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0七二卷)  2003/8/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072

  諸位同學,昨天我們將清涼大師對這一品經的介紹讀完,接著下面就是經文,他的介紹非常重要,我們在此地簡單做一個總結。四諦法不僅僅是小乘學習的綱目,在《華嚴經》裡面,我們看到它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,講經說法的總綱領、總原則。所以清涼講「世界有異,此獨無改」。這世界有異最明顯的,就是今天科學家給我們講的,宇宙之間確實存在不同維次的空間,在佛法裡面講就是十法界。十法界,這「十」實在說它不是數字,它代表圓滿,就跟《華嚴經》用十表法是一個道理。十代表圓滿,代表無量無邊的法界。

  嚴格的說,每一個人自己就是一個法界,絕對找不到兩個人同一個法界,決定找不到。大乘經上常說,只有一個人法界相同,什麼人?如來,究竟古佛,佛佛道同,那是真正同一個法界。等覺菩薩都不同,雖然每一位菩薩都是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,那一品生相無明有差別,所以說是每一個人是一個法界。再給你說真話,每一個人本身就具足無量無邊的法界,這我們不好懂了。從事上說,從相上講,我們這一個人是五蘊和合之身,這個身是色法,色法是物質。我們身上這物質用現在科學家的話來說,我們組成這身體,有多少個原子?有多少個電子?有多少個粒子?佛法裡面講的微塵,微塵講到色聚極微、極微之微,我們無法想像。極微之微,它是一個法界,它是法性,它具足性的本能見聞覺知,它具足自性圓滿的德相,能現無量無邊的世界。這不讀《華嚴》,沒有聽說過!所以就一個人的身就這麼複雜,那個受想行識就更複雜了。

  我們聽佛在經上常說,這講以我們凡夫做例子,我們阿賴耶裡面含藏業習種子,佛說如果這種子有形狀,形狀再小,像極微之微,那阿賴耶含藏的有多少?佛說遍虛空都容納不下,這話是真的。好在阿賴耶業習種子不是物質,沒有體積;極微之微還是有體積,所以世界有異,不一樣!無論是精神的世界、物質的世界,不相同。我們一般講同分是一部分相同,還有一部分不相同。但是四諦是決定沒有改變的,那是永恆不變,我們世間人稱為真理;這苦集滅道四諦,那是真理。因此,十方諸佛出現在世間教化一切眾生,我們要用一句話來說,那就是教導一切眾生離苦,世間苦,佛教導我們不是別的,離苦。在這一品經裡面,真的,我們能夠看清楚,真的是搞明白了,讀了經文之後就曉得,平常我們生活在苦裡頭不知苦。

  世間只有佛知苦樂法,這《地藏經》上說的,這一句話很不容易,沒有人能說得出。十方三世諸佛菩薩度眾生都是這原則,都是這綱領。世尊在《涅槃經》裡面有幾句話說,他說「我昔與汝等」,我過去跟你們大家,這世尊當時在世的時候所說的。「不識四真諦」,這是世尊講過去世,他沒有成佛之前也是眾生,跟我們大家一樣不明瞭四聖諦。「是故久流轉,生死大苦海」,生死大苦海就是六道輪迴,在六道輪迴裡頭,長劫,無量劫在六道輪迴裡頭流轉,永遠沒有休息。這四句是一首偈,這一首偈提醒我們、警告我們,我們要想離苦,要想永脫輪迴,不能不知道四聖諦。換句話說,不能不知道佛法,佛法就是四聖諦。

  四聖諦是講的世出世間因果報應,明白這事實真相,佛從哪裡學?佛從信因果入門。這不信因果,那就沒有法子,佛沒有辦法教他。沒有法子教他是現前,現在他不相信因果,沒有法子教他,將來他會信。為什麼?他果報受盡的時候,就是苦頭吃夠了,他才會相信。現在不相信的人是苦頭沒吃夠,這是事實,所以佛教化眾生一點都不著急。有一些我們世間人,看起來比諸佛菩薩還要慈悲,恨不得把這些眾生統統趕快都度化,都度成佛道了,要知道這諸佛如來都做不到。什麼原因?就是他不相信因果,他相信他自己的煩惱習氣,決定不能接受聖賢教誨。也就是說,他要搞六道輪迴,他要搞三途地獄,地獄裡頭苦頭吃盡,說不定還是迷惑顛倒,那還要繼續再搞。三途六道進進出出無數次,看他什麼時候覺悟?他一覺悟,佛菩薩立刻就來幫助他,真的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,這是諸佛菩薩大慈大悲。所以我們學佛,這些道理事實真相一定要很清楚、很明白。慈悲心要有,眾生無邊誓願度,要有!

