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五四七卷)  2006/5/16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547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淨行品第十一」,偈頌第六段乞食道行時,第三小段所遇人物。我們還是看第十一首,先把這首偈念一遍:

  【見報恩人。當願眾生。於佛菩薩。能知恩德。】

  清涼給我們說了佛對一切眾生十種大恩,我們讀了前面的四種,今天從第五種看起。「隨逐眾生恩,上辨橫遍六道,今約長劫不捨」。前面四條是講的橫遍十方,向下所講的是豎窮三際。由此可知,佛菩薩的恩德遍宇宙,沒有任何能夠跟它相比的。這是什麼原因?稍稍涉入經藏的人都知道,這是自心性德圓滿的流露。凡是明心見性的人,沒有一個不如是,正是像經典上常講的「法爾如是」,本來就是這樣子,沒有一絲毫的勉強。這個道理、事實我們都要懂,然後你自然會發心認真的學習,這才叫學佛。絕對不是我們讀了之後,對佛菩薩生起仰慕之心、讚歎之心,那是佛菩薩的事情,不是我的事情,這就錯了,你就什麼都學不到。

  諸佛菩薩的事情就是自己分內的事情,本分的事情;換句話說,我們看佛怎麼做法,對自己、對工作、對一切眾生,一定要懂得我們應該是這個做法。這個做法就對了,隨順自性。如果我們的想法、做法跟佛經上所講的相違背,那你就要警覺到這是違背了性德。我們自性不是這個樣子的,自性的性德就如經教所說的,完全相同。隨順自性就是成佛之道,隨順自性就是佛門裡面常講的「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」,本來是這個樣子的。我們在經論上看到佛、看到這些法身菩薩,他們真的是把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找到了,而且圓圓滿滿的顯露出來,真的得受用。圓滿的智慧、圓滿的德能、圓滿的相好,為一切眾生做如是善巧示現,我們應當要學習。

  每讀一條,我們都要冷靜的去思惟、去體會。前面我們讀過「發心普被」,我們有沒有發這個大心?四弘誓願沒錯是天天念,這是口頭上的,念了幾十年,效果怎麼樣?無動於衷,這個念頭並沒有生起。早晚課天天要念,都沒有把自己性德引發出來,這樣學佛會有什麼成就?一生不免空過了。「難行苦行」,要勉勵自己,決定不能夠好逸惡勞,貪圖享受。人愈是怕苦,你決定逃不過苦報;愈是不怕苦的人,他真正能夠離苦得樂。

  真修行的人為我們做示範,印光大師我們沒有見到過,但是聽老人說過。在我這一代我還見不少人曾經親近過印光大師,從他們言說當中知道大師的恩德,如教修行。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大師的學生,我在旁邊細心觀察他,他真的學印光法師學得很像,真正做到發心普被,眾生無邊誓願度,這就是說教化眾生不辭辛勞。我跟他的時候他已經七十多歲,在台中辦慈光講座,那個時候接近八十歲。那個時候從台北來了四個學生,我還記得蔡榮華、李相楷;李相楷是香港的,蔡榮華是馬來西亞的,政大中文系三年級,李相楷是在師大,好像是二年級的學生,他們都是念中文系的,還有兩位是台灣的。四個學生到台中向李老師請教,我們在旁邊旁聽,問的一些問題,雖然是大學生,所謂隔行如隔山,我們在老師座下天天聽經學教,聽他問的問題都很幼稚,而老師真的是態度恭敬嚴肅,不厭其煩的來給他解答。我從那次看到之後,這曉得了,佩服。他們四個人第一次見面談話三個多小時,學生們很滿意,於是約定寒暑假到台中來學習,慈光大專講座是這個因緣生起來的。

  這是最初這麼四個學生來訪問,學生裡頭有兩個是台大的。沒有多久,好像是第二年,他們來的時候是冬天,台灣大學成立一個佛學社,「晨曦學社」,這第一個,在台灣高等學校是第一個,周宣德老居士把它促成的。訊息傳到台中來,李老師很高興、很歡喜,這是高等學府裡頭有佛學社。我跟老師說,我看老師很高興,我跟他說未必是好事。他聽了很不高興,說為什麼不是好事?我說這是高等知識分子,如果他們學佛沒有好的老師指導他,要走向了偏差,將來誰能幫助他改正過來?我這話一說,老師的態度就很嚴肅了,他說有道理。想了很久他問我怎麼辦?我說我們可以利用寒暑假辦大專佛學講座,我們這個地方將來培養出來一批學生,他們那些路走不正,這批學生可以糾正他。老師很滿意,所以慈光大專講座就這麼興起來。

