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二0六二卷)  2009/11/14  台灣高雄  檔名:12-017-2062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方廣佛華嚴經·十住品第十五》。

  我們接著前面清涼大師給我們講的「種性」,也就是十住菩薩的住處,在梵文是家的意思,所以在晉譯《華嚴經》稱為種性,這是四種性裡面的「習種性」。昨天我們學到《地持經》裡面的二種性。《楞伽經》裡面也有二種性,聖種性、愚夫種性。種實在講有因義,修因證果,我們修什麼樣的因就得什麼樣的果報。聖種性,三乘聖者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他們能證得果位的種子。世尊在大乘經裡面常講的,聲聞是修四諦而證得的,辟支佛是修十二因緣而證得的,菩薩是修六波羅蜜而證得的,這四諦、十二因緣、六波羅蜜就是「三乘聖者證涅槃之種」。

  第二,「愚夫種性。愚痴凡夫,迷執諸法之性。是種即能生之種,性即數習之性,非理性之性也。」理性之性是講本性,這個地方不是講的本性,就是我們中國過去人所說的習性,《三字經》裡面講的「性相近,習相遠」,就說的這個習性,這是愚夫的性。愚夫是愚痴,愚痴的凡夫,不知道諸法真相,佛法裡面所說的諸法實相,一切法的真實相不知道,所以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是習性在做主。習性裡面有染淨、有善惡,特別是善惡,所以古時候對於兒童的扎根教育非常重視,原因是什麼?希望他能接觸到善的這些行為,慢慢培養他善的習性,不至於受到惡習性的感染。這樁事情我們可以想像到民國二十年之前,還有古人的遺風,這些觀念還普遍在社會上。可是二十五年之後,政局動盪不安,民國二十六年日本人發動蘆溝橋事變,這是八年抗戰開始了。這場戰爭打得很辛苦,讓我們中國人感到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,奮起抗戰。我們剛好遇到了,戰爭爆發那一年我十一歲,隨著難民、隨著軍隊逃難,流離失所。中國傳統的教學漸漸就疏忽、疏遠了,一直到現在找不回來了。

  由於現在科學技術的發達,西方價值觀普遍化,也被中國人認同,就是中國人已經被外國文化感染。這有什麼不好?如果你對傳統文化認知,你就感到問題嚴重。中國幾千年來沒有變更過,倫理、道德、因果,這三種教育維繫了五千年的安定和平。現在我們把自己的價值觀丟掉,接受西方的,最近將近一個世紀整個社會的動亂,人心變了,這就是講到習種性,講到愚夫種性。古人不管他是真的是假的,你要問他想什麼,他總是講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,他總講這些。無論他做得到做不到,沒有忘記;而做不到,他感到羞恥。現在人你要問他他想什麼,我學佛之後,可以說跟現代社會隔離了,我不再看報紙,不再看電視,也不再聽廣播,跟染污精神的這些東西距離是愈來愈遠,我至少有四十五年完全脫離。所以有人問我,「法師,那你一些消息、重要信息從哪裡來?」有些好心的同修,他們從新聞裡面、從網路上把它下載來給我看。這些嚴重的災難問題我看到了,重要的事情我知道了一些,其他的不知道。我所有的時間都在經教上,所以幾十年也算走遍全世界沒有被染污。我從來沒有旅遊過,都是接受邀請講經。每到一個地方,海外同修們的小型組織,人數雖然不多,還挺溫馨的,到達那個地方他們接待我,幾乎到達那天就開始講經,時間很可貴,不可以浪費。我在年輕的時候有這個體力,曾經記得從台北飛到洛杉磯,一下飛機就進講堂開始講經,而且一天九個小時,我還能夠撐一個星期。年輕時候幹的事情。參觀旅遊那是什麼?那是在講經空閒的時候,順便帶我去看看,我也很歡喜。所以沒有被污染的原因在此地,不是我真正有什麼功夫、有定力,不是,我是不接觸。

