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三二七卷)  2004/11/2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327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菩薩問明品」,覺首菩薩偈頌第三首,我們先把偈頌念一遍:

  【譬如河中水。湍流競奔逝。各各不相知。諸法亦如是。】

  這一首偈是比喻。從這一首往下一共四首偈,這四首偈是從四個比喻,地、水、火、風,它的順序第一首是依水有流注,流注就是相續相;下面一首是依火,火焰有起滅;第三首是依風,風有動作;末後一首是依地,地有任持。顯示法裡面也有四個意思。這四個意思清涼大師一開頭也給我們提示出來,這很難得。法中四個意思,第一個是依真妄相續,這就是這一首偈子所顯示的;第二首是依真妄起滅,用火來做比喻;第三首是妄用依真起,也是起滅,是用風來做比喻;末後一首是妄為真所持,這用地來做比喻。法喻各有三義,第一個意思唯就能依,第二依所依,第三唯所依,這四首偈都有這三個意思。

  所以在第一首裡面,我們從清涼大師註解裡面說明有十個意思,「不相知而成流注」,這十個意思前面跟諸位介紹過。佛是教導我們在任何一個現象裡面,只要你細心觀察,你必然能夠覺察到諸法實相,就是一切法的真相。真相就是體性,也就是文殊菩薩在前面所問的心性是一,從任何一個事相你都能夠見到心性是一。心性是一,是諸法實相;心性是一,是性空,就是法性,就是本無,就是緣會。所以僧肇大師在《肇論》裡面講的,經論上佛說種種名相是一樁事情,是一個意思;一個意思你從許多名相裡面去體會,你才能覺悟,這是世尊教學的善巧方便,我們從善巧方便裡面悟入真實,明瞭事實真相。

  你要問為什麼要明瞭?不明瞭行不行?不明瞭就叫無明,從無明生出來的知見就叫邪見,不能見性;不能見性是不能了解事實真相。不能了解事實真相,你的妄動(念頭起滅)你決定伏不住,縱然伏住還是無明。有少數無想定伏住了,他是無明他並沒有覺悟,果報在四禪無想天,也很了不起!我們凡夫看起來也很有功夫、很有道行,他出不了三界,壽命到了還是要往下墮落。這是佛在大乘經教常講,正是諺語所謂的「爬得高,摔得重」。無想天跟四空天人壽命盡了的時候,差不多都是墮地獄,從最高的墮落到谷底。你要問為什麼?你要問這個話,他把他得到的這個境界誤會是無上涅槃,他自己以他成佛了,已經證得了無上大涅槃。這是一種誤會,不是涅槃境界。證得大涅槃就是不生不滅,到壽命盡的時怎麼還有生滅?這個時候他懷疑、他批評諸佛如來所說的話是假的不是真的,我到這個境界我為什麼還有生滅?這個念頭起來毀謗三寶,謗佛、謗法,由於這個罪墮地獄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

  得到無想定,這是屬於四禪境界,功夫是相當高,到色界天頂;如果不真正覺悟,往往還不如一個凡夫,我們人間的凡夫。人間凡夫遇到淨宗法門還真能成就,善導大師的話不錯「總在遇緣不同」,他這個話是對念佛往生的人,是四土三輩九品,他說總在遇緣不同。那我們要把它用在八萬四千法門,這個話也是正確的,也是總在遇緣不同。你在末法時期你遇到禪、遇到密、遇到教、遇到律,真正遇到善知識一樣能成就,不是不能成就。末法時期善知識少,我們細心觀察、細心去參究,諸佛菩薩、聲聞緣覺真的是大慈大悲!眾生在苦難的時候,愈是苦難佛菩薩應化愈多,他來救苦救難,怎麼會說沒有緣!

