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二一二卷)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2-017-0212

  請看經文,日天子長行第五句:

  【勇猛不退轉天子。得無礙光普照令一切眾生益其精爽解脫門。】

  清涼大師在這一段裡面,給我們註的文字稍微多一點,「謂體離障惑,用而遂通,故云無礙」。「通」這個字實在講很重要,真正通達,這什麼問題都解決了;換句話說,所有問題之發生都在一個不通。我們人的身體,都知道經脈血管,即使是非常微細的小血管,或者是神經,如果不通必然是局部麻木,這就生病;大的管道不通,那要命;暢通無阻,這個人身體才會健康。世間人情世故亦復如是,只要能通達,問題就沒有了。人與人之間,國與國之間,族類與族類之間,宗教與宗教之間,最怕的是彼此互相不相往來,沒有溝通的機會,所以產生誤會,產生矛盾,引起許許多多是可以避免而且不必要的這些麻煩、爭執,甚至於戰爭都是因為不通。所以中國古人講得好,「政通人和」。人與人能夠和睦相處,怎樣才能做到?就是一個通的問題,所謂政就是大眾的事情,社會大眾的事情都能夠通達,都沒有阻礙,社會安定,世界就和平。我們今天不通,有障礙,迷惑就是障礙,這不是小道,是大道。這個地方通了,所有一切問題都通,這是從根本上講。「體離障惑」,體就是我們的自性、真心,真如本性。我們要曉得,今天我們的自性、真心不能起用,原因是在哪裡?原因是有迷惑、有障礙,就不通了。佛才說煩惱無盡誓願斷,把煩惱斷掉,自然就通順。由此可知,煩惱不能不斷,非斷不可,你要是不斷,你永遠就不通;換句話說,在六道、在十法界有得受。

  我們羨慕諸佛菩薩,羨慕這些大聖大賢,只有羨慕不管用,要效法,要向他們學習,他們為什麼都通順?我們為什麼有障礙?諸佛菩薩決定沒有吝嗇,大慈大悲教導我們,只要把煩惱斷掉,從內心裡面去斷,問題就解決了。從哪裡斷起?從執著斷起。我們一般講煩惱,最重的執著就是六道輪迴,放棄執著就超越六道輪迴。執著,你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完全變成情識。諸位要曉得,眾生的情識跟佛菩薩的般若智慧是一樁事情;換句話說,情識要是不執著,就變成般若智慧。所以,為什麼要執著?世出世間一切法隨它去!隨緣而不攀緣,攀緣就是執著。佛菩薩有智慧,佛菩薩真聰明,恆順眾生,你喜歡執著,你愛執著,隨你怎麼執著,佛菩薩決定不執著;不但不執著,連執著的念頭都不生。所以先要離執著,就是離煩惱障,離見思煩惱,我們學佛一定要從這裡著眼。見思煩惱裡面,第一個是「身見」。我們曉得,第一個是根本的根本,身見是執著這個身是我,堅固的我執。一切眾生就為這個執著,就為這個「我」造了無量無邊的罪業,他自己不知道,三途六道受無盡的苦報,佛看在眼裡說「可憐憫者」,這是真可憐,自作自受。哪一天覺悟了,放下了,你就得大自在。學佛的同修,大概每天都念《心經》,《心經》頭一句「觀自在菩薩」,人家用觀,觀就是不執著、不攀緣。我們不會用,我們用情、用想;用情、用想,決定不能脫六道輪迴。人家聰明用觀,觀就隨緣;情跟想都攀緣。

  見惑的後面四條,總而言之一句話,都是自以為是,這個錯了!想錯了,看錯了,說錯了,做錯了,大病。我們在一切經論裡面讀到過,如果能夠將見惑斷除,這就是錯誤的見解、錯誤的看法能夠放下,不再自以為是,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;換句話說,不再為這個身造業,你就證須陀洹果,聖人了。須陀洹地位雖然不高,保證往後不落三惡道,也不錯了。不出三界,他的果報總在人天兩道,絕不墮三惡道。在大乘,在《華嚴》,這是初信位的菩薩。初信位的菩薩跟小乘須陀洹,差別在哪裡?剛才講,斷證的功夫相同,都是斷見惑,不同的是小乘沒有發菩提心,大乘發菩提心。所以斷見惑,發菩提心,就是《華嚴經》上圓教初信位的菩薩。他的智慧、德相超過小乘初果很多很多,我們要懂,我們要真幹。進一步再放下思惑,思是錯誤的想法,見惑是錯誤的看法。思惑是錯誤的想法,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惡見,真心自性裡面本來沒有這些東西,這些東西統統是從妄想執著生出來的。自性裡頭雖然沒有,可是生出這些東西來會障礙性德,自性的智慧德能不能現前,這不通了,被它障礙,必須得打通。果然能把思惑也斷了,這個人就證阿羅漢果,在《華嚴經》裡面相當於七信位的菩薩。可是諸位要知道,智慧、德能超過阿羅漢很多,阿羅漢不能跟他相比。

