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0五四卷)  2003/5/16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054

  諸位同學,請看經文第七段鮮少世界如來名號第八句,第八句看起:

  【或名大仙師。】

  『仙師』在中國古時候一般人都非常嚮往,非常尊敬,在中國民間大家都很熟悉的有所謂「八仙」,他們可以說是仙師的代表。佛在他們這族群超勝很多,加一個「大」,『大仙師』這是對佛的尊稱。從這地方我們就非常明顯看出佛家多元文化的教學,明顯的做出了榜樣,佛在仙道就變成「大仙師」,為眾仙之所敬仰,為眾仙之師。從這裡我們看出佛法的圓融,佛法的自在,佛法活活潑潑,它能夠融入一切眾生的社會,跟他們和睦相處,平等教化,一絲毫成見沒有,一絲毫分別執著沒有。這名號給我們這些教誨,提醒我們,讓我們在這裡面體會整個宇宙是和諧的。

  昨天我們在格里菲斯大學聽教授給我們做出的報告,報告裡面提出現代人觀念當中跟自然脫節了,以為真的是人可以勝過大自然,人似乎不是大自然的,大自然應當由人來主宰,這他說明現代人的意識心態造成了許許多多的錯誤。其實人也是大自然裡面一分子,不能夠跟大自然脫節,像大自然當中許許多多的動物、植物、生物一樣,人跟他們是平等的,沒有什麼特殊,要和平共處,這理念是正確的,跟佛法相當接近。這些教授、科學家如果要有緣分來學習《華嚴經》,我相信對他們的境界肯定有大幅度的提升,會給他們很多很多的啟示。

  仙人最重要的給我們一個認知,仙人寡欲,仙人少欲,仙人已經把一切欲望斷除了,我們一般講放下了,沒有欲望了。老子說「無欲則剛,有容乃大」,可以說仙人就是這八個字的寫照,學仙要從這裡學,念念為眾生著想。道教裡面有個傳說,八仙裡頭漢鍾離這是已經得道成仙了,有一天遇到呂洞賓,呂洞賓還是個凡夫,鍾離跟他講:學仙要修三千樁善事,這是你的基礎,三千樁善事,你才有條件學仙。漢鍾離問呂洞賓:你想學什麼?呂洞賓說:天下窮苦的人太多了,我想幫助他們,心有餘而力不足。鍾離就跟他講:我可以傳授你點金術,你就有錢、有財富了。點鐵成金,他有這法術,能夠把鐵變成黃金。呂洞賓就說:這好!他說:這鐵變成金,它將來還會不會這金又變成鐵?鍾離跟他講:會,但是要五百年之後,這金又會變成鐵。呂洞賓一聽之後,他說:我不學了。鍾離說:為什麼?他說:那我不是害了五百年之後的人嗎?漢鍾離跟他講:就是你這一念,你的三千樁善事已經圓滿,你有資格學仙了。以後呂洞賓也成了八仙之一。這是說明人的善念,一念實在講不止三千善,一念能夠利益一切眾生,這善念善功是無法計算的。隨著你的心量擴充,你的心量愈大善念就愈大,心量真實,你的善念真實。一般人學仙真的要做三千樁善事,袁了凡接受雲谷禪師的教誨,發心修三千樁善事,十年才圓滿。呂洞賓是一念,這是很值得我們效法的。

  世出世間學道的人,仙沒有超越六道。在《楞嚴經》裡面把仙也列入一道,所以《楞嚴經》裡面講七道,這很少的,六道再加上一個仙道。平常佛不說,不說什麼原因?天有在天道裡面的,天仙那就合併在天道。人道裡頭有仙人,人修成的那就在人道。畜生道裡頭有,畜生道裡修鍊成功的仙人,他能變化,那就歸畜生道,不另外列一道。如同阿修羅一樣,阿修羅除地獄沒有阿修羅,天道、人道、餓鬼道、畜生道都有阿修羅。所以許許多多經典裡面講五趣輪迴,那就是阿修羅在哪一道就歸那一道,不另說。把阿修羅算成一道都是講的天,天阿修羅。我們講仙通常講的是天仙、人間的仙人,這是《楞嚴經》裡面把他列入一道。這些都是開合不同,展開來講七道,歸納起來講五道,五跟七說法不一樣,內容沒有差別。

