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二一一五卷)  2010/2/22  華嚴講堂  檔名:12-017-2115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方廣佛華嚴經.十住品第十五》,「第三修行住」,修行菩薩自分裡面有十種行觀,我們學到第八。今天我們從第九句看起:

  【一切法離分別。】

  末後一句,「一切法無堅實」。這是說,「謂此菩薩觀一切諸法,了知即空,離諸虛妄分別取著之相」,這個意思非常好。我們不但分別放不下,連執著也放不下。在前面我們學過很多,佛告訴我們,放下執著就入門了,我們在十信菩薩裡面學過,初信就入了佛門,這是《華嚴》,是一乘佛法。證得初信位菩薩,條件是什麼?我們得記住,他能夠將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放下。八十八品見惑分為五大類,身見、邊見、見取見、戒取見、邪見。這個見是什麼?見就是我們現在講看法,惑是什麼?迷惑,也就是說你完全看錯了。在一切煩惱裡面,這一類的煩惱最粗、最明顯,也最好斷。斷掉了,學小乘的人就證須陀洹果,學大乘的人就是初信位菩薩,這是入門,這個人是什麼人?真佛弟子。

  我們同學要知道,正法要常住世間,中國古大德常說正法久住,要靠誰?要靠真正修行人,真修、真悟的人多了,佛法就久住。迷惑、感情用事,這是永遠不得其門而入。這個我們在前面學了多少,學了有沒有用處?有用。為什麼?我們做不到,為什麼還有用?做不到是真的,你為什麼做不到?我們在六道輪迴時間太長了,無量劫,習氣太重,我們知道應該要放下,它就是放不下。放不下不要緊,佛也不會怪我們,為什麼?我們被煩惱薰習的時間長,受佛法薰習的時間短,所以它不起效果。你看在世間法裡頭,世間法不出六道,中國古聖先賢教人讀聖賢書,怎麼個讀法?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。世間法,讀一千遍你才能夠有領會,這個領會是什麼?跟古人通了,古人在這本書裡面的真實義,他的智慧、德相,你能夠體會到,你真能學到。

  學到怎麼樣?你的氣質變化了,你本來是凡夫,念了古人書以後就變成聖賢,就變化氣質。古時候確實,讀書為什麼?讀書志在聖賢,不是為別的,絕對不是為名聞利養,聖賢與貧富貴賤不相干。孔子是大聖,孔子是平民,沒有地位,這是賤,孔子沒有財富,是貧,這個與貧賤富貴沒關係。所以讀書志在聖賢。聖賢,怎麼作聖賢?聖賢,他的宗旨就是變化氣質,能把凡夫轉變成聖賢。學佛比這個還要高,學佛志在成佛,出世間的大聖。所以佛法講,初級的,剛剛入門的,沒有能力離開六道的,佛教你什麼?轉惡為善,佛教你,把你惡的習氣、惡的行為轉變成善的。在佛法是用十善業道做標準,殺生、偷盜、邪淫、妄語,乃至貪瞋痴,這是不善;佛教你們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淫欲、不妄語、不貪、不瞋、不痴,轉過來是善,十善。修十善業的果報在人天,天上,欲界的六層天是修十善成就的,轉惡為善。這是沒有那麼大的志氣,還沒有想脫離六道輪迴,佛教你這個。

  如果你真的聰明,天上究不究竟?不究竟,天上還有生死,死了之後還搞輪迴。想到這一點,天我也不去了,生天不是一了百了,只是搞輪迴的時間拖長一點,那有什麼意思?天也不要,佛就教你,佛能夠滿眾生願,你想超越六道輪迴,就教你轉迷為悟。六道什麼原因來的?迷,迷就起惑,迷惑那就造業,造業再受報。破迷開悟,你就從六道裡頭省悟過來,那要怎麼樣?要斷見思煩惱。你看,剛才我們講的八十八品,那是見煩惱,見解的錯誤,思想上錯誤,你想錯了,前面是你看錯了。八十八品有五類,想錯了有八十一品,也有五類,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,五類。那個疑是疑什麼?對聖教疑惑、對聖人疑惑、對經典疑惑,還包括對自己疑惑,自己不信就是疑。你的思想、你的見解統統修正過來,沒有問題了,六道就不見了、就沒有了,你就證阿羅漢。所以,見思煩惱一斷你就是正覺,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裡,你是最下面這個階段,正覺。正覺是阿羅漢、辟支佛,都是正覺,在四聖法界。

  四聖法界究不究竟?不究竟,為什麼?沒見性,大乘教裡頭終極的目標是在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要怎樣才能見性?就是今天所講的,分別,要離分別,前面斷見思煩惱是離執著,這裡再講離分別。分別是什麼?分別叫塵沙煩惱,分別的事太多了,就像塵沙一樣,塵沙是比喻,太多太多了,數不清。你要把分別這個念頭斷掉,為什麼叫你不要分別?這裡說得很好,「觀一切諸法,了知即空」,你還有什麼分別?如果一切法它真的是有,你就分別,沒有!這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太多了,我們也不曉得學了多少遍,我相信不止一千遍。我學習到今年五十九年了,肯定不止一千遍,應該三千遍都有了,可是怎麼樣?還是會分別,還以為是有。不過現在見一切法跟從前的確是不一樣,從前是真迷在一切法裡;現在六根接觸一切法的時候,時時刻刻能提得起經典的教訓,這叫觀照。

