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九一六卷)  2002/12/1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0916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華藏世界品」最後偈頌第九段,第九段有十首偈,從第五首看起:

  【或有佛光明。菩薩滿其中。有是蓮華光。燄色甚嚴好。】

  這個十首偈愈往後面愈殊勝,光明熾盛。『有佛』,這佛是老師,有老師當然就有學生,菩薩是學生;佛是世出世間最好的老師。佛起心動念,言語造作,無不是放光。講經說法,口放光;這一切動作,身放光;念念不捨眾生,意放光,所以三業都放光明。當然佛所行處,山河大地,一切萬物,無一不放光。諸佛如來如是,本師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,亦復如是。契入境界的人,宗門裡面所說的,會的人,他都能見到。沒有入境界的人,常常追隨在佛的身邊,契入得淺,不夠深,他能夠感觸到。雖然沒有契入甚深,那一些菩薩那麼樣的明朗,他能夠意識到,他能夠感觸到佛光遍照。這是事實,我們在《華嚴》裡面體會到。

  『菩薩滿其中』,不但是此界,像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,我們這個世界中有很多菩薩。這個世界是一個大世界,不是講這個地球。娑婆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,這個世界有十萬億個銀河系,諸位想想,這個多大?地球上的菩薩不多,娑婆世界別的星球上所有的菩薩都來聽。佛在哪裡講法,講經說法,做活動,這些菩薩是佛的常隨眾。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,這個是釋迦牟尼佛這個僧團,一千二百五十人。這一千二百五十人不是普通人,裡面大多數是諸佛如來示現的,少一半是法身菩薩示現的,那個不是真的凡夫,這個就是常說的「一佛出世,千佛擁護」,是這麼個道理。

  其他星球,不同維次空間,因為這個世界裡頭,這個大千世界裡頭有十法界、有四土。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,跟華藏,跟極樂,沒有兩樣。所以這個十法界的菩薩都來,我們凡夫見不到,佛見到了,菩薩見到了。那在我們想像當中,世尊這些常隨眾,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試問問,他們能不能見到?理上講,肯定見到;事上,他示現,他表演,他表演像我們凡夫一樣,沒見到。

  但是這個常隨眾弟子裡面,確確實實就是在示現裡面,有定功很高的,而且大乘經上說他們「皆是大阿羅漢」。大阿羅漢跟小乘羅漢不一樣。小乘羅漢是四果,大乘羅漢,如果是經上講的我們能夠體會到,大乘羅漢是法雲地的菩薩,是等覺菩薩,才稱為大阿羅漢。換句話說,在他們眼目當中,十法界的眾生他沒有障礙,這個空間維次全部突破了。那些人到道場來聽經,他們都看到,都能夠接觸到。所以「菩薩滿其中」,這句話是肯定的,絕對不是誇大的,絕對不是隨便說的,確確實實佛在哪裡示現,這菩薩都來。

  那我們知道佛的示現決定不是一處,哪個地方有感,佛就有應。佛可以分無量無邊身,我們在課誦裡頭常念,這《梵網經》上說的「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」。這些菩薩們也有千百億化身,佛在任何一個地方應化說法,他們的分身、化身也都去了,他們去聞法,他們莊嚴道場,不可思議。這一些理跟事,學習大乘的人都應當要通達、要明瞭。

  佛放光,菩薩也放光。真正發心學佛,他自自然然就放光。你們念過《地藏經》,《地藏經》念得很熟,你看看《地藏經》上講的。如果你真的依照佛的教誨去修行,你修布施波羅蜜,《地藏經》上有布施光明雲,持戒光明雲,忍辱光明雲,總共說了十二個。那這個光明雲,有大有小,看你修行的功夫。你真修,那我們世間人是怎麼講法?世間人講的是氣質。你修布施,確實你有那種布施的氣質,在佛法裡面就是放光,你持戒有持戒的氣質,你忍辱有忍辱的氣質,你修慈悲喜捨有慈悲喜捨的氣質;中國人也有講氣氛,不相同!

