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四一六卷)  2001/5/15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2-017-0416

  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主方神長行,第五句:

  【永斷迷惑主方神,得示現等一切眾生數名號,發生功德解脫門。】

  清涼大師註解,「聖人無名,隨物立名。貴在生德,及滅惑耳」。從這個地方我們能夠深深的體會到,所謂「名號功德不可思議」。《華嚴經》上許許多多的諸佛菩薩、天神大眾,名號眾多。這位主方神,他的名號是『永斷迷惑』。名是無常的,連老子都說過:「名可名,非常名;道可道,非常道。」不但名是假名,形也是假形,形狀也是假的,剎那剎那都在變換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佛法裡面跟我們講真與妄的定義,永恆不變這是真的,凡是有變化的都是虛妄的。真的,只有自性是真的,真如本性是真的。

  我們一些宗教,甚至於一些根性利的人,他們知道身不是「我」,什麼是「我」?靈性是「我」。他們說的靈性就是一般人所講的靈魂,佛經裡面講的神識。是不是「我」?在佛法裡面講還不是「我」。為什麼?它會變,也就是說神識存在的時間比我們肉身久,肉身存在的時間是受業報的支配,無常!這個業報,一般人講命運,你受命運主宰。能夠不受命運主宰的人不多,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受命運主宰的,只有極善極惡之人他不受命運主宰,但是還是逃不過命運。這個神識,六道裡頭輪迴它是作主,捨身受身是它的事情。為什麼說它也是虛妄的?覺悟了它就沒有了,迷的時候有,悟的時候就沒有了。永嘉大師《證道歌》上說得好,他說「夢裡明明有六趣」,六趣是六道輪迴,「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覺悟之後六道就沒有了;換句話說,我們一般人講的靈魂、或者講的靈性,悟了之後它就轉成自性,所以它還不是真的。這一樁事情只有佛在經典上講得透徹、講得清楚。

  我們在六道裡頭輪迴,確確實實像佛在經上講的,那個時間是無量劫,無量劫以來都在六道裡頭打滾。能不能跳出六道輪迴?理上講是可能的,事上講有一定的難度,難在什麼地方?難在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,就難在這裡。果然自己能夠克服煩惱習氣,你就能超越,你就會大徹大悟,這是問題關鍵所在。所以我常常勸導同學們,務必要放下自私自利,有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存在,你就脫離不了六道輪迴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沒你的分。古來祖師大德跟我們講得很多,淨宗法門它的殊勝是可以不必斷煩惱,但是一定要能伏煩惱,這樣才能帶業往生。其他的法門,無論是大乘小乘、顯教密教,決定沒有說帶業往生的;所以這個法門稱為難信之法。換句話說,你一定要斷見思煩惱,你才能出得了六道輪迴;一定要斷塵沙煩惱,還得破一品無明,你才能夠脫離十法界,千經萬論沒有例外。

  淨宗殊勝、淨宗方便,是可以不必斷煩惱,但是一定要能夠伏煩惱,煩惱雖然有,它決定不起作用。日常生活當中還起心動念,它起作用,起作用不行。淨宗常講,只帶舊業,不能帶新業,新業是你現在在造作。人不能不覺悟,不能再被煩惱習氣破壞了。要怎樣才不會被煩惱習氣破壞?必須把煩惱習氣統統放下,要捨得很乾淨。此地菩薩的名號「永斷迷惑」,迷惑就是煩惱,就是妄想分別執著,要斷乾淨,絕對不是好東西。這個世間,我們的生活環境,無論是順境,你喜歡的,逆境,你討厭的;善緣,你喜歡的人,惡緣,你討厭的人,你面對著境界,還有喜怒哀樂,你就完了,你迷惑了。修行修什麼?面對一切人事物的環境,學著不動心,平等觀。順境好,逆境也好,善緣好,惡緣也好,決定是一味平等,我們就成功,不但脫離六道,也脫離十法界了。順境喜歡,逆境厭煩,六道輪迴出不去,你還是墮落在迷惑之中,你的清淨平等覺不能現前。