  一切法空,尤其《般若經》上說的,「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,在日常生活當中,我們有這個體驗,不可得。體驗最明顯的,我常常講,人不是到死了就一場空,實際上每天都死一次。你睡著了,這世間哪一樣東西是你的?說老實話,睡著了,身體都不是你的。真的疲倦到極處,睡著了,人家把你抬到旁邊你都不曉得,連身體都不是你的,什麼是你的?這是很粗很粗的相,我們要體會到,體會到你慢慢就看破了。我們學了《華嚴》、學了《還源觀》,更清楚了,知道什麼?所有一切現象,十法界依正莊嚴,真相是什麼?剎那生滅。這是我們在講席當中,跟諸位做報告多少次了,我們所看的相是什麼?叫相似相續相,我常常這樣說法,不是真的相續,真的相續,前面一個相跟後面是相同的,就真的相續。前面一念的相跟後面一念的相不同,不一樣,就像電影底片的膠捲一樣,一格一格的,沒有兩格是相同的。電影放映的速度,一秒鐘才二十四次,一秒鐘二十四次,我們眼睛見的能力,分別的能力就沒有了,所以你看到好像是真的。一秒鐘超過二十四個生滅,你就不知道它是假的。如果一秒鐘一個生滅,你很容易知道它是假的,那是什麼?幻燈。我們用幻燈片打在銀幕上,幻燈,一張幻燈片放下去,一秒鐘再換一張,像看照片一樣,你知道它不是連續的,假的。一秒鐘二十四次這個速度,你就不知道是假的,以為是真的了。

  現在佛告訴我們,一秒鐘有多少次?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談話當中,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一秒多少次?一千二百八十兆次,兆是萬萬,不可思議!這是什麼?這是真相,這個真相告訴你什麼?這個真相告訴你萬法皆空。我們現在搞清楚了,這個搞清楚是解悟,不是證悟,我們現在曉得,十法界依正莊嚴,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。一真法界呢?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呢?也不例外,亦復如是,為什麼?因為它是妄想變現出來的,它裡頭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。妄想沒有了,就是起心動念沒有了,實報莊嚴土就不見了。什麼是真的?常寂光是真的,那是自性,那是自性的本體。明心見性,見什麼性?就是見常寂光。常寂光在哪裡?無處不在、無時不在。常寂光裡頭沒有時間、沒有空間,時空都是常寂光變現出來的,我們以為是真的。假的,不是真的,無始無明習氣斷盡,實報土就沒有了。可是事上來講,實報土常存,不但常存,咱們這六道也常存,那是什麼?相續相。你總要記住,不是實相,假相,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真的一點都不假。

  所以,你在一切相裡面起分別、起執著,錯了,那是什麼?你在製造六道輪迴。你製造的,當然你要享受,你就得受六道輪迴,三善道,你有一點樂受,三惡道,那你有無盡的苦受。自作自受,不是別人造的給你受,你自己造的,你得要曉得。如果怨天尤人,那你罪加一等,你受得更苦,為什麼?任何人沒有辦法製造這個境界給你受,沒有人,自作自受,真的。佛菩薩不能製造環境讓你去受,天神也不能製造,閻羅王也不能製造,人間更找不到人替你製造,找不到。這是事實真相,你必須得搞清楚、搞明白。放下分別執著,你就得自在,涅槃裡面的八種自在,你雖然沒有完全得到,你能夠得到相似的自在。那真的叫我們六道凡夫無限的羨慕,你得到相似位。現在關鍵就在此地,我們不曉得事實真相,誤以為是真的,在這裡頭起了嚴重的執著、嚴重的分別。這就是迷惑,這就是情執,我們俗話說你動了感情。什麼是感情?喜怒哀樂愛惡欲,我們中國人叫七情,五欲,五欲是財色名食睡;欲是外面的,物欲,七情是裡面的,動這個東西。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?不是真的,假的,內外都沒有。外五欲是假的,裡面七情也是假的,自性裡頭沒這個東西。自性裡有什麼?佛在《華嚴經》上講得清楚,我們要記住,自性裡面有的是智慧德相,佛講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。這個不去掉怎麼行?學佛學什麼?沒有別的,就是把這些煩惱習氣去掉。

