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四四0卷)  2005/10/4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440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菩薩問明品」,賢首菩薩偈頌第八首看起:

  【佛剎無分別。無憎無有愛。但隨眾生心。如是見有殊。】

  下面第九首:

  【以是於世界。所見各差別。非一切如來。大仙之過咎。】

  末後一首:

  【一切諸世界。所應受化者。常見人中雄。諸佛法如是。】

  這三首偈是答覆一個問題,我們在清涼註解裡面就看到了,「四有三偈」,就是第八、第九、第十。「釋疑云」,上面有一個問題。「眾生不見淨剎,又云佛神力令異,為剎體處別,佛有分別耶」,問這麼一個問題。所以菩薩用三首偈來答覆。這三首偈裡面,第一首前面兩句「顯實」,顯示真實,真實佛剎沒有差別,一真法界;後半偈,這就差別是在眾生不在佛。這個差別其實就是佛在經教裡頭常說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只要有心想就有差別。為什麼佛境界沒有差別?佛沒有心想。所以你看經上講得很清楚,『佛剎無分別』,這個佛剎是講一切諸佛剎土沒有分別。為什麼沒有分別?因為佛沒有『憎』,也沒有『愛』,憎、愛在此地是代表字,這要知道,代表什麼?代表相對,就是對立。愛跟憎是兩邊,佛沒有憎愛就是佛永遠沒有兩邊。

  諸位想想看,這前面說得很多,佛與大菩薩,這大菩薩是講法身菩薩,法身菩薩沒有執著,沒有分別,也不起心、不動念了。不起心、不動念,那個程度有淺深不同,所以《華嚴經》上講四十一個階級,就是有四十一等,說明不起心、不動念功夫淺深差別。但是諸位要曉得,最淺的已經就不起心、不動念了,這個不起心、不動念是什麼道理?定功,定功把起心動念伏住了。我們曉得這很深、很細的煩惱,斷煩惱肯定是一樣的道理,先伏。你看伏有初伏、有伏住、有完全斷滅,這個斷滅在佛法講轉變,把無明煩惱(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)轉變為般若智慧,轉變了。這是淺深等級有四十二個,就是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,妙覺就圓滿了。

  這四十二個階級的佛菩薩們統統都沒有對立。這是我常常在講席裡頭跟同學們所說的,我們今天要學,特別是現在這個社會衝突太多,怎麼樣化解衝突?一定要從自己內心把對一切人的對立,愛憎就是對立,把對立化掉,沒有對立的念頭;把對一切物,這一切物就是九法界的眾生,這裡面所有一切對立也要化掉;再對一切事,這一切事是物質環境,物質環境裡頭也沒有愛憎、也沒有對立,這種修行的方法高明。諸位要知道,這種修行方法就是佛門裡面講的「圓頓根性」。他要不要離開這些環境?不要,什麼環境都是菩薩學處,都是佛所行處。

  我們修行用功在哪裡?就是在環境裡頭,順境、逆境,你看順境逆境就有憎愛,順境裡面沒有愛,逆境裡頭沒有憎,就平等了。平等的法界就是一真法界,佛剎,佛剎本來就是這樣,我們現在一般人稱為自然,自然就是這樣。在佛法裡面,因為還有一些人對自然也有分別執著,所以佛又立了一個名詞,「法爾如是」。法爾如是,一切法本來就是這樣的,本來就沒有起心、沒有動念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本來就是這樣的。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是迷了自性,不是隨順自性,是迷了自性。迷了自性,他的思想造作就跟自性相反,我們今天講破壞生態的環境,起心動念是破壞自性的生態環境,這個法爾如是的環境被破壞了,這一破壞就是一真佛剎就變成了十法界。佛就講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這是講十法界,這個一切法是指十法界,十法界從心想生,六道從心想生,這個道理講得深,講得太好!

  實在講,這句話裡頭告訴我們很多的真理,你曉得一切法是心想生,那我們心想善,這法界就變成善。我們今天講的善,善與惡,這六道裡頭很粗的現象,深入一層善,四聖法界善,六道不善;再往上面去,一真法界善,四聖不善。在十法界裡面,四聖善,六道不善;在六道裡面,三善道善,下面三道不善,我們稱三惡道。這是什麼?心想!心想事成,這句話裡頭含義太深太深,心想就變境界,事就成了。我們今天想的人法界,所以我們現前這個境界,人法界。

