖先賢說得好,有個比喻講,這個人沒有罪你把他殺掉,殺掉他你就可以做皇帝,聖人寧願捨棄那個皇位,他也不幹,不冤枉一個人。你們想一想古人的風範,古德的心行,所以他們在沒有機緣的時候,寧願隱居在山林,一生與山水作伴。佛法裡面的清高士,學佛修道的,這樣的人更多,這是修出世法的,當然我們特別強調的是世間賢人君子。因此他們做了山神,做了水神,做了樹神,一回過頭來學佛,真的比我們一般人精進,比我們一般人容易成就。

  北朝鮮這些山神我們曾經聽說,他們修念佛法門想尋求一個老師,找一個出家師父帶領他們,派了八個代表到中國來找。找了半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位,把這位法師,他用神通希望把他帶領到北朝鮮去。他請了天神幫忙。走到邊界,中國的護法神神通廣大,現大身,天神走了,這山神沒法子,把這個法師放下來,沒有能帶走。這八個山神最後也皈依,也發願護法,問他們做山神做了多少年?做三千多年了。這個法師說:「三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世,你們為什麼不學佛?」「那個時候不知道,現在才知道學佛,才知道學佛的重要。」所以學佛有時節因緣,時節因緣不到,生在跟佛同一個時代也是不見不聞,這種種示現都給我們啟示。我們聽到或者是有人見到,一定要懂得珍惜我們現前的因緣,要真正能體會到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。

  我們現在看這位『寶峰開華』,山神總離不開山峰,他的德號「寶峰開華」,他所修行的法門是『得入大寂定光明解脫門』。山,你看到雄壯、看到它永遠屹立不動,所以山象徵大定。真的是像佛經上常講的「那伽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」。我們看到大山,就要想到如如不動。無論在什麼境界當中,善緣惡緣、順境逆境我們的心像大山一樣,絕不為外面境界所動搖,取這個意思。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,文字雖然不多,是很好的提示,「寂而常照,故光無不闡」。這個提示好!你看他入「大寂定」,寂定之後有「光明解脫」,定自然就生智慧,光明是智慧。這個心就怕的是亂,心散亂生煩惱。我們修行人不管你修哪一個法門,佛家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,四弘誓願裡面講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怎麼學法?定是根本,沒有定哪來的慧?所以四弘誓願實在講,是世尊教導我們修行證果的自然的順序,只要符合自然就是大乘法講的稱性,與性德相應的這個秩序。

  第一個你要發心,發大菩提心。什麼叫大菩提心?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服務。「為人民服務」,這個還小,人民充其量是人道,除人道之外還有九個道。我們九法界眾生,至少還有八道你還沒有服務到,還是佛法偉大,為九法界眾生服務。四弘誓願頭一條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這一條就是為九法界眾生服務,度就是服務的意思。你不發這個心那就難了,你就不可能成就道業。發心之後要怎樣才能兌現,你才能真正把這個願望落實?佛教給我們,第一個你要修養道德;儒家教學也是如此,孔子教學四個科目,第一個是德行,第二個是言語。佛的教學把德行跟言語合在一起。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你得斷煩惱,斷煩惱就是成就德行。什麼是煩惱?十惡業是煩惱。先要從這裡下手,把十惡轉過來就是十善業,修十善斷十惡從這裡開始,然後遵守佛陀指導修行的總原則,「覺而不迷,正而不邪,淨而不染」,成就自己圓滿的德行。然後再成就學問,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有德行而後講學問,那個學問才起正用,為眾生服務了。

