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三二九卷)  2000/7/11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2-017-0329

  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得法讚佛,八部四王眾,摩睺羅伽王偈頌,第八首:

  【佛於往昔廣大劫,集歡喜海深無盡,是故見者靡不欣,此法嚴音之所入。】

  這是眾妙莊嚴音摩睺羅伽王,他所修學的法門是「令一切眾生隨憶念生無邊喜樂解脫門」。在前面長行文我們讀過,如何令一切眾生隨憶念生無邊喜樂,修學這個法門證無上道。這個法門在大乘佛法裡面說得非常之多,《華嚴》上告訴我們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任何一個法門都能夠通一切法門,這是事實。我們今天之所以不能成就,就是沒有辦法貫通,這個法門跟那個法門有很嚴峻的界限,沒有法子突破。界限怎麼產生的?總不外妄想分別執著。所以要曉得,我們在華嚴會上看到這一些諸菩薩們,他們修學任何一門能成無上道,主要就是他能夠通一切法門,一切法門才成就這一個法門。這個一是任一,不是獨一,不是專一,這個理念我們要清楚,我們必須要建立,你的心才廣大。

  偈頌裡面說『佛於往昔廣大劫』,這是講時間,這個時間長,我們講無始劫以來。他做的是什麼?『集歡喜海』,「海」是比喻,佛家常講「常生歡喜心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果然常生歡喜心,這個人決定成無上道。反過來看看我們,我們今天是集業障海,也是深無盡,我們不是歡喜,是業障。業障跟歡喜是一不是二,迷的時候,這個歡喜是法喜,自性裡頭本來具足,變成煩惱。迷了就變成煩惱,悟了就變成般若、變成歡喜;由此可知,迷悟之間。

  「集」,這個字在此地代表修行,無量劫來修什麼?修「歡喜」。在佛門裡頭代表的人物是彌勒菩薩,特別在中國造的造形,我們一般人都稱他作歡喜佛。他這個造形非常非常重要,所以把他供奉在寺院的大門口,任何一個人只要踏進寺院,第一個看到他,他教你什麼?教你學歡喜心。對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不要厭惡,常生歡喜心,就對了。從最淺顯的地方來看,我們對人事物生厭惡,這是結惡緣,是不善業,常常以歡喜心處事待人接物,是跟人結善緣。這是從最淺近的地方來講,你在這一生無論從事哪一種事業,障緣少,與人結的怨多,你的障礙就多。世間人常講好事多磨,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磨難?過去、今生跟眾生結的不善緣,所以才有人障礙。

  為什麼會跟眾生結不善緣?沒有人教導。我們讀讀中國的古籍,真的會感慨萬千,古人命好,從小就有人教。前清,這是乾隆年間的,陳弘謀先生他編了一部書,《五種遺規》,我們很多同學們都看過。這一本書也是個會集本,會集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,他把它分成五大類。看到中國古代的教學從胎教開始,父母真正懂得愛護自己的子女,懷孕的時候起的念頭都是正念,不起邪念,怕影響胎兒,真正做到「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」。她為什麼要這樣做?教她的胎兒,小孩沒有出世。出生之後,細心的去調養,所以他懂規矩。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本,到六、七歲就交給老師,老師來教導他,也是教導聖賢之道。家教是根,家教是先入為主,小孩眼睛一睜開看父母,父母就是他的榜樣,父母做好榜樣,他當然學好了。

  今天我們看看這個社會,作父母不願意帶小孩,小孩生下來,請一個傭人來教,這個小孩長大是什麼樣子?長大之後後悔:小孩不聽話,不聽她的話,不跟她合作。從小他就得不到母愛,父母不照顧他,所以孝道沒有了。到上學,家長也不懂尊師重道,師道沒有了。這才造成今天社會嚴重的病態,現在社會人與人的交往只是在利,有利就是朋友,沒有利就是敵人,這還得了嗎?孟子所說的,「上下交征利,而國危矣」。今天是全世界人上下交征利,所以才有世界末日的說法。學佛的人決定不迷信,決定不會輕易聽信預言傳說,但是佛法講因果,看看現在這個時代的人,他想些什麼,他說的是什麼,他做的是什麼,是與吉祥幸福相應,還是與凶災禍害相應,我們從這裡頭去觀察。

