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五三一卷)  2006/3/26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531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淨行品第十一」,偈頌第六段,第二小段,「睹事境願」。

  昨天我們講到第三願,一、二、三這三首偈很令人啟發,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幾乎每天都會遇到。遇到的時候,這個願心能不能生得起來?很難!難在什麼地方?古人所說的,生處、熟處轉不過來。我們的煩惱習氣已經養成習慣,很熟了,所以無論在什麼境界、場所裡,起心動念總是隨順煩惱,沒有辦法隨順性德。

  這個一百四十一願願願都是性德,我們今天煩惱習氣熟,太熟了,而性德是非常非常的生疏。佛菩薩在此地給我們說,聽了也非常歡喜,可是一轉眼就忘掉了。每天在生活當中,遇到這些人事物還是隨順煩惱,沒有法子隨順自性,這些地方也就是所謂功夫不得力。何以功夫不得力?在境界上轉不過來,就是說你回不了頭!回頭是岸,這個岸是菩薩的彼岸、是佛陀的彼岸。我們今天在哪邊?我們是站在對面,佛菩薩對面,凡夫的岸,六道輪迴的岸。如果轉不回來,我們要問,念佛能不能往生?給諸位說,轉不回來,念佛不能往生,這是真話,不是假話。

  淨宗不是說帶業往生嗎?沒錯,經上也這麼說,祖師大德也常常跟我們講的。但是你要記住,所謂帶業是帶舊業、是帶習氣,不帶現行;現行就是現前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這個不能帶。換句話說,念佛往生最低限度要把現行控制住,就是所謂伏煩惱;煩惱沒有斷,我有能力把它伏住,不起作用,這個才管用。一面念佛一面還發脾氣,這怎麼能往生?這怎麼會有感應?一面誦經一面還想壞事,這就是業障太重,轉不過來,麻煩在此地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  要不要用功?真要用功。我轉不過來!轉不過來是功夫不得力,還要加強,決定沒有疑惑;你要是有疑惑你就錯了,決定沒有疑惑。實實在在講就是功夫還要加強,不是沒有功夫,力度不夠,所以轉不過來。警覺心不夠,這是愚痴重,教理不透徹,要多讀經、多聽經,這個重要,知見!正知正見引導你是正語正行,你一切都正,邪知邪見引導你,一切都邪。學佛幾十年,境界轉不過來的人很多,淨宗重視老實念佛,凡是做到老實,沒有一個不成就。我們想想我們自己,實在講不老實,什麼不老實?不聽話,佛講的話沒聽。天天讀、天天聽,沒照做,念是念、聽是聽,日常生活當中忘得乾乾淨淨,這怎麼行?

  你看在這一小段裡頭,第一首偈最重要的,要跟一切人和睦相處,我們有沒有做到?經文「若見眾會」,眾是大眾,大眾聚集在一起。中國人三個人叫眾,你看「眾」字的寫法是三個人;在佛法裡面是四個人叫一眾,四個人以上,這就是小團體。見到有這麼四、五個人聚會聚集在那裡,一般都是聊天閒話,這是一點利益都沒有,雜心閒話。我們學佛的佛弟子遇到了,要為他「說甚深法,一切和合」。我們今天的社會,動亂到令人不能忍受的狀況,很可怕,人與人之間不和。我們要常常想為什麼不和?再想想古聖先賢、諸佛菩薩,他們為什麼能和睦相處?總不難得到一個結論,那些人叫志同道合,他自然就和睦相處。我們一般凡人在一起,即使我們同在這個道場,怎麼樣?志不同,道不合,他就和不起來。

  佛經典上為我們指出,擺在我們眼前有十個道,佛道、菩薩道、聲聞道、緣覺道、天道、阿修羅道,就是十法界,十道。我們是屬於哪一道的?這就很清楚了。今天就是同在一個道場,道不同,我們同一個道場人,將來往生的時候是各人走各人的道。修行得好的,佛道,往生就是成佛之道;不能往生的,有人在天道,有人在人道,有人在畜生道、在地獄道、在餓鬼道。十道這是講大的,每一道裡頭很複雜,也有很多不同的等級。我們今天雖然是形式上都是在學佛,實際上是不是真的?各人心裡明瞭,不用說了。可是總要記住,人都有向上的願望,為什麼提不上去,這個要知道。人沒有做好,你怎麼能向上提升?這是我們在講席裡頭常常跟同學們一起勉勵的,諸佛菩薩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,他真正做到。