  可是佛在經論上常常講,「你自己未度,而能度人,無有是處」。這一句話我們有沒有聽懂?佛說我自己沒有度,沒有能夠斷煩惱,沒有能夠出六道,沒有能夠證得菩提,我自己沒有度,要想去度別人,這是不可能的事情,錯了。應當怎麼樣?度別人要先度自己,自己得度,一切眾生都得度。這一切眾生都得度了,不是在事上講,是在理上講。理上怎麼說?你有能力度脫一切眾生,你有智慧,你有德能。眾生能不能得度要看緣分,他接不接受?我們知道這世間諸佛如來很多,法身菩薩更多,這都是自己已經得度。現在芸芸眾生為什麼還不能得度?芸芸眾生不接受,芸芸眾生不相信。不是佛沒有智慧、沒有能力,是眾生不願意跟他學,對他沒有信心。所以佛有能力度眾生,自己成就了,一切眾生都成就。事上講,一切眾生什麼時候緣成熟,什麼時候得度,這叫時節因緣。時節因緣沒有成熟,佛菩薩慈悲也來,來做種種示現,促成他得度因緣的成熟,讓他看佛菩薩示現種種不同的身分,修行證果。

  我們在過去半個世紀當中,我們接觸佛法了,我們見到的,我們聽到的,許許多多人念佛往生的瑞相,這都是在示現,示現給那些不相信的人看。他看了之後,這很希奇,這不可思議,阿賴耶識裡頭落這印象。他為什麼還不能回頭?這印象太淺,煩惱習氣太重,這印象敵不過煩惱習氣。他必須看到幾千個人,幾萬個人,幾十萬個人,幾百萬個人,這印象深。一看之後,一聽之後,自己就可以有感動,這是真的,這世間是假的,能夠放下萬緣,一心向道。所以,我們千萬不要看輕我們周邊這些念佛的同學。他們肯定在過去生中,生生世世接觸淨宗法門,看到真是億萬人念佛往生,他有這麼樣深厚的善根,阿賴耶識裡有這樣殊勝的種子。今天一聽到這法門,一看到這法門,他就動心。也許你要問:法師,你說這話是你有理想還是你有根據?我告訴你,不是我的理想,是有根據。

  佛在《無量壽經》上說過,你們大家都念得很熟,《無量壽經》上有一段經文,這是佛讚歎阿闍王子。他有個小團體,阿闍王子一共有五百個人,這麼一個小團體。聽釋迦牟尼佛講《無量壽經》,聽了很感動,每個人以幢幡寶蓋來供養釋迦牟尼佛。心裡面有這念頭,沒有說話,「希望我將來成佛也像阿彌陀佛一樣」。他沒有發願念佛求生淨土,只動了這念頭,「將來我成佛要像阿彌陀佛一樣」。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,這一些人,阿闍王子這一些人,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。我們就明瞭,供養四百億佛,這樣深厚的善根,聽到這法門,見到念佛人,還沒有生起念佛求往生這念頭,只是對阿彌陀佛有了好感,還沒有想到極樂世界。所以我們就能夠肯定,我們今天同學聽到這法門生歡喜心,生起嚮往之心,要發心求生極樂世界,那你的善根比阿闍王子不知道要超過多少倍?這肯定的。你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,這法門遇不到,極樂世界去不了。

  也許有些同學說,要這麼深厚的善根,我恐怕沒有,我這一生能有指望嗎?你自己沒有神通,你不知道你過去,你就那麼樣武斷過去生中沒有善根嗎?所以這些妄想應當放下。從什麼地方能夠看到自己的善根發現?從你的信願行,你就能看到。如果這法門一接觸,真信真願意去,真願意去這世間一切就放下;這世間一切還沒有放下,你的信願不是真的,大概跟阿闍王子差不多。好,好一點,好得不太多,為什麼?這一生不能往生。果然萬緣放下,真信切願,那你就篤定往生,一點懷疑都沒有了,那你就可以肯定你的過去生中所修積的善根福德超過阿闍王子,肯定超過。細心思惟觀察,不必去問別人,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從這地方建立信心。

  如果我們過去生中善根福德縱然還有不足,這一生可以惡補,這話也有根據。但是佛法裡頭沒有叫惡補,惡補是我們現代話。善導大師講「三輩九品,總在遇緣不同」,我們把這事情稱之為惡補。如果你真的相信了,萬緣放下,學祖師大德一卷《彌陀經》,一句六字洪名,其他統統都不要。二六時中不間斷,真正做到「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」,這樣要用三年功夫,你所累積的善根福德等於無量劫的修學,密集的補習把不足的統統都補足了。有個三年五載,這人真的往生,這一樁事情,我們在《淨土聖賢錄》裡面,在《往生傳》裡面看得很多。