  如果一個人有學問而沒有德行,他為眾生服務往往產生很大的副作用。這個副作用是什麼?為求自己的名聞利養。他也有聰明、他也有能力、也有善巧,取得了高官厚爵,他所作所為禍國殃民,我們在歷史上看,哪一個朝代都有這種人。連清朝像乾隆那麼聰明的人,一生被和珅蒙蔽,到死都沒發現、都不覺悟。別人跟他講和珅怎麼怎麼壞,乾隆聽了不相信,當然這裡面因素非常複雜,牽涉到多生多劫的因緣。所以聖人教人先有德行而後有學問,學問能力是擺在第二,頭一個要成就德行。在佛法裡只要你有德行,你不會墮落;沒有德行,你出不了三界。煩惱習氣一現前,這個煩惱就是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貪瞋痴慢,這個東西現前,哪有不墮落的道理?起心動念、所作所為多半都是損人利己,損人利己的事容易做,果報太可怕了。這些人不相信因果報應,這些人不相信六道輪迴,等到他臨命終時,見到這些鬼族來抓他的時候,後悔莫及,來不及了。

  由此可知,德行的重要。我們看這些神靈,我們能夠體會得到,他過去在人道的時候必定是賢人君子,有道德有學問。有道他有定,他願意過一種清貧的生活,清高士,這些人都是高人、清高人。清一定是貧苦,清高,清貧。世間諺語常講濁富,清貧濁富,雖然也並不完全是這樣,可是大多數確實是這樣。諸佛菩薩為我們示現的,大多數也是這個樣子的。無論示現出家或者示現在家,總是示現清高的佔多數,大富長者畢竟是少數,無論他做什麼樣的示現,都是為了教化眾生。所以這個示現是寂定的示現,是光明的示現,定他就放光,光當然是遍照法界,利益眾生。再看第二尊:

  【華林妙髻主山神,得修習慈善根成熟不可思議數眾生解脫門。】

  這一位我們一看就曉得,這是道德善師,好老師。我們雖然是凡夫不具特異功能,在佛法裡面講六種神通,我們雖然不具六種神通,可是從理從事,我們能夠推想得到必定有這個事。居住在山林,居住在水邊或者水裡面,這個生物很多很多。這個山上有多少的動物,種類不同,猛獸有獅子、有老虎、有狼、有豹,那小動物更不必說了。我們常常在一些電視上看到「動物奇觀」,樹木花草都有靈性。這些小動物佛菩薩照不照顧?照顧。應以禽獸身而得度者,佛菩薩要跟牠們化同類身,佛菩薩要給這一群老虎獅子講經說法,他一定現獅子身,一定現老虎身。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,《物猶如此》就有蒐集。這養的一群豬,幾十頭豬,愈是多,裡面決定有佛菩薩示現。這些墮到這種畜生身,自己知道牠是來還債的,最後都免不了一刀,要被屠殺了,肉要供給人吃。牠不是不清楚,牠知道過去生中造的業報,佛菩薩示現在其中為牠們講經說法,幫助牠們覺悟,幫助牠們回頭。

  家畜裡面有,我們就能夠聯想到野獸裡面必定也有。佛要度一群飛鳥,我們在澳洲看到的鸚鵡,每天晚上我們看樹林裡面總有二、三千隻鸚鵡聚集在樹梢,這麼多的鳥,我們想到一定有佛菩薩在當中示現,為牠們講經說法。在山野當中我想多半都是主山神,主山神是佛菩薩應化的,他一定有能力應化各種不同的身相,教化各種不同族類的眾生,他是道德善師。他修的法門是『修習慈善根』,大慈大悲。清涼大師講「相光熟機,皆慈善根力。」也就是說,他是以大慈大悲這個動力,願意在這個族類裡面幫助這些眾生。說實在話,我們過去有一些錯誤觀念,以為六道裡面的眾生,人道最容易得度。天上樂多苦少,大家把修行忘掉了;三惡道,苦多樂少,沒有樂,就像世間人講的「貧窮學道難」,人道是苦樂摻半容易覺悟,所以佛常常示現在人間。

