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一九七卷)  2003/12/23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197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光明覺品」,現自法會普遍之相第二段,現新集眾。我們將經文念一遍:

  【悉以佛神力故,十方各有一大菩薩,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,來詣佛所。】

  這一段是總顯,裡面特別要注意到的就是『佛神力』。『十方』,每一方都一樣有一位『大菩薩』,菩薩當中的領導,在佛門裡面稱為上首。『一一』就是每一個、每一方這一位大菩薩,他率領許許多多菩薩,率領多少?十個『佛剎微塵數』。諸位這個地方要知道,一個佛剎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,這三千大千世界裡頭有多少微塵?微塵是物質最小的,沒有比這個更小了。我們想這個地球,整個地球要變成微塵,那有多少微塵?

  大乘經教裡頭常常講數字之多,多半都是用恆河沙數。世尊當年講經說法多半都是在恆河流域,講到大數字,他用恆河沙來比喻。這一部經是佛在定中說的,對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恆河沙太少了,微不足道。這個地球要是統統把它化為微塵,那就不可思議了,何況一個太陽系,一個銀河系。那多少個銀河系?十億個銀河系,這是一個大千世界,十億個銀河系。再乘十倍,百億個銀河系,一百億個銀河系磨成了微塵,一個微塵是一尊菩薩,你就曉得菩薩有多少,真正是無量無邊。這麼大的一個團體,當中有一個帶頭的,有個領隊的,這個領隊的是大菩薩。這個數字你要不細細的去想,很難體會到,《華嚴》確實是大。下面這一段是「列名」,十方,十方的上首菩薩就是這個大菩薩。

  【其名曰,文殊師利菩薩。】

  東方的。

  【覺首菩薩。】

  南方的

  【財首菩薩。】

  西方的。

  【寶首菩薩。】

  北方的。

  【功德首菩薩,目首菩薩,精進首菩薩,法首菩薩。】

  這是東北,西北,東南,西南。

  【智首菩薩。】

  下方。

  【賢首菩薩。】

  上方。十方,這是十方每一方的上首菩薩,就是前面講的「一大菩薩」,他們所率領的菩薩眾,每一方都是十個「佛剎微塵數諸菩薩」,不是每一方一佛剎,不是的,「一一各與」,就是每一方來參與法會的這些菩薩都是十佛剎微塵數,我們想想這是無比殊勝莊嚴。他們從什麼地方來?看看他們的來處:

  【是諸菩薩所從來國。】

  這個『國』就是佛國土。

  【所謂金色世界。】

  這東方的。

  【妙色世界。】

  南方的。

  【蓮華色世界。】

  西方的。

  【薝蔔華色世界。】

  北方的。

  【優缽羅華色世界,金色世界。】

  這跟前面的名號相同,不是一個地方。

  【寶色世界,金剛色世界,玻璃色世界,平等色世界。】

  這十方世界,十方世界的名稱。再看末後這一段:

  【此諸菩薩,各於佛所,淨修梵行。】

  這是說他們自己的老師,自己的老師是佛。這十位菩薩都是等覺菩薩,真正是菩薩裡面的上首,上首裡面的上首,文殊、普賢。東方是『文殊』,上方是『賢首』。他們所奉事的,就是老師,第一位:

  【不動智佛。】

  東方。

  【無礙智佛,解脫智佛,威儀智佛。】

  這是東南西北四方。

  【明相智佛,究竟智佛,最勝智佛,自在智佛。】

  這是東北,西北,東南,西南。

  【梵智佛。】

  下方。

  【觀察智佛。】

  上方。我們看清涼大師註解,念一遍就行了,「言佛神力者,亦即是前各隨其類現神通也」,這就是解釋佛神力。這經文第一句「悉以佛神力故」。這一句話裡面的含義很深,你看到等覺菩薩,實在講文殊、普賢這些大菩薩久遠劫就成佛了,現在在這一會,這些古佛現菩薩身,這就是常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。在毘盧遮那華嚴會上,這些古佛如來統統以菩薩身來示現法界是平等的,這一場戲毘盧遮那做主角,好像大會的主席,這些古佛都來協助,正是所謂「一佛出世,千佛擁護」。好像唱一台戲一樣,你唱主角,我們大家來唱配角,甚至於我們來跑龍套,來撐場面。諸佛完全是平等平等,絕對沒有嫉妒,絕對沒有爭執,人就不行。人,你唱主角唱得好,他就嫉妒了,為什麼不叫我唱主角,我要來配合你?佛菩薩法界裡頭,你看看配合得這麼好。

