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三三二卷)  2004/11/7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332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菩薩問明品」,覺首菩薩偈頌第四首看起:

  【亦如大火聚。猛焰同時發。各各不相知。諸法亦如是。】

  這是比喻裡面第二首,「依火焰起滅」來比喻。比喻當中也是三個意思,跟前面一樣,第一個是「唯就能依」,第二個是「依所依」,第三個是「唯所依」。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,在第一個意思裡頭,「初唯焰者,謂焰起滅,有其二義」,這是講火焰,大火在燃燒,『猛焰』,猛火在燃燒,這個火焰前後也不相知。第三首偈用水來比喻,前波、後波比喻相續,我們凡夫總是以為這個世間確確實實有相續相。尤其是六道凡夫,誰不肯定有相續?明顯擺在我們面前。

  我們的身體,你看大的時分來說,一年一年的相續,細說,一天一天相續,如果再細說,我們現在講是一小時一小時在相續,這個現象世俗都肯定,俗諦如是說,沒有過錯。在真諦裡面,這就講不通,真諦裡『各各不相知』。像我們現在的現象,好像是昨天的事情我們還記得很清楚,明天還沒來我們不知道,過去的事情好像記得很清楚,其實不然。其實現象是幻相,這前面講得很多,講得很清楚,剎那生滅。生滅的速度太快,生跟滅的時間太短,短到我們無法想像。我們念頭才動,不知道多少個生滅現象已經過去了,這才叫事實真相。我們心意識被這些幻相蒙蔽了,所以在現象裡面生起無明。

  無明是對於這個現象(事實真相)不明白,無明就是不明白,產生了錯覺,把幻相以為是真相,以為真正有,這裡頭才生起煩惱。這就是前面我們跟諸位報告的,三細、六麤,以為有,這才生起控制、佔有,生起這個念頭。控制、佔有決定是妄想,沒這回事情,剎那生滅,包括我們這身體,你決定沒有控制,決定沒有佔有。真正覺悟,自己的身心、意念回歸到自然,這就是聖人,這就是佛菩薩。完全與自然相應,自然就是真相,《般若經》上常講的,諸法實相,回歸到實相。如何回歸?在現相裡頭不起一個念頭。

  那我們要問,諸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跟這些眾生和光同塵,他起不起念頭?九法界眾生起念頭,我們現在要問,佛菩薩起不起念頭?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應化在我們這個世間,跟我們這些人道,當時這些人相處在一塊,他起不起念頭?大乘教裡面跟我們說,他是「無念而念,念而無念」,這個妙!實實在在講,應化在這個世間決定沒有起心動念,就像這個地方所講,應化在世間「各各不相知」,前念不知道後念,後念不知道前念,前念不入後念,後念也不到前念。

  那他應化在這個世間來幹什麼?隨順法性,心性法爾如是。為什麼會現相?眾生有感,自然就現相,絕對沒有意思。現相在這個世間時間長短,那是眾生感應的力量,感應的力量強,時間長一點;感應的力量弱,示現的時間就短一點。所以,佛菩薩在這個世間有應身、有化身,應身的時間長,化身的時間短。應身跟化身無非都是眾生有感,佛菩薩就有應,是這麼一樁事情,絕對沒有起心動念,決定沒有分別、執著。

  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,來幹什麼?隨順俗諦說,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,悟入實相,回歸法性,就離苦得樂。這是我們隨順俗諦說的,隨順真諦,佛決定沒這個念頭。如果有這個念頭,是凡夫,有這個念頭,煩惱習氣沒斷,所以說決定沒有這個念頭。應化的時候好像有這個念頭,實在沒有這個念頭,所以說念而無念,無念而念。現身也是如此,現而無現,無現而現,這不是我們境界,我們沒有法子想像。學佛多年,受了佛法薰陶,念到這些經文似懂非懂,不是真懂;真懂你就契入,契入你就證得。多念有好處,我們為什麼不能契入?不能像古時候有些大德根性利的,他一聽、他一念就入境界,隨文、隨著音聲就契入,根利的。我們天天聽、天天念,還是不能契入,這什麼原因?業障太重,煩惱習氣太深,是這麼個原因。