  這個話在過去講,我們聽到之後會點頭、會肯定,為什麼?人的心地確實淳厚,我們講厚道,他會愛別人,他會幫助別人,孟夫子講的「惻隱之心,人皆有之」。可是現代社會跟古書裡面講得不一樣,現代人沒有慈悲心。我這樣的年齡,我小的時候,不只我一個,我們同年齡都一樣,八、九歲,十一、二歲上小學的時候,我們對於大人、老人、婦女一定是禮讓,我們坐在公共汽車上看到有老人站在我旁邊趕緊讓位,看到有婦女尤其是抱著小孩的立刻就讓位,很自然的。現在沒有了,現在怎麼樣?爭先恐後搶位置,八十、九十歲的站在旁邊看你一眼,就像沒看到一樣。於是我們對這個世間懷疑了,聖人講的話跟現在這個社會不一樣,這什麼原因?半個世紀以前那個社會跟現在不一樣,民風淳厚,人跟人之間能夠互相尊重,相親相愛互助合作。現在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?西方文化變成現在社會這個樣子,也是在這半個世紀之內,從前也不是這樣的。

  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告訴我,五十年前的美國人很可愛,值得人尊敬,講義氣,有正義感。那是民國初年的時候,方先生在美國讀書,那個時候美國的社會還有一點俠義這種精神。現在這個風氣沒有了,等到我們到美國去的時候看不到了。到底是什麼原因?我們要多想想,在東方大家把古聖先賢的教誨放棄了,打倒孔家店,這是五四運動提倡新文化,中國舊的東西一文不值,全部丟掉,全盤西化,學外國的。外國好的東西沒學到,外國不好的東西不但學到,還變本加厲,然後再把這個東西輸往外國,外國逐漸逐漸他們的文化也開始變質了。他們很聰明,愈變愈巧,東西方在比賽,於是把社會秩序搞亂了,人倫道德幾乎喪失殆盡,東方不要聖賢教誨,西方不要宗教了,宣布上帝已經死了。

  西方人他們的道德教學完全靠宗教,現在西方人信仰宗教的人愈來愈少了。我們在美國居住多年,許許多多的教堂沒人去了,插了牌子在變賣。東方這些出家人到美國去,許許多多都買現成的教堂,把它改裝做為寺廟。這不是好現象,我們看到之後很悲哀,世界為什麼會搞成這個樣子?想想它的緣由,缺乏道德善師。我們佛門在這一代沒有道德善師,世界上其他各個宗教也缺乏道德善師,世間才變成這個樣子。我們今天讀到『華林妙髻主山神』,我們很感慨,他「修習慈善根」。

  現在在這個世間各個宗教裡面去找,傳教師、宗教領袖當中,真正找到大慈大悲的人不多。變成自私自利,自私自利的到處能看見,起心動念「自己的利益」、「我這個小道場的利益」。佛門裡面法師大德不能顧及整個佛教的利益,其他宗教當然不談了,門戶之見很深,互相毀謗,佛法於是衰了。古大德教導我們,「若要佛法興,除非僧讚僧」,出家人互相尊敬互相讚歎,這佛法就興了。現在看到的是什麼現象?出家人互相毀謗,總得想方設法把自己抬高,現在人的術語,打自己的知名度。用什麼方法?打擊別人,提升自己的地位。我見過,我看到了非常難過,他這種行持不是在興教,他是在滅法。他的用意?自私自利,讓他的信徒覺得自己的師父了不起,我們的師父真大、真高,哪一個法師見了我們的師父,都會被我們的師父教訓得頭都抬不起來,我們師父了不起,目的無非如此。你一個道場興了,其他道場衰微了,你能興幾天?也許興個三年五年、十年八年,衰了。那個興是你的福報在支持,你的福報完了的時候立刻就衰了。沒有真正道德,怎麼能成熟眾生?

