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四一九卷)  2005/7/31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419

  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菩薩問明品」,第八助道甚深,智首菩薩偈頌第二首看起:

  【佛知眾生心。性分各不同。隨其所應度。如是而說法。】

  這是清涼大師所說的「開二章門」,第一首跟第二首。第一首講的是「眾行成果章」,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了。這首還是接著前面的意思,前面一首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說的「隨機別讚章」,這首偈,「文具禪經四隨」。第一句是隨樂,清涼註得很簡單,但是意思很具足,「將護彼意,稱悅其心故」。在這首偈裡面講到有隨樂、有隨宜、有隨治、有隨義,確實《禪經》這四隨的意思統統具足。我們從這個地方可以體會到,佛菩薩講經說法為什麼說得那麼樣的契機,我們在《普賢菩薩行願品》裡面看到一個總的原則,普賢菩薩教導我們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。你看這裡頭有隨有順,唯有隨順才能夠契機。這個地方說的隨,就說得詳細。隨樂是隨著眾生的愛好,這一點很重要。世間法,中國古聖先王常講,政如果能夠順民心,人民歡喜。就是你的政策人民歡喜,必定是天下大治;如果政策是人民不歡喜、不願意接受,這個社會決定就發生動亂,就不安定,這一定的道理。

  諸佛菩薩講經說法,第一個條件就是眾生的愛好,眾生的歡喜心。即使他這個愛好是錯誤的、是一種病態也要隨順,為什麼?不隨順,他不能接受。所以大經常講「菩薩所在之處,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」。前面我們講過四悉檀,這四悉檀第一條世界悉檀就是講一切眾生生歡喜心,一定要隨順他。隨順之後,讓他生歡喜,他對你有好感,再看時節因緣成熟的時候,你再勸告他,他樂意接受。現在講是互信,這互信,菩薩信眾生沒有問題,眾生信菩薩就有問題。菩薩信眾生,現在眾生不信菩薩,菩薩要隨順,要在這個地方跟眾生建立信心,讓眾生能信佛、能信菩薩,佛菩薩的教誨他才樂意接受、歡喜接受,認真去學習。能解、能行、能證,這樣才能真正得到佛菩薩教誨的利益,幫助眾生轉惡為善,轉迷為悟,轉凡成聖。

  所以接引眾生我們要特別留意,你看現在無論是家庭也好,團體也好,我們這個道場是個團體,家庭也是個小團體,基本的團體。你要想家和,要想道場和,要怎麼做?你要懂得恆順眾生。人人都懂得恆順,恆順要靠教,他不教,他哪裡懂得恆順?你教他不聽,他不能接受。是的,他對你沒有信心。所以頭一個條件就是要讓他建立信心,要讓他,你對他是真的好,他對你生感激的心,一生當中誰最關愛我?你比我的父母還關愛我,比我的父母還愛護我,哪有不服的道理!

  這些經驗,我們過去在抗戰期間,這流亡學生,很多人都有這個體會。流亡學生被國家收容,國家辦中學來救濟這些流亡學生,那叫國立中學。在這個學校念書不要繳學費的,國家供養,衣食住行都是國家照顧,我們有一份口糧。離開了家鄉,幾年都見不到父母,學校老師照顧。老師照顧確實比父母照顧還周到,古人所說的師徒如父子,我們在那個時候親身體會。同學就像兄弟姊妹一樣,有那麼深的感情,同學互相照顧。患難的時候才有這些事情發生,你才能有深刻的體會。現在世界承平很多年了,這個社會不錯,安定沒有動亂,現代的年輕人沒有這個經歷,他很不容易體會。不過真誠的愛心自然能夠感動人。

  社會雖然是安定,可是安定裡面有矛盾。你看看現在社會上的離婚率多高?有些同修告訴我,超過三分之一了。這個情形在抗戰期間當中沒有,離婚這個事情我們也曾經聽說過,很少,但是今天是太普遍了。凡是單親的兒童、青少年他對於這個家庭的溫暖,父母之愛,沒有得到;在社會上,如果遇到一個長者,遇到一個朋友,對他非常關懷,他能體會得到。

  真正學佛的同學,一定要效法佛菩薩的慈悲。慈悲就是愛,無條件的愛,不希望對方回報的愛,叫做慈悲,所以慈悲是真誠清淨平等的愛。我們要學,要用這個方法去接眾(就是接引大眾),這個團體才能真正做到六和敬,才是真正的如法道場,這裡面要有智慧。佛門常講「慈悲多禍害,方便出下流」。可是慈悲方便是接引眾生第一個條件,怎麼會出了這個事情?慈悲方便沒有智慧就變成禍害、變成下流,為什麼?感情用事。這不可以,不能隨自己的意思,要理智,要客觀,不可以用自己的好惡。我喜歡這個人,我討厭那個人,不可以,那就變成禍害,變成下流。要有真實的智慧,大公無私,念念是為他不是為我,希望他迷途知返,希望他改邪歸正,希望他成就。弘法利生,建立道場,是幫助一切眾生轉迷為悟、轉凡成聖的,這個弘法利生功德就殊勝,建立道場功德也殊勝,這點非常非常重要。

