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一一七卷)  2003/10/14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117

  諸位同學,請看四聖諦品,鄰次十界,苦滅聖諦第五句看起:

  【或名堅固。】

  這是如來究竟果地上的德號。往年,我們學習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,「首楞嚴」是梵語,意思就是究竟堅固,是清淨寂滅、究竟涅槃的別名。我們看到這個名詞,就會想到這個世間,實在講,這個世間包括十法界,十法界裡面找不到一法是究竟堅固的。有情眾生有生老病死,無情的眾生,植物有生住異滅,礦物有成住壞空,一切自然的現象剎那變化不住,永遠沒有停息的時候,所以在世間,『堅固』兩個字有名無實。修道的人、見道的人、證道的人,他知道,這個世間有沒有「堅固」?有。只有一樣東西真的是究竟堅固,那是什麼?法性,也就是說一切萬事萬物的本體。在佛法裡名稱很多,稱為法性,稱為真性、真如、第一義諦、清淨寂滅、究竟涅槃,名稱很多很多。「四聖諦品」裡面苦滅聖諦,所有的名稱都是究竟堅固。凡夫不知不覺,對這樁事情迷於法相,迷於生死,在沒有堅固裡面誤以為有堅固,不可得裡面誤以為有可得。所以,起惑、造業,變現成虛幻的果報,六道輪迴是夢幻泡影,十法界還是夢幻泡影,誤以為這是真實。

  菩薩修學證得如來果地,才知道真的有真實,真有堅固之體,有堅固的相,有堅固的作用。世尊教導我們,諸佛如來應化在世間,教導我們的都是這樁事情,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證得究竟堅固,覺了現象的虛幻,然後才在一切萬象之中得大自在。這個自在就是受用自在,決定沒有執著,決定沒有分別。這裡面的事理、性相,在這部經上講得太多了。第六句:

  【或名上妙。】

  這個名字也非常非常之好。「妙」是微妙,微妙到極處稱為『上妙』,這些都是大涅槃的別號。我們在開經偈裡面讀到的,「無上甚深微妙法」,這句就是講的如來果地上的境界。說如來果地,我們一定要曉得,那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自分,一切諸佛如來有,我們也有,我們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,無二無別。差別在哪裡?差別是他覺,我們不覺,差別在此地。所以,法身菩薩、諸佛如來,他們所過的生活是徹底大覺的生活,我們六道凡夫所過的生活是迷惑顛倒的生活。這點總要搞清楚,總要搞明白,什麼時候我們回歸到「堅固」,回歸到「上妙」,我們的學習就圓滿了,世間法說畢業了。

  自己圓滿之後,自自然然會去幫助沒有覺悟的眾生,為什麼?這個時候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。就如同這個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像我們一個人的身體,全體,所有一切眾生是我們身體裡頭的細胞,比細胞更小的原子、粒子,佛法裡頭術語講微塵,最小最小的物質單位,一個人就是一微塵。這一微塵迷了,這一微塵出了問題,我們要不要幫助他恢復?譬如我們的手,這個地方麻木了,麻木是出了問題,他迷了,他在造業,我們是不是要好好去照顧他,幫助他恢復健康?就這麼個道理。

  要知道整個宇宙是我們的法身,佛經上常講的「清淨法身」,是一體。因此這個宇宙裡頭,無論是哪個世界,無論是哪個眾生出了問題,就像我們身體上的一個微塵、一個細胞出了問題,自然,沒有條件,沒有任何條件,自然是要幫助他恢復,一個道理。現在一般人自私自利,只有自己,排斥別人,毛病!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?迷而不覺,不知道宇宙跟自己的關係。所以,聖賢人的教學,我們常講教什麼東西?教三樁事情,第一個,教人明瞭人與人的關係;第二,教人明瞭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;第三個,教人明瞭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。這三個關係搞清楚,才知道是一不是二,一而三,三而一,你的愛心,你的關懷,你的照顧,自然就遍虛空法界了。

