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六七0卷)  2002/4/17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0670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普賢三昧品」,毛光讚德偈頌的第五首:

  【普賢身相如虛空,依真而住非國土,隨諸眾生心所欲,示現普身等一切。】

  這個向後五首偈是講「因力遍」。前面末後所說的「所現三昧神通事,毘盧遮那之願力」,我們講因跟緣,這是「緣力遍」。向下要講因,因是親因緣,緣比較疏一等了。像我們世間法傳宗接代,我們做兒女,對父母來講這是因,親因緣,對祖父母來講那是緣,就是疏一等。從這個地方能夠體會到因跟緣的關係。

  這一首,清涼大師註解得非常豐富,他說後面五首偈,這是第一首。「即體而用故遍」,前面兩句講的是體,後兩句講的是用。『普賢身相如虛空,依真而住非國土』,這是體;『隨諸眾生心所欲,示現普身等一切』,這是作用;作用正是隨類化身,世尊在《楞嚴經》上講的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。「隨諸眾生心所欲」,就是「隨眾生心」,下面一句就是「應所知量」,眾生心裡頭想像什麼身,佛菩薩就現什麼身。所以佛菩薩沒有身相,正因為無相,才能現一切相。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現相?就是因為我們執著這個身這個相就是我,所以就不能夠現無量的身相。諸佛菩薩,大家念過《金剛經》都知道,諸佛菩薩確確實實四相四見全都放下了,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,他能現一切相,能夠隨順眾生心欲。

  清涼在此地告訴我們,「身相如空」這是法性身,「依真而住」是法性土。這是我們通常講法身,法身之體就是法性,身土是一不是二;法性身住法性土,身土不二。身沒有相,土也沒有相,依真而住。真沒有相,妄就有相,所以相常常講妄相;妄相有相,真相無相。但是你必須要知道,真跟妄是和合在一起的,真裡面有妄,妄裡面有真;雖然和合在一起,並不混雜,這個不可思議。正如前面所說的,法界是無限的重疊、無數的重疊、無量的重疊,它並不混雜,這個境界叫「不可思議境界」,《華嚴經》上的名稱叫「不思議解脫境界」。

  隨機示現,這是化身,應化身。講「應」,我們一定會聯想起「感」,眾生有感,普賢菩薩就有應,所以應身是應感而現之身。應身、化身,應跟化實在講意思相同。這裡面小有差別,這個差別就是「應」是完全隨順眾生示現。像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八相成道,他也入胎,他也受生,這就是應身。化身沒有八相成道,是突然顯現的,事情辦完之後,這個身就沒有了。

  在台灣的同學,學佛的同學們,很多人都知道周邦道老居士的夫人曾經遇到地藏菩薩的化身,那是化身。這個事情發生在抗戰勝利之後,周老居士住在南京,他住的這個房子很大,前面是有庭院,大門距離客廳有相當長的距離,客廳後面是住家的房子。有一天周夫人在自己房子裡面,忽然有一個出家人進來了,跟她說他是九華山來的,來化緣的。要什麼東西?要五斤香油。那時候周夫人沒有學佛,也沒有給他,這個法師就走了。走了之後,她忽然想起來,這位法師是怎麼進來的?家裡面的門是關上的,客廳門也是關上的,前面大門也是關上的,就感覺得非常納悶,就覺得好像剛才就像是一個夢境一樣,但是又非常清楚,又不像是在做夢。這個和尚,門沒有開,他怎麼進來的?出去之後,門也沒有開,他怎麼會不見了?這個事情許多年她都懷疑。

  到台灣之後,她住在台中,跟李炳南老居士學佛。有一次就把她遇到的這個事情向李老師說明,李老師告訴她那是地藏菩薩的化身,你跟地藏菩薩有緣。她非常後悔,五斤香油沒有給他。李老師說那五斤香油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要好好的念《地藏經》,依地藏菩薩的教誨,認真努力去修學,這樣就對了。所以她一生依教奉行。地藏菩薩在大乘佛法裡面是表「孝親尊師」,這個是大乘法的根本。像周夫人遇到的是化身。

