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二0四六卷)  2009/9/28  台灣高雄  檔名:12-017-2046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方廣佛華嚴經.十住品第十五》,我們從是從第二「加分」,從頭看:

  【以三昧力。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世界之外。有千佛剎微塵數諸佛。皆同一號。名曰法慧。普現其前。】

  這個地方是一段。初住菩薩德號都叫『法慧』,所以「法慧」是初住的通名,並不指某一個人。雖然都稱為法慧,但是在這一會當中一定有一個會主,也就像我們這個會裡面,大會的主席一樣,我們這個課堂的班長一樣,由他來做代表,此地講的法慧菩薩就是這一會的會主。『以三昧力』,得到毘盧遮那威神的加持,他得到三昧,這個三昧名號在前面我們讀過,菩薩無量方便三昧。在大乘教裡面法門很多,像四弘誓願裡面所說「法門無量」,真的是無量,無量無數、無邊無盡。你修學哪一個法門,把你的心專注在一門上,這就叫三昧,專心學習。三昧是梵語,一般也翻作禪定,這是佛法修學非常重要的綱領,我們不能不知道;不知道,你這一生的修學就不會有成就。在淨土宗不叫三昧,叫什麼?叫一心不亂。一心不就是專注嗎?不亂就開慧,一心是定,因戒得定、因定開慧,這是戒定慧三無漏學,哪一個法門都離不開這個原則。所以戒律裡,在教下講最重要的就是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。不能夠躐等,不能夠學太多,太多太雜你就不能成就三昧。得到三昧之後,一定得到佛的加持;得佛的加持,明心見性。菩薩修到這個層次,要沒有毘盧遮那佛的加持,不可能的事情,這不僅是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。所以法慧菩薩他有住,他有住處;換句話說,在這之前沒有住處,六道裡頭,是在六道裡頭流浪,四聖法界也沒有住處,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,十法界裡叫權教菩薩,還有佛,十法界裡面的佛,都沒有住處。這個我們學過《妄盡還源觀》都清楚,《妄盡還源觀》所說的,全是《華嚴經》上講的精華。

  沒住處,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示現也是沒有住處,你看他一生為我們示現的,最好的榜樣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。戒律裡講得很清楚,這一棵樹下不能住兩宿,明天呢?明天換一棵樹。為什麼?眾生習氣很重,怕你留戀。這棵大樹很好,蔭涼很大,我在這裡,明天我還到這裡來,後天還到這裡來,你就生貪心,不許可,你一定要換個地方。這是什麼?教你斷貪戀的煩惱,斷貪瞋痴,貪瞋痴是三毒,是病根。在我們身體來說,貪瞋痴是所有一切病苦的根源,你要沒有貪瞋痴你不會生病。所以裡面有貪瞋痴病毒,外面受一點點風寒的干擾,你就會生病。或者是受一點刺激,這個刺激是什麼?煩惱、怨恨、惱怒,你病就來了。如果心地清淨,在日常生活當中保持著清淨平等心,逆境不生怨恨、不生煩惱,順境不生貪戀,你永遠不會生病。這佛法裡說得很清楚,現在的醫學也證明,彭鑫醫生報告裡面,說我們現在社會上種種這些疾病的來源,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都自己找來的。你如果真的覺悟,從心理上改變,斷惡修善,懺除業障,病自己就好,不需要用醫藥,醫藥是個小的輔助而已,真正病好是靠自己心轉變了,非常有道理,跟佛經上講的一樣。

  所以要記住,規矩就是戒律,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,這是學經教的大戒。一門沒有學好不能學第二門,什麼叫學好?我們以前跟李老師,那個標準很低,李老師教我們學經,學了會講,能上台去講,他在底下聽了點頭,那就叫學好,你就可以學第二部。《華嚴經》上不是這個標準,《華嚴》什麼標準?見性,明心見性,那才叫這部經學好。見性之後什麼經都通,所謂一經通一切經都通,人家是這個標準。當然我們那個時候初學,李老師用這個標準會把我們學生全嚇跑,沒有一個人敢學。所以他把標準拉到最低,你用心學,學了上台能講,講的讓他聽了滿意,就是你沒有講錯,老師說你就可以學第二部。這是契我們現在人的機,叫大開方便之門,他這個三昧是無量方便三昧,也沒有違背經教,沒有,接引初機。入佛門之後,學了大經,這些道理都能貫通,就恍然大悟。我們一生真的是抓一個法門,一部經典,我們學淨宗的,抓一部經典什麼經?《無量壽經》。《華嚴》呢?《華嚴》是大本《無量壽經》,這個一定要曉得,《無量壽經》的細講。講《無量壽經》呢?講《無量壽經》是《華嚴經》的略說,這是過去祖師大德都肯定的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也曾經說過,我們要能把《彌陀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講好,那一定要學《華嚴》,你才把這兩部經講得精彩、講得透徹。沒有這個細說的基礎,你怎麼會了解?你怎麼能夠契入?

