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九二八卷)  2008/2/28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928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」,第三大段,「第二南方一切慧菩薩」,偈頌的第三首看起:

  【觀察於諸法。自性無所有。如其生滅相。但是假名說。一切法無生。一切法無滅。若能如是解。諸佛常現前。】

  清涼大師在《疏鈔》裡提示我們,他說「第二四偈」,這是十首偈裡面第二段,第二段有四首偈,就是三、四、五、六這四首。這四首所說的,「了法真性真見佛」,見佛的標準就在這四首偈,這四首偈明瞭了,你真見佛。四首也分為兩個小段,前面兩首是一段,「真觀」,後面兩首也是一段,「真止」。教下修行稱為止觀,止就是我們常講的放下,觀就是常說的看破,是一個意思。你真的看破,真的放下,見佛了。見佛就是見性,見性就是見佛;沒有見性你見不到佛,你見到佛是假相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天天跟著在他身邊,有沒有見佛?沒見佛,你見到是什麼?假相,生滅相。相有生有滅,佛不生不滅。什麼時候從相上見性,你就見到真佛,見到佛你自己就成佛了。可見得這確實很重要。前面一段是說做錯了,取相非真,這講得很明顯,你著相,你全是假的;也就是說,妄想分別執著要是沒有放下的話,都是假的。妄想分別放下之後,什麼都是真的,沒有一法不是真的。禪宗開悟見性的大德常說,見性之後是左右逢源、頭頭是道,那個道就是性,就是法性、真心。所以這個地方,這句話只有七個字,說得好,「了法真性」,了是明瞭,一切法的真性,這叫「真見佛」,見性成佛。什麼人能做到?《華嚴經》上初住菩薩以上,破一品無明、見一分真性,這就成佛。雖然無始無明的習氣還在,沒能斷了,但是無始無明真的斷了,只是習氣沒斷。習氣沒斷不礙事,他確實分別執著都沒有了,分別執著的習氣也沒有。所以他帶著的只是無始無明習氣,分別執著的習氣都在四聖法界這個階段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在這個階段斷掉了。這個理我們要明白,為什麼?時時返照自己,我自己還有沒有?如果有,要提高警覺,要真用功夫,如何把分別執著放下。分別執著的習氣在六道裡頭斷不掉,他可以帶著分別執著的習氣到四聖法界,就是超越六道。四聖法界裡面,把分別執著的習氣斷掉,最後破一品無明就證一分法身。證法身就是了法真性,這就是證法身,真的見到佛,真的成佛了。

  下面大師說「於中前二真觀」,這就是偈頌裡面,前面兩首偈是真觀,後面兩首偈是「真止」,這是《華嚴經》所講的法界觀。「前中」,就是第三首偈,「初二句空觀」,前面兩句「緣生無性故」。「次二句假觀」,就是第三首這四句後面兩句,後面兩句「如其生滅相,但是假名說」,這是假觀。我們先來學習這一首。

  『觀察於諸法』,這是說一切法。一切法,現在的學術把它分為三大類,動物、植物、礦物,現在是這麼分法。在佛法裡面也分作三大類,跟它分的不一樣,佛法講有情眾生,動物;植物跟礦物統統合在一起,叫做器世間;另外一種,這現在學術沒有的,叫智正覺世間。智正覺那就不是凡人,聖人,講的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智正覺世間,他們覺悟了。佛法這個三分跟現在世間三分不一樣。可是這個地方叫我們「觀察於諸法」,你細心去觀察這一切法。

  『自性無所有』,自性是什麼?自是自己,性是性質,你細心觀察,確實它沒有自性。法從哪兒來的?大師《註解》裡這句提示很好,「緣生無性」,它是許許多多條件聚會起來產生的現象。譬如動物,我們講人,用自己來舉例子,人有沒有自性?如果有自性,他是獨立的,他本來就有的,自性不可能有生滅相。我們看這個人一分析,佛法你看看三千年前他就用這個方法,這是科學方法,分析!這一分析,你的形相是物質,物質是色法;除了物質之外,你還有精神,精神是心法。物質也不是獨立的,它也無性,為什麼?它有四大,你這一分析,地水火風,這都講到現代科學。現代科學家分析,把我們這個肉體分析,從細胞,細胞再一分析,細胞怎麼組成的?分子組成的。分子再一分析,分子怎麼組成的?原子組成的。原子怎麼組成的?原子核跟電子組成的。原子核跟電子怎麼組成的?粒子組成的,現在講的夸克。分到不能分的時候就沒有了。所以現在有所謂「基本粒子」,就是不能再分了,在佛法裡面叫這個叫鄰虛塵。佛法用塵,最小的,微塵。所以,佛的分析法跟現在的科學非常相似。