  這些年過去了,現在社會污染變成全面的,不是某個地區,幾乎全世界任何場合都看到了,最難令人想像的是學校,學校在過去總算是一片淨土,現在這個東西進了校園,學校被染污,你說這多可怕!學生他們大部分的時間用在哪裡?用在電腦,用在網吧,用在電影、電視,這裡面的內容可以說離不開暴力、色情、殺盜淫妄。現在你看年紀小小的學生,十幾二十歲,中學、大學,你聽聽他們所談的是什麼,名聞利養、財色名食睡,迷在這裡面,這個太可怕!這是今天整個社會動亂不安的第一個因素,也就是方東美他老人家在五十年前講的,「電視這個東西將來會帶給社會災難,它會毀滅一個國家民族。」他所說的話,五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似乎看到了,誰能禁止?沒有人能做得到,真的像李老師所講的,佛菩薩再來、神仙下凡也無可奈何。所以這樁事情我們要時時刻刻警覺到,高度的警覺,我們不能被染污。不被染污,最好的方法天天讀聖賢書,三日不讀聖賢書,你就被拉去,你就加入他們的行列了。天天讀聖賢書,這才能保得住。這是我一生的經驗。天天認真學習聖賢的教誨,提升自己的靈性,這裡面有樂趣,就是世尊在經教裡面常說的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。

  我們怎樣幫助這個社會?我們要用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的三個根幫助社會。怎麼幫助法?一定要知道從「我」做起,我不做,教別人做,那是假的,那不是真的,真心真意去做。要知道時光迅速,歲月不饒人,你現在還年輕,這一轉眼就老了。我剛到台灣,那時年輕小夥子,二十三歲,一轉眼就像昨天一樣,一甲子過去了,一甲子是六十年。老了之後馬上就能想到,老了之後就要死,你沒有辦法長住這個世間。我在年輕的時候常常講,一個人一生從出生到二十歲,那是人生的春天,春夏秋冬,到二十歲是春天;二十到四十是人生的夏天,春生夏長;四十歲到六十歲是人生的秋天,秋就要收斂;六十到八十是人生的冬天,就沒有了。人生七十古來稀,八十就不多了。現在人有所謂醫療發達、醫藥進步,人的壽命延長了。這個講法於理講不通,於因果上講不通,人的壽命要延長不是醫療,是什麼?是積德,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。壽命長短是命運,他過去生中曾經修無畏布施,這一生當中得健康長壽的果報,這才能講得通。如果要是講醫療設備,你真正了解狀況,那很可怕!現在醫療是化學醫療,人走進病院是非常可怕的,這是我們應當要理解的。在中國的醫學,中醫,中醫有五千年的歷史,有五千年的智慧,五千年的方法,五千年的效果、經驗。中國醫學的根本是什麼?是德行,德是醫之本。人只要好好的去建立德行,你的身體自然就健康、就長壽,不會生病。如果生病之後,心態轉了,在斷惡修善上下功夫,真正懺除業障,累積功德,那個病不需要治療、不需要吃藥,自己就會好了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所以外國人聽起來是神乎其神,一點都不假,跟佛法講的道理完全相應。

  你生下來是圓滿的健康。你看看嬰兒,他沒有病,慢慢長大了,病從哪裡來的?習種性,病是屬於習種性。慢慢的有了習氣,有貪瞋痴慢的習氣,有貢高我慢的習氣,他的身體細胞組織起變化了。貪瞋痴,佛法講那是三毒,加上傲慢、加上對聖教的懷疑,五毒!這五毒改變了我們細胞的結構,讓細胞都帶著有毒素,這個麻煩,這就是疾病的根源。所以佛教導我們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」,那你這個身體就跟佛一樣,金剛不壞身。認真努力,確實達到這個效果。所以現前的習氣很可怕,我們冷靜觀察,聽聽現代人所談的,三句話離不開財色,這兩樣東西是萬惡的根源,現在變成時尚,變成一般普通的價值觀,這還得了嗎?這個社會還有前途嗎?對治之道,從我本人做起,我不能救社會,我能救自己。怎麼個救法?反過來,我們老祖宗講了,「萬惡淫為首」,這個淫是講邪淫,現在到處都是,底下一句話就是拯救,「百善孝為先」。用什麼方法救自己?孝順父母,奉事師長,尊敬長輩,從這裡下手就有救了。