  所以今天我們細心觀察,我們人間修道不如鬼神,甚至於不如畜生。畜生,我們確確實實體察到牠有靈性,很高的靈性,這裡頭不乏好人,好人是一念愚痴墮到畜生道。墮到畜生道之後,他後悔,他有慚愧的心,他有後悔的心。這個心一動,佛菩薩就來幫助他,佛法裡常講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。我們相信,佛菩薩幫助眾生,無論眾生落在哪一道,只要你後悔,只要你有慚愧,佛菩薩一定現同類身去幫助你,這才叫大慈大悲。我們在山神裡面看到,一切眾生不是聖人,沒有完全覺悟,難免不做錯事,關鍵在回頭,回頭得快,總有回頭的一天。

  現在這些鬼神道、畜生道,神靈裡面醒悟過來的不少。他們能夠醒悟;我們也知道這些神靈多半有報得的五通,就像特異功能,因此對於世間人造業他應當感受的果報,這個果報就是天災人禍,他們清楚,這個大的災難就會啟發他們覺悟,醒過來了。這一覺悟,他頭一個就想修道。修道,在世間法裡頭是天道,像這些山神他們有能力到欲界天去訪問,肯定他們能夠到四王天、忉利天,夜摩天也都可能,只要他有修定功。看看天上的境界,天上現在也不是很太平;地獄道裡面現在有很新的地獄,我們相信,為什麼?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現在地獄多了好多好多種,「核爆地獄」,就是什麼?就是受核爆那一種苦難。所以現在地獄裡面受罪的那些刑罰,比從前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,我們根據佛法的理論能夠想像得到。

  主山神長行第二句:

  【華林妙髻山神,得修習慈善根成熟不可思議數眾生解脫門。】

  這一段我們在前面介紹過,但是我們應當如何向山神學習,這一點很重要。清涼大師註解註得不多,但是將我們學習的要領已經點示出來,「相光熟機,皆慈善根力」。由此可知,我們要向菩薩學習「慈善根力」,慈善要有根,要有力,這個根我們講的五根、五力,取這個意思。我們修慈悲修善行,真的要像佛在《十善業道經》上教導我們的,「晝夜常念善法,思惟善法,觀察善法,不容毫分不善間雜」。這個善才有根,善增長它就有力,這個力就能幫助一切眾生。幫助他什麼?幫助一切眾生修慈修善,以慈與善,慈是愛心,我們要尊重一切眾生,愛護一切眾生,我們要以十善去幫助一切眾生,把一切眾生自性裡面的善根引發出來,這叫『成熟』。

  因此,我們如何落實菩薩修行的方法?那就是我們的形象,我們的氣分,經上講的光就是我們的氣分,或者是用外國人的術語,我們的磁場。中國人講氣分,外國人講磁場,這個練氣功的人也講氣,在佛講光,都是一個意思。我們用我們的相好,用我們的慈悲,這個善心善行的氣分感化眾生,『成熟不可思議數眾生』,不可思議是數量。由此可知,相好光明能攝受一切眾生,不思議數眾生在此地講九法界眾生,不可思議,都能夠得益。但是相好光明一定要真修,相好光明是果。從哪裡來的?從善心、善念、善行來的。這是我們向華林菩薩具體學習的科目。第三尊:

  【高幢普照主山神,得觀察一切眾生心所樂嚴淨諸根解脫門。】

  菩薩的德號『高幢普照』,山都非常高顯,很遠的地方都能看見,確實是「高幢普照」。他所修學的法門是『觀察一切眾生心所樂』,也就曉得眾生的欲望、眾生的希求。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講「修因嚴根」,嚴是莊嚴,根是我們的根身。眼耳鼻舌身意是我們的根身,莊嚴根身。莊嚴根身不是為自己,這個要知道。菩薩要示現成佛,這是佛經上世尊常說的,示現成佛,佛的相一定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;也就是說世法裡面講算命看相的,你的命好,你的相好,這個相書裡面所說的一切好,你統統具足,你一條都不缺。相好是果報,得修因。譬如世尊在經上告訴我們「廣長舌相」,這相好,什麼因?生生世世不妄語,你就得這個相好。佛給我們說,通常一個人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子,「三世不妄語」。三世以上不妄語,你的舌頭伸出來能舔到自己的鼻子。釋迦牟尼佛的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住,示現這個相給人看,說明他生生世世都不妄語。

