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八三八卷)  2002/9/4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0838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華藏世界品」,別明種剎香海雙釋二章。好,我們有字幕清楚多了。

  「謂香海依剎海」,這個經裡頭表法的意思我們一定要清楚,香水海是講阿賴耶識裡頭含藏種子,剎海就是阿賴耶識。「剎種依香海」,剎種是現行,香海是種子。「諸剎依剎種」,這個諸剎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星球,講的這個小的星系,剎種是大的星系,這在前面都曾經交代過了。這段經文有長行也有偈頌,長行分三段,第一個是「總舉諸海所依」,第二個是「別顯海種及剎」。現在請看經文:

  【爾時普賢菩薩。復告大眾言。諸佛子。此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在華藏莊嚴世界海中。如天帝網。分布而住。】

  我們依經文做個簡單的說明。普賢菩薩說完前面偈頌之後,接著告訴大眾『諸佛子,此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』。這個「十」不是數字,代表圓滿。數量那是沒有法子計算,真的是盡虛空遍法界,我們常講「無量無邊無數」。『香水海』是藏識裡面含藏的種子。『在華藏莊嚴世界海中』,這個「世界海」就是藏識,就是阿賴耶。『如天帝網』,這是比喻,就好像大梵天王的羅網一樣,在這個藏識裡頭『分布而住』。

  清涼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,「大都分布」,這就是講的世界,世界是怎麼來的;講宇宙的緣起,世界的來由,生命之起源,都是阿賴耶裡面變現出來的,正如「出現品」裡頭所說的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。我們果然參透這個道理,了解事實真相,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。如果肯定這個事實真相,在佛法裡面就稱為法身菩薩,他已經證得清淨法身,知道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是自己;也是禪宗裡面講,這個人把他的本來面目找到了,宗門常講「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」,這就是本來面目,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。

  所以契入這個境界,慈悲心真正生起來了,慈悲心是愛心。大乘經上常講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非常可惜九法界眾生不了解事實真相,才生起妄想分別執著,於一切境緣當中分自分他,自他對立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矛盾、隔閡,造成真叫做無謂的衝突。把一真法界,把大圓滿變成不圓滿,把一真變成了十法界、變成六道三途。

  但是佛告訴我們這個轉變不是真的,真的永遠不變,會變的是假的,所以《般若經》上講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虛妄是從情執裡頭生的,佛菩薩他們有能力、有智慧把情識轉變為智慧,般若智慧;把情識融化成能力,萬德萬能。學佛不是學別的,無非是學一個轉變而已,我們要怎樣做一個大轉變;這個大轉變在究竟方面來講,轉凡成聖,轉凡成佛,這是我們學佛最後的目標。

  從哪個地方轉?從心地上轉,我們今天講從思想上轉、從觀念上轉。一定要曉得眾生在迷,我也在迷,難得的是我現在開始覺悟了,眾生不覺。初初覺悟的人跟不覺的人在一起,日子不好過;已經轉過來的人跟沒有轉過來的人,那個日子很好過。為什麼?他已經不會受六道三途的干擾。

  我們現在剛剛開始覺悟,還沒有能力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擾,還沒有這個能力。但是這個過程是無量劫來所有修行人(也就是諸佛菩薩)必經的道路。釋迦牟尼佛現在成佛了,阿彌陀佛成佛了,毘盧遮那成佛了,他們最初學佛有沒有經歷這個過程?跟諸位說,肯定有!他們通過了。

  所以,我們要常常想諸佛如來在當初像我們這個境界,一樣要受這些苦難,要受這些折磨。你要禁得起這些考驗,成功了;那禁不起,退轉了。退轉了以後再來。生生世世無量劫最難突破的是現前這一關,怎麼樣真正不受境緣的干擾?境是物質環境,緣是人事環境。特別是人事環境,我們如何能突破,這個叫真功夫,這個叫真修行。

  我們要想在這一生成就,古聖先賢、祖師大德的教訓,句句都是金玉良言。我們仔細冷靜的觀察,凡是功夫不得力,凡是這一生不能成就,都是疏忽了祖師大德的教誨。所以經典重要,那是根本依,我們修行的大根大本,祖師的教誨更重要;經典是因,是我們修行作佛的因,祖師大德的教誨是緣。為什麼?最契合我們當前的生活環境。