  佛把一個細胞,這已經很小了,把它分割成七分之一,七分之一就很小,叫它做牛毛塵。牛毛很粗,那個毛端上,這一粒微塵可以黏在那上面,它不會掉。這還很大,還可以分,把牛毛塵分成七分之一,叫羊毛塵。羊毛比牛毛細,中國人寫書法的毛筆多半是羊毛,就很細了。這樣小還可以分,再把它分成七分,七分之一叫兔毛塵,兔毛就更細了。兔毛塵再分成七分,七分之一叫水塵。就這樣一個小的物質,現在大概科學裡面講的電子、原子,它可以在水裡面,水有空隙,可以自由在水的空隙裡面鑽來鑽去,它沒有障礙,叫水塵。這我們肉眼都沒有法子看見。這麼小的物質再分,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塵。就是金屬,金屬的密度大,但是裡面還是有空隙,現在科學看得很清楚,在顯微鏡裡面看下去,金屬有很多像網一樣,網狀一樣,它真的有很多漏洞,很多小洞。金塵在金屬空隙裡面它沒有障礙,它能夠通過。金塵再把它分成七分之一,這叫微塵。所以佛家講的微塵,我們肉眼看不見,佛說什麼人能看得到微塵?阿羅漢,阿羅漢的天眼可以看得到微塵。微塵還不是最小的,微塵還可以分,把它分成七分之一叫色聚極微;色聚極微再分,分成七分之一,叫極微之微,這都是阿羅漢看不到的。極微之微不能分,沒有了,所以也叫做鄰虛塵,它跟虛空做鄰居了。這個現象可能就是講物質的最原始的現相,彌勒菩薩給我們講的,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生滅,這個生滅是什麼?是鄰虛塵。你不能說它有,你也不能說它是無;你說它無,它是個色法,就是物質,看到一下,立刻就不見了。

  這是科學家現在講的、發現的,物質是無中生有,它根本不存在,它存在的時間非常之短。短到什麼程度?科學家沒有說出來,但是彌勒菩薩講得很清楚。現在我們在時間都是用秒來算,它是一秒鐘一千二百八十兆生滅,兆是萬億,萬萬是億,萬億是兆。我們沒有法子體會。佛在經上講,這個現象八地菩薩見到,阿羅漢能看到微塵,八地菩薩能看到極微之微。所以它是緣生的,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緣生,緣生指所有一切物質現象,甚至於包括精神現象也不例外。精神現象是屬於心理的,物質現象是屬於物理的,現代的科學對於物理方面研究得很多,心理一直不能像物理那樣的蓬勃發展,什麼原因?大概方向有問題。是很不容易,它有極限,你這極限不能突破,這個極根是什麼?思惟,科學家用頭腦在想、在思。

  夏威夷土著「和和波羅波羅」的方法,裡面有一條重要的,我們把它念念,跟佛法講的很接近。所以我們看到他這些東西,真的是佛知佛見,雖然他不是佛教。他在總結的第四條說,「我們生命唯一的恐怖分子就是我們的記憶,只要我們肯放下這些記憶,我們就可回歸到零(零就是無我的境界);回歸到零,我們就沒有記憶、沒有經驗,我們就清淨無染」。這幾句話說得好像是很對,也好像有問題。為什麼?他這裡正是講止,止住了;止住,觀沒有了。只講到清淨無染,那清淨無染不是一無所知了嗎?這是我們一般人不願意聽的。佛不是這麼說的,佛講到心地清淨無染的時候,自性般若智慧圓滿現前,無所不知,他後頭沒有這句。前面說得很對,前面說什麼?所知障,記憶跟經驗是所知障,它裡面夾雜分別執著。放下的,說實在講,佛叫我們放下,並不是叫你把記憶放下,那什麼都不記得了,不是叫你放下記憶,不是叫你放下經驗。他這個地方講的經驗、記憶,這用的名字不好,佛法叫你放下,放下分別、放下執著。執著分別放下了,你的記憶、你的經驗全都是智慧。記憶加上分別執著就是煩惱,經驗裡面摻雜著分別執著,那就叫所知障,一個煩惱障,一個所知障。這是佛跟他講的不同的地方,但是都著重在放下,這我們得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
  總結他們的經驗,我們在這裡可以提一提,他一共只有九條。第一,他說「我們的心性是愛、是和平」。這個與佛法講的相應,佛法講什麼?佛法講慈悲,慈悲就是愛。為什麼佛教不用愛,用慈悲?世間人的愛裡面有分別、有執著。愛裡頭夾雜著分別執著,這個愛很痛苦,不快樂。如果把分別執著拿掉,那個愛就叫慈悲。所以慈悲是理性的,不是感情的,是智慧的,沒有情識,這是不一樣的地方。自性真的是和睦的,是平等的。我們跟這個人不和,跟那個不和,自以為比別人都高一等,這是凡夫,這是煩惱在作祟。這個人沒見性,這個人與自性完全相違背。像這些都應當是真正修行人、真正佛弟子時時刻刻思惟、反省檢點的,我還有沒有?我對人、對事、對物這些毛病,想想比去年有沒有減輕一點?如果比去年減輕,你有進步;如果沒有減輕,你沒有進步;如果還很嚴重的話,那你已經退步。你在佛學上,那是標準的,好像你學得很多,懂得很多,但是你都做不到。