  造作惡業的人,他有那個惡業的氣氛,他也放光,他那個光是灰色的、是黑色的,不好不善的。依教奉行的人放的光善的,我們一般講是白色的、黃色的;那要修得非常好的,金色的。這個光裡頭最殊勝的是金色光明,這個人心善行善。現在許許多多修氣功,他真正有一點成就的,他能看到。實在說,真用功的人,心地清淨的人,無論什麼人,你一接觸,你就能看得出來。我們一般人講氣色,在佛法裡面講就是光明。你看看人家的氣色,看看這個人氣質,只要是帶個氣,佛法裡面稱之為光。

  末後這兩句,『有是蓮華光,燄色甚嚴好』。這也是我們能夠體會得到,也不難想像到的。佛法無論是大乘小乘、顯教密教,大多數都是用蓮華表法。蓮華表法的處所比用法輪表法的還多,可以說是蓮華表法是第一方便,用法輪表法還在其次。蓮華代表什麼?清淨不染。布施就不染慳貪,慳貪是染污。遠離慳貪就是布施波羅蜜,是「蓮華光」。持戒,遠離惡業,惡業是染污,持戒波羅蜜也是蓮華光。所以蓮華光的範圍就太大太大了,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,只要你能夠遠離煩惱習氣,遠離邪知邪見,遠離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光都叫做蓮華光。蓮華是清淨光明,一塵不染,取這個意思。「燄」是光,「色」,這是讚歎花的顏色,「甚嚴好」,嚴是莊嚴,好是妙好。因為你修行的法門不一樣,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,所以光色不相同,但是都是屬於清淨光明。

  這一些,我們怎樣落實到自己的生活,那就叫真修行,那個功夫真正得力了。修行,在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有真正的成就,實在說,還是善導大師講得好「總在遇緣不同」,這是關鍵。如果是遇到真善知識,不能夠追隨認真向他學習,這一生空過了,到了晚年,後悔莫及。我們在經典、在古人著述裡面我們看到,有一等成功的人物,這一生當中證得殊勝的果報。你仔細去觀察,這個人肯定是有眼光,我們一般人講有見識。他有慧眼,他能認識人,能認識善知識,能認識對自己修學有利的環境。即使捨棄生命,他也在所不惜,他務必要得到,這是為求正法而捨身,所以他能突破許許多多的障礙難關,他成就了。

  有一等人緣很殊勝,天天在釋迦牟尼佛的僧團裡頭聽經聞法,一生怎麼樣?沒有成就。這個障礙在自己,不在外緣。自己什麼?善根福德太少。世尊當年在世,都示現給我們看,不是說跟著釋迦牟尼佛的人各個成就,還是大多數不能成就。跟著佛也不能成就,何況後世的佛弟子!這個裡面,這都是教我們的。換句話說,沒有一樣不是教育,沒有一樣不放光。

  他教我們什麼?所有一切善緣具足,別人想求求不到的,有人求不到拼命求;那你這個緣很足你不需要,輕而易舉你就得到了。那你為什麼不能成就?是你自己的善根薄、福德薄。善根薄,你對於善友半信半疑。換句話說,雖然名為世尊弟子,對世尊半疑半信。你說他不信,他信;你說他真信,他懷疑地方很多。他認為釋迦牟尼佛也是個凡人,不過是比較聰明有一點修養,不能承認釋迦牟尼佛是萬德萬能,不能承認。這個疑經上常講,疑是菩提道上最大的障礙,那這就是自己的福德不夠,沒這個福報。

  《彌陀經》上教導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三個條件,善根、福德、因緣。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」。世尊講得這麼清楚,這麼明白。什麼叫善根?什麼叫福德?我講過很多遍。善根,真正能信能解。這個開經偈講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你要能解如來真實義,這是善根。真正能信,一點懷疑都沒有。既然能信能解,當然能奉行,能奉行是福德。能行能證,天天行,天天證;證明所行的沒有錯,證明所行如佛所說。性相、理事、因果絲毫不差,絲毫不爽。所以修行人生歡喜心,不亦說(悅)乎!

