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三三九卷)  2004/11/16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339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菩薩問明品」,覺首菩薩偈頌第六首後面,清涼大師給我們介紹的後半段。《疏鈔》「先明大意」這段文很長,我們上一次學習到「非空非有是中道義」,今天接著看。「又開此空有,各有二義,一真空必盡幻有,以若不盡幻有,非真空故,二真空必成幻有,以若礙幻有,非真空故」,我們看這段文。這個裡面就講到緣起,清涼大師很慈悲,不厭其煩為我們說了很多。反覆的說明空與有、性與相、事與理,希望我們從這些地方覺悟到宇宙萬法的實相。覺了之後,我們才真正能放下,這也是祖師為什麼這樣反覆細說。

  佛法的修學,關鍵就在看破、放下,看破是明瞭,明瞭之後,你放下就很容易,自自然然你就放下。還放不下,是了解的不夠透徹,所以反覆為我們說明。果然放下了,就入聖者之流,大乘經裡面講入佛知見。縱然不能夠契入,也是解悟,解如佛解,這就很難得了,就是《華嚴經》裡面所講的大心凡夫。解悟之後,雖然不能徹底放下,確實能伏住,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你能伏得住。伏住,在淨宗法門裡面就成就了,智者大師為我們示現的就是這個境界。知解同佛,煩惱沒斷,雖沒斷,能伏得住,這功夫成片帶業往生,生凡聖同居土。雖然品位不高,可是我們知道西方淨土很特殊,那就是四土,四即是一,一即是四;不像其他諸佛的剎土,四土不平列,有高下之分。西方世界有四土,四土平等,一生一切生,這個不可思議。由此可知,這段經文重要,清涼大師的開示非常重要。

  現在我們念的這一段,說「又開此空有,各有二義」,第一個「真空必盡幻有」,真空是體,幻有是相,幻有無量無邊;幻有是我們這個經上講的種種,真空就是講的心性是一。為什麼會有種種?十法界依正莊嚴無量無邊的色相,無量無邊。六根、六塵、六識,這十八類,大類,統統包括盡了,這些都是幻有。所有一切現相離不開真空,真空為幻有之體。我們還是用電視螢幕來做比喻,好懂,古時候沒有這個東西,所以祖師舉例子比較困難,我們今天這種科學工具擺在面前,舉例就太方便了。

  真空是什麼?就是我們電視的螢幕,我們曉得這螢幕上什麼都沒有,乾乾淨淨,這是真空。幻有是什麼?螢幕的現相,現相是無量無邊。無量無邊的現相,哪一個現相離開了螢光幕?離開螢光幕它就不能示現。所以,螢光幕也是真空,是體,幻有是它所現的相,是作用;所以有是幻有,不是真有。這個道理懂得之後,我們現實的環境,真空是心性,心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,它是一切萬事萬物的本體,「必盡幻有」,盡是一個都不漏。你看看六根、六塵,這是色法,我們今天講物質;六識,這是心法,我們現在講的精神;心性,心性不是精神,也不是物質,精神、物質都是依它變現出來的,它是一切萬事萬物的本體,這是真空!這個道理我們要懂。

  佛法的修學,終極的目標求什麼?宗門講的明心見性,就是要把真空心性找到,證得!證得了就叫做成佛,所謂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,就稱你為佛陀,稱你為法身菩薩,你證得了。沒有證得是凡夫,證得就叫佛,就叫法身菩薩。宗門終極的目標是明心見性,教下也不例外,教下終極的目標還是明心見性。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到了極樂世界還得要修,修什麼?還是同一個目標,明心見性。由此可知,八萬四千法門只是手段、方法不一樣,目標完全相同,明心見性,就這麼回事情。見性之後,叫大徹大悟,大徹大悟的境界就是這部經上所講的「大方廣佛華嚴」。所以後面大師這句話說得好,假若真空不能盡幻有,幻有還有例外的,這就不是真空,真空決定盡幻有。

  第二說「真空必成幻有」,「幻有」怎麼來的?真空成就它,就好像我們螢光幕,電視的螢光幕,電影的銀幕,都可以做這個比喻,我們從這個比喻很好懂。沒有銀幕這個色相顯不出來,這個幻有不能成就。如果我們銀幕不是真空,我們銀幕上有彩色,畫的有圖案,它就不能夠現這個幻有!必須是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,它才能現幻有,才能成就幻有。所以,真空不是物質,真空也不是精神,它能現物質、能現精神;能現物質就是五根六塵,能現精神就是六識,八識五十一心所,這都是屬於精神,能現能成!