  特別是青少年,你要看到今天社會青少年他們的思想言行,你就會感覺到將來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。科技不斷在發達,大國都在製造先進的武器,足以毀滅世界,將來製造這些武器給誰?給下一代的小孩。縱然這一代還不錯,還能控制住,不會發動戰爭,到底下一代靠不住了。這個戰爭只要一起動,就是世界末日來臨。我們今天還小心謹慎,還不敢幹,他們敢。從什麼地方看起?從現在我們在報章資訊裡面常常聽到的,小學生殺老師、殺同學、殺弟兄、殺父母,他將來長大了,他就會拿原子彈到處亂丟,丟著好玩。如果這個世界上這些領袖們真正覺悟了,真正明白了,要想挽救這個劫難,最好的方法把所有核武統統銷毀,將來縱然他們要打仗,沒有這些毀滅性的武器,那這個人就是菩薩,真正是慈悲救世;否則的話,禍害無窮。

  這些道理,因果的事實,佛法講得非常透徹。歡樂從哪裡來的?從覺悟來的,苦難從迷惑來的。佛教眾生的目的是離苦得樂,首先要曉得苦樂是怎麼形成的,這佛清楚,於是佛教人破迷開悟。破迷開悟是因,斷惡修善是緣,離苦得樂是果報。所以諸佛菩薩,中國古聖先賢,再看全世界其他每一個宗教,確實是同一個理念,同一個基礎,同一個目標,都是教化眾生免於苦難。佛家的經典多,講得尤其透徹,聖賢人沒有自己,出現在世間無非是利益一切苦難眾生。只要在六道,沒有不苦的,沒有不在這受難的。我們三餐飲食就是苦,不需要飲食,這個人多快樂!一餐沒有吃就害餓了,餓是病、是苦;一天沒得吃,就相當苦了。所以飲食是什麼?暫時減少痛苦而已,人有什麼樂?這個就是屬於業報之身。為什麼會受業報身?迷惑,不了解事實真相,這樣造成的。

  佛在經上給我們說,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這叫五欲,也叫五蓋,可以不要。我們今天是功夫不到家,沒有辦法離開,功夫到家的人不需要,禪悅為食。其實他那個不是食,禪悅是什麼?歡喜。諺語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,所以歡喜是最豐富的營養。我們的歡喜心生不起來,常生歡喜心,這是最豐富的養分。在佛法裡面講,色界天人飲食斷掉了,睡眠斷掉了,財色名食睡統統斷掉了,色界天,這是凡夫裡面高級的凡夫。欲界天愈往上面去,財色名食睡的欲愈減少,到色界完全沒有了,色界四禪十八天。所以我們要曉得這個東西決定不是好東西,我們今天不能避免,天天還受用,可是要有高度的警覺,不是一個好的受用東西,應當逐漸逐漸把它放棄,這是個正確的思想。

  「集歡喜海」,唯有修道。《論語》裡面,孔老夫子給我們說了一個例子,顏回,顏回集歡喜海。物質生活雖然相當的貧困,貧困到一般人不能忍受,顏回每天還是笑容常開,一絲毫憂慮都沒有。他樂的什麼?他樂的道,他對於宇宙人生的大道理,業因果報事實真相,他明白了、透徹了,常生歡喜心。這樣的人,一切眾生見到他也能生歡喜心,所以毒蛇猛獸都不會侵害他。這個歡喜心就是佛家講的慈心,彌勒菩薩修的是「慈心三昧」,能夠折服一切的毒害。他是這個方法、這個法門,嚴音菩薩他契入的,我們要學。學的方法不外乎兩種,一個從事上學,一個從理上學,理跟事要相輔相成,才能真正成就。只有理論,沒有事,學不成功;只有事,沒有理,時間久了會懈怠;唯有理跟事相輔相成才能恆久,永恆不變,一直到無上道。再看下面這一首:

  【了知法界無形相,波羅蜜海悉圓滿,大光普救諸眾生,山臆能知此方便。】

  『山』是須彌山,菩薩的德號叫須彌臆摩睺羅伽王,他得的是「於一切所緣決定不動到彼岸滿足解脫門」。我們看他的讚頌,第一句『了知法界無形相』,這是真明瞭。法界確實無形無相,我們明明看到形相都在我們眼前,怎麼說沒有形相?我們所看到的是虛妄相,實際上決定沒有形相。虛妄相是什麼?是因果,佛家常講「萬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,這兩句話意思很深很廣,包盡了世出世間一切法。世間法不違背這個原則,出世間法也不離這個原則,由此顯出這兩句話深廣無盡。說萬法皆空就是無形相,法界無形相。《金剛經》上佛已經給我們很好的啟示,他給我們說三心不可得,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」,這是說明什麼?能得的不可得,空的;你所得到的?所得到最貼近的是身體,然後才身外之物,這身體是不是真得到了?沒有,也是空的。所有一切物,小說一個身,大的是虛空法界,它是怎麼產生的?眾緣和合而生的。緣聚就現相,有形有相;緣散了,形相就沒有了,聚散無常。你從這個地方去細心體會,所有一切境界相不可得,就是你所得不可得,能所統統不可得,這個波羅蜜海圓滿了。