  做不到,你看從前修無師,這是個做泥水匠的,像六祖一樣不認識字,他念佛往生了,預知時至。臨走的時候有些同參道友幫他助念,同參道友對他很尊重,預知時至,沒有生病,就請他留一首詩,留幾首偈子,給大家做個紀念。他很老實,他說我不認識字,沒有念過書,不會作詩,也不會做偈子。不過我有一句老實話供養大家,給大家做個紀念,這句話就是「能說不能行,不是真智慧」。這很了不起,這不是普通人能說出來的。你學佛學了這麼久,能說不能行這不是真智慧。反過來我們看他,他不能說,他不會說,但是他能行,他行什麼?一句阿彌陀佛,二六時中不間斷,日夜不間斷。除一句佛號之外,他沒有雜念,能行不能說,這是真智慧。他說「能說不能行,不是真智慧」,那他是真智慧。那個能說不能行的是什麼?給諸位說,換個名詞,他真聰明,可是聰明反面,你要曉得古人講得好,聰明反被聰明誤,不是智慧。真智慧不會誤人,聰明會誤人,那我們要學聰明還是要學智慧?這不就很清楚了!

  利益眾生的事情,尤其在現在,這個真是無論是講文化、是講傳統,還是講大乘,甚至於講人種,能不能在這個世界再延續下去,現在是存亡繼絕的關口。所以做好事、做功德,在這時候做,這個功德叫無量無邊。什麼叫真實功德?你要了真實法。昨天講的,你要了真實法你才能做到真實功德;花一點小錢做真實功德,不是幹假的。我們從印祖,印祖是有智慧的人,你看他一生所幹的,這是個出家人,四眾對他的供養他只做一樁事情,印經。你想想有沒有智慧?有沒有道理?印經,人家拿去賣也沒有關係,他賣有人買,買的人他還是真看,至少阿賴耶裡面種佛的種子,所以有百利而無一害。今天我得到台灣的訊息,《大藏經》,《龍藏》,加上句讀。因為以前印的書沒有句讀,沒有標點,你念要自己去圈。現在那邊的同修不少人,大家共同努力把《藏經》全部圈出來,這個對於初學的人幫助太大了。這是多少年來我們所期望的,總算是做到了。第一本印出來了,他們會帶到澳洲給我看。以後我們流通的本子統統是有句點的本子,做這個事功德大,這真正好事。

  第二個,建寺廟、建塔,這都是佛在經上講的。可是現在這個時代,印光大師為我們現身說法,建塔要建什麼樣的塔?小塔,建寺廟要建小廟。為什麼?現在人貪瞋痴慢已經達到飽和點,道場大了,在裡面住的人他就起貪心,道心就沒有了。小道場大家看瞧不起,送給你你都不要,等於樹下一宿一樣。這個好!你自己住在裡面,不起貪心,你很容易放下,你才能往生。如果一個大道場,像宮殿一樣,你留戀這個地方,捨不得這個地方,這個地方好,極樂世界我還沒看到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的時候,我還捨不得這裡,那就沒法子。這個要知道。大眾集合在一起共修,我們就提出老人樂園,這個真的是道場。實際上就是二十多年前我常常講的彌陀村,老人樂園是真正的彌陀村。但是是用酒店的管理、經營來做,這個有好處。因為年歲大的人自己行動不方便,沒有人照顧,酒店它有服務生,每天他來給你整理房間,你的換洗衣服他天天拿去給你洗,洗好了送給你。飲食起居一切都有人照料。這裡面服務的人員,都經過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的培訓。所以確實不是五星級的服務,總是六星、七星級的服務。很多人響應,也有些人真的起步要啟動了,這是好事情。因為凡夫修行,要記住祖師說的話「依眾靠眾」。佛陀在世的時候,人善根深厚,都能夠自動自發,所以佛不講修行,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,佛從來不問。但是到佛法傳到中國的時候,那已經一千年了,中國的祖師提倡集體在一起共修,互相照顧、互相警惕、互相督促,才能產生效果。所以到中國才有叢林,叢林實在講就是學校。現在這個時代,印光大師提倡的最適合於眼前這個時代,小道場,不攀緣。小道場二十個人在一塊修行,有二、三個得力的護法就夠了,身安道隆。天天忙著生活,忙著去攀緣,那你的心不在道上,修行的人心不安,護持的人心也不安。弘護是一體,弘法、護法都要心安理得,這個道場才會興旺,才會有成就。所以,慈悲、清淨、平等比什麼都重要。