  過去在宋朝朱熹註《論語》,他有《四書集註》,在前面舉出幾條讀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的方法。裡面有一條說得很好。有人一生讀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,讀了之後,沒有什麼改變,這種人很多。實在講,讀了沒有改變,讀了跟沒讀一樣。有些人讀了之後,真正體會到《論》、《孟》裡面的幾句,他一生得受用,生歡喜心,這個雖然得的少分。有人讀了《論》、《孟》之後,真正體會到聖賢人的智慧德行博大精深,生起嚮往之心,生大歡喜。最後有一種人,讀了《論》、《孟》之後,契入境界,不知不覺手舞足蹈。那今天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,這很常見的書,我們展開讀了之後,是什麼樣的反應?從反應裡面,就能夠體會到這個書對你有沒有起作用,你是屬於那一個等次的。

  世法如是,佛法亦如是。無論大小乘經論,確實開卷有益,這個益你得到沒有?你得到多少?這個開卷就是放光。這個光明,你感受了幾成?你得多少受用?光明善好都是圓滿的,一切經都是圓滿的。所以佛在《金剛經》上講,「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」。那個法門就是講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,包括大乘小乘、顯教密教、宗門教下,無所不包,光明遍照平等。你能夠得到幾分?這個是人人都不相同。為什麼得不到?沒有別的,業障。我特別說這兩個字。

  業是什麼?業是你的生活行為,起心動念。起心動念是意業,言語是口業,身體造作是身業;身語意三業造作不善,與性德相違背,這樣造成了嚴重的障礙。所以圓滿清淨的光明,可惜你得不到。這個不能怪佛菩薩,只能怪自己。我跟諸位同學說,我初學佛的時候,也是業障很重很重,一天到晚,起心動念言語造作,全都是造業。我不是上根利智,但是我有一個好處,我尊師重道,這個是從小培養的;孝親尊師,我有這麼一點底子。

  紀念祖先,報答祖宗,這個念頭,我一生都沒有忘記,念念在心裡頭。我在台灣建第一個道場,華藏圖書館。圖書館成立的那一天,因為圖書館這個道場很小,那個面積,大概就是像我們現在這個一層樓。我們只有一個講堂,這個佛堂,所有活動都在一起。當中供養本師釋迦牟尼佛,釋迦牟尼佛的左面,我們一張桌子後面供祖先牌位。那個時候我們做的是依《百家姓》寫的,四百多個牌位。我們沒有能力建百姓宗祠,但是《百家姓》裡面,所有的姓氏祖先,我們都供上了。我們不曉得中國有這麼多姓氏,但是我們有個總牌位。這個總的是大的木雕的牌位「中華民族百姓祖宗之神位」,那這就都包括在裡頭。每一個姓氏,小牌位。

  在外國其他道場,沒有這種做法的,我們都供一個大牌位,這個牌位上寫的,中華民族,這上面「佛光普照中華民族百姓祖宗之神位」,我們都這樣供。諸位你看看,到現在看看澳洲淨宗學會,你看看圖文巴的淨宗學院,都供。這樣的牌位供兩個,為什麼?我們住在別人國家,住在澳洲,一定要寫著澳洲,佛光注照澳大利亞各族(他們種族很多)祖先的神位。在美國,我們一定是供養,一邊是中國祖先,一個是美國各個姓氏祖先的神位。這是我們的道場,跟其他一般道場不相同的地方,念念不忘祖宗。

  所以這個兩年,我們在香港,非常難得,我們在此地買得了三層樓,就用一層,現在我們用第九樓,用這一層做一個萬姓先祖紀念堂。今年冬至,我們舉行祭祖法會。祭祖法會一共是八天,今天就開始了。用什麼方式來祭祖先,來供養祖先?我們用的是佛七。因為場地小,報名參加,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,所以我們的名額只有四十八個人,精進佛七。佛七圓滿就是冬至,上午我們舉行祖先紀念堂開幕儀式,中午我們上供,供養祖先;下午我們舉行三時繫念佛事。讓我們全國每一個家的先祖,在這個地方都能聞到佛法,都能夠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,這是大孝。世出世間的孝道,沒有能跟這個相比。

  紀念堂開幕之後,紀念堂就是念佛堂,每一天晝夜念佛供養祖先。這個紀念堂跟這種紀念祖先的方式,我們這是第一家,在這個地方建立。希望將來在這個世界上,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,有中國人的這個道場,統統都建萬姓先祖紀念堂。我們來帶頭,古人講的「但開風氣不為師」。我們這個規模很小,希望其他的法師大德,你們有大福報的,你們建立大的紀念堂,必定能夠得到全國每一家祖先保佑你、加持你,功德不可思議。我們用真誠清淨平等報恩的心來做,決定沒有一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夾雜在其中。諸位想想,這是不是蓮華光?也是!