  沒有緣這句話怎麼個說法?這裡頭不是沒有道理。末法時期眾生習慣在邪法裡面、在虛妄裡面,於是從小就養成了一個習慣,認假不認真,喜惡不喜善,這種現象只要我們冷靜去觀察不難明瞭。現在這個世間你跟他談正經的很少人有反應,你跟他講暴力,你跟他講色情,你跟他講殺盜淫妄,他豎起耳朵來聽,聽得很歡喜、很開心,我們這才知道眾生難度。想起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裡面所說的「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」,在什麼時候?在末法時候,剛強難化。由於心行不善,跟一切眾生有意無意廣結冤業,冤家債主!招得來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心裡頭都是怨恨、都是不平,甚至於什麼?對父母,兒女對父母怨恨,父母對兒女怨恨,夫妻兄弟怨恨,這成什麼世界?我常常講這就叫做世界末日。人生在這個環境裡多苦!什麼原因?不了解事實真相。

  果然了解事實真相,雖然我們是業報來受生的,明白之後也能夠轉迷為悟,也能夠轉苦為樂,這是佛法,是世間聖賢教化的效果。可是這裡頭又必須要知道,你能聽得進去,你接觸之後能生歡喜心,這是佛經上講的都是過去生中有相當深厚的善根。縱然在這一生當中造作許多惡業,一接觸就省悟過來,就能懺悔、就能回頭,宿世善根!這一生當中遇到善緣。但是在廣大群眾當中,真的,這種人不多。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這種信願?緣分我們真的具足,得人身遇佛法,佛法當中能遇到淨宗,緣殊勝!遇到之後,我們信不信?這個問題不是小問題。大經上講「信為道元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」,我們是不是真的相信?境界一現前,還是相信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,經典的教誨忘得一乾二淨,所以從這個地方你細心去思惟,你就曉得那信沒有根,真正境界現前它不管用。

  信為什麼沒有根?了解不夠徹底,所以你的信心會動搖,說實實在在的話,半信半疑,有時候相信,有時候懷疑。我學佛這麼多年,我是個過來人,學佛前面十年、二十年都還有疑,我遇的老師好,修學環境也還不錯,斷疑生信是真不容易。我對於淨宗,早年讀《印光大師文鈔》相信了,有沒有懷疑?有。讚歎淨宗,絕不毀謗淨宗,初學佛的時候不相信,認為淨宗是世尊度老太婆的,不是對知識分子的,讀了《印光大師文鈔》之後,才算是認識淨宗,淨宗很殊勝,很了不起,可是我心裡面真正嚮往的是教!李老師常說的佛法的理論,真是妙,真是高明,能夠吸引知識分子。對於淨宗不懷疑了是在《華嚴經》裡面省悟過來。

  《華嚴》我早年講過沒講完,講了一半,八十也講了一半,四十也講了一半,斷斷續續十幾年,那個時候不但沒有錄相,錄音都沒有。我們的錄音是華藏圖書館成立之後,美國那邊的同修贊助我們的。我記得好像是送了二萬美金,那時候很值錢,我們圖書館才買了一套視聽設備,有這個錄相的機器,所以這個圖書館稱為視聽圖書館,華藏視聽圖書館。那是我出來講經二十年,二十年才有個圖書館。保持錄音,錄相那時費用太高,雖然有這些機器,我們還是不常使用,可是錄音保存下來了。當然那個時候所講的跟現在所講的境界不一樣,可是在那個時候對我自己的影響,對淨宗法門真的相信是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的。