  我們得定就叫念佛三昧,自受用。得三昧,一個是你自己修得的,佛再加持你,佛再加持是什麼?把你所得到的三昧提升。像我們現在念佛人得功夫成片,佛一加持,你就變成事一心不亂;你要是得事一心不亂,佛一加持,你就變成理一心不亂。佛的加持,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,與你自己功行成正比例,你一分成就得一分佛力加持,你兩分成就你就得兩分加持,十分成就你就得十分加持。絕不是佛有差別,完全是自己的感,佛有應,這個道理要懂。因為佛沒有分別心,佛沒有執著,不但沒有分別執著,佛沒有起心動念,這是真的。沒起心動念,怎麼能夠知道我們感?這些年來,日本江本博士實驗做出來了,你看他用水做實驗,水是礦物,實驗出來水能聽、能看、能懂得人的意思,你看多麼微妙。我們以善意對它,你看它的反應結晶多美;我們以惡的念頭對它,它反應就很醜陋。它有分別執著嗎?沒有。它有起心動念嗎?也沒有。為什麼它有見聞覺知、它有受想行識?它非常快速、明顯的反應給我們看。我們從這裡就曉得,為什麼?它的體是法性,所有一切現象是「唯心所現、唯識所變」,那個心是心性、是真如、是自性、是法性,法性變的,法性變成物質、變成現象,這些現象裡面有法性的能量,有法性的信息。

  你明白這個道理,你就曉得整個宇宙是有機體,活的,它不是死的。我們在這個講堂,這桌椅板凳是活的,它懂我們意思;我們上面這天花板,下面這水泥地,統統是活的。《華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一一微塵裡面有世界,微塵是依報裡最小的,我們肉眼看不見;正報裡最小的是毛孔、毛端,這裡頭有世界,有佛剎,一個佛剎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。多少佛剎?無量無邊。在哪裡?在一微塵裡頭。所以這一微塵,它有圓滿的色相,有圓滿的能量,有圓滿的信息。我們學到這個地方,知道佛法是科學,科學裡研究宇宙的源起,沒有佛法講得這麼清楚、這麼透徹。這個境界,佛總的一句話說,叫不思議境界,為什麼?你不能用思惟,你不能用想像,你也沒辦法用言語說出來,唯證方知。你自己不契入這個境界,你怎麼會知道?怎麼契入?我們這個經從頭一直學到這個地方來,知道,一個階層、一個階層再去修習。初住,在菩薩五十一個位次裡面,我們算年級來說,這是第十一年級。前面從一年級到十年級,沒有超越十法界,在十法界裡面。一年級到六年級是在六道,七年級就出了六道。七年級、八年級、九年級、十年級,這就是四聖法界的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。十一年級脫離十法界,叫一真法界,法慧菩薩住哪裡?住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,這真正有住。十法界裡沒住,十法界可憐,都在流浪、都在輪迴。四聖法界的這些聖哲有進有退,不過他們退都有底限,初果須陀洹他的底限是人道,他不會退到三惡道。四聖法界裡面這些菩薩,權教菩薩,他也有個底限,他的底限就是聲聞,他不會退到六道輪迴,都有底限。

  初住以上,這是常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們統統見性,也就是說起心動念統統放下,那是平等世界,真平等,不是假的。平等境界裡面為什麼佛說四十一個階級?這個諸位要知道,這四十一個階級是從習氣沒斷。無明斷了,無始無明真斷,無始無明習氣沒斷,習氣不妨礙。所以這四十一個階級,咱們不能說它有,也不能說它無,你說它有,人家完全是平等境界,哪來的分別!你說它沒有,真的,他這個習氣濃淡不一樣,愈往上面去習氣淡薄,愈往下面習氣很濃,所以從習氣上說有四十一個階級。我們不能夠用凡夫知見來分別這樁事情,那你就全都錯了。這個境界是華嚴境界,分別就是不分別,不分別就是分別,分別跟不分別是一不是二,這是《華嚴》,我們用這個來看四十一位,那就對了,這是佛講的意思,如來所說的真實義。我們現在學經教,最重要的,這是大經,對法身菩薩說的,可是我們在這邊得很多的利益,最殊勝的利益,就這高層境界我們愈來愈清楚,愈來愈明白,對整個宇宙是一回什麼事情,不迷惑了,這非常非常不容易。

 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放下,所以我非常感謝章嘉大師,我真的是接觸佛法,跟出家人第一天見面,我向他請教,那個時候方東美先生把《華嚴經》介紹給我,他對這部經非常讚歎,他是學哲學,他說這是佛經的哲學概論,佛法裡面所有宗派的教義全在這裡頭。所以我向章嘉大師報告,我說方老師介紹給我這部經,我也非常歡喜,感到很有緣分。向他老人家請教,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很快就能夠契入境界?他告訴我六個字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。就是《妄盡還源觀》裡面的五止六觀,看得破是六觀,放得下是五止。我們才剛剛學,學佛才兩個多月,所以章嘉大師有智慧,他不講止觀,要講止觀我就糊塗,我就搞不清楚。他講看破放下,你看這就容易懂,雖然沒有真懂,總覺得自己行,看破放下我還能聽得懂,從哪裡下手?他老人家告訴我:布施。布施是什麼?捨,你捨就有得!你只要肯放下,得到是什麼?境界向上提升,這個重要。我們來到人間幹什麼?很多人研究,我到這世間來到底幹什麼的?我就聽過有些人問我,想了很多年找不到答案。佛在經上說出來,一句話四個字「人生酬業」,你看這句話講得多清楚,你為什麼到人間來?你過去造的業,業報。過去生中造的善業你來享福的,過去生中造的不善業那你來受苦的,就這麼回事情。解釋多清楚,我們都是業報來的。可是我們很幸運,在這一生遇到佛法,遇到佛法自己就可以轉變自己的業報,超越業報這是我們修學的功夫,這樣來的時候你就有意義。