  這是真空兩個意思,我們要細心去體會,然後用這個來在日常生活當中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提起觀照的作用。我們六根接觸六塵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常常想到經上給我們講的這些原理原則,我們細心去體會、去觀察。什麼時候體會得,那就叫覺悟,開悟了,你自然就能契入境界。契入境界有什麼好處?就像《般若心經》上所說的,「度一切苦厄」,「遠離顛倒妄想」,一切苦厄沒有了,顛倒妄想沒有了,得大自在!這是真實的受用,無比的受用,我們細細在這個地方去琢磨、去體會。

  第二個意思說,「幻有二義」,幻有就是宇宙之間的萬事萬物,我們用電視畫面做比喻。真空是螢光幕,幻有是螢光幕所顯的相,顯的色相。幻有是色相,它有兩個意思,第一個「幻有必覆真空」,覆是覆蓋,這個意思很明顯。你看看我們現在一起在學習經教,把螢幕打開,你就看到我們現場在這裡學習的狀況,螢光幕好像不見了。我們把頻道關掉之後,色相沒有了,螢光幕現前,你看到是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的,叫螢幕。現在頻道一打開,色相顯出來,螢光幕不見了,不是不見,隱了。你看「以空隱有現」,有就是幻有,你看不到空,你在螢光幕上看到色相。我們用這個比喻很好懂,空隱有現。

  第二,「幻有必不礙真空」,幻有,有即非有,「以幻有必自盡,令真空徹現故」。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用理跟事來說明,幻有是事相,真空是理體,有即非有,所以它不礙真空。怎麼樣叫礙真空?我們用照相機底片就能顯出來,這不能用現在數碼,數碼相機不容易看出來,我們用膠卷的。在軟的膠卷之前,應該是在六十年前,六、七十年之前,照相機用的底片是硬片,玻璃,那個時候軟片還沒有發明,用玻璃硬片,我小的時候用過。鏡頭一打開,外面影像進去了,它礙真空,那個玻璃片上就被染污。所以一張硬片、一塊玻璃只能照一次,不能照兩次。那我們今天電視螢光幕,色相不染它,不像照相機底片一樣,它不染,不染就是不礙。

  「以幻有必自盡」,這個自盡就是有而非有,不是真有,「令真空徹現」,這就是經論裡面講的,緣生之法無有自性,沒有自體,當體即空了不可得,所以它不礙真空,真空是心性,不礙。不但彼此沒有障礙,它還能相輔相成,這才是宇宙萬有的真相,在佛法講,法界無量無邊無盡的現相,真面目!希望我們從這個地方細心去體會它。

  末後一段說,「文殊各以初義致難,覺首各以後義而答」。文殊菩薩問,「初義」,空有是二,所謂是心性是一,為什麼會有種種?心性是空,種種是有,文殊菩薩在這裡問難。覺首菩薩答覆是用「後義」,空有不二,空是真空,有是幻有,有不礙空,空也不礙有。不但不礙而且相輔相成,沒有幻有,顯不出真空,沒有真空,決定幻有不能存在。這是用我們現在這種電影銀幕跟電視的螢光幕,是非常非常明顯能夠看出來。所以這個答,是「以後二義,空有相成故,然此二不二,謂有非有無二,為一幻有,空非空無二(就是不二),為一真空」,這才把事實真相說出來了。有是相,森羅萬象,非有是體性,就是文殊菩薩所講的心性,有就是種種,種種跟心性不二,這叫幻有;有跟非有不二,這是叫幻有。空與非空,非空就是不空,空與非空不二,這叫真空。這些句子,我們要多念幾遍才能體會到它的意思。