  第二條他說「萬物都是神聖的,無論是有情或是無情」。這句話跟佛所說的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這就說盡了,比他說的還要徹底,比他說的還要圓滿。這個話的意思是什麼?意思是我們對於一切人、一切眾生要尊重,就是普賢菩薩教給我們「禮敬諸佛」,對待一切眾生有禮、有誠敬,真誠的敬意。禮跟真誠敬意是自性性德的流露,一切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沒有一個不是這樣的,這個意思我們要懂。他說的是不錯,沒有佛法講得那麼圓,講得那麼究竟。

  第三條他說,「欲望使我們離開心性,使我們變成垃圾」。《三字經》上有句話說,「性相近,習相遠」,性是心性,性本善,性本覺,可是怎麼樣?欲望使我們離開本覺、本善,使我們變成不善,垃圾是不善的。欲望指的是什麼?煩惱、習氣,我們常講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,這個地方用欲望兩個字都包括了。我們跟自己佛,自己本來是佛,跟自己的佛愈來愈遠,變成凡夫了。原來是住一真法界,是住常寂光淨土,現在搞六道輪迴。這個裡頭沒有主宰,不是說哪個人把我們搞成這樣的,不是的,自作自受。自己起心動念,自己迷惑顛倒,自甘墮落,這個要知道。要是怪別人是完全錯了,永遠回不了頭來。

  第四句剛才說過了。第五句他說,「放下記憶的方法很簡單」,這個值得我們參考,他提供我們一個方法,「就是不停的洗清自己的污垢,只要重複的說『我愛你,謝謝』,用這兩句話來洗清自己的污垢,才能與心性相應,很自然的,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」。這說得有道理,這個可以能夠達到社會安定,世界和諧,可是終極目標不能解決。佛法用的比他還簡單,你看他這個地方說的,他用的方法,「我愛你,謝謝」五個字。我們淨宗只用四個字「阿彌陀佛」,比他的殊勝,為什麼?他這個裡頭情執還是沒有離開,「我愛你,謝謝」,情執沒有離開。阿彌陀佛比這句話還好,你們想想對不對?現在我們曉得這是什麼?把垢污洗清就是把煩惱斷掉,這教給我們斷煩惱的方法,一句阿彌陀佛。不斷的重複,就是不間斷,見到人,阿彌陀佛,見到鬼也阿彌陀佛,見什麼都是阿彌陀佛,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,你就念到極樂世界去了。你想斷煩惱,很簡單,這一句佛號要怎麼念法?大勢至菩薩跟我們講得清楚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。這句話簡單的說,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就行了,你的煩惱障、所知障統統都會洗乾淨。那我們就是,你用這個方法把你的分別執著放下,念久了,不知不覺分別執著自然沒有了。你看對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,對一切萬法都是阿彌陀佛,可見得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這法子好極了!佛給我們講的方法比他的確是高一等。

  下面他說「世界不能和平,因為人的內心起衝突,不平衡,當然我們的世界不會和平」。這一條佛法裡面常說,不二法門。我們參加國際和平會議,看到多少人在那裡研究,找不到化解衝突的方法。佛教給我們,我們如果從內心深處把與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對立的念頭消除,衝突就化解了,和平就現前。所以這不能在外頭,外面解決不了問題,要從自己內心深處去解決問題。真能解決,不是假的。

  他底下就有這個意思,「外面的境界本是圓滿的,我們覺得不圓滿,是因為我們有問題」,自己有問題,「必須找出不圓滿的因,修正自己,才能解決問題」。其實那個因不是別的,就是對立,對立在佛法裡頭稱之為邊見。這五種錯誤的見解,第一個是身見,執著這個身是自己,這是錯誤。身,哪有身?物質是四大,地水火風四大,四大皆空,物質不存在;心理,受想行識,受想行識無自性,也是了不可得,這錯誤的認識帶來煩惱障。第二個是對立,對立什麼?二邊,二邊就對立,叫邊見;一邊沒有,那一邊就不存在。所以如何化解對立?我自己不跟人對立,他跟我就對立不起來;一切事物我不跟他對立,他跟我也對立不起來,要從自己本身做起。所以我們要學佛、學法身菩薩,不跟任何人對立。沒有對立就沒有矛盾,沒有矛盾就沒有衝突,沒有衝突,哪來的鬥爭?和平就現前。平等對待、和睦相處,那就是極樂世界,那就是諸佛的報土,必須知道我們本來如是,現在變成這個樣子。我們跟人對立,別人跟我們對立,人與人之間的報復現前,冤冤相報沒完沒了。我們跟大自然對立,任意的破壞自然生態現象,現在大自然報復,水災、旱災、地震、海嘯,都來了,自己惹來的。與天地萬物對立,這裡頭還給我們帶來許多的瘟疫。如果真的把對立化解掉,天災人禍全沒有了。所以解決問題不在外,要在自己。自己心正、行正,沒有一樣不正;心不正、行不正,所有一切天地萬物都不正。為什麼?境隨心轉,佛講得透徹、講得清楚。

