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七十卷)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檔名:12-017-0070

  請掀開經本第三十九頁,倒數第三行看起:

  【復有無量乾闥婆王。所謂持國乾闥婆王。樹光乾闥婆王。淨目乾闥婆王。華冠乾闥婆王。】

  前面講到此地,這段是持國天王,這是四大天王的東方天王,他所統領這些鬼王,當然也都是諸佛如來示現,絕不是真正的鬼王有能力參與華嚴海會。用這種身分來代表第八迴向,第八是「真如迴向」,所以持國乾闥婆王表中道,前面跟諸位報告過。第二位表樹立光明,也就是說無論是哪一種類的建樹,都是高度的智慧,依高度智慧,表高度智慧。第三尊「淨目乾闥婆王」,是以淨眼來觀察,因為迴向這一章裡面,用現代的話來說,就是服務社會、服務人民、服務眾生,要把服務的工作做好,觀察就非常重要,這是用智慧來觀察。

  第四尊『華冠乾闥婆王』,「華冠」表莊嚴,「華」如本經經題所說「雜華莊嚴」,「冠」通常都表第一,我們常講最莊嚴,最莊嚴並不是色彩繽紛的花朵,而是以德行。佛常常以花代表因行,果前不離因行,也就是說等覺以前都要認真的學習,認真的修學。成了佛之後,依舊不捨因行,不是說成佛之後就什麼都不要做,不是的。成佛之後,《華嚴經》我們從頭讀到現在,後面還有很長,我們看到這些神眾、天眾,都是代表六道眾生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他都在做,從來沒有停止過。那就是說成佛之後,也沒有捨離因行、因地上所修學的,乃至初信位菩薩所修的都沒有捨棄。這是《華嚴經》所說「一即一切」,任何一位,我們說任何一位,諸位還很難懂,位是菩薩的位次,我們落實來說,任何一個眾生,他的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是圓滿的華嚴行。在《華嚴經》上講,普賢行,普賢行就是華嚴行,華嚴菩薩。誰是?你讀了這個經,明白這個道理,依照這些方法去生活,依照這些方法去工作,你就是華嚴菩薩,你就是普賢菩薩。普賢菩薩不在峨嵋山,峨嵋山那是教學的象徵,人人皆是。很可惜,我們沒見到,什麼時候你會見到?什麼時候你真正修普賢行,契入普賢境界,你就見到了。然後才恍然大覺,原來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都在修普賢行,這就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。我們現在見不到,正是因為自己迷而不覺,過失是在自己的迷情沒有能夠捨掉,我們講台上常說,妄想分別執著沒有能捨掉,捨掉你就見到。然後你才能體會到「華冠莊嚴」的義趣。這種莊嚴就是經題上講的「雜華嚴飾」,譯經的法師把這四個字省略翻成「華嚴」,所以華冠就是華嚴,華冠莊嚴。這個名號裡面充滿真善美慧,自自然然圓滿了法喜充滿,慈悲、方便遍及虛空法界,希望我們細心體會名號的表法。再看下面第五尊:

  【普音乾闥婆王。】

  『普音』化眾。「普」這個字裡面,就具足四種無礙辯才,當然這裡面最重要是慈悲普,清淨的慈悲心,平等的慈悲心,面對著虛空法界一切眾生;一切眾生裡面,不僅僅是有情,無情也包括在其中,顯示出究竟圓滿的愛心。對人,對善人、對惡人,對聖人、對凡人,對順境、對逆境,平等的愛心,決定沒有差別,這才叫大慈大悲。佛家常講「慈悲為本」,普音就是方便,為一切眾生說法。說法一定要契機,菩薩有能力遍契九界一切眾生的根機,這個意思都在「普」中,所以「普」這個意思含義深廣無盡。「音」這個字亦復如是,特別是在我們現前這個社會,更應當以慈悲法音覺醒一切眾生。