  現代人沒有耐性,長篇大論的道理聽不進去,厭煩,教導他們愈簡單愈好,最好做出來給他看。古人說得好,「身教勝於言教」,我們把它做出來。所以我們提出學佛要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存心,心是什麼?這就是我們在這段經文裡面所學習的菩提心。直心就是真誠心,一定要用真誠心待人接物,沒有虛偽。菩提心的自受用,深心,《無量壽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清淨心不染污,我們拒絕、不接近染污,自私自利是染污,名聞利養是染污,五欲六塵是染污,貪瞋痴慢是染污,我們要知道遠離它,不要被它染污。平等心,平等心是真心,我們放下貢高我慢,認真去學謙虛卑下,平等心就現前。覺而不迷,慈悲一切、憐憫一切苦難眾生,我們從這裡下手,常常存這個心。這個心也就是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孝悌忠信。我們用十善業修身,處事待人接物,這有標準。在中國,過去確實是用這方法,除了佛家的《十善業》,還有儒家的《弟子規》,有道家的《太上感應篇》,這些是寶!千萬年來,中國人這個族群的傳家之寶。我們後世做子孫的,這個寶能幫助我們一生得到平安,得到幸福。對個人來講,身心健康,煩惱輕、智慧長;對家庭是和睦家庭,家和萬事興,帶給社會安定,帶給世界和平,這不是寶什麼是寶。我們認知這個東西是寶,最好你去念《了凡四訓》,這本書在台灣流通得很普遍,應該到處都能找到。你讀了這個東西之後,你才能認知儒釋道有三寶,把這三寶找回來就能救自己,就能救我的家,就能救社會。這個事、這些道理不能不懂。

  我們希望我們的習性是善良的,與我們的倫常四維八德相應,那這個社會跟古時候就沒有兩樣了。科學技術的發達得到了正用,正用與倫理道德相結合不至於走歪、不至於走邪了,科技要是走了歪、走了邪,那害人!你細細想想現前的科技,它向什麼方向發展?向戰爭發展,向生化發展,那個禍害無窮。改良品種是破壞大自然的規律,你是改良了,我們看見了,像水果、稻米,水果確實比從前長得好看,長得很大,可是吃起來怎麼樣?吃起來沒味道,跟從前那個果實,那真的有它的香味,現在香味沒有了。改良的飼料餵這些家畜。我二十六歲學佛,大概半年我就選擇素食,我素食五十八年了,再也沒有吃過肉食。我曾經有次去看方師母,那時方老師已經過世,師母的生活我們常常照顧她。有天我突然問她,我說:「師母,妳們現在吃的肉,吃的豬肉、雞肉跟三十年前吃的味道一樣不一樣?」她想了五分鐘告訴我,不一樣。那三十年前就是講的抗戰時期,那時的肉真是有味道,蔬菜也一樣。我們抗戰期間看到的蘑菇,蘑菇是真鮮,現在的蘑菇很好看,香菇很好看,又大又漂亮,沒有味道,它味道哪裡去了?這就是改良品種讓你好看,真正的精華沒有了。科學能夠改造一種形式,但精華它造不出來,它沒有法子。我們中國講精氣神,植物也有精氣神,這是科學技術做不出來的。

  細心觀察,科學給我們帶來的實在講弊多利少,這是要認識的;而傳統文化給我們帶來的,永恆不變真實利益。我們到今天把它疏忽,這叫大不孝。百善孝為先,我們變成大不孝。我們心裡還存著有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,那是萬惡。孝悌沒有了,存了這些東西,這些東西是現代人的時尚,現代人的價值觀,造成整個社會動亂,造成天災人禍。我們看到外國人的預言,科學家的預測,未來二、三十年,這個地球上還會有嚴重的災難。我這個年齡可能遇不到了,我八十過了,八十過了人就已經過了頭,隨時可以走了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中國古諺語有句話說「七十三、八十四,閻王不請自己去」。這個話也是有典故的,孔子七十三歲走的,孟子八十四歲走的,這是聖人。那我們到這種歲數就知道了。所以到這種歲數的人也就特別慈悲,為什麼?不再為自己想了,自己已經沒有了,到頭了。活一天,他是為大家想一天,為苦難的眾生、為多災多難的地球,不再為自己。為自己,那很幸運,我遇到淨宗法門,這一句阿彌陀佛決心求生淨土,親近佛陀,圓滿自己的道業。到極樂世界去幹什麼?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,作了佛之後跟十方一切諸佛一樣,自自然然應化在遍法界虛空界,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、離苦得樂,這是肯定的。所以我們看到經文上講到愚夫種性,看看現前這社會狀況非常的恐怖,聖人的教誨早就看到了,就講得這麼清楚了。