  在現代這個生活環境我們應該要怎麼做,這個重要。我們依靠也不能依靠太多人,如果依靠太多人有麻煩。這常言說得好,跟一個老師一條路,好走!跟兩個老師是兩條路,三個老師是三叉路口,四個老師是十字街頭,你無所是從,不知道走到哪裡去了。所以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我們這一生能有成就。

  法門也是依靠一個法門,我們主修的法門是淨土法門,我們主修的、依靠的經典是《無量壽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,其他一切經論是助修,當作助緣。主修跟助修就跟學校讀書一樣,你主修的跟選修的一定要分清楚,選修的一定是輔助主修的,這個賓主不能顛倒。

  解門稍稍契入之後,我們對於自己所修所學的,我們的生活環境,處事待人接物沒有懷疑了,這個在解門功夫得力了。那往後,往後我們注重在行門,行門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,在物質環境、人事環境裡面歷事鍊心,我們要禁得起磨鍊,要禁得起考驗。當大的衝擊來的時候,很難忍受,常常想到經上講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;常常想到虛空法界剎土眾生跟我是一體;常常想到人性本善,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。

  六道凡夫迷失了自性,心性被妄想分別執著、欲望、貪瞋痴慢迷了,他才造罪業,他才會傷害別人。但是這個迷不是真的,迷是習性不是本性。諸佛菩薩幫助一切眾生,看眾生的本性,不看他的習性。他有耐心,很耐煩的假以時日幫助他消除習性,恢復本性。我們今天接受佛菩薩的教誨,功夫在哪裡鍊?在日常生活當中鍊,不是在別的地方,就是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鍊。

  從總的綱領上來講,好講,我們要練真誠,別人對我們虛偽,我對他真誠;別人的心染污,我要學清淨。什麼是染污?妄想分別執著是染污,我們時時刻刻要想著遠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。遠離當然不是個容易事情,慢慢來,希望我們自己妄想分別執著一年比一年淡,一個月比一個月淡薄,好功夫!清淨心、智慧月月增長。所以,經書不能不讀,祖師大德的書不能不讀。

  我初學佛的時候,李老師勸我讀《印光大師文鈔》。我親近李老師到今天也將近五十年,想到老師的教誨,從這麼多年的體驗,一年感覺比一年更真實,我抓住印祖傳法的精華!「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信願念佛,求生淨土」,祖師這十六個字不可思議,比什麼都重要。

  「敦倫」是什麼意思?現在我們明白了,從前不知道,從前那個「倫」只認為是家庭裡頭父子兄弟。讀了儒家的書,知道了「倫」的範圍很大,夫婦、父子、兄弟、君臣、朋友,四海之內皆朋友也。這個「倫」止於人倫,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對於一切人,我們在地球上都是人類,人與人之間應當平等對待,和睦相處,這就是敦倫。「敦」的意思就是誠懇,以真誠、誠懇的心對待一切人,人是我們的同倫。讀了《華嚴》明瞭了,那個「倫」不只是人類,十法界一切眾生,不但一切有情眾生,還包括無情眾生,樹木花草,還包括山河大地。

  《華嚴經》上說得好,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。為什麼?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這個境界很難很難體會。所以我講經常常提醒同學,你們從作夢當中體會。做了個夢,夢裡頭有沒有虛空?有,夢裡頭也有天、也有地、也有日月星辰、也有山河大地,這些東西從哪來的?佛講得好「唯心所現」。誰的心?自己的心;自己心裡頭現的境界,不是自己,那是誰?所以我們要明瞭我們居住這個環境,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我自性變現的,順境善緣是我自性裡頭善心所變現的,逆境惡緣是我自性裡頭煩惱心所變現的,你能怪人嗎?想到這些地方,自己就好笑了,什麼問題都化解了。常常保持自己的清淨心。

  所以,佛講的話,有的時候我們很難體會,什麼度眾生就是度自己,這個話讓人聽不懂。你度那些不善的眾生,不就是度自己不善的心所嗎?你想對不對?環境不好很惡劣,人事不好都是壞人,是我自性裡頭煩惱心所變現出來的。我不原諒他們,不就是不原諒自己?我要傷害他們,豈不就是傷害自己?這是自性!自性能不能傷害?不能。所以我們決定不能用外科手術的辦法,這個部分不好,好,把它開刀切掉、割掉,不要它,錯誤的。自性是不生不滅的,它現在有了問題了,你要幫助它恢復正常。