  「又非空與有無二,為一幻有」,非空就是有,為什麼說非空?因為真空能現幻有,這是《華嚴經》上講的,森羅萬象從哪裡來的?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。所以,空不是頑空,空不是什麼都沒有,它能現。就像我們現在螢幕,螢幕什麼都沒有,它能現,它不空,它非空。如果真的說空什麼都沒有,它就不能現,它能現,所以大乘教裡頭說,幻有非有,真空不空,空不礙有,有不礙空,沒有妨礙!不但彼此沒有障礙,彼此還相成,空能現有,有能顯空。心性在哪裡?你在什麼地方去明心見性?一定要在色相當中。你徹底了解色相如《般若經》上所說的無所有,一切法是一切法相,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,真空之理就現了。從這個地方你就體會到,你就見到了,這叫做明心見性。

  所以,宗門大德開悟的時候說,「踏破鐵鞋無覓處」。到處參學,「趙州八十猶行腳」,趙州和尚八十歲還在外面參學。為什麼?就為這麼一樁事情,對於諸法實相還不明瞭。明瞭就叫明心見性,不明瞭還迷惑,沒覺悟!到處參學。到覺悟之後怎麼說?「得來全不費功夫」,哪裡知道就在現前,所謂是頭頭是道,左右逢源,隨拈一法沒有不是。相是幻相,體是真空,幻相沒有離真空,真空沒有離幻相。知道相是幻相,相是虛妄,體是真空,所以對於一切境界相沒有染著的念頭了,也就是說不再有執著,不再有分別;功夫更深的人,不再有起心動念,那就成了。於一切法不再有執著,這是阿羅漢;不再有分別,這是菩薩;不再起心、不再動念,成佛了。

  話說得很容易,這事情就在現前,我們就是做不到,你要問為什麼做不到?我們總是把假的當作真的,沒有能看破,所以放不下。佛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一切眾生,幫助你什麼?幫助你看破,就是幫助你明瞭、幫助你放下,幫助你入佛知見、入佛境界。眾生根性不相同,用的方法不一樣,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應眾生八萬四千不同的根機。那我們今天是什麼根機?現在我們用的方法,念佛!這很難,不容易!這個法門真的對了我們的機,我們用這個法門「一門深入」;後頭還有句話「萬緣放下」,這就能成就。教理能不能明瞭沒關係,能明瞭很好,你放得很徹底;不明瞭也沒有關係,只要你肯相信,教你放下,你真能放下,也行,也能成功。

  所以淨宗法門最容易成就兩種人,一個是上根的人,一個是下愚。唯上根與下愚不移,他不變。上根人他明白了,知道幻有跟真空,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在森羅萬象裡面沒有分別執著,他心定了!所以成就快。另外一種是下愚,他什麼都不懂,可是很老實,聽話,老師怎麼教他就怎麼做,他沒有懷疑。教你放下,你真放下,老實人得度,老實人可貴!老實人沒有懷疑,老實人沒有猶豫,教他怎麼樣他就怎麼樣。

  我們在《淨土聖賢錄》、在《往生傳》裡面所看到往生的人,幾乎一半以上是老實人,我們決定不能夠輕視。凡是修學這個法門,這一生不能成就的,原因在哪裡?不老實。所以老實很不容易。對於這些不老實的人怎麼辦?那就教,教下專門對治這種人,教他們多聽多學,從聞法、學習經教當中慢慢覺悟,慢慢的明瞭,明瞭之後,你才肯放下。你才知道這是應當要放下,不放下不行,不放下這一生又空過了,不放下不能相應。

  再看底下這句,「空與非有無二,為一真空」,非有就是空。空跟非有,空是性體,非有是自性的作用,有而非有,這是《華嚴》上講的唯心所現,現而無現。現不現?現!現的相怎麼樣?現的相是幻有、是妙有,是有而非有。這個非有就是講的幻有,空、有是一不是二,這是真空。所以真空就是妙有。此地講個真空,講個幻有,真空就是幻有,幻有就是真空,是一不是二,理是一,事也是一。

