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八一八卷)  2002/8/13  澳洲淨宗學會  檔名:12-017-0818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華藏世界品」,藏海安布莊嚴,第五段河間華林,偈頌第一首,從偈頌看起:

  【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,承佛神力,觀察十方而說頌言。】

  前面我們在長行裡面所讀到的,雖然只講兩樁事情,一個是蓮花,河中的蓮花,一個是兩岸的花樹,例子雖然只舉兩種,在總結裡面是很清楚、很明顯的告訴我們,「香水河兩間之地,一一悉具如是莊嚴」。問題是我們會不會欣賞?我們有沒有覺察到?關鍵確確實實在此地。大概是我們一般凡夫粗心大意,就在我們面前,我們見不到、體會不到,非常可惜,沒有辦法像法身菩薩一樣;法身菩薩看一切境界,無非實相。那個真的是一切障緣都消除了,能夠在相中見到性,在事中明其理,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,必須要學習的。說偈儀,我們在此地就省略,不再多說。『承佛神力,觀察十方』,這兩句重複無數遍,簡單的講「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」。尤其是「觀察十方」,對於十方無量無邊的眾生,一定要知道他跟我們是一體,我們應當尊敬,應當互助合作、平等對待、和睦相處,這個一定要向佛陀學習,向法身菩薩們學習。現在請看偈頌第一首:

  【其地平坦極清淨,真金摩尼共嚴飾,諸樹行列蔭其中,聳幹垂條萃若雲。】

  這是說華藏世界法身菩薩修行、居住的處所。那個地『平坦清淨』,這是果報,我們從果報上就要想到因行,他們是修什麼因,得到這樣殊勝的果報。實際上我們在佛前面供的那杯水,法身菩薩們學會了,我們天天供,可沒學會,這很可惜!這一杯水也在那裡說法,表法就是說法。它在那裡教導我們,我們的心要像水一樣清淨,要像這一杯水一樣的平等。所以佛菩薩形像面前供的這一杯水,最好是用玻璃杯,透明的,表法的意思就更明顯了。現在也有不少同學用水晶的小杯子,那很好,它是透明的。可不能供茶,茶有顏色,不清淨,太濃的茶都不透明了,那是表染污。

  我們在前面讀過,也跟諸位說過,前面長行末後講到眾生世間,眾生世間就有善有惡,它那個表法就像花草樹木帶刺的、會傷人的,這就表惡。我們從這邊體會到香花供佛、供菩薩,不能有帶刺的。什麼樣的花可以供佛,什麼樣的花不能供佛?什麼樣的果可以供佛,什麼樣的果不能供佛?凡是帶刺會傷人的,不供這個,因為這是表眾生世間裡面的惡業惡果,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。所以大地清淨平坦是清淨平等心所感,確確實實境隨心轉。心不能不淨,不能不善,要知道世間所有一切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的,都不是真的,只有德行是真的。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這是真的,你永遠能夠帶得走的,它不會隨著身體生滅。帶得走的我們要好好的修,要認真的修;帶不走的不要留戀,一切時一切處都能放下,絕對不能把它放在心上。心上只放一句阿彌陀佛,念茲在茲,那就是古人所講的:準有好處!我們要記住。

  『真金摩尼共嚴飾』,這是講大地上的裝飾。大地裝飾是什麼?我們今天乘飛機飛到空中,再看看地面,你就看到地上的裝飾了。地上裝飾是什麼?是河流、是道路、是橋樑,這是地面的裝飾。像西方極樂世界「黃金為地」,那個黃金為地是鋪在地面上的道路。我們現在最普遍的是柏油路、水泥路,古時候沒有柏油、沒有水泥,路面,那是帝王行宮的路面是用磚鋪的、石頭鋪的,比不上華藏世界,沒有法身菩薩福報那麼大,他們的地面是「真金摩尼」鋪的;摩尼是寶珠。『諸樹行列蔭其中』,這個「其中」就是大地,都是寶樹行列,在表法的意思裡面是種種建樹。這個建樹無一不是性德,儒跟我們講的倫常道德,這就是寶樹行列。