  「仙」是心地清淨慈悲,只有利益眾生,沒有想到利益自己,人有這樣的心願可以學仙了。在這裡給我們最大的啟示,就是今天所講的多元文化的教學,佛能夠融入各個不同的族群。我們把六道、把七道看作七個族群、六個族群,佛能夠融入各個族群,完全跟他們同化,這就是「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」。佛要教化仙人,觀察仙人的根性,他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,經上講的「諸法實相」,他能信能解,佛就現身了。能信能解是感,佛自自然然就有應,應作大仙師的身分教化這些仙人,幫助這些仙人提高境界超凡入聖。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就這麼一樁事情,《法華經》上講的「一大事因緣」;佛出現在世間,無論出現在哪個世間,無論出現在哪一道,都是這一樁事情。這一樁事情總的來說,幫助眾生破迷開悟,轉凡成聖,諸位想想這佛法哪來的迷信?沒有迷信。再看下面第九個名號:

  【或名開導業。】

  『業』是事業,這字它的意義我們要搞清楚,因為在佛法裡用得太多了,我們一般人都會以為自己業障很重,到底什麼叫業障?能說得清楚、說得明白的人不多,含糊籠統:我業障很重。業障不能消除,你知道為什麼不能消除?不知道什麼叫業障。警察去抓賊,首先要認識哪一個是賊,你才能抓得到,你要不認識到哪裡去抓?我們消業障亦復如是,你首先要曉得什麼叫業障,你認識業障,你才能把業障消除。你業障都不認識,你怎麼消業障?

  業,通常我們用「事業」連起來講,正在造作的時候叫「事」。起心動念,意業的造作;言語,口業的造作;身體的動作,身業的造作。正在造作的時候叫事,「你在做什麼事?」事情做完之後就叫「業」,佛法裡面叫「業習種子」,就是你造作的這事。這事有善、有惡、有無記,無記就是說不上善惡,身口意所造的一切業歸納起來也就是三大類,善業、惡業、無記業。這業習種子就藏在阿賴耶識裡頭,阿賴耶識是你個人的資料庫、檔案室,不但你這一生的造作統統儲存在裡面,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所造作的業習種子統統儲存在阿賴耶識。

  阿賴耶像倉庫一樣,所以翻成中文翻作「藏識」,這藏就是「藏」,說明這識的功能,它是含藏一切業習種子,像倉庫一樣。這倉庫沒有形相,含藏的種子也沒有形相。佛在經上做了一個比喻,他說如果我們每個人所造的業,不管你是善惡業,如果這種子要是一個體積的話,它有色相,這色相再小,小得像微塵一樣,像極微之微一樣,每一個人無始劫以來所造的業習種子,盡虛空都容納不下。佛講的這話,真話,一點都不假;老實話,一絲毫不過分。好在業習種子沒有形相,藏識也沒有形相,你要問藏識多大?虛空法界有多大,你的藏識就有多大。這話說得沒錯,實際上我們很難體會。

  為什麼說很難體會?我們觀念當中,所能夠認知體會到的虛空法界是非常非常有限的。虛空法界的真相,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得了這麼一點訊息,重重無盡,無量無邊,這是我們完全不知道!微塵裡頭有世界,世界裡頭有微塵,微塵裡頭又有世界,沒有止境。你從這上面去體會、去思惟,阿賴耶識到底有多大,才能得少分的概念。阿賴耶識含藏的種子到底有多少?一切諸佛塵說剎說也說不盡。雖然它不是色法、不是物質,它沒有形相,但是它確確實實有,確確實實存在。空在色裡面,色在空裡面,永遠是交融成一體。

  我們自己這個身心跟宇宙,宇宙之中所有一切的生物,那叫有情眾生,無生物叫無情眾生,有情無情是一體,不是二體。有情跟無情,實際上來講是分不開的,這當中並沒有界限。我們今天講,你能說植物沒有情嗎?你能說泥沙石頭沒有情嗎?很難講。到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明瞭諸法實相,宇宙人生真相?諸佛菩薩所追求的就這一樁事情,經上講的徹法源底。菩薩之所以能成佛,說老實話,就這個求知的欲望,他要把宇宙的根源真正找到。我們在這世間,你看到科學家、哲學家、宗教家,他們有很了不起的成就,成就智慧德能。什麼因素他會成就?我們可以說求知的這願望,也可以稱它為願望,他除這之外,其他的什麼樣的欲望都沒有,就是求智慧,生生世世鍥而不捨,他成就了。這裡面幫助他的、引導他的是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,在初學這階段裡面,法身菩薩幫助很多,將要到究竟圓滿的時候,諸佛如來一定促成他的究竟圓滿。「佛道無上誓願成」,四弘誓願裡頭就這一願,最真實最圓滿的一願。