  這個世間,我常常聽人說,有一些人,不盡是學佛的人,他在社會上也有相當的身分、有相當的地位,而最近感嘆到似乎有一些不對勁,好像是有什麼事情要發生,我聽好幾個人有這個說法,有這種感觸,這不是一個好預兆。可是有這種想法,這種人愈來愈多。而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世界本來沒有災難,大家天天都在想災難,災難就想來了,這個事情很麻煩。正如同一個人身體本來是健康,天天想老、天天想病,他當然老病就很快現前,一切法從心想生。這是佛告訴我們,我們應當把佛的真實語,大量的盡心盡力的宣揚,大力宣揚,喚醒社會大眾捨棄不正常的想法,捨棄不正常的看法,先求得心理的健康,然後我們生理才會健康,社會、世界也就健康。怎樣來推薦、來介紹?無過於大乘佛法。大乘佛法就是教導我們真正健康的思惟、健康的想像,對我們每個人,對於整體的社會,遍法界眾生來說,有真實的利益。我們看到「普音乾闥婆王」德號當中,就警覺到我們在今天,不但要自己認真努力的修學,還有義務將殊勝的佛法推薦給別人、介紹給別人,只要有人喜歡聽,只要有人歡喜學習,絕不可以吝法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吝法的果報是愚痴。第六尊:

  【樂搖動妙目乾闥婆王。】

  前面第三位有「淨目」,第六位是『樂搖動妙目』,諸位想想,他這是表什麼意思?他的眼妙,妙在哪裡?眼能傳神,不要說話;他眼睛會說話,那才妙,眼能傳神。「搖動」是動眾,他上面有個「樂」字,樂是歡喜,正顯示出四無礙辯才裡面「樂說無礙辯」。這地方我們就能體會到這意思,歡喜幫助人,歡喜教化眾生,而且教化有很好的效果,效果就是搖動,確實能動人心弦,這是說教化的效果。他為什麼有這麼好的效果?總不外乎佛家講的原則:慈悲、方便,這是我們講席當中常常提醒大家。慈悲、方便諸位都知道,你有沒有做到?知道,沒做到,為什麼沒做到?說實在的話,你那個知是含糊籠統的知,並不是真的知道。真知道你一定會做到,為什麼?這位乾闥婆王他做到了。做到就是他真的知道,所以他才能做到。

  慈悲是愛心,用現在的話來說,關懷別人、愛護別人、歡喜幫助別人,這個心就叫做慈悲心;別人,除自己之外都是別人。而且關懷、愛護、幫助是平等的,沒有親疏、沒有好惡。這個人跟我是親戚,我幫助他,他跟我沒有親屬關係,我對他就薄一點,這不是慈悲,所以沒有怨親的念頭你才平等。一切眾生讚歎你、尊敬你,你愛護他、照顧他、幫助他;另外一個眾生毀謗你、嫉妒你、陷害你,你還是同樣的關懷他、愛護他、照顧他,這叫平等。雖然愛護一切眾生,心地清淨,絕不染著。凡夫心不清淨,染著,《金剛經》上講著了相,著相不清淨。不清淨當然不平等,清淨跟平等是一樁事情,心地清淨一定平等,心平等一定清淨。換句話說,從清淨、平等心裡面生出來的愛心,這叫慈悲。

  以這個心為本,幹什麼?幫助一切眾生,幫助眾生就是善巧方便。善巧方便裡面,我們可以說是第一方便無過於見聞,見是眼,聞是耳,我們今天幫助人也離不開這個原則。贈送經書、佛像是叫他看,講經說法是叫他聽,沒有辦法離開這個原則。前面「普音」是說法讓他聽,此地「搖動妙目」是請他看。一切眾生當中根性各個不相同,在我們這個世間,大多數人耳根最利,但是也有少數人眼根很利,我見過,他看東西比聽東西清楚,喜歡看,不喜歡聽。對這一類眾生,第六尊天王就對他產生很大的效果,搖動妙目,在見色當中他領悟了,契入境界。這個例子,在中國古代宗門教下都有,見色而開悟都是屬於這一類。佛菩薩搖動妙目,這意思很廣,不一定真的是用他的眼,他借我們的眼也行,而且是常有的事情。我們在境界裡面觀察境界,豁然有了悟處,你眼根對外面色境,色就是眼根所對的這些現象,都叫做色塵。色塵是搖動的,能在這地方領悟就見性,從色塵裡面見色性,這叫妙目。所以名號裡面的含義很廣,決定不能從一面去看,你要從面面去觀察、去體會。第七尊:

  【妙音師子幢乾闥婆王。】

  前面有「普音」,著重在普遍,著重在平等說法。此地加上個『妙』,前面用的是「妙目」,這地方是「妙音」,跟前面意思就不一樣。這裡面具足高度的善巧方便,才能夠勸導一切眾生,幫助眾生破迷開悟。佛說法的法音,這裡面包括他說法的理論、方法、義趣、境界,都在「音」字裡面。「妙」是巧妙到極處,甚深難明之理,他的言詞很巧妙,能夠用很簡單的幾句話,讓人體會甚深的道理,這個說法就巧。雖然具足巧妙,同時又不違背真理,這叫善。所以他的說法才能夠動人心弦,才能夠令大眾歡喜接受,句句話都從真心裡面流露出來,這是善。『師子幢』是比喻,師子比喻威猛有力,他的說法無論在理論、在方法、在技巧、在境界上非常有力。「幢」表高顯,他的說法很高明、很顯著,讓人聽了之後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會誤解,不會被人聽錯,他有這樣的能力。迴向是度眾生,用現在的話來說,是幫助大眾,這種能力必須要有。可是這個話說得容易,真正要想得到這個能力,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。在佛法上說,至少是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法身,你才有這個能力。凡夫之人,包括十法界裡面這些三乘聖者,都達不到。那我們怎麼辦?我們唯一能夠做的,以真誠心求感應,不僅僅是登台說法要求三寶加持,在平常生活當中與人交談,勸人學佛,也要求佛加持。求佛加持的心,求佛加持的願,絕沒有中斷的時候。然後你自己才真正能感受到,自己生活在佛法之中,生活在諸佛如來大慈悲之中,也就是說你時時刻刻念念之中,都得到一切諸佛如來的護念,得到諸佛如來的愛護幫助。剛才說過,諸佛如來的心是清淨、是平等的,我們每個人都得的到,問題就是你肯不肯求?

  佛家常講有求必應,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你肯求就有感應,你不求就沒有感應。一念求一念感應,念念求念念感應,這個道理太清楚、太明白。我們求為什麼不能感應?我們求不如理、不如法,所以就沒有法子感應。那要怎樣才叫如理如法?你用真誠心求、清淨心求、平等心求,就如法。我們現在最困難的,心不清淨、心不平等,面對一切芸芸眾生心裡有高下,我比別人高,別人比我總要差一點,這個心就不行,就沒有感應。念念還有自私、還有自利,你的感應就沒有了。我們要求一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,必須把障礙去掉,不平等的念頭去掉,不清淨的污染去掉,然後才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。這個要緊,這是真實利益。我們在講台上天天勸,常常勸,為什麼這樣做?天天勸、常常勸,你還是不肯捨分別執著,你還是不肯放下自私自利,那有什麼法子?只好天天說,說一千遍、說一萬遍,不多。你沒放下,念佛也不相應。

  有些同修們到我們念佛堂來念佛,念了幾天告訴我,他們說這個念佛堂磁場確實不一樣,到底什麼地方不一樣?這個念佛堂裡頭真正有萬緣放下之人,真正有念念相應之人,所以它磁場不一樣。我跟大家講,這個念佛堂有真佛在裡頭念佛,一念相應的人就是真佛,他決定往生不退成佛。這念佛堂裡面有三個、五個,磁場就不一樣,再有幾十個,那還得了嗎?它當然不同。所以真正關鍵就在放得下,念佛如是,參禪也如是,學講經還是如是。你放不下,經裡頭的意思你看不出來,你看到這個經文字字句句都無量義,沒什麼本事,你放下你就行了,這裡頭沒有人專利。不是說菩薩、羅漢看的意思就多,我們凡夫看的意思就少,沒那回事情。菩薩、羅漢是放下得多,他看的意思多,我們放下得少,看的意思少,差別就在此地。我們如果多放下一些,那跟他們看的意思有什麼兩樣?問題在放得下,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聞利養,放下五欲六塵,放下身心世界,起心動念為社會、為人民、為一切眾生,這個經本展開是無量義。修行修什麼?就是修這個東西。然後你的色相就是「搖動妙目」,你的音聲就是「妙音師子幢」。