  我看老師對年輕人那種愛護,那種關懷、教化,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,真的是難行能行。看他老人家處事待人接物那麼樣的慈悲、那麼樣的誠懇。我到台中,台中蓮社成立十年,蓮友二十萬人,那時候,在台灣我看很可能是第一道場,有這麼多的蓮友。我在台中十年,離開的時候,台中的蓮友十年當中增加一倍多,差不多到達五十萬人。老師是常常提醒我們這些學生,告訴我們要結法緣。他老人家的法緣非常殊勝,教給我們要懂得結法緣。法緣怎麼結?布施,四攝法裡頭頭一個布施,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,這是我從他那裡學來的。沒有考慮到自己,念念都是想到別人,念念想到正法久住,念念期盼著後生(這些年輕人)能夠發菩提心,續佛慧命。

  不顧自身,「垂形六道」,佛菩薩是應以什麼身度化就現什麼身。同樣一個道理,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,要知道佛是普度一切眾生,不分國家、不分族群、不分宗教,一律平等熱心的教化。我們要是遇到一些障礙,也要學菩薩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我們不能夠變現形狀,可是身分不要拘泥,拘束一定的身分就不能度第二種人。要明白這個,這叫善巧方便,回向偈裡頭,「巧把塵勞為佛事」,要活學活用。我們應該隨順人情世故,隨順風俗習慣,別人就歡喜。第一個就是要眾生生歡喜心,四悉檀裡頭,悉檀,悉是中國語,檀是梵語,檀是檀那,檀那是布施,悉是普遍。所以四悉檀用簡單的意思來說,就是四種普遍的施捨。第一個叫「世界悉檀」,什麼意思?布施歡喜心,頭一個就是這樣的,「菩薩所在之處,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」。

  如果我們學佛的同學們,無論在家出家懂得四攝法、懂得四悉檀,佛法哪有不興的道理!你的修行哪有不成功的道理!肯定像諸佛菩薩一樣,應化在十法界,普遍受到一切眾生的歡喜愛戴。所以四攝、四悉檀是諸佛菩薩攝受一切眾生的原則。不只是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這樣做,佛告訴我們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統統遵守,我們怎麼可以疏忽?今天尤其講化解衝突,促進和平,這個法子好極了,一定要從我們自己本身做起。

  今天講的「隨逐眾生」,這是經論上常說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,一個人也隨逐不捨。無論他墮落在哪一道,佛看得見,法身菩薩看得見,時時刻刻在誘導你。不論用什麼形狀,也沒有定法可說,總是在幫助你,幫助你消業障、幫助你開智慧,念念不捨。到緣成熟了,什麼叫成熟?歡喜接受就成熟了,歡喜接受那一定是來教導你的。你這一生當中會遇到善知識,會遇到好老師、好同學,這些人有可能都是佛菩薩加持,佛菩薩應現來成就你的,誰知道?根熟的眾生知道。

  什麼叫根熟?具足孝親尊師,這淨業三福裡頭第一條,真正做到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,這兩句做到了,諸佛菩薩沒有不照顧的。在佛門裡面稱之為法器,就是他有接受承傳的條件,這個基本條件就是那兩句話。孝養父母跟奉事師長是一樁事,不是兩樁事,你的孝用在對老師就是敬,用在對同學,謙恭,用在對一般世人有禮、有義,禮義。所以一個好的老師,一個善知識,他在默默當中要觀察你具不具備這些德行,具足這些德行這是法器,法不傳給你傳給誰?為什麼傳給你?你能做到!諸佛菩薩沒有私心,誰能做到一定用心教他。做不到的也教,為什麼?給他種善根,不是說做不到就不教,做不到也教。能做到的人,知道他會有成就,他能續佛慧命,能夠弘法利生,這就所謂是代代的傳人,他在這一代接上一代的法,也會把法傳到下一代。