  你要想成佛道,首先要斷煩惱,不能夠帶絲毫煩惱,你才能成就佛道。你要斷煩惱不能不學法門,你不學法門就斷不了煩惱,就是上上根人還是要學,還是要求善知識教導。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這中國人都知道,他的成就確確實實方東美先生說的「空前絕後」。在中國歷史上過去沒有見到這種人,惠能大師一直到今天將近一千三百多年,這一千三百多年當中沒有發現第二個,往後大概也不會發現,這是方東美先生的話。但是他還是要老師指點,他賣柴聽到人念《金剛經》,他心裡面有所領悟,還要到黃梅去參禮五祖,接受五祖的教誨,大徹大悟,真搞清楚了,真搞明白了。

  上上根人好教,一點就通了,不費力;中下根人教得很辛苦,什麼原因?心不清淨。你跟他不論講什麼東西,他總是半信半疑,那個疑很糟糕,佛在大乘經上常講: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。所以把它列在根本煩惱裡頭,貪瞋痴慢疑,他不相信。老老實實說,對於經教,佛菩薩善知識所講的這些道理,他真的不懂,他講的修行方法他一點都不懷疑,依教奉行,這種人成功了。對於理論方法境界徹底通達明瞭,上上根人!對於理論境界一無所知,對這方法他能夠相信,他也不去研究這方法到底是對是不對,他沒有這念頭,你怎麼教他就怎麼相信,這是下愚。

  我們在《淨土聖賢論》、《往生傳》裡面看到,許許多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下愚之人,他的成就不可思議,就是相信老師講的這一句阿彌陀佛,他就憑這個成功了。這經教理論太高深,到極樂世界再去請教阿彌陀佛,到極樂世界不一樣,修學的環境不相同,我們講磁場不一樣,那個環境是最殊勝最美好的,人入那個環境就開智慧,真的是煩惱輕智慧長。阿彌陀佛、諸上善人,諸上善人是指的等覺菩薩,他們來給你講經說法,豁然大悟。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,必須要像祖師大德講的死盡偷心。偷心是什麼?投機取巧的心理,僥倖成功的心理不能有,這東西是障礙。老老實實依教奉行,一句彌陀念到底。近代給我們示現的,諦閑法師鍋漏匠那個念佛徒弟,民國初年哈爾濱極樂寺修無法師,近代許許多多念佛往生的人,他們能成就,成就在什麼?信心。人,一個人緣成熟了,甚至於他自己並不曉得,佛菩薩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他成就了;到時候一定來開導他,他見相聞法就能夠信受奉行,沒有一絲毫懷疑,沒有一絲毫猶豫,他成功了。

  「開導業」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善巧方便,接引眾生,有時候一個人,有時候許多人,一個團體。正如同舞台的表演一樣,有人表演獨奏,讓你欣賞,有些時候必須要合奏,像一個交響樂團一樣,幾十人在一起表演。到底是獨奏是合奏,完全要看眾生的根性。佛菩薩「受持讀誦,為人演說」不是定法,這是講原理原則,要看眾生的時節因緣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那個表演是合奏,像一個交響樂團一樣,經典上記載的,他這團體一千二百五十五人。通常講一千二百五十人是講整數,那個五就省掉了,實際上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這在一起表演。這裡面有表演正面的,有表演負面的,就像舞台唱戲表演一樣,有裝白臉的,有裝黑臉的,白臉是善人,黑臉是惡人。在中國戲劇裡頭白臉是惡人,黑臉是善人,包公是黑臉的,曹操是白臉的。在佛法裡面白代表善,黑代表惡,所謂白業黑業。它總是有正面有反面的,這兩個對比,你在這裡頭開智慧。