  『波羅蜜海』說的是什麼?歸納起來講,大乘菩薩的六波羅蜜。布施圓滿了,布施度什麼?度慳貪,你知道萬法皆空,慳貪心沒有著落了,布施都圓滿;持戒也圓滿,持戒度什麼?度惡業,萬法皆空哪來的惡業?忍辱度瞋恚,精進度懈怠,禪定度散亂,般若度愚痴。能度、所度都不可得,所以『悉圓滿』。這是什麼境界?法身大士,這不是凡夫;不但六道凡夫做不到,四聖法界也不行。四聖我們講: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十法界裡面的佛,都不行。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,我們曉得這些人最低的果位都是圓教初住菩薩,所謂是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法身的法身大士,這是他們的境界。

  雖然不是我們的境界,我們多念、多聽有好處,什麼好處?妄想分別執著可以淡一點,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,那你就入這個境界。我們沒有完全放下,但是一定要把它降低,一年比一年少,你的功夫就在前進,就進步;如果妄想分別執著今年還跟去年一樣,甚至於還比去年多一點,那你就退步,你就退了;如果妄想分別執著今年比去年少,你自己道業有進步。所以這樣的經文多念有好處,「了知法界無形相」,包括我們現前,現前所有一切現相都是虛妄的。所以常讀《金剛經》有好處,時時刻刻警惕自己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你會不會在虛妄相上去認真計較?不需要了。

  認真計較的是利益一切眾生,決不為自己,為自己沒有事了,萬緣放下,身體還在這個世間幹什麼?幫助別人覺悟,幹這個事情。幫助別人覺悟,唯一的方法就是講經,通過講經,通過對於經教的學習,就用這個方法。這個方法對於當前的社會,我們要了解,這是一個工業時代,是個高科技的時代,每一個人生活得很辛苦,真的是分秒必爭,哪有時間坐下來聽講?哪有時間在一起共同學習?這是現前事實的狀況,我們必須了解。學生的時代,從六、七歲上學,念到大學大概也二十多歲了,這一段時期當中天天忙著自己功課。踏進社會,社會是戰場,要跟別人競爭,他有什麼時間出來聽聽佛法,沒有時間了。

  我在一九八四年,在舊金山講經,處所是美國的一個老人公寓,這個老人公寓是猶太人辦的,辦得很好,裡面住了有四百多個單位,退休的老人。我在那裡講了一個星期,我看到那個情形就想到彌陀村,二十一世紀佛教的道場應該是這種形式。為什麼?退休了,沒有事情了,這個時候天天講經他會來聽;對佛法沒有興趣,他反正沒有事情。所以學佛什麼時候學?退休之後,這個時候是接受佛法最好的一個時段。我彌陀村的念頭是從那裡得來的,不要再去建寺廟庵堂,寺廟庵堂這種時代已經過去了,農業社會的時代,二十一世紀不適宜再建寺廟。真正幫助人覺悟,幫助人懺悔,幫助人斷惡修善,改過自新,創造他來生光明的前途,這個無量無邊的功德。

  今天這個時代還要建寺院庵堂幹什麼?觀光旅遊,點綴畫面;除此之外,還能有什麼好處?沒有實際的好處。直接幫助人的是老人公寓,我們要到這個地方去弘法。在新加坡,其他地方也有,我曾經也去做過,監獄。老人退休村、老人公寓是道場,監獄是道場。在此地李木源居士專門幫助死囚,已經判了死刑的這些犯人,跟他們講經,勸他們念佛。不錯,很多人真的往生了,火化的時候都有舍利,拿來給我看。他真的回頭了,我們常講預知時至,他知道他什麼時候要走,他預知時至,所以認真努力來學佛,這就是我們佛法裡面講閉生死關,成就很快。李木源幫助這些死囚往生,真正往生,瑞相希有,至少有十幾個人,這叫真實功德。