  這位菩薩,他是用名號來度眾生。佛經裡面有一部專講佛名號的經,許多同修都念過《萬佛名經》,許多寺院庵堂在過年的時候喜歡拜萬佛,也叫拜萬佛懺,萬佛是拜了,懺沒有。懺是什麼?懺是懺悔,是從名號當中覺悟,那才叫懺;你在名號裡頭沒有覺悟。我們天天念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」,這大家都念得很習慣,你在這個名號裡得什麼?「釋迦牟尼」這個名號是梵語音譯的,「釋迦」的意思是「能仁」,我能以仁慈的心對待別人,「牟尼」的意思是「寂滅」,「寂」是寂靜,「滅」是把煩惱都滅掉,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滅掉,「南無」是皈依的意思,皈是回歸、回頭,依是依靠,我要依靠「能仁」、要依靠「寂滅」,那你就真的是懺。念這句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」,見到歡喜的還貪愛,見到不歡喜的還討厭,一個字也沒做到。

  名以彰德,彰是顯明,是此地講的『發生功德』,顧名思義!諸佛如來的名號是表「性德」,自性本具的無量德能,菩薩的名號是表「修德」,性德雖然本有,但是沒有修德,性德不能現前。「南無」這兩個字就是修德,從錯誤回過頭來,依靠性德。沒有聽到佛法之前,我們都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,只要是隨順煩惱習氣,念念都在造業。你們大家讀到《了凡四訓》,你看看《了凡四訓》裡面引用的衛仲達,衛仲達是宋朝時候人,三十幾歲,一身的罪業,起心動念無不是罪,這是佛在《地藏經》上講的:「閻浮提眾生,起心動念無不是罪」,這個話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,衛仲達給我們做了證明。為什麼都是罪?你看看你起心動念,決定是落在貪瞋痴慢裡頭。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惡見,六個根本煩惱,你想想看,不管你起的什麼念頭,歡喜落在貪裡頭,不歡喜落在瞋裡頭;不能夠奉行聖人的教誨,落在疑裡頭,那怎麼不是罪?根本煩惱是重罪,佛教我們斷,佛教我們捨,我們不肯捨、不肯斷。為什麼不肯捨、不肯斷?對於佛的話懷疑,雖然想跟佛學,又覺得佛並不十分可靠;換句話說,這是學佛的矛盾心理,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你怎麼會得到?不可能得到的。我們的心態不正常,確確實實是變態心理。

  這個要說起來,就是善根福德了。我們現代人的善根福德跟古人比相去太遠,古人有誠信,我們今天的信是假信、偽信,不是真誠,沒有真誠心。雖然講得很清楚很明白,聽懂了,聽懂了也做不到。為什麼做不到?不相信。如果信,哪有做不到的道理?我早年學佛,二十幾歲的時候,跟章嘉大師曾經討論過這個問題,大師教導我們,佛法確確實實是知難行易、信難行易、解難行易。上根利智一念之間就轉凡成聖,真容易。信難,解難,因此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連累他老人家天天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難信!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不教我們行門?行太容易了,放下就是,問題就是你放不下。為什麼放不下?你信得不真,你解得不透徹;解透徹了,信真了,自然就放下了,放下之後你得到了。得到什麼?盡虛空、遍法界你得到大圓滿。你今天在大圓滿裡頭只執著一點點,很可憐!你什麼都得不到,放下就全都得到了,無量的智慧、無量的德能,一切都是無量的。在淨宗經典裡面,一切無量用兩種來表法:「無量光」、「無量壽」;無量光是智慧,無量壽是福德,用這兩個把所有一切無量都包括了。