  沒有善的那一面怎麼能顯出惡,沒有惡的那一面怎麼能顯出善,善惡對比你才了解什麼是善?什麼是惡?中下根人得利益,上根人在這表演當中,他看得深、看得廣,把善惡看成平等,看成一如,高明!善惡都是教化眾生。善惡都是善,無有不善,那就契入到「性本善」,性本善在什麼地方顯示?在善惡對比裡頭顯示。絕對不是說非惡非善,不是這意思,善惡統統是善,這時候你真正體會到的是性本善。你的心平等了,你的心真誠了,知道那是什麼?那是用,那是手段,那是啟發眾生的,幫助眾生破迷開悟。真正契入學習境界,那就是善財童子,我學習已經契入學習的境界。孔子在《論語》裡面講「學而時習之」,入境界;沒有入境界,你不能把學的東西變成自己的生活,你脫節了,這不行。你所學習到東西跟自己的生活是一體,不但跟生活是一體,跟自然環境是一體,跟整個宇宙是一體。與整個宇宙合成一體,佛境界;跟自然環境融合一體,菩薩境界。

  「開導業」,這話要用現在話怎麼講?就是多元文化的事業。多元文化的教育事業,多元文化的學習事業,這都是屬於「開導業」,從哪裡做起?從自己本身做起。釋迦牟尼佛是從本身做起的,再看他的學生,菩薩、聲聞,乃至於佛法在中國,我們從文字記載裡面,歷代這些祖師大德,一直到近代印光大師、虛雲老和尚,我們親眼所見到的,親身體會到的,李炳南老居士在家學佛的,他們入境界了,他們真正做到了,不是只是說說而已,他們真正做到了。我們尊敬的章嘉大師,我跟他三年,每一個星期見一次面,跟李老師那是天天見面,天天在一起,他的生活,他的言行,他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,無一不是「開導業」。從來沒有替自己想過,念念是眾生,念念是正法,怎樣幫助正法久住?怎樣幫助正法弘揚光大?如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?世間人太苦了,從來沒有替自己想過,這屬於「開導業」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諸位同學,我們還繼續看鮮少世界如來名號第九句:

  【或名開導業。】

  這句前面也說了不少,意思這是字字句句深廣無盡,我們應當怎樣來學習,在現前這個階段。『開』是開啟,『導』是引導,是誘導。如何開發眾生的智慧,引導眾生趨向純淨純善的業習,這是『開導業』。也就是早年我在北京師範大學,看到他們有一塊匾額上面寫了八個字,「學為人師,身為世範」。以後我是把它改了,聽說最近他們學校老師跟我說的時候,確實他們改了,「行為世範」,這八個字就是「開導業」。什麼人在造這事業?老師。在這世間從事於教育工作的人,教育工作就是「開導業」。

  現在教育界裡面有不少的人已經覺悟到,今天教育開導的方向有問題,科學技術、工商營利的這些教學很普遍、很發達;人與人怎麼相處,人與自然環境如何相處,這一方面疏忽了,沒有做這一方面開導的工作。於是人都變得很自私,變得很無情,沒有愛心,只知道自私自利,不知道愛人,包括連他的父母兄弟、師長同學,好像只有個人是個體,其他的與我都沒關係。對人與人之間、人與自然環境有很嚴重的疏遠感,不知道自己是人類裡面的一分子,不知道自己是大自然裡面的一分子,這造成社會的動亂,造成天災人禍。

  於是有一些覺悟的人開始在這裡提醒大家,倫理道德人文教育重要!在古老的中國,千百年來中國的教育確確實實疏忽了科學技術,不重視這個,重視倫理,重視教導人與人的關係、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。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,把這教學的理念範圍擴大了,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,加上這麼一條。大乘法裡頭最精彩的部分,不是說人,說自己,自己與虛空法界無量無邊無盡的剎土眾生其中的關係。現代教育真是要恢復這個方面層面的,再加上科學技術那確實是十全十美,能夠幫助世人過最幸福最圓滿的生活,跟自然環境宇宙過最圓融的生活。現在人所講的共存共榮,這些全都是屬於「開導業」。

  大乘經教裡頭常常講徹法底源,這就是徹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,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,就決定不會有一絲毫的過失。自己與大自然與虛空法界融合成一體,這是佛法裡面最高的、最究竟的學習,誰做到了?諸佛如來做到了,法身菩薩做到了。做到的人太多太多!他們所依據的理論方法,學習的方法,他們所證得的境界,現在寫在經典之中。所以我們依靠這些資料,從這資料上我們了解他的理論,遵守他的方法,明瞭他的境界,我們可以把自己不斷向上提升。我們相信有能力、有智慧契入佛菩薩的境界,轉娑婆為極樂,不只是轉惡為善,轉煩惱為菩提。如果對於諸法實相不明瞭,有疑惑,你就轉不過來。