  五倫是道,五常是德,這是我們常常講的道德。什麼叫道?什麼叫德?總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就一般來講,完全是自然的法則,這是道,不是人為的,純粹是自然的。五倫是自然的,夫婦是自然的結合,父子是自然的,兄弟、君臣、領導跟被領導、朋友,這五種人與人的關係,這五種關係是自然的,不是哪個人的意思加在裡面的,沒有!完全順乎自然,這是道。今天「道」沒有了,道沒有就是反自然,不順乎自然了。為什麼?加自己的意思在裡頭,把自然破壞了。所以今天這個時代,如古人所說:「父不父,子不子;君不君,臣不臣」,父親不像做父親的,兒子不像做兒子的,喪失了自然的關係。隨著自己妄想分別執著任意所為,把自然的法則破壞了,道沒有了。

  「德」也是順乎自然,但是它是局部的,不是自然全體的。自然全體我們稱之為道,天道。德是局部的,它是由一個時代(這個時代是個大時代)、一個地區(這個地區也是個大地區),像佛經上講的娑婆世界,這是一個大地區。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,他老人家的法運一萬二千年。一萬二千年是這一個時段,適合這麼大的一個地區、適合這麼長的一個時段,你能夠順應,這是德。父慈子孝,君仁臣忠,夫義婦聽,五倫十義!這十義是道德的根本,落實在生活當中,落實在彼此交往之中。人與人之間的交往,五種常道: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,儒家稱之為五常,佛家稱之為五戒。不殺生是仁,不偷盜是義,不邪淫是禮,不妄語是信,不飲酒是智,儒家的五常跟佛家的五戒是一不是二。聖人所見的,聖人所說的,古人所說大略相同。我們仔細去觀察,看到什麼?看到幾乎是完全相同,這些就是「諸樹行列」。

  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」、「忠孝仁愛信義和平」,這個都是花樹,德樹,人生在世間要樹立這個德行。自受用是成聖成賢,他受用不只是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、人民幸福,不止!它還要往外擴展,擴展到虛空法界,與性德完全相應。經裡面的形容好,『聳幹垂條萃若雲』,好像是幾千年的老樹,形容一個人德行的建立高出雲霄。枝葉繁茂表他的影響,他影響的覆蓋。你看看釋迦牟尼佛的大德大行,中國孔子、孟子的德行,孔、孟去我們兩千五百多年了,我們今天提到他的名號都能肅然起敬,讀他的書籍仰慕之心油然而生。教化誘導,使我們心服口服,依教奉行。佛的經典講得更是周圓、詳盡,教導我們怎麼樣做人、怎麼樣過日子、怎麼樣工作、怎樣處事待人接物,在這一生當中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滿。無論我們過去生中造作的是什麼樣的業因、這一生得到什麼樣的果報,那都是小事,微不足道。貧賤也好,富貴也好,都能夠過聖賢人的日子,都能夠過覺悟人的生活,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滿。

  我們讀儒書知道顏回貧窮,簞食瓢飲。顏回很幸運,遇到孔老夫子,能夠做孔子的學生,得孔老夫子的真傳,他過聖人的生活,所以他一天到晚不亦樂乎!我們想想,要是拮据貧窮,顏回這個方法有效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物質生活雖貧,貧而樂,快樂!這一快樂就把貧窮忘掉了。他樂的是什麼?樂的是道德。所以道德確確實實是超然的,超出了富貴貧賤,超出了世間一切的相對,把自己的境界提升、昇華,這是世間一般的學術、學問所達不到的。中國、印度聖人如是,再看看西方,我們看到那一邊的聖哲,宗教的創始人、傳教人,也往往能提升自己的境界,超越了富貴貧賤,與性德圓滿相應的生活。再看第二首,它前面六首都是講器世間:

  【枝條妙寶所莊嚴,華燄成輪光四照,摩尼為果如雲布,普使十方常現睹。】

  樹既然是表德,『枝條』當然是「行」,道德的行為。德行,那個行是『寶』,德行是世間真正的『莊嚴』,真實的莊嚴。『華』、『光』是講他殊勝的成就,德行的『華燄成輪』,輪表圓滿,光表智慧,『四照』是照耀四方。末後這一句,『普使十方常現睹』,這是對於空間的影響。我們以儒跟佛做例子,儒、佛去我們兩千五百年以上,今天佛光、儒的光明確確實實照耀四面八方,全世界的人民都景仰,這個現象現在逐漸逐漸明朗了。在南洋,我見到有人建孔廟,講儒學;在美國,我聽到有許多學校裡面開漢學系,漢學裡面當然是以儒家為主流,逐漸逐漸這個影響在擴大之中。佛教在這個世間,研究學習的人也愈來愈多了。