  這種事情很多,最普遍的是學佛的同學們,無論是在家出家,許多人朝普陀山,去拜梵音洞,在洞口禮拜,會見到觀音菩薩出現,那是觀音菩薩的化身,幾乎每一個人所見到的相都不一樣。我沒有機會朝普陀。一九八二年,大嶼山寶蓮寺的方丈聖一法師,這是我的老友,最近他的身體不好。他是八二年跟兩位同參,都是出家人,三個出家人,當時也有地方的官員陪同,他們去朝普陀,在梵音洞外面禮拜。他告訴我,三個人大概拜了半個小時,觀音菩薩出現了,三個人都見到了,非常歡喜。本來想多停留,陪同的官員催他們,說:夠了,可以離開了。才離開梵音洞。

  離開的時候,觀音菩薩的像還在,還沒有消失。回頭之後,他們三個人各人說見觀音菩薩的形相,三個人見的不一樣。聖一法師所見到的是金色的,觀音菩薩現的是金色身,戴毘盧帽,現的是這個身相。另外一個法師見到的是白衣觀音,像我們常常看到的塑造白衣觀音這種相。第三個看到的是現的出家比丘相,出家人的相。這一說,三個人見的相不一樣,說明每個人的緣不相同,統統都見到了,這個是化身。這個不是應身,是化身。聖一法師回到香港,正好我在香港講經,他把這個事情告訴我。

  這個地方後面「隨機普應」,隨眾生心「示現普身等一切」,這裡頭有應身、有化身。大師在註解裡面設了有問答,法性身跟法性土有沒有差別?如果有差別就不能叫法性。為什麼?性是一,決定沒有二。如果沒有差別,就不能講身跟不能講土。為什麼?身是能依,土是所依,就變成二法,確實這是個問題。我們相信這個問題現在有很多人提起,古時候想必也不例外,一定有人向清涼大師提出,大師有解說、有答覆。

  「經論異說」,經中跟論裡面所講的,有不同的說法,但是「統收法身」,都收在法身這個含義裡面,這是統收。「略有十種,土隨身顯,乃有五重」,這是清涼大師引經據典來給我們說明這個問題。第一個依《佛地論》,這是論中所講的,《佛地論》說:「唯以清淨法界而為法身,亦以法性而為其土。性雖一味,隨身土相而分二別。」這個意思很深,清淨法界這是法身,清淨法界也是法性土。淨宗講四種淨土,這個說法是講常寂光,常寂光淨土身土都不是相分,能依所依是一不是二,確確實實是佛在大乘經裡常講的「離一切相,即一切法」,那個一切法就是法性身跟法性土。

  《大智度論》裡面又有一個說法,它說在有情的分上叫「佛性」,在無情的分上叫「法性」,這我們常常聽說,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用。有情,用我們現在人的講法,就是動物或者講生物,有生命活動跡象的,我們都稱之為生物。動物是生物,植物裡頭也是生物,它會生長,樹木花草也都是生物。非生物就叫礦物,礦物我們看不到它有生命跡象。在佛法裡面,把它分為有情世間跟器世間。有情世間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動物,器世間是植物跟礦物。所以在有情世間,有感情現象的,我們稱他為「佛性」,他有佛性。植物、礦物、樹木花草,在佛法裡稱它為「法性」。但是我們一定要曉得,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,不是兩個性,講性決定是相同的。

  「假說能所,而實無差」,講有差別是方便說,真實說呢?真實說沒有差別。為什麼沒有差別?《般若經》上講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、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它不是真的,是一種幻相。你要知道它虛幻不實,不實跟不實就沒有差別了,虛妄跟虛妄哪有差別?所以佛教我們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,這是對的。你想叫做妄想,你分別是虛妄分別,你執著也是虛妄執著,或者叫迷執。迷,你不覺;妄,你不是真的。說真的,萬法一如,法法皆如,法法皆是,那是給你講真的。這個我們凡夫聽了很難理解,實在講事實真相不但不容易懂,實在講也不容易說,說不清楚,說不出來。所以講到最後,佛常說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,事實真相都現前了。我們今天為什麼見不到事實真相?就是我們執著分別,執著言說,好像一定要分別,你一定要給我講清楚。實在話,那個真實的是肯定講不清楚,要叫你自己體會,不是言說能表達得出來的,言說的範圍是有限的。不但言說的範圍是有限,我們思惟的範圍也是有限的,而事實真相是無限的。有限怎麼能說出無限?道理在此地。離開思惟、言說,真相大白!