  有同學問我,我常講大乘法中確確實實是「知難行易」,這句話的意思很深。大乘經教裡面佛菩薩告訴我們「一切眾生本來成佛」,現在是不是佛?是佛,一點都不假,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,這就是祖師講的實話。你的六根起作用,第一念佛知佛見,麻煩的是你保不住第一念,第二念就落在意識裡面去了,凡夫!第一念跟第二念間隔多少時間?太短暫了。我們說太短暫,你是一個含糊籠統的概念,你完全不了解。第一念完全沒有分別執著,沒有起妄想,我們在講席當中常說「不起心,不動念,不分別,不執著」,不起心不動念是沒有妄想,不分別,不執著。《華嚴經》上跟我們說的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在哪裡?在現在!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,這句話講得好,透徹!真明瞭。我們為什麼落到第二念?落到第二念就是凡夫,這境界立刻就起了變化。第一念是無念,無妄想分別執著,你念頭才一動已經落二三,你保持那一念不動,你就是如如佛,你就是本來佛。

  現在你能保持你就成佛了,在念頭不動的境界裡頭,整個宇宙是寂靜的,清淨寂滅,這時候沒有空間,沒有時間。空間跟時間都是你起心動念變現出來的,所以它是妄相,它不是真相。真相呢?經上常講「沒有遠近,沒有先後」。沒有遠近,沒有空間;沒有先後,沒有時間。六祖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頭講的有味道!我們套他那個話的例子來說,他說「禪定解脫是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」。佛家常講入不二法門,「遠近」是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,不是佛法就是二法,你沒有覺悟,佛法是覺,你迷了,你不覺。真正覺悟到了,沒有遠近,遠近是一不是二,那你就真的覺悟了,那就是佛法。「先後」是二法,統統是相對的,凡是相對的都是二法。

  在一真法界裡面,光永恆的,不是動盪的,迷了連光也動了,一秒鐘三十萬公里,光都動了。覺悟的時候,光是不動的,不動的自然周遍法界;迷了之後,光是動的,不能周遍法界,它就動盪。所以迷是動的,覺是靜的。如來的境界清淨寂滅,《楞嚴經》上說「生滅滅已,寂滅現前」,寂滅現前的時候,那個就是完全是自性所現的真相,生滅是個動相,「生滅滅已」,動沒有了,「寂滅現前」。寂滅是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裡頭現十法界的相,覺的人看迷惑顛倒的,看十法界六道三途清清楚楚明明瞭瞭。在動盪不安的時候看那個靜止的看不出來,只有用想想很多方法來推測,現在講用很多科學技術來觀察,見不到,真相見不到。

  你曉得寂滅現前是真相,用什麼方法達到寂滅?佛法用禪定。不要用任何科學儀器來幫助,用禪定。禪定是什麼?看破放下。放下是止,看破是觀,看破是慮,放下是靜。禪定翻成中國意思翻作「止觀」,翻作「靜慮」,沒有一個法門不是修禪定。我們雖然天天修念佛佛門,但是我們只是念佛,與禪定沒有關係,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。念佛法門裡面,諸位都聽說過「念佛三昧」,三昧就是禪定,用念佛這方法得到三昧叫做念佛三昧。我們為什麼得不到?「功夫成片」,這是念佛三昧最低的;「事一心不亂」,中層的;「理一心不亂」,高層的。

  我們今天連近程的、最近的功夫成片都得不到,什麼原因?不知道用這方法修定,修清淨心。一天縱然念個十萬聲二十萬聲,心裡頭還是起心動念,還是妄想分別執著,這種念佛的方法就是寒山拾得譏笑我們的,「口念彌陀心散亂,喊破喉嚨也枉然」。念佛臨終佛來接引,什麼佛?自性彌陀!不是自性外頭有佛,自性彌陀來接引!你要以為心外有佛的時候,那就變成外道,那不是佛法。你們天天念三時繫念,「自性就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是自性,此土就是極樂,極樂就是此土」。所以我們用念佛這方法轉境界,怎麼轉?定就能轉。因定開慧,慧轉境界。