  這還不是這個地方的意思,此地這個「通」,還要繼續把分別、把妄想統統放下,分別是塵沙煩惱,妄想是無明煩惱,將自性上的障礙統統遠離,所以「用而遂通」,性德起用,沒有障礙,「故云無礙」,無礙是這個意思。從這一句我們就曉得,這位日天子是如來化身,不是凡夫,凡夫沒有這個德能。只要到這個境界,「若身若智,俱得稱光」,智慧是光,身相也是光。我們凡夫,實在講障惑太重,我們見不到光。什麼人能見到?心清淨的人見到,這常說有定功的人見到,一般有練氣功的人也能見到。凡是練功心都要清淨,心不清淨這個功就發不出來。功是什麼?能,自性的本能。世間人練功,這個能力很小,往往這些能力不是自己練的,自己練的有真實受用,不是自己練的,那個能力從哪裡來的?是外面力量附身的,很多很多,他自己不知道,以為自己有能力,其實不是的。這個事情《楞嚴經》上說得很詳細,說得很多,附身的精靈離開了,你的能力完全喪失,必遭王難。你在社會上妖言惑眾,你犯法要判刑的,嚴重的判死刑,輕一點的也得坐牢。讀《楞嚴》就明瞭,現前社會太多了,古來的社會也有,我們在歷史上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有這些記載。所以《楞嚴》這部經,我們中國人讚歎它是「開智慧的楞嚴」,這部經是妖魔鬼怪最忌諱的一部經典。我過去講《楞嚴》把它比喻作照妖鏡,你細讀《楞嚴》,妖魔鬼怪你就有能力覺察出來,你可以看得出來,你不會上他當。

  身有光,鬼神也能看得出來。所以居士林那邊有一些鬼神要求聽經,不敢到講堂,什麼原因?講堂的光太大,他在講堂聽經感受非常辛苦,所以我們把他安排在二樓齋堂。你們在齋堂吃飯,人多的時候不會覺察,如果只一、二個人在那個地方,那是什麼樣的氣氛?你們細細去體會。齋堂有很多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眾生在那裡聽經,有些人不知道,齋堂沒有人,電視機為什麼打開,是不是忘了關?不是的,齋堂有很多鬼神在聽經,他們看到身光。心愈清淨,光就愈大;心思紊亂,妄念很多,光就小。光的顏色也不一樣,諸佛菩薩的光是金色光明,其次的有黃色的、紅色的、灰色的,還有黑色的,到黑色幾乎就沒有光。人在走好運的時候光很強很盛,走衰運的時候光就沒有了,鬼神也不怕你。有時候他的毛病習氣也會現行,現行欺負人,有意無意欺負人,都是煩惱習氣在作祟。我們有時候控制不了自己,鬼神有時候也不能控制自己。所以我們曉得身智都是光。