  在西方宗教裡面,神愛世人,上帝愛世人;在東方佛教裡面,大慈大悲,仁慈博愛。這都是對於宇宙原本是一體的認知,這才是究竟堅固,才是上妙,無論從體、從相、從用。神聖的教學,目的在此地。真的覺悟,真的明白了,受用無有窮盡,無有邊際。示現在九法界只有一樁事,幫助一切眾生覺了,幫助一切眾生覺悟明瞭,了解事實真相,佛法裡稱為諸法實相,這是上妙,無上微妙。我們今天學習的,希望我們都不辜負佛菩薩的教誨,早一天契入境界,證得堅固甚深上妙的無上菩提!也就是徹底明瞭諸法實相,知道我們的心是虛空法界,我們的身是剎土眾生。清淨法身,心是法性,身是法相,性相是一不是二。

  契入這個境界,給諸位說,所有一切不善沒有了。法性裡頭沒有不善,法性裡頭所有的一切,點點滴滴都是至善,都是上妙;體至善,相至善,作用至善。華藏世界、極樂世界,基督教講的天堂、伊斯蘭教講的天園,是善心、善意、善行自然成就的,統統是性德。我們起心動念與性德圓滿的相應,一切的不善從我們內心裡面化解了。自己長時間的修養、智慧、德行,化解了內心裡面的對立,內心裡面的矛盾。與法性融成一體,與法相融成一體,就是證得法身;與法性融成一體,就是明心見性。這是欣樂,這是堅固,這是上妙。第七個名號:

  【或名離痴。】

  「痴」是愚痴,是無明,是迷惑顛倒的根,無明煩惱。佛講煩惱講三個,貪、瞋、痴。貪瞋從哪裡來的?從痴來的,如果你不愚痴,你決定不會有貪瞋這個念頭。所以,貪瞋煩惱猛利容易斷,痴不容易斷。痴,佛在上經形容它,斷愚痴像藕斷絲連,藕斷了絲連上,這就說明痴不容易斷。離了痴就證法身。所以,戒定能斷貪瞋,不能斷痴,什麼才能斷痴?智慧。戒定慧,慧斷愚痴,智慧不開,痴斷不了。愚痴斷了,這叫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在教下講大開圓解,只要愚痴一斷,世出世間法自然就通達。為什麼?你沒有迷惑了。世出世間法為什麼會通達?世出世間法是自性變現出來的,你現在明心見性,哪有不通達的道理,當然通達!這就是所謂一經通一切經通,一法門證得,一切法門統統證得,就是這個道理。

  這句話還是很難體會,我們從個比喻上來說,一個法門,譬如一棵植物,我們用一棵樹來比喻,一個法門是什麼?這樹上一片葉子,這個法門一門深入,葉子從哪裡來的?葉從樹梢長出來的,樹梢從哪裡來的?樹梢是從樹枝長出來的,樹枝是從樹幹長出來的,這個幹是從本長出來的,本從根長出來的,你找到了根,你看一門深入找到根了。根找到之後,整棵的樹你就得到了,你得到的不是局部,你得到的是全體,圓圓滿滿的證得,這就一切都通了。如果你只執著這一片葉子,你連樹梢都沒有得到,你所得到的是一片葉。你要深入一層,我找到樹梢,這樹梢長的有好幾片葉子,你得到的範圍就大了。再深入一層找到樹枝,樹枝上有好多樹梢,樹梢上有好多樹葉,愈深入你得到的愈多,不就是這麼個道理!

  世法的修學,實在講是枝葉,得到的有限。宗教裡頭神聖的教學都是找根本,根本找到了,一切都得到了。愈是往根本上求,這個人的心胸愈開闊,心量愈大,量大福大,福報跟著來的。福報從哪裡來的?稱性。性德沒有邊際,所以心量也沒有邊際,大乘經上常講的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就是說這樁事情。所以,大乘佛法的修學,真正的目標沒有別的,『離痴』而已。這個地方痴已經離了,果地,這不是因地,是果地,苦滅聖諦,這是出世間的果。所以,痴已經離了,上妙已經證得,究竟堅固已經契入,都得到了。