  文殊、普賢這是我們最尊敬的兩位菩薩,學教的人最尊敬,我們對於文殊普賢的尊敬超過觀音、勢至,這學教人的習氣。看到《華嚴經》上所講的,文殊普賢到最後統統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再看到《四十華嚴》,想到善財童子是文殊菩薩得意的門生,他修什麼法門?文殊菩薩傳他什麼法門?他自己是依什麼法門成就的?這四十卷《普賢菩薩行願品》認真細讀才知道他的確傳老師之法,念佛求生淨土。所以五十三參第一個善知識吉祥雲比丘(在八十經裡面稱德雲比丘)教他的就是念佛法門,我們中國人講先入為主,第一個善知識先入為主,他接受了念佛法門;再看到最後,最後參訪普賢菩薩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這我們明白了,徹始徹終就是淨土法門,當中的參學是廣學多聞,沒有動搖他自己的修學,沒動搖!你看每參訪到最後一段「戀德禮辭」,我明白了,還是老實念佛,參訪並沒有去跟他學習,只是了解。了解什麼?了解是增長智慧,就是成就圓滿的後得智,對於自己的行門沒有絲毫妨礙,不是參訪一個就學什麼,不是的,只是了解。我這樣才對淨宗法門死心塌地!真是不容易,沒有這些大經大論,顯不出淨土殊勝。

  淨土實在講非常難講,這從前李老師告訴我,他一生講經,他跟我說最怕講《阿彌陀經》。他在台中《阿彌陀經》講過六遍,最難講、最不好講。我跟他老人家學過,一切經裡面我最喜歡的是《彌陀經要解》、《彌陀經疏鈔》,對於我們現前修學最得真實利益。這兩種著作一個是蕅益大師的,一個是蓮池大師的。在大經,像這個地方跟我們講的諸法實相,如果能稍稍有一點體會,對於我們修清淨心大有幫助!

  我們接著看清涼大師註解,昨天我們念到第十「所排與所引亦不得俱,故不相知」。我們念到這個地方。今天我們接下去念,「是則前後互不相至,各無自性」。這是用河水做比喻。河水叫流水,我們講波。前波不到後波,後波也不到前波,也就是前波是前波,後波是後波,互不相至,各無自性。「只由如此無知無性,方有流注,則不流而流也」。這句話的意思深,我們明明看到水在這裡流,為什麼說不流?這不是我們的常識,這個事情僧肇法師看到了。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話「江河競注而不流」。僧肇法師在那個時候,鳩摩羅什大師的時代,他是羅什的弟子。羅什大師在中國弘法時間雖然不長,影響非常大,他弘法只有七年。他門下有四大弟子,僧肇是其中之一。他怎麼會說出這麼一句話?江河競注而不流,這是他見到實相!

  我們用比喻來說,現在科學發達,用科學的儀器來觀察會看到。現在速度最快的噴射飛機,這是我們很容易體會到的。我們做洲際飛行(長途的飛行),飛機在一萬公尺以上的高空,所謂是同溫層裡面飛行,速度一個小時飛一千公里,這差不多是標準的速度,這飛機有沒有在動?如果我們用照相機去拍攝飛行當中的飛機,你拍攝這個畫面。你用五百分之一秒,或者是更快速度的千分之一秒去照,這個速度最快的一小時一千公里在飛行,你照到的畫面清清楚楚,它沒動!就這個意思。如果說更普通的我們講汽車,汽車正在高速公路奔馳的時候,大概時速一個小時一百多公里,通常速度是一百大概到一百二十公里的樣子,我們用普通照相機去照(在高速公路上照),車沒動!百分之一秒,二百分之一秒,車沒動。連續照五張,張張都不動,清清楚楚,沒有看到它移動。

  我這些話不曉得同學們有沒有聽懂?你要是沒有聽懂,清涼大師在前面總綱領裡面給我們說過,業是所造,心是能造,一切法從心想生,能造的心,所造的一切法,「並皆速滅」,這一句話重要!在高速度裡頭不存在,那我們眼前在不在?不在,我們眼前確實把這些現象看走了眼,看花了,迷在這個境界裡面,確實沒有,確實不存在。《金剛經》上的偈子說得是非常好,可是這裡頭的境界太深了。偈子文字容易看,都認識,都會念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我都能夠背誦,可是這裡頭的意思太深了,我們沒體會到。我們要體會到,真正體會到,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,確確實實不但沒有執著、沒有分別,起心動念都沒有。那是什麼?清淨心現前了。

  清淨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給諸位說實報莊嚴土!這就是善導大師講的「總在遇緣不同」,四土三輩九品人人有分,說得好。為什麼到極樂世界會有這麼多差別?那是個人功夫淺深不一樣,功夫淺深與你自己見解關係太大。你是正知正見,你的功夫得力,你的品位高。這個正知正見是佛知佛見,你的知見跟佛沒有兩樣,也就是說你真正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如《般若經》上所說的「一切法,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你心當然清淨。你還會有念頭嗎?你還會有分別,你還會有執著?沒有了!