  我們用念佛的方法不能夠修定,其實念佛方法修定是一切禪定方法裡頭最殊勝的。怎麼修法?心裡頭念頭才起,「阿彌陀佛」,把你這念頭壓下去了,不論是善念惡念,只要念頭一起,「阿彌陀佛」。用一念止一切念,不就修定了嗎?我們念佛是念佛,妄念是妄念兩樁事情,好像不相干,這不能成就。不能把念佛跟妄念的時候不一樣、不相干,這不行。念佛就是把妄念打掉,用念佛這方法把妄念取而代之,這念頭不是生了嗎?統統叫它生阿彌陀佛的念頭,不允許它生別的念頭。

  這樣念久了,實在講我們在過去修行人,從他們的學習狀況來看,大概是三年到五年,念佛三昧得到了。不是高級的,初級的,功夫成片,就是他心裡面沒有念頭了,只有阿彌陀佛。為什麼?所有念頭一起來都被阿彌陀佛取而代之,也就是說統統換成阿彌陀佛。不要看這功夫很淺,這功夫能生極樂世界,他起感應了,生凡聖同居土。所以古大德講這法門「萬修萬人去」,念佛是這念法。念佛人還有妄想還有雜念,極樂世界去不了,必須念到什麼?萬緣放下。妄念統統轉變成阿彌陀佛,這叫會念。宗門常講「會麼?」你念佛,你會麼?果然會念,成功了,你這一生當中這身體最後身,業報身最後身。下一次再來這世界,你是菩薩,你是應化身,乘願再來,不是業報。

  乘願再來自在,住世時間長短不是業力,那是什麼?那是緣的力量。我們一般人講願力,願力講不通,如果是願力,永恆住在這裡,不是業力不是願力,是什麼?是感應。眾生有感他就住,眾生這感斷掉了,他就滅了,他就走了,這才是正確的。像我們講經教學,哪個地方有緣來請我們就去了,請我們是有期限的,期限到了我們就走了。這期限有冥、有顯、有隱,顯是很明顯的他來啟請你,冥是不明顯,是他有意思想跟你學,想聽經聞法跟你學習。到他沒有這意念了,他煩惱習氣很重,放不下了,對你所講的他又不大耐煩,這時你就走了。為什麼?在這裡沒用處,不但沒有用處,還招人家嫌棄,惹人家心裡不痛快,心裡不痛快他就造業了,菩薩就走了。

  菩薩來去不是業力,願力是因,願力是永恆的。佛家講緣生不講因生,所以來去住世長短都在一個緣。緣很複雜,很多,我們今天講的許許多多的條件裡面有個最重要的緣,重要的緣是什麼?在這時期、這處所,它有決定性影響的緣,這最重要的一個緣。這緣要是斷掉,別人想,不行!力量沒有那個大。像這一次聯合國科文教組織在日本召開一個會議,也邀請我們,現在這會議取消了,什麼原因?SARS流行病。誰要求取消的?主要的贊助人。這緣有力量,他們贊助的,你要不合作他不贊助你,你搞不成功。這就是眾緣裡頭有最重要的緣,那個贊助的緣很重要,召開這麼大的會議,人力、物力、財力都要具足,贊助人提供。現在人講現實,最現實的財力,你沒有財力你什麼都辦不成,有財力還要人力物力,所以贊助人要求推遲。這是舉一個例子,世出世間法沒有例外的。

  所以佛菩薩開導,我們要學習,要懂得,緣成熟立刻就有應,這我們要學。哪個地方緣成熟了,來邀請你應當要去;緣衰竭了,要懂得趕快離開。古人常講好聚好散,與一切眾生不結冤仇。縱然那個緣常常變,支持你的人、禮請你的人,這很重要的緣。他可能受某種因素,念頭變了,不想跟你學了,不願意聽你說法了,雖然他還不好意思開口,但是從形相上,你能夠觀察的出來,你要一觀察一覺察的時候,這時就是該走的時候。古時候祖師大德這種例子很多,這就是知進退,什麼時候可以進,什麼時候應該退。哪個地方緣成熟就到哪個地方去,沒有一定的處所,什麼都是活活潑潑的,那個地方緣再成熟了再去。

