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一三五卷)  2003/11/9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135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四聖諦品」,鄰次十界,第六段東南方饒益世界,苦滅聖諦最後一句,第十句:

  【或名無相續。】

  到如來究竟果地,相續相才真正了了。這時候一了一切了,入無上菩提的果位,梵語裡面稱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。由此可知,沒有入這個境界統統是相續相。相續相的根源非常微細,無法想像。前幾個月,昆士蘭大學鍾茂森老師,在這裡給我們報告現代西方科學家有了新的發現,給我們介紹了三樁事情。

  第一樁,時間跟空間在某種條件之下等於零,這個發現跟佛經上講的一樣。佛經在三千年前把時間、空間歸類,歸在「不相應行法」,不相應行法要用現在的話來說,就是抽象的概念,決定不是事實,假的。心法、色法是依他起性;不相應行法是遍計所執性,就是抽象概念。所以說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唯有「真如無為」是真的,永恆不變,不生不滅,遍一切時、遍一切處,那是我們自己本來面目。除法性之外,法性所現的相皆是相續相,剎那生滅,念念不住,沒有人知道。深位菩薩,他了解,他見到。這個深位菩薩通常都是指圓教地上菩薩,甚至於指七地以上,這麼高的位次,他們能見到。在佛門裡面,雖然是初學的,如果常常聽經,也聽到這個說法、這個訊息。訊息傳達到了,我們阿賴耶識裡面有這個印象,不要認為這個印象好像很淡薄,這個印象功德不可思議。這是阿賴耶裡面殊勝的種子,將來遇緣你就能證得,無比的殊勝。

  第二個發現,他說這個「有」,有就是現象,虛空也是有,法界、剎土、眾生,眾生的範圍包括太大太大了。眾生的意思是眾緣和合而現起的現象,這就叫眾生,眾緣和合而生起的。我們身體是眾緣和合生起的,你再仔細觀察動物、植物、礦物、山河大地、自然現象,哪一樣不是眾緣和合生起的?統統叫眾生,這叫「有」。有從哪裡來的?一般宗教裡面講,神創造的,上帝創造的。現在科學家發現有從無中來的,「無中生有」,有還回歸到無。這個說法跟大乘經上又是相應的。

  《仁王經》大家常念,流通的很廣、很普遍。《仁王經》上佛給我們講,講剎那生滅,佛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,一剎那有九百生滅。一彈指的時間很短,我們彈得快的話,一秒鐘可以彈四次,四乘六十再乘九百,剛剛好兩個十萬八千。換句話說,佛告訴我們,「無中生有」那個有的相(有真的是從無中生)一秒鐘它有多少個生滅?就像《仁王經》上講的,二十一萬六千個生滅。它生了,那個相生了,「有」生了,生了立刻就滅,一秒鐘裡頭有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。我們現在看的相是相續相,真正的相,那個相我們見不到,太快了。科學家現在講,有是無中生有,有還歸無,科學還沒有佛法說的這麼詳細。

  第三個發現,這宇宙的起源。這是多少年來,多少聰明人在探討、在研究,宇宙從哪裡來的?怎麼來的?近代的科學家都能夠接受宇宙是大爆炸,因為從天文望遠鏡裡面,每一天觀察,發現宇宙不斷在膨脹。膨脹這個現象,大概是最初,不知道是哪一年哪一月,科學家也有推算,多少億年之前,從大爆炸就變成了這個宇宙。那個大爆炸是什麼東西爆炸的?最新的科學有個說法,稱這個為「原點」,爆炸這一點。這個點有多大?很小,真的像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微塵,我們前面讀過的。小到我們沒有法子想像,科學家做個比喻給我們說,他說我們頭髮,頭髮很細,這一根頭髮把它切斷。好比這是一根頭髮,這個頭髮從這裡切斷,切斷之後,它這裡是個平面,這平面很小。這個平面的直徑,可以排列宇宙的原點,排列多少個?一根頭髮切斷的平面的直徑,可以排一百萬後面是億億億,一百萬個億億億那麼小的原點。就是那個小原點爆炸,變成宇宙,這是科學家最近的說法。