  什麼時候你真的依教奉行,什麼時候你就轉凡成聖、轉迷為悟、轉惡為善。這個惡包括世間人所講的善跟惡,善跟惡都是惡。為什麼?你執著那個善,果報在三善道,惡在三惡道,總而言之你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。善惡兩邊統統放下了,真善!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,這個善是自性本具的本善,《三字經》頭一句: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那不是善惡的善。所以名號不必去分別,不必去執著,不必去計較,最重要的是啟發你的智慧,它的作用在此地,「發生功德」。

  清涼大師註解裡頭註得好,「聖人無名,隨物立名」。他不說「隨人立名」,如果隨人立名,教化的範圍小了,十法界裡頭只有人法界,其他法界得不到利益;說「物」,十法界都包括了。名號沒有一定,名號一定有目的、有意義,不是盲目的。諸佛如來,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,要到這個世界來示現作佛,他的名號決定是「釋迦牟尼」,為什麼?「隨物立名」,隨順現前這個時代的眾生。這個時代的眾生最嚴重的病在哪裡?沒有慈悲心,自私自利,損人利己,盡幹這個,所以名號用「能仁」,用名號喚醒大家。這個時代的眾生心極度不清淨,妄念紛飛,所以用個「寂滅」。名號是給你治病的,你有什麼病就用什麼名號,哪有固定的?阿彌陀佛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,他也要改名叫「釋迦牟尼」。釋迦牟尼佛要是到極樂世界去成佛,那要改名叫「阿彌陀」,為什麼?「釋迦牟尼」到極樂世界毫無意義,極樂世界人個個都是仁慈的,個個都是清淨的,這名號拿來沒用,所以極樂世界的佛一定叫「阿彌陀」。「阿彌陀佛」這個名號的含義是無量覺。

  然後才曉得佛教裡面所有這些佛菩薩,乃至於一切大眾,這個地方講的是主方神,名號無一不是教化眾生的手段方法。這樁事情中國古時候人懂,古時候小孩出生,父母給他命名,這個名號就是父母對他一生的期望,他要能把名號的意思做得很圓滿,孝子,大孝!如果與自己名號做了相違背的,這大不孝、大不敬。但是現代人完全不懂,不知道這個意思,取個名字,現在沒有原則了。我們常常看到、常常聽到,有一些父母給兒女起個外國名字。在從前李老師講經的時候跟我們說,他說這個很好笑,是不是希望他的兒女將來變成外國人?不要祖宗了,不要父母了?名字可以變成外國人的名字,頭髮變不了,眼睛變不了。從這些現象裡面去觀察,現代的中國人把自己中國文化丟盡了,完全喪失了,這是非常可悲的現象,也是中國人苦難的真因。胡秋原先生過去講過,中國近百年這種災難,真正的原因是什麼?是中國人喪失了民族的信心,這個話說得非常有道理。什麼時候中國人能夠過好日子?什麼時候恢復民族的自信心,中國人才能過正常的生活,才能過幸福的生活,這話講得有道理。佛菩薩教一切眾生、十法界一切眾生過正常的生活,過覺悟的生活,過決定沒有錯誤、沒有遺憾的生活,這就是我們常講的過佛菩薩的生活。

  世尊當年在世,天天教導、天天在喚醒我們,真正覺悟的人依舊是少數,這就是佛法裡面所說的「佛不度無緣之人」。深切的教誨,長時間的教誨,他覺悟了、回頭了,這就是有緣人。雖然佛講了四十九年,他還是不覺悟,他還是迷惑,還是貪戀五欲六塵,還是在造業,這是無緣之人。無緣之人不是捨棄不度他,那佛的慈悲就沒有了,無緣之人要跟他結緣,有緣的人要幫他成就,這叫普度眾生,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!所以佛幫助眾生沒有定法,完全看到你的根性,根性利的幫助你成就,根性劣的跟你結緣,佛度眾生不在一時,生生世世。我們自己的成就端在覺悟,真正覺悟,真正放下,自然就成就;不能覺悟,不肯放下,這就難了。