  下面我們讀到的經文也能夠值得提一下,《瓔珞經》上講的六種性,《瓔珞經》上講了六種性,第一個就是習種性,「習種性,為十住(別教)之位,研習空觀,而破見思之惑。」這是什麼?這是我們《華嚴經》十信菩薩在他這個位次上出現的。我們就曉得,見思煩惱是造成六道輪迴第一個因素,見思煩惱要是破了,六道就沒有了。那他說的見思煩惱就是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執著,執著就是見思煩惱,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,學不執著,能不執著,那就是學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裡面的兩條,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。可是順跟隨喜要有智慧,要有德行;如果沒有智慧、沒有德行,那個麻煩又來了。佛門的祖師大德常常跟我們說,說慈悲、說方便,大慈大悲,接引眾生要懂得慈悲,要懂得方便。可是又有人說「慈悲多禍害,方便出下流」,那怎麼辦?又要提倡方便,可是那個弊病是禍害、下流。這個事情怎麼來處置?佛法崇尚戒定慧三學,自己能夠守住戒定慧,慈悲就沒有問題了。這個慈悲是跟性德相應,方便也不違背道德。在中國,守住五常八德,那個慈悲跟方便就得其正用,不會產生副作用。我們前面也跟諸位說過,心是孝悌忠信,這要記住,心是孝悌忠信。你是什麼心?孝悌忠信的心。身是禮義廉恥,行是仁愛和平,這樣你隨緣就沒問題,恆順眾生、隨喜功德就沒有問題,這是要懂得的。

  見思惑,惑是迷惑,這是嚴重的煩惱。見是什麼?見是你的見解。你的見解,迷失了自性,見解是錯誤的,思是思想,換句話說,你迷失了自性,你離開了五常八德,你的看法是錯誤的,你的想法也是錯誤的,這種看法、想法叫造業。造什麼業?輪迴業。由此可知,見思惑就是輪迴心,有這個東西麻煩。這個東西具體介紹,那相當不容易,為什麼?太繁雜了。而佛有方便,把繁雜的這些東西把它歸納,歸納到五條,五個項目就全部都包括了,這就好辦。見解錯誤裡面的五條,第一個是「身見」,執著這個身是我,這頭一個錯了。身不是我,身是什麼東西?身是我所有的,它不是我。就像衣服一樣,衣服是我所有的,衣服不是我,衣服壞了換一件;身體是我所有的,這身體不太好用了,用八十年不好用了,換一個。要知道,人沒有生死,這是真的。所以學佛頭一個,我們所得到的,知道人沒有死,只是換身體而已。換身體我們就要留意,希望愈換愈好,心善、行善,那你就愈換愈好;如果心不善、行為不善,那就愈換愈差。十法界裡面通常講六道加上四聖,十法界,十法界的身跟我們身是一樣的,都不是自己,我們可以常常換身體,自古以來到現在不知道換了多少身體。所以首先要破身見,身不是我,千萬不要為身去造業,那就錯了。

  吃眾生肉,這個造業。哪個不貪吃?哪個不好吃?我在沒有學佛的時候也貪吃,而且在抗戰期間,我父親是個軍官,中級軍官,在一個軍司令部裡面管武器彈藥,管這個東西,軍械官,所以槍枝彈藥就非常方便。拿來幹什麼?打獵,每天都出去打獵。抗戰期間生活非常清苦,打獵就是天天有肉吃,天天不間斷。我跟他打了三年,那個時候我多大年歲?十六、十七、十八,這三年。在那個時候我的槍法很好,幾乎都是百發百中,天天打,殺害多少眾生。這些眾生現在來找我,這是冤親債主,現在才曉得懺悔,做錯了。最可惡的是我們用炸藥去炸魚,池塘、河水,我們那個時候用TNT的炸藥,這個炸藥放在水裡面一爆炸,水裡面的魚全部翻上來,在水面上撈至少可以撈到幾百斤,幹這種事情。我學佛了,有沒有果報?細心想想有。我這一生無論在什麼地方居住,時間都不長久,這是什麼?破壞鳥獸的窩穴、巢穴,這個果報,有因必有果。還好遇到佛法,二十六歲就知道了,知道從前這個罪孽,所以我那麼快就選擇素食,不再跟眾生結冤仇了。而且放生,放生是贖罪,以前年輕真的不知道。可是我父親遭受了果報,那我親眼看到的,他臨終的時候,就是現在所講的精神病,病折磨非常苦,折磨他。死的時候我在他身邊,那個時候因為不信仰宗教,無可奈何。學了佛之後,讀了《地藏經》,跟《地藏經》上講打獵殺害眾生那個果報完全相同,我相信了,這樁事情我看到了。

  今天我們在學習佛法,念念要想幫助這些眾生。講經,你看我這個地方供了很多這些牌位,邀請他們來聽經,邀請他們一起來修行。我們今天知道大乘教裡稀有的因緣,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,不僅是世尊一個人介紹,我們在《彌陀經》上看到六方佛的介紹,在《觀經》、在《無量壽經》看到十方佛的介紹,我們相信!這個法門三根普被、利鈍全收,我們希望過去、今生被我們傷害的這些眾生,無論是有意無意,我們都歡迎他一起來學習。把佛法搞明白、理解了,下定決心念佛求生淨土,同生極樂國,我們一起親近阿彌陀佛。像我過去迷惑顛倒,這個世間很多是這樣的,我很幸運能回了頭,沒有回頭還在造這些惡業的人多。我們如何幫助他,如何去感化他,讓他改變他的習種性,懂得在一切境緣當中修學佛法提升靈性的教誨。