  我們要學對任何一個人,這個人不願意接近我們,我們的心、我們的念沒有捨棄他。我們知道那暫時的,他迷了,迷得太深,他誤入歧途,總有一天他會回來。這一天如果是早,三年、五年他回頭,再遲一點,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他才回頭,再遲一點來生後世。所以你自己一定要清楚,必定有回頭的一天。這就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既有佛性,必定作佛,就是時間的遠近不相同,怎麼能輕視?怎麼能不尊重?造作極深罪業的人都不捨棄,這十條後面有。

  大師在此地給我們舉了個比喻,「如子見父,視父而已,無出離心,如來隨之,如犢逐母,備將萬行,隨逐救攝」,這個例子舉得好。但是現在的社會不一樣,在從前講,看到這個文字、聽到這些話感觸很深,現在社會變了,幾乎一個世紀不講倫理道德,不講孝悌忠信,時間這麼久大家都忘掉了。平常在社會上看不到孝悌忠信,也看不到尊師重道,不但看不到,聽都聽不到,久而久之,自然就忘掉了。

  現在兒子看到父親有沒有尊敬心?我們在湯恩比博士跟池田大作的談話裡面有這麼一個記載,現在兒女對父母沒有信心,信心都沒有,哪裡會有孝心?為什麼沒有信心?小孩常常看到父母言行不一致,父母所說的跟他所行的不一樣,所以小孩生了疑惑。在古時候,人民對政府、對國家領導人那個信心非常的強烈,那種孝敬跟自己的父母真的是沒有兩樣。現在人民對於國家領導人也喪失信心,所以政府的威信喪失了,什麼原因?也就是像做父母親的人一樣,在兒子面前言行不相符。所以今天這樣的文字給現代人看到,他看到會笑笑,這簡直是笑話。這就是不懂過去的文化,現在的文明變質了,倫理道德降到谷底,幾乎等於零,怎麼得了!

  所以我聽到楊老師告訴我,最近有不少從事教育工作的大德們,有不少的校長、老師到湯池去參觀,看了之後非常受感動,感到倫理道德的教育現在要不趕快來救就來不及了。這個看法正確,一點都沒錯。所以我勉勵這些年輕的老師們,什麼樣的苦都要受,要學諸佛菩薩難行能行,難忍能忍,你才能夠挽救倫理道德。如果說是受不了,救護古聖先賢傳統文化這個工作你就不能做。做這個事情很苦很苦,是好事還要受冤枉,還要受別人侮辱,還要受折磨,要受許多的障難,都要用耐心去突破。不為自己,為國家民族、為祖宗的一番苦心,五千年來代代相傳。

  那要怎麼做法?就像這個地方經文教誨一樣,從我自己做起,這十條每一條都得要學,活學活用。我們自己真正做到了,確實提升自己境界。你要是有使命感、有責任感;換句話說,使命跟責任逼著你要成聖成賢。換句話說,讀孔子書,你要做現代的孔子,讀《孟子》,你要做今天的孟子,什麼力量在推動你?使命責任在推動你。今天在這個世間沒有孔子、沒有孟子、沒有釋迦、沒有佛菩薩,眾生的苦難永遠不能脫離!所以自己成就才能感化別人,才能教化眾生,自己沒有成就做不到!

  今天同樣的,學生對老師失去信心,原因在哪裡?老師所講的沒做到。為什麼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賢對夫子的教誨都能接受,沒有懷疑?孔子做到了,他教給你的他做到了,孟子做到了,釋迦牟尼佛做到了。自己做到再教人,這是聖人,這是佛菩薩;自己雖然沒做到,認真努力在勤學,天天在提升自己境界,這是賢人,這是菩薩;如果自己教人,本身因循懶散,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,所教的自己完全不能做到,不但不能做到,連想做的意念都沒有,這是凡夫。說得不好聽,這是騙人,別人怎麼會服你?怎麼會接受你教誨?這些道理並不深奧、並不難懂,所以我們自己要認真、要努力。