  我們到這個世間來,學了佛,不學佛不知道,學了佛,消業障、長智慧,提升自己的靈性。提到什麼程度?你遇到的緣要是殊勝,這就是善導大師所講的「總在遇緣不同」。你遇到的緣殊勝,你這一生可以提到像法慧菩薩這個級別。我們念佛求生淨土,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。如果生實報莊嚴土,你一到西方極樂世界,恭喜你,人家都稱你為法慧菩薩,真成佛!凡夫成佛在一念之間,問題是你要肯捨,你不肯捨這不行。大乘法跟你講真的,不是講假的。你看看這些菩薩修行,佛在《瓔珞經》上總結了十句,十種德行,你才能夠修十信心。我們修學真的一年級、二年級按部就班來,不能躐等,初信位菩薩等於佛教小學一年級,他斷煩惱的功夫跟小乘須陀洹相等,斷證功夫初信跟須陀洹相等,可是智慧超過須陀洹太多,須陀洹不能比,為什麼?大乘是接受過大乘經教的薰陶,他不一樣,不像小乘那麼樣的執著、嚴格持戒。有執著、有分別,對於開智慧就產生障礙,煩惱障斷掉你就得定,所知障斷掉你就開智慧,所以小乘有所知障在,連阿羅漢還不能避免。可是大乘起步這兩障同時放下,那就看你放下的多少,你放下的愈多你境界就愈高。

  《瓔珞經》上講的這個十德,我們在此地可以說說,想想我們自己,第一個「遭苦能忍」,這個很重要,無論受什麼樣的苦難你要能忍,你不能忍你就不能進步,你就退了。無緣無故在這個世間障礙你,障礙什麼?障礙你修行,障礙你學法學習,你能不能忍?要能忍。要知道這在大乘,大乘忍比較容易,知道什麼?這些障礙我的人,過去世我障礙他,現在他來障礙我,你就會歡喜接受,你就真的能忍下去。凡事我們今天遇到的苦難這是果報,果必有因,因從哪裡來?因是自己造的。我到底有沒有過失?有過失趕快改,你看他提醒我,讓我反思,讓我把過失找到,這是恩人,不可以埋怨他,怨恨他,你就錯了。忍是沒有怨恨,不但沒有怨恨,有感恩,這是大乘。我這一生的修學,學佛五十八年,可是我的忍辱不是在佛門學的,是抗戰之後,我在南京念書,我跟一個同學學來的。可是我同學離開之後再就沒有見面,他姓白,白振寰,我們也是非常好的朋友,同班同學。可是那時候我們小,年輕,我總是欺負他,總是開他玩笑,有時候開得太過分,甚至於是侮辱他,這個同學是真有忍辱功夫。他常常在背後,跟別人在一起,他對我很讚歎,對我很恭敬、很佩服,以後我聽到同學說,我心裡很難過,我對他是什麼態度?他對我是什麼態度?一年兩個學期,一年我就學會,對任何人不再有不禮貌的態度,我跟他學,他是我忍辱波羅蜜的老師。所以我以後就學會他,無論什麼人對待我,我都能忍。能忍,心是清淨的,而且他不但忍,他還讚歎你。

  我自己有缺點,真正反省找到了,過能改!沒有缺點的時候更感激,為什麼?他替我消業障,這在佛法裡學到的。沒有過失,人家冤枉你,好事情,你的業障怎麼消?你看人家冒著多大的危險,他來毀謗你、來侮辱你、來陷害你,他將來要墮地獄。你能夠忍辱,你能夠反省,你能夠改過自新,提升自己境界,我們要把所有功德都迴向給他。為什麼?他將來縱然墮惡道,減少痛苦,這是報恩,這是大乘菩薩教的。什麼都能忍,你要是懂得這個,你每一次遭受重大的苦難,能忍,那個境界大幅度的向上提升。所以我學佛這麼多年,我說了兩句話,佛經上有「日日是好日,時時是好時」,我續了兩句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真的一點不假。每一次重大的挫折,都是大幅度的提升,所以對於毀謗、侮辱、傷害,我都非常感激。他對我有界限、有對立,我對他沒有,這一關比什麼都重要。你要是有對立的念頭,第一關你永遠不能突破,第一關是什麼?《華嚴經》初信位,一年級你永遠進不了門。一年級進門,要把見煩惱五種放下,你才能入門。見煩惱第一個身見,執著有個身,這頭一個;第二個就是邊見,就是對立;第三、第四,我們講成見,就是自己的意思、自己的想法,堅固執著不肯放下,這樣造成的;最後一個叫邪見。錯誤的見解統統放下,你才能夠入初信位,在小乘的時候你才能證須陀洹果。你不能忍不行,諸位讀《金剛經》,《金剛經》讀的人很多,《金剛經》雖然講六波羅蜜,它最側重的兩個:布施、忍辱,布施能修福,財布施修的是財富,法布施修的是聰明智慧,無畏布施修的是健康長壽,你能肯修這三種布施,你一定得三種果報。如果你煩惱具足,也就是身見、邊見、見取見你統統有,你修這三種是得人天福報。如果這五種都沒有的話,你成就的是功德,為什麼?你證果。這一證果就是聖人,超凡入聖,雖然還沒有出六道,佛法叫小聖,永遠不墮三惡道,你在人天兩道修行,天上人間,縱然沒有佛法,你也會有佛菩薩照顧你。天上人間七次往來,你肯定斷見思煩惱,你超越六道輪迴,證阿羅漢果。沒有佛菩薩住世,你成獨覺,你自己會開悟,為什麼?遭苦能忍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世間什麼東西都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,所以要把它捨乾淨。我們從這個教誨,想到我們以前念的,在前面「賢首品」,「賢首品」裡面有五首偈非常重要,特別是第二首,第二首教給我們什麼?「不求五欲及王位」。你看這世間人哪個不求,五欲是財色名食睡,佛教我們決定不能有這個念頭,不要有這念頭,五欲要放下,過日子隨緣就好,真的不求,財色名食睡要放下。王位是什麼?地位、高官。釋迦牟尼佛是王子,他不出家他繼承父親的王位,捨掉!凡夫是求,真正明白人,修道是明白人,不求。第三個「富饒」,「自樂大名稱」,富饒今天講財富,人幾乎全迷在這裡面。修行人自己都保不住,財富一現前就變心,這是我們知道,財富不現前的時候,還像個修行人樣子。從前李老師,這早年,我們在求學的時候,他老人家跟我說:建廟,大家出去化緣,各個是菩薩,一心一意到外面化錢建廟,廟蓋好了,各個都是羅剎,爭名奪利,我化的比你多,我要做當家師,那個說我化的也跟你不相上下,我做知客師,大家就爭。我見過,我見到這個現象,那個時候在台中鄉下有個小道場請我講經,遇到寺廟裡面天天吵,還打架,為什麼?就是爭這地位,那廟剛剛蓋好沒多久。我回來跟李老師講,李老師說:「算了,別去」,我說經沒講完,「沒講完沒有關係,你不要去。」為什麼?沒有道心。我還記得那個時候我講《禪林寶訓》,因為他們那個寺廟叫禪林寺。請我講經我就講《禪林寶訓》,大概講了十幾次,李老師叫我不要去。所以財富害死人,貪著這個,你的清淨心怎麼能現前?你看你傷害多大。惠能大師明心見性,給五祖和尚提報告第一句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你看看清淨排在第一。賢首大師作的《妄盡還源觀》,第一段,「顯一體,自性清淨圓明體」。我們心本來是清淨的,被這些東西染污,你不放下怎麼行?你不放下,怎麼能契入境界?這個要放下。自樂,這小乘,別學小乘,小乘是求自樂,不發大心幫助別人,這個不能學。大名稱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榮譽、知名度,講的是這個。在古時候叫高官顯爵,做院長的,在台灣做部長的,沒有人不知道。王位是國王,國王底下這是大臣,統統要放下。不但不求,連念頭都沒有,這個才重要,你才能真正的把靈性向上提升。