  你看看佛菩薩、古今中外大聖大賢的教誨,他怎麼教人?無非是教他恢復正常,這是教育。轉惡為善,為什麼?他的性本善,他的惡是受外面的薰習、薰染,不是他的本性,他本性善良的。轉敵為友,把敵人轉變成朋友,把冤家轉變成親人,這是大聖大賢的教育。不能把他開除!就像我們這個身體一樣,手腳哪個地方一出了問題,好,把它割掉不要它,這是開除掉,人就變成殘廢,這不是健康的辦法。這個手麻木了,想辦法醫療幫助它恢復正常。中國的醫學是要把整個身體各個不同器官有了問題了,幫助它恢復正常,不是用外科手術的辦法把它割掉不要了。割掉不要是破壞了自然,聖賢教育是如何能恢復自然,重要!

  現在九法界眾生,尤其是六道,他的病根在哪裡?病根是觀念思想錯誤,錯在不知道人與人跟自己是一體,不知道是一家人,不知道關係這麼密切。譬如宇宙是我們一個身體,我們是身上一個細胞,別人也是一個細胞,都是這一個身體的一部分,我這個細胞好,看別的細胞壞了,好,把它拿掉不要它了,這行嗎?這不是好辦法。如何幫助它恢復!左手這裡麻木了,右手要幫它按摩、幫它恢復。佛菩薩示現在九法界幫助一切眾生就是恢復,他知道九法界跟自己是一體,這個局部出了毛病,幫它恢復,使整個身體健康,宇宙健康。

  宇宙和平,和平是健康,衝突就出了毛病;和平是正常的,衝突是不正常。衝突如何化解?一定要把衝突真正的因素找到。所以我常講(我也不是我自己有這個能力講,經典上所說的),衝突的根源就是我們自己思想產生了錯誤,把事實真相看錯了、想錯了,才發生這些問題。我們自己一定要覺悟、一定要明瞭。要恢復我們自己真正健康,純真無妄的、沒有偏差、正確的思惟。

  佛告訴我們八正道裡頭的正思惟。什麼是正思惟?絕對的標準是無念,一念不生這是正思惟,這是最高的標準。為什麼?真心本來就不動的,一動就不是真心,一動是無明,一動是不覺;真心是永遠不動的,就是佛家講的禪定。這個不動,不起心不動念決定不是白痴,白痴是屬於無明,不是智慧。這個不動像鏡子一樣,所以佛用鏡子做比喻,鏡子不動,外面境界相清清楚楚明明瞭瞭,都照在裡面。而且曉得所照在裡面是一身、一心。一心所現,一心現十法界,十法界就是真心的相分。

  為什有這種差別?剛才講了,阿賴耶裡面含藏的種子不相同,它都起現行。善的種子現佛菩薩的境界,淨土宗裡頭常常講「自性彌陀,唯心淨土」。極樂世界是唯心所現的,自己心現的;阿彌陀佛是我自性變現的,我自性裡頭有佛的種子。所以阿彌陀佛是誰?自己!極樂世界是在哪裡?也是自己!法性身跟法性土是一不是二,是不是愈講愈深了,愈講愈不好懂!確確實實這是事實真相,「身土不二,心境一如」,大乘經上常說的。所以,人與人之間關係多麼密切,人與花草樹木,人與山河大地,人與天地鬼神,那種親密的關係沒有法子比喻。你今天說夫妻、父母,它還是隔一層,關係再親密,隔一層;這是自身。誰知道?佛知道,法身菩薩知道。

  這個經上講的宇宙星系星球的分布,在這個太空當中分布,實際上就是阿賴耶裡頭含藏的種子在阿賴耶識裡面的分布。阿賴耶識多大?那真的是像經上講的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,阿賴耶識包太虛、周沙界。不覺叫阿賴耶,覺叫真如本性,所以佛法教學就是一個覺、迷。我們都是在迷位,怎樣從迷位解脫出來提升到覺位,我們的修學就有了成績。

 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講「大都分布,則似車輪」,這個說得很好。車輪我們曉得是圓形的,而且是旋轉的,我們今天看到這個太空當中,確確實實是這個樣子。你看那個大的星系,我們今天講的銀河,比銀河更大的星系我們今天還沒能發現,還見不到全體的真正面貌,我們只能看到局部,而不能夠看到全體,這境界不夠。