  由此可知,真正關鍵自己不認真修行怎麼行?我們每個同修都知道自己業障很重,念念都求著消業障。你的業障為什麼消不了?你要把原因找到。找到之後,把原因消除,你的業障就消掉。如果你不肯找你的毛病,不願意改正你的毛病,你的業障永遠消不了,不但消不了,還要增加。有一些人堅固執著,這種人非常可憐,做錯事情不承認,還要把責任推給別人,這種人在佛經裡面叫一闡提。一闡提是印度話,中國意思叫斷善根的人,這個人善根斷了,沒有善根;佛來了都救不了他,沒有善根。什麼人有善根?知道自己有過失,肯改過的人,這個人有善根。過去曾經有人問我,開悟是什麼意思?佛門裡面講開悟,這個術語好像很玄。我說「開悟」這兩個字很簡單,什麼叫開悟?你自己知道你有過失就開悟了。不知道自己過失是迷,知道自己過失是悟。你天天反省、天天檢點,每天知道自己過失,你就天天在覺悟,積小悟就成大悟,積大悟就成徹悟,你不知道自己過失怎麼行?知道過失立刻就能改,這叫修行。修行是修正自己的過失,人哪能沒過失?給諸位說,等覺菩薩還有過失,他那一品生相無明沒破就是他的過失。等覺菩薩還知過改過,何況我們?

  佛法、菩薩道沒有別的,淺而言之,就是知過改過而已。真正改到自己無過可改,確實沒有過失,你就成佛。佛的果位上就是沒有過失,菩薩有過失,阿羅漢有過失,辟支佛有過失,只有圓教的佛果沒有過失。諸位想想對不對?從初發心到成佛沒有別的,天天反省、天天知過、天天改過,這一點很重要,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來學習。過失無量無邊,不僅是起心動念,我們在生活上從早到晚犯些什麼過失?工作上犯些什麼過失?處事待人接物犯了些什麼過失?佛法修學上犯了些什麼過失?過失真的無量無邊。可貴的是自己能夠發現,自己能夠覺察到,平時很不容易覺察,到念佛堂念幾聲佛號,坐下來止靜就發現。這個時候,你有沒有覺悟?你在那裡一止靜,妄念紛飛,那就是你的過失,你怎麼會有那麼多妄想?還有一類,一坐下去打瞌睡,睡著了,這是過失,昏沈,昏沈是無明。你想想看你的生活,不是生活在無明裡面,就是生活在妄想裡面,這個過失多嚴重!

  最近洛杉磯有個居士寄一本書給我,是外國的預言故事書,用小說體裁寫的,寫得很生動,像看小說一樣。裡面講九個覺悟,第十個還沒找到,書就沒有了。我把這個書瀏覽一遍,書裡所講最高的境界沒出六道,大概是《楞嚴經》上所講的仙道,不錯!很難得,人能夠成仙也很可貴。怎樣才能成仙?他裡面第一個也是叫你改過。他說一切人有一個基本的錯誤,這錯誤是什麼?喜歡控制別人。話說得很有道理,喜歡控制別人,喜歡管別人。他說這個意識從小培養,分析得也相當有道理。他也承認人有過去世,裡面也講到現代科學的觀念,講到太空,講到太空物理,講到量子力學,牽涉的範圍很廣。這些過失,在佛法裡面把它歸結到總綱領,就是妄想分別執著,它也出不了這個範圍。

  所以我勸導同修,我們在佛法修學裡頭,要想在一生成就,一定要記住一個大原則、大前提,念佛堂堂主常常掛在口上,「身心世界,一切放下」。我們自己顧自己都顧不了,還有什麼時間去顧別人?這是給你講真話。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時間非常短暫,無論是世法、是佛法,你要想成就,我也常常跟同修們講,你一生當中一定要有一個方向、要有一個目標,你的一生才會有成就。如果你沒有方向、沒有目標,你這一生決定空過。你確定方向、確定目標,其他的都不要管。我是在二十六歲,方先生指導我這個方向,把佛法介紹給我,我聽了歡喜;而後親近章嘉大師,決定目標,就發心專幹,專修專弘。所以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,我十年只有一樁事情,跟他學講經,除此之外不聞不問,為什麼?與我不相干,我問它幹什麼?我只問這樁事情,只把這樁事情做好。我學成之後,到台北講經遇到韓館長,她幫助我三十年,幫助我什麼?幫助我不要離開講台,我就求這麼一樁事情,她做到了。我三十年沒有離開講台,每一個星期至少講三次,有一段時期大概有三年這麼長的時間,一個星期講三十六個小時,上午、下午、晚上都講,那時年輕有精神、有體力。我記得好像我是第二次到洛杉磯,第二次還是第三次,每天講九個小時,洛杉磯還有老同修應該記得。上午三個小時,下午三個小時,晚上三個小時,我站在講台上講,下面人坐在那裡聽,他坐累了,我站得不累,這種精神、體力就是一個攝受力。所以學講經就是講台,如果沒有講台、沒有聽眾,那搞什麼?其他的事情我就不管。我跟韓館長相處三十年,我不管人、不管事、不管錢,什麼都不管,只要她常常照顧我,給我找講經的場所,照顧聽眾,我就很滿足,我就很圓滿。也就是說,只要把自己方向目標抓住,其他統統放下,我們才能成就。諺語裡常講,「做事難,做人更難」,你能跟一個人相處三十年談何容易?一般夫妻三個月都吵架,三年恐怕都要離婚,什麼原因?彼此都想控制對方,他怎麼不打架?他當然會打架。我跟館長相處三十年,我不控制她,她也不控制我,只要你把講台給我準備好就行,其餘的全是妳的,絕不過問。所以我有時間讀書,除了讀書之外,念佛、拜佛,我的生活很簡單,沒有欲望、沒有奢求。