  那你要問,怎麼能把這個祭祖宗跟佛教扯在一起?其實這個道理古大德講得很多,我們在這麼多年講經也常常提到,佛法是師道,師道必然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,你說它是一還是二?我們祭祖是孝道,我們學佛是師道。既然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,你不能孝親,你就不可能尊師。不孝親的人跟佛一輩子,你還是個凡人,你什麼都得不到。所以世尊,你看在淨業三福頭一句教給我們什麼?「孝養父母」,第二句才「奉事師長」。佛法的修學,根還是在孝道,盡孝就是真正的敬佛。這個道理,佛在經論裡面講得很多很多,我們要細心去體會。這一首偈雖然只有四句,二十個字,其味無窮。我們接著再看底下一首:

  【有剎華光照。有以香水照。塗香燒香照。皆由淨願力。】

  你看這四句,前面三句都有個『照』,「照」就是光。哪一樣東西不放光?這個都是我們一般講,佛前面常用的供具,我們用香花供養、用水供養。他這裡講的是『華』、『水』、『香』,佛前面最常用的供養具,都放光。非常可惜,我們業障確實非常深重,我們沒有看到光,沒有聽到音,那個「音」是法音,沒有聽到。甚至於我們天天做,天天接觸,茫然無知,太可惜了。

  花在佛法裡面代表什麼?修因。我們供的果,果是代表果報,那這是用什麼東西供?因果來供,種善因得善果。我們看到這個花就想到我要種善因,我的心要善,我的言要善,我的行要善,不容毫分不善夾雜,那個花是表這個意思的。佛前供的花是代表這個意思,不是佛前的花?也代表這個意思,所以這個「華光」照遍虛空法界。

  我們不要說那麼大的範圍,講我們這個地球,你在哪個地方沒有看到花?花園裡面培養的花,野外野生的花,都是花。甚至於現在穿的衣服,衣服上繡的有花,印的有花;我們看到許多人戴的帽子,帽子上有花;繪畫,這個畫裡面有花。無論在什麼地方,只要看到花,統統代表的是修善因得善果,這個花在放光。無論什麼花都在放光,身上穿一件花衣服都在放光。會的人得利益,得什麼利益?提醒他覺悟,念念覺,時時覺,處處覺。

  凡夫業障深重,非常健忘,所以必須在一切時一切處,永無間斷的在提示你、在提醒你。幾個人懂?幾個人會?確確實實只有契入大乘的人他懂。諸位聽清楚,契入,你沒有契入,你不懂。我現在講起來,你聽起來好像懂了,我這堂課完了之後,你離開螢光幕的時候又忘掉。是不是這個樣子?沒有做到。果然做到是什麼樣現象?你心裡頭沒有一個惡念,你口裡頭決定沒有一句妄語。你在工作裡頭也好,日常生活也好,處事待人接物也好,決定不可能有一樁事情做錯了,對不起人,你不會。

  你的身心清淨,身心清淨在佛法裡面講,得到的好處,諸佛護念。諸佛智慧德相加持你,冥冥當中加持你,天龍善神冥冥當中在擁護你、保佑你。一切眾生接觸你的,你的磁場不一樣,你的氣氛不相同,人家特別喜歡親近你,特別喜歡幫助你,這是什麼?果,善果。你種善因不求善果,善果自自然然現前,哪裡還要求的?你看看花的表法,花在說法。誰說的?一切諸佛、法身菩薩,用這個形象來給你說法。會了,這個宗門講:會麼?會了的人,得利益;不會的人,茫然不覺。天天看花,天天供養花,家裡也有一個花瓶,也插了很多鮮花,來供給自己家人欣賞;除此之外,什麼都沒有了。你說多可惜。「華光照」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諸位同學,我們還要看前面這一首偈,第六首:

  【有剎華光照。有以香水照。塗香燒香照。皆由淨願力。】

  這個第一句「華光照」,已經簡單的介紹過,現在我們看第二句。『有以香水照』,這個就是供水,水有氣味就叫做香。我們平常在佛前都供一杯淨水。供水什麼意思?供花的意思,我們知道了。供水非常重要,水代表心,水起了波浪,心動了。佛前面供的這一杯水,供杯最好用透明的,用玻璃杯,高級一等的用水晶杯;現在這個水晶杯很普遍,我看到很多,透明的。水要清水,不可以供茶。水代表心,心地要清淨不染,那就是清淨;心地一個妄念不生,那就是水平不起波浪。所以這一杯水代表什麼?代表清淨平等。