  這是講見思煩惱。思的煩惱有五大類: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;見的煩惱五大類:身見、邊見、見取見、戒取見、邪見,分為這五大類。邊見是我常常講的對立,這個煩惱很重,一定要把我們對一切人的對立化解掉,不跟人對立。他跟我對立,我不跟他對立,非常重要,因為許多的煩惱都從這裡發生的。執著身是我是第一個錯誤的因素,對立是第二個,有對立會產生矛盾,會產生衝突,衝突再提升那就是鬥爭,戰爭都是從這裡發生的,這個要不得。見取見跟戒取見都是我們中國人所講的成見,常聽某人成見很深,就是他很執著,他認為他是對的,他不能接納別人的勸導,聽不進去別人的建議,成見很深。末後一個,所有錯誤,與性德、與倫理道德相違背的,那都是錯誤的知見。這個東西真的要斷,斷掉了你就能夠脫離十法界,證得初住位。這是習種性。

  第二叫「性種性」,性種性是十行位,「十行之位,不住於空,而能教化眾生,分別一切法性。」別教十住菩薩習種性,他住在空中,所以他能破有,他知道萬法皆空,像《般若經》上所說的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這才是事實真相。所以他那些錯誤的見解他能放得下,為什麼?他知道真的是錯了,佛說得對,我確確實實是迷惑了。他真能放下,以空破有。別教十行菩薩他不住空,也就是他不執著空,空有二邊都不住。別教十行菩薩開始教化眾生,當然先成就自己。這《華嚴經》上講的,我們要教化眾生,不先教自己怎麼行?所以《華嚴經》上講,十住菩薩是解門,他通達、理解了;十行菩薩要把他過去所信所解的統統做出來。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,心是孝悌忠信,身是禮義廉恥,行是仁愛和平,要做出來,這叫行,這叫十行。如果說著空?著空他就不做了,住就是著相。他不著空相,所以他能教化,能分別一切法性,成就自己的德行與學問,四弘誓願裡面,「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這是別教十行位的菩薩。

  第三講「道種性」,這是「十迴向之位,修中道之妙觀,因而通達一切之佛法。」十迴向不為自己,所以十迴向在《華嚴經》講的是願,他在因地所發的大願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這是要兌現的。他有能力,這個能力是他煩惱斷了,他法門成就了,於一切法通達無礙。這就是從前李老師教導我們同學「至誠感通」,我們要想通世出世間法,難!到哪裡去學?如果這個人真誠到極處,自然就通達了。我們能相信嗎?能信,佛在經上是這麼講的。我們看歷代祖師大德有不少成就,就是用這個道理成功的。惠能大師就是最顯著的一個例子,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一生一堂經也沒聽過,是什麼?真誠到極處。你看那個真誠,首先對父母,然後看對老師,對佛菩薩,對一切眾生,你看他的謙卑,這要學!謙卑是性德,沒有一點傲慢的習氣。中國古人講禮,禮的精神是什麼?自卑而尊人,自己謙卑,尊重別人,這是禮的精神,他就能成功。為什麼?他跟性德相應。

  在中國儒釋道三家的教學,實在講,那個人學成了靠什麼?不是我們現在講的聰明智慧,不是講老師有什麼善巧方法,不是,就是教他至誠感通。用什麼方法?至誠心是他自己的,至誠心就是菩提心,就是講直心。直心,你看看釋迦牟尼佛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上講的叫至誠心,這兩個字就說出來了,真誠到極處,這是至誠。用什麼方法?實際上,方法大家都知道,雖知道不認識,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就把那個至誠培養出來了。我們中國老祖宗教我們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那個千遍就是至誠,你沒有真誠心,你不可能念上一千遍。什麼人能夠做到?至誠就做到了,所以他就通!能夠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,不是學來的,不用學。真的就跟彭大夫講的中醫治病一樣,病要不要治?不需要治。需不需要吃藥?不需要吃藥。你把你那個心態調整好了,病就好了。怎樣調整?至誠,那就全調整了。人一真正真誠到極處,整個身體細胞,原子的排列統統恢復正常,恢復正常哪裡會生病!病態是不正常,這個道理要曉得。