  在我們現前境界裡頭,首先要認識自己,中國古德常說「人貴自知」。為什麼?你自知就會好學,「人貴自知之明」,明就是智慧,你有自知的智慧,你才真正開始覺悟。人沒有自知之明,他迷惑,他沒有覺悟。這個覺悟我們常講始覺,你剛剛開始,到自知之明的時候開始覺悟。內心平和,煩惱習氣不要斷,自自然然沒有了,為什麼?覺裡頭沒有迷,性裡頭決定不雜煩惱。性,什麼樣子?我們說了十個字,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」,那是真心的樣子,真性的樣子,或者說是佛性、法性的樣子。這十個字實在說我們只能夠體會它的皮毛,真誠的精義,清淨的上妙,平等的甚深,正覺、慈悲的博大,沒有法子想像。

  所以,我們今天看到這幾個字,能夠領會得的很粗很粗的皮毛。但是這是起步,從這個地方契入,那就是說我們知道多少,要落實多少,這就是契入。佛法裡面講修行證果的正確門徑,知道多少做到多少,知道要不能做到,永遠在門外,沒進去,那裡面的堂奧之妙你永遠見不到。貴在落實、做到,做到一分,你就又深入一層,你的知又深入一層,你把你所知的又能做到,這樣真的是步步高陞,永遠沒有退轉。天天在提升你的境界,這樣有個十年八年,上根,就大徹大悟。

  中下根性的人如果你有福報,這個福報是講長壽,長壽是你有足夠的時間,你能夠學個三十年、四十年、五十年,入這個境界了。如果沒有這個福,壽命短那就沒法子,你功夫還不到,壽命到了。這是《八大人覺經》上講的死魔,死,為什麼是魔?意思就是這樣的,功夫沒有成就,還差一層,壽命到了。縱然這一生修學得不錯,死了之後,來生還能得人天身,就算你善根福德因緣具足,你來生還接著來修學,這一轉世至少耽誤二十年;換句話說,你的學習中斷二十年。中斷二十年之後,又從頭來起,你說這事情多麻煩,這就是退轉,進進退退,所以不容易成就。

  修行如果不是上根利智,中下根性人最重要的是壽命。壽命是業報,但是可以修得,真正斷惡修善,自自然然的延長壽命。我們在《了凡四訓》裡面看到,了凡先生沒有求長壽,他求的是功名,我們在《四訓》裡面看到,他求功名;他命裡頭沒有兒子,他求兒子,沒求長壽。他壽命是五十三歲,五十三歲那年他也平平安安度過,他活到七十多歲,差不多多活了二十年,這個二十年是他修得的。自從明瞭這個道理之後,他就斷惡修善、積功累德,他幹這個。多活二十年,他的境界是大幅度的提升。

  《了凡四訓》這部書,對我們修行人來講是重要的資訊,提供我們修因證果的證據。我們依照他這些理論、方法來修學,我們這一生的命運改過來了,我在這個地方給大家做了一個真實的例子。我沒有福報,沒有智慧,沒有壽命,比了凡先生的命還要短,他的壽命還有五十三歲,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。遇到佛法,遇到這些善友,接受他們的教誨,認真努力的學習,命裡頭沒有的,現在都現前了。一點福報都沒有,現在看起來福報還能過得去,除自己生活之外,還能夠幫助別人。沒有智慧,以前有點小聰明,現在能把這小聰明轉變成智慧。我也沒有求長壽,四十五歲的關口過去了,活一天,對自己來說,是要把境界向上提升一層;對世間來說,全心全力我在做幫助正法久住,給予一切眾生真實利益。

  真實的利益是什麼?幫助眾生覺悟,只有覺悟才是真實的利益。佛法裡面講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」,這是真實利益。要知道,息滅貪瞋痴,自性本具的戒定慧就現前,戒定是自性本具的福德,無量無邊的福德就是戒定。戒是自然的法則,成就之後,我們現在講的是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無一不與自然法則相應,隨順大自然的法則,這是持戒波羅蜜的圓滿。定是清淨無染,智慧現前了;智慧現前,「離痴」,無量劫來迷惑、愚痴斷盡了。