  下面一個問題,他說「問題永遠在自己,不在別人」,這一句提得好,這是智慧的語言。這個世間人,六道凡夫,他不會想自己,他處處想別人,認為問題永遠在別人,不在自己。只有佛菩薩,只有真智慧的人,他知道問題是在自己,與別人無關。為什麼?因為整個宇宙是你自己心性變的,所有一切眾生也是你自己心性變的。就跟作夢一樣,夢中你夢到山河大地,夢到天地,夢到許許多多的人,夢中也有苦樂憂喜。你醒過來之後想想,在夢中所有一切境界,問題是在自己還是在別人?你就會明白,夢中所有境界、所有一切眾生,全是自己自心變現的。自心要善,全都善了,沒有一樣不善;自己心不善,外面全都不善。這是佛陀在經上講的。所以講到最後,佛說「迷唯一念,覺止一心」,這兩句話把世出世間一切法說盡了。

  他最後這句話說,「身外無一物,世界的一切都是我們的心想成的,自己痊癒了,周圍的一切自然就健康了」。這話說得很好,健康就是一真法界,健康就是永久的和諧。人與人之間,人與天地萬物,相親相愛,互助合作,永遠沒有矛盾,永遠沒有衝突。佛說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所以佛教我們心想善,不要想惡,想真,不要想假的。真是自性,代表自性的是佛菩薩,所以念佛、念菩薩就是念自性。佛名號是性德,菩薩的名號是修德,性德跟修德是一,叫性修不二。所以我們的心想,為什麼不想佛?為什麼不想菩薩?世尊在《無量壽經》上教導我們,佛很多,希望我們專一,「教之道,貴以專」,就想阿彌陀佛,無量壽佛,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佛。菩薩就想觀世音菩薩,想觀世音菩薩是什麼?大慈大悲。想觀世音菩薩的人他的愛心能遍法界,他愛一切眾生,愛一切眾生當然就不會害一切眾生。這是真觀。

  真觀是觀性,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佛性,一切無情眾生皆有法性,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,我們得要搞清楚。《唯識》裡面講四分,心心所統統有四分。自證分是本體,就是法性。證自證分,你怎麼曉得有自證分?他自己知道有個自證分,這個知道是智慧,就是自證分裡面的一分本有的智慧。佛在經上講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那個如來智慧德相就是自性裡頭本來具有的般若智慧,這一分就叫證自證分,我們也稱它作佛性,佛是覺的意思。見分、相分,這是假的,這不是真的,因緣生法。

  所以下面兩句話說「如其生滅相,但是假名說」,也就是說世間所有的言論、所有的名詞、術語,你不要認真,全是假的。這個話佛教沒傳到中國來之前,老子《道德經》上頭一句話就說出來了,「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」。天地之間萬事萬物有沒有名?沒有名。名字是什麼?是人給它加上去的,假名。古時候人都知道是假名,所以對名不執著。可是名用久了,人忘掉了,對這個名很執著,這就錯了,不知道是假名。為了便於指事,便於互相之間溝通,用這些假名,方便,叫方便法,你怎麼能把方便當真實!你不要認真,它就很善,給你帶來方便;如果你要認真的話,它裡面會起衝突、會生煩惱。所以要曉得,全都是假名說,說也都是假的。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坐在蒲團上沒說話,文殊菩薩敲大磬,敲大磬是說法的,佛沒說話。文殊說,「無說是真說」,佛是真說法,「無聞是真聽法」,這兩句話屬於哲學的領域。無說、無聞是最高的境界,為什麼?言語有侷限,思惟還是有侷限。佛家講真實第一義,能不能說得出來?說不出來;能不能思惟?不能思惟,思惟達不到,思惟是第六意識。唯識法相裡講得很好,思惟只能達到阿賴耶,這就很難得了。阿賴耶之外是自性,自性就不能用思惟,達不到,那言說就更不必講了。所以言說、思想都有一定的範圍,沒有辦法超越,真理沒有範圍。