  水有光,能照,這個「照」,就是代表自性本具的般若,般若智慧照見虛空法界。供水裡頭有這麼大的學問,水在佛門裡面表法的義趣最深。所以我們最簡單的一個小佛堂,如果連燒香、供花、供養燈都不方便的時候,供一杯水。供具裡頭,這是中心。你們想想看,代表是清淨心、平等心;清淨平等就是覺而不迷,就是正覺心。它起作用的時候,真誠慈悲,你說這個意思多圓滿!

  為什麼叫「香水」?香水不是在佛前供的,任何地方。大海,大海是水,大海水就有氣味,這個氣味,我們就稱香水。江水、河水、井水,無論在什麼地方,你只要看到水,茶也是水;茶裡頭有香味,有顏色。總而言之,無論在什麼地方,見到水,你就要想到,水要清淨,水要平等,我的心要像水一樣,水本來是清淨平等的。那個動搖?起妄念了,起了分別,他就動搖了,就好像水起了波浪。裡面不乾淨?他有了妄想,他有了執著。所以看到不清淨、不乾淨的水,我們要斷妄想,要斷執著;看到這個水在動,有波浪的,我們一定要斷分別。它在說法,它在放光,它在遍照,懂不懂這個意思?為什麼要供這一杯水。由此可知,水也是遍虛空法界,一定要懂這個意思。它在那裡說法,它提醒我們,務必要修清淨平等覺。

  清淨平等覺在《無量壽經》,世尊告訴我們是阿彌陀佛的尊號,阿彌陀佛有一個號就叫做清淨平等覺。諸位讀《無量壽經》也都知道。由此可知,這一杯水是不是教給我們修淨土法門?是不是教給我們修求生淨土?求生淨土要什麼條件?你看看那個水,仔細看看,就是這個條件「心淨則佛土淨」,西方世界是淨土(我們這個顯示牌上沒有了),是淨土。淨土的因是清淨心,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;念佛是方法,是一個手段。念佛念的是什麼?把清淨心念出來,是這個意思。如果不懂這個道理,天天念佛,心裡面還是有分別執著妄想,那就是古人講的「口念彌陀心散亂,喊破喉嚨也枉然」。

  我們今天這個心水是什麼?是染污的,是波動的。妄想分別執著嚴重,那就是什麼?大風大浪。風是外頭境界,六根接觸外面境界,你就受不了了。順你的心的起歡喜心,歡喜心也是波動;不順自己心,心瞋恚,生瞋恚,瞋恚也是大風大浪,你的心天天在動搖不定。哪一天你的心平下來像水一樣,像我們在佛前面供水一樣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無論是順境、是逆境、是善緣、是惡緣,都能保持著如如不動,這就對了。

  我們這一杯水不乾淨,這個不乾淨就是執著,嚴重的執著,我們常講自私自利。你有自私自利的心,你的水不乾淨;你有名聞利養的心,不乾淨;你有好惡,有喜歡、有討厭,你的心不清淨;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,你還有貪瞋痴慢疑,你的心不清淨。水混濁,你怎樣把這個混濁去掉,讓它恢復到乾淨。

  所以這個地方『有以香水照』。清淨的水是照,染污的水也是照;寂靜的水是照,大風大浪的水也在照,照什麼?照自己的心行。看到之後,你要懂得回光返照,想想我們自己的心行,我們的心水是動的,是靜的?是清淨的,還是染污的?照見是智慧,我們一般人講,覺悟了。我現在知道我的心不清淨,知道我的心不定,知道;知道是覺悟,悟後起修。覺悟之後,要把這個毛病修正過來,所以叫覺後起修。如何把這個染污去掉,恢復到清淨?如何把波動去掉,恢復到平靜?這就是「有以香水照」。這個「香水」也是遍虛空法界。哪一法不是佛法?真的,問題就是你會嗎?你要是會,沒有一法不是佛法。再看第三句。