  我們曉得文殊菩薩,七佛之師,這是世尊跟我們講的,久遠劫就成佛了,學生當中已經有七位都成佛了。地藏菩薩那就更不得了,學生成佛的不知道有多少,他老人家依舊還是以菩薩身示現,慈悲到極處,你說他不是佛嗎?十方一切諸佛的老師,從來不現佛的身分,都現菩薩的身分,現聲聞的身分。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,每一尊菩薩都是三十二應,每一尊如來也是三十二應,你們想想看他配合得多好,和諧!我們一定要懂得,要知道學習。

  我們在這世間就是不和,我在講席裡頭常常用人身來做比喻,這個意思很深,你們能體會到嗎?我們自己這個身體,你看看全身每一個器官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手、身體裡面五臟六腑,它都非常和睦,非常合作,一絲毫爭執都沒有,彼此互助合作,相輔相成,我們這個人身心才健康。如果不合作,這人就生病,嚴重就死亡。人,我常常說,這是小宇宙,我們外面世界是大宇宙。我們的個體正如同經上所說的,我們是身上的一粒微塵,全身無量無邊的微塵,每一個微塵在自己崗位上,都能跟周邊、跟全體密切的合作無間,這是什麼?這叫道,這叫性,性德。

  隨順大自然,這個人我們稱他為行道履德,道德之人。違背大自然,自以為是,跟別人不能合作,這個就麻煩了。你跟別人不能合作,違背了道德,道德本來是和睦的,本來是平等的,本來是包容的,本來是尊重的,本來是謙虛的。聖人所講的這些德目都是自性本來如是,不是發明的,不是用這個東西來約束你,不是!你本來就是這個樣子,你現在迷了,忘了本。聖人從迷又回到悟,把自己本來面目找回來了,這是告訴你,你要是根利、聰明,你就覺悟,你就明白。這個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,我們學佛要從這些地方學。

  所有一切諸佛都是自性,念佛人常講「自性彌陀,唯心淨土」,你把這個意思引申,自性『不動智佛』,自性『無礙智佛』,唯心『金色世界』,唯心『妙色世界』,哪一法離開自性?正是大乘教裡所說「離開心性,無有一法可得」。性是一不是二,性的德能無量無邊。隨順法性,善德,違背了法性,性德就扭曲,扭曲了就是煩惱,就是惡業,就是惡報。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迷而不覺。迷有輕重的差別,業也有輕重大小差別不等,所以果報就是十法界。四聖迷得輕,六凡迷得重;四聖法界善業多,六凡法界惡業多;唯惡無善下三途,唯善無惡四聖法界。理跟事不能不懂。所以此地的佛名是自性佛,世界是唯心所現。這些佛名、菩薩名、佛剎名,「皆同名號品中」,名號品中已經講過,所以這個地方就可以省略了。「但增百億為異耳」,這裡跟「名號品」兩個一比,就多了一個百億。

  我們這個本子後面有李長者的《論》,我們看看長者的開示也給我們很多啟示,我們應當要好好的來學習。這個論文我們念一念,「從初爾時世尊已下,有二十四行半經」。就是這個經文從開頭一直到此地,我們念到這個地方,在《華嚴經》經本上總共二十四行半。「於中大意,義分為五」,這個大意可以分為五個段落。第一個是「舉光出處」,第二個是「舉光所照境界遠近」,這我們都念過了;第三段「舉一切處百億眾會菩薩同集」,第四段「舉一切處佛剎根本智佛」,這是今天剛才念的;第五「明一切處文殊同聲一時說頌」,這個還在後面,底下一段,我們還沒有念到。這五段前面這四段我們都讀過了,現在長者一段一段的為我們開示,我們來聽聽長者的。

  「一舉光出處者」,這是佛放足輪光,是從足掌放的,最下面。「經云,爾時世尊兩足輪下放百億光明」,這是經中這一句文,長者說「此光是初會中如來放眉間光,名一切菩薩智光明普照耀十方藏」這個我們念過了,但是時間很久了。「此光是教化十方菩薩,安立十信,及五位十地法門次第,令隨位進修,開敷智眼,成其無量福智之海。是故名之照耀十方藏」。這是把如來放光,這個光明號的意思略微給我們解釋。在如來三輪教化,放光是表意業。法身菩薩懂,一看到這個光,不要講話全都通達明瞭了。你一定會覺得這個很希奇,說話說多了傷身、傷身體,諸佛跟大菩薩講經說法不用言語、不用音聲,放光,諸菩薩們都知道。就好像我們現在走路,十字路口的交通號誌一樣,那不也在放光嗎?大家都知道十字路口綠燈亮了,你就可以通過,不需要用人在那裡叫;紅燈亮了,你就得停車,要讓別人先過,也用放光,省事多了。現代人對於這個十字路口的交通號誌放光都很熟悉,也都會遵守。