  到這個地方來,李居士發心要建彌陀村,我很歡喜,他要辦佛學院,我也很歡喜。我在這裡面還是三不管,不管人、不管錢、不管事,還是三不管。我已經七十多歲,我總不能晚年連晚節都保不住,這不可以,這一定要原諒我。辦佛學院,我絕不會去當院長,我不能去管事,我可以在裡頭教書。你要有什麼問題,我可以給你出出主意,這個行。不能有任何身分職務給我,不可以,我不能夠接受。所以諸位要是懂得這個原則,你的一生生活得很快樂、很幸福,善人是好朋友,惡人也是好朋友,真正生活在清淨平等、諸佛菩薩慈悲大愛之中,常生歡喜心。這是我貢獻給同修們的。

  放棄控制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我們就回歸到大自然。今天大家說地球上生態不平衡,為什麼?因為你控制它,所以它就不平衡。樹自由自在的長多好,一定要把它剪掉,這就是控制大自然的意念很強。中國古時候讀書人,翁森四時讀書樂,詩裡頭寫得很好,「綠滿窗前草不除」,隨它生長,看到多歡喜,活活潑潑,何必看到草長起來要把它剪掉?外國人剪草,中國人不剪草。這就說明外國人控制人、控制自然環境這個意識很強,中國人這一點比較弱,大自然讓它自自然然的生長這個多好,何必要去控制它。所以我們能把這意念捨掉,回歸到大自然,回歸到大自然過佛菩薩的生活,真正快樂、真正幸福。你必須先要有這個認知,然後你才能歡喜去做,你的清淨心一天一天增長,煩惱污染天天減少,這才是真正幸福。然後幫助眾生也能夠契入這個境界,無論你是講經說法、是領眾修行,領眾修行就是「樂搖動妙目」,講經說法是「妙音師子幢」,這個表法的義趣才落實。下面第八尊:

  【普放寶光明乾闥婆王。】

  這尊名號裡面的義趣是智慧高明。光明是智慧,『寶光』是極高明的智慧。不但自己生活在高度智慧之中,而且這個智慧籠罩虛空法界,一切眾生都得利益。也許有同修會說:我沒有感到。我們曉得在法界裡面,諸佛菩薩的數量說不盡,無量無邊,諸佛如來都是普放寶光明,我們身在光明之中,而不能夠覺察到佛光注照,這什麼道理?是我們自己本身有很厚、很堅固的障礙,保護自己不讓佛光注照,那有什麼辦法?堅固的裹住我們這一層的東西是什麼?見思煩惱,煩惱障,再加上一個所知障,兩重障礙無比的堅固,所以諸佛的磁場,慈悲的大愛,我們沒法子感覺。是我們自己,好比是自己把自己裝甲,搞得這麼堅固,跟外面完全隔閡。