 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關鍵,那就是緣,佛在許許多多經論裡面教導我們親近善知識,親近善知識是緣。這個緣可遇不可求,縱然自己有善根福德,要遇不到這個緣,遇不到這個機會,這一生還是會空過。一定要知道我們是業障深重的凡夫,機緣殊勝的時候,自己也很歡喜,修學有了進步。可是這個緣一失掉之後,很難保得住,會大幅度的退轉,這個不能不想到,所以怎麼樣能保持,那就是你這一生成敗關鍵之所在。

  我曾經跟諸位講過,我們同學當中有一位悟謙法師,曾經在居士林住過的,你們大家都很熟悉。我叫他到圖文巴山上,那時候山上買了一棟房子,我讓他住在那邊照顧,一個人住在山上,很用功,每天拜三百拜佛,聽六個鐘點講經,聽我們這個錄像帶、VCD。除這個之外,他在山上種菜、種花,我們的院子很大,一面工作就背《無量壽經》,他的時間沒有空過,進步非常快。每一個人看見他都讚歎,氣質變化了,轉惡為善、轉迷為悟,一年的時間很大的改變。最近這些師兄弟們統統都上山了,山上住了十多個人,他不像從前那麼用功了,大幅度的退下來。進得很快,退得也很快;我們從這裡學到了不少東西。怎樣保持自己不退轉,這是成就;你要保持不住,還是繼續搞六道輪迴。所以真正的功夫就在保持。

  決定要懂得名號裡頭的含義,這個含義就時時刻刻提醒自己,時時刻刻對照自己的心行,然後就學,聽佛菩薩的名號,聽一切眾生的名號,都會有意思,從這裡面廣學多聞,開智慧。清涼大師在這個地方說的「貴在生德」,這是開智慧,「及滅惑耳」,破迷障、破迷惑,生智慧。

  我們在這一章經文裡面,前面念過的,「遍住一切」,這是第一位主方神。跟諸位報告過這名字意思:「遍住一切」是沒有分別心、沒有執著,隨緣自在,哪裡有緣就哪裡住。住在那裡幹什麼?自行化他,無不是自利利他。「普現光明」,這是表演,就是我們常講的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,那就是「普現光明」,把自己所信的、所解的,完全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,做出來給別人看。「光行莊嚴」,「周行不礙」,今天我們念的是「永斷迷惑」。

  主方神,跟大家介紹過,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社會教育的工作者,為一切迷惑眾生指出一條正確的方向,指出一條光明的道路。所以這一章裡面所說的,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,處處給大眾做好樣子,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。特別是在現代社會,災難太多了,災難是居住在這個地球上這些眾生他們的心行所感召的,災難禍福沒有自然的,《感應篇》說得多好:「禍福無門,唯人自召」。別業共業都離不開這個原則;別業是個人,共業是社會。這個世間前途到底是福還是禍,我們只要看看居住在地球上這些人造的是什麼因,就能判斷吉凶禍福。古人有這個能力,今人也有,今人何以不及古人?今人粗心大意,確實沒有古人那麼樣的寧靜。

  今人心思是亂的,古人比我們清淨。何以見得?古時候的生活社會單純,沒有像現在這麼複雜。在中國古代,國家辦事的機構,宰相底下只有六個部,現在總理衙門裡面恐怕有十多個部,增加兩倍都不止,哪有從前那麼簡單?從這個地方看,現在社會比過去複雜太多太多了。為什麼複雜?胡思亂想。從前為什麼那麼樣的精簡?那時候人沒有胡思亂想。你要問為什麼他們不胡思亂想,現在人胡思亂想?以前的人都接受聖賢教誨,所以他的想法看法確確實實他有個範圍,縱然有越軌,超越不多,能收得回來;現在沒有範圍了。儒家教導中國人,至少有二千五百年了,但是最近這一百年,我們才把儒家教學全盤放棄了,特別是在最近半個世紀,完全沒有了。我這個年歲還受一點影響,我還念過幾個月的私塾,七八歲的時候,雖然時間很短,影響很大,這是沾一點氣氛。大我五歲的人,正式受過儒家教育,他們一生當中,生活、工作、處事待人接物還是有個規矩,這個社會怎麼亂,他還能夠守得住。現在這個東西完全不講了,招致天下大亂。所以最近在台灣,很難得有幾位熱心人士,提倡讀經,這些人士實實在在講是菩薩再來。