  鍾博士來給我們傳遞這個訊息。他說完了之後,我問他一個問題,我說:是幾時爆炸的?他說不出來了。你們諸位想想,大家都學佛學了這麼多年,這個答案你們回答我:幾時爆炸的?世尊在楞嚴會上說明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。幾時爆炸的?就是現在。那個原點一個一個不斷在爆炸,爆炸成為我們所感官這個宇宙,就是相續相。這是科學家的講法,跟經典上所說的有異曲同工之妙,可以用它來證實,佛經裡頭也講科學,講得不少,講得很微妙。很可惜的,這些科學家沒有接觸到佛法,如果他要能接觸到佛法,我相信會給他很多啟示,他會有更多的發現,更深入的發現。

  佛在經上所說的這些話,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到。我還說,佛說的這些話是方便說,不是真實說。真實說就講剎那生滅,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,不是真的,真的速度比這個還快,我們沒有法子想像。佛這個說法我們能夠想像,想像已經就不可思議,會有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!其實不止,真相給你說,一秒鐘是億萬次的生滅。所以,法身菩薩見不到,佛經上講,要到八地菩薩才見到。八地菩薩見到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的種子,阿賴耶識的種子,說老實話沒有現相。頭髮切斷的平面,擺上一百萬億億億個,那還是有相;換句話說,我想比那個還小,小到等於零,阿賴耶裡頭業習種子。什麼時候爆炸的?宇宙原點是什麼?佛給我們講,「一念不覺而有無明」,相宗經論裡面講,「無明不覺生三細」,原點就出來了,三細相裡面的境界相就是原點。怎麼知道?「境界為緣長六粗」,這個境界一發展,就是宇宙。

  原點從哪裡來的?原點是法性變現出來的。法性,我們現在的話講,能量,宇宙的本能,能量。能量變成物質,這是現在科學家已經證明了,甚至於科學家已經發表論文說物質不存在。物質現象是什麼?物質現象是能量的波動。這個說法跟佛經裡面愈來愈接近,「無明不覺」就是波動,極其微細的波動,波動裡面就產生物質。覺了的時候,這個波動就沒有了。所以波動是不覺,極其微細的不覺。這有沒有因?沒有因,無明無因。前面跟我們講的「捨因」,無為無因,無明無因,果是法性,體是法性。大乘教裡講這個,才把宇宙現象講絕了,從這個地方認識到宇宙是一體,宇宙是和諧,宇宙之間沒有一法衝突,宇宙之間沒有一法對立,宇宙之間找不到矛盾。

  所以,我從這些經論裡面體會到什麼?到故宮去遊覽看到三個大殿,我有悟處,太和、中和、保和;太和是法性,中和是法相,保和是德用。如果我們永遠保持「和」這個用,那就跟宇宙完全融合成一體。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他們就是會用和,就是保和,我們不會用。你不會用,你是凡夫,你會用就是佛菩薩。會用的人了解,所有一切現相都是相續相,都是剎那生滅,相有體無,事有理無,再跟你說,因有果無,妙絕了。你要是說性有相無,相是什麼?法性!事有理無,理是什麼?理是法性,事也是法性。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離法性了不可得。這個境界就是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,契入這個境界,所謂「頭頭是道,左右逢源」。

  我說的這些話,我自己感覺得說的也相當透徹了,你聽了能不能體會、能不能契入?果然能夠體會、契入,你就轉凡成聖了!佛法裡面常講的「轉煩惱為菩提」,轉迷為悟,你真的轉了。轉不過來,不要緊,「信願持名,求生淨土」。只要往生,凡聖同居土帶業往生,生下下品,到西方極樂世界,古大德常講「但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」!阿彌陀佛是宇宙之間第一等的高明老師,他善教,我們怎麼樣也沒有辦法跟他比,萬分之一、萬萬分之一亦不及。所以,我們要想圓滿的開悟,一定要找這個老師,阿彌陀佛,聽他講經,也是像我們現在所講的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。不必要多長的時間,就大徹大悟了。