  佛教人,這是言說,有言語、有表法,只能把你帶到一定的階段,向上,向上沒有了。這個階段在《華嚴經》上分得很清楚,界限在哪裡?在十信位菩薩,賢首菩薩。言語、思惟就到這個地方,十法界。十法界以上的,妄想斷了,就是起心動念沒有了,你想想看起心動念沒有,還有什麼說的,還有什麼好想的?想,不就起心動念了嗎?你就往下墜落下去了,說就更糟糕了。所以,老子這句話含義很深,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,不是常道,常道是真道;「名可名,非常名」,一切萬物本來沒有名,本來沒有名叫常名,一有名是假的,暫時的。意思很深!所以初住以上,這是世尊對凡夫,為我們介紹他們修學的狀況,《華嚴經》,初住以上還能講嗎?不能講。所以一開端,你看他們的境界。我們從這裡去體會,要從這裡去學習,沒有別的,真放下、真看破,純真無妄。

  怎麼能把現相看成假的?現相是假的,我們都迷了都以為是真的,如何看出它真相是假的?在中國的佛教,無論是宗門教下、顯教密教,幾乎沒有人不念《金剛經》的,沒有人不念《心經》的。《般若心經》編在《朝暮課誦本》裡頭,這是早晚一定要念的;《金剛經》在一切經裡面知名度是排名第一的,家喻戶曉,你就知道中國人對這個經的重視。為什麼?用它來觀察諸法實相。《金剛經》上幾句非常重要的話,佛告訴我們,一切法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。後半部又說,不但相沒有,見也沒有,相是阿賴耶的相分,見是阿賴耶的見分,見也沒有,「無我見,無人見,無眾生見,無壽者見」。因為有見,相就發生,為什麼?相從心生,這無中生有,見也沒有。見從哪裡來的?迷了本性生起來的。所以告訴我們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這就是說你可以受用,你不能佔有。像我們看電視、看電影,看屏幕上的,你可以欣賞,你得不到,你不能控制它,你無法佔有它,它剎那就滅掉了。這個現象,末後一首偈子講得清楚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這就跟你說假的,存在的時間很短,「如露亦如電」,電是閃電,露是露水。閃電是比喻真相,它一閃就沒有了;露水是告訴你,現前看的這個相,是這些虛妄的相似相續相。就是那個閃電連接起來,它一直閃著不停,你就看到光,實際上它是一次一次閃,閃電是連接著的,我們叫相續相。沒有一個相是相同的。這就像我們看萬花筒一樣,沒有相同的相,一萬次、十萬次、百萬次也不可能有一個相同的相。這是佛告訴我們一切法的真相,迷了叫凡夫,覺了叫佛菩薩。所以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

  接著下面第二首,這還是真觀,『一切法無生,一切法無滅,若能如是解,諸佛常現前』。前面這兩句,不生不滅,這真的,就在現前。「一切法無生」,那我們看看明明它生了,明明有生有滅,人有生老病死,樹木花草有生住異滅,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,這不都是生滅現象嗎?怎麼說沒有生滅?如果我們真正體會到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的生滅,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滅即是不生滅。為什麼?生滅的相不可得。確實是有生滅,但是它速度太快,我們念頭才起,那都不知道多少生滅過去了。你想一彈指,一彈指有多少?三百二十兆。這個我們沒有法子想像,所以我平常只教人,你就看電影放映機,為什麼?一秒鐘只有二十四個生滅,你在銀幕上能得到嗎?得不到,它沒有了,一秒鐘二十四次它就沒有了。現在彌勒菩薩告訴你,我們現在這個現象,一彈指是三百二十兆。經文上講的「三十二億百千念」,那個念就是生滅,這是事實真相。念念不可得,念念無所有,念念畢竟空,釋迦牟尼佛在《般若經》上告訴我們的。

  《中觀論》上講「八不」,八不這兩句是根本,一切法不生,一切法不滅,「不生不滅」。接著給我們說「不來不去」,不好懂。我們到講堂,不是明明從家裡到這裡來了嗎?聽完了從這裡回去,不是有來有去嗎?真的不來不去,這道理太深了。所以你要了解事實真相,《楞嚴經》上講兩句話,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,這是真相;一剎那現的時候,就在當處馬上就滅了,在第二個現相出的時候,它立刻又隨處就滅盡了。這一定要用電影幻燈片你去想,我們這個就是這樣的。如果你不相信,用現在的電視攝影機看不出來,用什麼?用拍電影的那個攝影機看得出來。譬如你從遠處來了,我在這裡就給你拍攝,你一步一步走,走到這個地方,五分鐘、十分鐘你走到。然後給你看那個底片,底片不就是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,你哪裡來?沒來,你沒去,張張不一樣!這是個連續相,快動作給你一放,你看到那個連續相你迷了,那是假相,不是真相。拍攝的片子那是真相,那個顯示出來,顯示出來就是《楞嚴經》上講的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,哪有來去?沒有生死,沒有來去。「不一不異」,你不能說是一個相,譬如給你拍的就是一秒鐘,一秒鐘二十四張,一秒鐘這二十四個相不能說是一,它們不一樣;也不能說是不一樣,為什麼?張張是一個生滅。前面一個生滅跟後面一個生滅,只可以說相似,它不是一;相似,也不能說是不一樣,相似相續相,不一不異。「不常不斷」,因為它是無常的,剎那就滅了;也不能說它斷,為什麼?底下它又接著。所以,《中觀論》上講了八個不,這是教什麼?這是教我們看宇宙所有現象的真相,諸法實相。諸法實相真的是不生不滅、不來不去、不一不異、不常不斷,這把事實真相看出來了。