  離妄想分別執著,那在這個世間真的叫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普賢菩薩這兩句修學的綱領你才真懂,你才真正能落實。你對這個世間就像《般若心經》裡面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,遠離一切顛倒夢想,度一切苦厄。苦、災難全都沒有了,為什麼?並皆速滅。這個時候你看萬法,萬法一如,萬法平等,萬法沒有高下,法門無有高下,諸法亦復如是,這才真正叫入不二法門,諸法不二。這是講佛門八萬四千法門不二,回過頭來再看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法不二,這樣的知見念佛,功夫哪有不得力?不但得力了,你的功夫必定是節節高升,所以一生確確實實可以取得實報土。

  古時候科學技術沒有發明,像僧肇這些人看到自然現象能夠契入這個境界,我們不能不佩服,沒有話說。現在我們能夠體會到這些意思,即使體會不到也靠近邊緣,得力於科學這些儀器給我們的方便。現在照相的機器成本都很便宜,在半個世紀之前,照相機可以說是奢侈品,很貴重的,現在變成是日常生活好像必需品一樣,價格低廉,人手一機。我們再想想手機剛剛發明的時候,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手機是在香港,在香港講經的時候手機剛剛發明,那個手機很笨重、很大,大概總有這麼長,拿在手上很笨重。手機是奢侈品,那時價格貴,哪有像現在的手機這麼小、這麼便宜,那時候只有這些商界的老闆才用得起,所以現在變成一般人日常生活必需品。不過手機我還是勸同學們愈少用愈好,因為它的電波對我們人體確實有傷害,常常用,不知不覺的我們的腦會受傷,盡可能少用,還是老式的電話帶著線的,那個比較安全。

  現在知道電波的傷害也很普遍,這是我們現在的人、這個時代的人常常得一些怪病,從前人所沒有的。這些怪病從哪裡來的?在我想與這些電波有關係,我不用手機,我旁邊的人用。所以現在我們生活的空間,如果電波就像水波一樣我們能看得這麼清楚,你就曉得電波是多麼複雜,我們生活在這裡頭,從前沒有!這一些波動影響我們的精神,影響我們的生理,所以有這些怪病,這個道理並不難懂。我們覺悟之後,要怎樣去防範?這些在現在講是都屬於養生之道。

  這一段的意思「不流而流」,我們從今天在照相機快門,我們照飛機、照高速公路上的車輛能體會到,確實是不動而動,動而不動。這現象還是難懂,是的。再進一步跟你講真相,真相是怎麼?真相是原本沒有空間,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,不動而動,動而不動,距離沒有了,距離沒有了遠方就在現前。科學家也發現到這個事實,但是他說在某種條件之下空間沒有了。現在我們說高速飛行這個條件之下,空間沒有了,空間距離縮短了,還沒有到立刻就現前,現在還需要有幾個小時它才現前。你就想這個道理,不但空間是假的,時間也是假的,時間是假的就是沒有過去、沒有未來。三世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三世是一,一而三,三而一,那就更不可思議了。這是什麼?實相。這是佛與大菩薩不思議神通境界,我們只有這個說法,神通,佛說了是我們所有一切眾生的本能,我們的本能就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而喪失了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諸位同學,我們接著看下面清涼大師的《疏》:「然上云前後者,通於二義。一生滅前後,謂前滅後生,互相引排」。這個意思從流水能看到明顯的現象。如果細心從這一個現象悟入、體會到了,你看到(我們現在講)大自然的現象,所有一切萬物也是前滅後生,前一代凋謝了,後面一代長成了。中國人所謂「長江後浪催前浪,世上新人換舊人」,一代一代的!人事如是,自然環境也如是。佛在經裡面跟我們說得更清楚、更明白,有情眾生有生老病死,生老病死還不就是前滅後生!講得更微細的,植物,樹木花草有生住異滅;礦物,山河大地,現在講到星球這個常識我們都有,我們講到地球、講到太陽系、講到銀河系都免不了成住壞空。這些現象就是前滅後生互相引排的現象。