  「其有別者,謂帝釋殿網,貫天珠成。以一大珠當心,次以其次大珠貫穿匝繞」。這是比喻,這就比喻像我們現在所能夠觀察到的,科學技術能觀察到的太陽系、銀河系。這個就像帝釋殿網那個狀況一樣,當中一個大的珠子。像太陽系當中是太陽,在太陽系裡面太陽最大,旁邊有大的星球、有小的星球(我們講大行星、小行星),周匝圍繞。我們從不同角度去觀察,那個形狀就起了變化。像太陽系我們在正面從上看下,它是個圓形的。如果從側面看,它就變成一條線,這一條線當中星球最大,就像一個碟子一樣,當中鼓起來,兩邊慢慢就稀薄了。確確實實這經上講的沒錯,一定要曉得事實真相,要懂得道理,自性變現之物!

  下面第二個大段「次第別顯諸海種剎」,這個經文也分為三段,第一段「辨中間一海」,然後「辨右旋十海」,第三段說明「十海所管之海」。清涼說得好,「十海各管不可說佛剎塵數之海,總顯,則有十不可說佛剎塵數」。這從數量上來講,我們一般講「無量無邊無盡無數」。佛在經上曾經說,說我們阿賴耶識裡頭含藏的種子,無量劫來這個種子之多,他說假如這個種子有形狀,形狀很小,就像微塵那樣,那個種子有多少?是盡虛空容納不下!我們從《華嚴經》這些經文裡頭能體會到。

  所以世界沒有邊際,是這些種子起現行變現出來的。佛說法為了講解方便起見,歸納,用歸納的方法,這歸納也有一百一十一,只給我們說這麼多。「餘皆略指」其餘就不必多說了。希望我們從這個例子裡面就能夠推想而知了。

  舉例是舉我們現前居住的這個剎海,這最親切了。這一個大世界,「中央一海」,其實哪裡有中?哪裡有邊?我們總以為我們自己居住的這個地方做為中。我們今天學院在圖文巴,布里斯本在我們的東面,墨爾本在我們的南面,我們這個地方算是中。如果我們住在布里斯本,我們這個地方就變成西,所以宇宙當中有沒有中?沒有。中、邊沒有界線,找不到。

  同樣一個道理,時間也沒有先後。所以時間的觀念、空間的觀念在佛法裡面說它做不相應行法;用現在的名詞,是抽象的概念,決定不是事實,只是抽象概念而已。但是這個抽象概念也造成了障礙,什麼障礙?分別執著。分別是障礙,諸佛菩薩沒有這個概念,所以時間他突破了,他能夠看到過去未來;空間他突破了,他能夠深入不同維次的空間。

  我們今天沒辦法突破就是因為你有執著,打破執著是要用禪定的功夫。什麼是禪?總得要清楚、要明白,禪是不受外面境界影響,不受外界干擾;外不著相那叫做禪,內不動心叫做定。不是叫我們不接觸境界,那是做不到的。所以禪定絕對不是面壁修成的,面壁是初學,學成之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外不著相,內不動心,禪定功夫成就了。那個時候就是《華嚴經》境界了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,無障礙的法界叫一真法界,叫諸佛菩薩清淨國土,沒有障礙了。

  我們現在難在哪裡?觸處成障,一接觸就是障礙。為什麼會有障礙?我有分別執著,你也有分別執著,我的分別執著跟你的分別執著不一樣,就起衝突了。佛菩薩跟佛菩薩沒有衝突,為什麼?他不分別,自己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對方也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所以沒有障礙。佛菩薩跟我們在一起,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,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所以他可以跟我相處。我有衝突,他沒有衝突,進到他那個境界就被他融化了,他能包容我,我不能包容他。

  所以說是兩個人在一起,一個善人、一個惡人,這兩個人你們想想能不能發生衝突?不能,絕對不會。惡人以惡意對善人,善人原諒他、包容他;惡人罵善人,善人不回答,不會跟他吵一架;惡人打善人,善人不還手,打不起來。我們小時候在學校念書,同學們打架,總有個有理的,有個沒有理的,可是老師處分,他不管你有理沒有理,兩個人一同處分,我們心裡很不服氣。為什麼一起處分?到後來學佛才明白,兩個程度一般高的才會打起來、才會相罵;一個高一個低吵不起來,也打不起來。