  想什麼就現什麼,就叫做心想事成。所以諸佛如來、祖師大德勸我們常常想阿彌陀佛,有道理!想阿彌陀佛,這個世界就變成阿彌陀佛的世界,極樂世界。佛一絲毫保守都沒有,所有一切祕密都和盤托出,都供養你了,你能不能體會?真的明瞭了,豁然大悟!我們想什麼?一天到晚想阿彌陀佛。過去諦閑老和尚那個鍋漏匠的徒弟,就是一心一意想阿彌陀佛,想了三年他到極樂世界去了,這個不假,示現給我們看的。念佛往生淨土這種例子太多太多,他為什麼能往生?沒有別的,心想事成。我們今天想的是貪瞋痴慢、是非人我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,這還得了嗎?這是六道的輪迴心造輪迴業,想是造業。想是屬於意業,言論屬於口業,身體造作屬於身業,你身語意都沒有離開煩惱習氣,你怎麼能脫離輪迴?為什麼不能把煩惱習氣放下?不知道事實真相。佛教導我們沒有別的,就是把事實真相講清楚、講明白。

  諸佛的報土是平等的,這一點都不假。法身菩薩跟我們在一起,這前面都介紹過,應化到我們人間來,他是不是住在我們人間穢土?不是的,他住淨土。譬如說釋迦牟尼佛,三千年前應化在我們這世間,歷代祖師大德裡頭很多,在中國史書裡頭有記載的,善導大師阿彌陀佛化身來的,永明延壽大師阿彌陀佛化身來的,天台山國清寺裡面,豐干和尚也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;距離我們最近的,大家都曉得印光大師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化身來的。我們要問,他化身在我們這個世間,他住的是什麼土?告訴諸位,他住的是淨土。為什麼他住的是淨土?他心清淨,他沒有分別,分別尚且沒有,哪來的執著?他於一切法裡面不起心、不動念,沒有愛憎,他住淨土,這我們要知道。我們看到他跟我們在一起是住穢土,那是我們的境界,不是他的境界。他就是應化在餓鬼、在地獄,去度鬼眾、度地獄眾生,他還是住他的淨土。

  十法界跟一真法界不即不離,不能說它是一,也不能說它是二,這道理很深。我們在講席裡面也討論了不少次,這叫妙法,都是隨各人自己心想生,這是真正的事實真相。所以我們要想住淨土,沒有別的,「心淨則佛土淨」。所以說是十法界,『但隨眾生心,如是見有殊』,殊是差別。我們看清涼大師的註解,顯實裡面說,「剎無分別,佛無憎愛,分別即差別義」。分別是心,能分別;差別是境界,是所分別,能所不二!這個事實真相很難得,現在被日本的江本博士,他也是無意當中從水實驗當中證實了,證實水隨著眾生的意念現差別相。所現的差別相,他做了十年的實驗功夫幾十萬次,從來沒有兩個形相是完全相同,找不出,沒有相同的。沒有相同證明什麼?證明那個能分別的分別心沒有兩個相同的,有相似沒有相同。分別心就是生滅心,前念滅,後念生。

  古聖先賢依據這個自然的道理來建立教學。教學、教育從什麼時候興起的?為什麼興起的?我們在佛教裡頭有明顯的答案。古聖先賢他們契入境界,契入境界用什麼?心地清淨,真正做到是一塵不染,這叫真修。完全與法性合而為一,這樣的人就稱為佛陀,就稱為法身大士;接近法性,還沒能契入,這個境界裡面我們稱他為權教菩薩、聲聞、緣覺,這講三乘,二乘、三乘。二乘、三乘在見性的邊緣上,非常靠近,但是沒有見性。沒有見性的幫助他見性,沒有善根的幫他種善根,已經種善根的幫他增長,教育從這裡興起。教育的目的何在?目的都是把你自己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找到,這就是法性,禪宗裡面講的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。這不是相似佛,這是真正的佛,這是教育功能達到圓滿。

  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都要學著跟大自然的法則相應。大自然的法則不是哪個人創造的,沒有,沒有人創造;也不是哪個人建立的,沒人建立;也不是哪個人發明的。所以佛稱這個叫法爾如是,一切法它自自然然本來就是這樣。我們迷失了自性,這個迷失自性,再把自性找回來,從哪裡找起?確實這一點的發現可不是容易,我們不能不尊敬、不能不佩服佛菩薩,他們知道。這個點就是愛,但是在佛門裡面不稱為愛,稱它作慈悲。為什麼不稱作愛?愛裡頭有情沒有智,智變成情了。

  諸位要曉得,智跟情是一樁事情。我們用個比喻來說,智好比是水,情好比是波浪,愛是波浪,慈悲是止水、是平靜的水,是一不是二。我們今天世間人這個愛很麻煩,這個愛是大風大浪,所以有高潮、有低潮,這是六道凡夫裡面的愛,不正常,大起大落。聲聞他的慈悲比較正常,為什麼?小風小浪,沒有那麼大的起伏;有起伏,沒有那麼高,所以他能夠持久,永恆的保持。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。到菩薩的愛,那就是微風,有沒有浪?有,很小一點浪,接近於平靜。到什麼時候完全沒有浪花?到佛的境界就沒有了。我們用這個比喻,諸位你就能夠體會到。現在凡夫裡面這個愛就像什麼?就像海嘯一樣,起落都造成傷害,傷害是什麼?叫造罪業,起落都是造罪業,他哪裡懂得!可是聖人教學還是從這裡為起點,為什麼?它是性德。

