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0五五卷)  2003/5/16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055

  諸位同學,請看經文第八段西北方,我們將經文念一遍:

  【諸佛子,此娑婆世界西北方,次有世界,名為歡喜。如來於彼,或名妙華聚,或名栴檀蓋,或名蓮華藏,或名超越諸法,或名法寶,或名復出生,或名淨妙蓋,或名廣大眼,或名有善法,或名專念法,或名網藏。】

  末後總結的是:

  【如是等百億萬種種名號,令諸眾生,各別知見。】

  這一段裡頭有十一個名號,清涼大師有註解,我們講到的時候再說。世界名為『歡喜』,我們從名號上能感覺得到,這世界的居民、眾生一定是福慧多,才能生歡喜心,有福有慧感得聖人應化在其中教化眾生。這裡面的道理我們應當都知道,福慧是能感,所以佛菩薩就有應。有慧,能信能解;有福,能行能證。所以真有福慧的人,不一定要發心去求佛菩薩,不一定。如果你沒有遇到緣,你怎麼知道有佛菩薩,你怎麼知道這世間有聖人,你這個心,求聖賢教誨的心,沒有這個緣生不起來。但是不要緊,只要具足福慧,佛菩薩知道。淺而言之,佛菩薩有他心通,佛菩薩有天眼、天耳、他心、宿命,所以一切眾生無論在哪一道,點點滴滴佛菩薩沒有不知道的。看到你的根性成熟,給你說正法,給你說真話,你能信、能解自然就來了,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,所以這也是緣。一個人有福有慧那也是緣,這個緣能夠感得佛菩薩住世,人多了就感得佛菩薩現身住世來教化。

  歡喜世界,世間第一等的歡喜事,用佛法的話來講,隨順性德,這是世間真正歡喜事,不生煩惱,不生妄想、執著,真歡喜。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這就是隨順法性。就事上來講,親近聖賢,接受聖賢人的教誨,人生第一樁樂事。如果你明白了,你覺悟了,你在這世間把萬緣放下,一心求道,求聖賢之道。聖賢之道就是自性的性德,聖賢人已經明心見性了,他們的示現,他們的言說,皆是從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。所以言可以聽,事可法(可以效法),點點滴滴,他是我們的模範,是我們的好樣子,我們應當向他學習,肯定生歡喜心。這歡喜不是從外來的,歡喜也是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,所以「不亦說乎」,「說」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快樂,不是從外頭來的。

  這地方的眾生好教,我們看看如來的名號,名號就是教學的綱領。『如來於彼,或名妙華聚』,這是第一個名號。「華」在佛法裡面表因,因行;「華聚」,這是表無量法門,一個法門就好像一朵花,無量的法門那就是大花園。這花不是普通的花,「妙華」,大乘教裡頭有一部經等同《華嚴》,那就是《妙法蓮華經》,中國人喜歡簡單,簡稱為《法華經》,名稱是「妙法蓮華」,「法華」就妙了,這不是普通的華聚。普通的華聚世間也有,人間帝王都有御花園,大富長者、豪門貴族,家裡面也有花園。諸位到江南去觀光旅遊的時候,江南的名園很多,都是過去大富長者他們所留下來的。那個裡面是藝術、是文化,很值得欣賞,那是人間的華聚,可以帶給你靈感。從前文人、詞客欣賞這些名園,寫出詩詞文章,但是那個東西只能抒情,不能了生死,不能斷煩惱,不能成佛道。「法華」就不然,這裡講的妙華。所以「妙華聚」表什麼?表佛在那個地方示現,教化眾生是大乘無量法門。我們看到世界名稱叫歡喜,知道這世界眾生善根深厚,福慧具足,所以佛在此地弘揚大乘一乘。