  所以佛法的學習,為什麼那麼重視禪定。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門徑,修的什麼?全是禪定,離開禪定的修學就不是佛法了。定能開慧,慧一開事實真相就明白了,不是言說思惟能夠達到的。所以佛才講「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」,這是真的,八萬四千法門,每個法門都入三昧,都是契入三昧。我們今天依照這個法門修學,為什麼得不到三昧?我們念佛得不到念佛三昧,學《華嚴》得不到華嚴三昧,學天台得不到法華三昧。什麼原因?分別執著,永遠放不下,這個東西是障礙,障礙我們的定慧,障礙我們的悟入,我們的虧吃在這個地方。你要問怎麼樣才能悟入?放下就悟入。定功的淺深,境界的廣狹,完全看你放下多少。

  我們今天學佛、學聖賢之道,只能學個皮毛、表面,一分都入不進去。什麼原因?我執沒有破,你怎麼能入得進去?我執裡面,最表面的一層是「身見」。見思煩惱,見惑裡頭一個身見,「邊見、見取見、戒取見、邪見」,頭一個就是身見,執著這個身是我。這個執著不破,你是一分一毫都不能契入。障礙不在外面,障礙在自己本身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所以我常常勸同學,真的是千言萬語,苦口婆心,天天在勸。誰聽懂?誰肯做?我這幾十年來一個都沒有見到。我學佛,承蒙老師教導我,我天天在幹,我不是上根利智,我是中下根性,我幹了五十年,現在才入境界。這個祕訣沒有別的,就是放下。從哪裡放下起?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,從自私自利放下起,從這裡下功夫。自私自利怎麼個放下法?首先要放下對世出世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頭,這是煩惱的根!我們這個也想控制,那個也想控制,把你的菩提大道完全障礙住了。第二要放下對一切人事物佔有的念頭。這兩個念頭要不放下,菩提道上真的叫寸步難行,你一分一毫都不能夠契入,你講東西講得再好,天花亂墜,都是別人的,都是這個註解、那個參考書上搞的,全不是自己的。

  真正放下之後,你的心性與經典才相應,我們一般俗話說開悟了;悟了以後,你所體會到的、所說出來的是自性的流露,那個不一樣。那個很能感動人,我們一般講他有攝受力。為什麼?與一切眾生心心相應。眾生雖然在迷,你敲擊他,你擊中到要害,他有感應。如果你自己不入境界,你不得三昧,你永遠抓不住要害。自己不能成就,云何能幫助眾生成就?

  所以佛在大小乘經論裡頭,哪一部經論不是苦口婆心勸我們斷煩惱,煩惱習氣是真正的魔障。《八大人覺經》裡面講的煩惱魔、五陰魔。最嚴重的魔不是在外頭,是在我們自己本身。降魔先要降本身的魔,本身的魔要降住了,外面的魔不礙事。外面的魔是什麼?是外面境界的誘惑。怎麼不礙事?《華嚴經》上講的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,哪有障礙!你內裡面的魔要是不除,外面境界它就起作用,外頭的魔就起作用。裡面魔斷掉之後,外面魔就不起作用;不但它不起障礙作用,它反而有助長你定慧的作用,那個作用就變成正面的,不是負面的。所以宗門人常講「無佛無眾生」,這個話是對的,是正確的,是事實真相。

  這一首偈對我們學習佛法來講,關係非常大。如果我們真的明白通達,我們能入大乘。如果不能夠通達明瞭,我們的學習頂多只是小乘,或者是權教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小乘跟權教,境界提升非常困難。困難在哪裡?他妄想分別執著相當嚴重,他不能放下,情執很深。唯識裡面也有說,法性屬佛,為法性身,法性屬法,那就叫法性土,性隨相異。古人也有比喻,把這個性比作水,把這個相比作器。如果我們用一個圓碗來裝水,那個水是圓的;我們用一個方形器來裝水,那個水就變成方的。水到底是圓還是方?水既不是圓,又不是方,比喻作法性。

  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,性是體,相是用,有體有用,它的用是現相,相不同作用就不一樣。我們常講「體相用」。如果講體、用,這個用裡頭包括相。如果講體、相、用,相跟用就分開了,相跟用都是體的作用,體能現相,相起作用。作用有沒有差別?覺悟的人沒有差別。相有沒有障礙?覺悟的人沒有障礙。《華嚴經》上講的「理無礙,事無礙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。《四十華嚴》這是「入法界品」,你看看經題,《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》,題目就很清楚,「入不思議解脫境界」,他哪來的障礙?障礙從哪裡來的?障礙從迷執裡頭生出來的。迷執都不是真的,是虛妄的,妄裡頭有障礙,真裡頭沒有障礙。