  這經文第一句就是隨樂,第一句是『佛知眾生心』,能隨眾生心。現在眾生心充滿了怨恨,怨天尤人,充滿了貪瞋痴慢,要隨順嗎?要隨順。在隨順當中,自己做出好樣子,他怨天尤人,我對於天地、對於一切眾生感恩戴德,這就是教他,我們要做出來給他看。怎麼個做法?前幾年我寫了副對聯,我們用這個方法,有耐心、有恆心長時間慢慢去感化人。「處逆境隨惡緣」,逆境是環境不好,處處都有障礙;逆緣都是冤親債主,都是來找麻煩的。我們的發心、我們的工作都是純淨純善,還招來這些障礙。有很多人在這個環境之下退心了,算了,不幹了,這是什麼?小乘。這些人不知道感恩戴德。真的,他是不知道,不知道,你就不能夠責怪他。不知道什麼?不知道,我們更是要教他,所以要做出樣子來給他看。這個教的人慈悲,教的人非常辛苦!

  我們在一般講沒出道的時候,老師就教誡我們。李老師常常給我們講,你們將來弘法利生非常辛苦,拿著經本、拿著法寶送給人家,跪在人家面前,雙手捧著送給人,人家還未必接受,甚至於還遭人的侮辱。那真的,一點沒錯,老師都說過!要不要做?要做,不做沒有人做了。這種發心、這種行持確確實實是為往聖繼絕學,為天下開太平,沒人知道!人不知道,佛菩薩知道,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,無數的險難都能平安度過,不為自己,念念為眾生。所以這個時候的隨順可不是一個簡單事情。

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裡面,隨順惡緣、惡知識幾個人?不到五個人,你看五十三位善知識,示現惡的、不善的人數少;今天正好是調過來,五十三個,可能善的、正面的大概只有五個,其他的四十多個都是不善的,都是負面的。所以今天修行,弘法利生,甚至於建道場,非常苦!你要能受得了。所以諸佛讚歎你,為什麼?你真受得了,真不容易。我們知道諸佛菩薩知道我們,諸佛菩薩在讚歎,在這裡得一點安慰。你要想社會大眾讚歎你,那決定不可能,他不找你麻煩就算不錯了,不障礙你,那就很對得起你了,一定要懂。你要問是什麼原因?原因就是聖賢教誨捨棄的時間太長了,在中國五千年歷史當中,沒有這麼長的時間。現在我們聖賢教育中斷三代了,差不多是八十年到一百年,中斷這麼長的時期才產生這個現象,所以確確實實繼絕學。

  我們所期盼的,有沒有年輕人接著我們來做這個事業?肯定有,什麼人?佛菩薩應化再來的。我們今天看到一些年輕人發心,他聽到佛法之後,接受《弟子規》教學之後,他非常感動,願意發願這一生當中來繼承聖賢的事業。對自己要求要依教奉行,百分之百的做到,自己做一個好樣子給社會大眾看。真正把世尊在經典上常常講的「受持讀誦,為人演說」徹底做到,這個人是什麼人?我們知道佛菩薩再來的,這個人不是普通人。他決定不是惡道來的,也決定不是人道來的,至少他都是從天道,從天上下凡來的,來幹什麼?來幫助這些苦難眾生。發這樣的大心,這不容易。

  所以「佛知眾生心」,天也知眾生心。知眾生心就要隨順眾生心。清涼雖然只有兩句,講得真好,「將護彼意,稱悅其心故」。我們想獲得他的誠意,對我們,對古聖先賢傳統的文化教育能同意、能歡喜,我們今天所作所為都要讓他生歡喜心。凡是真正發心有志一同把古聖先賢的教誨要做出來,對於這些人,我們就是像一家人一樣,父子兄弟互相關照;生活雖然不是很富裕,一定是能夠吃得飽,穿得暖,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。真正做到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,做到犧牲奉獻;為國家,為民族,為人民,為千萬年前祖宗傳留下來的教誨,為佛菩薩大慈大悲而努力。這是隨樂,就是四悉檀裡面世界悉檀。

  第二句『性分各不同』。這句裡頭說了兩樁事情,一個是性,一個是分。這性是什麼?清涼大師註解裡面講「性不同者,即隨宜也。附先世習,令易受行,習以成性故」。這個地方講的性是習性,這很重要,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,今天的社會問題要想化解可就難了。可是這個問題太深!現代人崇尚科學,凡是科學不能證明的很難接受,這個事情麻煩,不好辦。所以幫助眾生的對象,首先要從具足善根的人做起。具足善根的人他不懷疑,他能夠接受,他能夠理解、能夠依教奉行,這就是性分。