  也許有人讀了《觀無量壽經》,《觀無量壽經》上說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,到西方極樂世界要十二劫之後才開悟,十二劫好長好長的時間!沒錯,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會上是這麼說過。但是你有沒有念過《華嚴》?《華嚴》上告訴我們「念劫圓融」,一念可以展開為無量劫,無量劫可以濃縮成一念。無量劫能濃縮成一念,十二劫太少了。所以你要曉得,時間不是定法,時間是個抽象的概念,不是事實。關鍵在迷悟,一覺悟,無量劫就變成一剎那;一迷惑,一剎那就變成無量劫。真的,凡聖只有迷悟的差別,除迷悟之外,哪有差別!

  現在科學家發現是沒有空間,沒有空間就是什麼?就是沒有距離,沒有遠近,這不思議的境界。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?就在面前,沒有遠近,這我們很難懂。你看看現在我們利用電視傳播,我們兩個距離也是幾千里,在美國收看的同學是一萬多里。幾千里、幾萬里不就在面前嗎?我們科學技術還不高明,為什麼?電視畫面上,我們總不能握握手,我們不能擁抱。哪一天科學技術再發明了立體電視,那真的我們可以握握手了。這樣說起來,西方科學技術比我們進步,十萬億佛國土這麼遠的距離就在眼前,沒有空間。也沒有時間,沒有時間就是沒有過去、沒有未來,不思議!如果真的說沒有時間,這奇怪,童年的我,十幾歲的我,二十幾歲的我,跟這七、八十歲的我在一起,妙極了,真的。所以時間、空間是抽象概念,不是事實。

  大乘教,尤其是淨土教,無論佛怎麼說,我們完全接受,決定不要在這裡頭疑惑。佛所講的有道理,他的說法決定沒有矛盾,他當年說這些話,對象是哪些人?釋迦牟尼佛說《觀無量壽經》不是對我們說的,有些話是對當時聽眾講的,當時人得利益,與當時根性相同的人得利益。但是這個說話裡頭,有很多是契我們機的,我們得利益。所以,佛法真實究竟的利益是證,這個法門唯證真實。要證就得如祖師大德所說的,「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」,念茲在茲,這是你證的殊勝的緣。因,人人都有,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佛性是因,總是遇不到緣。遇到緣了,緣殊勝,非常殊勝的緣,你能夠掌握到,因緣會合,果德就現前了。

  我們現前這個境界,一定要曉得,我們生活在相續的空間,這個世界是相續相,一切眾生都是相續相。『無相續』,至少是要到法身菩薩,我們講一真法界。我們細細的思惟,一真法界是不是真的「無相續」?不是的,大概相續是非常微細,你不能覺察。真正到無相續是如來果地,那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們如果了解相續相,你就能夠明瞭現前諸法實相,那麼你對於一切諸法的概念就會轉變。為什麼?你絕對不會有佔有的概念,決定不會有控制的概念,決定不會有爭奪的概念,你都沒有了。能幫助你現前得清淨心,能幫助你現前得平等心,《無量壽經》上講的「清淨平等覺」。你曉得這個道理,曉得這個事實,對於你得「清淨平等覺」是一個很大的幫助。這是般若智慧,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「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所有一切現相是「夢幻泡影」,夢幻泡影的相續相;這個相續相,體就是法性。