  我們今天迷在妄中,沒有見到真,所以處處成障。古時候修行的大德,那些大德我們不論,我們論眼前的,眼前這些修行人,有哪些人得到受用?有,很少就是了。我常常跟同學們說,我們學佛,你學得有多少的成就,完全表現在你的形態上,你的成績都在你的臉上、都在你的身體上,你哪裡能瞞得過人!為什麼這個說法?這是佛給我們說的,《華嚴經》從根本上講,世出世間一切法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這是根本法,我們修學佛法的根本依,這兩句話非常重要。

  佛在大乘經上常講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唯識所變。唯識是佛法的心理學,不但是真實高等的心理學,它真的是究竟圓滿的心理學。「境隨心轉,相隨心轉」,你的形相就是你的心,就是你的識。佛為什麼具足圓滿的相好?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是示現的,那不是真的,那是隨順眾生的,佛所示現的。真的是什麼?大乘經上講「佛有無量相,相有無量好」,那是真的。「智慧、德能、相好」都不是修得的,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。本來具足,為什麼失掉?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?「出現品」裡面講得清楚,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,佛是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道破了。由此可知,我們修什麼?無非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、打掉,什麼事都沒有了,你的佛性、你的法性圓滿現前。你的佛性,這個身就是法身,我現在生活的環境就是法性土。

  所以我才講,我雖然這麼講,我想同學很難體會。我們住在香港,香港就是華藏世界,華藏世界是法性土;九龍就是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是法性土。你自己證得法性身,你居住的地方就是法性土。你要說香港、九龍跟華藏、西方極樂世界不一樣,你這個話說得到底是對,還是不對?要正確答覆你,亦對,亦不對。怎麼說亦對?凡夫境界裡面,你說的話是對的。覺悟的人境界,就是入了境界的人,你這個話說得是不對,錯了。迷、悟,迷的人跟悟的人說話不一樣,境界不相同。

  所以學佛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相,形相是從心變現出來的,不能作假,裝不出來的。你的心善良,人家一看你,這個人心很善;你的心很凶惡,一看這個人殺氣騰騰,很可怕。這是我們常常聽到的。所以稍稍有智慧的人,頭腦冷靜的人,看一個人的五官,看他的面孔表情,就知道他的心,至少他的心是善是惡,都能夠看得出來。我們一般人欺騙世間愚人容易,欺騙一個有學問、有道德、有修行的人就很難了,人家一眼就把你看穿了。我前天收到一位老居士給我寫了一封信,這位老居士寄了兩張照片給我看,很有意思,一張是沒有學佛之前照的,頭髮白了,一張是最近學佛之後照的,他的頭髮變黑了;從前多病,現在病沒有了。什麼道理?佛菩薩保佑感應。這個話說得亦對亦不對,不能說錯,不能說全對。說佛菩薩感應講得通,為什麼?他依照經典裡面的教訓去做,這是佛菩薩保佑他的。他自己真正肯幹,他的心轉變了,所以他的相轉變了。

  人怎麼死的?他想死,死掉的!他不想死,他不會死。人怎麼會生病?天天想病就病了。人之所以老,天天想老就老了。「境隨心轉」,就這麼個道理。你什麼妄想都沒有了,你的身體恢復健康、恢復正常,正常是最健康的,完全與自然相應,最健康的、最美滿的!麻煩就是你的妄想、憂慮、雜念太多太多了,這個與佛法完全不相應。我們不能不懂這個道理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諸位同學,我們接著還要看第五首偈:

  【普賢身相如虛空,依真而住非國土,隨諸眾生心所欲,示現普身等一切。】

  清涼的註疏內容非常豐富,想學的同學可以自己多看多讀,用心的去體會註疏的義趣。如果要講這段註疏要佔很長的時間,如果不善於體會,都變成佛學常識。我們修學佛法最重要的不是常識,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能夠契入境界,要把握到這一點,我們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受用。換句話說,這首偈我們現前要怎麼學法,這才是我們學習的重點。佛在大經上常說「心佛眾生,三無差別」,又常常讀到「生佛平等」、「性相一如」、「理事不二」,這是大乘經上常講的,我們都非常熟悉,多數的同修都能夠脫口而出。由此可知,文句很熟,何以不得受用?沒有用功夫。

