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二0五一卷)  2009/11/3  台灣高雄  檔名:12-017-2051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方廣佛華嚴經.十住品第十五》,「第二辨加所為」,請看經文:

  【為增長佛智故。深入法界故。善了眾生界故。所入無礙故。所行無障故。得無等方便故。入一切智性故。覺一切法故。知一切根故。能持說一切法故。所謂發起諸菩薩十種住。】

  前面我們學了第一句,第一句是總,從第二句以下這是別,別有十句,末後一句是總結。第一句就為我們說明,諸佛菩薩加持給菩薩的是為了得三昧,得三昧是為了說法,總而言之,重點都在說法,這一點我們在現前這個時代,學習佛法不能夠疏忽。佛菩薩如是加持法慧菩薩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示現的也是說法,你看從他老人家三十歲開悟,說法四十九年,七十九歲圓寂的,這明顯的告訴我們,佛法不離教學。世尊為我們示現的,開悟是開始,圓寂是終了,始終不離說法。今天我們在華嚴會上,看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實際上還包括十信,五十一位菩薩,哪一位沒有說法?我們找不到。那不說法的人是誰?不說法的人是護法。護法裡頭也有說法的居士長者,維摩居士說法,近代在台灣的李炳南老居士說法,在大陸上夏蓮居老居士說法,江味農老居士說法,居士說法多!這都是真正的佛弟子。說法條件是什麼?條件是修法。你要不修,你怎麼能說?怎麼個修法?修你得要學,學要有師承,這個很重要,必須具備親近老師修道的條件。基本的條件還是孝順父母,這個諸位要曉得。我們在「淨業三福」裡面念的第一句,「孝養父母」,你看第二句才是「奉事師長」,佛法是師道,師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。所以我們要想能夠把佛法學好,深入經藏,深解義趣,缺了孝道是決定不能成就,這個就是一定要依照佛菩薩、祖師大德教導我們的次第,依照次第修學你才能成就。

  斷煩惱,開智慧,這是『增長佛智』。下面別說的十句就是佛智,別中第一句,『深入法界故』,這一句是講的證真。初住菩薩是初入法界,怎麼能深入?不能不教學,我們中國古人所謂的教學相長,你就能深入。「法界」這個意思很深很廣,法界就是法性,也叫實相。佛在教學當中,名相往往說得很多,他不會說一個。為什麼要這樣說法?這個用意很深,教我們不要著相。你看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裡面告訴我們,很重要!學佛的同學,聽經你得會聽,讀經你得會讀,會是什麼意思?會是不著相。所以才教我們聽經有三個原則,不執著言語相,不執著名字相,不執著心緣相,那你叫會聽。聽,要聽講裡頭的意思,言語不重要,多說少說、深說淺說都沒有關係,這個言說無非是引導我們悟入真實義。開經偈裡面所講的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那你真聽懂了,你有了悟處,你不至於把意思錯會了,所以不執著言說。第二,佛經裡面名詞術語很多,這叫名字相。名詞術語是假設的,也不是真的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包括名字相,你不能執著它。所以一樁事情,佛說很多名詞,名詞術語他說很多,意思就是叫你不要執著,你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意思就行,不執著名字相。心緣相是什麼?心緣相是我們往往讀到這個,這個意思我懂得,這叫心緣相。佛說經有沒有意思?沒有,沒有意思你怎麼會聽出意思來?那是你的意思,不是佛的意思,所以如來真實義你永遠不懂。那要怎麼樣?自己沒有意思,聽,只是一昧的去聽,聽懂很好,聽不懂沒有關係,不要去想,你要去想是你自己的意思,不是經典裡面的真實義。這個道理很深!你才能聽到真的東西。所以說、聽都不容易,聽,你看都這麼難了,那說就更難。所以在從前說經它有標準,不是什麼人都能說的。什麼人能說經?開悟的人。