  法身菩薩們對如來放光,他統統清楚,如來的意思他都能懂得。這是什麼?這個經前面講的神通,「悉以佛神力故」。如來的神通,菩薩也有。法身菩薩都證得大般涅槃的境界,不過不能加究竟、不能加圓滿,他確實證得如來果地上的大般涅槃,一點都沒有錯,但是沒有到究竟圓滿。初住菩薩就證得一分,古大德用月光做比喻,初住菩薩好像初二、初三的月亮,有一個月牙。雖然這個光不很亮,那個光是真正的月光,一點都不假,不是水中之月,不是捏目所見之月,是真月。十五滿月,比喻如來果地究竟圓滿。十五的月光跟初二、初三的月光沒有兩樣,只是光大小不同,真的月光。十住菩薩所證得的就像初級的初三、四的月光,十行位的菩薩就好像初五、六的月光,十迴向的菩薩就好像初七、初八的月光,十地菩薩就好像初十、十一、十二、十三的月光,等覺菩薩好比是十四的月光,如來果地那是滿月的月光。古德用這個比喻,這個比喻得好。所以我們要往光明走,不能往黑暗走。這一品叫「光明覺」,黑暗就不覺了。什麼是黑暗?你隨順自己煩惱習氣就是黑暗。

  我們道場建立在這個地方,圖文巴的氣候算是不錯了,但是夏天確實有幾天特別炎熱。剛才有同修跟我講,晚上房間溫度太高沒有辦法睡覺,是不是要裝個冷氣?我就說了,如果要裝每個房間都要裝,為什麼?平等。這個房間有,那個房間有,不平等,這個不可以。實際上真正修行人,晚上房間比較熱,念佛堂去拜佛、去念佛。念到晚上十二點,十二點這個溫度已經降得很低,我差不多每天晚上十二點鐘睡覺,我讀經。十二點鐘這個時候溫度差不多是二十四度的樣子,降得很快。到一點鐘大概就二十二度,兩點鐘那就二十度,到清晨我們這個HIGHFIELD山上,大概是十八度、十九度的樣子。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功。

  常住大概還有這個能力每個房間都可以裝冷氣,可是我們自己想一想,我們有多大的福德,應不應該來享受?佛菩薩、祖師大德都教導我們,學佛要以苦為師。我們對自己要簡約,對別人不可以。外面來的客人,這常住你們都要想到,客房裡面可以裝,待客。待客要厚道,自己要節儉,溫良恭儉讓是對自己。所以天氣冷、熱都是好用功的時候。天氣冷拜佛,能夠拜二、三個小時全身都發熱;天氣熱的時候,念佛堂裡面念佛,繞佛,晚上在走廊上繞,在念佛堂前面這小廣場上繞,加功用行,知道諸佛菩薩對我們的一番苦心,對我們的慈悲攝受。生活過得太舒適,極樂世界不想去了,這裡就是極樂世界,我還到哪裡去?那你就錯了。我是給你們建議,常住的事情你們自己斟酌情形去辦。

  悟行師拿到澳洲公民,這是好事情。我們學院裡面一些行政教學我就委託他去辦,應當要學習。我們這麼大的年齡,應該要讓我們退下來,否則的話,你們就太殘忍了。自古以來世出世間法,七十歲都應該退休。所以你們取得澳洲的身分,我就得讓給你們,我從旁來協助你。我的工作就是攝影棚講經,讓我有多一點的時間念佛,要辦自己的事,自己的事就是求生淨土,不再問其他的事。將來對於國內跟國外多元文化,團結族群、團結宗教化解衝突、促進和平這些事情,也要讓你們接班。我這幾年給大家鋪了路,希望你們接班認真努力去做。我們的期望就是社會安定,世界和平,唯有安定和平,才能夠帶給世出世間法的繁榮興旺。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。沒有緣不攀緣,我們不去找這些事情做,有緣分不能夠推卸責任,有緣分的時候,你還得要參與,多做一點貢獻。