  我們必須了解事實真相,在這個世間才無憂無慮、無牽無掛,真的萬緣放下,全心全力幫助別人覺悟,也就是成就自己的覺悟,自他不二。幫助別人往生,將來自己決定往生。你幫助那麼多人到極樂世界去作佛,到你往生的時候,那些受過你恩惠的人,一定去找阿彌陀佛,「我到極樂世界都是他幫助的,現在他要往生了,咱們趕快去接他」,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這個道理要懂。所以在世間第一等的好事,是幫助人往生作佛、幫助人開悟,這是世間第一等好事,我們這一生決定沒有空過。

  幹這個事情也有兩種形式,弘法跟護法,弘護一定要密切配合。我們今天在這個道場,能夠跟大家在一起學習《華嚴經》,我們靠李木源居士護持,如果沒有他的護持,我們就不會有這個場所,也就不可能有這一會。真正發心做這個事情的人,我們今天借助高科技的傳播,全世界人讚歎,全世界學佛的人沒有不讚歎李居士的。我們對於全世界學佛的同修,也至誠的感恩,他們的讚歎,他們的援助,尤其是中國大陸,他們收入艱難,省吃儉用,把錢帶到此地來,幫助彌陀村,幫助我們做錄像帶、錄音帶、光碟,印這些書籍。我們每天念迴向偈,「上報四重恩」,四重恩裡頭有眾生恩,眾生恩裡頭最重的是常常幫助這個道場,來成就弘法利生的事業。

  人要有道義,決定不可以忘恩負義。這許多人當中,絕大多數我們沒有見過面,彼此還不相識,可是他們在電視、在網路上、在其他媒體上,知道我們的訊息,許許多多藉著媒體傳播來修學佛法,我們每天收到許多的信件。這些從外面傳來的資訊,給我們鼓勵,也給我們壓力,我們如果不能夠認真把這個工作做好,我們怎麼對得起這麼多的同修?這麼多的佛弟子?所以念念行行都要向著圓滿,雖然得不到圓滿,圓滿是我們的方向,一定是全心全力在做。

  『大光普救諸眾生』,「大光」是智慧。佛法自始至終不離智慧,十方三世諸佛如來教化眾生,總歸結就是戒定慧三學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慧是佛法教學的目的,戒定是手段、是方法,自始至終都是智慧。所以佛家教學,我們用通俗的話來講,它的中心就是破迷開悟。我們講得更具體一點,佛教導我們,讓我們有能力,在世出世間一切法裡辨別真妄,哪是真的,哪是假的,辨別邪正、辨別是非、辨別利害,要有這個能力,具足這樣的能力,你才會做到趨吉避凶。佛用這個方法「普救諸眾生」,諸眾生是講十法界的眾生。須彌臆摩睺羅伽王他知道,他懂得這個方便,他依照這個方便來修學,他成無上道。末後這一首:

  【汝觀如來自在力,十方降現罔不均,一切眾生咸照悟,此妙光明能善入。】

  這是可愛樂光明摩睺羅伽王,在長行裡面他修學的法門是,「為一切不平等眾生開示平等道解脫門」。就是開示眾生平等的性理,破除種種不平等的情執,也就是破除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,這樣才能見性,稱之為平等道。他的讚頌裡面,我們要跟長行合起來看,意思就明顯了。

  『汝觀如來自在力』,沒有自在的能力,就不能幫助一切眾生得平等道。平等道裡面,最殊勝、最穩當、最容易幫助一切眾生的,就是淨土法門。《無量壽經》經題:「清淨平等覺」,這個法門能令十法界眾生平等成佛。往生到極樂世界得的果報是平等佛,菩薩到那個地方證佛果,凡夫到那個地方也證佛果,這個佛果是平等的,沒有說菩薩證得高,我們薄地凡夫證得劣,沒有!法平等,果報平等,不可思議,這是「如來自在力」。要在淨宗講,這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願力不可思議;在《華嚴經》裡面,普賢菩薩「十大願王」,都顯示出如來的自在力。