  《華嚴經》難得,早年方東美先生把這部經介紹給我,他告訴我,這本書是佛經哲學概論。我們那時候不相信宗教,我跟他老人家學哲學,佛經哲學,這本書是佛經哲學概論。他說寫得太好了,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種能跟它相比的,這裡頭有圓滿的理論、有精細的方法,最難得的後面還帶表演,善財童子跟五十三位善知識把它做出來給我們看。這樣的教科書到哪去找?在全世界獨一無二。這個話是方老師告訴我的,他把《華嚴經》是這樣介紹給我的。真的,五十三參就是說如何把《華嚴》的理論方法落實到生活、落實到工作、落實到日常處事待人接物,那就是五十三參,善財童子做出來了。五十三參裡面我們細細去觀察,我過去講過,沒講完,講了一半,這裡面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有出家的,出家的不多,六個,五十三個人有六個出家人,其餘統統是在家的。把《華嚴經》落實在生活,那是什麼?換句話就是入華嚴境界,入華嚴境界不是凡夫,是佛菩薩,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。你能把這個落實到生活,你就是法身菩薩,你就是諸佛如來,那叫證果。我們看善財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,細心觀察,他用什麼成就的?真有祕訣,那個祕訣是學生就是我一個,凡夫就是我一個,除我之外,所有的人都是諸佛如來,所有一切法沒有一個不是法性。

  所以,普賢十願第一個「禮敬諸佛」,他就做圓滿了。諸位要知道,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一個圓滿,全部圓滿了。禮敬諸佛圓滿,十大願王都圓滿了;十大願王圓滿了,八萬四千法門就圓滿,樣樣圓滿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那種真誠、清淨、平等心現前,對什麼人?對一切眾生,眾生是廣義的,不是狹義的。我們今天學佛人常常講狹義的,眾生,一切人是眾生,常常都是這樣講的,十法界我們是人法界,這是狹義的,《華嚴》是廣義的。廣義的眾生,這個意思要懂,凡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眾生,這個意思太廣了。動物是眾緣和合而生,植物也是眾緣和合而生,礦物還是,自然現象也是,沒有一樣不是眾緣和合的。所以,凡所有相皆是眾緣和合而生。眾緣和合而生的現象,它沒有自體,所以叫無自性。它的性是什麼?它的性就是真性,就是真如本性。從真如本性上說,那統統是佛,見性成佛。我們有沒有把一切眾生看作如來?沒有,不但沒有把他看成如來,「他有什麼了不起?他怎麼能跟我比?」你看,貢高我慢!蚊蟲是佛,螞蟻是佛,你能不能看到蚊蟲、看到螞蟻合掌,「螞蟻菩薩,蚊蟲菩薩」?怎麼看牠?跟觀世音、跟大勢至、跟文殊、普賢一樣的恭敬,你有沒有做到?對畜生、對餓鬼都是這樣的恭敬,那對人還有什麼話說?世間還有沒有善人惡人?有,善人、惡人是表法的。

  自性是平等的,統統有佛性,統統是佛,佛是佛,魔也是佛。就像舞台上表演,人生如戲,佛是表演正派的,魔是表演反派的,表演得都非常逼真,都是一流的演員,都是拿一等獎的。善財一生成佛就憑這個,這我講《華嚴經》的時候做出報告,我們要向他學習。如果世間人,這個人我喜歡,那個人我討厭,就完了,你得繼續搞輪迴。搞到什麼時候你才能出頭?什麼時候你平等心現前,出頭了。你現在心平等,你現在成佛,來生能平等,來生成佛,總有一天你會覺悟,你會平等,那就不知道是哪一生哪一世的事情。我們相信肯定有,為什麼?因為你有佛性,中國老祖宗講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你的本性本善,你決定有那一天。所以不敢輕慢你,你是佛陀,我們對你尊敬,真的一點都不假。

  相是空的,性是真的,性不是空的,性是真的。雖是真的,真性裡面沒有物質現象,也沒有精神現象,也沒有像我們現在所講的自然現象,它統統都沒有。統統都沒有,怎麼說?怎麼講法?就叫它做空。如果把「了知即空」換一個字,空是空性,「了知即性」,你不就見性了嗎?見性不就成佛了嗎?真的。《般若心經》同學們常常念,《心經》上就講到,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色是什麼?一切諸法;空是什麼?空是性。性相是一不是二,你要從相上見到性,從幻有裡見到真空,見到空性。空性是平等的,空性是真的、永恆的,空性是能現、能生,所有一切現象是所現、所生,能所是一不是二。經上講得真清楚,我們對諸佛如來不能不佩服,講得多好。