  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跟我講這個道理,凡是爭執都是程度一樣的,如果這兩個,一個程度高一個程度低不會有爭執,那就能看出高下了。要學,應當學,佛菩薩心地清淨一塵不染,就像虛空一樣能夠包容萬物,善的、好的虛空包容;不善的、不好的虛空也包容。常常想到虛空,虛空是我們的真心,沒有不能夠包容的。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,了解事實真相,要會學。

  向下佛舉例為我們說明這個事實真相,舉我們現前居住的這個大世界,華藏世界。華藏世界是我們居住的大世界,這個大世界今天科學家還沒有發現,發現的是大世界裡面的一部分,局部,真正大世界沒發現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諸位同學,請接著看「次第別顯諸海種剎」,第一段的經文:

  【諸佛子。此最中央香水海。名無邊妙華光。以現一切菩薩形摩尼王幢為底。出大蓮華。名一切香摩尼王莊嚴。有世界種而住其上。名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。以一切莊嚴具為體。】

  這是第一段,說明這一個區域,這麼一個星系。『最中央』是以我們自己居住做為中心,這個『香水海,名無邊妙華光』,這一句裡頭含義就深了。「妙華」是說菩薩行,這個地區修六度萬行的人很多,發菩提心的人很多;換句話說,轉迷為悟、轉凡成聖的人多,那他這個環境當然不一樣。看風水的人常說「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」。這些發菩提心的人,什麼是菩提心我們要明瞭,這個地區的人,每一個人都是用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正覺心、慈悲心,這是菩提心。住在這個地區的人、生長在這個地區的人,都是這樣真誠清淨平等覺,他們處事待人接物都是六度萬行,這個世界哪有不好的道理!所謂境隨心轉,真正是有福的人,他所住的地方當然是福地。

  所以它『現一切菩薩形摩尼王幢為底』。花的名是「以香摩尼,嚴此華故」,又是「從摩尼底而出生」。這些都是比喻,都是講的事相,相怎麼成的?清涼大師在「約法」裡頭講的「約法,萬行圓明之所成故,海能有華,故受華名,華依於海,取海底稱」。譬如蓮花生在這個池子裡,根生在池子底裡面,池子裡有蓮花,我們就叫它做蓮花池。這個池的名字是從花,它裡頭有蓮花,我們叫它做蓮花池。這個地方的意思也是這樣的。

  這個世界之大,境界之廣,都是我們沒有辦法想像的。『有世界種』,「種」前面講過了,種是什麼?是許許多多的世界聚集在一起,我們稱它作「世界種」,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星團、星系。講世界那是講一個星球、一個小星系,像這個太陽系,我們稱一個世界。要稱世界種,那就是很大很大的星系了。

  清涼在註子裡面講,就事上講「寶光遠照」,這是講種名。「約法,其世界種,正是所含種子,一一皆有大智光明遍照法界義故,性德互嚴故」。這幾句話很重要很重要,性德互嚴,我們要學習的也正是在此地。

  從經文裡面,我們體會到大乘經裡面常講的「身土不二」,這是指的什麼?常寂光土,明心見性的菩薩所居,真的一點都不假,他的心跟虛空法界融合成一體。心融合了,身自自然然也融合了,也融成一體了,所以光明遍照。光明遍照是什麼意思?不起心不動念,身心跟宇宙合而為一;起心動念,身心跟宇宙還是合而為一。他的智慧周遍法界,他的德能周遍法界,他的相好周遍法界,以此智慧德能相好供養一切眾生,普賢菩薩!不是普通的菩薩,普通菩薩講布施,普賢菩薩講供養,真誠恭敬供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。我們應當要契入這個境界,這個境界才真正叫大圓滿。

  那要問我們可不可能?答案是肯定的。為什麼?這是自性本來的樣子,自性本具的德性,只可惜我們自己迷失了性德。佛教導我們,佛對我們的恩德,就是把我們迷失的真相為我們說出來,讓我們覺悟,原來我們的性德是這樣的具足圓滿。我們要不要恢復?還要不要再去搞六道輪迴?再搞什麼九法界、十法界?