  這一條怎麼學法?諸位要記住,佛門裡頭有句話,「佛不度無緣之人」。只要是與我有緣的,這個緣不論是善緣、是惡緣,只要是有緣,就要常常放在心上。我們自己天天誦經拜佛,時時刻刻給他迴向,人沒有接觸到,我這個心願達到了。善緣,跟我處得很好的人,希望他成就,也盡心盡力幫助他成就;惡緣,所謂冤親債主,我們天天給他迴向,希望他覺悟,希望他回頭。最重要就是化解怨懟,是從自己本身做起,我自己內心不跟他對立,是他跟我對立,我跟他沒有對立,他就是毀謗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我都不放在心上。我常講,不但我沒有放在心上,我沒有生瞋恚,我沒有念頭要報復,我反而感恩。你說那什麼恩?至少他提升了我的境界。我自己學佛菩薩的教誨,遇到這些障難還有沒有瞋恚?現在果然沒有瞋恚,果然沒有報復,而且還有感恩的心,他提供我的教材,幫助我向上提升,這就是恩惠!所以我每天念念給他迴向,這是我應當應該做的事情。他什麼時候被感動,一下回頭,他是好人裡頭的好人,中國諺語所謂是「浪子回頭金不換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

  所以佛經上有兩句話,「日日是好日,時時是好時」,我續了兩句,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,這是我學佛半個世紀的心得。在澳洲昆士蘭大學裡面有個教授問我,他說:淨空法師,你說人人是好人,希特勒也是好人嗎?我告訴他:人性本善,他怎麼不是好人?只是他緣不好,從小沒有接受到好人教誨他,變成壞人,學壞了,本性不壞!所以從本性上去看,人人都是好人。希特勒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,特別是屠殺猶太人幾百萬!這個罪過必墮阿鼻地獄。墮地獄的時候他才知道錯了,後悔來不及了,誰去度他?地藏王菩薩去度他,什麼時候真的覺悟了、認錯了,他就能離開地獄。

  所以地獄的時間雖然長,也不是定法,這個諸位同學一定要知道。一切法都不是定法,千變萬化!一念悔改,性德現前,地獄相就不見了,就超越了。如果個性倔強,死都不肯認錯,這個事情麻煩了,他在地獄的時間就長,哪一天開始認錯,他就會離開。當然離開,像殺那麼多人,殺那麼多眾生要還債,欠命的要還命,欠債的要還債。所以人在世間,我們現在真的是明白了,想佔人家一點便宜,沒有這回事情,佔不到,為什麼?你來生要還。那自己,人家佔我們的便宜,我們有沒有吃虧?沒有吃虧,因果通三世!你能夠看出三世因果,你的心就平了,真的是心平氣和。像諸佛菩薩一樣,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,你一生無論過什麼樣的生活,都會很快樂。

  釋迦牟尼佛的生活,你看物質生活,三衣一缽,樹下一宿,日中一食,快樂無比!在中國,你看孔子、顏回,簞食瓢飲,不亦悅乎!他那個樂從哪裡來?覺悟了。佛說得好,苦是從迷來的,樂是從覺來的,生活再苦,只要覺悟,就得大樂,就得大自在。尤其到一定境界之後,《楞嚴》裡面所說的,「若能轉物,則同如來」,不善的境界在他面前,他全把它轉變成最善的。佛做到了,菩薩做到了,我們要學,這就是學什麼?學離苦得樂的妙法。

  後面舉出一位菩薩,實際上這五十三參的五十三位善知識,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全是古佛再來應化的,不是普通人;如果我們把他看成是法身菩薩,已經把他看低了,古佛應化。連善財也不是普通人,都像在唱戲表演一樣,演給我們看的。這就是「遍淨天王」,遍淨天是三禪天第三天的天王,他「得隨諸眾生永流轉生死海解脫門」,這就是這個恩德的表現。古佛再來,以天王的身分,永遠隨順眾生,眾生造業受報,一個人都不捨棄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休息幾分鐘。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接著看第六句,「大悲深重恩。見眾生造惡,如割支體。故善財童子謂無憂德神云,聖者,譬如有人,唯有一子,愛念情至,忽見被人割截支體,其心痛切,不能自安。菩薩亦復如是,見諸眾生,造煩惱業,墮三惡趣,受種種苦,心大憂惱。若見眾生,起身語意三種善業,生人天趣,喜亦深故」。這段註解人事不難理解,實在講含義很深,如果粗心看過,還是很難體會。