  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,穿衣吃飯是一樣,每天工作是一樣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他的工作是講經教學,教了一輩子,很認真、很負責任,好老師;我們用現代的話來講,釋迦牟尼佛是一個好老師,職業老師,真負責教學。你要把他身分看清楚,我們才能學得到,他不是神、他不是仙,他的事業是教育,不是宗教,都得把他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們就學會了。道場就是學校,在從前真的是這樣的。他教學,宗旨很簡單、很清楚,一點都不模糊,跟一般大眾講,三句話,這叫社會教育,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」,這是教學宗旨。釋迦牟尼佛講得好,不是他一個人,他後頭還有一句話,叫「是諸佛教」。諸佛就是所有一切佛,教化眾生就教這三句,它是宗旨,是諸佛所教的。其中對這個世間來講的,現實社會來講,是斷惡修善,對於上上根,上根、上上根人,講自淨其意,為什麼?提升你自己的靈性,破迷開悟、轉凡成聖,這是目標。目標的標準是無上正等正覺,這是佛,正等正覺是菩薩,正覺是阿羅漢。所以佛陀、菩薩、羅漢是佛門教學的三個學位,最高的學位,佛陀,像現在大學裡博士;第二個學位,菩薩,相當學校的碩士;第三個學位,阿羅漢,相當於學士,你拿到學位了。這個學位怎麼拿到的?阿羅漢執著斷了,於一切法不再執著,不再執著你就能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。為什麼不能夠隨順?執著,要別人隨順我,我不能隨順他,這是凡夫知見。阿羅漢不是這樣的,阿羅漢能恆順眾生,沒有執著。菩薩不但沒有執著,分別都沒有,這個地方講離分別,菩薩!離妄想就成佛,妄想是什麼?起心動念。恆順眾生,不起心、不動念,佛;恆順眾生,有起心動念,不分別、不執著,菩薩;恆順眾生,有妄想、有分別,沒有執著,阿羅漢;如果恆順眾生,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有,六道凡夫。大乘教裡頭講得簡單,容易記。你就曉得,學佛是什麼?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起心動念不要緊,做不到,你就起心動念;分別,淡一點就好;不要執著,為什麼?你要執著,你六道出不去。

  修學的祕訣,這是聖人都一樣的,在中國孔老夫子,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跟孔老夫子年代差不多,比孔老夫子稍微早一點,他們沒見過面,但是教學的理念、方法完全相同。你看夫子教人,第一個德行,第二個言語,第三個政事,最後一個是文學,文、藝,文學藝術,四科。佛法教學也是這樣,它講戒定慧,戒學是什麼?德行,定學裡面就有戒、有慧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叫三無漏學。我們就懂得了,學佛是從持戒下手,儒家教學,德行是從禮下手,學禮。諸位要知道,《弟子規》是禮,規矩、典範,一條一條要真做到,你就有了基礎。什麼基礎?成聖成賢的基礎,作佛、作菩薩的基礎,你這個東西不能沒有。如果這個東西沒有,無論學什麼,用世間法來說,你可以拿到博士學位,你可以當個有名的教授,名教授,你可以著作等身,講得天花亂墜,你出不了三界,你還是要搞生死輪迴。為什麼?你沒有根,沒有德行。所以德行重要。有德行,你再有學問,把你靈性提升,向上提升,不只生天。生天不究竟,生天,最低的學位你都拿不到,阿羅漢你拿不到。不但阿羅漢拿不到,跟你說,你連須陀洹都拿不到,須陀洹靠德行,須陀洹扎根。二十八層天沒有根,所以天人死了,過去造的惡業很重的,他墮地獄、墮三途。須陀洹雖然還沒有出離六道,他決定不墮三途,為什麼?德行穩了。縱然過去造作有罪業,他有德行,阿賴耶裡面有惡因,沒有惡緣,他不會墮惡道。你說德行多重要!我們在經上看到,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,修四禪八定的,能夠達到無色界天的非想非非想天,死了之後墮地獄,比不上須陀洹。須陀洹在天上死了到人間,人間死了到天上,他就是天上人間七次往返,他就超越了,他就出六道。為什麼?根穩固,像蓋大樓一樣,地基好,蓋幾十層沒有問題。沒有這個地基,他蓋,蓋到二十八層,倒下來了,什麼原因倒的?基礎不穩固,倒了。這個道理不難懂,所以扎根教育多重要。

  在現前這個時代,不是印光法師提醒我們不知道,我們沒有這個智慧,看不出來。他老人家看出來。在今天這個社會裡,我們要扎根從哪裡紮?從因果紮。不是從《弟子規》,不是從十善業,最深的根是因果。為什麼?你真正明瞭因果,不但你不敢做壞事,你一個不好的念頭都不敢起,為什麼?有報應。這是最深的一個根,你紮下去了,然後再紮《弟子規》,道德的根;然後再紮十善業,佛法的根,根深蒂固!你有這樣好的基礎,然後告訴你,一切經論裡你自己選一部,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,你這一生就有可能成佛;佛成不了,肯定成菩薩,超過世間聖賢。你不紮三個根有什麼用?所以這三個根沒有的話,不要說學佛法你會落空,一場空,你沒有成就,學世間法也沒有成就,這是真的,那是玩玩而已,不會有結果的。我們李老師講,那種沒有根的這些學人,修學的人,李老師說他是什麼人?那是消遣佛法,到佛門裡面來消遣,來玩玩,不是搞真的。佛菩薩用什麼態度對他?很客氣的接待他,隨緣,知道到佛門來種種善根。也好,阿賴耶裡頭落個佛的種子,這一生不能成就,死了以後還要搞六道輪迴,李老師講,還要長劫輪迴。老師用這些來提醒我們,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。