  平等、不二、一如,這個功夫怎麼個用法?既然是說平等、不二、一如了,「普賢身相如虛空」,我的身相如不如虛空?如!真的如,不是假的如,確確實實如虛空。你不要以為你這個身相是個真的,是個實體,那你完全迷了,你錯了。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我這個身相不是虛妄,哪有這種道理!為什麼說是虛妄?如虛空。如虛空是什麼意思?實在說,佛說《大般若經》講得真透徹,佛是用了二十二年的時間講般若。

  今天六百卷《大般若》裡面,到底教給我們一些什麼?我們用一句話來總結,那就是「虛空法界剎土眾生」,《華嚴經》我們在這裡讀到的「一一毛孔現虛空法界剎土眾生」,毛孔裡面的那些眾生;諸佛菩薩眾生,又有毛孔眾生,毛孔裡頭又現無量無邊的虛空法界剎土眾生。毛孔現、毛端現、微塵現,重重無盡,無量無邊重疊的幻相,這些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所以這一切法,佛在《般若經》上跟我們說,我們做總結,佛的三句話,這一切現相「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。你能懂這個意思嗎?你要真懂了,你就得大自在,你得真解脫。為什麼?你的心得清淨,無量劫到今天,你一切的煩惱習氣、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。這是佛說法的精髓。祖師大德們給我們定的朝暮課誦,朝暮課誦裡面都有一卷《心經》。《心經》大家念得很熟,《心經》裡說的是什麼?你們想想,是不是說的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。顯說如是,密說也如是,這是佛法。

  佛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是覺,佛法就是真正覺悟了,對於一切法的真相明白了、覺悟了;明白了之後,相是幻相,不能說這個相沒有,也不能說這個相真有,相即非相,體是真空。《心經》裡面講的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。空是法性,色是法相,法相跟法性是一不是二。相是怎麼生的?相是從緣生的,緣生沒有自性,性就是法性,性相一如,性相不二。幾個人念《心經》明白這個意思?這個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擺在這二百六十個字裡頭。你只會念,你沒有觀,佛法的修行叫做「觀」。觀是觀察,佛法不用觀察,用「觀照」,觀照跟一般觀察有什麼差別?有,有講究。我們一般講觀察沒有離心意識,也就是你沒有離妄想分別執著;只要你帶著妄想分別執著,你是觀察,你不是觀照;離妄想分別執著就叫觀照,那就是智慧。觀照就是我們一般講功夫得力,到「照住」就是你得三昧了;三昧之後,開了智慧就叫「照見」。你看《心經》一開端,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」。「五蘊」就是代表世出世間一切法,世出世間一切法「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照見了。

  由此可知,我們今天學佛學得很可憐,學得不像,妄想習氣一分一毫都沒有斷,這怎麼行!樣樣事情還那麼認真、那麼執著,依舊放不下、看不破,佛法的受用一絲一毫都沒有得到。當然每個人學佛的因緣也不相同,我比一些人幸運一點,那就是我入佛門的緣不一樣。我沒有學佛之前,我是最反對佛法的,我進過教堂,我進過清真寺,就是不能入佛門。年輕的時候感覺到佛教是迷信,佛教是很低級的宗教,泛神教、多神教,對於佛法是一無所知,也沒有人能講得清楚。我為什麼進教堂?教堂講道,清真寺也講道,講《古蘭經》,我聽聽他講的挺有道理。可是從來沒有聽說佛教有講經的,沒有遇到過,只看見和尚念經,問他經裡什麼意思,他也不知道。我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的,我跟他學哲學,「佛經才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學」,他是這樣介紹我的,他稱「佛經哲學」,古今中外最高的哲學;還告訴我,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我就是被他這兩句話引入佛門。到寺廟去找經書來看,雖然沒有人給我講解,愈看愈有味道,這是世間人常講的,大概是與佛有緣。

  所以就以佛法說,總是佛菩薩加持。我接觸佛經大概一個月,我遇到一位蒙古的親王(敏親王),他介紹我認識章嘉大師,我就跟大師學習。讀經,經典裡面有疑問的,每個星期約好了,他跟我見一次面,時間大概是兩個小時;除非他有特別的事情,沒有特別的事情,一定給我兩個小時。我向他請教,我跟他三年。我跟諸位說過,第一天見面,他就給我講「看破、放下、布施」,教我,教我六個字。我離開的時候,他送我到大門口,拍著我的肩膀跟我講:「今天我教你六個字,你好好的去做六年」。我真聽話,真肯學,學布施,慳貪的心捨掉。所以佛法真實的利益是在行,能信能解能行,不在說。說有什麼用?最可貴的是在行。章嘉大師那時候教給我,你懂得一句你就做一句,懂得兩句你就做兩句。