  像這個佛放光教菩薩,以威儀、以言說教凡夫。其目的這裡也說得很清楚,「令隨位進修」,這四個字重要。這個「位」就是菩薩階位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,你要知道不斷向上提升,要勇猛精進。你想提升,我知道升不上去,什麼原因?你的煩惱習氣在扯腿、在障礙。所以學佛首先要求的是斷煩惱,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斷煩惱之後才能學法門;煩惱要是不斷,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都不能成就。煩惱不斷,修其他法門修成功了,八萬四千法門修成功了,你不是佛道,你是魔道。佛是先斷煩惱後學法門,魔是修學一切法門,不斷煩惱,佛跟魔的差別在此地。佛能成就,魔不能成就。

  但是魔他也能修福,那個福報也很大。世尊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,魔天介於色界跟欲界的當中。所以魔天比他化自在天還高一級,初禪天之下,也就是說梵眾天的下面,他化自在天的上面。魔王福報大,福報超過他化自在天的天王,超過他,但是比不上梵眾天,那是什麼?不斷煩惱,他也學佛。如果不在佛門裡面培福,哪有那麼大的福報!哪些人?像提婆達多,六群比丘,世尊四眾弟子當中,聽經聞法,跟著佛修行,不斷煩惱,背師叛道;老師是教你先斷煩惱後學法門,你是先學法門不斷煩惱,實際上背師叛道。

  佛慈悲,佛從來不會把這人開除,我們在經典裡面看,看了這麼多年,從來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把哪個學生開除掉,沒有,慈悲到極處。佛總是等著你回頭,用德行、用善巧方便來感化你。這種感化,你的煩惱習氣很重,你這一生當中根本不能接受,佛會等到來生,會等到後世。你所造的業,你一定會得果報,果報墮在三途地獄,到你苦頭吃盡了,你才會回頭。你現在不知道回頭,你沒有嘗到苦頭,苦頭吃盡的時候你才真正覺悟,才肯回頭。所以說隨位進修,不斷向上提升。開敷智眼成就無量福智之海。這幾句是諸佛菩薩教化一切眾生的宗旨。

  「又藏者,有二義」,這光為什麼稱照耀十方藏?藏有兩個意思,「一、眾生善根堪受此法,名之為藏」,這個講得很清楚,佛菩薩有能力觀察眾生的善根,他能不能接受這個教學、這一種方式,佛這個方式很多,因人而異,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。佛菩薩能觀察,能看到你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,所以他的教學眾生非常歡喜接受,修學起來不覺得困難,不必很長的時間就有成就,這就是教學契機。後世人沒這個能力,但是我們要懂得,佛教化眾生這裡頭這些道理,我們要懂,我們要學習。我們雖然不能觀機,但是所遇到的確實有善根深厚的、有善根很薄的;有真正能接受的、依教奉行,有陽奉陰違背師叛道,甚至於還有陷害老師的,這不足以為奇。為什麼?你看今天社會兒女陷害父母的有多少?你就知道了。他連父母都陷害,陷害老師算什麼?為什麼要陷害?都是為了自私自利,都是為了名聞利養。

  所以今天學佛,自己有一點成就要幫助眾生,可不是容易事情。李老師以前跟我們講,我們學佛拜老師,是以真正五體投地最敬禮向老師求法,這老師教導我們。你們將來把佛法要教導別人,不是人家跪到向你求,你要跪到把佛法貢獻給他,你才能送得出去,不然的話他不接受。沒錯,我們今天五體投地跪著在那裡雙手把佛法捧到送給人,人家還未必接受。你就曉得現在往後弘法利生的事業多難。這種事業,世間人講不是人做的。一點都沒錯,佛菩薩做的,人做不到,處處委曲求全,低頭下氣,人做不到,佛菩薩做到。從這個地方才真正能體會到佛菩薩的大慈大悲,超過父母,超過世間的師長。你沒有契入這個境界,你不知道佛菩薩、善知識恩德之大,你不知道,你也不懂得怎樣報答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諸位同學,我們接著再看李長者《論》,從「又藏者」這裡開始看起:

  「又藏者,有二義,一、眾生善根堪受此法,名之為藏。如文殊師利歎善財童子,善哉功德藏,能來至我所」,這一段前面我們介紹過,後面長者舉這個例子,舉得非常好,這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。文殊是善財的老師,我們現在人講啟蒙的老師。他在福城遇到文殊菩薩,文殊菩薩看到他也非常歡喜,為什麼?善財有善根。善財童子這個名號是表法的,善就是善根,財就是福德,這個人有善根、有福德,所以稱他為善財。童子也是最美善的稱呼,天真無邪。這個名號裡面所含的意思,他還沒有受到染污都稱童子,不論年歲多大,也不論男女老少,用這個名稱來代表。你看看念佛人,真正念佛求往生的人,你想想看他是不是善財童子?是,一點都不錯。華嚴會上善財童子就是念佛求生淨土。也就是《彌陀經》裡面所說的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」。善根福德,福德是財,所以真正念佛往生的人,他的名號就是善財童子,一點都不假。所以念這個名號,自己要想到自己有沒有善根,有沒有福德。

  我在講經講席當中,也是很多很多次提到,什麼是善根?對於佛菩薩的教誨能信、能解,這是善根。你真的相信,你真的懂得了,無論你是讀誦,或者是看古大德的註解,或者你是聽講,真的明白,真正深信不疑,這是你的善根。什麼是福德?福德是依教奉行。你相信了,你明白了,但是做不到,這樣的人有,李老師常說這樣的人是看得破,忍不過。這是什麼?善根是有了,福德沒有,敵不過煩惱習氣,沒福!能夠克服煩惱習氣,這個人有福了。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因緣,那是機會,那就是佛門裡常講的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,你得人身遇到佛法,這是因緣具足。因緣有了,你自己本身沒有善根、沒有福德,不能成就。三個條件統統具足,這個人決定得生淨土,這個人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。

  所以文殊菩薩那個眼光多麼銳利,一看到善財,一看到這個人,這人有善根、有福德。一般怎麼講?老實。千萬不能忽略,老實人就是有善根、福德的人。為什麼?他能信,他能解,他能行,他知道一句,他就老老實實做一句,知道兩句他就老老實實做兩句。實實在在講,念佛求生淨土不要知道太多,幾句一生就受用不盡。你看看世尊教導我們老實念佛,只要把十善、五戒、三皈,你明白了,你做到了,你一句名號念到底,一心一意求生淨土,你這個人決定往生。

  三皈依明白了,佛是覺的意思,法是正的意思,僧是淨的意思。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講得清楚明白,你看他跟人家傳授三皈依。我們現在三皈依是「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」,六祖惠能大師不是這樣念法,他教人是「皈依覺,皈依正,皈依淨」,接著給人說「佛者覺也,法者正也,僧者淨也」。佛法僧就是覺正淨,這個說法好,讓接受皈依的人不至於產生誤會。一生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這是我們的皈依處,一定要跟覺正淨相應。覺正淨的反面是迷邪染,所以這個三皈叫翻邪三皈,反迷皈依覺,反邪皈依正,反染皈依淨,翻邪三皈。這是佛法教化一切眾生最高的指導原則,綱領的綱領,總持的總持。覺正淨一展開就是三藏十二分教,淨是律藏,正是經藏,覺是論藏,所以覺正淨就是經律論三藏,你們想想是不是?覺正淨是三寶、是三藏,又是戒定慧三學。覺是慧學,正是定學,淨是戒學。

  我們都受過三皈依,你是真的皈依還是假的皈依?從這個地方就曉得,如果三皈依你沒做到,你並不了解,你也不會相信。換句話說,你善根福德統統沒有,有那麼一點因緣,有因緣沒有善根福德,雖然是皈了依,不得皈依的德用,你得不到,不得護法神的擁護。真正能夠奉行三皈,念念相應而不違背,《戒經》上說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。那是你真皈依了,就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。你要是持戒,每一條戒有五位護法神,所以五戒都能夠持,你身邊有二十五位護戒神,有三十六位護法神,無論你到什麼地方,這些護法神都跟著你。你不能真正奉行,只有形式沒有實質,這個不行,一個護法神都沒有,要真幹。

  希望大家不要疏忽,我們這一生既然有這個緣分,總算還是有一點善根、有一點福德,怎麼曉得?你天天來聽經,你喜歡聽經,可見得你是有善根;你很想去做,這就是你有福德,不過善根福德比較薄,這個沒有關係,可以培養,加功用行。剛剛培養是困難,為什麼?你要跟你的煩惱習氣鬥爭,你要能戰勝你自己的煩惱習氣,這個時間,在現前這個階段我自己是有經驗的,大概需要多少時間?十年到二十年,這個不算是很長。