  什麼叫學佛?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學不分別不執著,這真學佛。你學了很多經教、學了很多文字、學了很多術語,沒用,日常生活當中還是煩惱當家,習氣做主。所以你的心是什麼?輪迴心,輪迴心學佛法也是輪迴業。諸位要記住,佛經上常講,境隨心轉,佛法是境,我們用什麼心,佛法就變成什麼。我們輪迴心,佛法變成輪迴業;我們要是清淨心,清淨心就是阿羅漢,平等心就是菩薩。你要是清淨心,無論造什麼業都叫功德,為什麼?它能幫助你脫離六道。由此可知,六道的心就是個染污的心,六道;清淨,六道就不見了。什麼東西染污的?執著染污的,自私自利染污你,名聞利養染污你,貪瞋痴慢染污你,嚴重的染污。你得把這東西去掉,六道就不見了。然後再把塵沙,分別去掉,不再分別,心平等了;平等心現前,十法界不見了,十法界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

  他這裡說得好,「觀一切法,了知即空,離諸虛妄分別取著」,好!這個虛妄是什麼?妄想,妄想離了,成佛了;分別離了,菩薩;取著離掉之後就是阿羅漢,他把這個全提到了,講得好。我們在這個經裡面,這麼久的時間常常在一起學習,我們把虛妄說之為起心動念,大家容易懂。最高明的,是在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學什麼?學不起心不動念。不起心不動念能幹事嗎?能,它確實是太高了。不起心、不動念,那個見是什麼?叫照見。我們面對著鏡子,鏡子你看看,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,它起心動念沒有?沒有。古大德講,真正修行功夫成就的人、證果的人,用心如鏡,所以他是照見,區別我們凡夫的見叫情見。情見是什麼?像照相機,鏡頭一打開,印象落進去,染污了。諸佛菩薩,連阿羅漢都有這個本事,照見,照見五蘊皆空。五蘊有沒有?有,相有性無,事有理無,這是照見。從性上講、從理上講,沒有;性上、理上站不住腳,事相上也是假的,叫幻相。你看人家看得多清楚。我們把這些幻相全當真,迷在裡頭,錯了,人家沒有錯,我們錯了。所以真正修行就這麼簡單,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看破、放下,什麼叫看破?事實真相明瞭,就像此地所講的,觀一切法,了知即空,這是看破;離,離諸妄想分別執著,就是放下。你把這三樣東西放下,你成佛了,《華嚴經》上法身菩薩。初住以上就是這個境界,前面十信位,十信位虛妄沒放下,分別、執著放下了,他在十法界。他沒有分別、執著,但是他有妄想,他有起心動念,你就出不了十法界。重要,比什麼都重要!再看末後一句:

  【觀一切法無堅實。】

  「謂此菩薩觀一切諸法,既離分別,則知此之諸法悉皆虛妄而不堅實,是名觀一切法無堅實」。堅是堅固,實是真實,堅實的反面就是虛妄,所以悉皆虛妄而不堅實。在一切諸法裡頭,堅實只有一個,自性,《還源觀》上頭一條,「自性清淨圓明體」,它不生不滅,它是常住不變、永恆不變,沒有東西能破壞它。為什麼?它不是物質,它也不是精神,它能生物質、能現精神,它能生、能現。能變不是它,能變是意識,是阿賴耶,阿賴耶能變,真性能生、能現。我們看《地藏經科註》,是前清靈椉法師著作的,五重玄義裡面每一條他都說「性識」,這兩個字說得好。我們看到許多經的玄義,著作人沒有貫上這兩個字,他把五重玄義每一條都加上性識,好。性識是什麼?加上這兩個字是能生、能現、能變,使我們體會得更深,不會看錯。現象是自性所生所現,地獄裡頭的變化,善有善果,惡有惡報,那是識變的。所以,用這兩個字就很圓滿,把十法界依正莊嚴千變萬化都講清楚了,用兩個字。

  所以,性是堅實的,相是虛妄的,無論什麼相都是虛妄的,包括諸佛如來的實報土。因為那是無明習氣變現的,無明習氣斷掉,這個相就不在了。所以你要是真正了解這個事實真相,不但六道不執著,放下了,十法界也放下了,將來生到諸佛實報土也放下了。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,你到那裡頭,「這是真實的,這是永遠不會壞的」,你還起這個念頭,錯了,這是凡夫的分別執著妄想。對實報莊嚴土也不起心不動念,你才能回歸自性,你才能真正證得無上正等正覺,在佛法裡面講,你證得究竟圓滿的果位;對實報土要起心動念的話,錯了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學佛就知道怎麼學法、怎麼樣用功,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學什麼?學不執著,你從這裡開始。為什麼?這個煩惱最粗最重,分別比這個細,妄想是最細的,最細最難斷,最粗、明顯的最容易斷。我不跟人計較,我不再搞執著,這個煩惱輕,你在現實的生活當中你就會得快樂,你就會很自在,我們講人間的幸福美滿你都得到了。