  所以相好是果報,佛說了,菩薩要示現成佛,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善因,也就是修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業因,他才能得這個圓滿的相好。世出世法都不離因果,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業因,江味農居士《金剛經講義》裡面註得很清楚,諸位要想知道,你可以去看這本書,你可以去參考。在一般佛學大辭典裡面也都有,《教乘法數》裡面雖然列出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,業因沒有說,江居士註解裡每一條的因都說出來了。由此可知,世間人很重視相好,不管是中國人、外國人,不管是哪一個族群,也不管你是信哪一種宗教,見到相好總會生歡喜心。所以佛為什麼要示現相好?用相好攝受眾生。換句話說,修相好是為了供養眾生的,讓眾生見到你生歡喜心,隨順一切眾生的心愛(心裡面的愛好),真的是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給我們做出具體的表現。

  清涼舉了幾個例子,譬如我們看花,他舉的是蓮花,這不一定,看到很好的花會歡喜,看到中秋的滿月也能生歡心。從這些例子大師教我們,我們至少要知道斷惡修善,要知道修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。這是五個總綱領,你要是真修,一定得相好。你的相貌會轉變,相隨心轉。你修真誠,你讓人一見面,這個人很正,這個人不虛偽,他能夠體會到;你的心清淨,人家一看某人很清秀;你心地平等,人家一看你這個人沒有傲氣,沒有自大,平易近人;你修正覺,人家一看,某人有智慧,不迷惑;你修慈悲,讓人家一看,某人有愛心。看得出來!看不出來,那你修得不夠,你的功夫不到家,你要認真努力,樣樣真修。

  要怎麼修法?清涼在此地跟我們提醒一句話,「一一皆周法界」,這要用觀想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,觀想不但是佛教,幾乎所有宗教都重視這個法門。這個是修行的綱領原則,它的理就是佛經上常講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所以我們要培養正確的觀想,就是你心裡常常怎麼個想法,對這個世間一切法你怎麼個看法。觀是看,觀想就是你的看法跟想法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我們常常想佛,常常看佛,你的心就跟佛心相應。但是這樣可以成佛,成的不是究竟圓滿佛。佛,天台家講有「藏、通、別、圓」,賢首大師講「小、始、終、頓、圓」五種不同的佛,你成哪一種?《華嚴經》教我們怎麼想法?我的真誠心周遍虛空法界。不是對某一個人,不是對某一個地區,我的真誠遍虛空法界,我的清淨遍虛空法界,我的平等遍虛空法界,我跟一切人平等,我跟一切畜生也平等,我跟一切鬼道也平等,我跟一切地獄眾生也平等,這個平等心周遍法界,我的正覺周遍法界,我的慈悲愛心也是周遍法界。這就是大乘法裡常說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天天養這個心,把自己的心量拓開了。拓開到這個程度,這是真心!真心就是本性。

  禪宗參究,不知道到什麼時候才能明心見性?《華嚴》是圓頓大法,它這個方法很不可思議!教你常常這樣想。自己起心動念,點點滴滴的善行,都能擴大到虛空法界,這是淨土宗裡面給我們講的迴向發願心,迴向發願的對象是盡虛空遍法界。四弘誓願頭一句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那個眾生是九法界眾生,絕不是指我們眼前的眾生,而且這個眾生包括有情無情。所以眾生兩個字的本意,我們要清楚、要明瞭,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。動物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;植物、礦物還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;我們的虛空,空中很多自然現象依舊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。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,哪一法不是眾緣和合而生起?六根是的,六識是的,外面六塵境界還是的,眾生這兩個字全都包括了。所以《華嚴經》才說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,怎麼同法?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就同了。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學們,虛空法界是自己的心性,剎土眾生是自己的法身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,這是事實真相,這是「大方廣佛華嚴」的境界。你果然能契入這個境界,那恭喜你,你已經入華嚴境界。