  早年倓虛老法師,這大概在三十年前,不超過半個世紀。在香港老人家常常說,說他的師父諦閑老和尚有兩個徒弟,這兩個徒弟跟他就是師兄弟,一個參禪的法師,以後當了土地公;一個鍋漏匠,念佛站著往生了。

  參禪的這位法師,那是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在禪堂裡面參學,以後一直被方丈和尚看重,提升到首座和尚,幾十年的時間。後來當了首座了,名聞利養就來了,皈依的信徒來了,供養多了,道心退了,這就是我們常講禁不起誘惑。這一退道心,冤家債主找上門來,這冤家債主是他沒有出家之前的太太。太太不讓他出家,他一定要出家,太太投河自殺,這冤魂始終圍繞著他。但是他修行修得不錯,有一點功夫,護法神守護,所以這鬼魂不能貼他的身。到名利一現前,道心退掉了,護法神就走了,冤親債主找上身,附上身,就像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的著魔,神經不正常,他也投江自殺。以後知道,這是夫妻兩個還修得不錯,有一點福德,功德是沒有,福德是有,當土地公去了,太太就是土地奶奶。這都是事實,距離我們都不遠。

  鍋漏匠這也很了不起,他就一句佛號,因為他不認識字,沒有念過書,什麼也不懂。中年吃盡苦頭出家,所謂是苦吃盡了,容易覺悟。我們今天一般學佛的人,為什麼不能夠放下?為什麼功夫不得力?沒有別的,苦沒有吃夠,就這麼個原因。如果苦頭吃夠了,他真的覺悟,為什麼?他對這世間一絲毫留戀沒有了。所以我們自己要反省,看看自己,看看周邊的同學,為什麼功夫不得力?你就明白,那就是什麼?物質生活、精神生活還不錯,都過得很好!過得好就是魔、就是障礙。我常常提醒同學,要想真正成就,我們不求高的成就,只求一個功夫成片。像鍋漏匠那樣的人也是功夫成片,就能自在往生。

  什麼叫功夫成片?煩惱確實沒有斷,斷煩惱那不是容易事情。禪定能伏煩惱,不能斷煩惱,斷煩惱要開智慧,要破無明,自性般若智慧現前,轉煩惱為菩提,煩惱沒有了。所以我們知道鍋漏匠的功夫是成片,成片的樣子就是一天到晚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,絕對不會起一個別的念頭,這就叫成片。煩惱斷不斷不要去理會它,你只有這功夫,你就決定往生。這種功夫也有九品,上三品的就可以自在往生,站著走、坐著走,不會生病,自在走。功夫差一點的,下品生、中品生的,可能還有一點病痛、病苦。那個病苦是什麼?消業障。業障消除,縱然有病,他頭腦清楚,他一點不迷惑,他的佛號不中斷,這決定得生。這叫真正辦道,真正學佛,先度自己,然後度眾生。

  鍋漏匠一生一次經也沒有聽過,他也沒有能力讀經。諦閑老和尚傳給他的法,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所以他一生就知道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除這之外,他什麼都不曉得。名號功德不可思議,《彌陀經》上教給我們「執持名號」,他做到了。短短的三年時間,他成功了,果報那麼殊勝,諦老法師給他辦後事,對他讚歎:難得!你真成就了,天下的叢林方丈不如你,天下弘宗研教的善知識,也比不上你。這讚歎是真實不虛。他為我們現身說法,告訴我們要真正成就,「像我這樣修你就成功」。可是世間人迷惑的人多,覺悟的人不多。什麼是覺悟人?照他那個樣子修,真的覺悟;不肯照他那個樣子修,沒有真覺悟。三年時間取極樂世界,這種事情很多。

  早年我們在台灣,這大概也是四十年前的事情,總有四、五十年。台灣南部的同修還有人知道,我有一年在南部講經提到,下面有人跟我說他知道,將軍鄉一個老太太念佛站著往生的。這老太婆也不認識字,心地非常善良,很慈悲,樂善好施,什麼佛都拜,什麼神都拜。三年前,兒子娶了個媳婦,媳婦學佛,懂得佛法,勸她專拜阿彌陀佛,專念阿彌陀佛,其他的都不要拜。這人就是有善根,我們前面講的過去生中善根福德非常深厚,她接受。從此以後,家裡頭設個佛堂,只供阿彌陀佛,天天念阿彌陀佛,拜阿彌陀佛,三年,站著走。我在這三、四十年當中,親耳所聞,親眼所見,放下萬緣,專心念佛,真正往生的有十幾個人。