  這世界上不論是什麼樣的人、什麼樣的事物都有前世。有前世,有今生,有來世,佛家講的三世因果。佛講,儒也講,講得少;道也講,道講得就多了。你再細細去觀察世界上所有的宗教,沒有一個宗教不講三世。西方宗教雖然沒有說六道,但是它說的有天堂、有地獄,加上人間,那至少有三道;有天道,有地獄道,有人道。畜生是我們親眼接觸的,你不得不承認牠有,所以至少有四道。

  三世因果是宗教教育裡面普遍都承認的。六道輪迴這樁事情有很多人不懂,以為這是佛教,其實不是的。佛教的歷史並不長,照中國的記載,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三千零三十三年,不長。印度的婆羅門教(就是現在印度教的前身),他們有一萬多年的歷史,世界上學術界承認他們有八千五百年的歷史,就算是八千五百年,比佛教也早得太多了。六道輪迴是他們說的,是婆羅門教說的。除婆羅門教之外,像印度的瑜伽、數論,許多這些高級的宗教都承認,所以它不是一個宗教的學說,在印度許多高級宗教都肯定,這是什麼原因?我們知道古印度是宗教之國,很多高級的修行人沒有不修禪定的。這個禪定就是我們在前面跟諸位介紹的世間禪定,那也很可觀,世間的四禪八定。

  其實你要是了解欲界,不要很深的禪定,有一點很淺顯的功夫,就能把人、鬼這個空間維次突破。所以人最容易接觸到鬼道。你看現在很多這些所謂是特異功能,我們也接觸到不少靈媒透給我們一些資訊,從哪裡來?絕大多數是鬼道,最高的可以到什麼?到四王天、忉利天。夜摩天以上就沒有,我們就沒有接觸過,我們能夠接觸到的是這個。很容易接觸到的是忉利天,忉利天到下面餓鬼、地獄、畜生,我們能夠接觸到這些,這些是什麼?空間維次跟我們很接近、很容易突破,禪定。高深的禪定,四禪八定,到第八定,這個世間的禪定到了頂點,他對於整個六道三界二十八層天的狀況,上到二十八層天,下到地獄界,無間地獄界,這空間維次沒有了。沒有,是他親見的,我們今天講的親眼所見,親耳所聞,他哪有不清楚、哪有不明瞭的!六道是這麼來的。換句話說,是那些人親眼所見的,給我們沒有定功這些凡夫,為我們說出來。說出來,大家也都相信,為什麼?這些修道人都是有德行的人,他們不會妄語,他不會欺騙人。

  所以這樁事情如果在印度算起來總是一萬多年前傳下來的這些訊息。可是一直都沒有辦法了解其所以然的道理,為什麼會有六道?為什麼會有輪迴?當然在他們長期觀察這個期間當中,這裡頭有因果,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看到這些,究竟是怎麼回事情,搞不清楚。一直到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,佛把這個事情說清楚。也就是當然之事很早就有人知道得很清楚,所以然的道理搞不清楚,到釋迦牟尼佛,這才把六道所以然的道理、事實真相給我們說出來,我們才明瞭。

  所以任何一個人,確實你一生當中一切的際遇,與過去生中有關係。這我們從自己身上可以能夠體驗。譬如學習,此地就講到性不同,附先世習。這個附就是附帶。我們這一生到人道是附帶前世的習氣。先世是前世,「先」好,用得好,因為前世還有前世,這一個先字都說了、都包括了,就是我們講宿世前生,生生世世的習氣。如果跟前世習氣要是相應,很容易接受,也很容易做得到,令易受行,很容易接受,很容易修行。在我們佛門同修道友裡面,你細細去觀察。我在初學的時候接觸過禪宗,接觸過密宗,接觸過教,接觸過淨土,我是接觸過這四種。但是哪種最容易受行?教。這就說明我過去生中大概是個講經的法師,或者是個講經的居士,對於教很歡喜、很容易接受。

  我接受淨土,我跟諸位做過很多次的報告,確實很不容易!懺雲法師最早勸過我,因為最早我接觸佛法是從教接觸的。方先生把佛經看作哲學,看作一門功課,佛經哲學介紹給我,我是從教裡頭進門的。對於禪密淨都排斥,尤其是淨土沒有一點尊敬心,對禪跟密雖不怎麼樣愛好,但是還尊重,唯獨對淨土宗很輕慢,不能接受。跟懺雲法師住茅蓬,懺雲法師有善巧方便,叫我讀《彌陀經疏鈔》,蓮池大師的;讀《彌陀經要解》,蕅益大師的;讀《彌陀經圓中鈔》,幽溪大師的,這三個人的註疏真正了不起。看了之後,又叫我念《印光大師文鈔》,從此之後對於淨土宗很恭敬,不排斥了,知道這裡頭有大學問,但是沒有接受,也沒有依教修行。我到台中跟李老師是學教的,李老師多少次用心良苦勸我修淨土,我是陽奉陰違,表面上接受,實際上沒有當作一回事情。