  知見,見和同解,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,他真清楚、真明白。宇宙人生真相是什麼?《般若經》上講得好,「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,見和同解,這叫志同道合。有這個正確的知見,叫正知正見,佛知佛見,所以他心是定的。他在這個世間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如如不動,清清楚楚;如如不動是定,清清楚楚是照,照見,這就是戒和同修。在這個標準,這不是普通標準,是法身菩薩的標準,《華嚴經》上所講的法身菩薩,不是凡夫,當然一切和合,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沒有不和合的。

  我們達不到這個境界,業障太重,不能不把水平降低。我們今天的知見必須要放棄自己的知見,你一定要知道,自己的知見肯定是錯誤的。佛在經上講,你什麼時候證到阿羅漢果,你才能相信自己的知見;換句話說,沒有證阿羅漢果之前,自己知見就是錯誤的。如果不是錯誤的,你怎麼會在六道裡頭搞輪迴?這是事實。知見正怎麼會搞輪迴?佛就教給我們,怎樣知見才算是正知見?阿羅漢是最低標準,放下對一切人事物的執著。執著就是見思煩惱,你要把它放下,你才是正知正見,佛法裡面講正覺,阿羅漢是正覺,就是正知正見。

  我們現在要努力,先把不善的放下,然後進一步,善的念頭也放下。可是諸位要記住,善的念頭放下,不是善的事放下;惡的念頭放下,惡的事放下,所謂是斷惡修善。修善還執著善,不是上善;上善,雖修善沒有執著,那是上善。所以善放下,不是講善事放下,這個很重要;把做善事的那個念頭放下,用清淨心去做善事,這是上善。你善沒有放下,善還是染污,那是善惡相對的善,不是真善,不是性本善,那是習性的善;習性裡頭有善惡,本性裡面沒有善惡。本性裡面有善事、有善行,決定沒有惡事、沒有惡行,這個要知道,純淨純善。從這個地方再慢慢向上提升。

  我們凡夫從哪裡入門?佛告訴我們從持戒入門。持戒就是對治我們無始以來的煩惱習氣,就這麼回事情。你要不持戒,你的習氣決定斷不了。持戒又從哪裡做起?這幾年我們提倡從《弟子規》做起。弟子規裡面一共講了一百一十三樁事情,比《淨行品》少,淨行品是一百四十一樁事。弟子規只有一百一十三樁事,要落實,要做到,不做到不行。弟子規的提倡、學習,這幾年時間雖然不長,已經看到一點效果,還要加強。

  在中國,提倡讀經運動的,最早大概是王財貴博士,他來見過我。雖然多少年提倡讀經,但是疏忽弟子規的學習,這也就是觀念上的差別。他認為小朋友只要讀經,多讀,不需要去做,小朋友太小,他也做不了,他也不會做。但是小朋友要做的扎根的是弟子規,他疏忽了這個地方,他搞了多少年,到最後遇到困難。他來找我,我就是特別強調弟子規的重要。小孩,德行是基礎,必須在三歲之前就要建立,三歲之前沒有建立,亡羊補牢還來得及,那是七歲之前;七歲之前在倫理道德上要沒有扎根,就困難了。所以這是真正扎根教育,佛法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。為什麼我們十善業道做不到,三皈五戒做不到?沙彌律儀就更不必說了。細心去思惟,都是基礎的基礎疏忽了,弟子規疏忽了。

  我們自己決定要有高度的警覺,現在人說實在話,自知之明很難,看別人的過失很容易。這就所謂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,他會看別人,他不會看自己。我們想欺騙群眾,行嗎?不行,人家早就把你看穿了,你到底是真的是假的,你瞞不過別人。國內有些同修見我面的時候,對出家人有所批評,做得不如法。對我說可以,不可以對別人說,為什麼?破壞佛教的形象是他的事情,你要是到處說,你也破壞佛教形象,往往在這方面他疏忽了,所以一定要學,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。

  他有過失,你細心觀察,能夠勸他,他能接受,可以勸,一定要勸;他要是不能接受,聽到你批評還會起瞋恨心,那就不說。各人因果,各人負責,自己不要破壞佛教形象,這個比什麼都重要。他墮地獄,你常常去批評他,將來你自己也墮地獄,你說這不就冤枉!這不是聰明人,這是很愚痴的人,看到別人墮地獄,自己跟他一起跳下去。這就是人家錯了,你再毀謗、再批評,到處在宣揚,讓社會大眾對佛教產生不良的印象,你要背這個因果責任。說的人很多,都疏忽了,都不知道這個因果責任的重要。