  一般凡夫你跟他講,他都能體會、他都點頭、他都承認這是事實真相,可是就在這個現象裡面再微細觀察,然後才知道所有現象念念不住。前一念過去了,後一念生了,前一念不是後一念,後一念也不是前一念;就像流水一樣,前面一波不是後頭這一波,後面這一波決不是前面這一波,可是前波跟後波都離不開水。正如同所有一切緣會,緣會就好像前波後波一樣離不開心性,心性就像水一樣,你從這裡去體會心性是一,為什麼有種種差別。原來種種差別是緣會。緣會當體即空了不可得,當體即空的空性就是心性、就是法性、就是本性,法性、本性就是本無。大乘教裡面講的畢竟空,講的無所有,講的不可得,都是講這個。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我們才真正能夠放下控制佔有。這個東西放下了,這是真正把煩惱放下了!

  我們的煩惱為什麼斷不掉?不了解事實真相。佛在經上雖然講的四緣生法,四緣生法的根就是緣會,眾緣聚會和合而生,緣聚則生,緣散則滅,實際上就是緣聚緣散,哪來的生滅?生滅就像前波跟後波,這個相是妄相,是緣聚緣滅,緣聚緣滅沒有自性,前面講它沒有性體,沒有體性。這我們要知道,要把事實真相搞清楚,搞清楚你就不會執著,你也不會打妄想了。不可能在這個世間,包括自己的身體,你也不會想有個念頭去控制它,我要佔有它、據有它。你要知道佔有控制這個念頭是妄念,本來沒有。本來沒有你起了這個妄念,妄念就會破壞自然。自然是本來沒有,我沒有對一切事物控制的念頭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沒有佔有的念頭,這是自然。自然就是與法性相應,我起了這個念頭就是與法性相違背,不相應。不相應就出麻煩了,什麼麻煩?十法界六道三途就出這個東西。要知道這個東西本來無,現在有沒有?現在還是無,你把無當作有那有什麼法子!這就是迷悟不相同。

  悟的人無論在什麼境界裡得大自在,順境、逆境都自在,為什麼?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當體即空,並皆速滅。所以無論什麼境界,十法界依正莊嚴,對他有沒有干涉?沒有,他如如不動,他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這叫極高明;他應化在世間,幫助一切眾生,叫道中庸。那叫方便,大開放便之門,廣度一切迷惑顛倒眾生。這就是諸佛菩薩常說,古大德讚歎的「方便般若」,佛法講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,又說「方便有多門,歸元無二路」。方便叫什麼?方便叫你悟入真實,悟入真實就是歸元,歸元歸到哪裡?本無。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,《心經》末後「無智亦無得」,歸到這裡。

  第二「此彼前後,即前波後波」。這從比喻上說的。總而言之,這都是屬於緣會。為什麼有前波?為什麼有後波?這裡面你一定要懂得事實真相,前不到後,後也不到前,這比什麼都重要。如果前後能相到,那你要是起個念頭想控制、想佔有,正確的,講得通,前後不相到。不相到就是前不是後,後不是前,你想控制,你想佔有,這是妄想!為什麼?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。妄想只有傷害你自己,我們今天講的精神的傷害、肉體的傷害,真傷害!為什麼會傷害?一切法從心想生,你這個心想是錯誤的就變成傷害,你的思想正確那就沒有傷害,那就叫健康,精神健康,肉體也健康,你沒有傷害。