  我跟諸位講,我接受淨土宗是從教裡面入門的,講《華嚴》、講《楞嚴》。從《楞嚴經.二十五圓通章》看到是兩個特別法門,觀音、勢至所代表的「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」、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」,這給我很大的啟示。《楞嚴經》上不是一個特別法門,兩個特別法門。古來祖師大德這些註解都沒有註清楚,只註耳根圓通章是特別法門,大勢至圓通章就疏忽了,沒有特別強調。你要不是深入去學習,你不容易看到。因為它的位次也是調換,沒有按照順序排列,你要細心去觀察。

  知道這個法門的殊勝,《華嚴經》裡面我是講到一半,早年講的,不是這一次,第一次講《華嚴》講到一半的時候,有一天突然想到,文殊、普賢修什麼法門?文殊得意門生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?這查經一找,原來這三個人統統都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。再看看五十三參,了不起。你看善財童子頭一個參訪的善知識德雲比丘,《四十華嚴》叫吉祥雲比丘,這很要緊,我們中國人一般講先入為主,這第一個老師。第一個老師教導什麼?第一個老師以身作則,他修般舟三昧,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。你看頭一個,頭一個教的就是念佛求生淨土。我們就曉得善財修什麼?善財念佛。再看看末後,最後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那還有什麼話說?徹始徹終文殊、普賢、善財專修淨土。當中這五十一位善知識代表無量法門,這裡頭含義很深。無量法門統統指歸淨土,表這個意思。我在講《華嚴》體會到這一點,這才五體投地全心全意歸向淨土,再沒有錯誤的念頭,全心全意歸淨土。所以要不是這些經教,我還是不容易接受。

  這是從這些跡象上自己反省,過去生中是學教的,所以對於教歡喜,對於書籍非常愛護,喜歡讀書,喜歡研教。再看看我們道友當中,早年我有很好的同參道友。沒有出家之前我們同學,抗戰期間在福建念書,同學,以後又同事。我出家之後,大概一年多他也辭掉職務,跟我一起出家,我們在一個寺廟,很難得。我對於教這麼歡喜,常常講給他們聽,他聽了也歡喜,可是怎麼樣?他去學密去了,為什麼?他想求快。他說佛經雖然好,你學教不錯,你看你講經說法,嘴皮都說破了,沒人相信,這是事實。他說:我去學密,密講神通,我現一點神通,他馬上就相信了。這是各人的根性不相同,願求不相同,也很好。

  修學真用功,去拜一個金剛上師,密宗入門首先要磕十萬大頭,消業障。他真幹,日夜不休息,好像不到半年這十萬大頭磕完了,接受上師的教誨持咒,很用功。大概一年多不到二年,他來看我,告訴我,他現在能見到鬼。我那時候笑他,我說:你神通還沒有成功,鬼通先通了。他說的真話不是假話。人鬼雜居,有人的地方就有鬼,人見不到鬼,鬼也見不到人,不同的空間維次。鬼的生活在夜晚,人的生活在白天。下午五、六點鐘是鬼道的早晨,大概下午五點鐘時候,他說街上就有鬼出來了,很少,不多;到九點、十點鐘,他說滿街都是的。所以有一些人走路,我們知道有這些事情,晚上九、十點鐘你在馬路上走路,有的時候突然心裡一驚,那是什麼?跟鬼兩個撞了。我們感覺到驚的時候,他也感覺到害怕,諺語常講「人有三分怕鬼,鬼有七分怕人」。鬼怕人比人怕鬼的程度還要嚴重。

  最初他也很害怕,到以後慢慢就習慣,就變成很正常。他是首先把人跟鬼這個空間維次突破了,我相信他絕對不是妄語,他是真的。出了家,出了家還遇到個女鬼是前世的太太,他這一生當中沒有結過婚,他跟我同年。就常常說這些故事給我聽。業報沒有轉過來,四十五歲那一年往生。不過他往生的時候還算不錯,他也不是預知時至,感覺到身體不舒服,很難過,到急診室去掛號,掛了號之後,半個小時之後走了,算是沒有病苦。你看死之前半個小時自己搭公共汽車到急診室掛號,也算是不容易。所以前世習氣,前世所學的與我們這一生當中有密切關係,佛知道,所以度化眾生容易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諸位同學,我們接著看智首菩薩偈頌第二首:

  【佛知眾生心。性分各不同。隨其所應度。如是而說法。】

  我們雖然在初學,像這些教誨對我們來講確實很得受用,有很大的啟發,也知道自己應該怎樣修、怎樣幫助別人。講到『性』跟『分』,個人根性不相同,這與前世有關係,有很大的關係,因此教育就非常重要!前一世的根性,我們一般講因,善的因、惡的因。正如同孟子講性善,荀子講性惡,他們兩個人講的性就是這首偈裡面講的性,習性不是本性,本性相同的。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,善惡的善是習性。從前李老師給我們講,聖人就是聖人,賢人就是賢人,真的是差一等。孔老夫子是聖人,孔老夫子沒有說性善性惡,《論語》裡面講「性相近也,習相遠也」。性相近,就是大家差不多,都是一樣的!那個講的是本性,講的是自性,沒有講善惡。孟子講性善,荀子講性惡,習性!雖然都是講性,不是一個意思,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。

  儒家講性本善,這是講本性,本性本善,習性裡頭就有善、有不善,因此教育就非常重要。因為習性是前世的作今世的因,這一生的薰習,你所接觸的環境薰習,這是緣。我的本性善,這個是習性,我們也可以這麼說法。我們前生生生世世都修善,有善心善念,可是在這一生環境當中,沒有遇到善的教誨,所接觸到全是不善的,那我們習性裡面那一分善就不起現前行。習性裡頭也有惡,惡是因,現在又遇到不善的緣,它就起作用了。

  聖人知道這個事情,所以經上講『佛知眾生心』。第一首偈講的是「佛子甚希有,能知眾生心」,那是菩薩。佛菩薩知眾生心,就是知眾生的習性,你過去生中是學什麼的。教學的興起,主要的原因在此地。要用純善純淨來教化眾生,希望把眾生前世宿世,宿世前生善的因引發出來,盡量阻礙他不善的緣。不善的緣想辦法把它障礙,把它斷掉,他習性裡面的不善,這一生當中沒有緣,沒有緣,不善的果報就不會起現行。因到果當中一定要有緣,教育是給它做緣,做助緣。最殊勝的助緣無過於教育。佛菩薩明瞭,所以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的貢獻沒有別的,就是教學。勸善規過,教人斷惡修善,轉迷為悟,轉凡成聖,這個教育的效果就達到了。希望你生生世世向上提升,不會向下墮落,這是教育。我們要認識這一點,可是這只有古聖先賢他們能見到。

  現在一般修學科學的不相信有三世輪迴,你怎麼樣講,他搖頭都不接受,那就沒有法子。他所看到的是一世,來世就沒有了,不相信有前世也不相信有後世。這一生,他們的教學隨著自己的欲望,這教學的內容就有問題。古聖先賢教學是要隨順眾生過去生中的習性,習性善的繼續讓他這個善發揚光大;不善的,希望那個不善的能夠改善,這是凡聖教學不相同的地方。譬如我們今天要化解這個社會上許許多多衝突的事情,衝突的起因沒有人知道。一般人研究衝突的因,其實是緣,因是什麼?因是過去生中有怨結,這就沒有人知道。兒女為什麼忤逆去傷害父母、殺父母?現在一些心理學家在分析,這兒童心理反常,對父母所作所為不滿,懷著有怨恨。都是講這一生,不知道因種在前世,不知道,所以他沒有辦法化解。佛跟我們講的,現在沒有人相信,只有善根深厚的人他信佛的話。

  佛給我們說人與人的關係,四種緣。實在講,緣很複雜,佛為了教學方便起見,把無量因緣歸納為四大類,叫四緣生法。第一個是親因緣,第二個是所緣緣,第三個是無間緣,第四個是增上緣,這是通常講的四大類。人與人的關係,佛也講的這裡頭有四種緣,人與人的關係,報恩的,報怨的,討債的,還債的。這四種緣如果很重,這一生遇到就變成一家人,他投胎來做你的兒女。

  前世你對他有恩,這個兒女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孝子賢孫,天生的就很孝順,報恩的;前世你對他有恩德,這個小孩很好教,聽話不會忤逆。如果是報怨的,那麻煩來了,就是一般講小孩不好教,不聽話,叛逆。前生你跟他有冤仇,他現在生到你家來做你的兒女,來幹什麼?來報仇的,到最後會搞得你家破人亡。如果有教育,讓他慢慢覺悟,過去縱然有怨恨,但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你們雙方生生世世都痛苦。如果想開了,算了,不報了,對父母還能盡一分孝心,怨就化解掉了,要靠教育。特別是做父母的一定要懂得、要理解。學佛的父母就知道觀察,細心觀察這個小孩前世跟自己什麼樣的關係,總要布施恩德,把他的怨恨化解;不能化解,也要降低,報得不要太過分,所以這不教育怎麼行?做父母兒女一起統統要接受教育。