  佛經從印度翻譯過來,我們現在的人有疑惑,他翻得對不對?有沒有翻錯?像現在外國文字翻成中國文字,十個人翻十個樣子,絕對不會完全相同,裡面意思總有相差,那佛經翻譯是不是這樣?我們常常用這個邏輯來看翻譯。我們初學向老師請教,老師告訴我們,不但我們有懷疑,玄奘大師當年到印度去的動機就是懷疑。他為什麼到印度去?就是因為看到翻譯的經典,他想肯定不是那麼樣的圓滿。親自到印度去,在印度住了十七年回來,對於過去翻譯的經典,他沒有指出哪一部經翻譯有問題。這就說明,他承認翻譯沒錯。這個不容易!我向李老師請教這個問題,始終放在心上。就向他老人家請教,他告訴我,譯經場裡面這些祖師大德,至少都是三果以上,主持譯場是菩薩再來的,他不是凡夫,像鳩摩羅什、玄奘法師、實叉難陀,都是菩薩再來。參加譯場裡面工作的,三果以上,哪裡像現在。為什麼?三果以上,他已經證入,縱然不能深入,他已經入了法界。所翻的東西到最後,最後把關的就是主譯的。所以我們翻譯經,這個翻譯者,那是主譯的那個人,不一定是他自己翻的。所以翻譯工作的人很多,最後要通過他,他肯定,這個譯本可以流通了,他負責任,所以譯經用他的名,你說是多謹慎。為什麼要這樣做?取信於後世,後世的人知道譯場這樣謹嚴,不懷疑了。斷疑才能生信,清淨信心則生智慧,你才能真正了解如來真實義。

  所以,「法」也是指一切法,法性,法性是一,法相無量無邊。「界」,界是分界,有理、有事、有因、有性,你看這個界裡頭至少有這四個字。從法相上來說,諸法各有自體,分界不同,你看佛講的是四法界、講十法界,所以叫法界。從性上講,無量無邊的法相,不離自性。性在哪裡?性相不二,法相就是法性,法性就是法相。古人用金來做比喻,所謂「以金作器」,金器那種類就無量無邊,那就太多了,再多不同的金器,它的質是什麼?質都是金,沒有兩樣,全是金。我們講金是從體上講,把它比喻作性,從性上講,一法界,也叫一真法界。這不是假的,相是假的,性是真的。相有生滅,相有變化,性沒有生滅,性沒有變化,所以也稱它作法界,一法界,那就是講性,就是講理。講無量法界那是講相,那是講作用,好像我們看萬花筒,我常常用這個做比喻。萬花筒裡面只有有限的幾個碎片,不同顏色的,我們講那幾個碎片那就是性,它不變。你從這邊看,它不變,可是你從這邊看,你轉動它,裡面的變化千差萬別,大概轉一個星期也不會轉一個相同的圖案出來,那是法相,各有各的界限。「深入法界」,那就是我們常講的,性相事理真正通達明瞭。

  我們看清涼大師在此地註解裡面給我們講的,他說「初二」,就是我們這裡講的第二句跟第三句,「證真了俗對」,九句五對。深入法界這是證真。『善了眾生界故』,深入法界故這是證真,「善了眾生界故」,這就是了俗。眾生界我們不能一樁一樁的說,說不盡!這一部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就是說眾生的。佛把眾生界歸納起來稱它為十法界,十法界裡面,上面四法界我們稱聖人,四聖,下面六法界稱為六凡,就是六道。我們淨土宗,諸位同修都知道,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,我們娑婆世界也不例外,也有四土。六道是凡聖同居土,四聖法界是方便有餘土,佛菩薩的報身呢?那不在十法界裡面,十法界之外有實報莊嚴土,再往上一層叫常寂光淨土。常寂光是自性,常寂光裡面沒有現象,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。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明心見性,他說出真如自性的樣子,說了五句。我們的自性,我們的本性,中國人講「本性本善」,只講一句,惠能大師講了五句,五句都是本善。第一個是清淨,自性本自清淨,從來沒有染污。第二個是不生不滅,要知道實報莊嚴土都有生滅,何況四聖法界、六道輪迴,統統有生滅,只有常寂光沒有生滅。雖然清淨、不生不滅,它裡面確確實實具足,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,無量無邊、無盡無數的信息,惠能大師的話是「本自具足」,就是我們剛才講的這個意思。這個裡頭有無量無邊無盡的信息,所以它能生萬法,它能夠變現出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,十法界依正莊嚴都從它變現出來的。《華嚴經》上佛常講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這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,識是什麼?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東西能使這些現象產生無盡的變化。

  《還源觀》裡面跟我們講三種周遍,就是說的這個意思。第一個是「周遍法界」,這個意思我們不容易體會,因為我們不知道法界究竟有多大,法界的真相不知道。讀了《華嚴經》,這是算開了眼界,比我們現代天文學,講得大得太多太多了。我們現在天文學的探測,還不可能到一個大千世界。一個大千世界,就算是黃念祖老居士所講的,這是一個學科學的佛門的大德。他說得很有道理,我們以前想錯了,我們以前總想佛經上面講的單位世界,好像是一個太陽系,一個單位世界。黃老居士告訴我,太陽系講不通,為什麼?佛在經上講的單位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,日月是繞著須彌山轉的,這怎麼能講得通?那怎麼講法?他說單位世界是銀河系,銀河系的中心,現在科學家說的黑洞,那個黑洞就是佛法講的須彌山。這個講法是有一點道理。一個單位是一個銀河系,一千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小千世界,一個大千世界是十億個銀河系,我們現在的天文家還沒有超越這個範圍,十億個銀河系,這是一尊佛的教區。