  有不少人打電話、寫信給我,說我在講經說法讚歎人,不要讚歎太過分,讚歎過分那個人聽了之後得意忘形。我讚歎總是帶勉勵,希望他能更好,希望他能夠向上提升。可是這裡頭變質的有沒有?有。為什麼會變?自私自利沒有清除,這就是佛在經上講的「不容毫分不善夾雜」,他還夾雜毫分不善,這個事情就麻煩。那個毫分不善夾雜在清淨心裡面,它會分裂,它會繁殖,最後把你的清淨福田破壞了。這個事情自古以來常見,我們自己越發要小心防範,所以經書不能一天不讀。我們很幸運,還能夠一直保持,還能夠不斷的在向上提升。這是什麼原因?天天在讀經,天天跟同學們研究討論,就是這一點把握住不退墮。如果我三個月不講經,三個月不看經,也會大幅度的滑落,非常非常可能。我們也看到許許多多熱心的護法,到後來路子都走偏差了。什麼原因?他聽經太少。我們在美國、在台灣都看到這些現象。

  我們今天淨宗學會,世界上許許多多國家地區都有,能不能真正如法?全靠經教,真正想弘法護法,決定不能離開經教,也就是決定不能夠離開佛菩薩的教誨,展開經卷就是親近佛菩薩。佛在經上教給我們親近善知識,展開經卷是親近善知識。天天要讀經,希望讀經的時間長,有空閒的時候就讀,研究討論,「深解義趣」,這《金剛經》上佛教導我們的。你解得淺,很難得力,雖有根那個根很薄弱,不發生力量。所以五根接著要有五力,它才能起作用;這個力,就是解得深、解得廣,你的行才會徹底,功夫才會得力。你解得不夠透徹,解得不夠深,所以你在行的時候不得力,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,還是隨順自己的煩惱,這個我高興,那個我討厭,不能真正把自己的煩惱離開、把自己的成見放下、恢復到自己的清淨心。如果你用清淨心、平等心處世,就不一樣了,真誠清淨平等慈悲,你就跟佛菩薩貼近,雖沒有成佛成菩薩,你已經靠得很近了。

  永斷迷惑主方神,給我們最大的啟示,你在這裡看,他示現的是『等一切眾生數名號』,這句話不能疏忽。「等」是等於,「眾生數」無量無邊,他的名號無量無邊。為什麼?普度一切眾生。一個名號不能度一切眾生,不能夠盡一切眾生的習氣。從名號我們就能想到,佛菩薩教化眾生的善巧方便;用現在的話,就是不同的手段,無量無邊,關鍵就是你怎樣巧妙的使用,眾生才能夠悟入。用得不善,往往起了反效果,這個反效果是眾生厭倦。眾生,特別是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,為什麼?他的情緒不穩定,他有起伏、他有波動,佛菩薩的教誨要隨著他的韻律,才能幫助他;哪一點不適合了,他就起反感,掉頭而去,他就不接受了。所以幫助眾生要有真實的智慧,要有善巧方便,還要有極大的耐心,這是真實功德。

