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0二五卷)  2003/4/26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025

  諸位同學,我們接著看在娑婆四天下所舉十個名號,看最後一個名號:

  【或名導師。】

  在佛法裡面,『導師』也是對佛的稱號,他的意思清涼大師說「導師者,引導眾生離險難故,於生死海示眾寶故」。這十六個字說得簡明扼要,把諸佛如來示現在九法界目的都說出來了。從這稱號我們很明顯的覺察到這是教育,教學裡面才有導師,十六個字就是教學的內容。「引導眾生離險難故」,什麼是險難?三途六道是險難。千萬不要以為我們現在得人身,好像現在生活環境都還不錯,你要這樣想法你就大錯了。錯在哪裡?只要不出六道輪迴,佛經上講得很多,句句都是實話,肯定是在三惡道的時間多,在三善道的時間很短。為什麼佛常常這樣說?只要我們自己認真反省一下,就知道了。

  佛給我們講的十法界的業因,業因,《華嚴》上說得很好,無量、很複雜,不是簡單的。但是再多的業因,一定有一個最主要的,佛把這最主要的業因給我們說出,佛的業因是平等心。我們想一想,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起心動念,對人對事對物幾時起過平等心?自他不二。佛說平等心是眾生成佛第一個條件。菩薩六度心,緣覺因緣心,聲聞四諦心,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有沒有動過這念頭?說實在話,不但不學佛的人沒有,學佛的人、出家的人有幾個人起這念頭?再看看六道裡面,天道上品十善還加上四無量心慈悲喜捨,世間人有沒有?有,很少很少。人間,來生再得人身,嚴持五戒,中品十善,我們想想自己有沒有?再往下看,餓鬼道貪心,地獄道瞋恚心,畜生道愚痴心,這三個道真有,起心動念差不多都落在這裡面,而且這三種心力量非常強。所以佛說這話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,只要不出六道輪迴,肯定你在三惡道的時間長,你到人天是來度假,像我們現在旅遊度假,過幾天你得回家了。家在哪裡?三惡道是家,你說這多麼可怕。誰能夠引導我們脫離?導師,導師是佛。

  佛菩薩來幫助我們,菩薩是佛的學生,已經有成就的學生,他們有智慧、有能力來幫助我們這些初學的,菩薩。菩薩是導師的助教,為一切眾生作不請之友。這裡面最重要的,我們要能接受,要歡喜接受,這才能得利益。至於世間還有許許多多的災難,天災人禍大多數是一般人沒有方法預測的,災難從哪裡來的?還不是惡業所感,別業感個人的吉凶禍福,共業則造成天災人禍。事實真相,唯有佛菩薩清楚,他在常寂光中。常寂光是什麼境界?這境界裡頭所有一切空間維次,全部都沒有了,叫一真法界。這世界裡面沒有遠近,沒有遠近就是沒有空間;沒有先後,沒有先後就是沒有時間。無量劫前無量劫後統統在眼底,看得清清楚楚;此處他方,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,沒有遠近。這境界,《華嚴經》上說「不思議解脫境界」。

  我們沒想到現代科學家居然發現,他是從理論上發現的,肯定空間沒有遠近,時間沒有先後。我們聽說這是從數學裡面推演得到的結論,不是現前境界,知道這是可能的,但是科學家還做不到,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才能夠入這境界。佛法裡面有方法,甚深禪定。放下萬緣,身心世界、世出世法統統放下了,精神意志集中,這是禪定,這樣就能產生極大的能量,突破了空間維次,突破了時間的三際。我們在經典裡面,這些經文讀得很多,一般講什麼樣的功夫能入這境界?小乘阿羅漢已經進入這境界,他不圓滿,他能夠見到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,我們中國人講一世三十年,他有這能力。辟支佛的能力比他至少要高一倍,菩薩就看哪一個等級的,如果是圓教,十住菩薩那個能力之大,我們就無法想像了。十行位、十向位、十地位,愈往上面去能力愈強大,到如來果地,導師,究竟圓滿了,真的是遍法界虛空界。