  『塗香燒香照』,「塗香」是塗在身上的,「燒香」是燃燒的,大概我們供養佛是燒香的多,可是我們自己用的時候塗香多,香水現在用的人很多。我們修學大乘的人,大乘跟小乘不一樣,小乘是塗香不能用,也不能穿花衣服的,小乘。大乘就不一樣,你看看大乘菩薩打扮都很時髦。你們看看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,那是古時候造的像,身上帶瓔珞,瓔珞,我們今天講手飾。菩薩臂上帶手鐲,這個有項鍊垂下來的,那叫瓔珞。帽子上有花,戴花,有很多珠寶的裝飾,大乘;跟小乘不一樣。所以大乘它有塗香,我們現在用香水,凡是塗抹在身上的,這一種都叫做塗香。

  香表什麼?特別是塗香,表五分法身,表戒定慧,戒香、定香、慧香。可不可以用?可以用,用了之後,時時刻刻提醒自己,我有沒有修戒定慧,有沒有修戒定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,這叫五分法身香,它表這個意思的。在佛前面你燃一支香,特別是在現代這個生活環境,住在城市裡,大多數住的是公寓房子。公寓房子空間不大,如果燒很多香,就造成空氣污染,你學佛你的家人就反對,所以燒一支香就好。香是表法,這一支香燒好香,我們自己經濟能力可以辦得到的,盡量買好香,一支;你早晨起來做早課,一支香,晚上做晚課,一支香,平常供水就好,要懂這個意思。

  燒香裡面不但表戒定慧,五分法身,還表的是信香,我要信佛。這個「信」字,好難,不說不知道。我是李老師特別教導我的。這是我出家,我出家兩年才受戒。受了戒回來,一定要去拜老師,這是規矩,去拜老師。到台中去,看他老人家,我還沒有進門,他老人家在裡面看到我來了,就指著我:你要信佛,你要信佛。說了好幾句。我走到他的面前,給他行禮,他叫我坐下。我坐下來,他就跟我說:我剛才給你講的幾句,聽到沒有?聽到了,信佛。他說你知道什麼意思?這一問,我就答不上來了。

  他老人家講了:你學佛,這麼多年了。我受戒是我學佛第九年,出家兩年了,這兩年也教佛學院,也常常講經,這難道還不信佛嗎?是!我們聽到,是!沒錯,我不信佛,我為什麼來求皈依?為什麼來跟老師求學?為什麼要出家?為什麼要去受戒?當然信佛。他頭搖一搖,不然。那不然什麼叫信佛?他說:有許許多多老和尚,到老死都不信佛。這句話把我說愣住了。怎麼說老和尚到老死還不信佛?那怎麼叫信佛?最後他老人家說了:佛教導你的,你統統做到了,叫做信佛。我這才恍然大悟。佛教你的,你沒有做到,你不信,那一點不錯。佛教我的,我沒有做到,那當然不信;我要信,我當然做到。這才明瞭,「信佛」這兩個字不容易。

  佛前燒這一支香,代表信。佛在經典上講的,我能信,我能解;你把你所理解的,你統統做到,你要沒有做到,不信。出了家,受了戒,在講台上講經,還是不信。李老師那個標準很高。我們一般人講,信是什麼?迷信,這真的一般人信佛都是迷信,佛是什麼?不知道。自己說我信了,佛在經上講的什麼?不知道。佛教過我們怎麼修?不知道,這叫迷信!糊裡糊塗信了佛,糊裡糊塗過一輩子,死了墮地獄。怎麼這麼嚴重?哪有這麼大的罪過?有。什麼罪過?你穿這個衣服,示現這個形象,你沒有能依教奉行,你破壞佛教形象。這個罪想一想,是!你看佛講五逆罪,破和合僧,墮阿鼻地獄。破壞佛的形象,那個罪名跟破和合僧是相等的。

  我們這才真正明瞭印光法師為什麼不收剃度的弟子。印光法師有三不;第一條不做住持,第二條不給人剃度,第三條不傳戒,不當戒和尚。連尊證和尚,他都不幹,也不當引禮師。什麼意思?這個人出了家,受了戒,他要是不能夠依教奉行,那你剃一個,不就是送一個到阿鼻地獄嗎?你不跟人結了怨仇了嗎?人家墮阿鼻地獄時會怪你,你沒有把這個道理說清楚,講給人聽。你講清楚、講明白了,他沒有做到,那責任是他負;你沒有講清楚,沒有講明白,不知道勸導,自己脫不了干係。印祖在末法時期給我們的示現,是真實智慧。