  我們的力量非常有限,這些年來我們印送的經書、善書,雖然數量說起來至少超過千萬冊,但是依舊是供不應求,這是個好現象。印送經書的風氣,我們在台灣打開的。現在印送經書的風氣好,我們看到許許多多道場都熱心在做,而且這些典籍流通到全世界。最近十年我們利用網際網路、電視的傳播,逐漸逐漸這個影響自然的擴大了。許多地方熱心的同學們,他們盡心盡力,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把我們講經的這些錄相、光碟、DVD普遍的也在流通。還有一部分,他們在一般商業電視裡面買時段,每個星期定期的播放,也很有效果。我們知道這是個起步,往後不僅是佛法的傳播,一般教學很可能都用這些技術、方法。學生不必到課堂去上課,老師上課在哪裡上?在錄相室裡面上課,把音聲、畫面利用衛星電視就傳播到全世界。學生在哪裡學?隨時隨處都可以聽老師的課,都可以跟老師學習,我相信所有宗教的傳道一定也會走向這個方向。將來的電視機一定是可以帶在手掌心裡頭的,小巧玲瓏,隨身攜帶,能夠收到衛星的傳播,我想這個時間不會超過十年。寺院道場愈來愈不重要,無論你是學一般社會的科學或者是學習宗教的典籍,在電視、在網路螢光幕上都得到,這是「華燄成輪光四照」。

  『摩尼為果如雲布』,「果」,是你學習的成績、你修學的成就;「摩尼」,是自在。你成就的多,你成就的大,就像雲彩布滿空中一樣。這裡面有個人的成就,有群眾的成就、集體的成就,不可思議!個人的成就肯定影響一方,這一方的成就會影響四面八方;現在講影響這一個都市,一個都市的成就就會影響一個國家,一個國家的成就就會影響世界,所以經文講「摩尼為果如雲布」!這麼大的影響力在我一人,我能夠不努力嗎?我能夠不自愛嗎?我能夠不發憤嗎?真的明白了,肯定是勇猛精進,效法諸佛如來,效法法身菩薩,普度眾生。普是清淨、平等,幫助虛空法界一切眾生,這是諸佛菩薩的弘願。我們能不能做到?答案是肯定的,能!為什麼能?虛空法界跟我是一體。諸佛如來能,法身菩薩能,我哪有不能的道理!

  要緊的是要發心,要發大心。這個心一發,首先要把自己不能的障礙除掉。不能的障礙是什麼?是煩惱、是習氣,是妄想分別執著。只要障礙去掉,德能的恢復不難,而且德能的恢復是很快的。恢復自性本具的智慧,無所不知;恢復自性本具的德能,無所不能;同時也恢復自性本有的相好,這是果德、果報。華藏世界的莊嚴、極樂世界的莊嚴不是人為的,不是工程師設計建造的,不是的,自自然然成就的,是自性本具的相好。什麼道理?佛在經上講,「依報隨著正報轉」、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《華嚴.出現品》裡面所講的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不需要人去思惟想像、設計建造,不需要!自然成就的,一切成就無不是隨心所欲。像往生經裡面所說的,我們講往生經就是指淨土三經,給我們說明西方極樂世界平常生活狀況。思衣得衣,我想一件什麼衣服,這個衣服已經穿在身上了;我想吃什麼東西,你所想的這些飲食都擺在你面前,餐具都是金銀琉璃七寶,餐具。不想要了,不想要就沒有了。我們今天講的科學進步,還沒有進步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樣子,那才叫科幻的世界。

  諸位同學,我們接著再看偈頌的第三首:

  【摩尼布地皆充滿,眾華寶末共莊嚴,復以摩尼作宮殿,悉現眾生諸影像。】

  『摩尼布地』,這是講摩尼寶珠,地面上的莊嚴,『皆充滿』。『眾華寶末共莊嚴』,表法的意思在前面多半都說過,我們要細心去體會,總不外性德自然的流露。在現代西方人講磁場,中國人講風水、氣氛,雖然名稱不相同,都是說的一樁事。「摩尼」、「寶末」都是指這一類,這是有形無形的影響力,緊接著前面頌文而說的。諺語常常講「邪不勝正」,這個話是真的。但是又有所謂「法弱魔強」,法弱魔強是從相上講的,現在的現象確實如此。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?修學正法的人少了,跟隨魔外邪知、邪見、邪行的人多了,這個現象才發生,這個現象不是一個好現象。古時候聖賢人看到社會現象,就能夠預料到現前當來的吉凶禍福,這個用現在的話來說,它有科學根據,不是隨便說的;如果在佛法裡面講,那就更明顯了。