  自在力從什麼地方來的?從智慧來的,他證得究竟圓滿的智慧,他才有這個能力。如何能證得稱性的智慧?必須要把障礙智慧的東西捨掉。經上常說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所以說「一切皆成佛」,「一切眾生本來成佛」,這個我們在大乘經上都讀過,確實是如此。為什麼我們今天不能作佛,還在做生死苦惱的凡夫?佛說這個原因,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,我們的原因,佛是一句話說破了,妄想執著。眾生跟佛的差別就在此地,諸佛如來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;換句話說,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的這是佛,有妄想分別執著的這是凡夫,凡聖差別在此地。凡人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捨掉,凡人就成佛。所以我們要常常警覺到,妄想分別執著是我們的大害,是我們的大煩惱、大障礙,不但障礙證果、障礙開悟、障礙修善,連六道裡頭的善道都修不成。誰障礙你?不是外頭人障礙,外面障礙不了你,是你內心起的障礙,這個道理、事實真相總要曉得。

  佛跟法身菩薩為什麼這麼自在?我們同修每天我相信很多人念《般若心經》,《般若心經》就講得很透徹,你念《般若心經》就天天提醒你。你雖念,你不懂,所以你沒有警覺性。頭一句「觀自在菩薩」,我們就不懂,你要「觀」就自在。我們不懂得觀,什麼叫觀?離妄想分別執著叫觀。我們處事待人接物,用的是妄想分別執著,沒有觀。觀是智慧,沒有觀是煩惱,我們是用煩惱面對外面的境界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我們用煩惱、用情執,這才搞成這個樣子。諸佛菩薩不用這個東西,稱之為觀,觀照。我們念這一句要懂得意思,要提醒自己,要學習,我也要學習用觀照。

  果然懂得用觀照,天台大師講佛的六個階段,我們就提升了,我們到觀行即。我們今天不懂得觀照,還是感情用事,對人對事對物還是妄想分別執著,我們也學佛,天天也聽經,這什麼位子?名字位。天台大師分第一個是理即佛,這大家都有,從理上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大家都是佛,平等佛,從理上講的。可是從事上說,事上說我們今天是名字即佛,有名無實,功夫不得力。如果我們真肯學,捨棄妄想分別執著,用觀照,那就提升,功夫得力,這才會有進步,觀行即佛。你的觀,落實到你的生活上,生活是行為,叫觀行,你功夫真得力,你所學的東西都用上了。再往上提升一級,相似即佛,那出了六道,就四聖法界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十法界裡面的佛,相似,有一點像,還不是真的。還要向上提升,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,超越十法界,這叫分證即佛,你是真的,不是假的,這真佛。雖是真佛,不圓滿,古人比喻,像什麼?像初三、初四的月亮,月亮是真月,決定不是假的,但是不是十五的月亮,沒有圓滿。只要是真的,就叫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有四十一個位次,法身大士。

  我們怎樣把自己從名字位提升到觀行位,這個修行才真正上軌道。如果永遠住在名字位裡面,三途避不開,沒有辦法脫離三途。只要提升到觀行位,你就決定不墮三途,六道裡面你在三善道,你不會墮到惡道。而且三善道決定在人天道,也不會墮在阿修羅道,沒有理由墮在阿修羅道。「觀行」,就是夏蓮居老居士講的「真幹」;善導大師教導我們的,佛教我們做,我們認真努力去做,佛教我們不做,我們決定不可以做,這是落實「觀行」。

  第二句講,『十方降現罔不均』,這平等。十方世界佛都示現,都降身示現,均等。「罔」是無的意思,沒有不均等的,平等。佛的心是平等心,決定沒有偏愛,決定沒有高下,我們看佛不平等,是我們以不平等的心看佛,好像佛也不平等,其實我們錯了,佛永遠平等,菩薩也平等,特別是法身大士。可是佛的示現,這也是講因果,眾生有感,佛就現形,眾生沒有感,佛就不會現。什麼是感?眾生有心要學佛,這就有感;眾生有心想行善,有向善的心,有好德的念頭,有學佛、學聖賢的願望,佛菩薩感應來了。

  感應在佛家裡面所講的有四種:第一種叫顯感顯應,明顯的,他應你也很清楚;第二種顯感冥應,確實有應,但是這個應可能你還沒發現,也就是我們自己並不知道,好像佛菩薩在暗中幫助我們,這叫顯感冥應;第三種冥感顯應,這個感應的人可能自己還不曉得,自己確實有這個心、有這個願,但是很薄弱,真有,佛菩薩明顯的來幫助他,給他做助緣;第四種是冥感冥應。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,這個話是真的,不是假的,佛菩薩有這個能力。不像我們想做個事情,有時候心有餘而力不足,他們不是的,他們力量真圓滿,圓滿具足。這是無始劫來戒定慧三學薰修的功德,所以得大自在!