  華嚴境界是什麼?華藏世界。你現在住的這個地方生活環境就是華藏世界,別人看不出來,覺察不出來,你自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入華藏世界就不必說了,那不是法身菩薩是什麼?你已經超越六道,已經超越十法界。但是還是有層次,這個層次怎麼修?還是要經歷觀行位、相似位、分證位。不可以自以為「我現在已經入華藏世界」。你入的華藏世界什麼位?說老實話,你是名字位,有名無實,為什麼?真正入這個境界,心裡面一念不生,你還覺得「我很了不起,我已經入這個境界」,你四相還在。《金剛經》說得好,「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」,你不是真的,不但你不是分證位的菩薩,你相似位的菩薩也沒有,充其量恭惟你,你是觀行位的菩薩。但是要曉得,觀行位沒有出六道,是在六道裡面修行功夫得力了。如果念佛求生淨土,行,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;如果不是求生西方淨土,你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。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,千萬不要自己耽誤了自己,古大德常講「自己沒有證到這個果位,以為證得。」你不是存心騙人,這叫增上慢,是你產生誤會。

  我在早年學佛,那個時候還在台中求學,有一位居士,這位居士已經往生大概十幾年了,我們常常往來。有一天我在他家裡,他留我吃午飯,他告訴我他修行功夫很得力,我說:「好,難得!」他說:「我已經證阿羅漢果位。真的,決定不是假的。」我給他搞得沒法子,怎麼講他也不相信。他說他真的證得了。我說:「好,你自己想想是不是真的證得了?」初果須陀洹就有天眼通、天耳通,證到阿羅漢果六種神通都具足,這是你的能力恢復了。我現在問你:「我們現在在你家裡客廳,外面是馬路,隔的是牆,外頭馬路上走來走去的人,你有沒有看到?」他說:「我看不到。」我說:「你須陀洹果都沒有證得,哪裡證得阿羅漢?」這樣一想,他一反省的時候,他才明白是一個誤會。大概修行功夫是有一點得力,我們佛門裡面講功夫成片,自己得輕安得自在,這是可能的。煩惱輕,智慧未必長,煩惱確實輕了,入這個境界,他自己誤會把這個輕安的境界以為是阿羅漢的境界,誤會了。境界這樁事情,你要是不深入經藏很容易產生誤會,把中途站當作目的地,這就錯了。這些事情自古以來很多例子,我們修行人不能不小心,不能不謹慎,絕不能產生貢高我慢。真正修行人心地真誠清淨,決定沒有貢高我慢的念頭,這是一定要懂得的。凡是自以為是,決定錯了,這是應當要小心、要謹慎。

  高幢菩薩所示現的,我們應當要學習,這個學習要領是「拓開心量」。觀察眾生的根機,隨順眾生。這個隨順要高度的智慧,要善巧方便,幫助他回頭,幫助他也要拓開心量,念念為法界眾生。千萬不要小看自己,我們起心動一個念頭跟諸佛如來起心動念沒有兩樣,問題只是你觀想的境界。如果我們起心動念這個境界都是盡虛空遍法界,跟諸佛如來有什麼差別?我們煩惱沒斷盡,他的煩惱斷盡,差別在此地;可是我們的心量沒差別。這個大心量有助於斷煩惱,這是肯定的。一切眾生想斷煩惱,為什麼斷不了?自私自利,這是很大的障礙。自私自利放下了,自私自利捨棄了,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絲毫貪戀,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什麼叫功德?沒有絲毫貪戀是功德。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一切時、一切處,不迷惑、不顛倒、不錯亂,這是功德。第四位:

  【離塵寶髻主山神,得無邊劫海勤精進無厭怠解脫門。】

  菩薩的德號『離塵寶髻』,在大經裡面這些名號我們念得很多,表法的意思都很明顯。「塵」是六塵,六根所對的這個對象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。為什麼叫它塵?染污我們的清淨心,所以叫它做塵垢。覺悟的人知道事實真相,遠離染污。那我們要問,覺悟的人眼要不要見?眼要見,眼還是看到色,耳還是聽到聲。這「離」不是叫眼不見,耳也不聽,這個做不到。那怎麼個離法?不是叫根離,是叫心離,心裡面決定不著相,就叫離;心裡面著了相,你就被污染。大乘菩薩修行就是在六塵裡頭修,眼見色,即色離色。即是不離,我眼看;離色是不為色所動,不為色所染,不為色所惑,惑是迷惑,這叫離。即色離色,即聲離聲。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練什麼功夫?練不染著,這是功夫,這是真清淨,真平等。修行在這個地方修,功夫在這個地方練,這叫功德。眼不被色所迷惑,不為色境所染,你的眼得清淨平等,清淨平等覺得到了。耳不為音聲所迷,不為音聲所染,耳在音聲裡面成就清淨平等覺。根對境界不為所動,我們常講的不起心、不動念,不分別、不執著,這是功,功夫,真功夫。自己心裡面起清淨平等覺,是德。你要曉得什麼叫功,什麼叫德,功德是這樣修來的,功德是這樣成就的。

  離開了六塵境界,你到哪裡去修?你說到深山挖個山洞,那個洞你睜開眼睛看到那也是色。人家挖的,那聲音聽不到,還有鳥蟲在那裡叫的聲音,你還是聽到。你要說是六根離開六塵境界,沒有這回事情,你就是死了也離不了,也離不開。死了時,你這個有形的六根不起作用了,壞掉了不起作用,你的神識在,神識它還起作用。所以佛在經上教導我們,人往生之後,就是人死之後八個小時不要去碰他,他確實斷氣了,他這個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都不起作用了,意根起作用,阿賴耶識起作用。「來先去後作主公」,來,它最先來投胎,死的時候它最後離開。八小時他還沒有離開,你觸摸他,他有感覺,他會有痛苦。有痛苦往往他就生瞋恨心不高興,一生瞋恨心麻煩就大了,三惡道去了,你把他送到惡道去了,你對不起他。這通常講八個小時,最安全的是十二個小時,八個小時是大多數都離開了,可是還有極少數我執特別重,捨不得離開這個身,所以他的時間會長一點,十二小時就相當安全了。可見得我們佛門裡講淨色根沒有離開,我們這個四大的根雖不起作用,淨色根它是跟著你走的,跟著神識走的,我們中國人講靈魂。

  由此可知,死了也沒有辦法離開外頭的六境。為什麼不能離開?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是心識顯現變化的,你怎麼能離開?所以佛法裡面講離開、講斷,這些名詞術語真正的意思是轉變,轉迷為悟,轉情執為智慧,智慧就是不執著了。不執著,不礙事,《華嚴經》的教義,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。到底什麼東西礙事?情執礙事,妄想、分別、執著礙事。六道裡頭芸芸眾生,一天到晚扯不清楚,無量無邊的糾紛搞得冤冤相報,到底什麼原因?情執,妄想、分別、執著造成的。離開妄想分別執著,事事無礙。因為起妄想分別執著,各個妄想分別執著不相同,這才起鬥爭,這才引起冤冤相報。報恩、報怨、討債、還債,搞這一套,六道裡眾生關係不外乎如此,都是從迷惑顛倒造成的。我們一定要明白這些事實真相,所以曉得怎麼樣叫「離塵」。大乘經上講得好,「即色離色,離即同時」,沒有先後,所以那個離是什麼?就是覺。轉迷為悟就離了,悟就離了,心裡頭就不執著了。所以實際上離什麼?離妄想分別執著。不是離外面境界,外面境界沒有關係,不礙事,礙事的是妄想分別執著,要懂得這個道理。