  佛法、各個宗教,在中國古聖先賢他都懂得。佛教導我們「孝養父母」,在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「父子有親」。那個親愛是天性,那個親愛是自然的,那個親愛裡面沒有條件,接近法爾,所以就用這個做起點。人能夠愛自己的親,做兒女能夠愛自己的父母,他也會愛別人的父母;敬自己的兄長,他也能夠敬別人的兄長,這都是屬於天性。天性在後天一定要教,不教怎麼樣?不教會被外面的物欲迷惑了。

  現代的教育跟過去不一樣,「教育」這兩個字在中國上古時候就有,什麼叫教?教的意思「上行下效」。諸位如果看中國的篆字,你看那個教字,那個教字的符號,這個字,文字是符號,裡面充滿了智慧,讓你看到這個符號你就覺悟了。這個符號就顯示上行下效,這就叫做教。育,育的意思,「救失長善」,失是過失,你有過失我要來幫忙你、要來救你,要幫忙你增長善心、善行。所以這兩個字裡頭已經把教育的宗旨說出來,教育的目的說出來。教育這個事情應該怎樣實施?上行下效,要記住,上面要做給下面看,上面是父母,下面是兒女。你怎麼樣教你兒女?你自己做出榜樣給他看。

  所以諸位同學要曉得,《弟子規》不是兒童的課本,不是他的課本,《弟子規》是什麼?《弟子規》是做父母的要這樣的落實,從日常生活當中做給兒女看。什麼時候做?小孩出生大概三、四天(這我的判斷,應該是三、四天)他就會看,他就會聽了。會看會聽,他就在學習了。你看這個時候,父母對他的照顧無微不至,這種印象就深深的印在他阿賴耶識裡面,日久天長,他對父母感恩的心,對父母的愛心油然而生,自然而然的!父母要做得正。一般嬰兒出生,父母的年歲都還不大,二十幾歲、三十歲,父母的父母都還在,就是嬰兒的祖父母。所以《弟子規》裡面講,父母呼喚你,「應勿緩」,趕快要答應。做給小孩看,小孩就學會了。父母叫你做的事情,立刻奉行,依教奉行,統統是做給下一代看的,他就這麼學會了。

  代代相傳,這是中國傳統的教育,至少傳了五千年。這個教育現在在社會上沒有了,多久沒有?給諸位說,大概就是七、八十年,我的觀察不到一百年。怎麼知道?我小時候,父母在我們面前就是這樣教的,我們就是這麼學會的。我在十歲的時候,中日戰爭爆發,這個仗打了八年,把中國整個社會打亂了,每一家天天想著什麼?逃難!於是這種家教就沒有了,一直到現在不能恢復。我是從我自己這一生的經歷,我們中國傳統這種良好的教學至少中斷了八十年。八十年的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,現在要救還行、還來得及。因為一般像我這個年齡的人都還有這個觀念,印象還很深刻;小我五歲的人就沒見到了,那在亂世當中,那都忘掉了,比較難一點;小十歲就更難一點了。可是人的天性在,好善好德的心性只要有人提起,所以說良心會發現,這是我們佛門裡面講的「善根福德」,要有因緣把善根福德引發出來,這是教學。

  所以教育是這樣興起來的,教育的興起也是自然而然,不是哪個人的發明,不是哪個人的建立,不是哪個人的創造,不是,自然而然。政府裡面正式設立官員主管教育這項工作的,我們在史書看到堯,堯舜他們做國王的時候,底下就有專門管教育的,司徒,專門管這個工作的。教什麼?教五倫、教八德,五倫八德。五倫是道,這個道就是自然的法則,這不是人為的;德,隨順自然的法則就是德,不能破壞。

  現代人喜歡標新立異,喜歡什麼?改變自然生態,他有創造,他有發明。前天有人送了一盒桃,說這是新的品種,脆桃。這個桃是怎麼培植出來的?是桃跟李混合,用壓枝的方法桃跟李混合。我們不學佛的時候不知道,學佛,我們的心思就靈敏一點,為什麼?它是桃跟李的混合,這就是破壞自然生態,決定沒有吃桃、吃李那一種的養分,為什麼?它是自然的。這兩個混合不自然,不自然的東西它對於人身體的營養決定沒有自然的好。你們諸位細心去想想。在今天這個世界,這樣的事情太多了,而社會大眾都鼓勵,認為這個很新鮮。