  悲心屬於愛心,佛家講慈悲,很少說愛,為什麼?世間人看到愛、聽到愛這個字,裡面有情有欲,自然就生起來。可是佛菩薩的愛裡面沒有情,也沒有欲,愛裡面是什麼?愛裡面是智慧,我們講理智。說得淺白一點,慈悲就是理智的愛,世間講愛那是感情的愛,所以佛法不說愛說慈悲。慈悲加一個大,大是沒有條件的,不附帶任何條件,這個慈悲叫大慈大悲;如果有條件的,這個慈悲就不能稱大慈大悲。

  所以佛門講慈悲有四種緣,第一種緣就是世間人講「愛緣慈悲」,我愛你對你就慈悲,不愛你對你就不慈悲,愛緣慈悲,這是一般凡夫的。世間有聖人、有哲人,他們的愛心不但是愛家族,他愛社會、愛國家、愛人類,甚至於愛一切眾生,那就更大,這一類的在佛法叫「眾生緣慈悲」。他這個心量就大,能夠擴張到一切眾生。菩薩這個慈悲稱為「法緣慈悲」,菩薩了解宇宙人生真相,十法界依正莊嚴跟自己是一體,已經解悟、明白了。雖然沒有到親證,沒有到證悟,只是解悟,真正理解,他接受,不懷疑了,所以他那個愛是無條件的,這稱為法緣慈悲。到如來果地,「無緣慈悲」,所謂無緣是沒有條件的,同體大悲,無緣大慈,無條件的,這是如來果地。如來果地是什麼樣地位?在《華嚴經》裡面就是法身菩薩,法身菩薩就是如來。換句話說,破一品無明,見一分真性,同時他就證得一分法身,這個時候他的慈悲是屬於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。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加上最後究竟圓滿的佛果,總共這四十二位都是屬於大慈大悲,這個道理我們要懂。

  我們今天努力能夠達到什麼?可以達到法緣慈悲。這就是四聖法界裡面的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他們的愛心,對於宇宙萬物,不但是動物,連植物,連山河大地、礦物都充滿了平等的愛心,這叫法緣慈。我們今天的愛心沒有了,愛心變成什麼?變成自私自利,愛什麼?愛名聞利養、愛五欲六塵的享受,這個錯了,這種沉迷在欲望裡頭,連一個世間君子都不如,都比不上。為什麼人會墮落到這種地步?沒有別的,你要真正追究原因,總的來說,不讀書之過!正是《三字經》上所說的「人之初,性本善,性相近,習相遠」,這是必然的道理,「苟不教,性乃遷」,那你要不好好的教他,他就被染污了,他就學壞了,所以你就曉得教育是多麼重要!

  諸佛菩薩大悲深重恩表現在什麼地方?表現在教導我們。所謂三輪施教,三輪就是心裡頭念念不捨眾生,眾生雖然多,遍法界虛空界,諸佛如來心中從來沒有忽略一個眾生。他真有那麼大的能力嗎?有,我們怎麼相信?我們相信那是性德,性德是圓滿的,只要明心見性就是圓滿的。沒有明心見性的時候就忘掉,緣不到這麼大的境界,見性之後這個問題就沒有了。由此可知,學佛明心見性是多麼重要。

  我們念佛求生淨土,往生到極樂世界去幹什麼?實在說,我們在娑婆世界這個環境當中,要想明心見性做不到!那怎麼辦?換個學習環境,到極樂世界去。到極樂世界的目的,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,最後還是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!你明白這個道理,你才曉得淨宗跟禪宗、跟天台、跟賢首、跟法相、跟三論沒有差別,最後統統是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只是在方式上不一樣,手段上不一樣,目標方向完全相同。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對淨宗就死心塌地,沒有疑惑,而且對其他法門一定起尊重心,決定不會傲慢、不會輕視,一定尊重。就像《華嚴經》末後五十三位善知識,個個都是自己謙虛,讚歎別人。修淨宗的跟各個不同宗派在一起,各個不同宗教在一起,一定會學到謙虛,會學到尊重別人,這都是屬於性德。