  第二「慈悲深厚」。頭一個教我們能忍,第二慈悲深厚,這是大乘菩薩最重要的一個條件,真有慈悲心。悲是能夠知道眾生苦,要幫助他,慈是與眾生之樂。用什麼方法?用教學,教學裡最重要是身教,我們自己沒有得到就不能影響人。現在的教學非常重要是感化,感化不了,我們自己做得還不到位,不能怪他,他的業障習氣固然很重,我自己做得還不夠,一定要認真努力。菩薩道、聖賢道都是一樣,都是平等的,都是往內求,不往外求。所以佛法稱之為內學,中國古聖先賢講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。問題出來,化解的方法一定自己反省,絕不在外面求,外面是永遠求不到的。我們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前後總有十次,我們知道他們沒有辦法化解衝突,沒有辦法把這個社會帶向安定和平。什麼原因?他都找外面,這個人錯了,那個錯了,這就沒法子。誰錯了?我錯了,人人都向內求,問題就解決;向外求就錯了,外面不能解決問題。只有自己向內求能真正解決問題,而且完全沒有後遺症。往內求,頭一個身心和諧,你說多快樂!孔子所說的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。我們就曉得,真正的喜樂從哪裡來的?學聖賢之道得來。在佛法裡面,你天天學習經教,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,這法喜、歡喜養身,所以你身體不會害病。什麼會害病?怨恨會生病,煩惱會生病,發脾氣會生病。心平氣和,他怎麼會生病!笑臉常開,你看我們佛門,在中國你一進山門,頭一個見到的彌勒菩薩,彌勒對你笑,你要學他,這個歡喜是從內心裡面發出來的。我們細心去觀察,你看你前後左右的這些人,凡是笑臉常開的,這個人一定很健康;凡是愁眉苦臉的,他一定有病。你再看看兒童,健康的兒童,你看他一天笑多少次,他每天笑幾百次,你一逗他他就笑。人逢喜事精神爽,你要找歡喜的事情,歡喜的事情向聖賢去找,向這個什麼?向佛菩薩去找。別去找世間人,他們沒有,他們煩惱習氣太多!一定要向佛菩薩學習,向聖賢學習,我們才真正得受用。深厚的慈悲,慈悲用世間的話講就是愛,這個愛裡頭有智慧、有理性;不是情識,情識的愛不究竟,感情的愛後遺症很多。智慧的愛、理性的愛叫慈悲,這是自性本有的,不是從外頭來的。

  第三「修習善根」,你看它不是學習,是修習,為什麼?已經學了,已經學了要真幹,習就是落實在生活上,落實在工作上,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。我們念佛求生淨土,《彌陀經》上告訴我們,往生西極樂世界的條件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」。把善根擺在第一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三個條件,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因緣我們遇到了,我們都是有緣人,我們能不能往生?關鍵在善根、福德。善根是什麼?簡單的講,能信、能解,這是善根。我對求生淨土一絲毫的懷疑都沒有,信心堅定,西方極樂世界無論是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我統統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理解了。怎麼理解的?大乘經教裡頭,淨土五經再加上《華嚴》,不就徹底明白了嗎?為什麼會有懷疑?懷疑是你對經教這些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沒有真正搞清楚,所以你對於世間的情執、緣分放不下,原因在此地。你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,怎麼會不放下!自然就放下。尤其是大乘經教,關係在哪裡?要鍥而不捨。我這一生,我跟大家做了多次報告,我不是上根人,更不是上上根人,中下根人,今天有這點成就是五十八年沒有空閒過,天天接觸經教,是長時薰修得來的。所以我很感激佛菩薩,我相信老師,我這點成就實在講得力於這一點。對老師的尊敬,這是父母教的,從小時候教的,五、六歲的時候父親就教我尊師重道。所以一生對老師尊敬,對老師尊敬是聽老師的話。