  《妙法蓮華經》是一乘經典,經上一開端就說「唯有一乘法,無二亦無三,除佛方便說」。一乘法在經典裡面只有兩部,《華嚴》跟《法華》,其他的經是大乘,這兩部經叫一乘,一佛乘;另外一部《梵網經》也屬於一乘。這在中國,中國祖師大德判教把這三部經判成一乘,其餘的是大乘、是小乘。換句話說,天台家的說法,那些是佛的方便說。佛教化眾生必須以方便引導他契入真實,一乘法是講真實,諸法實相,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。一乘法教學的對象不是普通人,是法身菩薩,這在《華嚴經》上講圓教初住以上,這是一乘法的當機者。像我們這些人,今天聽這一部經、讀這一部經能生歡喜心,好,難得!說明了你過去生中曾經聽過這個經,讀過這個經,這一生接觸之後能生歡喜心。但是如果要想契入境界,在這些人裡頭必須要加一個條件,加個什麼條件?大心凡夫。心量大也是《華嚴》的當機者。心量大從什麼地方顯示出?起心動念想眾生,不想自己,這叫大心凡夫。想眾生那個範圍,想全世界的眾生,至少要有這樣的心量。中國古時候講「志在天下」,不是在一個國家,現在人講全世界,起心動念會想到全世界的眾生,這叫大心凡夫。

  念念是為全世界眾生著想,這裡頭諸位一定要聽清楚,全世界眾生,我沒有講全世界人,這話要聽清楚。人只是眾生裡頭的一類,這世界這地球上,除了人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生物!人,今天講人權,人有生存的權利。地球上所有的生物,你說哪一個生物沒有生存的權利?統統都有!這樣子維持了地球上的生態平衡,少一樣都不行。現在科學發達了,許多人已經知道了,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,給我們帶來了,現在人講天然災害,天然災害又常常容易引發人為的災害,天災人禍統統都來了。應該怎麼樣應付?應該要恆順眾生。用現在人的話來講,要隨順自然,那是最健康的。性德裡面純淨純善,儒家講止於至善,那是性德,那就是自然。至善,善惡兩邊離開,能令一切眾生各得其所。

  現在有人講「弱肉強食,適者生存」,這兩句話說得有沒有道理?實實在在講,這兩句話是似是而非,他只看到一面,沒有看到第二面。像這杯子一樣,你看這一面,這面凹進去的,翻過來凸出來的,只看一面容易產生錯覺。憑著錯覺有所作為,不免犯過失,這過失會招來災難,那你要付出代價。「弱肉強食,適者生存」,佛沒有講這話,你們講出來了,講出來後面佛有話說了,「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」。佛經上講的「人死為羊,羊死為人」,弱肉強食,人強羊弱,人殺這羊來吃,羊死了來世投胎做人,吃羊肉的人死了之後變成羊,來生他吃你。這一生你吃他,來生他吃你,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。這個話四句才完整,只看上面兩句,你只看到一半,後一半沒看到。

  今天美國有同學打電話給我,他們看到我最近在《華嚴經》裡面,好幾次講到SARS這事情,他們今天也來問我,要我多講一點。我說我講的已經夠多了,你們把最近十幾次,都是在《名號品》裡面講的,多看看你就曉得了。我講的總的原則,細菌是我們這世間一種生物,牠也有權生存,你不能夠殺牠,你不能夠說消滅掉牠,這念頭不可以,這念頭不善。所以我前面曾經說過,西方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不滅。細菌是個物質,不滅,你怎麼能把牠滅掉?你怎麼能把牠殺掉?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,這SARS變種愈變愈毒,好像已經有十二次的變種,這時間並不長。從最初在中國廣東發現,到現在有十二次的變種,為什麼會愈變愈毒?其實牠本來並不帶毒的,這細菌本來不毒,而是人的那個毒的意念給牠,牠反應出來這就是毒。最初那個毒並不很嚴重,然後你看看世間多少人現在要跟牠戰鬥,要把牠消滅,要把牠殺死。你們想想這些念頭、這些語言、這些文字,日本科學家在那個水的實驗裡面就得到了答案,這意念不好。這意念給物質,牠是個物質,細菌是個物質,你給牠,牠的反應就像水這結晶一樣,非常難看,非常醜陋。我們這毒的念頭給牠,就加深牠的毒素,牠就變得更毒,這怎麼能解決問題?