  後面又一句說「又幻有與真空無二,為一味法界,即中道義」,大乘法裡頭,空有兩邊都不著,這叫中道,菩薩所修的。凡夫著有,不知道空,二乘著空,不知道有;大乘聰明,大乘智慧開了,知道空有是一不是二,兩邊不著。所以我們也常常說,可以欣賞,可以享受,不能執著,這個話是對初學人說的。真正契入的人應該怎麼講?可以隨緣,不起分別、執著,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。普賢菩薩在《華嚴經》裡給我們說,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真正了解事實真相。明白之後,我們要問,我還有沒有?這個我是幻我、幻有!幻有跟真空不二,不但我執破了,法執也沒有了。

  我執破的相是什麼?那你就先要曉得,我執是八識裡第七末那識,常與四大煩惱常相隨,我執破了,四大煩惱沒有了。四大煩惱頭一個「我痴」,痴是什麼?無明,不了解事實真相。凡夫都是,頭一個煩惱現象,不知道事實真相,不知道我是什麼,把這個身當作我。身是個生滅法,我們學《華嚴》學了這麼久,現在有點概念,剎那生滅,念念不住,它真的是個幻相,決定得不到。你想執著這個我的時候,我這個生滅相不知道已經生滅多少次了,你怎麼能執著得到?第二就是「我見」,我見就是執著。因為不知道事實真相,誤以為森羅萬象是真的、這個身是真的,執著身是我。第三個煩惱,傲慢;第四個煩惱,貪愛。我痴、我見、我慢、我愛,四大煩惱常相隨。

  所以,真正曉得事實真相,你就不再執著了,曉得事實真相就不痴了,我痴就離開了。離開我痴的時候,怎麼會執著這個身是我?不再執著。也不會執著我生活所需的是我所,「我所有的」這個念頭沒有了,我都沒有了,哪來的我所有?這才叫真正放下。放下我慢,放下我愛,煩惱裡頭貪瞋痴慢,我痴,你看有個痴字,我愛就是貪,我慢。瞋雖然沒有說,瞋在愛裡頭,愛就有取,得到你就歡喜,得不到就生瞋恚心,煩惱是這麼起來的。迷惑顛倒是根,一旦覺悟,煩惱就離開了,我執破了。破了我執,在小乘是阿羅漢果;在大乘,《華嚴》講的十信位,七信位的菩薩我執破了。十信位的菩薩法執破了,這就明心見性。圓教初住菩薩就是法身如來,我們也稱他為法身菩薩,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法身,這是「一味法界」,一味法界就是一真法界,再沒有分別執著妄想,這叫中道。

  所以下面,末後一句做總結,「離相離性」,性也不執著了。「無障無愛,無分別法門」,不起心、不動念,哪來的分別?所以,起心動念就錯了!我常常講,別人是對的,別人錯了也是對的;我是錯的,我對了也是錯的,這個意思很深。你懂得這段經文,你才知道我說的話的意思。為什麼我對了也是錯的?我對了,我沒有離相,也沒有離性,也沒有離障,也沒有離愛,豈不是錯了。為什麼?還有分別!真錯了,不是假錯了,對了也是錯的。你看看法身菩薩,一切境界當中不起一個念頭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、沒有起心、沒有動念,那叫真的對了。我們在境界裡還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錯到底了,誰知道?所以這個話的意思很深很深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!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菩薩問明品」,覺首菩薩偈頌第七首看起:

  【眼耳鼻舌身。心意諸情根。以此常流轉。而無能轉者。】

  清涼大師在《疏鈔》裡面告訴我們,這首偈答三個問題,「初答何因種種」,這是文殊菩薩問的第一個問題,「心性是一,云何種種」。「此具二意」,這裡頭兩個意思,第一個「以八識熏習而成故」,這句是總說。《華嚴經》,佛告訴我們,宇宙之間森羅萬象、依正莊嚴從哪來的?佛說是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菩薩在此地就用唯識所變。相,心現的,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識變的,所以八識薰習而成故,這一句是總說。