  如果是討債的,他亂花錢,對父母沒有恭敬心、沒有孝順心,但是他也不會害你,他要把你前生欠他的財物統統要把你花光。有的花光他就走了,叫討債鬼;欠他少的,你養他養個幾歲,他就走了,那是欠他少的;欠得多的,你到五、六十歲還還不完,還是要找你要錢,那你就很頭痛。如果是還債的,他長大了很會賺錢來供養你,還債,沒有孝順心,只是照顧你物質的生活,精神方面你還會很痛苦。每個月生活費用他給你,至於你的生日,年節,他看都不來看一下,沒有情義。這些現象今天社會上很普遍。報恩、還債的愈來愈少,報怨討債的比比皆是。如果不明瞭三世因果,這問題講不通,你怎麼想都想不通,想什麼樣的方法來制止,止不住。所以我們談到教育,宗教教育確實是最徹底、最圓滿、最究竟,什麼原因?他講到前世後世,這才能真正解決問題。講一世不能解決問題,因為人確確實實有三世。

  我們學佛的同學,在家居士,對於這些事情感應很多,幾乎是每個星期都有同學來告訴我他親身感應的事情。還有一些,諸位在報紙、在雜誌上所刊登的,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。特別是在犯案的罪犯,罪犯會被警察逮捕,許多警察有鬼神的引導而破案的。這個例子,過去在台灣有一位高級的警官,他專門蒐集這些資料印成一本書,《現代因果錄》,有幾百個例子。他告訴我,分量很大。我跟他講,如果太多了,現在人看不下去。我就向他建議最精采的、最明顯的,就是社會大眾統統都知道的這樣的案件、這樣的例子,你選一百篇印成一本書,《現代因果錄》。他告訴我有幾百個案例,我請他選一百篇,好像這個書也印出來了。他送給我看的時候是選的稿子,沒有印,是打字的本子,送了一本給我看,我看了很歡喜,全都是真的事情。受害的靈鬼幫助警察破案,幫助法官破案,所以這些司法人員、警察他們都相信。

  還有一種人相信,醫生。我過去有個同學,我同班同學,在台灣做榮民總醫院住院部的主任。我們那個時候每二、三個月有一次聚會,我們同學們有一個聚會,他就常常講醫院裡面發生的事情。醫生護士都看到,都看到鬼。看到那個病房裡面白無常,黑無常,他們都看到,真的相信。只要看到無常鬼在他的門口走來走去,這個病人決定不出三天他就走了。他們這些醫生護士都相信。所以你要是對這個不能接受,那就難了,你的教學方針就會有偏差,效果就達不到。

  所以此地講的習性,習性不是這一生當中有的。本性永恆不變,習性是累劫養成的,你說這個問題麻煩不麻煩?佛法裡面,法相唯識宗講得更清楚、更透徹,講得很微細。所以我們懂得性有本性,有習性。我們今天講「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」,這是講教育。從什麼時候教?一定要從小,愈小愈好。為什麼?小時候就能夠接受善的薰習,隔離一切不善,從他出生能夠養到四、五歲,都能保持著他不接觸一切不善,就能把他過去生中習性裡面的善根顯發出來。不善的呢?不善的就壓下去了。善的先報,不善的沒有緣,它就不報了,這叫做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。如果在這個階段當中,我們疏忽了,大意了,沒有教他,過去生中的不善,跟現在社會上種種不善一接觸,因跟緣統統具足,不善的果就現前了。那個果一現前,麻煩可大!這個時候你想幫助他,遲了。

  所以佛門常講「佛不度無緣之人」。為什麼不度?他不能接受。我們對於前世今生,從小薰習成的。現在人講破除迷信,我小的時候生長在農村,農村是迷信,他相信。我大概是(我能夠記得的)三歲到五歲這三年當中,我母親常常到廟裡去燒香,我母親不認識字也不是佛教徒,農村的婦女上廟裡燒香是很平常的事情。城隍廟,她帶我去過好幾次。閻王殿,我們小孩看到很害怕,母親就在旁邊告訴我,你看看可不可怕?這是造什麼樣罪業,得什麼樣果報。這個記憶永遠不忘。到以後學了佛,完全肯定,確實有三世因果,於是自己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自自然然就約束,還用得著別人勸嗎?不需要了,自己能夠約束自己。不但不敢做傷害人的事情,傷害人的念頭都不會起。

  學佛之後,知道積功累德。積功累德從哪裡做起?像我們這樣的身分,剛剛出家沒有人供養,真的是貧僧!用什麼來積功累德?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積功累德不需要財富,不需要地位,最重要的是念頭,念念向善。善的標準,《十善業道》,心是十善業道,念頭是十善業道,言語造作不離十善業道,這就是積功累德,這就是斷惡修善,這容易做。什麼時候做?念念都在做。做上幾個月,做上幾年,很快樂,他就有感應了。這個感應是惡止住,惡的緣斷了。自己宿世前生那個惡業沒有緣,惡的果報不會現前;宿世前生善的這個業遇到緣了,善的果報現前。從什麼地方去看?最明顯的相貌、體質,最明顯的。看相算命常講「相隨心轉」。念念都是善,你相貌人家一看,這個人是善人,這個人是好人,體質上轉變了。