  聰明人,稍稍有智慧的人當然覺悟,我不再搞了,我要像佛陀、我要像法身菩薩一樣,信心志願從這個地方生起來了。經上說的都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,普賢菩薩有,毘盧遮那如來有,我們各個人都有。毘盧遮那是唯心所現,普賢菩薩也是唯心所現,華藏世界是自性所現的報土,性識所變的;能現所現、能變所變是一不是二,我們要肯定這個事實真相,這是我們修行證果的根本。不知道這個根本,不明瞭這個根本,自己修行證果沒有信心,我們凡夫業障深重怎麼能成佛?總是不相信自己能成就。搞清楚搞明白了,修行證果是一個正常的事情,一切眾生應當如是。

  佛法裡頭最難的就是信心,頭一關。我們今天修行不能成就、不能認真,陽奉陰違,什麼原因?沒有信心!實在講,幫助我們一般凡夫建立信心的無過於《華嚴經》,我們在《華嚴經》裡頭奠定堅定的信心,在《無量壽經》裡面成就無比的願力,念佛哪有不往生的!不但往生,品味高超!這是我們一生唯一的一樁大事,其他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,不值得一提。

  尤其是中年以上(我們講四十、五十以上),對於這個方向、這個道路要認識清楚,加一把勁努力,我們就不再搞輪迴了。冤親債主我們要發大慈悲心,我成佛首先度你們,自己沒有怨恨心,心是平靜的,忍辱波羅蜜成就;沒有一絲毫報復的念頭,持戒波羅蜜成就了,持戒是破惡,對於怨敵沒有絲毫報復的念頭。在一切境緣當中成就自己的德行,大德大能、大智大慈!

  下面經文這是第二段「所持世界」,先是「總舉大數」。

  【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。於中布列。】

  這是先把這個世界的大數給我們說出來。『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,於中布列』,這個「中」就是這個大蓮花當中,華藏世界。底下一段這是講華藏世界有二十層,大剎!像一棟大樓一樣,這個大樓有二十層。我們底下都會念到,娑婆世界在第十三層。

  這個大世界的教主,毘盧遮那佛。我們今天講小世界,小世界這個娑婆世界,釋迦牟尼佛。釋迦牟尼佛是應化身,《梵網經》上告訴我們千百億釋迦牟尼佛,這個千百億是數字,千百億應化身的佛,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是應身,盧舍那是報身,毘盧遮那是法身,三身一體,一而三,三而一。一再說明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的。

  所以今天娑婆世界這一個局部,你看在這個二十重大剎裡面,這個地方有了衝突,起了爭執,這是很小的一個範圍。就像我們這個身體,我們的器官當中,這個身體就是二十層大剎,每一層就像我們身體各個部位的器官,而每一層有無量無邊的世界。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也在第十三層,在我們娑婆世界的西面。要是從極樂世界來看娑婆,娑婆世界是在東面,釋迦牟尼佛的教區。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地方很健康沒有毛病,那個地方的居民都非常和睦融洽、互相尊重、互相敬愛、互助合作。娑婆世界這個地方出了麻煩了,在這個時候我們一定會想到,整個華藏世界裡面的佛菩薩都要來幫忙,這是當然之理。

  眾生造了罪業,要怎樣幫助他?那個罪業要消掉;諸佛菩薩不能夠違背因果,這是做不到的。好比你的兒女,兒女犯了罪,要不要接受法律制裁?要!父母再疼愛他,也只能在他接受制裁的時候去安慰他、去幫助他,沒有辦法減輕他的刑罰。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。

  所以佛在一切經教裡頭,常常教導我們要明瞭因果報應,時時刻刻勸導我們、提醒我們斷惡修善,一定要知道善有善果,種善因得善果,造作惡業一定要受惡報。不但是惡的行為不可以有,惡的念頭都不能生。特別是在現前這個社會,現前這個社會眼看著我們有不可思議的災難,共業所感。現在這個世界許多有識的人士都明白,共業沒辦法避免,所以我們要好好修自己的別業。災難來了,來了不怕,要想到人有生當然就有死,不必怕死,死了以後什麼都帶不去;來的時候沒有帶一樣東西來,死的時候一樣都帶不去。你真正了解這個道理,真正參透了,你現在這個心就清淨了。

  什麼都要放下,你不放下,你是愚痴。不是說等死的時候再放下,那你的觀念錯誤了。為什麼?你死也沒放下,你還帶著你的妄想分別執著走了。帶著妄想分別執著你到哪裡去?還是搞六道輪迴。如果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萬緣放下,心地清淨了,那你死了之後不再輪迴了,你就超越六道了。所以放下是現在就要放下,現在就要讓身心得自在,心裡頭一個妄念不生,心沒有壓力,身也就沒有壓力了。