  有人問我:何以見得這個世間會有災難?傳言很多,未必是真的,但是種種傳言總不可能盡是空穴來風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傳言?這些傳言可以做為我們參考資料,我們不能信它有,也不能信它沒有,自己要用智慧去觀察,要用理智去判斷。從什麼地方觀察?從人心上觀察、從人的行為上觀察,吉凶禍福你不難見到,你會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善因一定有善果,惡因一定有惡報,自作還是自受,誰都不能代替誰。這不是假的,古今中外這些實例太多太多了。鍾居士從美國給我們採購了二十幾本關於這一類的書籍,這是最近半個世紀美國許許多多的學人、知名之士他們的研究報告,證明人確確實實有前生、有後世,確確實實有輪迴,也確確實實有報恩報怨、討債還債。佛在經上講的,我們拿這些來證明。佛經是幾千年前的著述,翻譯成中文也有兩千年的歷史,可以跟現前所發生的事情來對照。

  這些事情要多說,我們要多聽多讀,為什麼?薰習的力量不夠,我們凡夫煩惱業障很重,非常健忘。健忘是業障,往往把這些重要的訊息疏忽了,在一切時一切處提不起警覺,還是隨順煩惱習氣,天天造作罪業,不曉得回頭。這樣下去,生生世世還要搞輪迴。我們學佛不是念念都想了生死、出三界嗎?求生西方淨土嗎?那你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,不能再有輪迴心,不能再造輪迴業,改過自新,重新做人,我們才有救,我們的願望才能達到,這一生要肯定是在六道輪迴裡頭的最後身。六道輪迴裡面的一切人事物統統放下,不能再放在心上,一心嚮往極樂世界,這是正確的,這個一點不錯。這個心、這個願、這種行就是「摩尼布地」,就是「眾華寶末」。念念不忘成就自己,供養大眾;拿自己的成就做為供養,這是法供養,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。

  下面兩句說得更好,『復以摩尼作宮殿』。「宮殿」是什麼?它含的什麼意思?我們要懂。我們不要一看到宮殿,就像看到中國古代皇宮建築,我們這樣想,這個意思就非常窄小。你要知道這兩個字的本義!「宮」是我們居住的所在,你每天生活起居在這個裡面,這稱之為宮。「殿」是集會、辦事的,大眾在一塊辦事、集會的場所;換句話說,宮是私人生活的場所,殿是公共辦事的場所,這個意思就廣。無論是自己獨居、無論是處眾,都要隨順德行、隨順性德,就是這一句的意思,「復以摩尼作宮殿」。自己的私生活以及跟大眾在一起相處,總不離性德。我們很具體的來說明,我們決定不離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」,這就是隨順性德。開始學的時候,隨順;學到自己契入的時候,隨順的念頭沒有了,自然它就是的。

  但是我們開頭在迷,我們現在用的是什麼心?自己要清楚。我們現在用的心虛偽,對一切人事物從來沒有用過真誠心,這個很可憐、很悲哀,不敢以真面目面對大眾,總要偽裝一副面目,你說這個多可憐!偽裝得再巧妙,總有一天被人揭穿,假的!用的是染污的心,用的是高下心、愚痴心、自私自利心,現在用的是這個心。這個心就是輪迴心,造輪迴業,縱然給你居住到金銀七寶的宮殿,你也脫不了六道輪迴,你也沒有辦法了生死。悲哀!要是一生沒有遇到佛法、沒有遇到聖賢教誨,那就不說了,沒有緣;這一生要是遇到了,遇到你不回頭,你錯了!遇到要真正回頭,遇到還回不過頭來,還繼續要造業,這是什麼原因?實在講佛在經上講得很多很多,你要是讀《大藏經》,你就曉得了,這是妄想習氣在作祟。自己雖然明瞭,但是伏不住煩惱,貪瞋痴慢還會現前,自己沒有能力克服,知道錯了,還要繼續錯下去。