  不跟一切人計較,你心量大,量大福大,你能夠容忍、包容,別人歡喜你;你斤斤計較,別人遠離你。你自己再能幹,你不能夠包容、不能夠用人,你的前途有限,你的成就不會很大。為什麼?你不能用人才,別人太能幹了,別人德行比我高,嫉妒他、排斥他,你怎麼會有成就?古往今來,無論是中國外國,建大業,成大功,靠什麼?不是靠自己一個人,自己一個人搞不起來,要靠人才。所以古聖先王禮賢下士,對於有賢德的、有能力的這些人對他恭敬,那些人願意替你服務,成就你的事業。我們讀《管子》,管仲自己說的,管仲做了齊桓公的宰相,首相,他底下用的這些大臣,現在講就是部長。他跟桓公講,我在理財,我比不上某個人,我在某一項比不上那個人,所用的那些人他們是專長,都比我能幹,德行都好,都值得尊敬。這些人全被他所用,為什麼?心量大,能包容。事業做成功,自己不居功,功是誰的?功是大家的,他們做的。不但現前的人服你,佩服你,千年萬世的後人提到你,對你沒有不肅然恭敬的,這叫真正的大德。某一項的工作需要某一種專家來做、來執行、來落實,不能包容怎麼行?

  賢首國師講《還源觀》上,教給我們四德,性德,基礎,必須要有。你沒有,不要說出世間事情你辦不成,世間法你也做不圓滿。真正想事業做成功,做得很輝煌、很有成就,這四德是必須要具足的。頭一個,「隨緣妙用」。自己要有智慧,你用的這些人有德行、有學問、有才幹。一定要懂得,古聖先賢講以德服人,不能以勢,你有權、有勢力,這個人家不服你的,服你是表面,不是真的。心服口服是你的智慧,是你的德行。懂得隨緣,聽別人意見。你選人,頭一個是選德行,你們才真正是志同道合,在一生當中真正成就事業,氣味相投。你沒有德行,去找有德行的人找不到,為什麼?有德行的人不會跟你做事,這個很重要。「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」,你屬於哪一類的,跟你在一起的是跟你同類。所以這三個根就重要了,你有三個根,你才會吸引有三個根的這些人,跟你志同道合。你沒有,人家有,人家不會替你做事,肯定的。你先有,後來沒有,後來變了,跟你那些志同道合到後來看你變了,他就會離開你,他再也不會跟你。為什麼先有後無?這在歷史上很多,大的名聞利養現前,迷了。惑、迷、痴、慢,這也可以說情,情見,私心出來,自私自利的心出來。有大名大利,放不下。小名小利行,他的德行還不為它所動搖,大的利益現前,他心動了,這一心動馬上就墮落。你會變成這個樣子,你底下真正不變的人走了,跟你變的人會跟著你,為什麼?他的名聞利養也現前了,你貪他也貪,你愚痴他也愚痴,會跟你志同道合。可是真有德行的人,覺得這是不對的,不應該做的,他會離開你、會捨棄你,就這麼個道理。

  這個道理是真的,但是很不容易發現,我是看了《印光大師文鈔》才發現的。他老人家為什麼那麼強調把因果擺在第一?我想了很久,終於明白了,這一明白,佩服得五體投地。才曉得我們救自己,救我們的小團體,小團體是家,小道場,小團體,雖然人不多,也是個家,救社會、救國家、救世界,現在世界上災難這麼多,確實倫理道德救不了。為什麼?沒有辦法抗衡自私自利、貪瞋痴慢,那個誘惑力量太大了。倫理道德這些東西,他瞧不起,他根本不會接受。只有因果講透了,他真正見到,他害怕了。所以因果教育在今天是排在第一位,第一優先,這不能不知道。我們自己參透因果教育,自己得救了,我們前面常常說,不但不敢做壞事,連惡的念頭不敢生。在這個社會上,我們受別人欺負,人家毀謗,甚至於別人陷害,我們都能夠忍受,沒有怨恨、沒有報復。而且還感激,為什麼會感激?這個境界現前,就考驗我們自己功夫,我有沒有功夫?我能忍、能不計較,他來考試,我及格了,他是我的老師,我怎麼能不感激他?沒有他,我怎麼曉得我真有這個功夫?一點怨恨都沒有。所以要禁得起考驗,禁不起考驗就完了,你就一敗塗地。大的事情要禁得起大的考驗,重大的考驗;小事情,小的考驗;禁不起考驗的人,這個人將來是一事無成。世間人常講量大福大,佛法裡面講忍辱波羅蜜。六度裡頭,布施是修福,忍辱是成福,成就你的福報,你不能忍,你布施得再多,那個福就散掉,凝聚不住;忍就能夠凝聚住,它不會散失,後面有果報,有大福報,這個福報可能不在今世。