  佛告訴我們,這事情一點都不希奇,為什麼?是我們的本能,一切諸佛如來有,每一個眾生都有。很可惜的,你自己的本能被你自己障礙了,雖然障礙並沒有失掉,只要把障礙除掉,你的本能就恢復了。這障礙是什麼?《華嚴經》上常講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三大障礙。這三大障礙我們要怎樣把它除掉?佛告訴我們,先去最粗的。最粗最重的是執著,其次的是分別,最微細的是妄想。這就像我們穿的衣服一樣,最裡面一層是妄想,中間一層是分別,最外面一層是執著,咱們要脫衣服從外面脫起,從裡面是脫不掉的,這次第決定不能夠錯亂。

  首先要斷執著,對於世出世間法不可以執著。我們從哪裡下手?我常常勉勵同學,從控制的念頭、佔有的念頭。這種念頭是俱生煩惱,這不是學來的,生下來就有這念頭,想控制,想佔有,這很糟糕、很糟糕,這念頭就造業。佛常常說的,這造業分三大類:身業、語業、意業。這屬於意業,你起心動念已經在造業了,造業肯定是惡業多、善業少。善惡怎麼分?自利的是惡業,利他的是善業。幾個人現在起心動念為別人想?至親如父母,現在做兒女的,自己長大了,成家立業了,替不替父母想?沒有。處處還想佔父母的便宜,怎樣把父母的財產騙取過來,這例子在今天社會上太多太多了。

  所以,佛在《地藏經》上講的話是真的,「閻浮提眾生,起心動念無不是罪」。所以我們的前途在哪裡?前途在三惡道。我們如果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佛法,還不是這樣的嗎?不會覺悟的。這是很幸運遇到佛法,才明白這些道理,想想佛所講的話,愈想愈有道理,愈想他愈正確,我們才接受,依教奉行。分別執著雖然沒斷乾淨,確實淡了很多。沒有學佛的時候跟現在這時候,完全是兩個人,沒有學佛的時候,對一切人事物斤斤計較,絕對不讓人,絕對不饒人,嚴重的執著。

  這麼多年來天天接受經教的薰陶,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。古來祖師大德常講的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要不是天天在薰習,我們怎麼可能回轉頭來!起心動念不再想自己了,都能想別人,這個回頭,大難大難。我們天天在經教薰習,我自己這四十五年沒有一天中斷,才能有這麼一點效果。許多學教的為什麼習氣煩惱還是那麼重?分別執著一絲毫沒放下?原因是什麼?他薰習的時間少,經教薰習的時間少,這外面煩惱習氣薰習的時間多,轉不過來!我們現在常常講,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,這誘惑的力量多強大!名聞利養的誘惑,五欲六塵的誘惑,看看周邊的人都是這樣的,我要不去跟人家爭,那我不是傻瓜嗎?又不願意當傻瓜,當然他被污染。

  佛菩薩慈悲,佛菩薩的慈悲就是留下這些經教,如果沒有這些經教,慈悲何在?還有真正學習經教的,代表佛菩薩的慈悲濟世,我們從這些人身上能看到一些,這些人他們的示現是續佛慧命,傳承大法,給我們後人做榜樣、做典型。我們從他的身上得到啟示,我們細心觀察,從他的心行觀察到佛陀的教誨。佛教導眾生的目的,離苦得樂。這離險難,離苦,離苦就得樂,這從果上講的。苦樂有因,佛教導的重點是在因行上,但是一定先說果報,為什麼?眾生畏果。果報現前他害怕了,先給你說果報,先給你看果報,你害怕了,你恐懼了,不希望有這果報,佛再教你怎麼脫離。

  佛教人破迷開悟,什麼是迷?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是迷,妄想是微細的迷,分別、執著是粗重的迷。你不迷,自自然然你能夠斷惡修善,斷惡修善就不要教了。但是一般眾生接受佛陀教誨,還沒有覺悟過來,這時候佛怕你造極重的罪業,所以破迷開悟跟斷惡修善同時來教你,慈悲,這就是方便,佛家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,這導師!