  「周而不偏」叫「普照」,這是諸佛菩薩,諸佛菩薩心地清淨就放光,心地平等就普照。凡人雖然有光,不能普照,為什麼?心不平等。所以諸佛菩薩心地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慈悲,佛光能夠利益一切眾生,這就是文裡『精爽』的意思;「爽」,我們凡夫講爽快、朗爽。清涼大師在此地,引《大集經》上一段經文:「國王護法,增長三種精氣。」三界許許多多的天王都是菩薩化身,這我們在經上常常讀到,菩薩在那個地方修行,自行化他,護持正法,所以增長三種精氣。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留意護持正法,如果這個地方沒有正法,這三種精氣就消退。誰懂得護持正法?不是內行人,他不懂,他做不到,一定是內行人;換句話說,一定是佛弟子,聖賢弟子,他懂得護持,他知道怎樣護持。這三種精氣,第一個是「地精氣」,簡單舉個比喻如「五穀豐熟」,我們今天講物產豐收,這是屬於地精氣。可是現在人我們跟他講這些,他不相信。現代五穀雜糧的種植,科學家經過精細的分析,明瞭其中的因素,可以用人工的方法來增產,用人工的方法改變它的基因,做到了。但是這些食物我們吃了,因為它沒有地的精氣,那個養分、味道都變了。我們現在也慢慢習慣了,這個習慣是慢慢麻木了,很難覺察到。同樣的稻米,同樣的蔬菜,現在看起來很好看,可是不是味道。諸位同修如果你細心,仔細去觀察、去體會,我們今天三餐所吃的,跟中國大陸農村裡面還沒有開化的地方,你去吃吃他們的東西,跟我們現在人吃的東西,味道不一樣。也就是說,那些鄉下沒有開化的,人心還純樸,還有一點精氣,五穀雜糧、蔬菜長出來雖然不好看,味道鮮美,跟我們現在吃的確實不一樣。你不細心留意,你不能夠發現,你去做個比較。植物如是,動物就更不必講了。已經開發的國家,他們吃的這些肉是飼養的,我在台灣聽一些同修告訴我,台灣養豬用化學肥料,豬長得好快,六個月就長大,就可以殺;雞是六個星期。所以人吃了這些肉,都生一些奇奇怪怪的病,為什麼?這個飼料不是天然的,人工造的,可以促進牠的發育,副作用非常嚴重。我們雖然是不吃這些肉,但是可以能想像得到,決定不是味道,為什麼?這裡頭沒有精氣。這是說我們生活環境裡面。

  第二講「眾生精氣」,這是說一切眾生的形貌端嚴少病少惱,人有精氣。如果我們要做個調查、做個統計,當然現在世界人口不斷在增加,疾病也在增加,醫院也不斷在增加。古時候沒有聽說醫院,沒聽說過,你查查《二十五史》,《二十五史》裡頭沒有醫院,近代才有醫院。為什麼?眾生精氣失掉,形貌也變了,體質也變了,依報、正報都不好,我們要明瞭。這兩種是果報。第三種是講因,「善法精氣」。我們今天把善法捨棄了,人不相信修善得福,不相信修善得善報,以為得福、得大富貴,造惡可以得來,造惡好像很快能夠得來。奪取別人的權位,奪取別人的財富,供給自己享受,以為這些人高明,以為這些人能幹,效法學習的人多了。聖賢之道,一般人說,講得是好聽,沒用處,依照他們所說的,在今天的社會活不下去。這是社會許許多多人他們的看法,正不正確?我們要拿事實給他看。我們這些少數人,依舊守住聖賢的教誨,也認真努力在學習,學習多寡姑且不論,我們在社會上也活得挺好,很幸福,很自在,沒有說活不下去。在家學佛,依教奉行的人不少,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都經營得不錯。學佛的人還有慈悲心、還有良心,真正發菩提心的人,他的事業一定是更美滿、更順利,得到社會大眾的讚歎擁護。為什麼?他為眾生,他不為自己。自己辛苦經營為誰?不為自己,也不為家庭,為那些苦惱的眾生。眾生如果失業,沒有收入,衣食沒有著落,你說這生活多苦!菩薩發心經營一個事業,我們知道瀋陽本溪崔玉晶居士,她建的廠員工四千多人,一個員工是一個家庭,四千多個家庭至少有一萬多人,養這一萬多人,讓他們有工作做,有收入,衣食住行都能解決。她在行菩薩道,不是為自己,也不是為自己家庭,所以得到員工的愛戴。她的生活跟員工融成一片,那是菩薩,不是凡人。這個事業為社會服務,社會為國家服務,國家為整個世界人類服務。在家菩薩事業就是行菩薩道,這是善法精氣,不是菩薩做不到。