  得SARS傳染的人,應該以慈悲心、愛心把牠的毒化掉,不要動惡的念頭,不要有殺的念頭,不要有消滅的念頭,不要有戰爭的念頭。我們要跟細菌和平共存,平等對待,和睦相處,這問題才能化解;不可以用惡的念頭,惡的念頭不得了。我們想想前幾年也是瘟疫,但是不是發在人身上,發在動物,雞,雞裡面發生瘟疫,把所有的雞都殺掉,殺幾百萬隻;豬得了瘟疫,把所有豬都殺掉;牛得了瘟疫,把所有的牛統統殺掉。好了,現在人得了瘟疫,要不要把所有的人都殺掉?你想想看,你所殺害的那個多少受冤枉的?雞得瘟疫,到底有多少隻雞得了瘟疫,一殺殺幾百萬隻,你說多少有冤枉的,冤冤相報,這不得了!現在瘟疫為什麼這麼多?為什麼會流傳那麼廣?殺業太重。

  以中國而論,中國人口超過十三億,得SARS病的人有多少?全國統計出來不到一萬人。這一萬個得SARS病的人,因這個病而死的有多少人?不足一千人,少之又少。你能不能把十三億人就像殺豬、殺雞一樣的全部消滅?這是錯誤觀念導致。用這樣狠毒的心,這毒心就是感染外面的毒素,所以佛講這毒從哪裡來?從我們自己內心貪瞋痴三毒。內裡面把三毒消滅掉,外面就不會有感應了。所以人心要真誠、要清淨、要慈悲,真誠清淨慈悲心對一切萬物,一切萬物回報的也是真誠清淨慈悲。在從前這是聖人所說的,現在科學家給我們做出證明,而且勸導我們,要有善心,要有愛心,要有感恩的心。對於大自然常常要有感謝,它給我們這麼好的生活環境,念頭一轉外面所有一切的毒都化解了。就跟那個水結晶一樣,隨著人的念頭在變,細菌又何嘗不如此隨著人的念頭在變?心地要慈悲,這慈悲對一切眾生包括細菌,牠也是生物裡頭的一種,也是一個族群。

  佛在一乘、大乘裡面,給我們講許許多多宇宙人生的真相,佛學上的名詞稱為諸法實相。你要把宇宙人生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,你跟佛菩薩就沒有兩樣,你對於宇宙所有一切眾生一片慈悲,平等的慈悲,那個世界就是華藏世界,就是極樂世界。一切災難的名稱都沒聽說過,哪有事實?為什麼?所有一切的生物群類,統統被愛心、慈悲心轉變過來了,慈愛遍虛空法界,清淨遍虛空法界,和平遍虛空法界,誠懇感激遍虛空法界,「妙華聚」。我們必須要記住佛跟我們講的話,「境隨心轉」,細菌是我們生活的境界,是我們生活環境裡面的東西,牠是隨心轉的,隨自己的心。這世間人人都懂這道理,人人都發出善心,都發出善意,SARS這細菌立刻就轉變了,牠的毒素完全沒有了,這細菌對人決定是有好處的。我們待牠好,牠回饋好;我們以惡念對牠,牠以惡毒對我們,用這辦法兩邊都不利。以善心善意問題解決了,彼此都好,和平,友好,決定不能用一切不善的意念。所以我們相信聖賢的話,接受聖賢的教誨,我們就能過聖賢人清淨自在快樂的生活。

  第二個名號,『或名栴檀蓋』。「栴檀」是樹的名字,佛教裡面、習俗裡頭有燒香,這些香料裡面栴檀香是第一個名貴的,我們一般俗稱之為檀香。「蓋」就是香煙繚繞形成的蓋,你看在香讚裡面,香雲蓋,「栴檀蓋」就是香雲蓋。香代表善行,善心善行。就佛事來講,它代表的是戒香。人能持戒,嚴持戒律,他的心行善良。佛經上面常說禪是佛心,教是佛言,戒是佛身,這是把整個佛法都包括了;用心用言用身,身是身行。從這地方我們明瞭,佛法是實用的學說,它不是玄學,它不是與我們日常生活不相關,它與我們的身口意息息相關。你要真正明白了,釋迦如來他就代表了,釋迦如來的心,禪心;釋迦如來的語,經教;釋迦牟尼佛的行,戒律。離開心、語、行沒有佛法,佛法就在我們這一身,所以佛常常教我們要為人演說。你想想看,這一句話的囑咐意思有多深,期望有多重,我們能不能體會到?