  《華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,在華藏世界同在第十三層。華藏世界一共有二十層,好像二十層大樓,極樂世界跟娑婆世界都在第十三層,這個世界多大,這是華藏世界。像這樣的華藏世界,在宇宙裡頭無量無邊,這是《華嚴經》講的天文學,宏觀世界。微觀世界說得更妙,一微塵裡面有世界,微塵沒放大,世界沒有縮小,真有,普賢菩薩還常常入微塵世界裡面去參學,一一微塵無不如是。這是我們今天科學講微觀裡頭沒有講到、沒有說到這個樣子,這要看什麼時候科學家能把它證實。但是在我們想,非常困難,為什麼困難?科學家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,佛說你不能夠離開妄想分別執著,用什麼樣的儀器都沒辦法,你都無法證實。佛的方法跟中國老祖宗教的是一樣,原理是相同,「反求諸己」,不必藉用外面的儀器,用內證的功夫。內證是什麼?清淨心,心愈清淨,你就能把時空維次突破,你才能看到真相。「了」是明瞭,這上面加個善字太好了,善了。這善是什麼意思?這善字是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、沒有妄想,明瞭,這叫善了,這就叫佛菩薩。我們有起心動念、有分別執著,縱然明瞭,不叫善了,那個明瞭裡頭還有錯誤、有錯覺,不是真明瞭。善了是真明瞭,對眾生界的明瞭。眾生界是了法相,深入法界是善了法性。性相明瞭,理事自然通達,因果也明白,這是佛在大乘教裡面,常常把整個宇宙歸納為六個字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全包括了。

  十法界,我們現在在十法界裡面,十法界裡面的人法界。在佛法修學,在教學裡面,最重要的是幫助我們提升境界,這個話是真的。我們現在在人法界,能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把人做好,提升到天法界。天有二十八層,一層一層往上提升,好像念書一樣,年年要升級。升不上去,升不上去再留級,你還得到人間再來學習,這是留級。我們看到外國,外國人催眠術,他們所得的結論,就是人他的功課沒有修好、沒有修完,來生還要到人間來學習。什麼時候修完,你才能升一級到天道去。如果在人間你學得太差,你得降級。降級就很麻煩,降到哪裡去?一般降到畜生道、餓鬼道,甚至於降到地獄道,那造的是許許多多不善的罪孽,再到三惡道。到三惡道去幹什麼?三惡道去消業障,你的罪業必須得消除,業障消盡了你就離開,你又回到人間來,回到人間來再學做人。學做人,我們中國人講的五倫五常,引伸出去是八德,這是一個人一生當中必須要做的功課。在佛法裡面講五戒十善,你要認真把它做好,來生就往上升;你是做不好,你就得往下降級,跟念書一樣,你降級。這把我們為什麼要到人間來,來幹什麼,說出來了。

  佛在經上有一句話叫「人生酬業」,跟我剛才講的意思相同。我們永遠都在學習,你看菩薩在《華嚴經》裡面,從初信位往上提升,五十二個位次圓滿,一步一步往上提升,這是正確的,這是對的。提升,每個人速度快慢不相同,與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有關係,可以說緣的關係最大。善導大師在《觀經疏》裡面告訴我們,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,「總在遇緣不同」。這句話講得好!如果遇到緣很殊勝,你這一生可能提得很高。如果遇不到殊勝的緣,我們一般講只能種一個善根,這一生能不能超越輪迴?不能。學佛的人要注意,我們得人身、聞佛法,最低的條件你要真能往生,這一生沒有白來,要真幹。這一生不能往生,那是等來生,來生不知道有多久,為什麼?我們來生能不能得人身,你有沒有把握?得人身的條件是五戒十善,要能修到中品。五戒十善上品,生天,欲界天,中品得人身,下品到羅剎、修羅,到那裡去了。如果我們的心行遠離了五戒十善,那就三途去了。三途,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,去很容易,出來很難。佛沒有妄語,句句是真實話,墮到那裡去,真的很長很長的時間,才能把自己的惡業習氣消盡。因為六道三途都是我們業力所感的,實在講它也不是真的,就像作夢一樣。業消掉之後就夢醒了,三途境界就沒有了,你又回到人間來了,到人間來再修。你就曉得這浪費多少時間。在人間再修的時候,你還帶著有三途的習氣,要是碰到惡緣,就又造業,又起貪瞋痴慢。所以這些事情,你不想不知道,你愈想愈可怕,這還能再來一次嗎?不想再來一次,那怎麼樣?那你就在這一生當中一定要把機會抓住,我決定求生淨土。求生淨土所必須具備的條件,我要認真努力,我都能把它取得。