  我們能懂得聖人這兩句話的真實義,受用無窮。我們學講經,講得跟祖師大德一樣,講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,能不能做到?能。為什麼?一切經教是你自性裡頭本來有的,你只要能見性,世出世間一切法自然就通了。所以見性多重要!見性用什麼見?至誠,至誠就能見性。用什麼方法?就是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。中國人講的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不需要讓人講解,這書裡的意思你全部都明白,那是什麼?千遍,你的心定了。千遍是方法,千遍就是持戒,持戒的目的是教你得定,把你的妄念,見思煩惱是妄念,塵沙煩惱還是妄念,你能把妄念放下,一心專注,專注在這一部經上。專注在一部經上,你還要懂得,你可不能打妄想,打妄想就把你功夫破壞了。所以馬鳴菩薩教給我們,讀經不可以有文字相,不著文字相,不著名字相,不著心緣相。心緣相是這個意思我懂得了,不要起這個念頭,這是妄念。一直讀下去,用清淨心讀,用真誠心讀,用平等心讀,就能開悟。一面讀一面想那個意思,不是佛的意思,是你自己的妄念。這是訣竅,你要真的把這個訣竅找到了,真幹,你前途無量。何況真幹的時候三寶加持,就像此地法慧菩薩要跟我們講「十住品」,你看看十方諸佛如來都加持他。我們研究經教為什麼?是為將來講經說法普度眾生,這個願跟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的願相同,你跟如來同心、同德、同行、同願,這就得加持了,他不加持你,加持誰?這一加持,豁然大悟,這個大悟就是明心見性,就是一切通達。佛法講通達一切法是用這個方法,不是一法一法去學,那你要學到哪一年?你有多長的壽命?學到一百歲,連皮毛還說不上來,你怎麼個學法。所以要懂得感通,這才是個正理,你這樣才能夠通達一切佛法。

  所以這裡「修中道之妙觀」,這個中道很好,中道是不偏不邪,遠離二邊,遠離邪知邪見,這就是中道。怎麼個遠離?不分別、不執著就遠離了。一起分別執著,你就跟它相應,那你就被法相迷住了,你不能超越它。所以一定要曉得,《華嚴經》,真正的《華嚴經》在哪裡?是我們的自性。我們自性今天所變現出來的法相,就是我們六根接觸外面的六塵境界,這就是大方廣佛華嚴。所以大方廣佛華嚴在哪裡?在我們的心裡,在我們的身裡,在我們的行為裡。佛在經上是這樣教我們的,我們要能體會,我們要能把它落實。

  第四個叫「聖種性」,聖種性是別教十地菩薩,「以前之住行向皆名為賢」,所以叫三賢,三賢一共是三十個位次。可是十地是十個位次,從初地、二地、三地到十地。這個地方諸位同學一定要知道,三賢是三十個位次,十地是十個,十地是聖人,前面是講賢人。「此是別教十地菩薩依中道之妙觀,破無明之一分,而證入聖位。故名為聖種性。」這五種性是在這個地方,因為講到種性,這是佛學裡很重要的一個法相名詞,我們特別把它介紹一下。從這一條來看,破一品無明,而證入聖位,這叫聖種性。佛法裡,華嚴宗講五教:小、始、終、頓、圓;天台大師,就是法華宗,也叫天台宗,講四教:藏、通、別、圓。這兩個教派最後都講到圓教,所以三賢十聖就有藏通別圓不同。在華嚴宗,或者稱為賢首宗,以賢首國師為名,他的五教:小始終頓圓,這個位次就有五種不同。而《華嚴》是屬於哪一種?《華嚴》屬於圓教,圓教破無明之一分而證入聖位,是哪個菩薩?初住菩薩;《瓔珞經》上所講的、《楞伽經》上所講的是講別教,別教初地他斷煩惱的層次跟圓教初住菩薩相等,平等,也就是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法身,但是智慧差別就太大,別教初地菩薩在智慧上趕不上初住。