  《般若經》給我們提出這些重要的觀法,在這裡頭建立了宇宙人生觀,對宇宙、對人生的看法,你的心是定的,你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。了解事實真相了,不再執著,不再分別,也不再起心動念,你才能節節提升。提升都是假的,哪有什麼阿羅漢,什麼辟支佛、菩薩,都是假名,阿彌陀佛、釋迦牟尼都是假名,你可不要當真,都是性德上臨時起個名字。所以佛菩薩沒有名號,佛菩薩的名號是就現前眾生的需要而建立的。成佛,在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上成佛,名號就要叫釋迦牟尼。為什麼?佛教化眾生的宗旨就是這個名字。釋迦是什麼?仁慈。現在這個世間人不仁、不慈悲,要教導他們待人接物要仁慈。對自己要清淨,牟尼是清淨的意思。你看這不是對症下藥嗎?到極樂世界去作佛,這個名詞用不上,為什麼?極樂世界人個個仁慈、個個清淨,這個名詞到那邊沒有用處,一定要用阿彌陀佛。阿彌陀是什麼?無量的智慧、無量的慈悲,就是說他的仁慈、他的清淨要不斷擴充到遍法界虛空界,他已經有了!

  諸佛菩薩名號是隨此時此處眾生而建立的,佛哪有法?佛沒有法。只有迷惑顛倒、迷失自性的人他認為他自己有法,他有法都是錯誤的,都是跟煩惱相應,跟所知相應,跟障相應,不是跟慧相應。跟慧相應的,無法!所以般若,根本是無知,般若無知。佛菩薩在經裡面給我們比喻,般若像一面鏡子一樣,它如如不動,從來沒有起心動念,能照萬法,叫照見。我們凡夫不是這樣,我們凡夫是分別見、執著見,所以都見錯了,看錯了。我們凡夫有沒有照見?有!佛在經論上告訴我們,你眼見色,第一個見就是照見。為什麼?你還沒有分別執著,你不能說你沒見。可是見了立刻很快的分別起來,這是某人,這是什麼事情,他馬上就分別。隨著分別他就起執著,就起了七情五欲,就起了貪瞋痴慢,所以這煩惱愈演愈麻煩,就這麼回事情。佛菩薩看外面境界,六根接觸六塵永遠是第一,沒有落第二。第一叫佛知佛見,正知正見,無知無見,都可以說。無是什麼?裡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見!所以,第一見是你的自性見,第二個念頭就變成阿賴耶識,就愈迷愈深,這是事實真相。這是方東美先生講的高等哲學,我們世間哲學的登峰造極。給你說不生不滅、不常不斷的那個真的現象,那是屬於高等科學,科學裡面講到登峰造極。你了解之後才是真正的完美之人,沒有一絲毫缺陷,取個假名字叫「本來是佛」,這都是假名。

  「若能如是解,諸佛常現前」,這句話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真難。我們有沒有如是解?千萬不要以為我知道了,我明白了,我懂了,那你就落到所知障裡去。為什麼?它本來沒有,怎麼執著有這回事情?你想想看是不是這個道理?真正如是解,心就清淨了,一念不生,真的如是解。有人問你,你跟他解說;沒有人問你,一念不生。所以佛在《般若經》上說般若無知,真知是無知,無知是真知,這個話你能不能體會?你說你有知,已經是無知;你說你無知,你也無知了,有無都錯了。真知是什麼?真知是說不出來,真知不能夠思惟、想像,那才是真知。有人向你請教,無所不知,為什麼?宇宙之間一切萬事萬法是自性變現的,你能見到性,你能夠見到能現能變的,所現所變的你怎麼會不知道?哪有這種道理!所以釋迦牟尼佛真止了,真放下,真明白了,世出世間法全通了,只要有人請教,他就給你演說,無所不知。你如果自己說有知有見,你就有所不知,你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,沒有一樣東西你真的了解。