  禪是什麼?你去念《六祖壇經》,《六祖壇經》一打開,頭一句話「大眾總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」,你就曉得了。禪是什麼?禪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。這一句話是梵語,要是把它翻成中文,「摩訶」是大,「般若」是智慧,「波羅蜜多」是圓滿,這印度文是倒裝句,要是我們中國這語氣來說,大圓滿的智慧,這叫禪。禪不是禪定。禪心就是大圓滿的智慧,我們通常也可以把它加上一個究竟,究竟大圓滿的智慧,這是佛心。我們的心要跟佛心一樣,學佛;言就是經典,經是佛言;行為是戒律,這就是三藏了,論藏是講智慧,律藏是講行為。所以三藏在哪裡?三藏在你一身。你這形相就是經律論三藏,這是佛教給我們的為人演說。

  所以我常講,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能不能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?不能夠給大眾做好樣子,念頭不能起,話不能說,事不能做,這就叫栴檀蓋,香雲蓋,這是最普遍的。正規講經,講經的儀式先要唱香讚,我們現在講經把這些儀式省略了。現在時代跟從前不一樣,從前農業社會,生活沒有現在這麼緊張,大家非常悠閒,有的是時間,所以有很多儀式莊嚴道場,製造氣氛。現在人進入高科技的時代,分秒必爭,人的身心一天到晚都過著緊張的生活,所以現在憂鬱症很多。現在有所謂心理醫生,這從前沒聽說過的,這是現代所謂職業病,緊張過度。

  我們就是用這佛門老的儀規,現在人不願意欣賞,他也沒這心情來欣賞。他是抽一點時間來,想聽聽你講的是什麼道理,對他有沒有點啟示,他來目的在此地,急著要知道,我們應當很快的就滿足他,不要浪費時間,所以把這講經的儀式省略掉了。跟現在一般學校上課一樣,來了坐下來,坐下來上課就開始,這堂課上完了,大家就可以回家,散場,直截了當。可是從前莊嚴肅穆的儀式也有它的道理,在那個儀式裡面讓你起恭敬心,讓你放下一切雜念,集中精神意志,萬緣放下,一心來接受教誨,這豈不是印光大師講的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,儀規有這好處。在聽講之前先要把心定下來,情緒穩定下來,專心一志你才真正能夠契入,聽了才有悟處。非常可惜,現在人不願意接受,我們也只有在大的場合當中偶爾表演一下,一方面做個紀念,一方面讓大家了解從前講經是這麼一套的規矩。不但佛教如此,哪個宗教沒有儀式?宗教儀式什麼意思?都相同,無非叫你進來從儀式當中收心,把你散亂心收回來,意思在此地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諸位同學,請接著看第八段歡喜世界,如來名號第三句看起:

  【或名蓮華藏。】

  這名號從比喻建立的,蓮花在佛門裡面用得很普遍,都是用它來表法。蓮花除了這大家都知道的「出污泥而不染」,這意思大家都知道。「污泥」表六道,這是蓮花池的池子底,底是污泥。這池子裡面的「水」代表四聖法界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;蓮花開在水上面表一真法界。這意思很好,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沒有離開,蓮花並沒有離開,根好像在六道,莖在四聖,花在一真法界,表這個意思。讓我們學習佛法的人,身雖然在世間,在這六道輪迴,我們的心要清淨,不染六道,不但六道不染,十法界也不染,你才能夠超越十法界,十法界是水面,生到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也沒有離十法界。我們要去想想這意思。第二個表法的意思,蓮花代表的是「因果同時」。花是因,蓮子是果,這在其他的植物現象是因果不同時,花謝了之後才結成果實,唯有蓮花是因果同時。蓮花一生出來當中是蓮蓬,旁邊是花瓣,到蓮花開的時候,這蓮蓬裡蓮子已經長成;代表因中有果,果中有因,因果同時,因果不二。它表這麼多意思在裡頭,所以佛常常用這來作代表,代表如來所說一切法清淨不染,如來所說一切法都是因果同時,這同時就是表不二法門。

  『藏』,含藏無量無邊的德能,『蓮華藏』表自性,自性含藏無量智慧、無量德能、無量相好。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諸位想想看豈不就是戒定慧三學嗎?三學的圓滿成就,就是法身、般若、解脫,就是智慧、德能、相好。「蓮華藏」統統包含了,用這名稱,第一個是表如來果報上的圓滿成就,因圓果滿。其次是給眾生的啟示,要怎樣學習?你要學佛,頭一個要放下染污,像蓮花一樣,它不是開在泥土裡面的;其次要放下分別,分別就好比清水;最後你才能花開在水上面,離妄想分別執著,這是蓮花。我們學佛如果貪戀世間五欲六塵,你怎麼能成功?世間五欲六塵好比污泥,你念念不捨,你花怎麼能開得出來。所以這名號給眾生的啟示,教化眾生遠離一切煩惱染污,修學純淨純善才能成就。總的來說,教導我們要放下一切煩惱習氣,隨順佛陀教誨。我們看下面一個名號,第四:

  【或名超越諸法。】

  『諸法』是講世出世間一切法。也許有同學說,超越世間法,當然的!怎麼能超越佛法?真的超越佛法。你看《金剛經》上不是說嗎?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那個非法就是世間法,法就是佛法。佛法為什麼要捨?佛法是因緣所生法,這要知道。佛的身相因緣所生,什麼因緣?眾生有感是緣,佛在沒有成佛之前,行菩薩道的時候有願那是因,都發了這個願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這是因;到眾生有感,他立刻就要應化,去應顯,那是果,所以佛法因緣生。

  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沒有相,現的相緣生的,不能執著,也不能分別;分別執著那你完全就錯了,一分別一執著立刻就變種,現在醫學界裡說變種,變得很快。我們眼前的境界是把一真法界變成這樣子,誰變的?就是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。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我們眼前的境界是華藏,是極樂。那是什麼回事情?唯心所現,唯心所現的是一真。唯識所變的,那就是變種了。大別來說,說十法界,這是大的講;細分無量無邊的法界,每個人的法界都不一樣。

  譬如我們今天生在這地球上,有什麼人知道?我們六根接觸這些六塵境界,到底是一回什麼事情?實在說,只有佛講得清楚、講得明白。佛跟我們講,變現出來的境界有同分,有別業。這個境界,妄見。妄是什麼?識。妄識變現出來的。別業是個人的,個別的,跟別人不相干的,別業妄見;大家好像統統看到都一樣的,叫同分妄見。這裡頭諸位一定要記住,同分就是我的妄見跟你的妄見非常接近,好像是相同的,還是個人變個人的,絕對不是說你變給我看,我變給你看,不是的,個人是個人的。別業是個人的,別人不知道;同分的時候,別人也知道,但是他知道,他知道是他的那一分。這就說明了整個宇宙,識變的境界裡頭決定不可能有兩個相同的。為什麼?你的妄想分別執著跟別人的妄想分別執著不一樣。縱然同樣分別執著一樁事情,程度有淺深廣狹不相同,變現出來的境界很相似,仔細觀察還是不一樣。如來果地超越諸法了,怎麼超越諸法?他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,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他的境界是一真法界,純真無妄,這才超越。雖然超越,他又不離世間,這才叫真實法,世間跟出世間是一不是二。

  你把世間跟出世間分成二法,二法就錯了,六祖大師說「二法不是佛法」。所以你一定要懂得世間跟出世間不二,差別在哪裡?在覺跟迷,覺了一切法哪一法不是佛法,迷了哪一法是佛法,這比前面意思深了一層。更深一層,跟諸位說,迷悟不二。你要說迷說悟,迷悟是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,迷悟不二。愈說愈深,你看看你能夠解釋到哪一個層次,這就是每一段總結裡面講的「令諸眾生,各別知見」。我們每個人的知見不一樣,有人體會的很深,有人完全不懂,不知道你在說些什麼,有人能夠體會少分,這就超越了。總而言之,離念就超越了,有念沒有法子。離念是離什麼?離妄想分別執著。

  大乘教裡面常講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;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,這離了,不容易!為什麼?微細的念頭自己不知道。凡夫常說的粗心大意,粗心大意你只能夠覺察到粗念,細念覺察不到,微細念頭更不知道了。心地清淨的人,妄想分別少的人,他能夠覺察到細念,微細念他覺察不到。夢中境界微細念變的,極其微細的念頭夢中也覺察不到,定中境界能知道,定功愈深,你就能夠見到愈微細的東西,這念頭。八地菩薩能見到阿賴耶的三細相,最微細了。他要不見他怎麼能斷?你要想斷,你一定先見到它。其實這斷不是真的斷,是轉變而已,世出世間一切法只有轉變沒有生滅,這道理要懂。