  你看《弟子規》裡頭講得就很好,「道人善,即是善」,人家有善行,值得稱讚;說人惡,就是惡,說的人就是造惡業。這個道理我剛才講了,你要聽懂了,你就明白。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造不造這個惡業?如果常常造,那還得了!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,做人基本的德行是隱惡揚善;就是看到別人的過失不說,看到別人有善事應該要讚揚,隱惡揚善,這是正確的。與人一定要和睦相處、要互助合作,和合裡頭這兩句話,和睦相處,互助合作。這個社會是和諧的,世界是和諧的,一切眾生才真正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,幸福美滿的關鍵就是這兩個字。我不能跟大家和睦相處,我就破壞這個社會,破壞這個族群,你說這個罪重不重?你自己去想,你慢慢就會明白。

  你看今天這個世界混亂到難以忍受的程度,什麼原因?就是缺乏這個,現在是一切不和合。我們學佛的人要有慈悲心,慈悲心何在?就是帶頭把和合做出樣子來給社會大眾看,這就叫菩薩行,這個人在行菩薩道,這叫覺悟。自行就是化他,化他就是自行,是一樁事,不是兩樁事情,所以要有善巧方便。

  決定不能違背六和敬,違背六和敬就是破壞和合僧,就是破壞如來正法,戒經裡面的結罪是阿鼻地獄。你能護持正法,是無上的功德,為什麼不做好事?為什麼要把佛法滅掉?不和合就是滅佛法。我們要問為什麼不和?還不就是各人有各人的成見,彼此不肯放下,就出了這個現象;如果兩個人有一個人退一步,問題就沒有了。退的人覺悟,退的人是菩薩,那個不退的看對方退了,他也會軟下來。彼此不相讓,才會產生這個現象。

  「若見大樹」,這個幾乎也是我們天天可以看到的,我每天從香港到這邊來講經,路上大樹也不少。你看到樹幹支撐著枝葉花果,這種啟示就是告訴我們,人生在這個世間必須承擔這個世間的責任。一個家庭像一棵大樹,妻子、兒女是樹幹、是樹枝,先生是樹的根本,整個擔子他挑上的。你要認真負責,你要把他們都照顧好,把他們都教好。用什麼方法教?用弟子規教,一家和樂,家和萬事興。公司行號裡面,你做老闆的,老闆是大樹,是這個樹的根本;你這公司裡面很多的部門,許許多多的幹部,那是樹的樹幹、樹枝;你所有的員工以及你的事業,就是這個樹的枝葉花果,你要承擔起來,就像承擔家庭一樣。

  所以中國古時候聖賢教人,修身、齊家、治國,你治理一個公司跟治國是差不多的。你能齊家,你有齊家的能力,你就有治國的能力;有治國的能力,你就有能力讓天下人得到平等,得到公平;平天下就是天下人都得到公平,佛法裡面講清淨平等覺。所以看到這個,就想到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有承擔、有負荷,我們今天講責任感、使命感,沒有任何條件好說的。如果這裡面有名有利,那就是輪迴心;沒有任何條件的,那是菩提心,菩提心跟輪迴心差別就在此地。

  世間裡面人幹事都有條件,總是有自己的利益在其中,佛菩薩跟凡夫不一樣的,佛菩薩做任何事情沒有自己的利益,完全是為眾生。幫助眾生拔苦與樂,這是大慈大悲;幫助眾生破迷開悟、離苦得樂,這是大菩提心。終極的目標是要幫助他開悟,諸位要知道,幫助他開悟,自己一定要先開悟;自己沒有悟,你怎麼能幫助別人開悟?沒這個道理!所以自己先要覺悟。自己要想覺悟,一定要依教修行,那就是持戒、得定、開慧,十方三世佛,所謂一路涅槃門,都是走一條路子。所以戒律比什麼都重要,不可以疏忽。

  今天這個世間,無論是教內、教外,無論是東方、西方,無論是哪個族群,你要問,哪一個不貪財?哪一個不貪名聞利養?貪婪這個現象就像洪水氾濫,不可收拾。要怎麼對治?從我做起,我做個樣子,做什麼樣子?不貪,不貪名、不貪利;我不貪,也能活得很快樂,不比你們差。讓他去看,讓他去覺悟,讓他回頭,今天言教沒用,要身教。

  我教我們的同學們,無論任何地方請你講經,不接受供養。別人有供養的,收,供養紅包收,收完之後給當地常住。哪個地方請我,統統給他,幫助他的道場,一分錢不帶;頂多只接受他的旅費,接受他飲食、居住的供養,接受他的接待,其他的都不可以。這是教育,這是佛陀教育,佛陀教育是智慧的教育,是幫助眾生斷煩惱、長智慧的教育。你去講經,講得再好,還是貪名,還是貪利,在那個地方授皈依,在那個地方要錢。你走了之後,所謂是人民眼睛是雪亮的,就有人批評你,你不是真正有道心,別人對你還是不服。你在那個地方講經說法,效果打了很大的折扣,沒有收到效果,錯了。