  我們天天讀、天天聽,天天受經教的薰習,煩惱漸漸就輕了。到有一天,功夫熟透了,不定什麼個因緣,煩惱一下就斷掉了,這就是宗門常說的豁然大悟。所以,對我們這種根性的人來說,這種程度人說,一定要天天讀經,天天薰習。每天決定不能少過兩小時,最低的,時間愈長愈好,看我們有沒有這個時間。工作繁忙,那是沒法子,如果有時間,要知道這是我們人生第一樁大事,比什麼事情都重要,決不能夠輕易看過,不能將這一天光陰空過,總是讀誦、聽經的時間愈長愈好。

  火焰的起滅,這兩個意思我們也念一念。「前焰謝滅,引起後焰,後焰無體,而不能知前焰,前焰已滅,復無所知,是故各各皆不相知」。要知道,菩薩所說的這四個比喻,比喻什麼我們要記住,四個比喻各顯一義,法中有四樁事情。第一個是「依真妄相續」,第三首水的比喻,說這樁事情各各不相知。這一首用火焰在比喻,比喻「依真妄起滅」,我們現在念到這個地方要知道,真妄起滅像火焰。我們點燈,不是電燈,要從前的油燈、蠟燭,現在油燈比較少,但是蠟燭我們常常看見,外國人不點油燈,他點蠟燭。

  蠟燭的火焰也非常的明顯,前焰滅了一定引起後焰。怎麼曉得前焰引後焰?等到蠟燭燒盡的時候,前焰引不起後焰,就熄滅了。油燈很明顯,油點盡了,所以要添油,點盡的時候不添油的話,前焰滅了,後焰引不起來。所以它在沒有滅的時候,你看火焰一閃一閃,閃動,那個閃動的相就是生滅相,這個地方用起滅,起滅就是生滅。實在講也很像水的波浪,前波引後波,後波推前波,火焰有這個現象,但是用水講就更明顯、更容易懂。「後焰無體而不能知前焰」,前焰也沒有體,「前焰已滅」,沒有體,「復無所知」,前焰不知後焰,後焰不知前焰。但是起滅的相有,前面火焰滅了,引起後焰生起,後焰又滅了,後焰就變成前焰,它滅了下面又生起,生滅不住,這是諸法實相。所以,諸法實相真的是各不相知。

  第二個意思,「前焰若未滅,亦依前引無體,故無能知」,我們前面讀過,後焰無體。前焰跟後焰,你說到底哪個是前?哪個是後?前焰再看前面它就是後,後焰再看它後面,它就是前,前後不可得。後無體,前哪裡有體?前後都沒有體,無自體它怎麼會相知?這是前焰未滅,前焰無體;前焰未滅,後焰未生,故無所知,是故彼亦各不相知。你細細觀察火焰的起滅,這個現象不難懂,都擺在我們眼前。

  把這個現象、這個比喻,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這個世間一切法,這一切法叫妄法;清涼大師用的這個字用得好,「妄法亦爾,剎那生滅,不能自立」。學佛學什麼?學覺悟!什麼叫覺悟?對於一切諸法的真相通達明瞭,這就叫覺悟。一切諸法,前面比喻就像流水一樣,前浪、後浪;這個比喻一切諸法就像火焰一樣,前焰滅,後焰起。剎那生滅,中間沒有停住,生滅的速度太快了,你這才真正知道事實真相。佛菩薩教導我們,慈悲到了極處,知道眾生根性愚鈍,決不是一次、兩次就把你喚醒,沒有這個道理。那要怎麼辦?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所以佛是一樁事情不斷在重複。很巧妙,他用種種方法來重複,千言萬語就說一樁事情,什麼事情?諸法實相。你看《華嚴經》上比喻多少,太多太多了,哪一個比喻不是跟我們說明諸法實相?我們在這個地方看出佛陀的慈悲,佛陀的善巧。

  我們在長時間也是不斷的在薰習,薰習實在講,就像前面水比喻裡面的前波後波,像此地比喻裡面的前焰後焰。讓我們了解六根、六塵、六識、七大,這些都是有為法,既然是有為法,就像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,「如夢幻泡影」,應當放下。我們的心為什麼不清淨?清淨心是真心,不清淨是妄心,妄心跟真心是一個心,不是兩個心。你還有放不下的,這是妄心。我們學佛真的是已經放下了不少,是不是還有沒放下的?有!還有沒放下的,還要繼續放下,不斷的放下。你放下愈多,說老實話,你的心就愈清淨,清淨是有等級的,這個等級是看你放下多少。