  『一切眾生咸照悟』,「照」是佛這一邊,「悟」是眾生這一邊。眾生接受佛菩薩的教誨,教誨的方法無量無邊,不一定是在課堂,一切時、一切處、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只要令我們覺悟,都是佛菩薩的教誨,都是佛菩薩的示現。佛菩薩示現不是恆常的,剎那間爾!這一剎那當中,令你覺悟了。所以方式沒有一定,時節因緣也沒有一定。諸佛菩薩有能力觀機,知道在什麼時候,用什麼方法來示現,幫助你恍然大悟。這些事情我們在古大德著書裡面見到很多,不僅僅是《五燈會元》、《傳燈錄》,不僅僅是這些,教下也不少。我們在《高僧傳》、《居士傳》、《善女人傳》裡面,甚至於中國大陸許多名山道場,山誌記載都非常豐富。現在這一代少了,跟過去相比遜色太多,什麼原因?我們要曉得現在人煩惱重,障礙還是在自己,煩惱太重了。社會不善的誘惑力量太大,令修行人無法招架。還有一個原因,善知識少了,善知識為什麼少?沒有人肯真的好學,善知識少了。也就是說明我們這個時代真正好學的人,跟從前比數量上懸殊太大了,從前好學的人多,現在好學的人少。

  好學的標準是什麼?依教奉行。今天人雖然聽、雖然讀,不肯落實,所以這個不是真的好學。好學是學了真做到,真善知識教學生是教這樣的學生。教你,你明白了,你做不到,他不教你了,何必浪費口舌、浪費精神?不教了。果然真正好學,尊師重道,依教奉行,你說你找不到老師,沒這個話!佛菩薩會示現,佛菩薩會照顧,會幫助。由此可知,關鍵在自己是不是誠心誠意感動諸佛菩薩。你不要去考慮佛菩薩應不應,問題你有沒有感,自己真有感,佛菩薩真的有應,然後才體會到佛恩德之大!有感必應,感應道交,從來不失時。我們明白這些道理、這些事實,然後才曉得要怪自己,怨天尤人,「佛菩薩沒有好好照顧我」,你這是在造罪業,這個念頭就是罪業。諸佛菩薩無時無刻不照顧,是你自己不知道自愛,這個沒法子。佛家常講「佛不度無緣之人」,什麼是無緣?不知道自愛,這就是無緣。不能真正發心,不能真正向佛學習,佛講的話聽不懂,佛教導我們,自己沒有辦法做到,依舊隨順煩惱習氣,所以這是你沒有法子感應,道理在此地。

  這一首偈是平等偈。佛示現在十法界,十法界眾生得到佛教誨的利益各個不相同,各個不相同不是不平等,佛的教誨是平等的,各人得利益不相同不平等,各人業障習氣不一樣,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。從理上來講,各個人放下自己妄想分別執著不一樣,有人放下得多,有人放下得少。放下得多的,這個人根性就利;放下得少的,這個根性就不利;完全沒有放下的,那你就白聽、白學了,你絲毫利益都得不到。如果說利益,那只可以說阿賴耶識裡面種了佛法的種子,在這一生當中你不得受用,古人所謂該怎麼生死還怎麼生死,該怎麼輪迴還怎麼輪迴,你所修學的幫不上忙。如果說要真正幫得上忙,決定要入觀行位中,名字位中是只能夠種善根,阿賴耶識所謂金剛種子永遠不壞。事、理我們都要清楚,都要明瞭。諸佛菩薩幫助我們,大家總要記住,是教學,無盡的慈悲心。慈是愛護我們,悲是憐憫我們,希望我們覺悟,希望我們回頭。我們真肯回頭,真肯覺悟,緣決定殊勝。

  這個法門妙光明菩薩,此地所列的這些人物都是諸佛如來示現的,示現為法身菩薩,『能善入』。他給我們做個榜樣,我們要知道學習,關鍵在「善」。我們今天有時候也能契入一點,不善。為什麼會不善?《十善業道經》裡面講的夾雜,夾雜就不善。夾雜什麼?夾雜疑惑,你有疑惑,你不能完全相信,信沒有達到清淨,所以叫半信半疑。或者說我九分信,還有一分疑,那還是夾雜,還是不善。「善入」是毫無疑惑,清淨信心,圓滿的信心,這才能善入。不但解,常講大開圓解,真信圓解,這才能善入。好,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