  所以諸位要曉得,利他才是真正自利,自利決定是害自己也害別人,自他都不利,利他真的叫自他兩利。凡夫無始劫以來的這個壞習氣就是放不下,尤其在現在這個社會,誘惑的力量太強,內有煩惱,外有誘惑,幾個人能招架得住?你講弟子規,自己做不到,別人在旁邊看到說騙人的;你講十善業道,做不到,那騙人的。古人自己沒有做到,不講,自己做到之後再講,有人請的時候,他出去講;自己沒做到,他不敢講。這是古人跟今人不相同的地方,他還有倫理道德的操守。自己做不到,到外面到處講,這是騙人,沽名釣譽。為什麼去講?為名聞利養,心裡頭沒有放下名聞利養,你能講出什麼好東西!

  《弟子規》,很多同學都知道蔡禮旭講得不錯,大家都讚歎,很多人聽了都佩服。什麼道理?給諸位說很簡單,他做到了,這裡面一百一十三樁事情全部落實。他告訴我,他用一年的時間把它做到,做到以後再說!《十善業道經》亦復如是,你十善業道沒有做到,你這個經怎麼講法?《沙彌律儀》更不例外,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做到了。佛門裡面有法師、有禪師、有論師、有律師,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做到了,你是個沙彌律的律師,在現前這個社會難能可貴。佛法能不能復興,關鍵就在此地。

  如果沒有戒律,只有經教,這個經教就稱之為佛學,不是學佛。佛學跟學佛是兩樁事,不是一樁事,是把佛家的經典當作一門普通學術來研究,與社會脫了節,與大眾生活不相關,這種東西可學可不學,不是必修科。如果是學佛的話,那就是必修科,必須要學習。為什麼?提高自己生活的品質,不但是精神生活,連物質生活都提升。物質生活不是說你的生活過得很好,給你帶來很多財富,不是這個意思,是安貧樂道!釋迦牟尼佛的生活,三衣一缽,其樂無窮。《論語》一開端就形容孔顏之樂,孔子之樂、顏回之樂,他樂的什麼?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」不一樣。所以,精神生活可以連帶到物質生活,不是物質生活很豐富,那你就想錯了。

  物質生活的需求,量很少,對於養生、養身足夠了,不需要很多。心地愈清淨,需要量就愈少,物質生活很容易滿足。滿足之後,中國諺語常講「人到無求品自高」,什麼人最富有?無求的人最富有,他不要了。富貴的人,他還想添一點,那他還是貧窮,他還有需求;那個人什麼需求都沒有,你兩個比較,哪個富?這是學問,沒有學問,你不懂,沒有學問,你看不到,就在你面前你也看不到。真正有學問,你看得很清楚,你對於那個無求的人,恭敬心、仰慕心油然而生。

  所以總的一句話,先要自己做到,無論學儒、學佛,乃至於學其他任何宗教,都要自己要求自己先做到。先做到就是佛經上講的「為人演說」,你就為人表演了。什麼時候說?別人來請教,你就給他說,別人不請教,就表演。人家看到你生歡喜心,佩服你、讚歎你,向你請教,你就可以跟他說。所以學,講求的是求學,他有這個求願、有這分誠意,那就是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,這個教學才產生良好的效果。如果他沒有誠意,你怎麼樣跟他講沒有用,他沒有聽進去,那叫白說了。所以這幾願意義非常之深,與我們修學關係太大,不能夠疏忽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休息幾分鐘。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第二小段第三首偈講到叢林。在中國,佛教的道場習慣上稱為叢林,大的道場,道場的住持方丈在習俗上也稱為叢林主席。由此可知,古代的佛教真的不是宗教,它是學術機構,就像現在所說的大學。在這裡面學習的都是有德行、有學問的人,所以見到叢林引發的大願,是「諸天及人,應該禮敬」。清涼大師註解裡頭只有八個字,「德猶叢林,森聳可敬」,這就是說明佛教道場裡面這些修行人,他們的道德令人尊敬。道德是什麼?戒定慧,這些人真正持戒。