  就事而論,財有沒有放下?色有沒有放下?名有沒有放下?食有沒有放下?睡有沒有放下?這講的是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五欲。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六塵,你有沒有放下?你放下多少?果然都放下了,你的六識就不起作用。為什麼?六識還有分別,還有執著,還有妄想,沒放下。分別、執著、妄想決定有對象,對象是什麼?對象不外乎五欲六塵。所以,佛在這裡講的這些真相,它真正的作用是教我們看破,幫助我們徹底放下。

  前幾天悟行法師下山,打了個電話告訴我,山下淨宗學會遭了小偷。那個地方我有個休息的房間,房門被小偷撬開,大概裡面是翻得很亂,打電話問我有沒有貴重的東西?我們聽了這個事情,那就考驗考驗有沒有放下。真放下了,翻,隨他翻去,不放在心上。如果心上還有這麼回事情,放下還不夠徹底,一定要事相擺在面前,再勘驗你是不是真放下。

 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,李老師在講經的時候,我們大家聚精會神都在聽經,其中有一位同修也在聽經。在講經的當中,大概有人傳了個訊息給他,他家裡房子著火了,火災。他很沉得住氣,他依舊在聽經,等到聽經完了,散場了,他再回去。到第二天李老師知道這個事情,李老師點點頭,不錯。這是什麼?聽經聞法比你家火燒房子重要!如果一聽說家裡房子被火燒了,趕快回去,經也不聽了,這裡頭就有個比重。他能夠說聞法比家裡火燒房子重要,他能把這座經聽完之後,回去再處理,這個我們看起來總算有一點定力,這麼多年來學佛沒有白學。真的,世間事,什麼是大事,什麼是第一大事,不能不知道。這個示現以我們凡人來講,無量功德,老師講經,言教;他遇到這個事情還這樣鎮靜,若無其事,身教,做出來給大家看。真正學佛的人,真正修行人應當如是,修行人遭到再大的災害若無其事。為什麼?經上講的道理,你真正明白了,你就懂,剎那生滅,各不相知。

  真的,是自己的覺性,這是真的,我們一般講是自己的覺悟。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是求覺悟,是求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事實真相,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,「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,你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,錯了。一切法的變化各有因緣,世間諺語所謂的,「命裡有時終須有,命裡無時莫強求」,心就定了。這個教誨絕對不是消極,有很多人不懂,認為佛法消極。家裡面房子失火了,他不著急,世間人感覺得奇怪,學佛怎麼會學成這麼迷惑,學傻了?實在講他一點也不傻,他比誰都明白,如如不動。縱然是災難,自己有定、有慧就能夠消災免難,這說出來好像還挺神奇的,其實這裡頭有大道理在!

  我們再看清涼大師的開示,「謂已滅未生,無物可知」,這個不難懂,已經滅了當然無所知,還沒生當然無所知。「生已則滅,無體可知」,才生立刻就滅,生無自體,滅也無自體,「是故皆無所有也」,這是事實真相,我們要懂。你六根所接觸的這個境界相,六識所知的這個境界相,事實是如此,剎那生滅,剎那不住,生滅不住;說生,已經滅了,說滅,後頭又生。前面生的不知道後頭滅的,後面滅的不知道前面生的,前後不相及,前面不會到後面,後面也不會到前面,各各不相知。所以《般若經》上講的,六百卷《大般若》的總結,「一切法無所有」,你這才知道佛講真話。這個地方講的皆無所有,指一切法,前面講妄法亦爾,就跟火焰一樣起滅不住,前焰滅了後焰生,生滅不住。

  我們要是在日常當中,你要是留意,哪一法不是佛法?看流水是佛法,看瀑布也是佛法。我在香港講經,香港晚上常常放焰火,焰火很好看,是佛法,起滅不住。焰火的火花你細心觀察,沒有相同的,念念不住,經上講的不就是這個現象嗎?你能不能知道整個宇宙一切萬法就是這個現象?你不要說這個時間短,世間時間長,你錯了,你完全看錯了。沒有長短,皆是剎那起滅,各各不相知,這才是事實真相。通達事實真相,真明白了,心裡面坦然。為什麼?所有妄念捨掉、憂慮捨掉、牽掛捨掉,得失的心捨掉、佔有的心捨掉,煩惱去了一大半,了解事實真相。所以,這樣的人心是清淨的、心是定的,無論在什麼時候,行住坐臥他都在定中;也就是說,行住坐臥他都沒有分別,都沒有執著,這就行了。起心動念縱然有,那不要緊,能夠不執著,能夠不分別,超越十法界。