  我們現在看看幾個眾生不打妄想?六道眾生沒有一個懂得養生之道,可以說時時刻刻、念念之中都在傷害自己,用佛法來講,頭一個傷害你的法身慧命,這是極大的傷害!你有法身,你有慧命,你今天法身沒有了,慧命沒有了。講到現實,現實就是傷害你的精神,傷害你的肉體,精神憂慮、煩惱、恐懼、牽掛、傷心,傷什麼心?傷清淨心,傷了你的真心。你的真心有無量智慧、無量德能、無量才藝、無量相好,你都把它破壞掉了;傷害我的肉體,肉體有疾病,身體不舒服。這個傷害肉體,我們從江本勝的水實驗裡面證明到了。肉體是我們最貼近的物質,這個身體、這個物質隨著我們的念頭起變化,我們的心清淨,我們的念頭善良,每個細胞都變得很美;如果我們的心不清淨,煩惱很多,憂慮很多,我們的念頭不善,都是惡念,那就跟實驗的結果一樣,這個細胞就非常難看,非常不好。整個身體每個細胞產生不良的反應,你身體怎麼會好?你怎麼會不生病?一切法從心想生,你要想好、想幸福、想美滿、想吉祥、想如意,沒有別的,你有個清淨心、有個善念,統統得到!

  所以我說了兩句很淺顯的話跟同學們一起互相勉勵「愛心遍法界,善意滿人間」。對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真誠的愛心,清淨平等的善意,我們就健康。我們不破壞自己,這是佛教我們的,佛法講慈悲,現在很多人他看到慈悲就說這是宗教、這是佛教,我們講愛心、講善意。別人對我們不愛,他不愛我們,他討厭我們,他瞋恨我們,他破壞他自己的精神、肉體,他在破壞。我以善意,我以愛心對他,我增長我自己的精神物質的生活,我在這裡充實,我不受他的影響。世間人是很麻煩,自己不曉得事實真相,受外界影響,人家讚歎就非常歡喜,人家批評他、毀謗他,他就難過多少天,這個人是愚人,這不是聰明人,聰明人不會受外界影響。他惡意的批評我,他對我不知道,我也用不著去跟他表白,隨他去!我們對他真誠的愛心、善意,絕不因為他對我們的不善而有減損、而有改變,沒有,這真的覺悟了。諸佛如來如是,法身菩薩如是,乃至聲聞緣覺亦如是,我應當學,這叫學佛!

  別人毀謗釋迦牟尼佛,造釋迦牟尼佛的謠言、生事,釋迦牟尼佛有沒有為他所動,有沒有瞋恨他,有沒有報復他,有沒有自己去辯別?沒有!我們在小乘經裡看到這些記載,有人惡意在罵釋迦牟尼佛,批評他、毀謗他,也有幾個人聽到之後就跟他說(這也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是聽眾),聽眾怎麼說?你這樣毀謗他、侮辱他,他不生氣,他沒有報復也沒有辯別,這就是大德,這個人就了不起。可見得聽眾當中還有明白人。什麼叫德行?這就是德行,你罵他他不回口,你打他他不還手,他還是以愛心、善意來待你,叫德行!不必自己說,別人都看見、都能體會得到,對自己有好處,對別人也有好處。

  那個毀謗的人、侮辱的人總會慢慢的省悟過來,他就想想你一生當中,你曾經對待許多人這種態度,幾個人受你這個侮辱、受你的毀謗,沒有報復的念頭,沒有瞋恚的念頭,有幾個?你總有一天會想到,自自然然你就知道這個世間什麼叫善人、什麼叫惡人,你會發現到。發現到之後,慚愧心生起來,真正發露一懺悔你就回過頭來,轉惡為善,轉迷為悟,轉凡成聖,都在一念之間,你細心在宇宙之間萬事萬物去觀察,會開智慧,要冷靜、要細心。