  道場稱為和合僧團,你看在三皈裡面,「皈依僧,眾中尊」,佛教裡面講「眾」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團體;「眾中尊」就是在所有團體裡面,這個團體是最值得人尊敬的,就這個意思,眾中尊就是這個意思。為什麼值得人尊敬?他有道德,他們和睦相處,修六和敬。所以僧團,諸位要記住,僧團的僧是清淨,皈依淨,僧是淨的意思,六根清淨一塵不染;六祖大師說三皈,叫皈依覺、皈依正、皈依淨。你懂這個意思,然後你就曉得,僧團不一定都是出家人。你的家庭,你一家有四個人,四個人以上在一起,生活在一起一家人,夫妻兩個帶兩個小孩,一家人。如果你一家人都修六和敬,你這一家人就叫僧團。四個人叫一眾,就是團體,眾中尊,僧的標準就是修六和敬,六和敬的團體。佛門的道場,四個人以上修六和敬的,這才叫僧團,如果沒有六和敬就不能稱為僧團。但是現在習慣都稱僧團,那僧團是有名無實。

  參加在僧團裡面,第一個條件就是放下自己的成見,才能跟大家和合。無論是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我有我的看法,你有你的看法,他有他的看法,我們的意見就不合。和合裡頭這是根本,這是基礎,所以六和擺在第一條,「見和同解」。要怎樣把這個基礎奠定?佛的方法好,佛不是說你們把你們的意見統統放下,都聽我的。佛不是說這個,那佛就變成專制獨裁了。佛怎麼說?我們統統都放下,都沒有成見,這不就和合了嗎?這個方法妙極了,又簡單,又叫人心服口服。

  為什麼要放下?放下,心就清淨。你不放下,那個東西是煩惱,不同的想法、看法是煩惱,見思煩惱。見思是什麼?你的見解、你的思想。只要有見解、只要有思想,就曉得是錯的,為什麼?諸佛菩薩沒有見解、沒有思想,生智慧!有見解、有思想,生煩惱,他所生的什麼?煩惱障、所知障。凡聖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。所以佛幫助眾生,菩薩教化眾生,這一招非常高明。初學,你教他一下放,他放不下,那怎麼辦?不得已而求其次,我們把我們的想法、看法放下,我們依釋迦牟尼佛的,這個大家也沒有話說,是個接引初機的好辦法;這個辦法不是究竟的辦法,是方便法。

  譬如我們修淨土宗,我們依什麼?依《無量壽經》、依《觀無量壽佛經》、依《阿彌陀經》,三經,祖師還有一部論,叫《往生論》,三經一論。後來的大德又給我們加了兩種,加得很有道理,淨宗的祖師大德沒有不佩服的。加了一個《普賢行願品》,稱為淨土四經。《普賢行願品》是清朝咸豐年間魏默深居士他加的,加得好。我們看到《無量壽經》現在我們讀的這個會集本,你看在序分裡面就看到,「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」。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人、往生的人修什麼法門?統統修普賢行,所以《普賢行願品》加得好。

  到近代,我們淨宗的十三祖印光大師,他把《楞嚴經》上的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」附在淨土四經之後,就變成淨土五經,這就圓滿了,確實是大圓滿。「大勢至圓通章」經文不長,二百四十四個字,比《般若心經》還少,《般若心經》是二百六十個字。「大勢至圓通章」是二百四十四個字,那是什麼?淨土宗的心經,妙不可言!所以現在淨土宗的經典就是五經一論,我們用這個做為我們的依靠,把我們自己的成見放下,要依這個五經一論。大家都依這個,那我們的見解不就相同了嗎?見和同解了,大家都沒問題。

  「戒和同修」,除了三皈、五戒,出家同修還有沙彌戒,我們只要求這個,最低限度的。除這個之外,還有共同要遵守的這些規矩,就是弟子規跟十善業道。所以總的來說,我們在戒和同修裡頭,學習落實弟子規、十善業、三皈、五戒、沙彌律儀,這是個正法道場。這些規矩不能夠遵守的,你就不要參加這個僧團,為什麼?參加這個僧團,你肯定擾亂它;擾亂它罪過很重,會有因果責任,背不起,那叫真正破和合僧。破和合僧果報在阿鼻地獄,你又何必幹這種傻事?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,高度的警覺,不要在這一生做錯事情,迷惑顛倒,以後墮三途,那就大錯特錯。

  真正懂得,願意遵守,用戒律的標準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。大家在一起共修好處很大,我們現在人講磁場不一樣,每個人都是修六和敬,這個地方磁場不一樣。所以進入這個和合道場,一定要把自己的毛病習氣要很努力的把它改過來。然後底下那都屬於果,身同住、口無諍、意同悅、利同均。

  說到利同均,給諸位說,佛教是真正的共產黨。利是什麼?物質生活,物質生活一定是平均的,大家都一樣。過去在叢林裡面,執事,就是叢林的主席,他的飲食跟大眾是一樣的。雖然有時候他不跟大眾在一個餐廳,他有小餐廳,小餐廳的菜跟大餐廳的菜是一樣的,沒有兩樣,就和合。小餐廳裡,方丈吃的菜跟大眾吃的不一樣,就不和了,那哪裡來的和?在從前世尊在世的時候,那時候的僧團每個人出去托缽,托的飯菜都不一樣。不是托了之後就一路吃,一路走一路吃,那個威儀就不好看。所以托缽完了之後一定回來,回來之後,每個人托的飯統統合在一起,再吃多少拿多少,像我們現在自助餐一樣,剩下來的布施給鳥獸,真正做到和合。有人托的飯不錯,供養很好,有人托的飯不好吃,統統混合在一起。你看看這個制度,你叫人怎麼不服?