  在偈子裡面,偈子是五言偈,四句,每一句含義很深很深。第一句「初句五識」,『眼耳鼻舌身』,五識。第二句『心意諸情根』,「心是本識,集起義故」,心;「意通六七」,第六叫意識,第七叫意根,所以「意」裡面就有六識跟七識。「心」是阿賴耶,意思是集起義故,心是集起義。意通六七,這先說一說,「七謂審思量故」,恆審思量,「六謂意之識故,了別義故」,這是先把八個識的定義說出來。前面六個,「眼耳鼻舌身」,它的作用都是了別。眼,眼識對的是色塵,耳識對的是聲塵,六根對六塵境界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對外面的境界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意根是對法,意知法,都是講了別。這是講的前六識,了別義,我們一般講分別,大家好懂。

  第七識它最大的作用是執著,「審思量」,唯識上面還加了一個字,「恆審思量」,「恆」是它不中斷,不像前面了別有中斷。但是第七識它是緣阿賴耶,執著阿賴耶的一分,什麼一分?見分,當作是自己,執著阿賴耶的一分見分當作自己的神識,所謂是先來後去作主公,阿賴耶裡面的見分;身體是阿賴耶相分裡面的一分,從來沒有間斷過。如果它哪天一間斷、一放棄了,我執就沒有了;我執破了,六道輪迴就沒有了。六道輪迴是從我執變現出來的,為什麼?有我就有我所,六道是我所!這個東西不能不搞清楚。

  阿賴耶是本識,本識在法相唯識宗裡面講,所以法相講唯識,宇宙之間只有識,識是什麼?能變!識是阿賴耶。性是什麼?性是阿賴耶的清淨的一分。阿賴耶是真妄和合、染淨和合,清淨的那一分,真的那一分,真的是真性,那是心!跟無明和合,真性跟無明和合稱為阿賴耶,所以阿賴耶是真性跟無明和合染的這一分;阿賴耶是真妄和合,染淨和合。阿賴耶是整個宇宙萬有的本體。前面我們講幻有,講真空,真空是阿賴耶淨的這一分,清淨的這一分;幻有是阿賴耶染污的這一分,多大?遍法界虛空界。

  第七識攀緣它、執著它,認為是自己,這是我們中國人講的靈魂,佛法裡面講的神識。在六道投胎是它,在九法界裡面修行證果也是它,造作惡業到三途受苦受難也是它。我們要曉得這個東西才是真正的自己,身不是自己。為什麼把身當作自己?它執著阿賴耶的相分,我們的身是阿賴耶的相分。山河大地,整個宇宙裡面,佛在《楞嚴經》裡面所說的六根、六塵、七大,七大裡頭有地、水、火、風,這個四大都是物質,現在人講物質,在佛法裡面稱為幻有、妄有、妙有,非有而有,有而非有。《般若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有為法裡頭還包括心法,包括八識五十一心所,包括心法,「如夢幻泡影」,不是真的。所以它是屬於幻有,有而非有,非有而有。你不能說它有,也不能說它無;你說它有,錯了,當體即空;你說它無也錯了,它確實現相。雖然現相,那個相剎那生滅,根本就不存在。生滅的速度太快了,這才是事實真相!

  明瞭之後,那就像佛菩薩,他們是徹底覺悟之後,所謂隨緣而不攀緣,應化在其中,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。那個功德是什麼?自行化他,一面教化眾生,一面提升自己境界。雖然自己大徹大悟,了解事實真相了,後面還有事情沒了,無明沒斷盡!四十一品無明,你才破一品,後面還有四十品,愈往後去愈難。佛在這個大經裡面告訴我們,從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法身那一天開始,到把四十一品無明斷盡證得究竟佛果,需要多少長的時間?三大阿僧祇劫。你就曉得往後的事情還很多,那就要在九法界裡頭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。