  現在的社會風氣不好,我們的生活環境障緣太多,你要能處處都能夠忍受得了,沒有十年、二十年的功夫,你的善根福德不紮實。真正有十年、二十年的功夫,你的善根福德有根,也就是說你禁得起考驗。這我常講的順境善緣不起貪戀,逆境惡緣不生瞋恚。你在一切境緣當中,自己能做得了主,不會被外面境界誘惑,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,你的善根福德才有基礎,往後菩提道上一帆風順。可是魔難還是不能避免,為什麼?過去生中造的罪業很重,這個業障習氣要消除,所有一切魔難都是來給你消除業障的,所以你要禁得起考驗。

  不是真正的大德,說是沒有魔障這是不可能的。近代在中國,我們可以說這一百年當中,只有一個人沒有人毀謗他,沒有人批評他,印光老法師。你看看別人,連虛雲老和尚、太虛法師、圓瑛法師,這我們知道民國初年的大德,諦閑老法師,都有毀謗的,都有批評的。唯有印光法師,沒有人講他的話,我們從這個地方來看他,德行。印光法師,大勢至菩薩再來的,生生世世沒有跟眾生結惡緣。因此,我們在修學道路上,特別是在現前,看這個人不順眼,看那個人不滿意,你要曉得這些人將來都是你菩提道上的障礙。你瞪他一眼,他要是不原諒你,要記在心裡,將來都有報復。點點滴滴,不要認為這個事小無所謂,積小過就變成大過失,積大過失就變成災難。

  所以當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,我們是凡夫,煩惱習氣作祟,有喜歡的,有討厭的,這個念頭才一動趕快合掌,阿彌陀佛,用阿彌陀佛把它代替,這叫會念佛。不讓我的煩惱習氣繼續增長,這就是古大德講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。這個念是錯誤的念頭,不怕它起來,就怕覺遲,要趕快覺悟,不要讓這個念頭相續。念佛人是最方便,馬上換成阿彌陀佛,喜怒哀樂就不生,用這個方法慢慢念,念到一心不亂。念到功夫成片,你就法喜充滿;念到一心不亂,你就自在了。

  這個自在是真自在,想什麼時候往生,就什麼時候去。我常聽有同學說,你是願意站著往生?坐著往生?行,那真的自在。不但是預知時至,是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,生死自在。要念到什麼功夫?我常常講上品的功夫成片。如果把這個標準放鬆一點,上輩的功夫成片,我們講九品,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,這個叫上輩。中上品、中中品、中下品叫中輩。下上品、下中品、下下品叫下輩,三輩往生,你們在《無量壽經》上念得很熟。每一輩裡頭又有三等,上輩這個三等,上下品往生的人都自在,這是我們要爭取的。爭取到之後,沒有災難。什麼災難現前的時候走得了,說走就走。這個世界有緣,多住幾年也不妨礙。雖然眾生苦,我們也不能表現得很高興,表現很高興眾生看到難過。所以要表演,要表演同情,跟他一樣。你看你苦,我跟你一樣我也在受苦,他心裡面就好過一點,他就得安慰。

  這是看到有善根有福德。有善根有福德不難看出,這人老實,這人很誠實,不是一個刁鑽古怪的。你教他,你能看他的態度,他很認真在聽,認真在學習。聽完之後,你再觀察他,他在日常生活上,在處事待人接物上,他有沒有做到。你從這裡去觀察。他要能做,不管做多少,這個人有福。佛菩薩一定在旁邊加持,幫助你善根福德增長,你愈做愈有信心,為什麼?得法喜充滿。你自己能夠覺察得到,你煩惱輕,智慧長。你想做的事情,無非都是利益眾生的事情,會愈做愈順利,那就是中國習俗裡頭所說的「心想事成」,你說你多自在!善與善相感應,惡跟惡相感應。所以心善、語善、行善,你就跟佛菩薩起感應道交。善財童子就遇到文殊,遇到普賢。這是第一個意思。

  再看長者講第二個意思,「二、大願大悲大智法身,總名為藏」,這裡說了四樁事情。願,什麼是大願?這個諸位一定清楚,四弘誓願。第一個願度眾生,這是菩薩的根本大願。你為什麼要學佛?為什麼要成佛?為度眾生。你想度眾生,你能不愛眾生嗎?你還會討厭眾生嗎?你討厭眾生,你不愛眾生,這與你的願相違背。眾生煩惱習氣很重,沒有辦法接受,遠離可不可以?可以。為什麼遠離?是教學的方法,冷淡他一個時期,讓他自己覺悟回頭,不是永遠開除。永遠開除,那有失菩提心。這就像父母教兒女、老師教學生有懲罰,懲罰是教學的方法,是善的不是惡的,善意的。嚴厲的懲罰,讓你記住你所犯的過失,以後不能再犯,目的在此地。但是什麼?你要看這個人有沒有善根?有善根,他懂得,他接受,你懲罰他,他感恩。這個人有善根、有福德,這個人可教,縱然愚痴都可以教。