  「於生死海示眾寶故」。生死是六道輪迴,你在這裡頭,無量劫你也出不來,捨身受身,佛經上講生死疲勞,苦不堪言,佛菩薩在旁邊看得清清楚楚;眾生確實迷惑顛倒,佛菩薩看得清清楚楚。這眾生生死事情,我們又何嘗不清楚?我們家親眷屬,親戚朋友,多少人過世,我們仔細想想他這一生的行業,想他在世的時候,他一天到晚想的是什麼?念的是什麼?做的是什麼?也在我們面前,只是我們粗心大意,還不是佛經上講的這句話嗎?「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,他那個一生造的是善業、是惡業?所以人死了之後到哪裡去,還用得著問別人嗎?只要你仔細觀察,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他到哪裡去了。

  佛在大小乘許許多多經論當中告訴我們,一切眾生身有生滅,靈性沒有生滅。靈性兩樁事情,靈是講的緣慮心,八識;性是講的法性。法性不生不滅,法性是真心,不生不滅;靈是妄心,妄心也不生不滅。妄心跟真心和合在一起,你執著真心裡頭的一分以為是自己,這樣子造成一個什麼現象?造成輪迴投胎,就是六道裡頭生死的現象,造成這東西。你執著,執著什麼?執著法性裡面的一分,認為那是自己,叫我執。所以真性一般人不知道,靈性一般人知道。這身捨掉了,身死了,他走了,隨業流轉,他又去投胎去了。過去今生,他修的有善業,他投胎還算不錯;要造作的是惡業,那他就到三途去了。這些事情我在這裡不要細說了,只要大家自己稍微留意一點,我們每天看到周邊,每天多少人過世了,多少嬰兒出生了,生死輪迴,搞這種把戲,真的是可憐。我們要不覺悟,我們生生世世在這裡打滾,自己完全不知道。

  佛指示我們,生死海中示眾寶故,這寶是什麼?就是剛才講的靈性,這是寶,這寶不生不滅。尤其是真性,真性不來不去,不常不斷,不一不異。常住真心這是寶,依常住真心作本修因,你這一生作佛有餘,肯定超越十法界,六道都不說了,十法界超越了。如果你要用靈性作本修因,識心,八識,識心作本修因,你做不了佛,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「因地不真,果招紆曲」,你能修到哪裡?你能夠修到四聖法界,你可以證得阿羅漢、辟支佛、權教菩薩,天台所講的藏教佛,通教佛,你能到這地步,再上去不行。再上去要用常住真心作本修因,這我們知道。

  常住真心就是佛大乘經裡面常講的大菩提心,我們現在所講的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正覺心、慈悲心,大菩提心,念念相應。在日常生活當中,待人接物,念念不離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這是學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,我們學習。我們知道自己的煩惱習氣很重,我們起心動念跟這五句完全相違背。真誠的反面是虛偽,你想想我們是不是用虛偽的心?清淨的反面染污,我們被貪瞋痴慢染污,被名聞利養染污,被五欲六塵染污,總是覺得自己貢高我慢,瞧不起別人,要抬高自己,不平等。愚痴沒有智慧,自私自利沒有慈悲,所以違背了真心。時間太久太久了,無量劫來就違背,用這些妄心,虛偽的妄心,用成習慣了,習慣成自然,自己一點也不覺得我有什麼不對。學佛之後,這麼長時間薰習,這才真正醒過來了,覺悟過來了,過去錯了,現在把虛偽染污這些統統捨棄,隨順佛陀的教誨,我們用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不管別人怎麼對我,我一定要用這個心對人,我一定要用這個心過日子。

  有人說:我們學佛以誠懇待人,別人騙我,我不是吃虧了嗎?我不就上當了嗎?沒錯,你有沒有聽說古人講過「吃虧是福」。我在中國大陸旅遊看到鄭板橋寫的字,橫幅,還有一幅寫的是「難得糊塗」,「吃虧是福」,這兩句話,好,真不容易!所以這虧我還能吃,能吃就吃,算了!吃虧,福在哪裡?福在來生,現在不肯吃虧,來生沒福。也有可能現在吃虧,這福報在晚年,年輕的時候肯吃虧,晚年有福報。不要跟人計較,絕對不跟人爭執,人家爭我們讓,準有好處。