  這樁事情難,前面跟諸位說藕斷絲連。你看看斷貪瞋,這是戒定的成就,圓教初住菩薩就圓滿了,這兩門功課就畢業了。痴怎麼樣?痴還要學習,痴畢不了業,從圓教初住要到妙覺位才畢業。把愚痴分成四十一個等級,四十一品無明,離一品愚痴你就升一級;初住菩薩離一品,二住菩薩離二品,三住菩薩離三品,只要離一品,你的地位就升一級。四十一品統統離了,稱為妙覺,就是如來究竟果位,畢業了。這就是絲連,藕斷絲連。所以,圓教初住菩薩確確實實心地裡頭決定不會有絲毫慳貪,不會有絲毫的惡念,貪瞋沒有了。但是愚痴還是有,他的智慧開了,智慧開了沒有圓滿。所以,貪瞋容易斷,痴不容易。

  在一真法界裡頭,在華藏、在極樂,最主要修行的功課就是斷愚痴。這裡面的人,貪瞋是決定沒有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曉得這事實真相,在現前我們生活當中,要懂得遠離貪瞋痴,遠離貪瞋痴就是勤修戒定慧。所以,我們也要像佛菩薩應化在世間,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。這些應化的人,他們就是這樣做法,我也要學他,要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,這就對了。所以我們要細心觀察,社會大眾有哪些不如法的,違背性德的,我們要教他。用什麼方法教他?現身說法,我們自己要做出樣子來給他看。

  我常說,世間人不懂得孝順父母,我們建個先祖紀念堂幹什麼的?教孝的。幾千年的祖宗我們都不忘他,我們還要紀念他,眼前父母哪有不孝的道理!這就是什麼?尋根,現在社會上有這麼一個名詞,尋根。我從哪裡來的?父母生我、養我、教育我。我的父母從哪裡來的?他有他的父母,我們叫祖父母。祖父母從哪裡來的?叫曾祖父母,曾祖父母從哪裡來的?高祖父母。一代一代往上追,我們先祖紀念堂是追到五千年,我們的祖宗三皇五帝,不忘本!學院每位同學,無論你是在這常住,或者短期來參學,都要懂得這個道理。任何人來問的時候,你都能夠答得出,你答就是教他,你給他說明就是傳道;這是人倫的大道,這是隨順自性的大道,不能不知道。這就是聖賢教化的三樁事情,人與人的關係,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,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,統統在這裡頭。這個建築物裡面的陳設,表演這個,進入這個殿堂,學習!

  我們今天念佛,念佛就是求的這個,用一句佛號。這一句佛號是大圓滿,世出世間一切究竟圓滿的,在這一句佛號之中。我們講經講這麼多年,諸位聽這麼多年,都應該曉得。整個的佛法歸納起來,我們今天叫《大藏經》;《大藏經》再一歸納,《華嚴經》;《華嚴經》再歸納,《無量壽經》;《無量壽經》再歸納,「四十八願」;四十八願再歸納,「第十八願」。第十八願是什麼?名號功德不可思議!就是這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。所以,這一句「阿彌陀佛」展開來就是宇宙之間一切法,一法都不漏,我們今天稱念六字洪名,修自己,供養祖先,供養諸佛菩薩,這個意義不可思議,並不麻煩。

  我們人人都要知道,人人要能說得出,要做得到。今天為什麼人家問你說不出?你沒有做到,你能做到,哪有說不出的!你能做到,你說出來,自然能感動人,一個被你感動,那一個就得度了。教學,沒有一樣不是在教學,身體也在教,言語也在教,起心動念都在教。為一切眾生做師做範,做師表、做模範,這叫學佛,這叫學習聖賢的教誨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諸位同學,請接著看第八句,苦滅聖諦第八句:

  【或名滅盡。】

  這個『滅盡』,指的是煩惱、習氣、生死以及一切的不善統統滅盡,這也是究竟果地上的名號。涅槃這個名詞,在中國普遍的翻成「滅」,涅槃是梵語,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講的是滅煩惱、滅生死。生死範圍非常廣大,包括了十法界,所以生死我們要說成「生滅」就更好懂。所有一切生滅法都滅了,所有一切煩惱、習氣統統滅盡,這是涅槃的名字,也是如來果地上的一個稱號。小乘涅槃,他滅的生死是六道輪迴生死,四聖法界裡面的變易生死,他沒有滅。六道裡面的分段生死,他滅了。煩惱裡面,他只滅見思煩惱,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,他沒有滅,所以這個涅槃不是究竟的。大乘教裡面稱為偏真涅槃,他的果報是阿羅漢、辟支佛,這是果報。

  何以有兩種?阿羅漢稱為聲聞,是生在有佛出世,聽佛說法,接受佛的教誨,依教修行證得的果報,所以稱聲聞。阿羅漢是梵語,意思是無學,無學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畢業,他所修學的功課都學完了,小乘教裡面學完。小乘教是以永脫六道輪迴,以這個為目標,他真的做到了。在佛法修學裡面頭一個階段,他做到了,所以叫無學。做到這個之後,他還得要迴小向大。就好比讀書,他小學畢業,小學畢業之後,還要繼續升學,去念中學,去念大學,他的學業才能圓滿,決不能說到小乘畢業就中止了。

  但是小乘轉大乘,世尊在經典裡頭給我們說過,小乘一定會轉入大乘,但是時間有快慢不同,這與他的根性有關係。佛說如果是利根的人,大概是一萬劫,諸位想到一萬劫,我們看一萬劫,時間很長很長!實際上一萬劫不長。為什麼?你想想四空天,四空天裡面最高的,非想非非想處天,生到那個天上壽命多長?八萬大劫,壽命八萬大劫。阿羅漢沒有上進的念頭,到小乘畢業不想進取了,時間只有一萬劫。一萬劫之後他心動了,還是要往上提升,利根的;鈍根的,鈍根一萬劫他還沒有這個念頭,兩萬劫一定有這個念頭。所以,佛說阿羅漢證得阿羅漢果之後,兩萬劫他會迴小向大。

  辟支佛聰明,比阿羅漢根性利,所以辟支佛一般是一萬劫,一萬劫他就迴小向大。我們看這一萬劫、兩萬劫的時間很長,但是你要看看四空天裡面,它就不長!四空天非想非非想處天的人,壽命八萬大劫。所以,生到四空天,實在講也是遭難,遭什麼難?八萬劫當中聞不到佛法。所以佛菩薩在六道裡教化眾生,哪些眾生是有緣的?欲界有緣,色界有緣,無色界沒有緣,佛不會到無色界去。欲界裡面,人天的緣勝,三惡道就差了,三惡道的緣很少。

  所以,菩薩在世間示現成佛是一定在人間,在天上示現多半是菩薩身分,沒有示現成佛的。示現成佛是決定在人間,人間的緣勝。為什麼?人間是苦多樂少,容易開悟;天上是樂多苦少,大家都貪圖享受去了,把修行這樁事情疏忽了。所以說,富貴學道難,天人就好比是富貴的,不太容易接受佛菩薩教誨;惡道,惡道太苦了,所以貧窮學道難,他太苦了。一天三餐飯都成問題,他哪有時間來聽佛法?哪有時間來修行?人道苦樂都有,而且是苦多樂少,容易覺悟,容易接受。所以,菩薩示現成佛是統統在人道,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。

  我們今天生在人道,真的,特別是在這個時代,苦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多。樂,現在是什麼樂?現在人享樂,我在講席裡頭常說,我用比喻來說,他們是吸毒、打嗎啡,認為這個很樂。這個短暫的享受,付出多少代價!現在社會一般人享樂,你們想想看,是不是這個情形?跟古時候一般人享受天倫之樂,大自然的樂趣,不一樣。現在人追求的是財色名食睡,他付出了什麼代價?完全違背性德,完全違背了善行,就是十善沒有了,念念都墮在十惡。他明顯的付出代價,那就是三途苦報。你在這個世間有多長的壽命,你造作的這些惡業,將來墮落在三途,三途墮落容易,出來難。你要到哪一生哪一劫,你才能出頭!你要真的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你還願不願意幹這樁事情!