  一般講愛講一個字,佛講兩個字,講一個慈、講一個悲。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?兩個字當然是兩種意思,慈偏重在與樂,悲偏重在救苦。他有苦難,幫助他拔除苦難,這叫悲;給與他快樂,這叫慈,所以慈悲都是愛心。我們要再問,其他宗教,像基督教、天主教還有猶太教,他們這三教是一家,所依靠的經典統統是《新舊約》。實在講就好像我們佛教裡面的宗派一樣,猶太教依《舊約》,基督教依《新約》,天主教是《新舊約》統統都學習,所以成了這麼三派。

  曾經有一次我在新加坡的時候,南非那邊來了幾位同修,有幾位歐洲人請我吃飯,我們在一起吃飯,他問我:法師,西方的猶太教、天主教、基督教,他們的關係到底是什麼?問了我這個問題。我就用一個比喻答覆他,我說這三個宗教是一家人,猶太教他們崇拜上帝,好比是皇上那一派的,他們是皇上那一派的;而天主教崇尚聖母瑪利亞,他是皇后那一派的;基督教他們崇尚的是耶穌基督,是上帝的兒子,是太子那一派。他們聽了之後,他說你這個說得很好,我們很容易理解。確實是如此。

  你看他們經典裡面講的「神愛世人,上帝愛世人」,那個愛是什麼意思?給諸位說,那個愛是佛法講的慈悲,也是理性的,不是帶著感情,沒有欲望,是理性的,這我們要知道。《古蘭經》裡面講「真主確實是仁慈的」,所以那個仁慈跟佛家的慈悲也是一個意思,這我們要懂得。那就是這些聖人,在古代不同的地區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歷史背景之下,他們用的這些言語、用的這些詞彙,對當時那些人肯定是有很大的利益。就如同佛陀當年出現在印度,為當時那些人講經說法,當然那個時候的文字都用梵文紀錄下來的,我們是從梵文翻譯過來的,所以要知道對當地人。

  這些經典遺留到後世,這就是他教學的影響。像《舊約》裡頭的摩西比耶穌早多了,比釋迦牟尼佛還早,摩西那個時代距離我們現在應該是四千多年,釋迦牟尼佛在中國記載才三千年,所以至少要早一千多年,耶穌也有二千多年。古聖先賢我們知道,讀了佛經才曉得,統是心現識變。佛菩薩具足十種大恩,我們要問耶穌具不具足?具足;摩西具不具足?穆罕默德具不具足?統統具足,都有發心普被恩,都有難行苦行恩,我們在宗教典籍裡面都看到,都有不顧自身恩,都有垂形六道恩,今天我們讀的隨逐眾生恩、大悲深重恩,統統具足!這些宗教我們能不尊重嗎?我們能不禮敬嗎?你不知道尊重、不知道禮敬,還批評那叫外道,分自分他,這是迷,沒有覺悟!覺悟了就是通的,覺悟了真的知道心現識變。

  自性裡面本具的智慧德相決定是大慈大悲,隨逐眾生而不捨,所以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。應以基督身得度,他就現基督;應以佛身得度,他就現佛;應以菩薩身得度,他就現菩薩;應以阿訇身得度,他就現阿訇。我們讀了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,在三十二應裡面你看到大悲深重!所以諸佛菩薩、各個宗教裡頭的大聖大賢,無處不現身,無時不現身。見到眾生造惡,就像割自己身上的肢體一樣,這是比喻,比喻什麼?比喻痛心,他的慈悲心才能生得起來,自自然然的去幫助眾生。

  所以眾生有感,什麼叫感?眾生有苦有難的時候,感到痛苦的時候,那就是感。你看這個地方講得好,不但眾生在墮落受苦時感,造惡業的時候有感,造善業的時候也感。凡是與法性相應的,這是善,與法性相違背的是惡。諸位要知道,大經上給我們說得很好,自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德相,智慧德相四個字把自性裡面無量無邊的善行全部都包括在裡面。佛教人三學,戒定慧。戒是相,是自性的德相,定是德,智慧是慧。戒定慧這三個字把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,我們講德能相好,統統包括了。人要認真的學戒定慧,這裡可以看到諸佛菩薩歡喜,為什麼?你決定不墮三途,你決定不受罪報,不受這個苦報!這個時候諸佛菩薩照顧你、幫助你,用大慈幫助你向上提升。