  清涼在此地也舉幾個例子,「善法精氣」,布施、持戒,「信等」,信進念定慧五根五力,這都是屬於善法。天王所說的精氣就是指善法,「令一切眾生益其精爽」。由此可知,天王是以智慧、德行,德行就是身光,教化眾生、幫助眾生增長一切善法。一切善法當中,以發心念佛為第一殊勝。發心,發菩提心,什麼叫菩提心?就事相上來說,大乘經教多指四弘誓願,簡單的講是「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」。上求跟下化是一樁事情,如果你分做兩截,就不叫菩提心。上求佛道正是為下化眾生,因下化眾生這才上求佛道。求佛道為誰求的?不是為自己,為一切眾生求的。換句話說,我們今天學習佛法,認真的修行,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,為誰?不是為自己,為一切眾生,為幫助一切眾生轉惡為善,我們自己要把它做出來,做一個轉惡為善的樣子給別人看,認真努力修行,不為自己。如果為自己,我們同學一定要清楚、要明瞭,為自己出不了輪迴。為自己修,將來的果報是三界有漏的福報,這是你為自己;你為眾生修,不但六道沒有了,十法界也沒有了,超越六道、十法界,為眾生,不為自己。為眾生,不為自己,諸位想想,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;如果說一為自己,妄想執著分別統統在,道理就在此地。菩提心就是在這一念覺悟,一念回轉。

  佛祖在經教裡面開示很多,我們聽得太少,不夠深入,所以在日用平常還是轉不過來,這才教導我們要多聽。我們今天學得不夠,做得太少,我每一次到念佛堂去看看,到講堂去看看,我們同學去參與的人不多,當然各人忙著各人自己的事情。如果真正發菩提心,自己的事情固然重要,眾生的事情更重要,莊嚴道場,弘法利生。講堂裡面,我們自己同學都不參加,自己同學都不重視,聽眾怎麼能生起信心?因為我們現在的道場,已經完全沒有約束力,完全看諸位菩薩自動自發,跟我求學那個時候不一樣。我求學,李炳南老居士對我們有約束力,我們跟他學講經的人有二十多個人,任何一個同學講經一個不可以缺席,除非你生病。你要缺席,你就不是真心學,不真心學,你離開,不要參加這個班;參加這個班,一堂課都不能缺。我們是被逼成就的,這是學習的態度。課堂一堂課不可以缺,同學練習講經一堂課不能缺,李老師督促嚴,我們深受其利。同學在台上講經,我們同學照例坐在第一排、第二排,講完之後下座了,下座不是沒事,下座老師召集在小教室裡檢討,每一個同學都要發言,你聽了覺得怎麼樣?他哪些地方講得好,好在什麼地方,一條一條說出來;哪些地方講得不好,也是每一條都說出來,檢討改進。不是含糊籠統,「不錯」,這個不行;哪裡不錯,「很好」,這個也不可以,好在哪裡要說出來。所以每一個人聽都得聚精會神的聽,這樣才能學到東西。這種學習精神,我們同學應當要效法、要學習。這個才講益其精爽。再看下面第六句:

  【妙華纓光明天子。得淨光普照眾生身令生歡喜信解海解脫門。】

  這一句裡的意思很明顯,也很好懂。淨是清淨,『淨光普照眾生身』,前面跟我們講智慧與身都放光,真實的智慧德行能幫助眾生身心清淨,這就叫「淨光」。「普照」是平等利益眾生,眾生焉能不歡喜?這一句裡關鍵的字眼就是淨與光,淨是德行,德行裡面關鍵是在心地清淨,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,真實智慧。我們要積德累功,德是什麼?自己一定要知道,在《無量壽經》上講的德是「清淨平等覺」,這是德;功是什麼?功是行,功行,德落實在生活裡面就是功。菩薩六度是功,要用清淨心去修六度,這就是「淨光普照」。真誠心,清淨心,平等心,慈悲心,處事待人接物,念念饒益眾生,不但令眾生得益,得最殊勝的利益;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盡心盡力來貢獻,使一切眾生得最殊勝的利益。往往我們也有這個意念,但是在事上總是有許許多多的缺陷,這是什麼原因?還是自己的心不清淨;因為心不清淨,你照得不夠周圓,這邊照顧到,那邊忘失了,疏漏的地方太多太多,依舊是煩惱習氣障礙自己的清淨心。所以,「淨」這個字比什麼都重要,淨就是定,光就是慧,神通德能是從定慧裡面生出來的。諸佛菩薩神通廣大,用今天的說法是多才多藝,這個人很能幹,他這個能力從定慧當中得來的,這是真實的、稱性的德用。