  心要與佛陀教誨相應,存好心,行好事,種善因一定得善果,你要有這信心。所以真正的大寶是真心,我們現在所講的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眾寶!佛法最精彩的地方,最重要的地方,我們都提出來了,淨業三福,「孝親尊師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寶!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,這是寶!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,這是不是寶?三學、六度、普賢十願。佛在生死海中,指示我們這麼多的寶,眾寶!我們要知道,要把它牢牢的抓住。

  一定要曉得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,禍害!佛都給我們指示出來了。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裡面,佛講的「十善厚友,十惡怨家」,十惡害你,害你墮三途,十善這是好友,幫助你生天。如果你再能夠念佛求生淨土,十善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,這一點千萬不能夠疏忽。為什麼?佛在《彌陀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西方極樂世界是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」,你念佛,你要不修善,不能往生。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這是往生正行;十善、五戒、六波羅蜜、普賢十願,助行!正助雙修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你有把握,你有信心,一絲毫都不懷疑,這一生當中肯定得去。

  再看清涼註解最後這幾句,「然名含多義,略釋此十」,名號裡頭,這名稱很多很多,後面說得更多。這經文,後頭這結文:

  【如是等其數十千,令諸眾生,各別知見。】

  這是經文末後的幾句。清涼末後這一句話,「恐文繁博,餘但隨難解之」。下面就不必每一個名字都解釋,因為難懂的《疏鈔》裡頭會給我們解釋,不是很難的,一看就能夠明瞭的,就不再解釋了。我們學習也本著這原則,如果這名號裡含義對於我們現前修學有重要的啟示,應當認真努力來學習,這我們解釋;不是很重要的,我們念念就可以過去了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諸位同學,請看經文第二段,「此洲之鄰十界,即為十段」。第一段是善護,善護是講世界的名稱。請看經文:

  【諸佛子,此四天下東。】

  『此四天下』是指我們現在居住的這世界,這世界四天下『東』。

  【次有世界名為善護。】。

  這世界的名稱叫『善護』,清涼大師在《疏》裡面跟我們說「其善護等,皆四洲之通稱也」,這個「等」,等下面十段都是四洲的通稱。「善護」這名稱好,使我們看到這名稱就想到四大天王。四大天王,實在講善護國土,我們稱他作護法神。東方持國天王,你看看他名號的含義,持國,持是保持,國是國家,他教導我們什麼?當然很多,保護國家,這題目太大了,內容非常豐富,最重要的負責盡職。負責任,盡本分,這兩句話最重要!每個人在這世間,無論你在家庭、在社會、在國家,你有一份責任,你有你的本分,你能把你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到盡善盡美,跟別人配合,那你就善護。如來在這世界裡,他也示現許許多多的名號。我們看:

  【如來於彼,或名金剛。】

  金剛佛,金剛如來,『金剛』是從比喻上說的,在佛法裡面多半代表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。所以《般若經》裡面有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,表智慧如金剛,金剛堅固鋒利,能斷一切,而不為一切所斷;比喻般若,般若能解決世出世間一切疑難雜症,它永遠不壞。佛法教化一切眾生,也是以般若為主要的課程,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講般若二十二年,差不多佔他一生教學當中的時間一半,所以這是世尊教學主要的課程,般若。

  【或名自在。】

  自在佛得大自在,這從果上說的。我們看到非常羨慕,怎麼樣才能得『自在』?其實放下就自在了。你放不下,你就不自在,放下就得大自在,你放多少就得多少自在。在這世間裡面,眾生迷惑顛倒,他所得到的,他抓得緊緊的,他不肯放,放了之後怎麼樣?怕失掉!這是錯誤的觀念。世間人所追求的,不外乎財富、聰明智慧、健康長壽。你看看佛在經上教導我們,大小乘一切經論,這些話佛講了四十九年,常常掛在口頭上,這就叫長時薰修,時時刻刻提醒我們,決不是說一遍。財富從哪裡來的?財布施來的。聰明智慧從哪裡來的?法布施來的。健康長壽從哪裡來的?無畏布施來的。你不肯放下,不肯施捨,哪裡來的果報?佛菩薩不能賜給你福報,做不到!佛菩薩知道因果,知道什麼果有什麼因,你想求的這個果,佛把這因告訴你,你自己好好的修因,你就得果報了,所以要肯幹。