  最近的,就是新加坡居士林前任的林長,陳光別老居士。他是生病,年歲大了,生病在家裡養病,每一天躺在病床上。李木源居士把我們的《無量壽經》光碟送給他,他聽了之後非常歡喜,每天聽七、八個小時,聽完了重頭再聽,反覆的聽;不聽經的時候,就念阿彌陀佛,念累了他就睡覺,醒過來,不是聽經就是念佛。兩年,他跟李木源居士說,他要到極樂世界去了,兩年,這話不是假話。李木源居士就跟他說:林長,你現在不能走,居士林人事很不穩定,只要你在世,居士林的運作就沒有問題。老林長說:好吧!那我再等兩年好了。這生死自在!又過了兩年,四年,真的往生。在往生之前,大概一個多月時間,居士林開改選的會員大會,他把林長辭掉讓給李木源,好像是一、兩個月他就走了。所以我們從他這地方體會到,他是兩年就有把握往生,他真的能去了,因為李木源的請求,他再住世兩年。生死自在,萬緣放下,沒有別的。

  我們今天麻煩在哪裡?麻煩在放不下,所以去不了,極樂世界消息都沒有。什麼時候你跟阿彌陀佛通了消息?放下就通了。有絲毫放不下,就像我們這無線電傳播故障,你有故障,故障不在阿彌陀佛那一邊,故障在我們自己這一邊,我們要知道。我們今天讀這一品經,真正體會到我們的苦頭沒有吃夠。每一天還打妄想,還分別,還執著,不能夠把意志集中,念頭集中;辦一些世間雞毛蒜皮不相干的事,把人生最大的事情疏忽了。人生最大的事情,不是世間講的「立功、立德、立言」,小事;人生最大的事情是成佛作祖,是要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,往生淨土,親近彌陀,這是大事。世尊就為這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,我們能懂得嗎?所以《涅槃經》上這一句話,佛很感慨的說,也是勸導我們,提醒我們,因為不了解四聖諦,所以流轉六道生死苦海。

  本經把四聖諦展開,跟小乘經裡頭講法迥然不同,在這裡一展開是「無量四諦」。這裡講苦,無量苦,不是那麼簡簡單單的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」,我們常講的「求不得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五陰熾盛」,這三苦八苦,那是小乘經上常說的,你在這裡看到的無量苦。無量苦集,這苦集是業因。講到修道,講到出離,無量苦滅諦,無量苦滅道諦。無量苦滅道諦就是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。無量苦滅諦,那就是小乘偏真涅槃,阿羅漢所證的,辟支佛所證的,權教菩薩所證的,藏通佛所證的,然後再看大乘諸佛菩薩所證的果位,那真的是無量無邊。像這一些很細微的說法,確實佛在一般教學當中不多說,《華嚴》裡面講得透徹,講得明瞭。從無量,從無作,真的,整個佛法統統包括了。具足性相,包容大小,不但大小,顯密宗教沒有一法不包括在其中,這我們要知道。

  清涼給我們講到開權顯實這意思,更殊勝。佛法的成就,我們常說一定要拓開心量,古人常講「量大福大」。氣量小的人沒有福,可憐!這個量要包容。怎麼拓開心量?我說的次數太多太多,要從內心裡面去做功夫。最重要的,把內心的對立消除,把內心裡面的矛盾消除,你就恢復到本來的心量。本來的心量,大乘經上形容的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這些都是真實話,不是形容,不是理想,是事實。什麼人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?每一個眾生都是的,你本來就是這樣的。現在心量為什麼變的這麼小?迷了,迷失了自性,不知道自性本來是這麼大。開權顯實的意思就是幫助我們覺悟,覺悟之後心量拓開了,所以要學著包容。

  我們學了之後要落實,落實在生活中,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。當我們迷而不覺的時候,我們心量很小,凡是合我自己意思的能包容,喜歡他;自己看不慣的,不合自己意思就排斥,這造罪業。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,你不曉得捨了多少人?眾生無邊誓願度,你也常常念這四句偈,但是你看不順眼的眾生,你決定不度他。佛法裡面講大慈大悲,你是什麼?你是愛緣慈悲。我喜歡他,我對他慈悲;我不喜歡,對他一點慈悲都沒有,這怎麼行?這樣學佛你怎麼會有成就?現在怎麼辦?我們究竟要從哪裡做起?沒有別的,讀經,聽經。