  破壞自然生態,你要曉得自然有報復,報復什麼?報復就是天災人禍。這個人禍什麼?就是人為破壞產生的災難。我們的飲食,一般人吃肉食的,肉食是也把動物生態自然破壞了。一隻雞、一隻鴨,通常正常的你去飼養牠,大概差不多要半年牠才長大,這人才會吃牠。現在用化學的飼料讓牠長得很快,早年我聽同學告訴我,現在養雞場裡面養雞,五個星期就長得很大了,就可以賣掉。在從前要五、六個月,現在五個星期,這就是什麼?這就是把牠自然生態破壞。破壞,這一隻雞跟正常半年才長大的雞不一樣,所以吃這樣的雞吃出很多怪病。那個病是什麼?那個病就是破壞自然生態給你的報復,你懂嗎?

  現在奇奇怪怪的病很多很多!古人警告我們「禍從口出,病從口入」,你想想看有沒有道理?病從哪裡來的?吃得來的。所以李老師早年,我們常常在一起的時候,他老人家常講:現在人哪裡叫吃飯,三餐服毒!他怎麼能不生病?三餐服毒,真有道理。我們吃素的人,吃素現在也不行,蔬菜也是化肥、農藥,這都破壞了自然生態,所以吃了也會長病。人不知道自愛,不懂這些道理,你說多可怕。所以現在有一些人覺悟了,要吃有機的蔬菜,這對的,還是用老的方法培養的,沒有農藥,沒有化肥。

  那現在病害蟲很多,病害蟲也是報應,你殺牠,愈殺愈多。我問過這些農夫,在從前沒有農藥、沒有化肥,你們種植有沒有這麼多病害蟲?他想想沒有,沒有這麼多。為什麼現在會變成那麼多?愈殺愈多。你不用這個東西,就沒有了。我們學佛同學做過試驗,前幾年我在馬來西亞古晉李金友居士的山莊,他那個山莊範圍很大,種的菜很多。他學佛,囑咐種菜的(負責種菜的)這些工人不用農藥、不用化肥,完全讓它自然生長。第一年,他這個菜長成了,菜園很大,百分之九十都被這些蟲吃掉了。他也很歡喜,供養這些眾生,堅持不用農藥,不用化肥。到第二年,這些小蟲們就很客氣,留一半給他。我去的時候,他告訴我是第六年,他說第二年留一半,第三年留的就更多了,大概有六、七成可以留給人吃了。我去是第六年,第六年他告訴我,現在病害蟲所吃的大概只有百分之五的樣子。換句話說,這些病害蟲也很感恩,牠留下百分之九十五給你。堅持不用農藥,堅持不用化肥,堅持不殺生。

  我去之後,我給他建議,我說你們的菜園最好放佛號,現在念佛機很多,用念佛機在菜園放佛號,讓這些所有菜、花草樹木都聽佛號,會長得更好。果然有效。你想想看,這是不是一切法從心想生?所以自然生態不可以破壞。

  佛在此地講「但隨眾生心,如是見有殊」,就是見有差別,這句話裡頭有大學問在。我們的心愈清淨,世界就愈美好,為什麼?它恢復正常。我們的心不清淨,就把這個世界搞亂了;再要是行為不清淨,那肯定把大自然的生態破壞了。破壞之後就有風災、水災、火災、地震,這些東西我們現在稱為自然災害。殊不知自然災害是人心引發的,我們的意念引發的,不知道這個道理!這個道理只有佛法裡頭講得透徹。

  從前帝王(尤其在中國)信佛的多,不相信佛的很少很少。帝王讀經,帝王研究教理,他懂得,所以凡是遇到重大災害的時候,像水災、旱災、地震、颶風這樣的災害,皇帝一定減膳,膳食減一半,齋戒沐浴修懺悔法,做好事,通常在這個時候一定是大赦天下。希望什麼?希望把善良的心性向上提升,引導全國人反省,斷惡修善,自自然然它就起感應,這個災難減輕,災難少了。這裡面決定不是迷信,有道理在,從心想生。現在人不懂這個道理,以為這些事情與我們的起心動念、一切行為不相干,所以不知道懺悔,不知道改過,於是災難頻率年年上升,災害愈來愈大。我不曉得到哪一天大家才真正覺悟,回心向善。佛法裡面講回心向善是講到純淨純善,這個世界就變成極樂世界,這個世界就變成華藏世界。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,《華嚴》講得很透徹。現在時間到了,這首偈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諸位同學,請坐。我們看偈頌第九首:

  【以是於世界。所見各差別。非一切如來。大仙之過咎。】

  註解裡面清涼大師給我們講,上半偈「明正見剎異」,下半偈「彰非佛咎」。彰是彰明,說明佛沒有過失,過失在眾生。『以是於世界』,這實在講是隨眾生心,這句是比什麼都重要,關鍵就在這句,「但隨眾生心,如是見有殊」,這句話說盡十法界依正莊嚴的差別現象。要從小處講,這也說盡我們這一生,就是自己這一生當中果報,因緣果報這一句話就講盡了。我們的心善、行善,肯定有善果;如果我們的心不善、行不善,決定有不善的果報,這一定的道理。

  所以第九首偈說的是「以是於世界」,這個世界不是指我們這一個世界,遍法界虛空界裡頭無量無邊的世界。『所見各差別』,以我們一個華藏世界來講,華藏是個大世界,釋迦牟尼佛的報土,法身如來稱為毘盧遮那,報身如來稱盧舍那,應化身佛稱釋迦牟尼,這是這個大世界,裡面真的是無量三千大千世界。在虛空法界裡面,像這樣的大世界無量無邊,這裡面有很多很多的十法界,這我們在「華藏世界品」、「世界成就品」裡面讀過。

  這些差別世界全是眾生心想變現的,它跟一真法界這個關係我們一定曉得不即不離。不即不離這個現象就像我們在前面舉現在電視的畫面一樣,無量無邊的差別就是我們今天電視裡面的頻道。我們現在電視有幾十個頻道,有一百多個頻道的,但是統統顯示在一個螢光幕的畫面上,從一個螢光幕畫面上顯示,這就不離;但是你沒有按這個頻道,這個頻道不現前。所以從電視螢光幕上看不同的頻道,不即不離。宇宙之間不同維次空間跟這個很相似,我們從這個現象可以類推,能夠了解宇宙之間的事實真相。

  如果你要是細心去觀察,佛法裡頭常常教人「微密觀照」,你對於經教裡講的這些道理不難體會,不難通達。細心去觀察,觀察我們現前的境界,現前境界剎那不住,昨天過去了,永遠不會再回來了,你想想看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明天呢?明天還沒到,我們生活的空間受多麼大的侷限,你就明白了。你不細心觀察,就在面前你都沒見到;細心一觀察,恍然大悟,小宇宙跟大宇宙是一不是二,一個道理,一個現象。真在妄裡,妄在真中,真妄有沒有?有,但是真妄不二,真妄是一,這就不可思議。你要細心去體會,佛跟你講的話句句是真話。

  你看錯了、想錯了、做錯了,差別的因,差別的緣,差別的果報,所謂是自作自受,絕對不是『一切如來,大仙之過咎』。大仙就是佛的另外一個別號。佛教當年初傳到中國,中國人稱釋迦牟尼佛為大仙,為金仙,佛是金色身,稱他為仙人,大仙、金仙。所以大仙跟金仙都是佛的別號,這個經唐朝時候翻譯的。不是佛的過失,佛沒有過失。「一切如來」,這裡頭的含義很深,廣義講,我們通常講無量無邊世界,無量無邊諸佛如來;狹義的說,四十二個階級都叫如來,這一切就是指四十二個位次的如來。

  《華嚴》從初住算起,初住就是如來了,這前面說過,他已經不用妄想分別執著,他離開了,完全回歸到自性,完全回歸到自然。自然裡面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、沒有起心、沒有動念,它有感應。我們面對著一杯水,這是做實驗出來的,我們以愛心向著它,你看它的反應變成最美的結晶,我們看到生歡喜心;如果我們以惡意對它,它現的相就很醜陋,好像很悲傷。我們要問,水有沒有起心、有沒有動念?有沒有分別、有沒有執著?統統沒有。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?感應道交。

  從這個地方你要體會到,諸佛如來在九法界示現,或者我們講在十法界都可以,九法界跟十法界是一個意思。示現種種不同的身,種種不同的相,種種不同的說法,都是自自然然的應現,決定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、沒有起心、沒有動念。如果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他就不叫如來,他就不能稱之為佛。還有起心動念是十法界裡面的菩薩、佛,沒有離開十法界。一定要在一切境界裡頭不起心、不動念,才能超越十法界,證得一真法界,這我們不能夠不曉得。做不到,那是另外一樁事情,先要了解事實真相,相信佛在經上所說句句真實,世尊沒有一句話是妄語。

  世尊所說一切法,最殊勝的地方是教我們自己去求證,這是現代人所講的科學精神,我們要把世尊所說的親自證實它不是假的。所以佛法要求證,信解行證。佛不是說,我說的就是真的,你們用不著去證明,不是的。佛說我所說的,你們一定要把它證實,你才得真實受用;如果你不能夠證得,你得不到受用,你要能證得,就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。如果你真的相信了,「但隨眾生心」;換句話說,就是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你想想這兩句話是不是一句話?但隨眾生心,一切法從心想生。你如果真的徹底明白,我們曉得人都愛美,你要不要去美容?不需要,美容有副作用,美容是破壞自然生態環境,它有嚴重的副作用。我遇到有幾位,二十年前做美容的動作,二十年後一臉都是病,苦不堪言,這是什麼?這自作自受!你自己造的不善的因,你得要受果報。