  我們今天大乘經讀多了,知道這樁事情,知道之後怎麼辦?要落實,要真的放下。眼前這些事相雖然有,要跟佛菩薩一樣,有而非有,非有而有。事相擺在面前,有,怎麼說非有?心裡頭決定沒有分別執著,非有!沒有執著,沒有分別,這個才叫做隨緣,才叫做隨喜。普賢菩薩教我們「隨喜功德,恆順眾生」,沒事!恆順眾生就是沒事,不恆順就有事;有事就不能恆順,無事能恆順。前面在比喻裡面我們讀過,水能夠隨器方圓,不失自性,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,這個道理就像老子所說的「上善若水」。我們要能懂得恆順眾生不失自性,自性是什麼?定、慧,你不失。你不能恆順,你沒有定,也沒有慧,諸位想想是不是這樣的?

  你聽了之後會覺得這個事情難,真難!是的,凡夫難,難在什麼?你無量劫來把這個假的當作真的,習氣太深,煩惱太重,放不下;不但放不下,聽到如來真實教誨,你懷疑。縱然對佛菩薩恭敬,相信佛菩薩跟你說明事實真相,你怎麼樣?做不到。是不是不信?信!信,做不到!信,做不到,不是真信,真信就做到。信心也有等級,真信就做到,你沒做到,不是真信。為什麼不是真信?這個道理沒有參透。我相信佛所說的,不是我的境界,我沒有透徹。透徹就做到,就入佛境界,《法華經》上講的「入佛知見」。要透徹,受用不可思議,真的是佛菩薩的受用。現在時間到了!

  諸位同學,我們再看清涼大師《疏》裡面第二段,「依所依者,謂彼火焰,即由於此無體無用不相知故,而有起滅虛妄之相,是則攬非有而為有也」,我們先看這一段比喻,這段比喻還是講的火焰。火焰,他老人家說得很好,「即由於此無體無用不相知故,而有起滅虛妄之相」,這就是我們一般見到火光,看到的現象,這個現象實在講是非有而有。

  這個法中,「妄法亦爾,依此無所依之真理,方是妄法,是亦非有為有也」。從比喻裡面,我們回頭來看一切法,這一切法也是依此無所依的真理。真理,僧肇大師說得好,他所說的都是世尊在經論裡面所講的,第一個他就說「本無」。什麼叫真理?本無是真理。現在我們接觸到的宗教,天主教跟我們講上帝,上帝是無形的,沒有形相的。祂不是像我們人有物質的身體,祂不是物質的身體,祂也不是精神的身體,而說什麼?上帝沒有形相,上帝無所不在,無時不在,很多宗教裡面說他們的神明,都是這個講法。這個講法跟佛經裡面講的實相、法性、本無,本無就是本來不是物質,也不是精神,確確實實無所不在、無時不在、無處不在。為什麼?一切妄法所依,它要沒有這個依,它就不能現相。

  現相是事,事一定有理,是它的依據。這個理,佛法裡面稱為無性之性,這叫做法性。事,決定無自性,一切萬法,大乘經論裡面講得很好,皆是緣起的,皆生起,這段是講起滅,起滅都是緣。既然是緣起,它決定沒有自性、沒有自體,自性是講自體,沒有自體。無性之性是真性,這是萬法所依,所以說是依此無所依的真理。所以稱它作妄法,法不是真的。你要說為什麼它不是真的?你想到《肇論》裡頭第一句話說「本無」,它是依本無現出來的幻相,沒有自性,又不能夠存在,這個幻相,要記住前面講的剎那生滅。前面我們讀過的「並皆速滅」,那個範圍講得更大,能現所現,能變所變,並皆速滅。

  《華嚴》上講的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心識也沒有自體。佛法裡面講心識,現在科學家講的是能量,宇宙之間有能量,科學家稱之為場,科學家這個「場」的名詞,相當於佛法裡面講的法性。佛法裡面講的法性,就是現在科學家稱為場,宇宙之間只有場存在,除了場之外,什麼也沒有。法性就是實相,實相就是本無,宇宙之間只有本無存在,永恆不變,就是《般若經》上講的無所有,此地也講皆無所有。「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這是永恆的,這個東西是真的,其他都是虛妄的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;能現所現,能變所變,並皆速滅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剎那生滅!