  我們為什麼放不下?了解不夠透徹。所以說是你不能放下,是你沒有看破。要怎樣看破?學習經教幫助你看破,經教幫你開智慧,慢慢的對於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,明瞭了。所以我常講,佛在經教裡頭教我們什麼?我講的很通俗,好懂,佛教導我們明瞭人與人的關係,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,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,這些關係你都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的慈悲心現前。現在我們這些關係完全不清楚,所以起心動念都是過失,天天在造罪業,還以為自己在修功德,產生嚴重的誤會。所以經不能不讀,不能不聽。真正聽懂了、聽明白了,萬緣放下,死心念佛,你這一生肯定得度了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諸位同學,我們用的這本子《華嚴疏論纂要》,這一段後面是李長者的論文,《論》跟《疏》不同,有不少獨到的見解,非常值得我們學習。這是難得道霈禪師將《疏》跟《論》合起來,這很不容易做的一樁事情,使我們在這本子裡面,《疏》跟《論》同時都能夠讀到。我們看李長者的《論》。

  「於此一品之中,義分為三。一釋品名目,二釋品來意,三隨文釋義」。長者介紹跟清涼大師的介紹大同小異,我們把他的文念一念,《疏》裡面有相同的,我們就略略的帶過;有不相同的,我們來細細研究學習。

  「一釋品名目者。諦者,實義也。明如來說四種實義,令諸眾生起信解故」。我想這一段我們也可以把它省略,因為跟清涼大師所說的完全相同。清涼講的比長者說的詳細,這諦有諦實的意思,有審諦的意思,比這裡說的詳細。他這地方這諦是「實義」,這實義也包含諦實跟審諦。下面也有問答。

  「問曰。何故不說多,但云四」。為什麼不多說,只說這四諦?

  「答曰。此四種諦義,總攝多故。為明一切世間,不離苦集。一切出世間,不離滅道」。我們先說這兩句,這兩句清涼大師《疏鈔》裡面也說得很多,為什麼還要說?要特別強調,我們今天學佛功夫不得力,真的像世尊在《涅槃經》裡面所說的,不知道四真諦,所以才無量劫以來流轉六道輪迴,生死流轉。換句話說,不知道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真相,才落得如是地步。由此可知,這真正是我們學習一樁大事情,再沒有比這事情大了。

  「苦集」,世間因果,世間法不出這因果定律;出世間法不出「滅道」,因果定律。在這地方,我們要細心去體會,世出世間沒有別的,因緣果報而已。天台大師在《法華經》裡面,也是特別拈出世尊在《法華經》裡面講的「十如是」,十如是裡頭也特別強調「如是因,如是果,如是緣,如是報」,因緣果報。雖然諸佛菩薩、祖師大德諸大善知識苦口婆心勸導我們,真的我們現在才真正明瞭,真正聽懂、真正覺悟的人不多。聽了之後,雖然當時也好像有所感動,歡喜讚歎,但是出了講堂又迷惑了,又顛倒了,故態復萌,無濟於事。這到底什麼原因?用佛門的術語來講,業障太重!這樣嚴重的業障,有沒有辦法能夠把它減輕一點,化解一點?能,這肯定。但是總在遇緣不同,最殊勝的緣,天天能聽善知識的教誨,善知識是佛菩薩,佛菩薩現在不住世,但是佛菩薩的遺教還留在世間。

  今天科學技術發達,我們想聽經,應當不捨棄這很好的工具。除了講經之外,讀誦也非常重要。讀誦,往後我看愈來愈艱難,為什麼?古人集結經藏,經本裡面沒有標點,沒有段落,所以很多人句子讀不下來,段落分不清楚,於是讀誦的意願、興趣就沒有了。我看到近代也有一些善知識,他們把經典重新排版,加上標點符號,段落分得清清楚楚,這是很大的功德,值得讚歎。但是我希望真正有人發心,能更進一步來讀誦,做成讀誦的錄音光碟、CD,不必要影像,像錄音帶一樣。讀誦,能夠把這一部《大藏經》從頭到尾都能夠讀誦出來,句子念得很清楚,段落清楚,讓人家一聽就生歡喜心,這功德不可思議。有一套什麼?有聲音的《大藏經》。看什麼人能發心來做這工作,這不是講經,把全部《大藏經》念一遍,做成讀誦的《大藏經》,有聲《大藏經》。

  現在文字的《大藏經》已經有了,這《大藏經》已經做出光碟了,好像是用電腦做成光碟,一部《大藏經》濃縮好像是只有幾十片,在電腦裡頭查資料是很方便。但是我深深相信,廣大的群眾更需要的是有聲的《大藏經》,我想聽《華嚴》,有人帶著我讀《華嚴》。讀誦,最好現在光碟如果能夠有字幕,就像書本一樣,這樣很方便。為什麼?他不必去找書了,不必另外去找經典。每一部經把音聲、經文錄下來,有文字又有音聲,我想這樣的《大藏經》能夠流通在全世界,不知道要度多少人?他要起了信心了,有了興趣了,再聽講解。