  有一等人善根福德薄弱,很薄,煩惱習氣很重,他怎麼樣?他反抗,他不接受。你懲罰他,他生瞋恨心、報復心,這個我都見到。我見李老師教學生,老師對這種學生非常客氣、非常謙虛,他有過失,老師從來不說他過失,這就是佛法講「默擯」,敬而遠之,我對你很恭敬,我決不說你的過失。為什麼?你回不了頭。必須你這個過失要等到你受到報應,受報應吃盡苦頭,這才知道回頭。所以能接受的,要教他,你不教他,你有過失,你失人;不能接受的,你要教他就結怨,也錯了,不能教的不教。不能教的教他,叫失言;能教的不教,叫失人,這個要有智慧揀別。所以你教他是慈悲,不教他,還是慈悲。正如同佛菩薩應化在世間,他來是慈悲,他不來也是慈悲。菩薩沒有過失,他應化在世間,眾生看他不順眼,毀謗他、侮辱他,果報在阿鼻地獄,所以他不來。為什麼?他要來的時候,叫很多人墮阿鼻地獄,這不能來。

  那像我們是凡夫,無量劫來業障習氣比什麼都重。雖然是過去有這麼一點善根福德因緣,統統聚集了,我們也認真學習,天天在努力懺悔改過,但是依舊有許許多多的毀謗、侮辱,甚至於傷害。我們知道,他這個對我們沒有問題,幫我消業障。他不會說是罵我的時候,他將來墮地獄,他不會;如果我是佛菩薩應化來的,那他就不得了,他就要墮地獄。我不是,我是凡夫,他幫我消業障。所以他對我有功,沒有過,這個道理要懂。但是他也有過失,他過失在哪裡?過失不在我這邊。如果他要是障礙許多人來聽佛法,障礙人來修行,他的罪過從那一邊去結,他跟我沒有過失。他障礙的人愈多,障礙的時間愈長,他的過失就愈大就愈重,是從這個地方來結罪的,這個《戒經》裡面講得很詳細。

  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裡面所說的,有兩個比丘因為嫉妒障礙,破壞講經的法師,說這個法師的過失,讓這些聽經的信徒都產生疑惑,不再來聽經,他墮地獄。墮地獄不是毀謗這個法師的罪,是什麼?是建立許許多多能聞正法的人機會失掉,這叫斷眾生法身慧命,從這個地方結罪的。兩個講經的法師他不是再來人,不是佛菩薩再來;換句話說,他過去生中有罪障、有習氣,所以遭人家輕賤毀謗,這正是幫他消業障,成就他,讓他重罪輕報,所以這個沒有罪,我們要看得清清楚楚。不但沒有罪,他還成就了這個法師,這個法師如果說是沒有瞋恚、沒有報復,成就了法師的德行,把法師抬上去了。他結罪的是那一批人聞法的機緣、學佛的機緣,被他切斷,罪從那邊結的。

  「大願大悲」意思很深很深,真正有度眾生的心,如果這個法師講經,講的確確實實沒有違背經義,與經教完全相應,縱然我跟他有過失、有過節,我不滿意他,我也不能造這個罪業,也不能破壞道場,也不能夠建立兩舌挑撥是非,讓聽眾對法師喪失信心,這個不可以,這個罪很重。《大藏經》裡頭,佛說這一類的事情很多很多。現在《藏經》流通很廣,價格低廉,請《藏經》收藏的人很多,希望大家要多多去讀、去看,你才真正了解。

  所以發這個願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那我們對於一切眾生,你要包容,你要尊重,你要敬愛,你要謙虛,你要和睦,你要平等,為什麼?這是與你的大願相應,否則的話,與你大願不相應。真正為度眾生,一定要斷煩惱,一定要學法門,一定要成佛道。我斷煩惱、學法門、成佛道不是為自己,是為度眾生,這叫大願。沒有自己!你如果真的通達大乘,《金剛經》大家都念過,在中國流通是最普遍的,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。這是學大乘的人,怎麼會為自己?哪有這種道理!這身體活在這個世界上,是為眾生活的不是為自己。是給眾生做個好樣子,能做多少就做多少,不能給眾生做壞樣子。做壞樣子,你這幾條統統沒有了,你的「大願大悲大智法身」全沒有。你要給眾生做好樣子,就不能不知道。