  清涼大師在《疏》裡給我們講習種性,意思就深,在別教裡面還是習種性,他講的這六種性,前面五種都是屬於習種性,你看範圍多大,這我們要懂得。也就是說,別教十地菩薩才真正把起心動念放下,可是在圓教裡面初住菩薩就放下了,放下起心動念就超越十法界。圓教十信位菩薩他們在十法界,十信圓滿入了初住,他就超越十法界,生到哪裡去?生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,那怎麼會一樣?圓教高,圓修圓證。尤其不可思議的是圓頓,沒有層次的,沒有階級的,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圓頓,六祖惠能大師給我們示現的也是圓頓。能大師在黃梅開悟所證得的境界,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證得的境界是相同的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這個叫聖種性。這是我們把別教跟圓教要分別清楚,這是別教十地菩薩,才是《華嚴經》講的十住。所以十住很像十地,你在經文裡面看到許多的講法,十住跟十地幾乎是一樣的說法,但是境界不相同,有淺深差別。在華嚴會上,我們在前面已經學了不少,實在講學到這個地方,我們已經學了四千多個小時。我們能夠體會得到、能夠理解。

  見性之後,清淨平等覺圓滿的現前,平等裡頭沒有階級,如果還有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等覺、妙覺,這不還是有分別嗎?有分別就不平等了,那怎麼算平等法界!確實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講清楚了,解釋明白了,真的是平等,一點沒錯。為什麼有階級?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,習氣厚薄有差別,但是它不礙事。什麼叫習氣?實在講習氣跟現行是對稱的,現行就是起作用,現行沒有了,不起作用,習氣在。所以見思,我們前面講見思煩惱,這個地方講別教十住破見思,見思破了,見思習氣在。見思一破,六道沒有了,他脫離六道輪迴,他到哪裡去?到四聖法界,聲聞法界,這是阿羅漢,他證得阿羅漢果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作中國話是無上正等正覺,阿羅漢證得正覺,他成正覺稱他為阿羅漢。阿羅漢是學位的名稱,正覺是他證得的地位,他有見思煩惱的習氣。見思煩惱習氣斷掉,他就升級,他就升為緣覺,就是辟支佛,就升一級。辟支佛沒有見思的習氣,見思煩惱連習氣也斷了,可是他有分別,分別就是塵沙煩惱。所以他們用功要把塵沙煩惱斷掉,就是分別斷掉,不再分別了。他只要一不分別他就升級,升到哪裡?菩薩。雖然是菩薩,他有分別習氣,菩薩有分別習氣。菩薩把分別習氣斷掉,他就升一級,他是佛陀,十法界裡面的佛。但是這個佛是分別執著連習氣都斷掉了,他有無明,無明沒斷。無明是什麼?起心動念,這很不容易斷。起心動念他要是放下,他就超越十法界。十法界裡面的佛,天台大師為我們介紹叫「相似即佛」,他不是真的佛,很像佛,就差那麼一點點。他只要把起心動念放下,他真的成佛,十法界沒有了,他生到一真法界,就是諸佛菩薩的實報莊嚴土。生到這個地方他還有無明習氣,無明習氣可就不好斷了,沒有法子斷,只有讓它自己慢慢消掉。

  古人給我們講習氣,習氣不好懂,舉酒瓶做比喻,酒瓶這是我們常常都看到的,全世界人都懂得,盛酒的。酒把它倒乾淨,裡面擦得乾乾淨淨,確實一滴酒都沒有了,聞聞有味道,那個味道就好比習氣。這個味道搞不掉的,只有把酒瓶蓋子打開,放在那邊不要去理它,過一個星期去聞聞,淡了,再過一個星期聞,又淡了。到什麼時候才沒有?佛告訴我們,菩薩無始無明習氣斷盡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。所以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不是講我們,而是講起心動念放下之後生到佛國土那一天開始,三大阿僧祇劫,這個一點都沒有了。所以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四十一個階級,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就是講無明習氣的厚薄,愈往上面去愈淡,到等覺還有一點點,到妙覺完全沒有了,這麼一個意思。

  如果你要懂得了,你就曉得這四十一個位次不能說沒有,也不能說有,真的有嗎?真的沒有,它是平等的,雖說是平等,習氣厚薄確實不一樣,但是完全不礙事。所以初住菩薩就有能力在遍法界虛空界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,眾生想佛你來度我,他就現佛身而為說法,那個佛是真佛,可不是假佛。他不是十法界的佛,十法界的佛不是真佛,為什麼?十法界的佛沒有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,起心動念就是阿賴耶的業相,阿賴耶三細相裡的業相,他還是用阿賴耶,他不是用自性。分別執著一放下,阿賴耶就沒有了,阿賴耶就轉變成大圓鏡智。大圓鏡智就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,這個東西現前。這我們要曉得,不曉得你就有疑惑,搞清楚、搞明白,一點疑惑都沒有了。所以佛講這四十一個位次,是講他在每個層次上如何去幫助一切眾生安住正法,這是我們要學習的。