  你造作這些惡業為什麼?還不是為名、為利,總離不開五欲六塵,不知道五欲六塵是虛妄的,是不實的。不知道宇宙之間真實是「滅盡定」,滅盡定是小乘證的。這個地方的滅盡比小乘的更勝、更廣、更妙,究竟圓滿的滅盡,這是真實,這不是假的。有智慧的人,這不是聰明人,有智慧的人,念念隨順性德,念念是自性的流露,那是佛法常講真實功德、真實智慧。念念是利益一切眾生,決不是為自己,決不是為自己家庭,決不是為自己一個小團體,或者是為自己這一個國家,不是的。他為誰?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。具體而言,念念是為全世界眾生著想,他哪裡是為一個地區?佛法常常講的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這個人福報大,我們中國諺語常說量大福大,他有那麼大的心量,他才有那麼大的福報。這福報稱性,換句話說,這不是修德,這是性德,性德是自然的,性德不是造作的,法爾如是。第九個名字:

  【或名遠惡。】

  前面是「滅盡」,前面也講過「離痴」。『遠惡』,所有一切惡法、惡念、惡意、惡行、惡法,統統都離開,遠就是遠離。這樁事情特別在我們現代,我們要非常在意,認真努力來學習,不要要求別人,要求自己。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,我們想做這個事情是善事、是好事,是利益社會,是利益眾生,但是現在有障礙,這個時候怎麼辦?反省。障礙在哪裡?障礙不在外面,你要認為障礙在外面,錯了,你永遠不能解決問題,永遠不能成就。障礙在哪裡?障礙在裡面。在我們自己智慧不足,德行不夠,在這裡!諸佛菩薩智慧圓滿,德行充足,他做什麼都沒有妨礙。

  《華嚴經》上講的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,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。所以,一切到自性中求,沒有一樣不圓滿,世出世間一切事都能夠圓圓滿滿,要從自性裡頭求!自性怎麼求法?幾乎世間所有宗教都肯定,從真誠心中求,誠敬。我在基督教裡看到,我在伊斯蘭教看到,我在印度教裡頭看到,誠敬!從真誠、恭敬。以真誠心,首先是敬自己,敬自己什麼?敬自己的法性,敬自己的佛性,敬自己的至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那是性德。從這個地方出發,然後顯發在外面,你自自然然是以真誠恭敬心敬一切人、敬一切事、敬一切物。你還有什麼障礙!這是聖賢處理世出世間一切法,理事無礙、事事無礙的祕訣。孟夫子說的「反求諸己」,這句話是真理。

  在修行裡面落實,無非就是遠離一切惡。這不就是世尊在《十善業道經》上所說的嗎?「永離一切世間苦」,這句話是從果上講的。一切世間苦怎麼來的?它的根源就是念不善,思想不善,言行不善,所感得的苦果;不善就是惡,《十善業道經》上講得很具體,很明白。身,永遠離殺生、偷盜、淫欲,永離;口,永離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;意,就是心裡永離慳貪、瞋恚、愚痴。這就是永離十惡,離惡就是善。積極的去修十善,這個十善的範圍、境界遍虛空法界。

  十善不小!十善不簡單!十善裡面包括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法,一法都不漏。首先你要有心,這個心就是佛在經上教導我們的,「常念善法」,心善;「思惟善法」,起心動念決定與十善相應,決定不違背十善。諸佛菩薩教化眾生,在經教裡面講無量無邊的善行、善法,總不離這十條,這十條是根!世尊特別把不貪、不瞋、不痴指出來教導我們,這叫三善根。世間,這個世間是講十法界,十法界裡頭一切善行、善法,都是從這個根裡頭生的,怎麼可以疏忽?我們在《十善業道經》裡面看世尊所說的,這十條遍一切佛法。我們今天講大乘小乘,宗門教下,顯教密教,真的沒有一法不包括在其中,才知道「十善業道」義趣深廣無有窮盡。但是世間,特別是初學,往往小看了它,講這是微不足道,這是人天小法,那是只看到皮毛,不知道它的精髓。