  「普放寶光明」這句名號,實在講就是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裡面所說的「放大光明雲」,跟那個意思一樣。大光明雲裡面包括什麼?無所不包,沒有一樣不大,沒有一樣不遍,遍就是遍虛空法界。佛在經上給我們舉了十個例子,十跟《華嚴經》的表法完全相同,十代表無盡,十不是數字,無盡大光明之中舉出十個例子而已。這十個例子裡面,第一個「大圓滿光明雲」,圓滿是什麼意思?一樣都不缺。實智圓滿,權智也圓滿,善巧方便、德能才藝樣樣圓滿,現在社會人都希望升官發財,發財也圓滿。這是佛光的加持,很可惜你沒有看到圓滿,就是你自己兩種障礙障住了。所以《地藏經》上圓滿光明雲,我們可以把它說作受用,現在講享受,諸佛如來是圓滿的享受,一點沒有欠缺。佛光加持我們,我們也得圓滿的享受,如果我們得不到圓滿的享受,諸位想想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怎麼能得圓滿?為什麼說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他就得到圓滿的享受?他那兩種障有沒有除掉?沒除掉。雖然沒除掉,他兩種障不起作用,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他,使他兩種障不起作用。所以他得彌陀光明普照,同時又得一切諸佛光明的注照,就這麼個道理。

  下面給我們說了九種,九種合起來就是圓滿,一種都不缺。「智慧」,大智慧光明雲,我們簡稱智慧。智慧是什麼?我們生活所依的,凡夫生活是依煩惱,生活在煩惱之中,苦不堪言;佛菩薩生活在智慧之中,生活所依的不是煩惱,是智慧,高等的智慧,圓滿的智慧。上頭有個圓滿,圓滿一下就貫下去,下面九個都是圓滿的。再其次是般若,般若是什麼?斷惑,斷盡一切迷惑所依的。接著後面一個「慈悲」,慈悲這個時候才能現得起來。你想想看,你自己不圓滿,沒有智慧,還有迷惑顛倒,沒斷惑,你的慈悲心怎麼能生得出來?這慈悲是圓滿的慈悲,大慈大悲。慈悲的光明雲,大光明雲裡面的慈悲,慈悲是圓滿的,樣樣圓滿。不是說大光明雲裡頭有一分慈悲、一分般若、一分智慧,不是的,統統圓滿,不是哪個一分,樣樣都圓滿。

  有慈悲之後才有「吉祥」,吉祥是義利所依的,我們今天講道義、利益。道義跟利益所依的吉祥,我們用最簡單言詞來說,是你應當得到的,這個利益是你應當得到的,這是吉祥;不應當得到你要是得到,你就有災難,那就不吉祥。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一飲一啄,我們都要想想我應不應該得到。如果說不應該,是別人的,我奪取他的,這個後頭有禍害,這個不吉祥。無論用什麼方法、無論用什麼手段,不是人家真正情願布施供養你,你要把它取來,在佛法都叫盜戒。盜戒裡面,特別是三寶物,盜三寶物,《地藏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佛不能救。破戒,佛能救;盜三寶物,佛不能救,這個諸位要知道。最重的罪,盜三寶物,破和合僧,決定墮阿鼻地獄。一個正法道場,你把它毀滅掉,那個罪極重,它不是正法道場那另當別論。正法就是真正佛家教學的場所,真正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,這麼樣一個道場,你障礙它、你破壞它。過去我們在此地講過,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,這裡面講得很清楚,所以要知道怎樣才吉祥。吉祥是中國人常常用來祝福別人,這裡頭意思很深,我們看到這兩個字自己要有警惕。

  吉祥之後才有「福德」,福德是助道所依靠的。我們今天在此地修道,這個道場是助道的因緣,沒有這個地方我們怎麼能在一起學習?沒有念佛堂我們怎樣才能夠共修?所以此地更進一步,還要建彌陀村,還要辦佛學院,大福德,這是我們助道依靠的。助道的緣具足,能不能成就在功德。功是什麼?修行功夫。諸位要記住,功德跟福德不一樣,決定不是說到道場裡面捐一點錢就是功德,錯了,那不是功德;在這個地方做義工也不是功德,福德,那是福德,不是功德。「功德」是什麼?念佛、修行,剛才講把自己的毛病過失找出來,把它改掉,這是功德。知過是功,功夫,改過那你就德;改過是功,自己清涼自在,智慧現前,那是德。換句話說,我們所標榜的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這都是德,你有沒有得到?你不修功,你怎麼會得到?離開一切虛偽、虛假,那是功;真誠心現前,那是德。遠離一切染污是功,清淨心是德。捨棄一切分別妄想,因為你有分別妄想,你的心就不平等,捨棄一切分別那是功,平等是德。這是要真幹才行,功德兩個字就代表真修,你不會失掉,永遠保持。佛在金剛般若會上告訴我們,布施是修福,忍辱是保持,你不能忍你就保不住,所謂是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」,你保不住會失掉。只有能忍的人,那才是大福德相,能忍的人他的功德不會失去,不能忍的人功德很容易失掉。