  章嘉大師告訴我,真正發心續佛慧命,弘法利生,你的一生佛菩薩照顧你,你自己一點都不操心。我聽了這個話多安慰!所以一生不操心,順境也好,逆境也好,善緣也好,惡緣也好,全是佛菩薩安排的,安排什麼?考驗我。順境生不生貪愛心?逆境生不生怨恨心?我知道,境界一現前,我在天天受考驗,天天能過關,天天有進步,怎麼會不歡喜!叫法喜充滿。所以長養善根,長養善根就是我們對大乘、對淨土,信心天天往上升,理解的時候愈學愈明白。特別是在我們這個時代,講經的人太少,聞法的機緣就少。現在幸好科學技術發達,我們可以用網路、用衛星、用光碟。在從前沒有這些,那你要親近善知識非常不容易;現在有這麼好的工具,要好好利用。利用這些工具,這是方老師跟李老師都曾經跟我說過,他要我記住,這個工具有用處,那時候沒有能力,你心裡要常常想著,有這個緣分的話,一定要利用這麼好的工具。所以現在真的講,辦佛學院培訓人才不難,用光碟、用網路就可以,不一定要在一起學習。而且現在我們曉得,這麼多年來,從網路、從衛星電視學習有成就的,很了不起成就的人,有,還不在少數。我偶爾接觸的時候,聽聽他們的談話,看看他們的舉止,真的是像一個有道行的人,有定力、有智慧。尤其是解答問題,他沒法子預備,你能夠看得出來。現在教學比從前方便,無論哪個地方都可以,就是用電視、用光碟。真正有志,學一部經,天天聽,譬如學《彌陀經》,你就聽《彌陀經》光碟,我們有蓮池大師《疏鈔》的光碟,蕅益大師《要解》的光碟,你可以聽。聽一百遍、聽一千遍,根性利的一千遍就能得念佛三昧,二千遍、三千遍他就開智慧。這在過去做不到,沒有這個工具,你要聽一個法師講經,聽一遍,再叫他講一遍人家不幹,所以你很難受益。現在我們拿到一套光碟,我天天聽,聽一年、聽兩年、聽三年,成了。問題是你有沒有耐心?問題是你能不能放下,前面講的五欲、王位、富饒自樂大名稱?你是不是能夠把我們今天講的名聞利養放下,五欲六塵放下?特別是這個世間是非人我、恩恩怨怨的,統統放下,你的清淨心、平等心現前,這才可貴。別求先解決別人的問題,先解決自己問題,別人問題在後。自己問題解決了,別人有問題他來找你,你幫他解決;他不來找你,你別去碰他,為什麼?你跟他講他未必能接受。他來找你,他會接受;他不來找你,他不能接受,你就別找他,這些道理都要懂。所以長養自己的善根,這個功夫非做不可。

  第四個「供養諸佛」,這個要知道,諸佛是什麼?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。所以我們要常存供養一切眾生的心,心裡頭真有,事相上隨緣,隨分隨力一點都不過分,我們就很自在。我沒有能力供養,我見到他合個掌問個訊笑笑,念一句阿彌陀佛,供養,這怎麼不是供養?不要花錢的,也不浪費你時間。無論對什麼人都有禮貌,無論對什麼人都恭敬,特別是他對我不恭敬,我對他恭敬。一年他沒有感覺,二年三年、十年八年會把他感動,別著急,有些效果不是說你這一弄馬上就感動他,不可能,有些真的要等很長時間,要等很多年的。甚至於那個人到臨命終時,「那人是好人,我對不起他」,臨終他明白了。臨終不明白,來生會明白,別著急,佛法通三世,不是講現前的。你看我學忍辱波羅蜜,我那白同學,一年我才覺悟,才真正被他感動,我這學會了,這個對於我學佛幫助太大!我們十幾歲的時候在一起,多麼難得,常常念同學的恩德。他教我這一招影響一生,讓我在這一生當中快樂,一生當中得到幸福,這忍多重要。

  第五「志求勝法」,這是人的願望,在佛法裡面講發心,在我們中國古聖先賢講立志,我的人生有方向、有目標。我們總的目標是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的方向是西方,永遠不變決定得生。身體還留在這個世間,隨緣幫助大家,這是供養,供養諸佛。出家這身分用什麼供養?出家就是教學供養,就是自己做出來供養。供養自己也供養別人,自己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都要想:我這個念頭,能不能給這個社會做好樣子?如果不是好樣子,這個念頭不能起,不是好樣子的話不能講,不是好樣子這個事不能幹,這是供養諸佛。在佛法裡面講,無比殊勝的是大乘,大乘當中尤其是《華嚴》,真的是稀有難逢,經太大!我的老師晚年十幾年講這部經,在台中,講一半他老人家走了。當年啟講《華嚴》,我有一份,八個同學聯名請老師講《華嚴經》,目的是什麼?目的是希望他長壽。我們那個時候預計,李老師至少能夠活到一百二、三十歲,希望他這部經能圓滿,真的,他真的健康長壽。怎麼走的?飲食出了毛病。他自己告訴我們,同修給他煮了一碗麵,山東人喜歡吃麵食,這個麵是麵條,乾的麵條,我們知道乾的麵條防腐劑一定很多,要不然它不能放那麼長久。大概已經過期,已經有味道,他很慈悲,他慈悲太深厚,他就吃。李老師是一個非常好的中醫,吃完之後他就用解藥,真的化解,沒事。過了半年又遇到一次,他總是當面吃給他看,他很歡喜,讓供養的人歡喜。吃了之後回到家再用解藥,遲了,那個毒已經散開,這就受了很大傷害,畢竟是九十多歲的人,不是年輕,九十多歲遇到這個事情。所以我每次去看他,他都提這樁事情,「吃東西要小心」,而且告訴我決定不要到館子吃東西。他就是因為飲食中毒,兩次中毒,這樣走的!這也是菩薩示現做給我們看,讓我們周邊的人看到,對飲食起居要特別注意。