  現在這個身體還在世間,壽命還沒有到,那我們要怎樣處理我這個身體?學佛菩薩。佛菩薩不是應化在世間嗎?我們這個身體也應化在世間,應化在世間為眾生服務,自己沒有了,這個就是現前轉業力為願力;起心動念還有自己,那是業力,業力來受生的,你要受果報。念頭一轉,沒有自己了,確確實實沒有一念是為自己的,念念為一切眾生,那是願力,這就轉凡成聖了。

  業力沒有了,輪迴就斷了,願力成就了。我的願跟阿彌陀佛的願相同,我的心、我的行跟阿彌陀佛也相同。你將來到哪裡去?當然到阿彌陀佛那裡去。為什麼?志同道合。佛法常講感應道交,我們的心願解行跟阿彌陀佛相同,感!我們真有感,阿彌陀佛當然就有應,自自然然的道理,這是決定生淨土。我們這一生得人身與佛法,這是決定不能夠空過。我們看底下經文。

  這二十重佛剎由下而上,下面範圍小,愈上愈大,範圍愈大,它的形狀是這樣的。這一個大剎,華藏世界種,底是大蓮花,蓮花是表法的,我們一定要清楚。這個大蓮花是什麼?是這一個大的佛剎,華藏世界,諸佛菩薩累劫所修的菩薩行所成就的。這一個剎種如是,其他剎種都不例外,所有一切剎種都是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。請看經文:

  【其最下方。有世界名最勝光遍照。】

  先把這個世界的名介紹出來。第二句:

  【以一切金剛莊嚴光耀輪為際。】

  這個「際」是界限,它的邊際。第三句:

  【依眾寶摩尼華而住。】

  這個世界我們知道有成住壞空,它依什麼而住的?底下一句是說它的形狀:

  【其狀猶如摩尼寶形。】

  形是形狀。第五句:

  【一切寶華莊嚴雲彌覆其上。】

  這是講這個世界的上空,上空的狀況,『彌覆其上』。底下一句:

  【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繞。】

  這個世界周邊的狀況。

  【種種安住。種種莊嚴。】

  這是講它的狀況。最後介紹這個世界的教主:

  【佛號淨眼離垢燈。】

  這是二十重大剎最下面的一層。在經文裡面總共說了七樁事情,第一樁是把它的名稱介紹出來了。名是表法的意思,這個世界叫『最勝光遍照』,最殊勝的光不是太陽,當然更不是月亮,是什麼光?自性本具般若智光。這個世界裡面的人各個都顯現自性般若;換句話說,都是明心見性。從修行人來說這個國土、居住的地方,福人居福地,智人居的是智慧的地方。

  你要曉得這個事實真相,試問我們還要不要去看風水?沒有必要了。修福修慧,你所居住的地方自自然然就好,有福有慧!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,善知識都在南方,善知識居住地方就叫福城。南方象徵光明,因為印度跟中國都在北半球,北半球南方是赤道,所以象徵光明;北方是北極,象徵黑暗。所以南方是火,愈往南天氣愈熱;北方是水,愈往北愈寒冷;東方是木,西方是金,中央是土,在北半球。

  我們今天在南半球,南半球跟北半球恰好顛倒,在南半球我們往北方去,北方是光明的,北方是赤道;往南方去,愈南愈寒冷,南方是南極,所以它正好跟北半球顛倒。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懂得,這是象徵著光明,所以只要有智慧、有福報,比什麼都重要,其他的不需要選擇。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真的是「時時是好時,日日是好日,處處是好處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。入這個境界,就是無障礙的境界了,這就是華藏世界,無障礙的境界,這是真常的,不變的。

  『以一切金剛莊嚴光耀輪為際』,這是講這個世界的邊際。像我們今天講的星系,我們太陽系是以圍繞太陽的這許許多多的星球,這麼一個團體,有邊際。這個邊際之外是屬於另外一個太陽系的。但是太陽是小星系,這個小星系又圍繞一個大星系轉,那個大星系就是銀河,銀河系。根據這個經上講,銀河系這麼一個大的星系,又圍繞著一個更大的星系在運行,這個更大的星系叫娑婆世界,現在科學家還沒有發現。