  生滅是方便語不是真實的,譬如善惡的轉變,善變成惡,善沒有了,善滅了,惡生了;惡又轉變成善,惡滅了,善生了。它為什麼會轉變?佛在經上講的境隨心轉。能轉的是我們的念頭,我們一念善無有一法不善,我們一念惡無有一法不惡,我們一念清淨無有一法不清淨,境隨心轉。連看相算命看風水的人都說,都常講「相隨心轉」,風水當中講「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」,這些話都是事實真相。有福的人住在那個地方,把這環境統統轉變成福德,福人就居福地了。福地裡面所住的都是有福的人,沒有福的人他在這地方住不住,自自然然他會搬走。為什麼?這是福地。這裡頭的意思很深,宗門大德說「你會麼?」如果我們這世界也像歡喜世界一樣,有智慧的人多,有福報的人多,這世界上不善的人他就要移民,他到別的世界去了。為什麼?這裡是福地,一定要有福的人、有智的人,他才能住在此地。沒有福沒有智,他要移民到另外沒有智沒有福的那個世界去。

  過去我住在美國,我看到美國的社區我很感慨,人都好面子,古今中外很少有例外的,住在這地區代表他的身分。我在達拉斯住的那個社區,那個社區的居民收入大概不超過兩千塊錢,是這樣一個住宅區。如果這裡面有人,他工作收入增加,他升級了,一個月可以賺三千塊錢,他很快就搬家搬走了。搬到哪裡去?搬到房子地是值三千塊錢地方,他搬到那邊去,表示他的身分提升了。如果他的收入一個月能收五千塊,他一定搬到五千塊的那個社區。你們想想這是事實,他跟我們中國人想的不一樣。我們中國人講老家,選擇一個地方的時候絕不輕易搬家的,所以住在那個地方一住就幾百年,多少代,外國人沒這觀念。

  中國人譬如我們住在兩千塊的那個社區,生活程度低,你賺的錢多,你過這樣水平的生活,你有多的積蓄,你說你人多快樂。西方人對於這積蓄儲蓄沒這觀念,他有多少花多少,所以他需要很勤苦的工作,他沒有工作他就沒有收入。中國人懂得儲蓄,沒有工作的時候,他生活也很快樂,他有儲蓄。當然國家制度也不一樣,美國的制度,你不需要儲蓄,你老的時候國家養你。中國社會不一樣,國家不養你,你要沒有儲蓄,那你老的時候很辛苦,所以每個人懂得儲蓄。尤其是現代的社會,現代的社會一般兒女孝順還養老人的這觀念愈來愈淡薄。換句話說,年歲大的時候不能不替自己晚年著想,必須要有點儲蓄,晚年退休之後日子怎麼過?這就是東西方文化不相同。

  但是現在這文化密切的交流,我們觀念逐漸逐漸接受不同的文化,融入不同的文化。這裡頭有好處,「捨人之短,取人之長」,就會產生一個新的文化,這新的文化一定帶給我們幸福美滿。這裡關鍵是我們有智慧知道取捨,知道取捨這在文化上講你就超越了,你採取各個不同文化的長處,捨棄他們的短處,你就超越他們了。無論用在哪一方面,記住古大德原則性的教誨,「捨短取長,捨惡取善,捨染取淨,捨妄取真」,你不就統統都會了!這就真的超越了。第五個名號:

  【或名法寶。】

  這名號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,那就是真實的認知什麼是『寶』?『法』是寶。你才能真正從心地裡面,放下物質世界裡頭希有的物質。希有物質都被人看成寶物,這種寶物佛在經上常常講,常常用比喻來說,說得非常非常之多,加深我們的印象,希望我們時時刻刻都能夠記住,都能夠提起,不要把物質看重。佛常講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為人說四句偈,說四句偈是法。這些話佛在一生教學當中,這四十九年不曉得重複多少個千萬遍。為什麼?佛很清楚,我們眾生迷戀世間的寶物,貪愛世間的寶物。

  佛特別提醒我們,這東西只能夠豐富你的物質生活,不能解決你的問題。物質生活過得太好,只有弊沒有利。弊是什麼?對這世間留戀,不想離開這世間,這是大毛病!不想離開這世間,生生世世你要搞輪迴!你不願意離開這世間,肯定你在三惡道的時間長,你在三善道的時間短。還有什麼事情比這弊病更大的?跟你說找不到了。所以釋迦牟尼佛示現在世間,不過富裕的物質生活,他自己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。物質生活清苦一點好,對這世間沒有留戀,常常有出離心,你就很可能遇到好的緣分,這一生永遠脫離六道輪迴了。還有哪一樁事情比這好的,好事沒有比這更好的了。