  舉例子說,譬如說不殺生,你懂得了,從今而後,對於再小的動物都不能夠有傷害牠的念頭,我懂得了。所以再遇到小動物就生尊重心,決定沒有傷害牠,然後進一步愛護牠,幫助牠,逐漸逐漸跟這些小動物能溝通。我們居住的環境裡面,常常一般人困擾的蟑螂、蒼蠅、蚊蟲、螞蟻能溝通。我們可以共同在一起生活,彼此互相不妨礙,能做到。何必要殺牠,趕牠出去?錯了。通!不但這些小動物通,花草樹木都通,能通人情。我們院子裡面的樹木花草,特別的繁密,花開得特別好,開得特別香,我們愛護它、尊重它、供養它,它有回報。這些都在經典上學的!

  經上佛給我們講不殺得長壽,健康長壽,不盜得大富。沒有學佛之前,多多少少都有佔人便宜的念頭,總想分東西想多得一點。學佛之後明白了,把佔別人便宜的念頭斷掉,然後自己得什麼?在財富方面,真的是能滿自己的願望,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這都是章嘉大師傳給我的。當你久求不應,是你自己有業障,你要把你的業障找出來,把你的業障消除掉,感應道交就現前了。我學佛的基礎是跟章嘉大師三年奠定的,一生得受用。

  一切法不能從外面求,外面求求不到,求得很辛苦,不一定能得到,得到還是你命裡有的。向哪裡求?向內求,佛法稱之為「內學」。你要得到圓滿,像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一樣,你最重要的要修「普賢行」。「普賢菩薩身相如虛空」,這個我們要學。怎麼學?要作觀,「觀照」。觀照久了,你就「照住」;再提升就「照見」,到照見的時候,你就跟經上講的完全一樣,你入了華嚴境界。

  我常常教同學們,但是他肯不肯這樣做,那不是我的事情,那是他的事情。我教他怎麼觀法?虛空法界是自心相,我們有法性,法性就是真心,法性的相是什麼?虛空法界。剎土眾生是自身相。我自己的身是什麼?遍虛空盡法界無量無邊剎土眾生是我自己的身相,這身是法身,常作如是觀!不要想這個身是自己,這個身沒有離開法身。我以一切剎土眾生是我自己的身相,我這個身包括在裡頭。這就好比我自己的身是我身上的一個細胞,剎土眾生是我整個身,我整個身當然包括我這個細胞,你的心量才能擴大。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你怎麼不快樂?你怎麼會有災難?你怎麼會有苦惱?不可能!

  我這個身不會滅,我這個細胞會滅,我整個身不會滅,這個細胞滅了,過兩天它又好了。所以「不生不滅,不來不去,不一不異,不增不減」,經論上所講的全都兌現了。說什麼?宇宙人生的真相!佛確實說法四十九年沒有說一句話,為什麼?所說全是事實真相。佛自己有沒有用自己意思說一句話?沒有,從來沒有,自己沒有意思。如果自己有意思,墮在妄想分別執著,那就不是聖人,那是凡夫。

  我們想明心見性,想用真心,從哪裡用起?就是從拓開心量用起,要能包容,包容虛空法界,包容一切眾生,對一切眾生就是對自己,一切眾生有苦難,哪有不伸手援助的道理!哪有不盡心盡力幫助眾生的道理!你不這麼做,錯了,錯到底了,你迷了,你沒有覺悟。凡夫迷惑顛倒,不知道虛空法界剎土眾生跟自己是什麼關係,不知道!覺悟的人知道是一體,一個法性,一個法身,一個法性土。修行最重要的是掌握到綱領,綱領幾句話,像《華嚴經》所說: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。」

  今天許許多多科學家、哲學家、宗教家都在那裡探討,宇宙從哪裡來的?夜晚看到太空當中許許多多的星球,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的?怎麼來的?怎麼形成的?生命怎麼來的?空間維次怎麼來的?你看釋迦牟尼佛八個字給你解答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一句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高明!這叫真有學問。然後給你講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你要是把這句話懂得,什麼問題都解決了。

  所以,為什麼菩薩行門當中,把念佛法門擺在第一?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,都勸我們念佛求生淨土,為什麼?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你想佛,你就作佛;你想菩薩,你就成菩薩,想什麼變什麼。凡夫不會想,他想什麼?想「貪瞋痴」。想貪瞋痴麻煩就大了,貪而無厭是餓鬼道,嫉妒瞋恚是地獄道,愚痴是真假、邪正、是非都搞不清楚,愚痴是畜生道。想什麼就變什麼,所以這個「想」很厲害!