  總的來說,求生淨土的條件,你看淨土三經裡面告訴我們,三個條件,信、願、行。雖然說得很簡單,可是都很不容易,你對淨土是不是真信?我信!我真信。真的標準是什麼?心裡面除了阿彌陀佛之外,其他全放下,這叫真信。如果還沒有放下,不是真信。這麼一來,那我一天到晚只是念著阿彌陀佛,什麼事都不能幹了,是不是這樣?不是。什麼事情都可以幹,為什麼?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,它不妨礙你念佛。你心裡真有阿彌陀佛,而且你無論幹什麼事情,你會做得非常圓滿,為什麼?你沒有私心,你沒有自己。那你做事是為什麼?做事是行菩薩道,是落實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這個偉大。事會不會給你帶來煩心、帶來苦惱?沒有,這叫真學佛,裡面沒有捨棄護持正法,願正法久住、願眾生得度,你會幫助一切眾生,統統叫念佛。為什麼?你對這裡頭沒有欲望、沒有希求、沒有為我,有為我就叫造業,不為我,我沒有了。我在哪裡?我跟阿彌陀佛、我跟極樂世界融成一體,隨著自己的境界是向上不斷在提升。身體住在世間,幫助一切眾生,沒有妨礙,不妨礙自己,也不妨礙眾生,這叫清淨,這是清淨心。清淨心起作用是智慧、是佛智,那事情怎麼會做得不圓滿?哪有不圓滿的道理。為什麼圓滿?四德具足。這個四德是《還源觀》裡面所講的,第一個隨緣妙用,第二威儀有則,第三柔和質直,第四代眾生苦,這才叫自行化他。

  十法界的業因清清楚楚、明明瞭瞭,善了。業因很複雜,《華嚴經》上說任何一法是無量因緣,這話是真的。佛教學方便起見,他老人家很會用歸納,複雜的東西歸納成幾條,好說。十法界第一個業因,最重要的一個業因,我們容易記也容易學。我們要到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是佛國土,到極樂世界的目的是要成佛,這個總得搞清楚,你才能跟阿彌陀佛相應。十法界裡面成佛第一個業因是什麼?平等心,佛給我們說出來。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,處事待人接物有沒有用平等心?如果沒有用平等心,那就不相應。你用什麼心念佛?《無量壽經》上教給我們「清淨平等覺」,我們是不是用這個心?如果是用這個心念阿彌陀佛,你跟極樂世界相應。我用清淨平等覺,我不念佛,不念阿彌陀佛,我跟佛法界相應;我念阿彌陀佛,那就跟極樂世界相應,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《無量壽經》大家天天念,把這麼要緊的事情,你看看它擺在經題上,怎麼能疏忽?清淨平等覺是因,果是什麼?果是大乘無量壽莊嚴,這一句就是介紹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是大乘,大乘是智慧;無量壽是德,萬德萬能,萬德裡第一德就是長壽,健康長壽是第一德;莊嚴就是我們現在世間人所講的真善美。這個世間真善美只有名詞沒有實質,哪來的真善美?有名無實。而西方極樂世界是名符其實,它真的是真善美,找不到缺陷。

  這麼好的世界,嚮往的人很多,可是怎麼樣?修錯了。所以很多人講,念佛的人多、往生的人少,什麼原因?大家不知道,我們念的阿彌陀佛沒錯,心行不相應,這要特別注意。我們每天修什麼?其實跟你講真修行,不是每天念多少遍經、磕多少頭,不是這些,是從早到晚穿衣吃飯、待人接物,你用的是什麼心?如果還是分別執著,還是自私自利,還是貪瞋痴慢,這什麼心?這輪迴心。輪迴心念阿彌陀佛還是搞六道輪迴,出不去,這要知道,怎麼可以再用輪迴心?最簡單的就是用《無量壽經》經題,我們用清淨平等覺。我學佛這麼多年,二十多年前在美國,我提出二十個字,「清淨平等覺」上面加個「真誠」,下面加個「慈悲」,為什麼?這是存心,這個心叫大菩提心。大菩提心的體是真誠,真,不是假的。怎麼才是真?永恆不變就是真。凡是會變的,三心二意那不是真。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永恆不變就是真誠。對一切人、一切事,對一切萬物,用一個心,那叫平等,沒有差別。我用清淨平等心供養佛,我用清淨平等心對蚊蟲螞蟻,怨親平等自然就落實,你就做到了,你這樣才能夠相應。