  娑婆世界好像是一個整體,現在科學家發現這個整體的局部。為什麼?這個娑婆世界,從前黃念祖老居士講的,多少個銀河系組成的?十億個。到哪一天我們的科學技術再發展、再進步,能夠發現十億個銀河系,這是一個大的星系,那你就發現娑婆世界了。這個裡頭還有小千、中千、大千,很有趣味的。如果發現一個小千世界,就是一千個銀河系,這是一個團體,這叫一個小千世界;一千個小千世界這是一個中千世界;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,叫娑婆世界,這是講它的邊際。

  那我們講地球,地球有沒有邊際?有。地球邊際是什麼?地心引力。地心引力達不到的,那就是地球外面了,我們今天講外太空,引力達不到了。這一個「最勝光遍照」的世界「以一切金剛莊嚴光耀輪為際」。經上所講都是表法的意思,金剛是般若,佛經裡頭有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,這是般若智慧為它的邊際

  『依眾寶摩尼華而住』,「眾寶」是性德,唯有性德才是真正的寶!自性本具的般若,自性本具的德能,自性本具的相好。身有無量相,相有無量好,我們自性本具的。自性本具法身、般若、解脫,真的是大圓滿!我們今天迷失了自性,變成現在這個樣子。所以佛在經上常常嘆息「可憐憫者」,真的可憐。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?

  這一生當中有幸遇到佛法,這一生當中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,決定不能錯過。我們能信、能解、能生歡喜心,過去無量劫曾經接受過佛菩薩教誨,曾經接受過大乘佛法的薰陶。為什麼沒有成就?疏忽、大意了,沒有認真去學,這一生我們要是跟從前一樣,不能認真努力學習,還是大意,那這一生又空過了。那再等機會!等下一次再遇到,下一次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劫?機會很難得。

  彭際清居士講得很好,無量劫希有難逢這麼一次,失掉了又要過無量劫,不知道什麼時候再碰到一次,機緣很難得遇到。遇到的人他明白、他珍惜,他緊緊抓住,這個人成功了,這一生解脫了。遇到而不知道珍惜,還是隨順煩惱習氣,不知道隨順佛陀教誨,肯定他空過了,真的可惜!真的是可憐憫者!

  所以此地的「眾寶」,我們簡單的講就是三寶,就是戒定慧三學,文殊菩薩十波羅蜜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,這些是「眾寶摩尼華」,依這個而住,心安住在這裡。

  我們淨宗學會成立,我定了五門修學的功課,三福、六和、三學、六度、普賢十願。我們的心有沒有安住在這上面?這個心要安住在這上面,你怎麼會沒有成就?你的境界肯定,不能講一天天不一樣,肯定月月不相同。為什麼?你真正安住在佛陀教誨裡頭,你真正不再隨順煩惱習氣了。念念不離經論教誨,不要搞得太多,太多記不住,無論學什麼樣經教,我始終抓住這五個課程,好記!

  「三福」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我要認真做到,我不去看別人,別人做不到,他的事情,我要做到。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,我們的戒不要求太高,五戒就好,我們的威儀能做到《弟子規》就不錯了,我們都把水平降到最低。出家人戒律,沙彌十戒,二十四門威儀。我都把標準降到最低,絕沒有很奢侈的要求高境界,沒有!我們這個標準就是肯定得生淨土。然後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。這十一句,前面十句自利,末後一句利他。我這樣做也希望能影響別人、幫助別人。自己肯做就是勸化眾生,不要用言語,我做出樣子來給人看,這就是自度度他。

  「六和」是跟大眾相處,他做不到,我要做到;他不能跟我和,我要跟他能和;他迷,我要覺悟。「三學」是戒定慧,「六度」,大家曉得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最後「普賢十願」,漸漸向上提升。普賢十願,要不讀《華嚴》你是沒有辦法做到的。在《華嚴經》裡面我們曉得普賢菩薩的心量不可思議,大乘菩薩都不能跟他相比,我們要學普賢菩薩,學多少算多少,不能不學。

  這是「依住」,我們要把心住在哪裡?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那個高!上上根人。我們是中下根性凡夫,我們要有住,我們就住在這個五門功課上,然後發願求生淨土。這個五門功課是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糧,我們的本錢,有這個條件就肯定能往生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