  有不少法師出來弘揚解說,這是有必要的。講解是一樁難事情,怎樣才能把經講得好,講的沒有錯誤,這與修行功夫是分不開的,解行相應。所以我們細心觀察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,他老人家示現的,先自己修行證果,然後再說法利生,這先自己度,然後才能度人。自己沒有修行證果,沒有入佛境界,這經你怎麼能講得出來?古大德給我們註解的都是修行證果!清涼大師不入華嚴三昧,他說不出來,寫不出來;李長者不入諸佛境界,他這論做不出來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。照這樣說法,很難!是難,難得要克服。

  我當年到台中親近李老師,目的不是學講經,目的是想去聽經。聽說他老人家在台中常常講經,常年不間斷,我是去聽經的,不是去學講經。講經這一樁事情是他勸我的,我害怕!講經這念頭從來沒有動過,知道這東西不容易,很困難,我哪能做得到?我去的時候,正好他辦了個經學班,培訓弘法講經的人才。這班上上課,老師告訴我,叫我去看看,這可以,我也很喜歡,去旁聽,坐在最後一排旁聽。聽完之後,我才曉得:老師,這班我也可以參加。為什麼?我一看這不是很難的,這是教初學,像教幼稚園一樣,我可以報名參加,李老師很歡喜。

  學了一部經之後,老師就告訴我,那不是跟我一個人講的,上課的時候跟同學們大家講:佛法,經典要想講得好,一定要通佛法,要通世間法。這事情難,通佛法,通三藏十二部;通世間法,李老師舉了個例子,他說古今中外的學術不要談,單單說中國一部大的叢書《四庫全書》,你有沒有能力通達?通佛法不通世間法,說法不契機;通世間法不通佛法,說法不契理。佛菩薩說法,理機雙契,世出世間沒有一樣不通達的。這事情難了,怎麼樣才能做到?不通不行;通,決定做不到。

  李老師最後教我們求感應,就是我們一般講求佛菩薩保佑,這是沒錯的。佛菩薩保佑是有條件的,不是沒有條件的。佛菩薩憑什麼保佑你?用最簡單的話說,你要真正為佛菩薩工作,這工作裡頭不能夾雜一點點私心,不能夾雜絲毫個人的名聞利養,夾雜一點點,感應就沒有了。所以老師教導我們「誠」。誠要真誠到極處,「至誠感通」,他老人家寫了這四個字給我,告訴我:你一生有沒有成就,就在這四個字。這正是跟印光大師一鼻孔出氣,我們在《文鈔》裡面讀到,印祖常講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你要真誠,要敬,真誠心是敬,這真誠表現在外面是敬,敬事,敬人,敬物。儒家,《禮記》裡面第一句話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,所以你的誠從哪裡做起?誠從敬做起,誠敬。

 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,第一願「禮敬諸佛」,不敬就一點誠意都沒有。於是我們學敬事,敬事是對事負責任;敬人,對人知道禮敬;對物,物是講天地鬼神,講一切萬物。對畜生要敬意,不能輕慢牠,為什麼?牠是人變的,人造不善業,到畜生道投胎。不能牠換一個身,你對牠就不恭敬,那錯了,牠這畜生身將來還會變成人身。這兩天,我們從網路下載下來,今年一月,紐約魚市場有一個九公斤的鯉魚,在被殺之前說話。這一份資料的原文,英文裡面講得詳細,翻譯好像是報社裡頭翻的,翻的簡略不詳細,英文裡頭詳細,最好重新再翻一翻。他說猶太人投胎,投魚胎,這猶太人死了大概一年的樣子,紐約的很多人都認識他,死了才一年,這又回來了。回來變個魚身,你能不尊敬他嗎?這是投胎到畜生道,投胎到動物。還有一些投胎到植物的,他變成樹神、變成花神,真的不是假的。我們對於花草樹木能不恭敬嗎?投胎到另一道,譬如上面我們講的,諦閑法師那個參禪的徒弟,他到鬼道,土地公是鬼道裡面的有財鬼,鬼道裡頭有身分、有地位的;城隍,這是縣市長;土地,鄉鎮長,我們對他不能不恭敬。