  閻浮提眾生難度!佛在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裡面講得很清楚,「閻浮提眾生,剛強難化」。可是你要曉得,愈是難化的地方,成績愈可觀,提升愈快速,這是一定道理。對自己來說,面對著剛強難化的眾生,最重要的是忍辱波羅蜜,你在這個境界裡頭容易成就,一切法得成於忍;如果你不能忍,你就被淘汰掉。所以這個環境裡面淘汰得快,提升也快。我們一定要記住忍辱仙人,我們要了解事實真相,頭一條要通達因果的理論與事實,你才能真正修忍辱波羅蜜。在這個世間,無論你是凡夫,或者你是菩薩,都應當要曉得,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一飲一啄是說小事情,每天吃飯、喝水,小事如此,大事就更不必說!你每天遇到的一切人事物、一切境緣,無不是前生所定的,前生誰定的?業力。

  我們今天在佛法裡修了這麼多年,超過半個世紀,對於佛法大概是明瞭了,也覺悟了。不為自己,沒有自己的名聞利養,沒有自己的五欲六塵,全心全力為幫助眾生覺悟。就是佛為我們所示現的,幫助眾生破迷開悟,幫助眾生離苦得樂,幫助如來正法久住,我們今天做的是這個工作。心地純淨、純善,但是你做得順不順利?不見得順利,毀謗你的人有,侮辱你的人有,障礙你的人有,陷害你的人有。你說為什麼會遭遇這個事情?佛說得很清楚,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,如果沒有這些事情,佛這句話不就說錯了嗎?佛說得沒錯,決定是正確。

  我們自己再回頭想想這些人,障礙我的人、毀謗我的人、侮辱我的人、陷害我的人,如果不是我這一生當中得罪他們,跟他們結的怨,是過去生中,無量劫來!我們在道業這是有了進步,功夫得力了,來了,對我自己來講是來考驗的、來考試的。他們出了些題目,布施,看你能不能通過?你還貪不貪財?你還吝不吝法?來考驗。惡業現前,你還能不能持戒?侮辱現前,你還能不能忍辱?來考試。所以這些人不是壞人,你要真正通達明瞭,原來找麻煩的全是善知識,全是幫助我向上提升,消我業障的。甚至於陷害,像歌利王割截身體,忍辱仙人一絲毫瞋恚都沒有,菩薩做示範給我們看。最難忍受的,沒有一點瞋恚心,沒有一點報復心,只有感恩的心,發願我將來成佛第一個來度你,報你的恩。

  每個人、每一樁事情都有宿世的因緣,不善的業要消除,怨結要化解!所以,六祖講得好,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。你要不真正通達明瞭,在逆境裡面你忍不住,你忍不住你還退轉,還是跟人家冤冤相報,來生再世再慢慢再修!我們好不容易在這一生當中遇到佛法,在佛法裡頭真的明白這個道理,了解事實真相,不再搞來世,希望在這一生統統報了,什麼樣的苦難我都承受,心地決定不染!

  我們現在明瞭身不可得,剎那生滅不可得,身被人害死了,沒死!它剎那生滅,還有什麼生死?念念不住。不但精神不滅,物質也不滅。所以真正的是遠離顛倒夢想,度一切苦厄,得度了。捨掉這個身體,大幅度向上提升。殺我的人、害我的人,不就是讓我早一天提升嗎?這人是好人,不是壞人!我怎麼可以怨恨他?我要怨恨他,跟他做對頭,我往下墮,來生再報復他,何必幹這個傻事?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彼此雙方都痛苦,那是沒有覺悟。覺悟的人不幹這個事情,多生多劫的帳在這一生統統一筆勾銷,了了,來生入佛境界。再到這個世間來,再到六道、九法界來是乘願再來,不是業力,願力再來,幫助這些苦難眾生。苦難眾生裡頭還是有剛強難化的,久遠劫宿世的因緣,諸佛菩薩無不是歡歡喜喜在承受,為一切眾生做好的修行榜樣。