  如果遇到一個真的有善根、有福德,那我相信,印祖一定會度,這個人可遇不可求,到哪裡去找?特別是我們看到現代的社會,想到印光法師這個做法決定正確。這是現身說法教導我們,世出世間,這是第一等大事,第一等大難事。所以燒香裡頭,含著有這個意思。信香表誠信,藉著誠信與諸佛菩薩起感應道交,至誠感通。

  燒香還有一個意義,這個香點燃一直燒到完了,你看這是什麼香?我們以香供養諸佛菩薩,供養一切眾生,燃燒自己,供養別人,這就是現在一般宗教裡面講的犧牲奉獻。你看看這個香的形象,這都是教給我們。我們天天燒香,有沒有早晚提醒自己,捨己為人?捨己為人在什麼地方做?在形象上做。要捨自己的煩惱習氣,做出一個好樣子來給人看,捨己!坐,規規矩矩坐在那兒,不能隨隨便便的,要裝模作樣,做給別人看的;站有站的相,坐有坐的相。這就是什麼?威儀。

  沙彌十條戒,二十四門威儀,依教奉行,用約束自己做出一個好的形象給別人看。這就跟什麼?舞台上表演一樣,扮裝這個角色,要扮得很像,不能隨便,不能馬虎。出家,出家的形象;在家,在家的形象。無論你從事哪一個行業,你在你的行業上要扮得像。要扮演一個覺悟的相,要扮演一個清淨的相,要扮演一個莊嚴的相,叫你這個行業人看了之後,尊敬你、效法你,以你為榜樣,以你為模範。佛菩薩示現在各行各業,男女老少,你要做得像;童子要像善財童子,童女要像龍女。演什麼角色,像什麼角色,佛菩薩的形象。

  所以佛菩薩形象就是覺者的形象,我們有沒有覺悟?不能扮演一個迷惑顛倒的相。所以佛弟子是一個至善圓滿的相,他不是一個顛倒染污的相。燒香裡頭有這麼深的意思在裡頭,你會嗎?你能夠理解嗎?你能夠依教奉行嗎?塗香裡面,那有五分法身香,意思很深很深,你要是統統都清楚、都明白,你燒這一炷香無量無邊的功德,這個香光遍照虛空法界。諸佛歡喜護念,天人尊敬擁護。所以是「塗香燒香照」。

  在佛法裡面,這個香還有一類,這一類是什麼?末香。末香可以塗,也可以燒。因為這個地方是偈頌,五言偈它受文字的限制,省略了。文字上省略,意思上圓滿的。這個香末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香粉,香粉可以塗,所以香粉可以塗在身上,也可以燒。像我們一般燒香裡面,有燒檀香末,那個檀香末,磨成細粉,那是屬於末香。所以講香,從形象上來說,分這三大類。現在有一種,就是香水,也能夠燃燒的,點燃之後,這個香氣放出來了。從前沒有這個,這個是最近我們在市場裡面看到的,液體的,燃燒放香。總不外這個三大類,我們一定要懂得表法,它都放光。後面這個經文還有許多供具裡面,到向下經文再跟諸位報告。末後一句,這是總結的因。

  『皆由淨願力』。這是講的花、香、水。我們想一想,確實如果沒有清淨的大願,這個大願「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」,菩提大願。這個願清淨,沒有一點點名聞利養,沒有一絲毫自私自利,這個願叫「淨願」。裡頭夾雜著絲毫自私自利,名聞利養,這個願不清淨。換句話說,這個三種供養,真實智慧利益,你決定得不到。這個供養具跟供養具裡面的表法,跟「淨願」相結合,那是諸佛如來的清淨教誨,那是法身菩薩給予我們修行養道的增上緣。你看讓我們眼見、耳聽、鼻嗅,不離正覺。