  愛美心切,可以,相隨心轉,你聽說過!不但相隨心轉,命隨心轉改造命運,境隨心轉改造風水。相、命、風水真有,怎麼生的?從心想生。我們在這個地方就明白了,怎麼改法?改心。我們心地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你的相貌自然就變了,變得跟佛菩薩一樣。佛菩薩的相圓滿,為什麼?無量功德福報成就的。我們這個世間審美的標準,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。你看看,佛在經上所說的,每種好相都有因,因緣無量無邊。無量無邊要記起來很麻煩,如果一心求相好,也是一種執著,也是一種分別。能不能求得到?求得到,相好能求得到,福報能求得到,壽命可以求得到,出六道輪迴求不到。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你要明白這個道理,為什麼?著相求福不能了生死,出不了三界。應該怎麼求?要隨著自然法則去求,你就會得到。自然法則裡面沒有求的念頭,自然得到的,種瓜一定得瓜,種豆一定得豆,這自然的。種瓜,你不好好的種它,你要去用什麼化學的方法改造它的品種,那就錯了,它還是能生,但是它有副作用;隨順自然,它沒有副作用。這個道理不可以不知道。

  所以人只要心善、言善、行善,你能夠這樣去做,三年不懈怠,你的相貌就變了,相隨心轉!不但相貌變,你命運也變了,你的命愈來愈好了。財施得財富,法施得聰明智慧,無畏施得健康長壽。無畏施裡頭最重要的一個方法,素食,不吃眾生肉,不傷害一切眾生。所以一切眾生見到你,不害怕了,為什麼?你不會害牠,你不會殺牠,你會愛護牠,你會幫助牠;牠也感恩,牠也會照顧你,牠也會報答你。我們能夠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,共存共榮,你說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!

  我們在澳洲,剛到那邊去買這個房子,房子附近有好幾個蟻穴,螞蟻窩,螞蟻很多。我們不傷害牠,我們天天跟牠交流,到這螞蟻窩裡頭看這些螞蟻,告訴牠,請牠搬遠一點,太近了,恐怕我們不小心會傷害牠。一、二個月之後,牠真的搬走了,很容易交流,不難,真的搬了。我們也知道牠確實搬得比我們較遠了,大概是差不多有一百公尺的樣子,還在我們院子裡頭,但是人家搬得很遠。合作,確實能夠合作,這些不是神話,真誠心,不要小看牠,要尊重牠。人都喜歡人尊重,都不願意別人輕視我們,畜生不例外,所謂至誠感通。

  所以你明白這個道理,你能改變你的相貌,人家一看你,你這個人很清秀,心地清淨,你這個人很慈悲,相貌就變好了,體質也變好了。本來身上一身都是很多病,這病是什麼?業障。修清淨心、修平等心、修慈悲心,業障消了,業障消了之後,你的身體就恢復正常。小時候多病,年輕時候多病,都不怕,沒有轉不過來的,這裡頭說對於經教的理論要通達,你才會生起信心。你看看《華嚴》跟《大智度論》裡頭都說得好,「信為道元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」,特別是念佛法門,信擺在第一,信願行三個條件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
  蕅益大師在《要解》裡面,把這個「信」講得很透徹,頭一個「信自」,這太重要了。你自己沒有信心,佛力加持不上,佛力加持跟你自己的信心、願心一定成正比例。你有一分信心,佛只能加你一分;你有兩分信心,佛只能加你兩分;你有十分信心,那佛對你也是十分的加持。佛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就像水實驗的那個反應一樣,所以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,我們深信不疑。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。不是佛菩薩有分別執著,你來求我,我趕快幫助你,不是的,自然的。自自然然在自性裡面的反應,是這麼個道理。

  所以對自己有信心,對自己沒有信心,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,什麼人都幫不上忙。就是我們有病看醫生,這個話大概總是在二十幾年前,我在美國,在達拉斯有一次感冒去看醫生。這醫生是個中國人,現在也過世了,年齡恐怕還沒有我大,是個很好的西醫。我在看病,他給我拿了藥,我就告訴他,我說病人看醫生,把病治好了,我說實際上也不是醫生真的把病人醫好,也不是藥物真的有效。病能夠治好,真正原因是什麼?信心。病人對於醫生有信心,醫生對病人有信心,這交互的信心治好的。再好的醫生,你對他沒有信心,你被他診斷,他開藥處方給你,你吃了沒效,什麼原因?沒信心。有信心,有堅定的信心,這醫生並不怎麼高明,他給你開的方子這個藥還真有效,信心成就的。我跟他講。這個大夫很不錯,他點頭有道理,確實有道理,這他回我的。真的是「信為道元功德母」,這個道,世出世間一切道理都從信心生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對於我們自己,要想改變我們的相貌,改變我們的體質,還是要靠信心,信心第一,有了信心才有願心。