  了眾生先要了自己,自己對自己都不明瞭,你怎麼可以明瞭眾生?哪有這個道理!我要了解一切眾生先了解自己,了解自己之後才知道生佛不二,於一切眾生自然就明瞭。所以佛法教人都從內學,佛經稱為內典,佛學稱為內學,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在南京辦內學院,那就是佛學院。他不向外,他向內,為什麼?內是心性,能生、能現、能變,外面的境界是所生、所現、所變,把那個能抓到之後,外面所現、所變全都解決,這真的會學。我們再把話說回頭,在今天我們現前這個環境怎麼辦?我們怎麼學法?現前環境的緣,可以說是我們有史以來最不容易成就的緣。那就是什麼?善緣少,惡緣多,惡緣是太多太多了,善緣是太少太少了,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都不是善緣。我們的老祖宗講兩句話,這兩句話我們拿它來觀照現前的社會,這個社會包括全世界,你就會看得很清楚。兩句什麼話?「萬惡淫為首,百善孝為先」。你看看我們現在的這個社會,整個社會是向著惡的方向走,還是向著善的方向走?向善的方向走那就是孝悌,向惡的方向走就是殺盜淫妄。於是我們就明白,為什麼天災人禍這麼多,不善業所感召。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好?那是百善孝為先造成的。每一尊佛、每一尊菩薩都是大孝子,這我在以前講經講過。孝誰能做得圓滿?成佛,孝就圓滿。等覺菩薩還不行,為什麼?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,他的孝不圓滿。為什麼?我們的父母對我們的期望是圓滿,還欠缺一點,他還不滿足。為什麼菩薩還要努力精進,一定證得究竟的圓滿佛果?那是孝親的圓滿,真對得起父母,真孝順。

  這個社會的造成,我們不能夠怨天尤人,這個因很複雜,明瞭了我們就能夠原諒一切人,不怨天、不尤人,歷史造成的。滿清亡國之後,這一個世紀社會都在動亂,動亂世出世法都不能建立,這個要知道。世出世法都是建立在安定的社會基礎上,在將來歷史上,這一個世紀叫亂世。治世、亂世的標準是什麼?你看看中國歷代的歷史,明顯代表的是禮樂。所以從前一個政權建立,統一一個國家,最重要的一樁事情是什麼?制禮作樂。帝王頒布禮樂,大概是不超過五年,改朝換代這是動亂,政權一掌握之後,五年之內一定是頒布禮樂,使社會上每個人在生活上都有了規律。民國到現在沒有禮、沒有樂,你看現在在台灣的官員,穿什麼服裝?穿西服,這是外國人的禮服,中國人不是,每一個朝代有每一個朝代的禮服,這沒有禮。人民穿衣服不能隨便穿,士農工商,你是哪一個行業都有一定的禮服。所以一看你穿的服裝,就知道你是做哪一個行業,為什麼?便於行禮,這個國家社會有秩序。婚喪這些慶典裡面、祭祀裡面,都有不同的樂章,現在好像喪禮都是外國樂章,中國都沒有了。想想中國古時候稱為禮義之邦,現在禮沒有了,義也沒有,這叫亂世。

  這個都是屬於眾生界,我們學佛要懂。現在出家人穿的這個服裝,這個服裝是明朝服裝,現在出家人還穿。這個也有歷史的故事,滿清入主中國,中國人向滿清政府投降,當時在條件裡面有這麼一條,在家人投降,出家人不投降,所以出家人還是穿明朝的服裝,這麼留下來的。所以這個並不是出家人的服裝,不是的,出家人的服裝披衣、袈裟,這是出家人的。我們裡面穿的衣服還是普通一般平民所穿的,這個大袖子的海青,這是漢朝時候的衣服。從前人的禮服領子上、袖子上繡花紋,花紋是代表階級、代表身分,服裝的顏色、花紋代表這些。出家人是素服,沒有花紋,這是出家人穿的。都屬於禮服。所以現在我們想到這個事情很難過,總而言之,是把傳統文化疏忽掉了。現在大家頭腦裡面裝的什麼?財富,把名利擺在第一位,好像我這一生來幹什麼的?就是來爭名奪利,跟古人不一樣。古人人生在世是提升自己境界,意思完全不相同。