  如果你很不幸迷失了自性,造的是什麼?造的是貪瞋痴,貪瞋痴是錯誤的念頭,完全違背了性德,在行為上你造了四重罪,殺盜淫妄。給諸位說,無量無邊的罪業,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四大類,這四大類是根本的罪業。這不能細說,細說每個字兩個小時也講不完。希望諸位多看看《了凡四訓》,《了凡四訓》講得也很籠統,但是已經不錯了;你要再詳細去研究,你去看《五戒相經箋要》,你去看《沙彌律儀》,《沙彌律儀》的註解註得很詳細。另外像《安士全書》、《太上感應篇》,這些東西多讀、常讀,你才會有深刻的印象,然後才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、處事待人接物之中不造惡業。

  我們造惡業自己受苦、受折磨,那叫自作自受。你看看多少諸佛菩薩、多少大聖大賢,看到你造作一切不善,他們看到、聽到心裡多難過,我們能對得起他們嗎?這裡面包括我們的父母,我們造作惡業墮到惡道,父母心裡多難過,老師心裡多難過,你的家親眷屬心裡多難過,你知道嗎?佛菩薩你不知道,你的父母師長、家親眷屬你知道。同樣一個道理,你要行善,不但佛菩薩看到歡喜,眾神看到歡喜,你的父母、家親眷屬沒有一個不歡喜。你要了解這些事實真相,我相信你不會做壞事,你不會有惡的念頭,為什麼?你在這個世間,關心你的人有多少!

  現在人迷得重、迷得深,不但不會關心別人,連關心自己也都忘掉了,這糊塗到所以然處,這很可怕!原因就是不讀書之過。所以歸根結柢,講到最後還是教育。尤其是古聖先賢的教育,我們在這些年來,特別強調的倫理教育、道德教育、因果教育、宗教教育。這四種教育,倫理教育是根,而宗教教育才真正是究竟圓滿,它把諸法實相、宇宙人生真相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這個東西不是佛教你的,佛菩薩沒法子教,是要教你親證,為什麼?究竟圓滿這個境界說不出的,大乘教裡常講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。不但說不出,不能起心動念,你起個念頭已經錯了,所以說叫「開口便錯,動念即乖」,開口便錯,你就沒法子說,動念即乖,沒有法子想。

  怎樣能夠證得?佛教給我們這個方法巧妙極了,就是放下。放下執著,要真幹!在世出世間法裡頭,對一切人、對一切事、對一切物不再執著了,真的不執著,這第一道關口你突破了。第一道關口是什麼?六道輪迴,你超越了,超越了證阿羅漢果,你的智慧德相就現前一部分,不是圓滿的現前,局部開了;再進步,把對世出世間一切人事物的分別也放下,不但不執著,分別的念頭都沒有了,那就恭喜你又提升了一級,你是菩薩。雖然你沒有執著、沒有分別,你還會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叫妄想,什麼時候再把妄想斷掉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做到不起心不動念,你就成佛了。

  《華嚴經》上圓教初地以上,這是法身大士,也叫法身菩薩。這就是佛,天台家講的「分證即佛」,是真佛不是假佛。在這個境界裡頭就是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;開口便錯,動念即乖。但是宇宙一切的真相,你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這個時候的慈悲叫大慈大悲。沒有達到這個境界,菩薩的境界、聲聞的境界,我們講妄想還在,執著斷掉了,就是法緣慈悲,分別執著斷掉,統統是法緣慈悲,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他們是法緣慈悲。眾生緣慈悲,沒有出六道,是六道裡面的聖人,我們講世間聖賢,世間聖賢沒有出六道,眾生緣慈悲。

  這四種我們要清楚,要認真的去學習,要把自己的慈悲心擴大。像在最初,當然愛父母,在家同學你會愛你的妻子、兒女、家親眷屬,然後慢慢擴大到愛你的朋友。我在前面講的,你能夠愛有緣人,無論是善緣、是惡緣,善緣沒有貪戀,惡緣沒有瞋恚、沒有報復,看到他有苦,幫助他;看到他行善,讚揚他,處世為人總要知道隱惡揚善,這是慈悲!再能擴大,慈悲一切苦難眾生,你能夠愛護一切動物,不殺害一切動物,就是蚊蟲、螞蟻、蒼蠅、蟑螂,你都能跟牠和睦相處。牠有靈性,牠懂得人的意思。我們的經驗很豐富,跟這些小動物相處,都很聽話、很合作。再推廣對植物,花草樹木,要用慈悲心來相處;再擴大到天地萬物,這是佛法講的一片慈悲,你的心情多麼舒暢。無論在什麼地方,見到一些動物、植物、礦物,看到它有苦難,隨手一定會幫助它,看到它生長得很好,一定非常歡喜,讚歎它、愛護它,養自己的大慈悲心。