  那麼眼前我們六根、六識搞的是什麼事情?這個後頭說是「攬非有而為有也」,攬是分別、執著。所以這種有是從哪來的?虛妄分別執著而有的,有而非有,以為有個有,實際上沒有。所以,有到底是回什麼事情?妄想,妄想分別執著,這也是佛在經教裡面常常講的,一切法從心想生,這個味道就足了!你的心想沒有自體,心想出來一切法能是真的嗎?清涼大師在此地講的就很有味道,妄法!攬非有而為有,這個「攬」字就是妄想分別執著,就是從妄想生,十法界依正莊嚴。這是世尊在此地把真相說出來。

  那我們要問,初信位的菩薩見惑斷了,思惑沒斷。思惑是什麼?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。惡見是見惑,那個斷了,現在還剩下來的就是貪瞋痴慢疑。為什麼?習氣太重。實在講他對於實相、法性、法身、本無、緣會,見解同佛,也正是教下祖師大德常講的,「理可頓悟,事須漸除」。事是什麼?煩惱、習氣,要慢慢的來;理,理明白了。所以說,這要依《楞嚴經》的說法,所知障輕的人,所知障為什麼輕?聞薰佛法不是一生一世。我們今天讀到這個,真正能體會到一點意思,都不是這一生才學的;這一生開始學體會不到,吃了不曉得味道,當然更沒有辦法吸收它的養分。吃了嘗出一點味道,能吸收少許的養分,過去生中多生多劫都在薰修、都在學習。

  上上根不是天生的,過去生中薰習的時間長,煩惱輕,煩惱不輕也不能開悟,悟,總是要煩惱輕,但是煩惱沒斷;斷了你就證了,就入境界,像此地已經入初信位的菩薩,入境界了,入境界是證果。我們現在還在門外,初信位沒有證得,八十八品見惑沒斷,可是事實真相懂得,明白了。佛所講的我相信,我能夠接受,我能夠肯定,我不懷疑。向下,當然我自己要認真努力來學習,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,這個最短的時間也不知道是多少年月日,希望時間愈短愈好,能入這個境界。縱然不能夠契入,也要相似的入,相似的入就是我們淨宗講的功夫成片,煩惱沒斷,但是伏住了,定慧的力量伏住。你要是真正明白、理解,這是屬於道,道共戒,道共定,道裡頭自自然然有定、有戒。戒,言行如法;定是什麼?在一切境界裡再不會起心動念。你說為什麼?知道剎那生滅,知道皆無所有,知道不可得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所以他放下了,是這麼回事情。

  雖然放下了,分別、執著的習氣還是有,不過比過去減輕了很多,這就好。這種功夫念佛求往生,決定得生,但是你要記住,生凡聖同居土,品位雖然不高,決定往生。由此可知,我們今天學佛為什麼伏不住煩惱?這樁事情我們不能夠疏忽,不能不留意。為什麼?關係我們這一生的成功、失敗。大乘經裡面講的諸法實相,多聽聽、多讀讀有好處,真的是幫助我們放下,幫助我們看破。看不懂沒有關係,只要你不疑惑,佛講的都是真話,都是事實真相,我們得一遍一遍的薰修,薰個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。

  我在佛法薰修,今年五十三年了,沒有這麼長的時間不行,放不下!這麼長的時間薰習,總有一點印象,這個印象起作用了。起什麼作用?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會想起來,不會說根塵相接觸就迷惑了。根塵接觸的時候迷惑的人多!能想起來,那就是提高警覺,提起觀照功夫。佛家的術語就是提起觀照功夫,這個觀照你能提得起來,功夫才能成片;用一般人的話,你能夠提得起警覺。警覺是什麼?你不迷了。見色聞聲,你不起貪瞋痴,貪瞋痴有沒有?有。見色聞聲的時候,你的知見正,佛知佛見,自自然然控制住,貪瞋痴慢不起現行,這叫功夫成片。