  我們對於諸佛菩薩,你從這個地方去體會,才真正生感恩之心,比父母照顧還要周到。父母對我們的恩惠很大,跟佛菩薩比是不能比的。這些地方就是我們要學習的,這叫真學佛。千萬不要以為「那是佛菩薩的事,我們是凡夫,我們做不到,我們學不到」,自己先打退堂鼓,這錯了。我們學佛學什麼?就要學這些東西,要學佛菩薩的存心,一定要落實。「真誠心」,這是菩提心之體,是自性的圓滿德行,真誠!人只要真誠心發出來,萬善無不具足,純善無惡。會學的人,古大德常常教人從根本修,根本的根本就是真誠,誠則靈。真誠心可以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,這通了,障礙沒有了;對象,可以跟一切眾生、小動物、植物也能起感應道交的作用,靠真誠,誠則靈。清淨是真誠的德相,平等是真誠的德用,慈悲、正覺自自然然就現前,所謂是油然而生,這叫存好心。人有好心,言行哪能不好?說好話、行好事、做好人,那都不必教了,自自然然功德圓滿。

  我們今天學為什麼學得這麼辛苦?學得這麼艱難?學的時候沒有成效?歸根結柢原因就是不誠,我們一般人講不老實,所以你的學習沒有成就。念佛,別說一心,功夫成片都得不到;學教,不要說開解了,常常把教的意思都想錯了,這是使我們看起來非常艱難。其實不難,只要自己能把「至誠」兩個字放在心上,認真去學習。決定不要怕,我用真誠心待人,人家都欺騙我,那我不是上當了嗎?我不是吃虧了嗎?你怕上當、怕吃虧,你就虛情假意對待別人,好了,那你就繼續不斷去搞六道輪迴,輪迴的日子長!你要想在這一生當中跳出六道輪迴,你就決定要吃虧、要上當,喜歡吃虧、喜歡上當,你就超越了。

  諸位想想是不是這個樣子?想想自己,再觀察別人,你再仔細去看看那些成就的人。近代出家大德當中,印光大師、虛雲老和尚,你看看這兩個人是不是歡喜吃虧上當?仔細去觀察,他不怕吃虧、不怕上當,他成就了。凡是還有顧忌,怕吃虧、怕上當的,肯定沒有成就,肯定他生活得很辛苦。為什麼?他的疑慮太多了,牽掛太多了,妄想太多了,分別執著太多了,他怎麼能過好日子?有財富、有地位、有勢力,還是過得非常辛苦,自在隨緣這種快樂的生活他沒有。連澳洲的土著,講人生的目的,他們講了四個字,很簡單:快樂、自由。人生在世要過得快樂、要過得自由;如果你這一生當中,你的一天不快樂,一天不自由,他說你今天這一天,是死人不是活人,他們認為人活,不是說有呼吸就是活著,有呼吸還是死人。許許多多話都給我們很好的啟示,真的幫助我們開智慧,幫助我們對於宇宙人生有更進一步的認識,認識了就應當好好的學習,希望我們也快速契入這個境界。

  效法佛菩薩,佛菩薩示現,我們也做同樣的示現,這才是真的叫學佛。學佛的存心、真心,決定沒有虛妄;學佛菩薩行持,那就是示現看破放下。「看破」的意思是明瞭,一切人事物的真相明白、通達了,叫看破;「放下」是放下妄想、放下分別、放下執著,我們現在人講放下自己的成見,放下自己的習氣。我平常跟大家說過多次,放下對於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控制的念頭,你的心才會得清淨,這個清淨平等慈悲心你才能現前。如果還有這個念頭在,要控制人、控制事、控制物,你心裡的負擔就重;這個負擔勞累身心,心不清淨,身體也就不好了。

  徹底放下,回歸自然,自然才是最幸福、最美滿、最健康的。我們細細看看經典上所記載的諸佛菩薩,為什麼人家這麼自在?隨緣就自在,攀緣就辛苦。自己有主張、有成見就很辛苦;自己沒有主張、沒有成見,你們來問我統統好,只要你好我就好。所以大家明瞭的時候,什麼事就不要再問我了,問我你也多說話,我也多說話,多說話不如少說話,少說話不如不說話,那多清淨自在。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認真效法佛菩薩自在隨緣,那是真自在。這裡頭的功德利益,一般人無法想像,除非你認真去做,你才體會到那裡頭的妙處、那裡頭的樂趣、那裡面的享受。這一段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