 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穿衣吃飯、處事待人接物,都是在修《華嚴經》,都是在修圓滿大法。我們修行的功夫晝夜不間斷,這個才叫做『勤精進無厭怠』。清涼大師註得不多,只有九個字,「如空不染,故長劫無怠」,講得好,給我們提醒修學的方法。這是《華嚴》、大乘、圓教的修學,一定要想著《般若經》上常常講的兩句話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你就不會執著;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都是說的真相。所以你在一切現象裡頭起妄想分別執著,你錯了,你知道這是假的。我們聽到別人說話,這是音聲,「淨空法師是個好人」,我聽了很歡喜,我染著了,我已經被污染了;「淨空法師是個狗」,我聽了很生氣,我又被污染了。你修什麼行?說你是好人,說你是一條狗,假名!連老子都常說:「名可名非常名,道可道非常道」,何必執著在假名上?知道名字性空,不管你怎麼說,我都笑笑,不放在心上。絕對不會被你這幾句話,這幾句話是聲塵,耳對聲塵,你在那裡起妄想分別執著,你是凡夫。聖人、修行人,不管你怎麼說,他都對你笑笑點點頭,若無其事,沒有障礙。

  假如最初發明術語、發明文字的人,說我們這個樣子的都叫做狗,那現在不都是狗嗎?你想想看,如果說那個狗的時候,當時最初造字的時候叫牠做人,我們現在不都叫牠做人嗎?假名!你何必要認真?假名安立。真正的這個事實是,老子講得好「名可名,非常名」,哪來的名?名是人造的,是人為的不是自然的,所以你不必那麼樣認真,那麼樣執著,那麼樣去計較,你就錯了。諸佛、覺悟的人他不計較,他不分別,他絕對不會被境緣所動搖,他不迷惑,眼不被色所迷惑,耳不會被音聲迷惑。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,確確實實人家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永遠保持清淨、平等、慈悲,常生歡喜心!那個常生歡喜心是自性的流露,性德的流露。儒家《論語》頭一句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」,那個悅就是佛家講的常生歡喜心。那個喜悅不是從外面刺激的,不是說聽了好聽的話歡喜,不是!是從內心裡頭自然流露出來的,不受外面的影響,外面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與他毫不相關,自性流露。這個道理懂得的人不多,到哪一天你契入這個境界了,你恍然大悟,你也會付之一笑。真心的流露,自性的流露,這是我們要懂得學習的。

  這個山神他是『無邊劫海』,這是講長時間,我們懂這個意思就好。「勤精進,無厭怠」,這兩句話非常重要,他能成就,就是靠這個方法。那我們想想,我們修學不能成就,錯在哪裡?錯在我們不能精進,我們常常懈怠。尤其是我們初學,初學我們對於經教要精進,不能懈怠。我們要讀誦,我們要求解。《般若經》上佛教導我們「深解義趣」,佛在經典裡講的字字句句,你要理解得深,你要理解得透徹,你才能有成就。為什麼?一般人總是這樣的,解後起修,你真正理解了,你就會落實在你日常生活當中,那叫修行。如果不能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,那怎麼個修法?像我剛才舉的這個例子,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,把事實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、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,這叫看破。而我遇到這個境界確實不起心不動念了,確實不分別不執著了,現的相法喜充滿,這叫修行。為什麼?以前沒搞清楚,聽到好話一定歡喜,聽到人家罵我一定生氣,這就叫煩惱習氣。現在改過來了,煩惱也沒有了,習氣也沒有了,表現的是一團歡喜,把從前的這些習氣、毛病全都修正過來了。修行是修正,行就是行為,就是你表現全修正過來了,這就是功德。這就是講真的看破放下了,看破放下是修功,得的是什麼?自在隨緣。你真的得到了,自在、非常快樂,能夠跟大家一切眾生和睦相處,恆順眾生,一點煩惱都沒有了。這個時候才能夠幫助眾生,你示現的相、你的言語、你的作為,都是教化眾生,都是成熟眾生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