  現在雖然不托缽了,我們的生活方式跟從前不一樣,但是決定沒有厚薄,飯菜完全相同,這是正確的。不同的地方是什麼?年歲大的、有病的,他要特別照顧,這個可以不同。年歲大的,體力衰了,他吃的東西要吃很軟的,在中國人講就是養老,這是正確的。有病的,當然他體力衰,消化系統弱,要給他容易消化的,所以這個可以特別做。身體很好,一切正常,那跟大眾決定是一樣的。

  所以六和敬是不能不修,沒有六和敬,跟諸位說就沒有佛法。我們在這個小團體,大家要不要愛護?我們跟大眾相處要不要和睦?自己的毛病習氣不能不改。有些人養成習慣性,年歲大了,從小就養成習慣性,講話都是命令式的,叫人聽了都很難受的,要改。改要從心裡面去改,我們常講,要把自己對一切人事物對立的念頭改掉,不跟人對立,要真正幹!

  別人毀謗我、侮辱我,要修忍辱波羅蜜,不要去計較;冤枉我,也不要去申冤,沒有意思。想到《金剛經》上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什麼都化解了。真的成就自己忍辱波羅蜜,提升自己的忍辱波羅蜜,能忍以後才有定,你的清淨心才會現前。諺語有所謂「小不忍則亂大謀」,亂什麼大謀?你心一亂,定沒有了,慧沒有了,你說是不是大事情?天天想的是求戒定慧,結果自己把戒定慧全破掉。一發脾氣,一不高興,一使性子,戒定慧全沒有了,這個損失太大太大了,不能不知道。什麼都能忍受,什麼都無所謂,始終保持心平氣和,首先的好處是對身體健康,這有大利益。

  這幾天你們看到「山西小院」這六片光碟,你們看過,裡面報導四十個人,不是少數,真的,不是假的。他們身體都不好,都有病,有很多病很嚴重,醫生都宣布不能治療,放棄治療,回去等死。他們誦經、念佛,居然病就好了,他也沒有找醫生,也不吃藥,就好了。什麼原因?這裡有個道理,上一次我跟大家用一小時的時間給諸位解釋,有理論依據,有科學的論證,這不是迷信。意念克服了自己,用什麼?善念!把自己所有一些惡念、惡的行為,全部用佛號、用佛經把它轉過來,他身體細胞、器官恢復了正常,病就沒有了,道理在此地。

  所以日本江本勝博士水結晶的實驗,把佛經上所說這個道理證明了。從這個實驗明白告訴我們,整個宇宙,現在的話說,是有機的,就是有生命的,泥沙、石頭都是有機的;換句話說,它能看、能聽,能懂得人的意思。如果它沒有見聞覺知,諸位想想,生公說法,頑石怎麼會點頭?這個公案在中國傳得很久,是真的,不是假的,頑石點頭。從江本勝的實驗我們就相信了,這個道理、事實真相就搞清楚了。它能看、它能聽、它懂得人的意思,人以善念,它的反應非常美好。任何的事物,以善念去想它都美好,以惡念去想它,統統變壞了。所以外面境界沒有好壞,蕅益大師講得太好了,「境緣無好醜,好醜起於心」,你心好,沒有一樣不好;你心不好,沒有一樣好。

  今天地球上搞得這麼糟,什麼原因?住在地球上的人心、念頭、行為不好,這個不好的訊息給一切環境,這一切環境都變得不好,就這麼個原因。所以我在講經的時候幾次跟諸位報告過,華藏、極樂跟我們娑婆沒有兩樣,為什麼那邊境界好像那麼樣的美?沒有別的,人心好,那個世界上都是善人,起心動念無有不善。所以所有一切境界,樹木花草、山河大地,乃至於虛空裡面的現象,呈現那麼樣的美滿,心善!我們如果明白了、覺悟了,我們這個世間人把念頭轉過來,我們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。