  佛哪有不清楚、哪有不明白的?佛確實有方法教導我們克服基本的困難,佛教我們八個字:「以戒為師,以苦為師」,這是佛教導我們怎樣克服基本的困難,就是你嚴重的業障。你要堅定持戒,你要決心去吃苦頭,果然能夠把這兩句話認真抓住,依教奉行,你就有辦法、有能力克服你自己的煩惱習氣,降伏你的貪瞋痴慢。為什麼不能持戒?我們有沒有認真去想想?不能持戒的原因還不是貪圖五欲六塵、名聞利養的享受,這個念頭就是無量劫來的煩惱習氣,不了解事實真相,也不知道聖賢示現在世間的教化。這個裡面的境界很複雜,沒有相當智慧,你沒有辦法辨別,你也沒有辦法生起真正的信心、願行,這是佛法修學上的困難處。

  我們很幸運,在這一生能把這一個難關突破。我自己的經驗貢獻給諸位同學,我怎麼突破的?我是天天在講經,用這個方法來突破的,這個方法就是「長時薰修」。我知道薰修的力量不夠,不起作用,老毛病常常犯。五十年的時間天天在薰修,才能夠在一切時一切處不再迷惑,警覺提起來了,真不是一樁容易事情!我是一個中等根性的人,不是上智利根,上智利根哪裡要五十年的時間來薰修?十年的時間足夠了,那是上根之人。我們是屬於中下根,這麼長的時間,好在很幸運,薰修沒有間斷。薰修之不間斷,這是靠護法。我對於老師、護法的恩德,感恩的心情比一般人要重。原因在哪裡,你們能知道嗎?真正得利益才知道感恩。

  你們大家也入佛門了,甚至於也剃度出家了,在佛門裡面也混了十幾、二十年,你們這種感恩戴德的念頭很微薄。什麼原因?你們沒有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,好像佛菩薩、老師、護法對我沒什麼恩德,真的生不起來。為什麼生不起來?薰習的時間不夠。或者你天天念經、天天聽經,不認真;聽了或許不懂,懂了做不到,這就不是真學。真學,這個經聽不懂,沒關係,總會懂得一句、兩句。懂一句我就做到一句,懂兩句我就做到兩句。這個樣子,你的業障消了,你的智慧開了,解行相應!解了不能行,等於沒有解;信了不能修,等於沒信。我們細細思惟,毛病是不是出在這個地方?古大德教我們「靜坐常思己過」,這是真正修行人。發現自己的過失,就是佛家講的開悟,始覺,你開始覺悟了。把你的過失改過來,後不再造,叫真修。老毛病、老習氣為什麼改不掉?再要不改,你就來不及了。

  人在這個世間,凡人逃不過命運。你自己要認真反省、檢點、觀察,我能長壽嗎?你想一想你自己能活多大年歲?看看我們周邊的親戚朋友,到中年之後,還有多少人?到晚年,五十、六十就是晚年,還剩多少人?七十以後,你一生知交大半都不在了;古人說得很好,「人生七十古來稀」。我們辦出世間大事要有時間表,不能夠拖延,一拖延就壞了,後頭沒時間了,這一生空過了。我算不錯,年輕時候很多人給我算命,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,所以我二十六歲學佛,我的時間只有二十年,四十六歲就要死了,那就不能不認真,不能不努力,我必須要在二十年時間當中完成。你們的命比我大,有的是時間,好像不在乎,但是很難講!你每天看看報紙,我現在是不看報紙,年輕的時候我每天看報紙。我看什麼?跟人家看的不一樣,我的同事、朋友都覺得我是很奇怪的人。我打開報紙頭一個看訃聞,今天哪些人走了,這個裡頭有男女老少,天天看。為什麼?我很清楚,哪一天我跟他們一樣也走了,我這一點的警覺心很高,這是真的,這不是假的。