  世尊在般若會上常講「應作如是觀」,我們現在在迷,不悟!成天為煩惱、妄想、分別、執著圍繞著,無法出頭。但是佛這句話很高明,如果能常作如是觀,你看真正修行人,真正用功的人,他的心是定的;念佛人亦復如是,學教的人也如是,他在定中。不一定每天盤腿面壁,行住坐臥都在定中,他的功夫綿綿密密,無有間斷。佛法裡面常講「放下萬緣,提起正念」,什麼叫正念?就是常作如是觀的「觀」是正念,這個「觀」就是八正道裡面講的「正思惟」。諸位要曉得,正思惟裡面沒有思惟,說沒有思惟也不很恰當,古大德說的是「微密觀照」,這句話講得好,非常微細,非常細密,他觀照。他的心境跟「諸法實相」相應,在現相上跟「夢幻泡影」相應,理體上跟「法性」相應。他行相應,他站在那裡也相應,他坐在那裡也相應,他躺在床上睡覺也相應,行住坐臥不離這個。這個是什麼?就是微密觀照,這個人叫真精進,這個人叫真功夫!決定不起一個妄念,我們常講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他住在這個境界裡頭,行住坐臥都在這個境界裡頭,這是我們一般佛家常講的功夫得力。

  你二六時中,行住坐臥還打妄想、還有雜念、還有分別執著,你沒有功夫!只要你起妄念,你還搞分別執著,這叫造輪迴業。你要知道你打妄想也好,起分別執著也好,統統是相續相,而且是非常粗的相續相,這裡頭有非常明顯的善、惡、無記,果報在六道。十法界的四聖法界,他們的相續相微細,不像我們這麼粗重,所以他比我們高。由此可知,大乘經不能不讀,大乘經是無上的法寶。世出世法裡頭無與倫比!這個世法就是我們講六道,出世法就是講四聖法界,沒有能夠跟大乘經典相比,所以稱它為法寶!誰重視?菩薩重視。為什麼?菩薩識貨。我們凡夫不重視,凡夫不識貨,認為這有什麼了不起,這能值幾文錢!菩薩看到了,頂戴!恭敬供養!識貨,無價之寶。

  大龍菩薩把這部經收在龍宮,龍樹菩薩有緣,大龍菩薩請他到龍宮裡面去參觀,看他的藏經樓,看他的圖書館、博物館。回來之後告訴我們,釋迦牟尼佛在初成道的時候,二七日中,在定中宣講了一部圓圓滿滿的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現在這個經本藏在龍宮,我們娑婆世界的這些眾生,六道眾生沒有能力受持。所以,他老人家帶回來的,這就是記憶力好,他在那裡一看,所謂過目不忘,龍樹有這個能力,一目十行,過目不忘。他把這個本子記下來之後,離開龍宮,念出來給人聽,記錄下來。所以小乘人不承認《華嚴經》是佛說的,佛沒有說過這個經,這是龍樹菩薩說的。龍樹是初地菩薩,你們看看《華嚴經》的教義,初地菩薩能說得出來嗎?

  我們相信,我們沒有疑問。我們確實相信釋迦牟尼佛五時說法,第一時說《華嚴》,二七日中。二七日中說這麼大的經,就是說明時間可以濃縮,我們現在講時差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入定兩個星期,這是我們世間的時間;在定中那個時間,就不知道有多長!他能把《華嚴經》講圓滿。圓滿的《華嚴經》,我們只聽龍樹菩薩講,沒聽說過。他說分量有多少?有「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,一四天下微塵品」,這我們就呆了。釋迦牟尼佛這個教區娑婆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,這一個大千世界裡面所有的物質都把它磨成微塵,一粒微塵算一首偈,一首偈就是四句。這一部經有多少句?有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;換句話說,這個經拿到我們娑婆世界來裝不下,容納不了,它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十倍。「一四天下微塵品」,龍樹菩薩看到的。

  龍樹菩薩聰明,他在當時是很傲慢的,認為世出世間的學問他統統都學完了,他沒得學了,傲慢心起來了。大龍菩薩帶他到龍宮裡面看一下,他傲慢心馬上沒有了,一看到這樣,自己學得太少了,微不足道!看到這個才知道,佛,釋迦牟尼佛偉大!所以,他所送出來的,這叫下本。下本是什麼?等於說是「目錄提要」。諸位現在在我們講堂,你看到我們這個地方有一套《四庫全書》一千五百冊,它有《目錄提要》,《目錄提要》五冊。所以,龍樹傳的《華嚴》是目錄提要,十萬偈,四十品。