  我們現在不但習氣很重,真的煩惱很重,煩惱沒斷,斷了煩惱還有習氣。真正斷煩惱、斷習氣,這個斷習氣我們是講斷見思的習氣、斷塵沙的習氣,不是無明,無明習氣是沒有辦法斷的。可是見思跟塵沙是有辦法的,什麼辦法?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練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教我們這個方法,什麼境界不是不接觸,接觸,接觸境界才真正知道你習氣斷了。你說我不貪財了,沒有錢貪什麼財,什麼叫不貪財?億萬財富擺在你面前不動心,那習氣就沒有了。看到那麼多,心裡還動個心,動個心那是習氣,要不要?不要,真的不貪,但是念頭上會動心,這叫習氣。那就教你不斷的接觸,接觸到最後念頭都沒有了,這習氣斷了。所以五十三參是教導我們,不但斷現行的煩惱,而且斷習氣。就是在接觸境界裡面,時時刻刻提高自己的警覺,把它養成一種習慣,回歸到自然,習氣就沒有了。我們這才曉得最難斷的是妄想的習氣,就是無明習氣,這個最難斷。這個斷掉就是究竟佛果,那是什麼?常寂光淨土現前。

  我們在前面學習跟諸位曾經報告過,那我們就曉得實報莊嚴土怎麼來的?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。他們有無明,無明變現的十法界,十法界裡頭佛法界,無明習氣變的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。所以他無明習氣一斷,實報土也沒有了,現的是什麼?常寂光淨土,常寂光才是永恆的。惠能大師明心見性所講的是常寂光,「何期自性」,自性是常寂光,「本自清淨,本不生滅,本自具足」,具足萬德萬能,雖具足它不現前,它什麼也沒有。我們今天講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,這三種現象在常寂光裡都沒有,但是它能生三種現象。你也不能說它沒有,這本自具足,它不現前。本無動搖,自性本定,我們今天動搖就是起心動念,念頭生滅這是妄心,不是真心,真心沒有念頭。

  所以佛法裡教我們修定,古印度很多宗教都是修禪定,為什麼?回歸自性,自性本無動搖。回歸自性就是回歸清淨,回歸不生不滅,回歸本自具足。如果有緣,能生萬法,那個緣是什麼?眾生有感,自然就應。有沒有起心動念去應?沒有。如果眾生有感,他起心動念,他就退轉了,沒有這個道理。不起心、不動念,自然有感。這個不好懂,不起心、不動念怎麼會有感?佛陀在世有人問他,不起心、不動念有感嗎?佛舉比喻,舉什麼比喻?鐘鼓,你拿個槌子去敲它,它就響,大扣則大鳴,小扣則小鳴。你扣它的時候你是有意要去敲它,它那個響是不是有心的?你打我,我趕快響一下,它沒有,它沒有念。所以要人從這上去體會,自性跟眾生感應,眾生是有意求佛菩薩,動念頭求他,佛菩薩馬上就有感應,佛菩薩絕對沒有起心動念。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起心、不動念了,但是有習氣,當然他會感應。在常寂光會不會有感應?會有,常寂光就像鐘鼓一樣,眾生起感的時候就像敲它一樣,他自然就應,所以自性是活的不是死的。如果說明心見性到常寂光了,我們怎麼求,他也沒有感應,那這個性就有問題,那怎麼能稱萬德萬能?雖然應的時候,他不但沒有起心動念,連起心動念的習氣都沒有,是常寂光淨土。實報莊嚴土裡面這些法身菩薩跟我們感應道交起作用的時候,他帶著有習氣,就這麼個道理,這才真正把它搞清楚了。所以真正回歸自性的時候,那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,他跟十法界眾生感應道交,絕對不帶習氣。

  下面我們看一個「等覺性。此位之菩薩,望後之妙覺,雖猶有一等,然勝於前之諸位,故稱覺名為等覺性。」所以他不叫種,前面叫種,叫種子,有能生的意思,這個地方他是用覺,不用種,所以稱為等覺。到最後,那就是習氣完全斷乾淨,叫妙覺。妙覺,我們看底下,「妙覺性,妙極覺滿。此中性雖通於六位,而種局在於因。故前之四位,正名為種」。等覺雖然還是因,但是它勝於前面,稱覺,就是後面這兩個位次稱覺,而不稱種。種性跟覺性我們就辨別出來了,種性都在十法界,只要生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,不叫種性,都叫覺性,圓滿的大覺。我們稱佛為「大覺世尊」,有些佛的寺廟名稱就用大覺,叫大覺寺,我們就曉得這是佛的道場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,把習種性跟性種性就簡單介紹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