  學佛的人一定要懂得,生死是肉身,幻相!靈性不滅,你的本性不滅。你的本性它不是物質,它也不是精神,它怎麼會滅?本性裡面具足圓滿的智慧、圓滿的德能、圓滿的相好,你學佛學什麼?學這個,要把自己,像禪宗所說的,要把自己本來面目找回來,自性是我們的本來面目。所以妄盡,還源了,回歸自性就圓滿成佛,是這個意思,這你得搞清楚,這是我們一生修學唯一的一個目標。我們一生修學,唯一一條道路,這個道路是十善。在逆境、惡緣,我們的十善不能偏差,我們對待外面還是用善心,不能起惡念,這是你的路把握住了,只有一條路。終極的目標,回歸自性,回歸自性就是我們這個經上前面所學的大般涅槃,法身、般若、智慧全現前。法身,大乘教上講有生沒有滅,實際上是不生不滅。為什麼說有生?你從前是迷失了,你迷了法身,現在一下覺悟,覺悟你就得到了。實在講,迷並沒有失,覺並沒有真的得到,本來就是這樣的。所以說,有生沒有滅,常住真心證得了,智慧現前。智慧也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,圓滿的智慧,確實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能。這不是誇大的,這是實實在在的事。絕不是成佛他獨有,不是的,佛講了,一切眾生各個都有,為什麼?他各個都有自性,自性是一個,平等的。而且在凡不減,在聖不增,沒有增減,只是迷悟差別,覺悟它起作用,不覺悟它不起作用。所以,凡聖實際上只是迷悟不同而已,除此之外,沒有不一樣的,這個只有佛菩薩才能看到真相。所以佛菩薩那種心態,處世待人的心態是正確的,六道凡夫處事待人接物的心態是不正常的,為什麼?他是煩惱習氣,他有喜怒哀樂,而且變化無常,今天喜歡你,明天討厭你,他會變;佛菩薩對一切眾生那種慈悲永恆不變。你對佛菩薩尊敬,敬重他、愛護他,跟他學習,他對你慈悲;你叛逆他,你侮辱他,用種種手段去消滅他,他對你還是那麼慈悲,永恆不變。那是真的,凡夫做不到。

  也就是諸佛菩薩他見了性,他是真性當家,他不迷,凡夫真的是迷惑顛倒,他離不開迷惑痴情。「迷惑痴情」這四個字是一樁事情,四個不同的名稱,如果你要解釋什麼叫迷,你用那三個字來解釋,那就是迷,惑、痴、情就是迷;什麼是情?迷、惑、痴就是情。這四個字,你用其他三個字來解釋它,一點不錯。這是我們要遠離的、要放下的,用這個很糟糕,用這個就是輪迴心。用這個學佛出不了輪迴,還是要搞輪迴,為什麼?你造輪迴業,輪迴心學佛也是輪迴業,輪迴裡面的善業,來生的果報在人天。可是人天真不容易,為什麼?很容易迷,一迷,三途去了。如果痴重,就到畜生道去,痴重;嫉妒、怨恨心重,就到地獄去;貪愛念頭重,鬼道去了。你想想看危不危險?所以我們自己平常想想,這四個字迷惑痴情,跟我念佛比較一下,哪個重?如果這四個字重的話,那我們就曉得,我們這一生念佛不能往生;這四個字裡頭哪一個字偏重,你就曉得我們往哪一道去非常可能。情執很深,餓鬼道。愚痴很深,愚痴是對事理、邪正、善惡、利害分不清楚,很多人他真的分不清楚,感情用事,那是愚痴,愚痴是畜生道。看到別人比我好,超過我,嫉妒、怨恨,那是什麼?那是地獄道。自己造的,自作自受。

  宇宙之間沒這些東西,那是虛幻的,經上給我們講的「不堅實」是真的,前面跟我們講的「不如名、無處所」,確實如此,它是幻化的。你有這個念頭它就變現,就跟作夢一樣。我們既然了解事實真相,雖不是證悟,是解悟,解悟有助於我們觀照,有助於我們放下。我們不知道真相,很難放下,了解真相之後,自然放下。而且利根的人馬上就放下,為什麼?他知道這個東西害自己,不是害我這一生,過去生生世世被它害了,為什麼?沒離開六道,就被它害了。這個東西要不放下,來世,將來生生世世還是被它害,它不是個好東西。為什麼那麼執著?「迷惑痴情」這四個字大家都知道它不好,為什麼不肯放下?我們真正痴迷在裡頭,放不下怎麼辦?有一個方法。為什麼這個煩惱習氣這麼重?是我們天天在薰習,這個煩惱習氣天天在增長、天天在膨脹。這是事實,為什麼?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,不都是幫助你在增長痴迷、增長迷惑、情執,不都在增長這些?怎麼辦?聽經、讀經,每天真的能夠讀經八小時,或者是聽經八小時,一片光碟重複聽。像劉素雲居士一樣,她是一片光碟聽十次,一個光碟是一個小時,聽十遍就是十個小時,每天聽一片,都聽十遍。我看她差不多用了十年時間,所以她放下了,好辦法!祖師大德教我們三千遍有道理,三千遍就是十年,一天一片,一片聽十個小時,至少八個小時。事情很忙碌的時候,你看劉素雲居士說,她也不會少過四個小時。那是有事情,不會少過四個小時;沒有繁雜的事情,正常的,八個小時到十個小時。有個同學告訴過我,他聽《還源觀》,聽我第二次講的《妄盡還源觀》,每天也是聽十個小時以上。他有工作,工作很忙,怎麼聽?有的時候晚上聽,聽到天亮了不知道,法喜充滿。所以他有悟處,他歡喜,把睡覺的時間忘掉了。如果聽得很疲勞,那你只好睡覺去,為什麼?得不到法喜。為什麼能得到法喜?懂了之後就真放下,放下之後再聽,不一樣了。沒放下去聽,生煩惱,聽得沒有味道,聽得很累;放下之後再聽,不一樣了,真的是法喜充滿。