  明白這個道理,了解這個事實真相,那你要曉得,恢復我們的真知真見靠什麼?靠禪定。所以,禪定是佛教導一切眾生回頭的祕訣,戒定慧三學,定是樞紐。因為你不能得定,所以教給你很多方法,那個方法就是戒律。戒律,你細細去想想看,統統是叫你放下。總的來說,就是叫你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聞利養,放下五欲六塵,放下貪瞋痴慢,總的來說。放下之後,你心定了。為什麼叫你放下?因為那都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統統放下了,清淨心現前,定就是清淨心。清淨心生實相,這個生就是明瞭宇宙一切萬有的真相,清淨心才能明瞭,這個事不要學的。惠能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講得多好,這個事情與認不認識字沒有關係,沒有交涉,與清淨心有關係。

  讀經也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的一門,要會讀。不會讀怎麼樣?著相,最怕的是著相。著相是不會讀,不能開悟,你懂得佛學的常識,不生智慧,著相。所以《起信論》裡面告訴我們聽經、讀經的方法,你要懂這個方法,你讀經、聽經會開悟。這個方法三條,第一個「離言說相」,就是你聽經不要執著他的言語,聽什麼?聽意思。讀經不要執著文字,文字是言說的符號,離言說相就是要離文字相。要不要讀經?讀經當然要看經,不要執著文字,用它的文字,不執著文字,那就對了。一定要放,事事無礙。最怕的是你展開經卷你執著文字,你著了相,著了相,你就不了真實義,你不著相,才能了真實義。這第一個,不能著相,不要執著言說、文字。第二個叫「離名字相」,我們講名詞、術語。這是講自性、煩惱這都是名字,名詞術語,不能執著。假立的,假設的,佛、菩薩、真如、自性、煩惱、菩提、眾生、佛陀,這都是名字。名字是為了方便起見而說的,不可以執著。第三個,「離心緣相」。心緣相是看了心裡想想這是什麼意思,這要不得。你心裡一想就變成意識,那就變成什麼?變成是你自己的見解,不是佛說的。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你沒有解如來真實義,你是解自己的意思,你自己想應該是這個意思,不是佛的意思。所以這個叫會聽、會看、會讀,「會」這個字妙絕了!宗門大德,禪宗裡面,你看語錄,他們測驗學生,老師測驗學生常常問「會麼」!真的會了?離心意識就會了,沒有離心意識,不會!你是凡夫,你怎麼能解如來真實義?如來真實義是沒有意思,就是如來真實義。有意思,都是你自己意思,哪是如來真實義!唯有沒有意思,他才懂一切意思;要有個意思,只有守著一個,他就不能貫通了。《老子》裡面所講的有跟無,無的作用太大了,有就壞了。佛法講空,空不當無講,空是有,空有不二,空是體,有是起作用。

  所以無知是般若之體,有知是般若起用,起作用有知,無所不知;不起作用的時候,無知,無知就是清淨心現前。清淨心是自受用,到底怎麼樣受用我們不知道,為什麼?從來沒有得過清淨心。菩提心上講的真誠、清淨、平等,這都是屬於定,它起作用的時候,正覺、慈悲。正覺就是無所不知,慈悲是無所不能,大慈大悲,就是幫助一切眾生。不但幫助六道,幫助四聖法界,幫助他們提升,脫離十法界,證得無上菩提。那就入一真法界,華藏世界、極樂世界都是一真法界,是諸佛的報土。這才叫什麼?拔究竟苦,得究竟樂。你在這個世間輪迴裡面,生生世世多少親愛的人,多少冤家債主,只要一見性,全都明白了,全都了解。無量劫之前,生生世世這些人你全都看見,他現在在哪一道,他在幹些什麼,跟你都有緣。親愛是緣,結冤仇還是有緣,有緣就得度。有緣他就找你,沒有緣他不找你,叫佛不度無緣之人,所以怨親平等。在你這個時候是怨親平等,在你這個時候看他們都有佛性,只是迷惑顛倒,那你得想方設法去度他。實際上不能想方,一想就變成凡夫了。這個地方一定要知道,覺悟的人到法身菩薩,就是初住以上,實在說阿羅漢以上就不再迷了。雖然無明沒破,我們可以說他迷得輕,不像我們這麼重,他已經覺悟了,逐漸擺脫迷惑顛倒,所以他們是步步高升。到初住以上這是大徹大悟,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是這個境界,惠能大師給我們示現的也是這個境界。

  《華嚴經》往後這麼長的經文,都是講悟後的境界,讓我們在這裡面生歡喜心,讓我們在這裡反省。我們的自性多麼圓滿,我們的本來面目是多麼的可愛。不知,迷惑!知道之後,我怎麼樣恢復,把現在一身的染污要把它洗掉。洗掉的方法,諸佛菩薩傳給我們祕訣,阿彌陀佛,只要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就能把它洗刷乾淨。求生淨土,這是祕訣,洗刷的愈乾淨,你帶的業就愈少,還是帶業往生,愈少,品位就愈高。其他的方法洗不乾淨!他這裡講的「我愛你,謝謝」,洗不乾淨,阿彌陀佛才能洗得乾淨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