  「小乘亦說當處生滅,無容從此轉至餘方,而不知無性緣起之義耳」。小乘不知道這個。無性緣起之義,大乘教裡頭說的,但是小乘教裡頭也講當處生滅,有這個說法,這個說法並不多。小乘人比較容易分別執著,但是他對於釋迦牟尼佛的教誨,認真的去執著、去學習,有好處不是沒有好處。譬如說真的修四諦十二因緣,能破見思煩惱,能出六道輪迴,出不了十法界就是了。可是出了六道到四聖法界,佛再幫助他,佛不是不管,等於說把你提升一級的時候還是照顧你。

  真的,佛菩薩照顧眾生就像《地藏經》上所說的,沒有把你保送到無上菩提,絕不退心。你在修學過程當中進進退退,佛菩薩總是照顧你,你進他照顧你,你退他也照顧你,佛菩薩的恩德超過父母,父母的恩德是一世,佛菩薩的恩德是生生世世。我們信佛、學佛的人得他的恩德,不信佛的人,毀謗的人,滅佛的人也得他的恩德,他絕對不會因為我們相信,向他學習他喜歡,我們不相信,我們毀謗他,我們要把佛法滅掉,佛就生氣,沒有!佛如果還有喜歡,還會生氣,他是凡夫,他不是聖人。

  那我們要問佛為什麼要幫助這些眾生?道理很明顯,一個生命共同體!大乘教裡常說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。一個法性、一個佛性、一個心性。所以整個宇宙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。我常常講經做比喻,我把我們的身體比喻作法身,比喻作心性,我們今天這些一切眾生是什麼?就像我們身體裡面的細胞,我們今天迷了,不知道全身所有細胞是一個共同體。我們這個細胞迷惑之後,看旁邊的細胞它不是我,我不是它,它不是我,就對立了,迷失了自己。

  諸佛菩薩覺悟了,知道事實真相,遍法界虛空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。能現的心,所現的境界,能變的心,所變的境界是一不是二!佛法裡雖然講能所,能所是一,能所不是二,又何況能現所現,能變所變,並皆速滅。總的來說緣會而已!這是真正把原因說出來了。說到究竟本無,哪裡還會有分別執著?不但分別執著沒有了,起心動念都沒有,這才是跟整個法界虛空融合成一體,比中國古人講天人合一還要高明,真正叫高明到極處!這真的自在了,真的解脫了,法身、般若、解脫統統現前。大乘懂得緣起,也就是僧肇大師講的緣會,他的緣會實在講也是從佛經論裡面所說的、常常講的這些名相。這是第一段的意思「唯就能依」。

  再看第二段意思「依所依者,謂前流後流,各皆依水,悉無自體,不能相知,然不壞流相,故說水流」。這些話要細心去參究,什麼叫參究?我不叫研究,研究是用心意識,就是用分別執著,你不容易了解大乘經教的義趣,要參究。參究是我不用分別,不用執著,離分別執著。妄想不必說,那太深了,不分別,不執著。怎麼參?多念,多念不要去想它,不要去分別它,多念、多觀察你就有悟處。悟有淺深不同,就是所謂是小悟、大悟。常常去讀,常常去觀,那就常常有小悟,積小悟就變成大悟;常常有大悟,積大悟就變成徹悟,徹悟就見性了,事實真相就會現前。真相正如經上所說的,正如清涼大師所講的。清涼入這個境界,不入這境界說不出來,真的是大乘菩薩不是凡夫!