  我有一年在美國住在德州,那時候得傷風感冒,同修們帶我去看醫生。這位醫生是中國人,他給我配了些藥,我笑笑跟他說,我說:「醫生,你把病人治好了,絕對不是你的處方高明。」他瞪著眼睛看著我,他說怎麼回事?我告訴他,我說是信心把病治好了,病人對你這個醫生有信心,醫生對病人也有信心,信心把病治好了。你的醫藥處方那是緣。他想了一想,大概想了好幾分鐘,點頭,你說的話很有道理。一切法從心想生。真正修道的人,他要生病,他不看醫生,他也不吃藥,他用什麼?用心想來治療,把所有一切雜念萬緣放下,讓身體自然恢復到正常,恢復到自然,他好了。心理治療,從心想生。找醫生是沒有法子,他不相信他這個話,不相信這個祕訣。果然相信這個祕訣,還要看什麼醫生?還要吃什麼藥?這是真的,一點不假。

  我們聽以前老和尚給我們講諦閑老法師,這是天台宗近代的一位大德,一生講經說法。有一次生病,印光大師寫一封信給他,「你怎麼可以生病?你是講經說法的法師,你不應該生病。」印祖的話說得有道理,心轉境界。《楞嚴》上說得很好,「若能轉境,則同如來」,你入佛菩薩的境界。你境界轉不了,那怎麼能入?轉境界也就是世俗裡頭常講的「有求必應」,這個求不是對外求,是從心性裡面求,從心性裡頭做一個轉變。最好、最善、最美的是大自然,我們的身心要與大自然合而為一,這是最健康的!違背自然,什麼毛病都生。

  所以我們住,依真而住,真揀別不是妄。真是什麼?像經論上所說的,在有情叫佛性,在無情叫法性,依真而住,住法性土。法性土在哪裡?法相土跟法性土不二,是一不是二。那怎樣才住法性?離妄想分別執著就住法性。你看看就是覺跟迷,就這麼一念。你覺,住法性土;迷,住法相土。覺,過佛菩薩的生活;迷,過六道凡夫的生活。就那麼一念之差,那一念之差的關鍵就是「我」。所以佛法常常講「無我」,這個道理很深,迷悟的根源就在這一個妄念,起心動念有「我」,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。你看看,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,阿羅漢什麼本事?破我執,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,知道這個身不是我。身不是我,身是什麼?身是我所,不是我,是我所有的;就像衣服一樣,這個衣服不是我,是我所有的。所以我對這個衣服態度就很隨便,得失無所謂,不喜歡就換一件。所以身是我所,不是我,我不是這個身。

  「我」到底有沒有?我有,有真我,佛法裡面講「常、樂、我、淨」四德,般若裡頭有我,法身裡頭有我,解脫裡頭有我。「我」有沒有相?沒有相。「普賢身相如虛空」,我的真身如虛空!「依真而住非國土」,我所有的。你能從這個上面慢慢的你能夠覺悟,這個覺悟就是你能看破,看破之後你就能放下,你才能把「我」放下,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,不再執著我所有的這一切了。然後你能夠契入,就像一般人所講的人生如夢,你把這個人世間看得就很淡了。很淡,不能消極,消極就墮到小乘。要利用我所有的這個假相,為一切迷惑顛倒的眾生服務,這就是大乘,非常積極。我積極為一切眾生,對自己有沒有妨礙?決定沒有妨礙。你要有妨礙,你的「我」還沒有放下。我放下了,妨礙誰?有我就有妨礙。無我,誰障礙我?有相就有妨礙,無相哪來的妨礙?