  尤其是現代的食物,多半都有化學成分在裡頭,非常不健康。世尊在《無量壽經》上給我們講「飲苦食毒」,真的現在這個社會。我們要怎麼辦?佛法裡頭有辦法,清淨心不受毒的感染,慈悲心能夠解毒。真正有深厚的慈悲,有深厚的清淨心,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免疫力,你能夠化解疾病。有病不怕死,沒病也不貪生,總要保持清淨平等覺,這個重要。飲食是愈簡單愈好。我想起從前寺院庵堂裡面吃大鍋菜,一個菜,湯跟菜在一起;現在富裕,桌上都有很多個菜。五十年前我初出家的時候,有一年過年,我在左營興隆寺,在那裡過了一次年,那個時候住持天乙法師,這廟裡也有不少人,大概有四十多人。吃飯的時候過堂,一人一碟菜,那個碟多大?醬油碟,很小的碟子。對我很特別,給我這麼大的碟子,我是客人,一個菜,那個時候還很像一個修行道場。好不好?好,那是最健康的飲食,吃東西不要吃太過飽,七分飽夠了,你的妄念愈少,補充的營養也就少。所以人要吃很多東西,妄念太多,能量消耗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消耗在妄念上。為什麼世尊當年在世,出家人日中一食,阿羅漢七天吃一餐,辟支佛半個月吃一餐,他心清淨,沒有妄念,所以他消耗能量很少,一餐的補充可以能夠維持一個星期、半個月,他有這個能力。所以我們盡量減少妄念,起心動念要想就想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,什麼都不要想,這樣好,這就是最殊勝之法。

  第六「求佛智慧」,佛智慧跟世間人智慧不一樣,佛的智慧從哪來的?從禪定來的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。我們現在學佛,怎麼學學了幾十年功夫都不得力,這是一個關鍵問題,我們在世界上走了很多地方,看到在家、出家功夫都不得力。所以冷靜思惟去探討,到最後我們明白了,我們把基礎的修學疏忽了。從前人為什麼都有成就?出家的高僧、在家高士,為什麼有成就?他們從小受過很好的教育,家教。家教教什麼?教倫理、教道德、教因果。諸位要曉得,儒家的《弟子規》,道教的《太上感應篇》,佛教的《十善業道》,不是念的,不是背的,不是講的,那是日常生活,必須要修學。我們這一代的人就把這個疏忽,就像樹沒有根,你把它栽在那裡,怎麼栽它都活不了,它沒根。像蓋大樓一樣沒有地基,蓋個二、三層就倒掉,永遠蓋不上去,問題出在這裡。怎麼辦?這些年來我極力提倡補習,這是惡補,行不行?行,如果真幹的話,一年的時間就夠,這一年的時間就把這三樣東西落實;如果出家還得加一樣,《沙彌律儀》。這四個根紮下去,然後經教裡你能夠選一門,十年,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,十年專學這一門,沒有不得三昧的,沒有不開悟的。用不著跟我學,我把方法祕訣都告訴你,各個都成就。

  我這一生也講了不少部經,留的這些光碟也不少,你要是喜歡的話,這可以幫助你,你一遍一遍反覆去聽,反覆聽幫助你開智慧。可是先別著急聽,先最好讀經,讀經、念佛,先成就你的定力,先成就你的清淨心,這個重要,這是基礎。你可以用一年的時間落實三個根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,落實三個根,這三個根要做到,認真去做,讀一部經。曾經有一位同學,那是我在新加坡的時候遇到,他也是初入佛門,問我學經教,他喜歡《無量壽經》,我說很好,你把《無量壽經》先念三千遍,念完三千遍的時候你再來找我。他告訴我,他念到第八百遍,他就法喜充滿,經裡面很多意思他就自己明白了。這個人善根厚!依照這個方法修行,我相信他得三昧,雖然三昧不是很深,管用,為什麼?他開智慧。我說在這個時候你可以聽我《無量壽經》講記,你可以聽光碟,沒有這個基礎聽光碟沒用處。有這個基礎的話,讀經能夠看到經裡面意思,那個幫助也很大。沒有一個不成就,只要你真幹,凡夫轉凡成聖,作佛、作菩薩一點都不難。只要你懂得方法,懂得理論,如理如法的修學,不難!