  四十品,十萬偈,目錄提要,從印度傳到中國來是個殘缺不全的本子,一共是分三次傳來的。第一次傳來,三萬六千偈,大概是全經的三分之一,就是龍樹傳來下本的三分之一。第二次,實叉難陀傳來的,唐朝武則天那個時代。翻成中文八十卷,叫唐譯的,比東晉那個本子增加了九千偈,是四萬五千偈。最後唐德宗貞元年間,末後一品《入法界品》這一品經完完整整的傳到中國來,翻成中文稱《四十華嚴》。《四十華嚴》是《華嚴經》的一品,最後一品,這一品完整。三次傳來,在中國稱為略本,不完整,完整是十萬偈。我們現在把這三次翻譯的把它合起來,除掉重複的,大概一半稍稍過一點,這是今天我們所看到《華嚴經》的本子。中文譯本是最完整的,梵文原本已經喪失了,在世界上已經找不到了,比什麼都寶貴!我們要認識。我們今天的修學,要從相續怎麼樣提升到無相續,就功德圓滿。好,這一段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諸位同學,請接著看饒益世界最後這一段,苦滅道聖諦,現在我們將經文念一遍:

  【諸佛子。所言苦滅道聖諦者。彼饒益世界中。或名達無所有。或名一切印。或名三昧藏。或名得光明。或名不退法。或名能盡有。或名廣大路。或名能調伏。或名有安隱。或名不流轉根。】

  到這裡是一段。這是出世間的因,苦滅聖諦是講出世間的果,果必有因。佛說法通常這個例子是先講果,引起我們學人的注意,然後再給你講因。苦集是世間的果跟因,滅道是出世間,苦集是世間。這裡也舉了十個名詞,我們看第一個。

  第一個是『或名達無所有』。這個名號是從「般若經」上來的,「達」是通達、了達,明瞭通達。通達什麼?諸法實相,我們通常講宇宙人生的真相,或者說宇宙萬有的真相;佛學的名詞上,宇宙眾生的真相。「般若經」裡的名詞就叫做「諸法實相」,四個字,簡簡單單。真相是什麼?前面我們在「無相續」裡面說了不少,佛在大乘經裡面,《華嚴經》裡頭也說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佛在《楞嚴經》上講「諸法所生,唯心所現,世界微塵,一切因果」就統統都講到了,「因心成體」,這個心就是法性。你想想這句話裡頭,「世界」是法相,就是現相裡面大的相續相,「微塵」是極小的,大到世界,小到微塵,這一句是講現相。「一切因果」,因果是講裡面的變化,就是唯識所變。所以我在前面說過,諸法裡頭,無論是性、無論是相,無論是事、無論是理,無論是因、無論是果,統而言之,無非法性;無非法性就是《楞嚴經》上講的「因心成體」。你要是把這個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才真正懂得一切諸法無所有。

  我是讀六百卷《大般若》,最後我把它總結就結這三句話,我講的是「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,這三句你只要通達一句,三句都通;任何一句,一就是三,三就是一。你在一切法裡頭,你還會有執著嗎?你還會有分別嗎?你還會有得失嗎?沒有了!你還會有恐怖嗎?沒有了!為什麼沒有恐怖?因心成體,法爾如是。體就是自己的法性,就是自己的真心,相就自己的法身。「遠離顛倒夢想」,這一句就是你通達「無所有」之後,你所得到的殊勝功德利益,我用這個話,大家好懂。你得到是什麼?妄想沒有了,遠離顛倒妄想,沒有了。遠離一切恐怖,我們今天講,什麼樣的威脅恐怖都沒有了,為什麼?你證得法身;遠離一切妄想,你證得法性。法性是體,法身是相,體跟相都不生不滅,不來不去;用現在的話來說,超越空間,超越時間。縱然不能說究竟圓滿,最低限度,你已經是初住以上的法身菩薩,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。