  大家轉不過來,我一個人轉過來了,一樣。你一個人感覺到你的環境是幸福的、是美好的,眾人感覺到這個環境是很惡劣的、是不能忍受的。統統是心念在轉,你要不懂這個道理,你永遠沒有辦法解釋。這就是大乘教裡頭常講的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這個生是什麼?生起變化,這一切法變善還是變惡,都是從心想。境界如是,我們個人身體更是如是。我們身體每個細胞、每個器官都是一個獨立的單位,物質。每個細胞都有見聞覺知,我們的頭髮、汗毛,每根毛髮也有見聞覺知。所以我們的心善,沒有一樣不善,心不善就沒有一樣是好東西。佛法不在外,在內,所以稱為內學,「五明」裡頭稱為內明,經典稱為內典,不是叫你從外學的,就是從念頭上把它轉變。

  「見叢林」就是見到有德行的人,現在我們一般講見到修行人,有道德、有學問,一定要尊重。為什麼?這就是自行化他。因為現在這個社會大眾迷了,迷得太深,迷的時間太長。在古時候,社會人民的等級,最高的是讀書人,士農工商,你看他排的順序,諺語有所謂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。可是讀書人多半很清寒、貧窮,所以從前人常講窮秀才,讀書人。可是在過去,他在社會上有地位,大的集會當中,坐在上首的一定是讀書人;富商豪門他不能坐首席,首席一定是讀書人。尊重道德,社會安定。讀書人雖然物質生活艱苦,還是有很多人願意。

  在今天的社會不一樣,現在真是顛倒起來了,聚會當中什麼人坐上首?有錢有勢的,讀書人沒有人理會。於是這個社會風氣重視財富,現在樣樣把經濟擺在第一,文化放在最後。從前所有一切是為文化服務的、為倫理道德服務的,現在一切為經濟服務,都顛倒了。每個人都爭利,無所忌憚的爭利,爭利決定不能避免損人利己,那就造成社會對立,造成大家都競爭。大家都競爭,競爭提升就是鬥爭,鬥爭提升最後是戰爭。現在的戰爭諸位都知道很可怕,現在的武器確確實實是大殺傷力的武器,現在一顆核子彈、一顆氫彈比過去投在長崎、廣島要大幾千倍!那個時候一顆原子彈下來,當時死亡的人有八萬多人,你要想想現在大城市,有一千多萬人口的城市,一顆炸彈全完了。

  這個事情我早年講經的時候就說過,佛家講的小三災就是核武戰爭。佛說小三災,這個世界上還沒有發明原子彈,佛在三千年前就看到了。小三災,經上說,刀兵劫就是戰爭,七天七夜;接著是瘟疫,瘟疫是七個月七天;再接著是飢餓,七年七個月七天,這是佛在經上說的。這段經文自古以來就沒有人把它講清楚,我年輕的時候對這個也懷疑,刀兵劫是戰爭,七天的戰爭,七個月的瘟疫,七年的飢餓。我年輕的時候,生活在抗戰期間,跟日本人打了八年,不算是刀兵劫。那要什麼樣戰爭,七天的戰爭,才算是刀兵劫?第一次世界大戰、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得那麼長的時間,都不算刀兵劫。結果我也是在三十年前,跟台灣的道安法師,他老人家組了一個團去訪問日本,我參加了。到日本,當然我們就要看看長崎、廣島,這一看之後才恍然大悟,原來佛所講的小三災是這麼一回事情。

  我們去參觀的時候,好像日本投降還不到十年,大概第九年。那個地方被原子彈炸了之後,確實被原子彈輻射照過的,就是佛經上講的瘟疫。嚴重的都過不了七個月,七、八月之後都死了,剩下來的後遺症一直到現在都非常痛苦,過的真的是人間地獄。當地人告訴我們,被炸的這塊地方草木不生,我們去的時候有一點小樹,他告訴我們說,去年(第八年)地上才長草。我們想,佛說七年七個月七天飢餓,地上植物統統沒有了,草木不生,五穀雜糧、蔬菜統統沒有,那不是飢餓嗎?所以從這個地方明白了,佛講的小三災就是核武戰爭。

  核武戰爭可不可能?現在愈看愈可能,愈有這個可能。現在這些國家的領導人還都算不錯,能夠克制,誰都不願意發動核子大戰。可是三十年之後、六十年之後,到那個時候那些人還能不能克制住自己?就很難說了。我們看到現在這一代的青少年,他們受的什麼教育?你從這裡去看,今天普遍的受電腦遊戲的教育。我們在街上看到很多,電子遊戲場,小朋友沈迷在其中。看的是什麼?打鬥,真的是暴力色情、殺盜淫妄,他接受這個教育。從小接受這個教育,他以為這是正常的。