  必須知道不但我們個人,整個佛法都有障緣。釋迦牟尼佛在世,僧團裡面的障緣,提婆達多他帶頭六群比丘,佛門裡面對世尊教誨陽奉陰違,破壞佛法的形象,釋迦牟尼佛在世就有。我們知道都是示現的,告訴我們佛滅度之後這種情形有增無減,我們會遇到這些障礙,要想像釋迦牟尼佛當時,你就不會退轉,你就不會墮落。佛能受得了,我們今天遇到,難道受不了嗎?佛用什麼心態對這些逆境惡人,這一點最重要!就是教導我們的,怎樣處逆境?怎樣對惡人?一片真誠慈悲,把這怨結化開不能對立,罵不能還口,打不能還手,這樣才能轉境界。

  不可以與一切眾生對立,對立,境界轉不過來。所以要從自己內心裡面把對立化解,正是六祖所講的佛法是不二法,把那個「二」化解掉,心裡面永遠沒有二。我跟一切人、跟一切物、跟一切眾生、跟虛空法界是一不是二,永遠是統一的、是和諧的,這叫一片慈悲。一片慈悲裡頭自然生如意吉祥,性德圓滿流露,所以要學習,要長存為一切眾生做最好的示範。最好的示範,諸位要知道,不一定都是正面的,有反面的,但是不論是正面是反面,決定是幫助眾生開悟的,而不是把眾生帶向迷惑。正反面都用,活活潑潑,五十三參裡頭不是很明顯嗎?絕對不是只說善的這一面都是正面的,惡的都是反面的,那正反是二法了!佛法裡頭,真正高級佛法沒有善惡,善惡都變成手段幫助眾生覺悟,這才是一個不變的最高的指導原則,那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。只要能叫眾生破迷開悟,什麼樣手段都可以用。

  這是明末清初時代,明朝末年丹霞法師,丹霞燒佛,南泉斬貓,這殺生!這都是不好的,怎麼把佛像拿去燒?他的用意在哪裡?叫那個看到的人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,這是手段。必須要那種高人才行,他用這方法肯定叫這人明心見性。我們不能用這手段,我們把佛像燒光也沒有一個人開悟。這就是你要認識機緣,真的是通達明瞭,你用得恰到好處。這佛經裡頭好像還有一個小故事,我又忘了出在哪裡,有這麼一個印象。有個沙彌,這沙彌了不起,菩薩示現的,在大雄寶殿裡拉大便。一般人看了這還得了!趕快去告訴方丈和尚,方丈和尚來了責備他,這小沙彌說:老方丈,你找一個不是佛地,這是佛地,你找一個不是佛地讓我拉大便。老和尚聽了這句話之後開悟了,叫他開悟。老和尚一聽,這找不到,你說哪個地不是佛地?都是佛性變現出來的。他的用意是老和尚將悟未悟就差那麼一點點,他用這方法一下點醒,豁然大悟,這就叫善業,叫開導業。

  正面的不會產生副作用,負面的你要做錯了,產生副作用,所以要高度智慧,高度的善巧方便,我們現在講藝術,高度的藝術,這都屬於藝術。所以應當怎麼作法,那是因時、因人、因地不同,你要會觀機,你才能夠引導人,才能幫人覺悟。我們智慧不足,依照經教老老實實修,這不能開玩笑。再看後面第十個名號:

  【或名金剛師子。】

  『金剛』跟『師子』都是比喻,但是它連在一起,這兩個比喻意思不一樣,都是比喻智慧,「金剛」比喻根本智,「師子」比喻後得智。或者我們用另一句話來說也行,因為它是一個原理原則,金剛比喻「慈悲為本」,師子比喻「方便為門」。你有慈悲,慈悲不會用等於沒有慈悲。方便,方是方法,便是便宜,便宜用現在的話講,適合,合起來你就懂得,最合適的方法幫助人開悟。最合適的方法這裡頭不能說善惡,有時候該用善的就用善的,該用不善的就用不善的,統統都可以用,你叫人開悟了,那就叫方便。所以方便為門,他從這門裡頭覺悟,從這門裡面契入,入佛的境界,入菩薩的境界,入羅漢的境界。

  你要看人的根性,看人的程度,用什麼方法把它帶進來,這在佛法叫善巧方便。方便上再加善巧,那個善巧是高度的智慧,以這方便法落實,落實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,落實在自己處事待人接物,這叫學佛。這就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這就是最高的享受。這境界裡面,心裡頭沒有妄想,沒有執著,沒有分別,完全是智慧,點點滴滴表現在你的言行之中,充滿了智慧,充滿了慈悲,這是「金剛師子」。

  【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,令諸眾生,各別知見。】

  今天我們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