  佛常講「世間無常,國土危脆」,這是世尊給我們的忠告,給我們說實話,我們時時刻刻要警惕自己,要成就道業。能夠不受無常的干擾、不受危脆的影響,我們這一生活得有價值、有意義,這一生當中永脫輪迴,沒有白來。這個恩德是老師的,是護法的,沒有老師指導、沒有護法護持,我們怎麼可能有成就?我報老師的恩、報護法的恩,是以講經教學喚醒大眾。這幾年好像是有一點福報了,我在這裡建一個道場,供養大眾。四眾同修我都供養,我當護法,成就大家的道業,這是「上報四恩」的具體行動。你們在這個環境裡頭身心安穩,沒有憂慮,只要能放下萬緣,一心向道,沒有不成就的。今天外緣非常殊勝,你們要珍惜,你要曉得我能護持你幾年?我年歲大了,所以你們也應當像我早年要定出時間表,加功用行,快快的成就。你們的成就比我提早一半的時間,我用二十年,你用十年,行!為什麼?今天你們的修學環境比我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,我那個二十年修學是非常的艱苦,不容易!這是給大家做參考的。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要跟性德相應。

  末後一句『悉現眾生諸影像』,眾生的影像就是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在一切人事物裡面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你是覺悟的人。如果對於一切人事物你都沒有概念,你依舊在無明之中,迷而不覺;或者一天到晚妄念紛飛,你生活在掉舉之中,這兩種都是嚴重的煩惱習氣。佛有對治的方法,對治無明用觀照,對治妄念用禪定,觀照跟禪定合在一起,這個方法很妙!讀經,聽經,聽經要專心,專心是定,聽經的時候一個妄念都沒有,專心聽就是修定;經聽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瞭瞭,那是觀照。觀照跟禪定合在一起學,我這幾十年的方法多半用這個,用這種方法大概要佔百分之八十,很有效果!真的煩惱輕,智慧長。再看下面一首,第四首:

  【諸佛影像摩尼王,普散其地靡不周,如是赫奕遍十方,一一塵中咸見佛。】

  這是寶樹,前面六首都是頌寶樹。寶樹,我們前面講了,德行的建樹。種種德行裡面見到你的智慧,見到你的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」,那就是『諸佛影像摩尼王,普散其地靡不周』。在你的生活當中見到,在你的工作裡面見到,在你處事待人接物統統見到。『諸佛影像』,自性佛寶。自性三寶:自性的佛寶是自性覺,自性的法寶是自性正,自性的僧寶是自性淨。菩提心裡面就具足三寶,至誠心、深心、迴向發願心;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裡面講的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。我們把經、論合起來看,你就清楚了。我把經、論合起來,然後寫了十個字。真誠心是自性之體,自性的本體,說佛寶行,說法寶也行,佛寶跟法寶可以互相通用的。深心是自受用,自覺、自受用,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正覺心;你說深心是佛也行,說深心是法也行。大悲心、迴向發願心就是大慈大悲,大慈大悲是他受用。我們的心與這個相應,就是「諸佛影像摩尼王,普散其地靡不周」。

  你的心顯現在哪裡?還不就是顯現在你日常生活當中,顯現在你日常工作裡面,與一切大眾交往處事待人接物之處,你的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」都用在這些地方。表現在外面的那個形象,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隨緣、念佛」,這就是普散,這就是周遍,晝夜剎那不離。這個綱領簡單扼要,你很容易記住。你要常常拿著這個綱領,跟自己的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常常來對照:我是不是跟這二十個字相應?如果你果然跟這二十個字相應,你是在行菩薩道,你是在行佛道;也就是說擺在你面前這個十法界,十條道路,你是在哪個道上,自己要很清楚、很明白。這個道不錯,目的地是佛菩薩、是華藏世界、是極樂世界,肯定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。

  如果還對於這個世間有留戀,放不下,還跟別人有爭執,有妄想分別執著,你就又拉回來了,你又搞六道輪迴了。初學的人總是拉鋸戰,那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,進進退退;與這二十個字相應是進,與煩惱習氣相應就退了,進進退退。剛剛學肯定是進得少退得多,要認真,要不能間斷,進進退退不怕,是一個正常現象。如果你只進不退,那你是再來人,你不是凡夫,凡夫哪有不退轉的道理?到功夫得力的時候,進退自己很清楚,一點都不含糊。慢慢的,慢慢轉變就是進得多退得少。到只進不退的時候,你成功了,在我們念佛法門講功夫得力,功夫得力你就保住只有進不會退。你不會被外境所轉,不會被五欲六塵誘惑了,這個時候你只要一念,只要發個願,阿彌陀佛就會來接引你。因為你的心願解行完全同佛,跟佛志同道合,他不來找你,他找誰?我們往生有把握,這一生得度了!這一生得度要自己度自己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