  要想提升自己的境界,用什麼方法?教學。所以中國自古以來,幾千年來,把教育擺在第一。家庭也是如此,小孩從懷孕的時候,母親就要學胎教。小孩一出生,他睜開眼睛會看,豎起耳朵會聽,他已經在學習。所以從出生到三歲,這一千天是扎根教育,誰教他?母親教。母親怎麼教?母親教《弟子規》,不是教小孩念,把《弟子規》做出來給小孩看,他全學會了。所以你看他三、四歲,他很懂事,他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,那個根紮得多好!現在沒有了。現在的小孩,所謂小孩難教,小孩很好教,從小教他,所謂是「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」,你從小教。中國古人講「教兒嬰孩」,嬰兒的時候你就開始教,三歲來不及了,他已經學壞了。現在誰教?現在電視在教,六、七歲上學了,現在小學一年級用什麼?網路來教他。中國慢一點,我在二十多年前在美國,韓館長的孫子六歲上小學,小學一年級就用電腦。電腦裡面的東西很複雜,他究竟看什麼、學什麼,家人不知道。所以現在不是父母教,這些東西在教。這些的內容是什麼?我們細心去想想,暴力、色情、殺盜淫妄,從小扎根教育就教這個,將來這還得了嗎?今天整個社會是這樣的。

  所以學佛辛苦,弘法更辛苦,比過去這些祖師大德,那我們比他要苦十倍、百倍,這是真的。要不要做?《還源觀》上教我們「代眾生苦」,真要代,不代沒救了。可是我們相信人性本善,人是很好教的。宿世善根深厚的人不少,我們一講,他一聽就明白,一聽就回頭,過去善根深厚。雖然他做錯了很多事情,他知道懺悔,他知道改過,他知道自省,這些人多了社會就有救。凡事起頭難,所以教不能不學,特別是宗教教育。英國湯恩比博士說,要宗教救世界,他把拯救世界這樁事情寄託在宗教,寄託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。這是外國人,我們不能不認真努力。所以今天在人界,一定要把人做好,我們的緣無比的殊勝,為什麼?遇到大乘佛法,遇到淨土,這個真不容易。既然遇到,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真的做人就功德圓滿。所以經不能不學,不必學多,一部經就夠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長時你才能得定,你才能夠把心浮氣躁改變過來,清淨平等心才能現前。

  我在這麼多年常常講這十六個字,自私自利要放下,名聞利養要放下,五欲六塵要放下,貪瞋痴慢要放下,這才能入門。不是真入門,我講得很清楚,不騙人,到門口了,到佛門的大門口,沒進去。怎麼樣才進去?要把八十八品見惑斷盡,你才能進去。在小乘你成了須陀洹,在大乘《華嚴經》裡面你是初信位的菩薩,你是真正入佛門。所以我講這十六個字是在門口,到門口你才真的能夠把見惑斷掉。見惑頭一個,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,《金剛經》上講的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,你真的得到。不再有對立,跟人、跟事、跟一切萬物沒有對立,沒有對立就是一體,再沒有成見,你就真的隨緣,隨緣裡頭有智慧,那就起妙用,這個能做到才入門,真入佛門,真佛弟子。雖然還沒有出六道輪迴,但是決定不墮三惡道,這話怎麼講?你決定不會做貪瞋痴的事情,你會認真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。這個境界,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決定得生,而且不是生凡聖同居土,生方便有餘土,比凡聖同居土高。誰做得到?每個人都能做到,問題就是你肯不肯放下?你肯放下就做到。