  名聞利養、財色名食睡在你面前不起貪心;逆境、惡緣在你面前不生瞋恚,這個好處得到了,這就是你觀照得力,你知道一切法剎那生滅,皆無所有。別人毀謗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皆無所有,剎那生滅,你還生什麼氣?你要接觸這個惡緣,心裡還要生好幾天氣,你是凡夫,你一點功夫都沒有,你還在造業。造什麼業?你有瞋恚心,就是造業,你有報復的心,就是造業,這就錯了。真正明白人,真正覺悟人,遇到這些事情,別人毀謗我,我要聽到了,阿彌陀佛!不起念頭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為什麼沒有瞋恚?為什麼沒有報復?為什麼沒有辯白?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「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,你都平了,心是平等的。

  這就跟沒有學佛的時候不一樣,沒有學佛的時候,如果聽到別人毀謗,沒有這個事情,胡造謠言,決定要去跟他評理,決定有瞋恚心,你心裡會不平,甚至於等待機緣還要報復,這是世間人之常情,六道眾生!六道裡頭搞什麼?沒有別的,就是搞冤冤相報。你要把六道看清楚了,就這麼一樁事情,一語道破,「冤冤相報」,後頭是「沒完沒了」,生生世世彼此都痛苦,迷!迷而不覺。一覺悟就了了,不再放在心上,他在六道裡頭跟別人冤冤相報,跟我沒有了,我們在這裡解脫。解脫,這暫時的,不是永恆的。怎樣才是永恆的解脫?求生淨土,永遠脫離六道,這才叫真解脫;沒脫離六道輪迴,不算真的解脫。這一世雖然沒事,來生後世碰到了,你還有沒有智慧,還有沒有定力,能控制自己煩惱習氣。如果一投胎,智慧、功夫都失掉,來世還是個凡夫,沒有繼續修行,還是凡夫,遇到了報復的念頭自自然然會生起,這個事情可麻煩!

  你學佛學什麼?自己總要清楚、總要明白,了解事實真相。「問明品」裡面就是給我們講諸法實相,總離不開《般若經》上講的原則,「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「剎那生滅,並皆速滅」,總不離開這個原則。你要能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,時時刻刻用這個來觀照,你去核對核對,你六根接觸的六塵境界是不是佛所說的!你愈是在對照你就發現愈真實,佛所講的一點都不錯,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確實如此。你還會有執著嗎?你還會有分別嗎?你還會跟別人起爭執嗎?沒有了!我面前這些東西,別人要要,歡歡喜喜,隨便拿。為什麼?身尚且不是我,身外之物哪裡是我?這才叫放下,真的放下了。

  五欲六塵,你受用跟我受用無二無別,心開意解,把自己的身心自自然然,不需要去想,不需要去作意,跟大宇宙自自然然融成一體。沒有分別,沒有執著,沒有妄想,這個心量跟虛空法界沒有兩樣,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是自然的,本來就是這樣子的。眾生心量之變小了,都是因為你有分別,你有執著,所以心量變小,不知道事實真相,妄想分別執著很堅固。我們常常受這些大乘經教的薰陶,堅固的執著逐漸逐漸就淡了,這就是功夫進步,功夫得力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第三段,「唯所依者,推起滅之焰,體用俱無,無焰之理,挺然顯現」。這個意思更深了,一般人看不到這麼深,這確實有點像所謂的微密觀照,事實真相確實看清楚了。推,我們一般講推理、推斷,火焰在起滅,體、用都沒有。前焰沒有體,不知道後面的火焰,後焰沒有體,不知道前面,彼此不相知。前滅後起,不但沒有體,用也沒有,體用俱無,無焰之理就顯現了。焰是什麼?妄想;法是妄法,理從這裡顯現出來。

  下面我們看清涼大師的開示,「是則無妄法之有,有妄法之無,湛然顯現」。這幾句話要多念幾遍,你才能夠體會到清涼大師所講的義趣,我們才真正能體會到少分這首偈裡面所顯出的義理。「無妄法之有,有妄法之無」,這兩句話反覆去念。妄法之有,到底有沒有?這兩句話的意思在哪裡?有無是一不是二,有中有無,無中有有。有是妄法的相,無是妄法的理;有是妄法的事,無是妄法的性,所謂是相有性無,事有理無。這是看到一層深度了。