  惡斷不了,縱然有真正發心修行的人,不知道這個道理,窮年累月的修行,離不乾淨,離不徹底,諺語常講的拖泥帶水,所以成就永遠是有限度的。這是什麼原因?解得不夠深,不夠徹底,不夠圓滿。「般若經」上,佛教我們深解義趣,義理趣向解得不深不行。但是要怎樣深解?那你要記住,諸佛菩薩、祖師大德常常掛在口上的,「行解相應」,這句話重要。從什麼地方求深解?從行。真的,我解多少,就是我懂得多少,我要做到多少,從這裡下手,你才真正能深解義趣,你才能得到三昧,你才能大徹大悟。然後你才能對一切惡法究竟遠離,圓滿的遠離。不做不行!

  今天早晨,市長到我們這兒來吃早飯,現在世界上許許多多人都在祈求世界和平。我們也常常得到這個訊息,某個道場在做法會,祈求世界和平。我講得很多,在這個世間,眾生祈求世界和平,總有幾千年、幾萬年了,可是事實怎麼樣?這我們大家都知道,世界沒有落實和平,好像和平距離我們愈來愈遠,和平真的是遠離我們而去。這是什麼原因?我們是有心求,有這個願望,願望好像也很懇切,但是沒有事實,沒有能落實。落實要從哪裡落實?從自己心地上落實,求自己,不要求別人。我能不能跟一切眾生和睦相處?和睦相處是果,真正的因是什麼?因是平等對待,我有沒有這個心?有沒有這個念頭?有沒有這個願望?與一切眾生平等對待,果報就是和睦相處。

  為什麼不能和睦相處?我總比別人高,他總不如我,不平等,不平等哪來的和睦!所以,我們中國古人這個術語「和平」,在東方,聖賢人他們教學是先說果後說因,四諦不是這樣的嗎?世間法裡頭先講苦,果報!說的什麼?你立刻就能接受,就能夠深深感觸到,先說果再說因。出世間法也是的,先說滅諦,然後再給你說道諦。所以,中國人講和平,先給你講和,和睦相處;然後給你講因,和睦相處從哪裡來的?從平等對待來的。你有高下的心,現在人常講值得驕傲,這就糟糕了,值得驕傲就沒有和平!佛法裡面不講值得驕傲,他講什麼?可欣樂,欣是平等的。我們中國人講可喜可賀,沒有說值得驕傲。驕傲是煩惱,是不平!平等沒有驕傲。

  所以,我們能不能跟一切眾生平等?我們能不能跟一切萬物平等?佛法講到最後「生佛平等」,你看看這個名詞多好!佛多謙虛,把眾生高高抬在上面,佛在下面,生佛平等;他不說佛生平等,我們要學!愈是真正平等的人,愈謙虛。和睦平等,自己謙虛,尊敬別人,這是真的。平等的相,平等的樣子,平等的樣子裡頭絕對沒有傲慢,絕對沒有自己高高在上,沒有。所以中國人講禮,儒家講禮,禮講「曲禮」,委屈自己,尊重別人,這是禮,這是平等,這決不是自卑。《禮記》裡面說了,禮是什麼?自卑而尊人,那個自卑是謙卑、謙虛,不是傲慢,也不是我們一般人概念上的自卑,平等的,是謙卑。我們在天主教《玫瑰經》裡面,看到聖母瑪利亞謙卑,這個要學!學什麼?「遠惡」,謙卑是德行,驕慢是惡,要遠離,學謙卑。所以,平等從哪裡表現,從謙卑裡頭表現。我們在這個社會,希望這個社會安定和平,每個人幸福美滿、快快樂樂,社會一片祥和。社會的祥和,宇宙的祥和,一定感得來風調雨順。