  所以總的來說,我們存心要存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。說是說五個,《華嚴經》上講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我們講清淨心,清淨心裡頭有真誠、有平等、有正覺、有慈悲;我們講慈悲心,慈悲心裡面有真誠、有清淨、有平等、有正覺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分不開的,這叫大慈悲心。生活在世間,守住一個原則,看破、放下。看破是智慧、是明瞭,放下是定,常常保持自己的清淨心,《遺教經》上講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,心裡頭沒有分別執著,這是放下。生活呢?生活自在、隨緣。功夫就念佛。能夠這樣修,這麼樣去做,你每天法喜充滿,大乘教裡面講常生歡喜心。所以善了眾生就首先要善了自我,我跟眾生不二,我能善了自己,我就能善了眾生。可是內觀是很難,但是它效果非常殊勝。開頭呢?開頭我們可以用外,外面是一面鏡子,我們看自己的缺點看不到,看人家的很容易。看到別人的缺點要生恭敬心、要生感恩的心,為什麼?他提醒你,我認真反省,我有沒有這個過失?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,這就對了。心裡永遠沒有惡人,人人都是善知識,找我麻煩的人、毀謗我的人、障礙我的人,甚至於陷害我的人,全是善知識。看我用什麼心去看他,如果用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那全是佛菩薩。菩薩在此地也表演給我看,讓我在這個裡頭覺悟,讓我在這裡面反省,你看你的心情多舒暢、多快樂。

  所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他用什麼方法一生圓滿成就?就用這個方法。學生,學生就是我一個,沒有同學,我以外所有眾生都是我的老師、都是我的善知識。他好的我應該跟他學,他不好的我要反省,自己有就改過,自己沒有,永遠不要犯這個過失,人人是老師,人人是佛菩薩,所以他一生成佛,沒有別的訣竅,這是正確的。佛法沒有到中國來,我們中國人也有這種修學的方法,孔夫子在《論語》裡面講過,「三人行必有我師」,就是善財五十三參的指導原則。三個人,自己一個,一個善人,一個惡人,這叫三人,都是我的老師。善人我跟他學,他善,我跟他學,我有沒有?有,很好,要保持;沒有,要好好學。惡人,我看到之後,他的惡我有沒有?有就改,沒有就勉勵,不要犯這個過錯,全是老師。對待善人、惡人是一個感恩的心,沒有差別,禮敬是相同的。但是善惡讚歎不一樣,對善人讚歎,對於不善的人不讚歎、不批評,這叫隱惡揚善,自己得好處,惡人提醒我,我有沒有這個過失。善財用這個方法,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果報,《華嚴經》修行的典範。

  五十八年前,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,他把《華嚴經》介紹給我,告訴我,這本書是佛學概論,佛經哲學概論,他用這個名稱介紹給我。這一部書,全世界哲學書裡面應該算是第一,它有圓滿的理論,有周詳的方法,後面還帶表演,全世界找不到這種教科書。五十三參是表演,把《華嚴經》講的道理、方法做出來,在日常生活當中做出來給我們看,這麼好的一部書。所以他晚年從台大退休,被輔仁大學請去,在博士班裡面開「華嚴哲學」,完全用《華嚴經》。老師晚年,我看他那個時候,後面最後二十多年,他在學校裡完全是講經。你看在台灣大學哲學系裡面,他講了幾個大單元,「魏晉佛學」、「隋唐佛學」、「大乘佛學」,他開這個,晚年全開的是佛經,把學校當作道場。我們那個時候偶爾還抽一點時間去旁聽他的課程,看他在教室裡面講經他怎麼講法,我們去參學。他講得非常活潑,不是照經文一句一句講,他講大意。這些講演很多都有記錄,學生給它整理都出版,《方東美先生全集》裡面,諸位都能看到,非常精彩。這是一個在家學佛的,他到晚年也皈依,也能稱為居士,這是修學的一個很好的榜樣。

  底下的兩句,「無障無礙對,由入法界,離煩惱礙,由了眾生,離所知障」。二障破了,二障破了就明心見性,這才證得初住菩薩。我們從這個地方,也就能夠體會到『所入無礙』,放下煩惱。執著是煩惱,分別妄想都是煩惱,所以大乘教裡面,佛常常說三種煩惱。第一個是無明煩惱,無明是什麼?是起心動念,這個很難破。第二種叫塵沙煩惱,是形容煩惱太多,像塵沙一樣,這是什麼?分別,偏重在所知障裡頭。第三種叫見思煩惱,是你的思想見解錯誤,與諸法實相完全相違背,這叫煩惱障。所以佛跟我們講,如果你能夠斷見思煩惱,你就證阿羅漢果,在大乘《華嚴》,那你是七信位的菩薩。六信是三果,還在六道,他在哪裡修行?在四禪天,四禪天裡頭有五不還天,是這些人修行的處所。再提升一級,就證阿羅漢,就超越六道輪迴。所以通常這阿羅漢有兩種,一種還要通過四空天,另外一種根性利的,就是善根福德因緣根性利的,他不需要通過四空天,從四禪他就直接出了六道。這個我們能相信、能肯定,不會懷疑,為什麼?我們今天在人道,我們念佛往生淨土,不但超越四空天,連四禪天、欲界天我們都超越了,這叫橫超。淨土宗有這個事。當然根性利的阿羅漢,他不需要通過四空天,也能夠直接證得四聖法界裡面的聲聞。他上去是緣覺、是菩薩、是佛。