  福德圓滿,功德圓滿,下面「皈依」就圓滿了。皈依,平常我們是講原則、講綱領,給你講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不切實際,你要懂得皈依如何落實。惠能大師所說的也是綱領,從意思上講皈依覺、皈依正、皈依淨。如何落實?我心裡妄念才起來,我們知道錯了,趕緊回頭。不管是順境、是逆境,順境生歡喜心,逆境心裡不高興,你要曉得你迷了,你邪了、染了,趕緊回頭。怎麼回頭法?阿彌陀佛,把你念頭全都壓下去,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覺正淨,你真皈依。在日常生活當中,工作當中,交際應酬當中,念頭才起,「阿彌陀佛」,就回歸到覺正淨,決定沒有一個邪念,決定沒有污染,以一句佛號把妄想分別執著打掉。要知道妄想是迷,分別是邪,執著是染,迷邪染,這個功夫,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處去做功夫,這是功德,這不是福德,功德。功德裡面當然包含著福德,福德裡面不含功德。有功德的人一定有福,有福德的人不一定有功德。所以你要曉得,皈依之後如何落實皈依,你真的皈依了,你不是在佛菩薩面前宣誓,有名無實,那有罪過,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、要清楚。

  十種大光明雲,九種都是屬於自利,成就自己,只有末後一句「大讚歎光明雲」,利他。讚歎是什麼?現身說法,把佛法介紹給別人,講經說法是讚歎,念阿彌陀佛也是讚歎。只有自己真正得利益,他才懂得讚歎,他才歡喜讚歎,他把讚歎當作一生唯一的事業,一切時、一切處他都懂得,如何以善巧方便來讚歎。這是世尊在《地藏經》上給我們說的一段話,這段話那個意思包括全部圓滿的《華嚴經》,你想想看《華嚴經》裡頭,哪一段、哪一個字能出得了大光明雲範圍之外?出不了,所以那一段是教理,不是教義,那一段是通一切法。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沒有離開這十句,十方三世一切如來所宣無量無邊妙法也出不了這十句。所以要是有一個人常常能夠觀想,自己確確實實生活在諸佛如來大光明雲之中,就是此地「普放寶光明」之中,他生活怎麼會不自在,怎麼會不快樂?無量劫來的煩惱習氣,都被佛光注照消失掉。為什麼我們不肯接受?《地藏經》上這段念了,念了就忘了,再也想不起來。跟你講的時候,當時好像明白,出了講堂忘得乾乾淨淨,還是搞迷邪染,還是妄想分別執著,那有什麼辦法?這不能怪佛不慈悲,怪我們自己,《地藏經》上講得沒錯,「剛強難化」,確實是剛強難化,不肯接受,這就沒法子。名號裡頭含義的確非常的深廣。第九尊:

  【金剛樹華幢乾闥婆王。】

  大乘法裡面凡是看到『金剛』,都是表般若智慧,唯有般若智慧能破無明,能轉煩惱。諸位要曉得,通常我們都講要斷煩惱,其實煩惱斷不了,煩惱要斷掉那還得了!煩惱的自性就是真如本性,煩惱要斷了,我們自性不就斷掉了嗎?沒這個道理。轉,轉煩惱為菩提,這是金剛智慧,金剛般若,能破無明;無明是迷惑。能破迷惑,能轉煩惱,轉見思、轉塵沙為無量智慧,你的生活是生活在圓滿智慧之中,不生煩惱。這個說法我們能相信嗎?誰曾經過過這個生活?還真有這麼一個人,《壇經》六祖惠能大師他見五祖的時候所說,他說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」,可見得他不生煩惱。我們要是遇到五祖,一見他:弟子心中常生煩惱。這就說明惠能已經有能力把煩惱轉變成智慧,他不生煩惱,無論生活在什麼環境裡面他都歡喜,常生歡喜心,他不生煩惱。為什麼不生煩惱?所有煩惱他都轉變成菩提。