  我在講席裡頭常常勸勉同學們,有些話是很深,不太容易聽得懂,但是是真話。修行從哪裡學起?從自己內心,我們對一切人對立,對一切事對立,對一切萬物對立,要把這個對立化解掉;他跟我對立,可以,我不跟他對立,從這裡修。對任何一個人,一定肯定人性本善,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我們看到眾生的佛性,我們對他的恭敬心就生起來。看到一隻小螞蟻經過,我們會合掌螞蟻菩薩,真的,牠有佛性,牠本性本善。牠為什麼會墮落變成這個樣子?一時的迷惑。我們加持牠,我們祝福牠,早一天脫離螞蟻身,得人身、聞佛法、修淨土,帶業往生。

  對蚊蟲螞蟻尚且如此,對人還有什麼話說?不能見人過。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」,過從哪裡來?這經上講得很好,從無明來。末那,四大煩惱常相隨,從我痴來,我痴就是對於諸法實相不明瞭,過從這個地方來。我們自己也遭了這個難,要不是佛法長年的薰修,我們怎麼會懂?我們被煩惱習氣薰修的時間太長太長,真的是無量劫又無量劫,聽個幾年佛法轉不過來!境界現前還是生煩惱、還是造業,人之常情。我們自己從這裡過來的,哪裡不知道!我們希望佛菩薩原諒我們,我就應當原諒一切眾生,不可以把一切眾生的過失放在心上,更不可以把一切眾生的過失放在口上,那你就造業了。

  一定要記住普賢菩薩的教誨,「禮敬諸佛」,一切恭敬;「稱讚如來」,決定沒有毀謗。稱讚如來不用諸佛,諸佛是平等恭敬,稱讚是有條件的,善。人在迷惑顛倒的時候,他的造作有善、有惡,善的讚歎,惡的不提,這是普賢菩薩教我們的。「廣修供養」就是我們今天講互助合作,看到別人有需要,別人有苦難,我們要伸出援手,盡心盡力幫助別人就是圓滿功德。自己修行功夫要提升,要靠「懺悔業障」,知過改過。天天反省,知道自己過失,這叫小悟,是覺悟;知道之後,我就要改,改是真修行,就是懺悔。這一天過去,不知道自己的過失,不知道改過,這一天叫空過了,沒有長進。

  菩薩精進就是這個意思,天天會發現自己的過失,天天在改過。初學最好用「功過格」,是很有效的幫助你改過自新的方法,出家人也不例外!蓮池大師就給我們做了模範,你看《蓮池大師全集》裡面有《自知錄》,《自知錄》就是功過格。你們知道袁了凡先生用功過格成功的,蓮池大師也有功過格,每天照功過格反省、檢討。我們雖然沒有用這個,淨宗學會成立之後,我們有編了個小冊子,《淨宗同學修行守則》,跟功過格的作用是相通的。在這之前,早年我們在華藏圖書館,我們曾經提倡,每天晚課做完之後誦一部《太上感應篇》。《太上感應篇》不長,原文只有一千三百多個字。念一遍,認真去思惟、檢點自己這一天,《感應篇》說的善,我們做了多少?《感應篇》說的不善,我們做了多少?用這個來反省,大有好處!

  可是我們知道,這麼多年來,提倡儘管提倡,讀誦儘管讀誦,沒有做到,沒有起作用,引起我們再深入的反省、檢討,為什麼古人用這個東西很有效,現在用這個東西沒效。再往下面細心觀察,我們發現了,我們這一代的人缺少扎根的教育,這個扎根就是中國古人講的「童蒙養正」。所以種種好的方法,古人用起來很有效果,很快就能收到效果,現在我們用了都產生不了效果。童蒙養正裡面,最重要的兩樣東西,《弟子規》跟《三字經》,我們沒有認真學習。《弟子規》是德行,行門!道德的教育。從小培養德行,那你要是修這些懺悔法門很容易了,你會很歡喜、會很認真去做。《三字經》是解門,《三字經》是中國傳統學術的提要、大綱!我們沒有在這上扎根,一個行門,一個解門,行解相應。