  生天不能解決問題,別說生欲界天,生色界天、無色界天也沒法子,都不是妥善的辦法,不是永遠解決問題。真正幫助你永遠解決問題,你要認識「法寶」。法寶,多!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了四十九年,諸菩薩、聲聞、緣覺還有世間各個宗教裡面的聖賢;除這之外,還有十方三世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,無量無盡無數世出世間的聖賢,你才曉得法寶有多少。四弘誓願裡面講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那是法寶,真的無量無邊無數無盡。你學習的成功失敗,關鍵總在一個「緣」字。善導大師說得好,「總在遇緣不同」,緣裡面最重要的善知識。《華嚴經》五十三參裡面講的善友,在我們一般人說,幫助你認識法寶的人,幫助你學習法寶的人,這是善友善知識。我們中國人講的是老師、同學,師友,這是你修學成敗最重要的一個因緣。

  你在一生你遇不到好的師友,法寶在你面前你遇到了,我們講的你遇到佛法了,你也走進佛門,你也遇到經教,也遇到佛菩薩形像,沒有人指點你,沒有人教導你,不容易成就,太難太難了!除非只有一個法門,特別法門,念佛求生淨土,你沒有遇到真善知識,你遇到這法門,自己修學能成功。成功的關鍵是在你真正能放得下身心世界,你真正能放得下,你念佛能往生;如果放不下,這一生還是去不成。這常說的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,總得等來生後世再遇到這法門。能不能往生?還是一句老話,看你放得下放不下,什麼時候能放下,什麼時候就往生了。放不下的人念佛不能往生,念得再好都不行。

  一切放得下,你要想真正做到放下,你就別跟自己找麻煩,什麼麻煩?積蓄。佛在經上講得很好,「積財喪道」,為什麼?你有任何的積蓄,不但是財,有人喜歡寶,喜歡玩古董的,喜歡玩珠寶的,甚至於喜歡藝術,喜歡收藏書畫的。總而言之,你只要有嗜好、有愛好,你的麻煩就大了,你很難放下了。你常常想著這些東西,有緣你拼命的收集收藏,這東西麻煩大!年歲老了還要想,我這些東西以後怎麼辦,你那個心完全念著這個,把佛號、把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自自然然就沖淡了,你的念頭就不能集中,一心稱念,你是多心不是一心,你怎麼能成功?所以要成功,什麼都不能積蓄,現在就放下了,不是等死了再放下。死到臨頭的時候遲了,還是放不下,那一放不下隨業流轉,麻煩,非常麻煩!

  出家人我們的確也看了不少,聽說的更多,辛辛苦苦募化錢財建個道場,有了道場之後,念念不忘莊嚴道場,具足莊嚴貪戀這道場,怎麼能放下?死了以後五戒十善沒修好,不能得人身,也沒有什麼大的惡,非常貪戀這道場,捨不得離開,那只有變畜生。道場裡頭有畜生,他還是在這道場,我們曉得道場一般老鼠最多了,蟑螂最多了,蚊蟲螞蟻最多了,他就投這身。什麼時候他能夠放下,他才能夠離開畜生身轉生人道,麻煩透了!所以要搞這些幹什麼?何必要建那些富麗堂皇的宮殿。你看古大德在山上修行,搭個茅蓬,足以遮蔽風雨夠了。你到他茅蓬裡去的時候,除了簡簡單單供個佛像之外,什麼裝飾都沒有,他心清淨,他沒有染著。

  我一生不收集這些字畫、古董、藝術品,我一樣都沒有。人家送我我也不要,為什麼?麻煩!我要不好好的保存對不起他,好好的保存我有負擔。所以我不是退還給他,馬上轉手送給別人,因為有很多道場他們要。要知道,要認識清楚,這些東西對我們沒好處,好處只有法寶。法寶也不能貪戀,我們要藉著法寶真正得到佛法,這就對了,不能夠守住法寶,我們自己要通過這個法寶真正證得佛法,這就對了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