  所以人真正修善,身體健康不會有疾病,你的言語動作,無一而不善,這是真正的享受。方東美先生所說人生最高的享受。然後你會體會到,你所居住的環境無一不善。我們現在外國人講磁場,中國人講氣氛,這個環境磁場殊勝。進入這個磁場,他就感覺得很安全,感覺得很舒暢,善與善交感,就這麼回事情。如果說不善的感應,這個地方,我們一般人常講這個地方殺氣很重,走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心驚膽跳,沒有安全感,氣氛不一樣,居住的人不一樣。人的存心、思想行為對於你周邊環境有感應,正是江本勝博士做水實驗裡頭充分證明了。

  我們要幫助一些不善的人,改善他的生活環境,這實在講很重要,為什麼?這屬於共業。用什麼方法?自己認真修善。這些話,我在過去講席當中也講了不少次。我們善的磁場,他是不善的磁場,這個善跟不善一會合,我們的善進入他這不善的磁場,他那個不善的程度就輕了。我們善的程度當然也有一點損失,可是這個衝擊之後,緩和了。他們人數雖然多,不善的多,我們善的少,這個善有力,這是心真、心誠,真誠的善心。像我們念佛的同修,我們或者每個星期一次,或者每個月有個一次、二次,能夠集合二十個人以上,到五、六十個人,我們好好認真念一天佛;這個一天是二十四小時,把功德迴向給這個地區,迴向給國家,迴向給世界,祈求化解這個地區的災難,促進這個地區的安定和平,有效!真有效。

  江本勝博士在琵琶湖那個實驗,讓我們在佛經裡面所說的得到現代科學的證明。他做這個實驗的時候人不多!只一個法師帶差不多五十個人,做了一個小時的祈禱,湖水竟然乾淨了,浪花平了,風平浪靜,這水清澈的從上面可以看到底。多年的混濁,你看五十多個人誠心誠意的祈禱就有這麼好的效果,這就是什麼?我們的真誠心能把這個地區磁場、氣氛能夠緩和。應該要做,要常常做,為什麼?這個社會上惡念頭的人太多,造惡業的人太多,我們也沒有辦法教他,也沒有辦法勸他,只有勸自己,教自己。志同道合的人我們認真努力,自行即是化他,自他不二,要懂這個道理。

  下面我們再看註解裡說,「分不同者,即隨治也」。治是什麼?對治。分是什麼?下面清涼大師解釋得很好,「觀病輕重,設藥多少。謂貪分多者,教不淨等」。這是他舉出這個例子,那我們就明白了,這個分是什麼?分是分量,你這個習氣,善惡習氣分量有多少,輕重。你要懂得這個,你才能夠教,像大夫給人治病一樣,先診斷,然後對症下藥,藥到病除,效果就收到了。

  大師舉的例子,貪分多的,我們今天講貪心重的,用什麼方法?你要教不淨觀。實在講這是一個例子,貪心很重,你要知道他對於哪一樣東西貪心重,你要知道。有人貪財,有人貪名,有人貪位,有人貪權,有人貪色,種種不一樣,學了佛之後,還有人貪佛,你說有什麼法子!這些你都要診斷清楚、都要了解,然後對症下藥。你看得很清楚,他貪名,如果有這個緣分,名分給他;他貪財,如果我們有這個力量,財物給他,他心就平了,他才容易接受你的教誨。當然那個接受,你跟他講十分,他只能給你接受一分。一分也就不錯!就像前面我們先要隨順他的喜好,然後慢慢再來感化他,不是一朝一夕,也不是三年五載。

  現在貪心重的,真正叫他覺悟回頭大概到什麼時候?中年接近晚年的時候。換句話說,你要讓他看二、三十年,慢慢他體會到了。所以要有耐心、要有恆心,要不斷的做給他看。你看你要,我不要,然後叫你細細觀察,你看我的生活快樂還是你快樂?你要叫他從這上看,從這上做出樣子來,讓他去體會。你這樣也要,那樣也要,始終生活在患得患失,沒有得到的希望得到,得到之後又怕丟掉,很苦!你這個心是隨境界轉。