  這個地方講「流」,你要注意流動的相,這個現相;前流也好,後流也好,流動的相是什麼?都依水。依所依,沒有水流動的相就沒有了。所以前流沒有自體,後流也沒有自體,沒有自體當然不能相知,可是流動的相存在,所以說水流,這是我們肉眼看到的。今天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還有什麼?氣流,我們現在旅行常常坐飛機,飛機靠什麼?靠氣流。正如船,船靠水流它才能航行,離了水,船就不能動了,飛機是氣流;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現在有電流,電有波;科學裡面發現光有光波,光波是光也流,日月星辰都有光波,光波不止一種,很複雜,現在這些常識我們都明瞭。電流跟光波有長波、短波不一樣,統統都沒有自體,都無自體,那它的現相確實有,「不壞流相」,所以說水流。

  你回過頭來看電流、看光流,這裡頭總顯相續。其實有沒有相續?沒有,前後不相到哪來的相續?由此可知,相續是一種錯覺,相續不是真的。那我們要問用世諦來說相續有相續,用真諦來講相續不存在。但是真諦不壞俗諦,真俗不二!這正是僧肇所說的,真諦是本無,俗諦是緣會,緣會跟本無是一不是二,所以真諦不壞俗諦,俗諦不礙真諦,不妨礙真諦,真諦也不壞俗諦,這個現象稱為方便般若。所以法性有體、有相、有用,隨順法性,覺悟、證果(修行證果);違背了法性,你的思想言行跟法性完全相違背,就把一真法界轉變為十法界,轉變為六道三途。要知道十法界六道三途本來無、本來沒有,就如同水結晶的實驗一樣。水裡面的結晶本來沒有,沒有現相,沒有好醜,看你怎麼隨順,善心善意隨順它就現很美的相,惡心瞋恚隨順它就變很難看、很醜的現相,它本身沒有現相,隨緣現相!這就是大乘教常常講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這個道理總要搞清楚、要搞明白。

  心善沒有一法不善,心惡沒有一法不惡。換句話說,心惡沒有一法是善的,心善沒有一法是惡的,敵人、冤家都很可愛,你跟人怎麼會處不好?諸佛如來、諸大菩薩應化在九法界跟一切眾生相處,為什麼相處得那麼融洽?為什麼我們跟人不能夠和睦相處?你有沒有想過這個道理?那就是諸佛菩薩、聲聞緣覺沒有不善。他們的心,我們是用分別執著來講,他們的心是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所以跟九法界一切眾生能和睦相處,沒有衝突。衝突從哪裡生的?從利害生的。利害與別人無關是自己,對自己有利,對自己有害,我自己本身就衝突,我沒有利害!我沒有利害,對一切眾生只有利沒有害,我為他服務,我為他服務是做義工不求報酬;換句話說,對他只有利,對他沒有害,對我自己利害兩邊都沒有。佛菩薩是這樣的心態跟六道三途眾生相處,無往而不利。

  換句話說,佛菩薩念念隨順法性,沒衝突,法性沒衝突。凡夫迷失了自性,念念都執著自己的利害,唯恐別人要謀我的利,要來侵犯我、要來佔有我的,那我就受害了,念念沒有忘記利害,這與法性相違背。有這種念頭就叫造業,起心動念是意業,這不是善業。那什麼叫善業?損己利人是善業,己沒有忘記,所以叫善業。如果自己沒有了,像《金剛經》上真的做到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,那就不叫善業,淨業。淨業不但超越六道,還超越十法界。

  你看看是不是祖師所說的遇緣不同?你要真的遇到殊勝的緣,明白這些道理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,這是多麼有意義的,怎麼會跟世間人相爭?哪有這種道理!世間人你們所要的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,你們所要的。明白人對這個東西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他怎麼會要虛妄的?真正明白了,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,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我常常講控制的念頭沒有了,佔有的念頭沒有了,他一定會將自己跟法界虛空界合而為一,真正是愛心遍法界,善意滿娑婆。這個話不是形容也不是讚歎,是事實!他裡面所得的樂,叫離苦得樂,離三途苦,離六道苦,離十法界苦。這個境界六道凡夫想不到,沒有法子體會,不入這個境界他怎麼能體會到?現在時間到了,第三是「唯所依」這一段,我們留到下一堂課再講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