  諸佛菩薩沒有一個為自己的,念念為眾生,這樣一來怎麼?就是我們佛門裡面講的「乘願再來」。我們一般人對這句話說,乘願再來,大概至少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,再倒駕慈航回到這個世間來幫助一切苦難眾生。這個說法沒錯,但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。你所領悟的,這是狹義的,還有廣義的。廣義怎麼說?不要到極樂世界再來,現在就利用這個身體就轉了。我念念都是為自私自利,起心動念都是為自己,這個身叫業報身,你這一生當中肯定受業力支配,你不自在。如果你念頭轉一轉,我學了佛,我明白了,我要跟佛菩薩一樣,從今以後不為自己,不再想自己,念念都為眾生,你的業報身馬上就轉變成願力身,轉變成願力身就是乘願再來。

  我的壽命只有六十歲、只有七十歲,這念頭一變,我要為一切眾生服務,你的壽命有沒有?沒有了。眾生需要你,你有這個熱誠為眾生服務,你就長住世間。什麼時候你會走?緣沒有了就走了,他不是業力主宰,願力主宰。你跟眾生緣殊勝,你也愛護這些眾生,眾生也喜歡你,緣勝!緣勝,那只好你得長住。到什麼時候走?眾生不聽你的,跟你時間太久,覺得你很厭煩,不喜歡你了;或者是喜歡別人,緣沒有了,緣沒有就走,來去自在。走的時候還可以表演一下,念佛往生淨土,給大家做一個證明,表現一個好的樣子,讓大家增長信心,處處都是為眾生。

  你看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,哪一個不是為眾生的,他是乘願再來的。八十歲的時候圓寂了,圓寂的原因是什麼?緣盡了。應得度的,釋迦牟尼佛統統都幫助他得度,這個得度就是證果,永遠脫離六道輪迴,這是得度的;未得度的,已經幫助他增長善根,沒有種善根的也幫助他種善根,佛的這個任務圓滿,他走了。佛滅度之後,這以後這個時期斷斷續續的,這得度因緣有沒有?有,少,不是很多。很多,他就要應身來,少怎麼樣?少,化身來。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,真的,這不是假的。

  佛菩薩在哪裡?法身遍法界虛空界;應身,哪個地方有感,哪裡就有應。應身沒有來去,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,只要我們有這麼一台機器裝上天線,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可以接收,畫面就現在眼前,不來不去。應身就是這個樣子,沒有來去,為什麼?沒有時間,沒有空間。沒有時間,沒有先後;沒有空間,沒有遠近,所以感應,這個應身就在現前,化身!幫助你,你覺悟了,豁然覺悟、明白了,這化身就沒有了。這樣的事情古今中外到處都有,就看自己的緣分,真信。

  這是從前李老師教導我,我們發心弘法利生,看到佛法的衰微,心裡很難過,希望正法能久住。雖然有這種心願,可是自己沒有智慧、沒有能力,力不從心。想學,年歲大了,真正學很有限。我認識李老師,三十二歲的時候,那個時候我跟他學習一年三個月,出家這個緣分成熟,我出家三十三歲。一年三個月在他會下學了十三部經,一年三個月就是總共十五個月,十五個月學十三部經,都是屬於小部。所以我一出家就去教佛學院,學了十三部經。佛學院一個學期排我的課,我才能教一部經。那佛學院三年畢業,我教三年才教六部經,我學十三部,還有一半沒派上用場。

  那時候我感慨萬千,我們跟李老師那是私塾的教學法,進度很快,平均是一個月一部。學習的情緒高,法喜充滿,就是很有成就感,真的是天天生歡喜心,這夫子所說的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法味嘗到了。教了幾年佛學院,我就有很深的感觸,這佛學院不能教,所以以後我就不教了。我教怎麼?我感覺得對不起學生,學生在那裡浪費時間,三年畢業了什麼都不會,學一點佛教常識,這個事情不能做。

  所以以後我就想了很久,真正學佛要成就,還是古人的老辦法,我們是從老辦法這裡學來的,私塾的教學法,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。同時不能學兩門功課,學兩門功課你就分心,學三門功課、學四門功課更糟糕,那怎麼會有成就?心不定,心不專。學一樣東西,他心專,你一個月學一樣東西,你這一個月心是專一,就在那一門上,效果真的不一樣。我這一年三個月,換句話說,兩個學期、三個學期,如果在佛學院學就沒有這個效果,為什麼?同時他學三、四門課。早晨第一個鐘點這個課,第二個鐘點又換了,第三個鐘點又換了,天天如是,你的心、精神、意志全不集中。不如把這十三部經分作十三個月來講,每個月一樣,教你什麼?意志精神統統集中,這效果好,效果很殊勝。中國老的教學方式比現代學校裡頭這個方式好,效果大。