  對一切事、一切物要有誠敬之心,至誠要從這裡做。唯有至誠就能感動諸佛菩薩護念,能感動一切善神護持。所以正法道場,諸佛護念,龍天善神保佑。問題在哪裡?是這道場在家出家的同修們心都在道上,都能夠依教修行,就感通。偶爾有幾個不守法的人,我們肉眼凡夫沒有神通,他到我們道場來幫忙,我們接納了,然後在這道場搗亂,破壞。我早年在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剛剛成立的時候,我們人手不夠,有一位居士,他還不是義工,我們支他的薪水,他來幫忙。但是做了兩、三個月之後,發現他不如法,他不守清規。那個時候道場實際負責的人,簡豐文居士,他是總幹事,來跟我說:怎麼辦?如果我們要把他開掉,得罪人;不把他開掉,這道場這樣下去,我們的信譽要受很大的損失。他來告訴我,我給他一句話,告訴他:道場出現了這些人,我們自己的德行不夠。他說:怎麼辦?我們求佛,每天拜佛、念佛、誦經,求佛菩薩保佑這道場。他說:這有效嗎?我說:肯定有效。好,我們董事會的這些同仁,每天誦經念佛迴向,祈求三寶加持。這樣大概不到一個月,這一位居士來告假,他不想做了,辭職。簡居士告訴我:師父,果然有效。我說:好!他辭職,你不要挽留,你就准他辭職。不就沒事了嗎?不得罪人,以後還照樣好見面。我們曉得他毛病了,下一次再想來,我們就不收他,我們對他敬而遠之。

  這佛菩薩真有效,護法神真管用,你不如法,就是我們自己這裡同修德行不夠。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,感應不可思議,他自動會走;如果他的心很毒,也許閻羅王就把他請去了。這事情,我們在因果報應這些典籍裡面,我們看到很多很多,鬼神把你請走了。在現在許多道場,這一種感應的事情太多太多了,這絕對不是迷信。我在這裡不舉例子,舉例子,大家以為我在這裡宣傳迷信,你們自己細心去觀察、去體會,你自自然然就明白了。

  我們在這一品經裡面,這一品經講世出世間的因果報應,種善因得善果,種不善因必有惡報。業障輕一點的人,他自動辭職了,他走了,離開了;他要是不肯辭職的話,他一定要遭別的災難,他沒有辦法在這道場繼續下去,肯定的。所以佛弟子遇到這些困難,求佛菩薩,這是從前章嘉大師教我的,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求感應不得罪任何一個人,而且保持自己的清淨心。自己的善心、善願,只求佛菩薩保佑這道場,求龍天善神擁護這道場。這道場真正是個正法道場,對於這一方眾生有利益,正法所在,這一方人少病少惱,少災少難。

  如果我們個人以自己的想法、做法來處分事情,有時候會做錯,做錯要背因果。我們是凡夫,對於事實真相,前因後果,過去未來,我們一無所知,往往是好心做錯了事情,這事太多太多,沒有法子防止的。所以真正學佛人,處事的心態,逆來順受。我們要很清楚、很明白的認知世出世間因果報應,這是佛法所講的四諦法,根本的根本。下面文,這再回過頭來講到本經。

  「此一乘經言四聖諦者,是其實義」。這「實義」就是真實的道理,「實義」兩個字用現代人的說法就是真理,義是義理,實是真實。古人講實義,現在人講真理,真理永恆不變。這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四聖諦是真理,跟小乘經裡頭講的確實不一樣。下面說。

  「何以故。達苦信真,無欣厭故。以是義故,一乘四聖諦,三乘四諦,各各差別,各有信解。如來依根,方便設教,皆非凡夫能立」。李長者這一段的開示很精彩,一開頭他教導我們「達苦信真」,這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「達」是通達,是明瞭,是真正覺悟。四諦的相,苦集滅道的相不一樣,四相不一樣,性都是真性。怎麼知道是真性?這大乘一乘經上常說「諸法所生,唯心所現」,苦集滅道這是法,這沒有離開諸法,它也是諸法的一種。這一切諸法裡頭四法,苦集滅道四法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。所以你真正通達性識,那個性是真的,四相是假的,義性是真的,義是理,就是理性是真的,是真性。知道一切法性真相妄,《般若經》上常說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這是講四相;如果講性,「凡所有相,皆是實相」,這一說那就是講到理性,理性是真的,四相是虛妄。

  真妄怎麼個說法?依什麼來說?佛法裡面講真妄,它有個定義,凡是會變的就是虛妄;凡是不變的,那就是真的。理性不變,四相會變。像人,佛在經上講的有情眾生,有情眾生包括所有動物,有生老病死,這變化無常。植物有生住異滅;礦物,像山河大地,我們講星球、星系,有成住壞空,這是四相。四相必然的,為什麼會有這些無常的現象 ?因為它唯識所變,識是不穩定的,剎那生滅。識是念頭,所以說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這心想就是識變,就是唯識所變。能變的識剎那剎那不停,所以識是生滅法。