  【或名有智慧。】

  我們顧名思義,因為名號都是為一切眾生的。這大概一切眾生少智慧,愚痴很嚴重,佛就用這名號提醒眾生。你看佛有智慧,我們沒有智慧,要向佛學。

  【或名難勝。】

  『勝』,是勝負之勝,也是殊勝之勝。在這地方解釋為勝負的勝,容易解釋,很難有人勝過如來,無論在哪一方面,都比不上佛,跟佛兩個相比,都要差一截,稱他作難勝佛,這是從德能上說的。佛何以有這樣的大德?這名字也是從果報上說的,那要懂得修因,殊勝之因行,感得殊勝的果報。佛菩薩因行裡面固然是很多,多到沒有辦法敘說,但是他還是有綱領的,最重要的綱領,佛從來沒有一個念頭為自己,這就是他難勝的真因。

  一個人最脆弱的地方是什麼?自私自利。無論他怎麼堅強,只要他自私自利,終有一天被人家攻破。無私無我,那真的就難勝了,這總的原則我們要曉得。我們應當向佛學習,決定沒有自私自利,念念為眾生。我活在這世間,不是為自己活的,為一切眾生活的,為諸佛菩薩正法久住活的,不為自己。換句話說,一個人不為自己,自己沒有得失,你說多自在!你看世間人他活得多苦惱,苦惱從哪裡來的?自私自利,患得患失,都從這裡來的。利害得失是妄想,不是事實;如果真有,是事實,那還情有可原;妄想。

  你們看看得,叫得失,這一法,法相宗《百法明門》這一法擺在哪裡?擺在不相應行法頭一個。不相應行法用現代的話來說,是個抽象的概念,沒有事實,在佛法裡面講,妄想。二十四個不相應是妄想,從妄想當中生的這些事情,時間空間也是妄想。我們現在講時間空間,《百法》裡它不是講時間空間,它是講時分方分。方分就是講空間,時分就是講時間,是妄想。現代科學證明了,證明佛經上講的不錯,時間跟空間在某一種狀況之下,都可以變成零。換句話說,都可以消失。佛法裡頭講粉碎虛空,這話不是誇大,是事實真相,這是「難勝」的一點意思。我們總要體會到修因契果,契入果地。

  【或名雲王。】

  『雲王』,在佛經裡面這兩個字用得都多,佛常用。「王」代表自在,一個國家國王發號施令,別人都要聽他的,聽他的不自在,發號施令的人自在,他做主宰,他說了算數,別人說了不算數的,所以用這字代表自在。「雲」代表相有體無,遠看雲彩有這麼一個相,不能說它沒有,近看它就沒有了。所以這字佛常用它來代表宇宙的真相,宇宙萬有的真相是什麼?非有非無。你不能說它有,你也不能說它無,你說它無,它有相;你說它有,它沒有體,佛法的術語講無自性。相怎麼現的?緣生的。許許多多條件合起來,這現象生出來了,緣生。《中觀論》上說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」,所以大乘經裡面常講,這一切萬有包括我們的身體,包括我們思惟想像的妄心,都不是真有,這有為法。《百法》前面九十四個都叫有為法,九十四個裡面包括八識五十一心所,包括十一個色法,這十一個色法就是宇宙之間所有一切的色相。《金剛經》上講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這是說它是假的,不是真的,「如露亦如電」是說這些幻相存在時間的長短。

  所以佛常常用雲來做比喻,相有性無,事有理無。因此,佛教給我們,可以受用,可以欣賞,不能執著,不能分別,不能有妄想。就像諸佛菩薩一樣,諸佛菩薩在這幻相裡面,他得大自在,他享受,欣賞,決定沒有執著,沒有分別,沒有妄想,所以他得大自在。我們凡夫麻煩在哪裡?受用裡頭想佔有,沒有受用到也想控制,起妄想分別執著,這就麻煩大了,這就受累贅,佛常常講「可憐憫者」。這很可憐,為什麼?不了解事實真相,迷了。迷了事實真相,被境界轉了;覺悟事實真相,能轉境界。不會被境界影響,稱「雲王」。第六個名字:

  【或名無諍。】

  這個德號,這都是如來現的名號,對我們現前實在講非常重要,為什麼?我們這些凡夫妄想分別執著不斷,時時刻刻有爭論,世間還有人說:真理愈辯愈明。辯論,這話對不對?以前方東美先生給我說:這話只能對一半,不能全對。我問他為什麼?第一義裡面沒有諍。他是個哲學家,他講到哲學裡面講的方法論,邏輯、辯證法、佛法裡頭的因明,都是屬於方法論,這方法論是有限的,它不是無限的。方老師那個時候告訴我,中下層次它用得上,高等的佛法用不上。他老人家一說,我就明白了。高級的佛法,特別是圓教初住菩薩以上,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,『無諍』,境界才能往上提升,

  有諍是什麼?有諍是沒有離開意識。換句話說,出不了十法界。方先生講這界限真的是十法界,十法界裡面可以諍、可以辯,一真法界裡頭沒有了。那個時候心愈清淨愈明瞭,愈清淨才愈能向上提升。諸佛如來在那個境界裡頭的說法,不是像我們現在用言語,真的是「無說而說」。無說而說,怎麼說?你看看這經上,佛對法身菩薩現相說,不要說一句話,現一個相,所有一切疑問全部都答覆了。《如來現相品》,這經一開端佛就現相了,這麼多菩薩,實在講菩薩是代我們問的,他問了沒有?沒有。念請,心裡頭有這個念,沒說話。

  你心裡一動念,佛就知道了。佛用現相回答你,你要是聰明利根,一看到現相明白了,這現相是什麼?現相是感應,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。佛是不是有意現相?沒有意。佛要是有意的話,那佛還有分別。我們說佛要沒有分別的話,佛怎麼知道?佛怎麼知道要現什麼相?真的不可思議。所以日本這些科學家用水結晶,確實幫助我們對這甚深的義趣體會得更深。我們有念頭對這一杯水,水絕對沒有念頭分別我們這個,沒有!水的這反應,它沒有妄想,沒有分別,沒有執著。它有見聞覺知,這見聞覺知自自然然現相回答我們,就跟這地方示相沒有兩樣。眾生這念頭、能量、這資訊向著佛,佛就跟水一樣自自然然現這結晶來回答你。根利的人立刻就明瞭,中下根性的人看到相,會讚歎,會羨慕,不曉得什麼意思?那麼需要有人來跟我們解釋,我們才能明瞭。在華嚴會上文殊普賢這些大菩薩都是如來的助教,如來不說,他們幫助我們來學習,代佛解答。所以這些人,我們現在可以說他是佛陀的助教,是我們的學長,幫助我們的,這些人是過來人。

  我們今天要學的,要學無諍,唯有無諍才能化解爭論,才能夠擺平爭論。這世間爭論太多,爭論是煩惱,心不清淨。我們用清淨心,用平等心來化解爭論,從內心當中把這諍捨掉,於自於他有大利益。下面第七個名號:

  【或名能為主。】

  這德號相當不容易,試問問六道眾生哪一個人能為主?『能為主』,在佛法裡面就是說「我」的定義之一。佛經上講「我」,說了很多意思,最重要的有兩個意思,一個是「能為主」,一個是「能自在」。我們想想,我們現在的身,我們的心,能不能做主?能不能自在?如果說不能為主,又不能自在,我就沒有了。我自己要真正能做得了主,你想想看,哪一個人不想年年十八?你隨著年齡會衰老,你做不了主!哪一個人不希望健康長壽?偏偏生病,你做不了主,你得不到自在。

  佛得到了,佛真的能為主,真得大自在,所以佛法裡頭有「常樂我淨」,凡夫沒有,這四個字統統沒有。什麼人有?法身菩薩就有了,到如來果地上圓滿了,真的有我。六道凡夫是決定沒有,那個我是妄想,不是真的。不是真的執著是真的,那就是絕大的錯誤。所以佛告訴我們,我們每個眾生確實有真我、有真樂,「常樂我淨」這是自性裡面本具的德能,佛法稱「四淨德」,自性本具的。我們迷失了自性,這四淨德沒有了,沒有了自以為是有,這是誤會。佛法能讓我們覺悟,能讓我們覺察這是我們錯誤的觀念。