  早年我在新加坡辦培訓班,我們教學期間只有三個月,同學們經過三個月的學習一部經,都能上台講,都講得還很像樣子。他們寫出來的心得報告,幾乎每個人都有這個感覺,這三個月的收穫比他念四年佛學院還要殊勝。不是我們有什麼智慧、能力教出來的,不是的,就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沒有別的訣竅,誰都能教。所以古人這個方法用了兩千多年,沒有改變,這方法一定有道理、有效果!現在用新式的方法,這個效果收不到了。所以佛學院還是那麼多課程,我要教我的方式不一樣,譬如十門功課,我分配在三年,我不會同時上幾門課,我就是一門一門的教,短的一個月完成,長的,二、三個月完成,真能成就,一定不可以同時學兩樣東西。中國《三字經》上講得好,「教之道,貴以專」,教如是,學亦如是,學之道是貴以專。現在很多人沒有見過古時候教學這種方式,不知道這個方式殊勝。

  我這一生的因緣殊勝,一般講運氣很好,我遇到三個老師都是個別教導,時間並不是很多,一個星期上一堂課,兩個小時。方東美先生這樣教我的,章嘉大師也是這樣教我的;李老師那邊一個星期上三堂課,兩堂是佛法,一堂是儒學,佛跟儒同時學習,時間也是一次兩個小時。但是都是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這才有一點成就。學多、學雜沒有好處,學一點常識皮毛可以;真正要想契入,要想得受用,太難了。所以我們從這經教裡面要能體會到深、體會到廣,尤其是要能把它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處事待人接物,怎麼樣改善我們的命運,這統統都會學習。

  心正,容貌就端正;心善,容貌就善良;心真誠,身體就健康;心慈悲,現在講免疫系統就良好。慈悲心能解毒,真誠心不容易感染疾病,真誠心能解毒,不要靠外頭力量。我們功夫不到家的時候,有了病苦還得要找醫生,功夫不到家,醫生給我們做個助緣。大部分的力量還要靠自己的念力,善念,轉惡為善,這一定要懂得;再加上醫藥,醫藥是助緣,我們就很快能恢復。長久的保持著健康,長久的保持不容易衰老。衰老當然是肯定的,但是不會老化得那麼快,你看看有人四、五十歲就老態龍鍾,那個老的樣子就顯出來了。

  我看到有兩個人九十歲,沒有老態的樣子。一個是菲律賓的瑞今法師,我在新加坡跟他見面的時候九十歲,我看起來法師好像只有六十歲的樣子。這以後人家告訴我他九十歲,沒有老相,動作非常靈活,聲音洪亮,這有修養。另外我看到是本地的黃老居士,有很多人都認識他,今年九十歲。最近有一次我們在一起吃飯,很活潑,一點老態都沒有,他告訴我,他剛剛從印度回來,難得!一生長齋念佛,心地清淨慈悲,對佛教慈善活動非常熱心,九十歲還到處奔跑,我們不能不佩服他。他要不告訴我,我真的不知道他九十歲。他坐在我旁邊,他說:法師,我九十歲了。我很驚訝,我以為他年齡跟我差不多,結果沒有想到他大我十歲。這就是很現實的例子。

  學佛,我常常講,如果連自己這一點點的利益好處都得不到,我們的佛白學了。這個利益不要求,自然的,這就是正常。我要求相貌好、求身體好,固然也能求到,沒有自然的這麼好。我一生我也沒有求相貌,我也沒有求身體好,我也沒有求長壽,也沒有求富貴,什麼都沒求,一切都是隨順自然。老師教我們隨緣,隨緣絕不攀緣,有心求是攀緣,無心得來的是隨緣。所以隨緣自然。攀緣就是有心求不自然,我想是得的到,但是得到不自然。

  古大德教導我們「只問耕耘,不問收穫」,自然有收穫,你說那個心情多麼快樂。如果耕耘希望有收穫,天天去看,那也很累、很辛苦、很操心;不如我天天耕耘,收穫不收穫不要去理它,到時候它就現成,這個道理不難懂。整個人生我們也要明瞭,學佛頭一個改造自己命運,改造家庭命運,改造我家族命運;你如果是經營工商業,改造你行業的命運,統統屬於自然。你只要把佛法學通了,真的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沒有一樁求不到的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後頭還有一首偈,下一堂課再講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