  前天有個同修送一張報紙給我看,我一看那個大標題,初中生為了玩電動玩具沒有錢去偷錢,被一個老婆婆發現,八十四歲老婆婆,這兩個小孩就把這個老婆婆殺了。從電子遊戲機裡頭學來的,他是在玩遊戲,他不知道殺人是有罪的,不知道殺人是錯事情,你說這怎麼得了!然後我一看報紙下面,就是最近這一段時期,這種事情發生了六次。都是青少年,都是玩電子遊戲機,都學會了。而且聽說這兩個學生還是非常優秀的學生,你說怎麼得了!所以,三十年之後,他們這一代人起來了,國家的權力在他們手上,這些核武、化武,他會不會當作遊戲去亂丟?這就很難講。從歷史的教訓,我們懂得教育是上行下效,下一代的人向上一代人學習。我們不知道防範,下一代已經變成遊戲,戰爭是遊戲,再下一代,問題就更嚴重了。

  所以有人擔憂,地球上的人類還能不能在這個地球上生活一百年,大有問題;人類會在這個地球上整個消滅,這不是不可能。現在大家都知道,世界上有許多擁有核武國家的核武器,加起來可以毀滅地球幾百次,不是幾十次,是幾百次,地球上人還有機會生存嗎?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。所以我最近說了好幾次,要防止這個事情最有效的辦法,就是擁有核武的國家把核武、化武統統消除、統統銷毀,這是最安全的方法。這個東西要是留在那裡,你自己不用,底下的人他會用,終究是禍害!

  所以你愈想,人類沒有前途,這就是很多宗教裡面講的世界末日。末日的現象現在非常清楚、非常明顯,我們有沒有注意到?你注意到這個,人跟人還有什麼好爭的?還有爭的必要嗎?老實念佛,求生淨土,這才是人間第一等聰明人,萬緣放下。世界上會走向末日,我們往生極樂世界,這就對了,完全正確。我們有這個認知,覺察到問題的嚴重性,努力在聯合世界上真正愛好和平、真正樂意為和平做一份貢獻的人共同努力。

  唯一能夠拯救的方法,就是大力、極力提倡倫理道德的教育,提倡愛的教育。《弟子規》裡說「凡是人,皆須愛」,要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,當然要從本身做起。見到社會上還有這種德行的人、有這種良心的人,我們要尊敬、要尊重、要禮敬,要共同的合作來挽救世運,世界的命運。這不是一個國家、一個地區,關係到地球整體,人類的全體。有這個認知,這是佛知佛見;有這種悲憫心,這是大慈大悲。你要有德行、要有智慧、要有善巧方便,就是今天世界上許許多多志士仁人提出來的,「化解衝突,促進社會的安定和平」,這是當前第一樁的大事。

  中國的領導人提出「和諧世界,從心做起」,這個方向正確,目標正確。怎麼落實法?所以國家宗教局提了三句話,「心淨國土淨,心安眾生安,心平天下平」,都提得好,這三句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法身菩薩的境界,那真能解決問題。心怎麼清淨?心怎麼平?心怎麼安?問題來了。這個問題確實在《無量壽經》、在《華嚴經》、在《法華經》、在《楞嚴經》。我們這個三段偈子裡頭就有,你看有「一切和合」、「離我諍心,無有忿恨」、「諸天及人,所應敬禮」,這都是具體落實到心淨、心安、心平。總的來說,這是佛在大乘經上教給我們的,離開妄想、離開分別、離開執著那就圓滿了,心淨、心安、心平達到究竟圓滿。

  《華嚴經》上佛說了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,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個東西是障礙。有妄想,心就迷了,迷就不安,覺悟就安。我在前面幾次講禪宗二祖慧可,心不安,請達摩祖師給他安心,達摩祖師幾句話一下引發他覺悟,覺悟心就安了。有妄想,你心怎麼會安?有分別,你心怎麼會平?有執著,你心怎麼會淨?我們離一切執著,心清淨了,執著是見思煩惱;離一切分別,心平等了;離一切妄想,心安了,初住以上,法身菩薩的境界。題好!真的把解決問題的核心掌握到,這是我們不能不佩服。副題三句,這不是外行人說得出來的。

  所以,我們天天在學習,我們有沒有落實?問題在此地。天天學習尚且不能落實,災難還是會來臨,還是沒有辦法化解,我們不努力怎麼行?我常常跟同學們說,從我們自己本身做起,要把自己對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放下、佔有的念頭放下、對立的念頭放下,我們才有門路可入。如果這個要是放不下,你沒有門路可入,知道這個道理也不能解決問題。好,這段經文我們就補充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