  所以第一步還得先放下,把放下擺在第一,你才能夠提升到一個階層,你的學習會提升。如果你不放下,你開始學教,你所學的永遠不能提升,為什麼?這就是我老師常常講的,心浮氣躁,你心裡面充滿煩惱習氣,全是煩惱。像這個杯子一樣,盛的裡面都是毒藥,盛滿了,佛菩薩給我們醍醐,放不進去,放進去都流出來,裡面毒藥裝滿了。諸位想想是不是這樣的?我們心裡面是不是裝滿毒藥?貪瞋痴慢疑,五毒,有沒有?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都是毒,五欲七情都是毒,裝得滿滿的,聖教進不去。所以要想真正學聖教,先要懺除業障,懺除業障就是放下,得要真幹。放下一分,你學習裡頭就得一分法味,你歡喜,你真懂了,懂得不多,你會很歡喜,放下兩分你就懂兩分,放下三分你就懂三分,看你放下多少。完全放下,你展開經卷,佛的意思全明瞭,你就成佛了。這個法門多殊勝,多麼難得!佛法上講,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,古人所講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不是假的。

  這世界上這麼多人,幾個人遇到?遇到的人很多,幾個人搞清楚、搞明白?我們今天所欠的是什麼?欠的是真幹,其他的緣都具足。不能真幹怎麼樣?當面錯過。誰的罪孽?自己的罪孽,與別人不相干。我們在一起學習大經,在面前的人少,在網路、在衛星電視前面人多,他們很多根本跟我沒見過面,有沒有成就?有,只要聽懂,只要真幹,都有成就。而且有很多成就說真話超過我,不是假的,學東西不一定在面前。現在這些工具好,無論在哪個地方,我們在分享經教,網路跟電視都能收看得到,都可以在一起學習。這個殊勝的緣分過去沒有,所以過去,修行、講經弘法的人多,他不多佛法不就滅掉了?現在修行、講經弘法的人少,它有這麼好的工具,可以彌補那些缺失,好事情。在以前學經教,只有在佛學院,除了佛學院你到哪去學?頂多佛學院教學的這些大德們,他們把講義寫成書本,我們能夠找到書本來做參考、來學習,總沒有現在網路、電視來得方便。所以這個工具,我們要珍惜。

  可惜的,這個工具現在並不普遍,太少了。如果在這個世界上,有幾十家這樣的媒體,有幾百家的網路,我相信對世界安定和平會大有幫助。我這些年在海外弘法,遇到不少人,談到這些社會問題,我是常常在說,如果有個國家人覺悟了,他能夠把倫理、道德、因果教育,不要多,請十幾二十個好的老師,有德行、有學問,真正通達經教的,請他們每天在國家電視台講幾個小時,我相信半年,社會就安定;一年,這個地區就大治,和諧社會、和諧世界就現前。人只要一回頭,身心健康,不但身心健康,山河大地這些自然災害沒有了,為什麼?經上講得很清楚,「相由心生,境隨心轉」,我們地球上的居民,人人都是善念、都是善行,怎麼會有災難?所謂自然災害不是自然的,是人的不善的念頭、不善的行為所感召的。學《太上感應篇》就知道,善有善果,惡有惡報,大惡,山河大地來報復。山河大地報復,有水災、有火災,地球溫度上升屬於火災,地震、海嘯,都是眾生業力所感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對這些事實真相深信不疑,能不能化解?能,不是不能。

  幫助這個世間,勸化世人斷惡修善、破迷開悟,化解災難,菩薩事業、聖賢事業,不是普通人。可是聖賢人從哪來的?也是我們真正那種善念、善行所感得的,沒有真正的善念想學善,聖賢不會出現。想造惡,就感應那些不善的老師都現前,就是教你作惡的,他都出現了;我們把惡念斷掉,起了善念想學善,佛菩薩就出現,來得很快,感應道交不可思議,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。所以我們要想幫助自己、幫助家庭、幫助社會、幫助國家、幫助這個世界,從哪裡做起?從自己的善心善念做起。真正落實儒釋道三個根,這就叫善心善念真落實了。天天讀沒用,天天聽講也沒用,如何把你所聽的、所讀的、你所體會到的,落實在生活、落實在工作、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這是真的,這叫真幹。這才能感動一切賢人、一切諸佛菩薩,他們應現在我們這個世間,教化世人,幫助世界,全在業感。

  修行住菩薩自分,全是講的斷煩惱,這十種無常觀讓我們真正覺悟,對於一切法,放下執著,不再執著,那就對了。這段經文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明天我們所學後面這一段是勝進,菩薩他還要提升,三住提升到四住,提升四住應該學習什麼,我們明天再一起分享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