  佛弟子選擇素食,為什麼?世尊在經上講的,菩薩慈悲,不忍食眾生肉。梁武帝讀到了,從自己做起,所以素食運動是梁武帝提倡的。佛陀當年在世是沿門托缽,托缽一定是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,人家給什麼吃什麼,不能挑剔。所以一直到現在的小乘,你看泰國、緬甸、斯里蘭卡,小乘人還是出去托缽,人家給什麼吃什麼,所以他們不是吃素,這是什麼?方便。要人家特別給你準備素菜,就為難別人,這不可以的。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也是吃三淨肉,到中國不要托缽了,都接受帝王大臣、長者居士們的供養,不要出去托缽了,可是還是肉食,還沒有吃素。梁武帝提倡素食,所以學佛吃素在全世界只有中國,其他國家裡頭都沒有。這是一樁好事情,真正的好事情。

  尤其現在的肉食,因為這些畜生,不但是你家裡養的,現在連野外的、野生的都帶許多的病菌,為什麼?整個地球環境被污染了。家裡養的那更不必說了,完全用些化學的飼料,這個飼料是最不健康的,怎麼敢吃!你吃了怎麼會不長病?所以環保,全世界人都知道,環保意識是有了,可是環保沒有辦法真正做到,這樁事情也是要從每個人覺悟,要從自己做起。首先要做到心理健康,然後才能夠影響外面的環境;現在我們的身心不健康,嚴重的染污,影響外面的環境,也是嚴重的染污。

  這個事情在現前社會真的是頭等大事,如果不能改善,這個地球的環境能不能適合人再在此地居住是大問題。到不適合人類居住,人類在這個地球上整個就毀滅了,滅絕了。誰造的?是人自己造出來的,可不是自然災害。佛經上說得好,眾生的業感,你造作的不善業會感到這種果報,你說多可怕!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,不能不從我們本身改進,這個改進就是斷一切不善業,不再造惡了。十惡業要斷,十善業要修,六祖能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講的「十惡八邪」,還有一切不善的習氣一定要認真的去改。天天改,時時刻刻提高自己的警覺,天天反省,天天改過,常常想念到佛菩薩的恩德。

  這一段清涼大師引的這段文很好,諸佛菩薩見諸眾生,造煩惱業。現在還沒有墮三惡道,但是你要細心觀察,三惡道的影子已經出現了,也就是地獄、餓鬼、畜生那個形相,在他日常生活當中隱隱約約的,你要是細心觀察你能看到。什麼樣子?畜生迷惑顛倒,沒有智慧,沒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、是非善惡,沒有能力辨別,貪瞋痴的意念很重很重。在日常你從相貌上看,從言行舉止上去看,不像是人天兩道,而是像三惡道。你細心觀察,雖然現在還沒去,你就會知道他的前途是在三惡道。

  如果你要發現周邊確實有這些人,會提醒自己的警覺,看到別人,回光返照想想自己,自己有沒有這些現象,「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」。當然最好的是用戒經,像我們現在一般同學,你們用《弟子規》、用《十善業道》,用這個標準好!起心動念、言談舉止不違背《弟子規》,你就是個好人,佛菩薩看到歡喜。出家學佛的同學一定要天天念《沙彌律儀》、念《弟子規》、念《十善業道》,這三樣東西做到了,佛菩薩歡喜!

  末法時中,在這個年代你還能做到,你真了不起!我相信諸佛菩薩都如是讚歎,你念佛求生淨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?肯定的!所以這是有把握往生。你要不在這上奠定基礎,念佛恐怕也不能往生,這李老師過去他老人家常常講的,他說一萬個念佛人,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二、三個,簡直是不成比例。為什麼?心行不相應,「口念彌陀心散亂,喊破喉嚨也枉然」,這是我們自己要警覺的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