  佛菩薩的智慧是真智慧,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,佛在《華嚴經》上講得很好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。不能向外求,外面求不到,外面求的是知識,內心裡流出來的是智慧,智慧就是你本有的,自性本具般若智慧。惠能大師大師開悟說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具足什麼?具足圓滿的智慧,具足圓滿的德能,具足圓滿的相好。所以什麼都不要向外求,向內求,你受用不盡,向內求,求得的是什麼?求得的是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向內求,不在外。大乘教裡面佛菩薩常說,祖師大德說得更多,「唯心淨土,自性彌陀」,不在外!一切法從心想生,連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不例外,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也不例外,全是自性現的,心現識變。這個道理明白,你能掌握,你怎麼會不得大自在!所以外緣必須要斷得乾乾淨淨。

  第七句說「深心平等」,要知道平等是性德,本來是平等的,迷失了自性才有高下,覺得我總比別人高一點,別人總比我差一級,錯了,平等的。不但我們跟人平等,上,我們跟諸佛平等;下,我們跟餓鬼、畜生、地獄都平等,這個不能不學。怎麼修?首先你常常記住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我們自性裡的恭敬心生起來,這很重要,這是性德。中國古聖先賢講禮,你看《禮記》頭一句,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;佛法所有的懺儀,你一打開,頭一句「一切恭敬、一心頂禮」。淨業三福裡面告訴我們,第一句話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,孝敬,孝敬這兩個字把所有諸佛菩薩大聖大賢他們的德學、他們的教誨包括盡,總不出孝跟敬,中國人常講「百善孝為先」。深心是對自己講的,是自受用,自受用要平等,我們看到樹木花草也合掌稱菩薩,我們知道花有花神,草有草神。樹木,佛講一個人高,都有靈借這個地方居住,所以他就變成樹神。佛教出家弟子,出家弟子都住在曠野深山,總得砍幾棵樹搭個小茅蓬遮蔽風雨。《戒經》上講,你要砍這棵樹,三天前你到那個地方去禮拜,誦經供養,給他迴向。告訴他,三天之後我來砍這個樹,啟請居住在樹上這個靈搬家,很有禮貌,真有,不是假的。我們在澳洲,澳洲我們道場旁邊買了一棟新房子,六十一號,那房子太舊,我們把它拆掉重新蓋。重新蓋,門前面有四棵樹要砍掉,為什麼?要不然車進不來。我們也是遵守佛陀的教誡,三天前給他上供,給他誦經,請樹神離開,四棵樹砍了。砍了之後有個事情發生,樹神託夢給我們道場年輕的法師,這個法師第二天告訴我們,昨天晚上樹神託夢給我,他說我們砍樹的時間太快,最好一個星期之前通知他。我們想想有道理,澳洲的樹神跟澳洲人差不多,澳洲人做事情都很慢,慢吞吞,步伐太慢。以後我們就記住,在澳洲砍樹要一個星期之前通知他,他有充分的時間去準備搬家,有感應,感應的事情非常多。

  所以要有平等心、愛心、恭敬心、孝順心,好!絕不要分彼此,怨親平等,我們這一世在這個世間,化解一切的怨結,不再給人結怨。他跟我結怨,我不跟他結,那個結就打不起來;結一定是相對的,才能夠結著;如果我們沒有這個意念的話,那個結就不會成。道理搞清楚,這個生活就非常幸福,非常美滿。所以平等比什麼都重要。平等表現在自己的謙虛,謙卑恭敬,這是平等。不平等那就是傲慢,傲慢不但招來自己身體的病毒,而且還感應自然災害。佛在《楞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為什麼會有這些災害?佛說水災是貪婪感得的,貪心太重就感來水災。今天這個世界,社會上幾個人不貪?貪財、貪色、貪名、貪利,誰不貪?學佛的人貪佛法,糟了,這錯了。火災是瞋恚感應,發脾氣是火,一身都發熱,這個地球現在大家知道,地球的溫度不斷在上升,什麼原因?居住在地球上的人脾氣太大。沒有人知道,你發一次脾氣,地球溫度就增一點,佛要不說出,沒人懂!風災是愚痴感得的,地震就是傲慢,為什麼會有地震?不平!我總比別人高,別人總不如我,這種意念、行為感得地震,佛給我們說自然災害這麼來的。所以佛說得好,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」,這災害就沒有。極樂世界沒聽說災害,華藏世界也沒聽說災害,為什麼?那邊的人都是上善之人聚會一處,他怎麼會有災害!我們這邊的人,如果心都上善,都是上善之人,我們這個地球就變成極樂世界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你一個人變,你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就變,我在澳洲就有非常明顯的感觸。我們住在鄉下,我居住的房子外面有很大的院子,院子很大,外國人算英畝,我有二十八個英畝。一個英畝是六個中國畝,所以合中國畝大概有一百七十多畝。院子大,我們種了很多樹木,種了很多水果,種了很多蔬菜,有個很大的菜園。我們這個環境,跟一些鄰居的磁場不一樣,很多人進入我們這個圍牆裡面來,不是圍牆是鐵絲網,進入我們的範圍就能夠感觸到。為什麼?我們心地祥和,對待樹木花草都恭敬,對待這些蔬菜,我們蔬菜、樹木沒有農藥,沒有化肥,而且生長的比那些菜農種的菜還要好。所以他們很羨慕,問我們怎麼種的?他們來看都覺得不可思議。我們菜園裡面放念佛機,有的時候放佛經,讓這些樹木花草聽經,聽佛教的音樂、聽佛號,它們是這樣生長出來,天天都豐收。菜園平常供養三百人,有法會的時候可以供養一千人。法會很奇怪,我們做個七天法會,從海內外來那麼多人,那個菜園那幾天菜就特別茂盛,好像它知道我們做法會,它來供養,所以是感應不可思議。決定不可以傷害一個眾生,連樹木花草都要愛護。