  跟人家結了怨,自己也知道不好,常常提防別人報復,這是多大的負擔!我在講席裡頭曾經講過,中國諺語所謂「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無」,我把後面這句話也改了,「防人之心也不可有」,為什麼?你有防人之心,很苦!那人家要傷害我們怎麼辦?怡然受之,甘心情願的接受,沒事!別人毀謗我,我有沒有一句話批評他的?沒有,讓你自己去覺悟。你看你對我的批評、對我的侮辱,我沒有絲毫回應你;你對別人,別人馬上就回應你。我相信這種人,他決不是對我一個人的,他也會批評別人,他也會毀謗別人。毀謗別人,別人對他的態度跟我不一樣,他在這裡面就學到東西,他就會反省。這就是我們學了佛,佛法的受用,佛法的化他。化他不要用言語,用行動給他看。他真的要是體會到了,他生慚愧心。如果這個有善根的人,經過這麼一個刺激,他會發露懺悔,到你面前來道歉,我錯了,我對不起你。這個人真回頭了,真是好朋友。

  我在早年沒有學佛,我記得那個時候是二十三、四歲,我二十六歲學佛,我還在工作。有一個同事,我們搬家的時候,住公家宿舍,搬家的時候我有幾本書他拿去了,結果搬家之後書找不到了。是我很喜歡的書,當時在台灣買不到,很喜歡的書,也常常讀的書。好像過了一段時期之後,有個同事告訴我,你的那幾本書在某人箱子裡頭。我這才曉得,搬家的時候順手牽羊拿走了。書要是能買得到就算了,可是書買不到,怎麼辦?我趁他不在房間的時候,把他箱子打開,果然在那裡,我就把它拿回來了。

  以後他知道了,知道時候非常生氣,藉故在辦公室把我臭罵一頓,大概罵了半個多小時。我低著頭,他一面罵,我就一面點頭,一句話不回;一直到他罵累了,他就不罵了,我還是一句話不說。我不能說,我要說穿這樁事情,他怎麼辦?他要受處分,隨他罵。可是同事們不曉得這個事情,就只有一個人知道,其他同事都不知道。可是這樁事情,我們這個機關裡頭長官對我就很好評,這個徐某人修養不錯。我跟他若無其事,對他還是恭恭敬敬,到第三天他來跟我道歉,承認他錯了,他太激動,錯了。我拿回去的書,我挑出一本送給他做紀念。我們要替對方保全面子,不能說他有過失,彼此都好,以後變成好朋友,在工作可以配合、可以互相幫助。這都是從小學到的,受人惡意毀謗,沒有瞋恚心,沒有報復心,就是被人打了也不還手,也沒有怨恨心。我那時候沒有學佛,這就是此地經上講的宿世的善根。

  我們一個人在台灣,我到台灣是一個人,沒有親戚朋友。到台灣之後才遇到一些同學,我們同學組織一個同學會,那時候才發現我們有一百多個同學。所以自己要能照顧自己,決定不能跟任何人結冤仇。什麼樣的誤會我們自己清清楚楚,能夠受委屈,能夠受折磨;一次委屈,一次折磨,自己境界一定向上提升,非常明顯。以後學佛之後,知道業障消了,福慧慢慢在增長;本來有一點慧沒有福,所以生活非常貧苦。都是從修學裡頭來說的。

  所以自己的毛病要知道,從最重的先下手。如果自己貪心重,一定要想方法對治慳貪,瞋恚心重或者愚痴心重,統統要知道,要知道怎麼樣去對付。我對付的方法,我有一個總的辦法,這什麼辦法?人命無常。那時候上班,這個班上都有報紙,上班工作並不多,所以空閒的時間有,看看報紙。我看報紙不看新聞,我看什麼?看訃聞。報紙一打開,人家看到我很奇怪,我看訃聞,今天哪些人走了?一看裡頭男女老少。我那個時候很年輕就有一個念頭,我說人在這個世間,一生最精進,一分一秒都不會停止的,往哪裡走?往墳墓裡頭走。想到這個地方,意冷心灰,還有什麼放不下的?哪一樣東西是你的?當時我們就看到這個現象,沒有一樣東西是你的。真的是諺語所說的「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。唯有業隨身,我們就不可以帶惡業,我們應當帶善業,這就對了。所以學佛之後,我是很容易契入。對於章嘉大師第一次見面教導我,我就依教奉行,懂得對治。懂得治自己,你才能夠幫助別人。

  第三句經文說『隨其所應度』,這個其是人。這就講你能夠幫助人,這隨其所應度就是「隨義」。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「謂隨以何法得入第一義故」。我們把這句話簡單的說,你細心觀察就在現前,哪一法對他現前最有利益、最有受用、最有幫助,你就教他這一法。現在人,當然他所求的是財富,聰明智慧,健康長壽,這是古今中外,我遇到很多人,連其他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宗教都是在那裡祈求,那我們就教他布施。財布施得財富,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,他就很聽得進去。聽進去之後,他能做多少是他的事情。真有做的,真有效果的,做了幾年之後來給我說,真的,他所求的都能得到。信心增長,他愈施愈多,愈多愈施,這就給大家做了很好的榜樣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