  八識在《百法》裡面,它的排列排在第一,心法,那個心不是真心,是妄心。八識是妄心不是真心,真心不動,真心不滅,不生不滅;識心是生滅法,所以它排列在有為法裡頭。有為法就是生滅法,一切有情,動物;無情,植物、礦物,山河大地,虛空法界,全是識變的,所以它是生滅法。它的相變,事在變,它的理不變,性不變。性是什麼?性是法性。法性不是物質,法性遍虛空法界,它是能現能變。虛空法界裡面所有一切事物現象是所現所變,這我們得搞清楚。

  所以你要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通達了,怎麼樣?你的心清淨,「無欣厭故」,你對待天堂,你不會生歡喜心;你對於三途地獄,你也不會生厭棄的心。為什麼?你知道那是假的,是平等的。十法界平等,相上不平等,性上平等,性上既然平等,相焉有不平等的道理?這樣你才真正明心見性,真正契入不二法門,無障礙的法界。你看到天堂,就像看到螢光幕裡面現相;你看到地獄,也是螢光幕的現相,螢光幕裡面雖然現的相不同,所有的相決定沒有一絲毫染污,你這螢光幕上沒有一點點染污,相是影像。

  像我們看電影,電影銀幕上,電影無論你演天堂、演地獄,電影的銀幕一絲毫沒有污染,它沒有欣厭,沒有好惡,你的心永遠是清淨的,永遠是平等的,永遠是覺而不迷,「無欣厭故」。這就是事實真相,這就是前面講的「實義」,苦集滅道的真相,苦集滅道的真實義,你見到了。這什麼人?法身菩薩,不是普通人。到這時候,你才真正了解,一乘四聖諦是佛教法身菩薩的,像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裡面所說的,這是一乘經。

  「三乘四諦」,三乘是菩薩、緣覺、聲聞,他們程度不同,迷悟有淺深廣狹之別,佛跟他們講四諦法門,我們就很明顯的觀察到,淺深次第不一樣。佛教程度淺的人有淺的教法,他得利益;程度高的人,佛有高明的教法,他也得利益。所以「佛以一音而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」。佛說法,這《論》這一段後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,「皆非凡夫能立」,換句話說,六道裡頭的凡夫做不到。這一句話不好懂,我們舉個例子來說。佛講經說法就是上課,他這課堂裡面的學生,有程度很高的,像現在講博士生、碩士生、大學生;有程度很低的,不認識字,連一年級的程度都不夠,都達不到。他這邊教室裡頭有這樣的學生,有幼稚園的學生,有小學生,有中學生,有大學生,有研究所的學生,都在一個課堂。佛在這裡上課,會讓這所有的人聽到各各歡喜,「非凡夫能立」,凡夫做不到。這就是說佛在這裡上課講的東西,每一個人聽到都有味道,就好像佛為我說的,正好適合我的程度。程度深的人,聽到深;程度淺的人,聽到淺;程度高的人,聽到高;程度低的人,聽到很低。這叫「佛以一音而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」,只有佛能做到,菩薩、法身菩薩也得如來加持才能做到。

  祖師大德這一些弘宗研教的善知識,那就不必說了,哪一個講經的人,做註解的人,你把這書一打開,前面都有歸敬偈,歸敬偈是什麼?求三寶加持。這就是李老師以前教導我們的「至誠感通」。要上講台,特別祈求,我們通常在道場升座講經,在升座之前,禮佛求加持;講完之後,下了講台,拜佛,感謝三寶加持。這一堂課裡頭,自利利他,自他兩利,不靠三寶靠什麼?沒有依靠。古人註經,前面的歸敬偈,後面的回向偈,都是這意思。

  佛對法界無量無邊的眾生,無量無邊不同的根性,佛的總的原則、綱領決定不變,決定不變就是這四諦,苦集滅道這是決定不變。但是苦集滅道怎麼個說法,那千差萬別,無量無邊的變化。正是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所以佛法是活的,佛法不是死的。我們緣還是不足,沒有生在釋迦牟尼佛的當時,沒有親自見到佛陀教學的盛況。我們生在末法,末法也算不錯,末法只能從傳說、只能從經典上去觀察、去體會,從經教裡面來學習。這裡頭尤其重要的,就是要懂得觀機,因人施教。

  我們明瞭現在眾生很難度,這總要記住《地藏經》上的話,「閻浮提眾生,剛強難化」,尤其現前這時代,無比的剛強,無比的難化。在這時代裡頭,自己要警覺,要有認知,頭一個要度化自己,決定成就自己。成就自己才是利益眾生,為什麼?我做出榜樣給大家看。經典的榜樣就是往生,預知時至,沒有病苦,我真成功,我做出樣子給你們看。至少在你阿賴耶識裡頭種下種子,你知道這事情是真的,不是假的,肯不肯回頭是你的事情,我已經做到究竟圓滿了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