  「普照眾生」,普照就是平等的幫助、協助眾生。幫助裡面,不要忘記佛菩薩教化一切眾生最高的目的:轉惡為善,轉迷為悟,轉凡為聖。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無邊法門,都是以這個為目標、為方向。所以才說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,師是表率,範是模範。諸佛菩薩是一切眾生最好的榜樣,最好的模範,那叫普照。用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慈悲心,這是淨光,做出來給人看,說出來給人聽,這叫「普照眾生身」。都在日常生活當中,日常生活不是為自己,為一切眾生。修道人功夫永遠沒有間斷,那也就說現在沒有人看到我,可以放逸;沒有人看到你,還有鬼神看到你,「眾生身」裡有包括鬼神在裡頭。眾生不單單指人,凡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都叫做眾生。眾生的本義:眾緣和合而生起的,十法界依正莊嚴都叫眾生。我們能看得見的眾生少,看不見的眾生多,為什麼那麼多眾生我們看不見?我們今天的眼根有障礙。現在科學家證明,我們眼為什麼能看到外面色相?靠光波的反射我們才能見到。我們肉眼能見到的光波非常狹窄,比這個波長的我們見不到,比這個波短的我們也見不到,我們只能見到非常狹窄的一個光波,這一小段。通過科學的儀器我們能夠發現,像X光、紫外線,我們能發現一些,肉眼看不到。諸位要想一想,假如有一天我們眼見的能力恢復了,各種不同波度的光我們統統都能見到,這個世界馬上就變了,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才能看得出來。有沒有可能?決定有!佛菩薩有這個能力,佛菩薩告訴我們,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他同樣的智慧德能,我們今天的智慧德能是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掉,所以見,許許多多光波裡面只能夠見到一個波度。聽也是如此,聲波,我們現在無線電廣播就是長波、短波,我們也只能夠收聽到一個波度,比這個波度長的聽不到,比這個波度短的也聽不到。我們有無量無邊的德能,現在變成這個樣子,變得很可憐!佛給我們說出其中的道理,都是自己迷惑,造作許許多多罪業,障礙了自己的德能。

  所以佛家教學中心就是破迷開悟,而以斷惡修善做為破迷開悟的增上緣。如果一個人依舊作惡,依舊不肯修善,換句話說,破迷開悟就沒有分。這是說明斷惡修善的重要,一定要從這個地方下手。怎麼樣轉迷成悟?斷惡修善,只要離一切相就轉迷成悟了。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,「離一切相,修一切善」,離一切相就是離妄想分別執著,離這個相;修一切善,這個人就覺悟了。《金剛經》上說了兩句話,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也是佛法修學的總綱領、總原則。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地都不能違背這個原則,違背這個原則就不是佛法,佛法跟世間一般善法不一樣的地方就在這裡。生心,生普度眾生的心,幫助眾生的心,教化眾生的心,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心,叫你生這個心。生這個心,不執著。不執著,《金剛經》的標準好,離相,離一切相,離「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」。離相修善就對,決定能令一切眾生『生歡喜信解』,這句話才能落實。你要不具備這個心行,這句話永遠不能落實,一切眾生怎麼會對你生歡喜心、生信心?你所表現的、你所說的,他都能夠理解,不單言說。所以覺悟的人,他全部的生活點點滴滴皆是無上道,佛法裡面講的妙法,無量無邊的妙法都在生活當中表現無遺。

  《金剛經》上顯示給我們看,釋迦牟尼佛吃飯、穿衣,入舍衛大城走路,究竟圓滿的佛法都在其中。《華嚴經》上說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任何一法都具足圓滿的佛法。穿衣,衣具足圓滿的佛法,一切諸佛所說所行都在其中;吃飯,圓滿佛法;走路,步步都是圓滿佛法。誰知道?須菩提一類的人知道,他們看出來了,他們覺悟了,生歡喜信解,讚歎「希有世尊」。他只要一看見,我們就知道,他也入這個境界了;他不入這個境界,他怎麼會看見?他怎麼能領會到?哪一天我們也看出來了,我們也就入這個境界。我們沒有看出來,那還是隔得很遠。要怎樣像須菩提一樣能看出來?這個看出來,就是《華嚴經》上講的「契入法界」,入法界了。一定要把你所信、所解、所行融成一體,這才能入得了法界;如果把信解行分做三樁事情,分做三個段落,就入不了,永遠入不了。為什麼?法界原本是一真,要記住這句話,法界是一體。我們常說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心、一個性、一個身,我們學佛,尤其修學大乘,首先要建立這個觀念,這個觀念是佛知佛見。我們知見同佛,就能夠如佛所見,如佛所聞。現在人講理念,佛法講知見,所以要跟佛相同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