  第八「親近善友」,非常重要。親近善友,我們的善根福德會天天往上提升。善友到哪裡找?現在找不到。這樁事情,以前李老師就常常教導我們,現前找不到找古人,每天讀古人的書就是親近古大德。每天讀幾頁《四書》,親近孔子、孟子,每天讀《華嚴經》親近毘盧遮那佛,親近盧舍那佛,華嚴會上佛菩薩。天天讀《無量壽經》,親近阿彌陀佛,親近觀音、勢至,蓮池海會佛菩薩,怎麼會沒有善友!善友實在講從來沒有離開你,你不認識。真的跟佛菩薩、古聖先賢親近時間久了,然後發現什麼?發現我們周邊所有的人全是佛菩薩,全是善友,這才歡喜!他們在做種種表演,表演給我看的,他表演是善的一面,告訴我們要學善,要修善;表演惡的那一面,教我們反省,我有沒有?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。哪個人不是善人?哪個人不是老師?各個都是。所以《論語》上講「三人行必有我師」,三人是自己一個,一個善人,一個惡人,善人、惡人都是我的老師。善人所表演的我要跟他學,如果他的善我也有,那就被肯定,我不能夠把善斷掉,要好好保持。如果他表現惡的,那給我做一面鏡子,因為人都有個毛病,看別人過失很容易,看自己看不到。那怎麼辦?看別人,反過來,回光返照就看到自己,自己有沒有?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,這就對了。所以善人、惡人我都要恭敬,善人、惡人都是我的善知識,他不是真的惡人,他表演給我看的,都是佛菩薩的示現。我們用這個心、用這個眼來看一切人,那你成佛就很快。為什麼?你已經慢慢契入到純淨純善,誰幫助你的?都是社會大眾幫助我的。我們的心善,人人都善,惡人都善,餓鬼、畜生、地獄都善,沒有一樣不善;我們心要不善,佛菩薩都不善。所以境隨心轉,這一點很重要,大乘教上佛菩薩都這麼教我。

  第九「心常柔和」,這是《還源觀》裡面,四種性德第三條「質直柔和」,直是什麼?真誠。處事待人接物真誠,別人騙我,不怕,沒有關係,為什麼?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別認真。我對人一定要真誠,為什麼?我們走的是菩薩道;你要用虛偽的話,你走岔路,你這一生不會成就。真誠心待人。柔和是態度,處事待人接物都要柔和,中國古人所說的「和為貴」,這句話是真理,他跟我不和,我跟他要和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常常想自己,別去想別人,想別人多想人家的長處,不記人家的缺點。如果我們常常把人家的過失、缺點放在自己心上,壞了,你的心壞了。你看你自己的心變成別人的垃圾桶,誰吃虧?自己吃虧,別人不吃虧,我們決定不能幹這個傻事。專看別人好處,不要看別人壞處,別人的壞處,如果你會用,提升自己,自己回光返照,他這些缺點我有沒有?我要是有,趕緊改,改過自新。改掉了,過兩天毛病又出現,這習氣不容易斷,又遇到一個,你看他這個樣子馬上又提醒。這些惡人時時刻刻他是演戲給我看的,天天在這裡提醒我們,我們才真正能徹底改過自新,才徹底把煩惱習氣放下,自己靈性上升。所以,你能不感恩嗎?看到螞蟻、看到蟑螂,提醒我們螞蟻菩薩、蟑螂菩薩。提醒我什麼?牠墮畜生道,過去造的業障,我如果還是迷惑顛倒造業障,將來我跟牠一樣。牠不是在我面前示現嗎?不是在這裡教我們嗎?不可以學牠那樣。你要是明白這個道理,你就曉得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,全是佛菩薩在教導我們,覺悟的人講頭頭是道、左右逢源,所以他會成就。我們今天不成就不能怪別人,怪自己。怪自己什麼?不會!人家怎麼成就?人家會,會修。他智慧放光,他照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所以自己成就了。

  末後一句「愛樂大乘」,大乘是太難得,大乘法在這個世間確實稀有難逢,中國人有福。古聖先賢將大乘的精華都翻成了中文,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懷疑,我說為什麼,早年印度高僧到中國帶來的經典,中國的高僧到印度去取經,帶回來那麼多梵文原文經典,為什麼現在統統喪失掉失傳?為什麼沒有好好的保存留下來?我向方東美先生請教,他告訴我,他說從前的中國人跟現在不一樣,現在完全失去了民族自信心。中國古人不是的,中國古人把佛經翻成中文,那個信心多足!翻的意思一點都沒有錯誤,而且翻的文字比梵文還要華麗,還要美。換句話說,讀佛經讀中文就可以,梵文可以不必要了,這是什麼氣象?方老師講:中國古人!哪像現在。能不能相信?能相信。為什麼?主持譯場的幾乎都是佛菩薩再來的,不是凡夫,參加譯場的這些,無論是在家、出家都是飽學多聞,我們今天講德學均優。中國的譯場是國家帝王來護持的,有這麼好的成就,留這麼多真正叫法寶,我們不能不重視。重視怎麼個重視法?認真學習,這叫重視;怎麼樣把它保存流傳後世,那不行,要自己做到。我們自己有緣分接觸到,這一生就有成就,所以你天天學,天天歡喜,無量無邊的法喜。所以,真幹佛菩薩就加持,加持什麼?加持你得三昧。我們學《華嚴》得華嚴三昧,學《無量壽經》得念佛三昧,得一點點三昧不要歡喜,為什麼?往前面看還遠之遠矣,要努力,要認真,從現前的基礎要向上提升,這就對了。我們所講的還都是「以三昧力」,三昧就是十法界裡面,沒有出十法界,我們真正佛門弟子他的住處。我們住哪裡?我們住在三昧裡頭。不要去找哪個山頭、那個道場去住,那是假的,住在三昧裡頭,三昧是什麼?定力。住在法裡面,你才永遠歡喜,永遠不會退轉、不會沮喪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