  你要轉煩惱成菩提,你需要金剛般若。而金剛般若裡頭最重要的一句話,就是轉四相,把這觀念轉過來。佛教給我們,凡夫他執著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佛菩薩不執著,佛菩薩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,金剛般若。你果然無四相,見思、塵沙煩惱就轉了,無明也破了,這是功夫。如何落實?我們在生活裡面,面對一切人事物,心裡起煩惱,什麼煩惱?喜怒哀樂,動了這個念頭,你馬上把《金剛經》這四句念一念,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,你喜歡個什麼?你憂愁個什麼?沒有,什麼都空,一場空,這是修金剛般若的方法。金剛般若方法裡面,修的綱領有好幾條,這是一個方法。

  更簡單的方法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關鍵的時刻你能夠提得起來,你就不迷了;「一切法如夢幻泡影」,你看破了。經上又告訴我們,三心不可得,萬法緣生,凡是緣生之法皆無自性,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;你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統統用得上,你的心多清淨,你多自在、多快樂!你才真正能做到自在隨緣,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裡面所說,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;眾生裡頭有有情眾生、無情眾生,就是一切人事物都能夠隨順,都能夠隨喜,隨喜裡面成就真正的功德。這個功德是什麼?看破、放下。看破是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放下是心地清淨,一塵不染,隨喜成就這個功德。這是《無量壽經》上講「住真實慧」,這才叫住真實慧。真實慧就是金剛般若,此地講「金剛樹華幢」。從金剛般若裡面樹立菩薩六度萬行,就是這個意思,「樹」是樹立,「華幢」就是六度萬行。名號的意思多美滿。末後一句:

  【樂普現莊嚴乾闥婆王。】

  『樂』是歡喜,喜歡。喜歡『普現莊嚴』,「莊嚴」兩個字,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,美妙,或者是世間人常講的真善美,我們佛法稱之為莊嚴。真善美這三個字,實在講並不好懂,用美妙比較好懂一點。「普現」是平等的現,平等的示現。身示現,形示現,我們講座總標題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,這是示現,為社會廣大群眾示現做表率、示現做模範,一定要真正做到才行。今天中國大陸,這是我們的同胞,遭受嚴重的水患,現在水雖然退了,房屋破壞了;尤其是北方現在已經是冬天,夜晚已經是零下幾度,沒有房子住、沒有棉被、沒有寒衣,你曉得那是多麼痛苦。我們聽到應當怎麼做?應當全心全力去幫助他們,這是應該要做,不能居功;你做這麼多好事,你心已經被污染。應當要做的,本分的事情,絕不居功,絕不受人家讚歎。去標榜我們做了多少好事,那絕不是學佛的同學,學佛的同學絕對不會有這個念頭。為什麼?如果有這個念頭,你的心不清淨,你的心被污染,你的心不平等,你修的是福報,不是功德。

  怎樣把福報變成功德、變成稱性,這是佛教給我們的。我們才能夠脫離三界,超越輪迴,才能這一生當中成就圓滿的智慧,才能成就大圓滿,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。我們做了,全心全力在做,做了之後痕跡都不染,心地清淨無為,你說這多自在、多快樂!我們無需要人家讚歎,無需要人家褒獎,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沒有兩樣,這個才叫「普現莊嚴」。這不過舉一個例子,對待一切眾生都應該是這樣的心態,用這樣的行為。末後這一句總結:

  【如是等而為上首。其數無量。皆於大法深生信解。歡喜愛重。勤修不倦。】

  這一句是歎德,他們的德行。『大法』是佛法,如果狹義的說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「大方廣」是代表圓滿的佛法,就是一切法;這部經裡面所說,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性相、理事、因果無所不包,這是大法。『深生信解』,他的信解不是淺的,深的,深信深解,所以才能夠『歡喜愛重』。生活在「佛華嚴」當中,生活在大圓滿之中,生活在光明遍照之中,自己『勤修不倦』。特別是證得無上佛果,還帶果行因,才是真正的勤修不倦。不是說到成佛了,畢業了,這下可以休息,沒有,世間人有退休,佛門裡頭沒有聽說退休。

  「八部四王眾」到這個地方講圓滿,下面是「月天子」,底下一共有十二段,是講欲界天、色界天,他們在大會當中也表法。表十迴向還沒有圓滿,還有兩段,「月天子」表第九迴向,「日天子」表第十迴向,所以我們這段還有兩段在下面。今天就講到此地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