  「大悲」是大慈悲心,悲是憐憫眾生,慈是與眾生樂,最樂的無過於法喜,精進念佛。大陸上,我們這邊的楊老師到大陸上去看常慧法師,長春他那個道場叫百國興隆寺,常慧法師在閉關,四年沒有睡覺。她去看,打電話告訴我,真的日夜念佛不間斷。聽《無量壽經》,念阿彌陀佛,不是不倒單,不倒單是晚上打坐休息,他是念佛。他的感應故事很多,北韓那邊的山神,三百多山神邀請他去做他們的導師,領導他們念佛。這是前些年的感應,山神看重他,真念佛人。在這個時代給我們做了示範,這都是大願大悲。「大智法身」,這是我們做不到的,這是法身菩薩才證得的。不是法身菩薩,有沒有法身?有,不是沒有。有,自己不知道,沒有這個智慧,證得法身要靠智慧。這統統叫藏。

  「此光明常照耀十方法界善根眾生」。此光明就是佛足輪放光,真的是常照十方法界善根眾生,這一點都不假,永遠沒有間斷。可惜的眾生業障習氣太重,自己造成障礙,不能夠接受佛的光明遍照。絕對不可以說佛光沒有來照我,那你是冤枉諸佛如來。它天天照你,現在還照你,從來沒有間斷,只是你自己不知道。我們在此地大家在一起學習《華嚴經》,這是佛光明顯的遍照,在提醒你,你有沒有覺悟?有沒有覺察到?如果你是有善根福德的眾生,你一定覺察到。

  覺察到的樣子,就是下面所說的「而能成就大菩提心」。大菩提心,我們這些年來天天提在口頭上,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,這就是大菩提心,起心動念一切作為都不離菩提心,都能與菩提心相應。我們存心是不是真誠?我們待人接物是不是真誠?真誠就是沒有一絲毫虛偽。真誠是真心,真心流露,真心裡面具足無量智慧,真心具足無量德能,真心現前了,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自然具足。「我心很真誠,不清淨」,那是假的,那你就誤會了。真誠心就是清淨心,真誠心就是平等心,真誠心就是覺悟心,絕對不會迷惑,真誠心就是慈悲心,絕對沒有自私自利。所以,真誠心被你誤解了,自以為真誠。菩提心,這連起來你就能起觀照。我真誠,我清不清淨?我不清淨,那不真誠;我平不平等?不平等,不平等不真誠,你就發現了。

  這十個字五樁事情,一個具足統統具足,慈悲,慈悲心就是真誠心,慈悲心就是清淨心,慈悲心就是正覺心,慈悲心就是平等心。平等心就是真誠心,平等心就是清淨心,平等心就是慈悲心。一,一定具足其餘四個,少一個都不是真的。少了一個,我的慈悲,我慈悲裡頭有真誠、有清淨、有平等,我沒有正覺,這慈悲算不算?不算,沒有慈悲,必須圓滿具足。菩提心不容易,菩提心是大乘菩薩!聲聞、緣覺都沒有,十法界裡頭人沒有。菩提心一發就是法身菩薩。你看看圓教初住,初住名字叫什麼?叫發心住。什麼叫發心?就是這十個字,一個字不缺,統統具足。什麼人能發?我們在這部經開講的時候,講到這個經裡面的當機者,清涼大師說凡夫裡頭有一種人叫大心凡夫,我們中國諺語常講「量大福大」。大心凡夫就是心量大的,能包容的,這種人是華嚴當機者,也就是此地講的善根眾生。大心凡夫就是善根眾生,佛力加持得上,佛能幫得上忙,幫什麼?激發他成就大菩提心,這個心一發,後面大願大悲大智統統具足。

  「饒益眾生」,這個「藏」就是前面的總稱、總結,「饒益眾生藏者故」,這是長者說這個藏第二個意思。所以我們現在不管怎麼樣,菩提心雖然沒發得出來,已經靠了邊。佛門裡面比喻,雖然沒有見到火,已經感覺到暖氣,感受到火的熱氣,火還沒有看到,不遠了,希望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。在這品經裡面,這一品是十信位,希望你在這個地方真的把菩提心發起來,那對你有大利益,對你有大功德,對你有不可思議的好處。善導大師講一切從真實心中作,就是真誠。你看看連鬼神傳遞訊息給我:真誠心能救世界。真誠心一定具足清淨平等正覺慈悲,我們這段時間裡頭常常在講,在細說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