  我們今天煩惱障、所知障都斷不了,這是真的,所以我們還是有障礙。但是你要曉得,障礙從哪裡來的?從這裡來的。如果你能把二障斷掉,障礙就沒有,所入無礙,所行無礙,你才能普度眾生。所入是什麼?你入十法界、入六道,哪一道你都能去。這也就是說空間維次沒有了,對你不成為障礙。現在科學家他們肯定宇宙之間真的有不同維次的空間,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,他學科學的,從理上講,空間維次是無限的,但是科學家從事上他確實能夠證明,他說至少有十一種不同維次的空間,這是科學家發現的。但是不知道用什麼方法突破,如果能突破,佛經上所講的很多東西都被證明,這是我們非常歡迎的事情,科學把佛教證明。佛法他用什麼方法突破?他用禪定。於是我們就想到,空間維次怎麼來的?妄想分別執著來的,你就曉得,這個妄想分別執著有多少?無量無邊,那空間維次就無量無邊,是這麼來的。禪定的作用?禪定叫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一放下,空間維次就沒有,就突破,所以你所入無礙。煩惱障沒有,所入就無礙,所知障要是沒有的話,你所行就無礙,行是教化眾生,對於什麼?對經典沒有障礙。我們現在學經典很苦、很困難,原因在哪裡?有所知障,所知不是障,障礙所知的那個就叫做所知障。障礙所知是什麼東西?是你想得太多,你才障礙,我們今天講求知的欲望,求知的欲望其實就是佛經上講的所知障。那佛教什麼?佛教人什麼都不要求,智慧就開了。為什麼?智慧是自性本來具足。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,講妄想、講執著,裡面還有一個分別,說個頭、說個尾就圓滿了,就不必再多說了,實際上就是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。

  所以中國古人跟佛菩薩教人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他就證得,為什麼?所知障沒有了。我們這個也想學,那個也想學,學了一大堆,全學了所知障,所以他不能開悟。這是祕訣,祕法,可是人不相信,人總認為我不學怎麼會知道。我們有例,頭一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證明,他學了十二年,知道的東西不少,但是還有很多不知道。他把十二年所學的放下了,去入定去了,這從定中一開悟,全知道了。十二年所學的很有限,從定中一覺悟的時候,遍法界虛空界他統統知道了,過去現在未來所有障礙都沒有,他為我們示現的。第二個在中國,你看看中國唐朝時候惠能大師,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走入佛門一天經都沒有聽過,不認識字他當然不會看經。你看看他的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之後開悟,悟了之後,無論什麼經,他還是不認識字,你念給他聽,他講給你聽,他有這個本事,什麼障礙都沒有。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他都明瞭,講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,釋迦牟尼佛沒有說的,世出世間一切法他沒有一樣不通達。這種智慧能力從哪裡來的?自性裡頭本來具足,就是他見性講的第三句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。

  所以中國跟古印度的教學,它沒有別的,這個你要知道,它教你見性。你自性裡頭無量的智慧、無量的德能、無量的才藝、無量的福報全現前。現前惠能大師為什麼沒有享受?他享受了你沒有看見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為什麼?他空間維次突破了,我們沒突破。如果你要突破了,可能你見到惠能大師身有無量相、相有無量好,那就是我們講不同的角度去看,不同空間維次去看。這一放下,在《華嚴經》上我們就知道,他住實報莊嚴土,他不是住在十法界。為什麼還有實報莊嚴土?因為妄想斷了,就是無始無明斷了,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。在《華嚴經》上我們才了解的,佛經裡面常講菩薩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,從《華嚴經》上才知道。三大阿僧祇劫從哪一天開始?從明心見性那一天開始,沒有明心見性不算。像我們現在統統不算,明心見性那一天開始,三大阿僧祇劫他那個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有了,斷乾淨了。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有辦法斷的,就隨其自然,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。所以要那麼長的時間斷無明的習氣。由此可知,見思煩惱習氣容易斷,分別的習氣也還容易斷,最難的就是起心動念,這個習氣太難了。所以我們曉得,二障沒有,你自行沒有障礙,化他沒有障礙,這兩句非常有意思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