  再往下面去看,這一句重要,「遂令緣起之相,相無不盡,無性之理,理無不現」。宗門裡面講見性,在哪裡見?在相上見。緣起之相就像什麼?像火焰,前焰滅,後焰生,剎那生滅。所以緣起的相,相會不會斷?不會,不生不滅,不常不斷。為什麼說不常?你看像前面講的,前焰滅,不常;後焰就生,不斷。這是緣起之相,相無不盡。可是這裡頭你一定要知道,前焰不是後焰,緣起之相,前面的相決不是後面的相。我們在前面,用電影影片來做比喻,電影的影片是幻燈片,前一張決定不是後面一張,在放映機裡面快速度的轉動,就是個生滅的相,剎那生滅。我們在銀幕裡面看的相,就是此地講的緣起之相,相無不盡。

  無性之理無自性,一切萬法無自性,就在相上見到了。無性之性就是真性,無性之性就是本無,無性之性就是法性,無性之性就是緣起,《肇論》裡面講的「緣會」,就是此地講的緣起。法性你見到沒有?覺悟的人說,頭頭是道,左右逢源,隨手拈來無一不是。他是不是真的契入?真的契入是證得,沒有真的契入是解悟;證悟得受用,解悟不得受用。解悟可以幫助你,我們今天講的智慧、辯才,怎麼不得受用?與了生死、斷煩惱不相干;證悟斷煩惱。

  可是不少眾生悟後起修,清涼大師給我們註解這部大經,將全經分成四分,「信、解、行、證」,解是解悟,要通過行才能達到證悟。你不能把所解的完全落實到你日常生活當中,經裡面所說的理論、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,那是什麼?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,這是思想,正知正見;落實在生活當中,世出世間一切法樣樣放得下,你就得受用。放不下,你還是凡夫一個,在一切法裡面你還是起心動念,還是分別執著,雖然比從前輕,沒斷根,妄想分別執著還在;換句話說,你出不了六道輪迴。煩惱輕生人天,妄想分別執著重的生三途,出不了,果然於一切法都不執著了,你才能出得了六道;你還有分別,有分別出不了十法界。這個道理你要明瞭,你要相信。

  我們今天學佛,佛怎樣?佛對這個事情真相明瞭,佛真放下。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一絲毫牽掛,決定沒有絲毫留戀,宗門常講「身心放下,一絲不掛」,這是佛菩薩。我們今天聽了經教上這麼多的教誨,也明白了,現在關鍵的問題,我們應該怎樣落實。有很多人:難!沒有法子落實。沒有法子落實原因在哪裡?就是無始劫來煩惱習氣太重,佛法薰修的時間太少,力量很薄弱,所以境界現前立刻被境界轉,自己在境界裡頭做不了主。逆境、惡緣肯定起瞋恚,順境、善緣肯定起貪愛,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肯定起貪瞋痴慢。起這個東西不好,起這個東西將來到哪裡去?到三途去!慳貪重的人,餓鬼道;事理、因果不明的人愚痴,畜生道;嫉妒重、瞋恚重,地獄道。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我們到哪裡去,不能不知道。

  念佛求生淨土有沒有把握?說實在講,誰敢說我有把握,為什麼沒有把握?放不下!這個大乘經對我們看破、放下有大幫助,聽不懂!為什麼聽不懂?沒專心,聽經的時候打妄想,你怎麼能聽懂?這個事情我非常清楚、非常明瞭,我是過來人。我在學佛最初十年是這樣的,雖然聽懂了,放不下;好在我讀經、聞法、講經沒有中斷,就是這麼多年天天在薰習,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薰習才得力。我這是經驗之談,我是中下根人,中下根人只有長時間的薰習。要把外緣斷絕掉,非必要不接觸,報紙不看、電視不看、廣播不聽,跟這個世間(世間統統都是染污)遠離了,這樣才能夠得一點利益。這都是屬於經驗之談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能這樣學也要假以時日,有長時間的薰習能得一些利益,這個時候念佛往生有把握,凡聖同居土,品位並不高,不管怎麼樣,總算有收穫了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