  我們希望世界能變得這麼美好,這個希望可以落實,要從自己本身做起。從本身做起,這一般講,我們要做重大的犧牲,要捨己為人。這個重大犧牲是什麼?犧牲什麼?犧牲惡念,犧牲惡意,犧牲一切的惡言、惡行,你說這個犧牲值不值得!我們的心善良、意善良、言善良、行善良,用這個來供養一切眾生,來供養諸佛菩薩一切神聖,在祖宗紀念堂用這個來供養、奉獻我們的列祖列宗,這叫犧牲奉獻。要犧牲自己的貪瞋痴,犧牲自私自利,犧牲名聞利養,犧牲五欲六塵的享受,犧牲貪瞋痴慢,講這個!這是遠離,真正離惡修善。末後一句:

  【或名出離。】

  『出』,超出,『離』永遠離開,這是從果上講的。「出離」什麼?出離六道輪迴,出離十法界,果上說的。我們知道果上不能解決問題,解決問題在因上、在緣上。換句話說,苦的因、苦的緣,我們能出離,苦果就沒有了。苦的因,苦的緣是什麼?用佛法術語來講,種子現行。種子是因,現行是緣;現行是因,種子是緣,可以互為因緣,這就是講轉變!這是我們常講的因果不空,因果何以不空?轉變不空,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,轉變、相續、循環。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就曉得如來果地上,出離了世間,總的來講出離世間,出離十法界了,我們知道這個事實,要有這個心願。

  現在我們的出離行要怎麼做?要知道出離一切不善,這兩年我們提倡的純淨純善。不能有個不清淨的念頭,不能有不善的念頭,培養自己的純淨、純善。心是純淨純善的心,念是純淨純善的念,發出來,言是純淨純善的言,一切造作是純淨純善的行。以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,你想想看哪有不往生的道理!信心十足,無論在什麼時候,無論在什麼場所,無論是什麼樣的遭遇,肯定往生。經教裡頭常講心淨則佛土淨,我們三業清淨,所感的就是淨土。

  我們的願,在淨土裡頭,選擇西方阿彌陀佛淨土。天天念阿彌陀佛,想阿彌陀佛,不離阿彌陀佛,一切處一切時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統統跟阿彌陀佛相應。《彌陀經》上所說的,完全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,落實在我們處事待人接物,這叫真修淨土,這個不是口念彌陀心散亂,那是不能往生。一定要懂得心淨則佛土淨,心淨,言行哪有不清淨的道理!心淨肯定三業清淨,這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有把握往生。我們今天在此地一切的作為都是屬於淨業,裡頭沒有雜染,沒有自私自利在裡頭,沒有名聞利養在裡頭,這個業叫淨業。

  我今天做這個事,希望自己有好名譽,希望大家尊敬我,有名、有利夾雜在裡頭,你這個業不淨,染業!染業能不能生淨土?不能。染業做這些好事,佛在經教上告訴我們,得六道裡頭有漏的福報,是這麼一回事情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染淨,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你修的是染業,將來的果報還繼續搞輪迴;你修的是淨業,出離了,永脫六道、十法界。所以要常常記住淨業,我們這個學派叫淨土、淨宗,最重要的是心清淨,意念清淨。所以不要夾雜惡念,不要夾雜惡意,不要夾雜惡的言論,這樣就好。

  所以,同學們來問我消除衝突,促進和平,我說我們只講促進和平,不講消除衝突。什麼原因?你口裡頭還有消除衝突,你的意念裡頭這個衝突沒有消除。意念裡面衝突消除了,你怎麼還會說這個話?衝突真的就沒有了。你意念裡頭、言語裡頭還有衝突,衝突永遠不能消除。消除,從我們自己意念裡頭拔除,沒有了,你沒有,我沒有。你口裡常說,我口裡頭沒有,念頭沒有了,我念裡頭只有和平,和睦相處,平等對待。

  怎麼落實?落實在我要求自己,不要求別人。我要包容一切,一切從自己做起。我要包容一切,我要敬愛一切,我要尊重一切,我要關懷一切,我要互助合作對一切眾生,從自己本身做起。不要要求別人怎麼對我,我要要求我怎樣對人,和平就落實了。還有個念頭想到別人的,和平永遠不能落實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