  所以佛才講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,那個意思很深。破四相,理事無礙。破四見,事事無礙。我們用《金剛經》的話來說,大家容易懂,這是自己解脫了。解就是解開,現在中國人講解放,佛家講解脫。「解脫」是兩個意思,解是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解脫了,脫是脫離三界六道,脫離十法界。解脫,解是因,脫是果報,你恢復到自由、恢復到自在了。雖然自己得大自在,得真解脫,不捨六道、十法界。為什麼?六道十法界還有很多很多迷惑顛倒的人,要去幫助他,這就是佛家講的「倒駕慈航」。這個地方講的「隨諸眾生心所欲」,眾生不是菩薩,不是佛,不是聲聞、緣覺,眾生是六道眾生。

  「示現普身等一切」,「普身」是什麼身都能現。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,那是三十二類,每一類裡頭無量無邊,能同時現無量無邊身。為什麼?你的法身遍一切。所以現身來不來?不來,沒有來去,沒有遠近。現身的樣子,就好像我們現在在網路上,你們打開電腦,你看到我在那裡講經,你頻道一按,接通網路,這個現相馬上出現了。我有沒有到你那裡來?沒有。電腦一關,我也沒去,不來不去,不生不滅。你打開網路不是生,網路關起來也沒有滅,你從這個裡頭細細去觀察,你會覺悟。諸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是為度眾生的,幫助眾生覺悟。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,業力來的,是凡夫。來了遇到佛法,阿彌陀佛,大幸!為什麼?我這一次要好好的利用這個身體,我現在明白了,這個身不是我,是我所,我要利用這個身體借假修真,我這一生要入佛菩薩的境界!遇不到佛法,沒有這個機會,這一生錯過了。遇到了,機會來了,機會來了一定要抓住。

  世間人最難放下的家親眷屬,牽腸掛肚,縱然學佛學得不錯,這個放不下,還是被你的冤親債主拉回三途六道。真正聰明人,覺悟的人,你就會幫助家親眷屬,幫他覺悟,幫他解脫,這個才是第一樁大事。你要「示現普身等一切」,「等」是平等,「一切」裡頭含義無限深廣。現身,時時現,處處現,所現的都是幫助他覺悟。學佛的同學,幾個人懂得這個意思?幾個人做到?做到才叫學佛。像釋迦牟尼佛那個示現,他老人家示現是住世八十年,我們中國人講虛歲,實際上他是七十九歲往生的。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示現成道之後度化眾生,他的示現從來沒有間斷。你能體會,他現這個相給你看;你不能體會,他也現這個相給你看,叫你慢慢看,看久了,總有一天豁然看懂了。

  《金剛經》一開端不就是如此!須菩提尊者跟釋迦牟尼佛時間很長,般若會上他才發現、他才看出來,其實釋迦牟尼佛天天都是這樣表演,入舍衛大城乞食,乞食回來,吃完飯之後,衣缽洗一洗,敷座而坐,每天都是這樣做法。但是須菩提尊者並沒有看出來,這一天突然看出來,歎為希有世尊。所以眾生覺悟有時節因緣,想幫助他提早,你心很著急,你自己都保不住,你怎麼能幫助別人?你心裡還有妄想、還有雜念,怎麼樣幫助?自自然然,痕跡都不著,你就儘管這麼表演,這就是真正幫助他。時間久了,總有一天他醒過來,他看出來了。

  今天這個社會,我們看到芸芸眾生,倫理、道德統統都拋棄了,這個不得了!不但學佛你不會覺悟,永遠不會開悟,你來生人天福報得不到。現在在這一生,縱然你享受這些福報,是你過去生中修的,你這一生當中,起心動念,言語造作,真的像《地藏經》上講「無不是罪,無不是業」,這怎麼得了!覺悟的人如何示現?示現「孝」,示現「敬」,示現「仁」,示現「義」,我做出這個樣子來給大家看,教化眾生,普度眾生,把他們從三惡道度到人天。

  「示現普身等一切」,我們今天讀這一句經文,應當要懂得這樣做法。所以你一定要看清楚,現在社會一切大眾他是什麼毛病,反其道而行之,這就是幫助社會,這就是幫助一些苦難眾生。做比講更重要,為什麼?你會講,你不會做,人家不相信。我們一般人講沒有攝受力,你要做到。我常常勸導學講經的同學們,形相第一。你要不懂得形相,所以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菩薩成佛之前,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相好,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這都是示現給我們看的,告訴我們形相第一。你學佛,人家一看到你這個樣子,不生歡喜心,他就不會聽你的話。所以形相要好,形相好,心好行好,你的相自然就好了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就是這個道理修的,先要修好心,先要修好的行為。為眾生,不為自己,才能跟眾生心心相應,感應道交。你不真幹,幹假的,自欺欺人,那個造罪業。原理原則要通達、要明瞭、要掌握到。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