  這些東西在古時候,中國古代,都是小孩剛剛會走路、會說話的時候,就教《弟子規》,六、七歲的時候就教《三字經》,我們沒有在這上扎根。所以雖然在大乘佛法我們有這樣殊勝的緣分,幾十年當中得不到受用,毛病到底在哪裡?我們要不能把它找出來,不能夠發現,不能夠挽救,我們這一生都空過了。所以在這個兩、三年,我們大力提倡《弟子規》的教學。善根深厚的人他懂得,他知道這個意思;煩惱習氣業障重的人還是不覺悟,還是沒有把這個當作一回事,我們就看得很清楚,他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成就是個問號。他要真正努力在這裡扎根,我們相信他這一生一定有很可觀的成就。

  世出世間的學問、德行都在真幹,學習的綱領早年就提出來了,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」,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隨緣、念佛」。這二十個字大家都念得很熟,做到了沒有?為什麼做不到?你果然做到,方東美先生給我說的話你們就都懂了,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你為什麼都懂?你得到了,真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麼,你不知道,你沒有入這個境界,你光聽到這句空話。所以真做到,起心動念念念與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」相應,生活、工作、處事待人接物都能夠跟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隨緣、念佛」相應,你才懂得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你才會懂。你要做不到,這句話的意思你不懂!學佛學得這麼多年都沒有得到法味,沒有得到法喜充滿。這句話聽是聽了不少遍,聽得很熟,甚至於你自己也會說,利益、好處沒得到,這很可惜。

  今天我們講到「何因種種」,這把因說出來了。唯識所變,識是什麼?識是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第七執著,前六識分別;本識受薰,前面七識能薰,把這一切善惡業習氣薰成種子含藏在阿賴耶識。阿賴耶識像倉庫一樣,像檔案室一樣,無始劫所薰習的習種全部在裡面,這種習氣種子也是各各不相知。前面說得很好,種子沒有形相,佛在經上講,我們每個眾生無量劫來的習氣種子,如果它有形相,哪怕形相像微塵一樣,這個習氣有多少?佛說盡虛空也容納不下。這個話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,我們才看到業果相續,世界相續,就像我們看電影,看電影我們曉得,電影的底片,那一盤很長,可以放兩個小時。我們阿賴耶裡面的影片,你就曉得有多長,無量劫都放不完,而且那個速度之快,我們無法想像。一秒鐘幾千萬張、幾萬萬張,一秒鐘,無量劫都放不完。我們相信佛的話是真的,如果它是有形相的話,盡虛空遍法界容納不下。

  沒有一個現相是真的,沒有一個現相是停住一下的,沒有,剎那生滅。所以,佛才說出這個真相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我們在前面已經說得很多了。真的了解,對於一切現相,不但不執著,也不分別了,心就定了,定生慧。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,「信心清淨,則生實相」,實相是般若智慧,智慧生起來,慢慢自然就通達、自然就明瞭。你看人也好、看事也好、看萬物也好,果上,你知道因,因上,你知道果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業果相續,業果循環,業果在轉變,剎那不住,這是事實真相。

  覺悟的人、明白的人,順境也好、逆境也好,善緣也好、惡緣也好,如如不動。如如不動不是像個木頭人,像個木頭人也錯誤了,隨喜功德,你看看多妙。這不就是前面講的嗎?幻有不礙真空,真空不礙幻有。迷的人把幻有當作真有,覺悟的人知道幻有,幻有跟幻有不相妨礙,幻有跟真空不妨礙,真空跟幻有不妨礙,你就得大自在,你就得真解脫!現在這個世界社會問題,你就知道解決方法,不難解決,很容易,從自己內心做起。為什麼?心轉境界,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,性識轉境界,不是境界轉性識。

  所以聖教要常講、要多講,要講明白、要講清楚!哪個有緣,哪個聽了就得受用,聽了他就有悟處。當然這裡面最重要是自己,總而言之,大乘教裡頭常說,先度自己,再度別人;自己未度而能度人,無有是處,沒這個道理。自度真的就是度人,為什麼?怨結化掉了。從自己內心,把自己內心,我常常講內心裡面的分別、矛盾、誤會統統化解了。我這裡化解,對方也化解,就解開了;我這裡不能化解,希望對方化解,無有是處。先自度然後就能度人,自己沒度,想度別人不可能,要懂這個道理,這個話世尊在大乘經上常講。現在時間到了!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