  佛能為主,何以能為主?佛沒有身,沒有身能現身,隨緣自在現身。一真法界裡面佛現身,為誰?為教法身菩薩,他才現身,法身菩薩有感,佛陀有應。如果沒有這些法身菩薩,佛就不會現相了。所以一真法界裡面現身,還是離不開感應。這些法身菩薩,他們的果證沒有達到究竟圓滿,前面說過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,需要佛幫助他,所以佛出世,佛示現。一真法界也是諸佛如來示現的,一真法界裡面那些眾生,菩薩是眾生,有情眾生,他們淨業所感,如來示現,一真法界這麼來的。

  六道裡面是眾生善惡業力感得的,太粗太粗了,這業力有善業、有惡業,尤其善惡混雜。所以,法身菩薩可以說他們能為主,他們得自在,證得了法身般若解脫,性德裡面的少分,然後逐漸逐漸提升,無明漸漸斷了,三德漸漸長,這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脫,而常樂我淨就在其中。三德,般若裡面有常樂我淨,法身裡頭有常樂我淨,解脫裡面也有常樂我淨。

  我們看到這個德號,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覺,我們迷失了自性。在這一生當中,真正覺悟的人,唯一的一樁大事就是恢復本來面目,本來面目就是自性。這沒錯,問題是能不能得到明心見性?說個老實話,在今天這世界,包括往後釋迦牟尼佛九千年末法的時期,明心見性恐怕再也不可能了。怎麼辦?世尊教給我們,求生淨土。古大德說得好,「但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」,那個開悟就是明心見性。所以,我們在這個世界明心見性做不到,我們到極樂世界,見到阿彌陀佛,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明心見性不難!那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好老師,智慧神通不可思議,教學的經驗非常豐富,所以說但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。再看第八句:

  【或名心歡喜。】

  這一句不難懂,但是對我們現前來講,比什麼都重要,為什麼?我們今天心煩惱。心煩惱就是凡夫,出不了六道輪迴。我們要把這毛病改過來,怎樣不生煩惱?常生歡喜心那就對了。不但是對於道業,你會向上提升,對於身心健康有大利益。對人要有愛心,要有歡喜心。縱然遇到逆境,不順心的事情,不可以怨天尤人,要回過頭來反省,找出一切不如意、一切障礙真正的因素。這因素不在外面,不在別人,在自己。找出來之後,改過自新,不犯錯誤,煩心的事情就減少了。事實真相通達明白了,道理明白了,這煩惱能化解,歡喜心、愛心常常能夠現前。第九句:

  【或名無與等。】

  『等』是等同,佛他所證得的究竟圓滿,除了佛佛道同,那是平等;九法界裡面沒有跟佛平等的。等覺菩薩,等覺,還是不平等,還是差一等,佛叫妙覺,所以九法界裡面沒有跟佛平等的。我們也想,他為什麼能夠修到究竟圓滿?我們要向他看齊,絕對不可以得少為足,那就錯了,這個名號最重要的啟示在此地。我們應當勇猛精進,即使成了佛之後,修學精進不能停,到圓滿這還要學什麼?圓滿之後,要做出學習的樣子給九法界眾生看,你看看諸佛如來不都是這樣的嗎?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我們這世間,示現八相成道,《梵網經》上跟我們說,他這一次的示現是第八千次了。就好比唱戲,這一齣戲這人唱了多少次?唱了第八千次。為什麼?無非是為了教化眾生,眾生還在迷惑顛倒,還不覺悟,不教他不行。最後一句:

  【或名斷言論。】

  清涼大師這裡頭有註解,「斷言論者,證離言故,無能說過故」,這是說明佛證得究竟,究竟的境界是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,是這樣的境界,這境界裡面決定沒有過失,所以註解裡面說無能說過,真正沒有過失。換句話說,等覺菩薩還有過失,如來果地上沒有過失。

  【如是等其數十千。】

  名號之多不可思議。

  【令諸眾生,各別知見。】

  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