  那我們想一想,這許許多多的供具,不就是佛菩薩在說法嗎?佛菩薩為一切眾生說法,什麼時候間斷過?說的是什麼法?給諸位說,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在哪裡?不是在經本上,盡虛空遍法界剎土眾生,你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,那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》。真的,你會不會?活活潑潑,在我們的周圍從來沒有離開過。這一尊佛,毘盧遮那如來。毘盧遮那是梵語,意思遍一切處。佛遍一切處,法遍一切處,菩薩遍一切處,豈不是前面所說的,做種種示現。

  會的人每天涵養沐浴在如來聖教之中,長養善根,他怎麼會不成就?當然成就。他還需要經歷多生多劫嗎?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善財童子,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,我們相信。善財童子心目當中,凡夫、學生就是自己一個人。善財沒有同伴,沒有同參伴侶,沒有同學。菩薩道上就是一個人,其餘一切,一切是諸佛如來。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成就這個菩薩,圓成佛道。諸位想想,這個義趣不可思議,這是事實真相。

  我們在《華嚴經》裡面體會到,在《華嚴經》裡面覺察到,在《華嚴經》裡面,觀聽分明。那現在的關鍵問題,我們肯不肯認真努力去做?李老師講的,你做到了,你才真正信華嚴大教。你要不能兌現,你不信。果然信了華嚴大教,你這一生,善財童子是榜樣,你肯定跟善財一樣,圓成佛道。

  這一部經,在佛法裡頭,古來大德,不管是哪個宗,哪一個學派,修學哪一個法門,幾乎都一致肯定這一部經是如來的根本法輪。方東美先生不是佛教徒,他是個學者、是個哲學家,他非常喜歡《華嚴》,他把這部經介紹給我的時候說,《華嚴》是佛法概論,通達《華嚴》,佛家所有一切經論,你就全部通達,這個是通達出世間法的祕訣。

  方先生這個說法,弘一法師也是這個說法。你看弘一法師介紹知識分子學佛,他勸大家從哪裡入門?《華嚴疏鈔》入門,特別介紹的清涼大師的《疏鈔》,《華嚴經》的註解。為什麼?經不容易看懂,你要看註解。但是弘一大師那個時候還行,民國初年,一般高等知識分子,對於漢文還有相當的修養,看清涼《疏鈔》沒有問題。現在不行。別看這個相差只有五、六十年,五、六十年這個時代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,現在漢文程度一落千丈。尤其是中國大陸推行簡體字,所以這一些典籍是繁體字寫的。現在許許多多的大學生,連文字上都感覺得困難,何況義理;註解都看不懂。

  我自己對於這一部大經,說實在的話,想把這個經介紹給廣大同學,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,不敢啟講。所以我講《無量壽經》。講《無量壽經》的時候跟大家講,《無量壽經》即是中本《華嚴》,寧願《無量壽經》多講幾遍。《無量壽經》最近我講的這一遍是第十一遍,寧願多講幾遍,不敢講這部大經。

  講這個大經的緣起,在台灣是有一些法師找我,希望我把這個經講一遍,做成錄相帶,提供後學做參考。在中國大陸,茗山老和尚當面跟我講過幾次:這個經,法師,你要不講,恐怕以後沒有人講了。韓館長往生的時候,往生前一天的晚上,一再要求,希望我把《華嚴經》講一遍,《無量壽經》講一遍,都做成易解,便利於初學。所以在這麼多年當中,勸請的人很多,這我才答應。

  經文太長,八十卷再加上貞元的四十卷,除去當中重複的;八十卷的「入法界品」,二十一卷,跟貞元本重複。去掉這個二十一卷,總共九十九卷。我們講到現在,才第十卷。這個偈頌快講完,第十卷講完,我們已經講了九百多次,一次兩個小時,諸位想想,九十九卷,這樣講一遍,需要多少時間?往年我的老師,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啟講《華嚴》,我歡喜得不得了,但是他老人家講,沒有我講得這麼詳細。他八十卷經,好像講到「十迴向品」,他就走了。這也是給我一個啟示,他老人家走了,這一樁事情沒有完成,我做學生的有義務、有責任,把他老人家這一部經圓滿,這是我講這一部經的因緣。

  所以這個經上講,「皆由淨願力」。那這個經講的時候,我自己很得受用,愈講愈歡喜,確確實實這個境界跟著《華嚴經》提升。心地愈講愈清淨,愈講愈平等,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,在這個經裡頭,得了真實的利益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