  這個道,道就是修行的方法,成佛的道路,或者我們講明心見性的道路,證得諸法實相的道路。般若智慧現前,才能解決問題;智慧不現前,不能解決問題。諸位要曉得,禪定,禪定要不開慧,禪定只能伏煩惱,不能生智慧。禪定怎麼不能生智慧?功夫不夠。世間禪定四禪八定,你要修行得四禪,你將來生色界天,果報在色界天;你要修成四空定,你的果報在無色界天;你能夠修成九次第定,你的果報是阿羅漢!不能說不開智慧,小智慧,不是般若智慧。般若智慧,定還要深,九次第定還不行,還要提升幾個等級。破一品無明,破無明是定功、是智慧,定一開慧,無明就破了。一破無明,證法身,真正「達無所有」了,這個「達」是通達,這時候不是解悟,是證悟!

  解悟,我們現在就有那麼一點,我們理解,也能說通達理解,但是我們的程度是在解悟。要到證悟,那要通過行,真正落實,入無所有的境界。這個境界裡頭身心清淨,純淨純善,一念不生,你才能夠達到證悟,證得大無所有,這個最低限度是圓教初住菩薩,超越十法界了。剛才我講的那個境界,他所得的殊勝功德利益,是沒有顛倒妄想,就是說他沒有起心動念;他不會起心動念,他沒有分別執著了。「遠離一切苦厄」,就是說,六道、九法界的果報,他超越了。超越,這人還在!沒錯,人還在,還在我們人間,境界超越我們人間。那麼他這個人受不受人間這些苦報,生老病死?有,有這個相。他受不受生老病死苦?有沒有這個苦受?沒有。雖然沒有,也許他會示現,那是示現、那是表演,舞台表演,表演給別人看的。實際上有沒有?實際上沒有了。

  你要說為什麼沒有?「達無所有」。三苦八苦,生老病死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、五陰熾盛,無所有!他怎麼會有這個受?如果有這個受,是表演給別人看的,就是我們講的別有用意。那是慈悲示現,教化眾生,令眾生在這個現相上,你的六根接觸、看到菩薩示現有所感悟。你看到你會感動,你會在這裡頭覺悟。感動、覺悟達到什麼程度?各人根性不相同,這就是講「佛度有緣人」。沒有緣,那就是沒善根福德,業障很重,他縱然還是接觸到了,看到了、聽到了,無動於衷;無動於衷,就是業障太重。他有沒有利益?利益還是有的,所謂是「一歷耳根,永為道種」,這是菩薩慈悲到極處。這就是佛家所講的,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,沒有善根的人他也得利益,阿賴耶識裡面種了種子。這是我們要知道的,應當要努力學習的。

  《金剛經》上末後四句偈,說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這句話是勸我們的;換句話說「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,應作如是觀。否則的話,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間,何必要用二十二年講般若?說法四十九年,般若佔二十二年,幾乎佔一半。我們很明顯的就體會到,佛一生教學當中,般若是主要課程,是修學重要的關鍵課程;你修學有沒有成就,這個課程是關鍵。當然,普遍勸導一切眾生學習,但是般若確實是難。江味農居士在《金剛經講義》裡頭說得非常非常之多,般若難講,又不能不講。我們讀江居士的《講義》確實很感慨,但是真得利益。他說般若要講,般若要講明白、要講透徹,不可以含糊籠統的講,含糊籠統講容易誤導眾生,他這個見解正確。你要講就要細講,就要講清楚、講明白,不能含糊,不能懈怠。誤導眾生過失很重,古大德所謂的「錯下一個字轉語,墮五百世野狐身」,那是說明什麼?誤導眾生的因果責任你要負。講不好,講不周圓,寧可不講。

  帶領大眾讀誦,讀誦沒有過失。讀誦有沒有好處?有,阿賴耶裡面種下般若金剛種子。可是真的如果常常讀誦,每天讀幾個小時,天天不間斷,說不定三年、五年,他開悟了,根利的;說不定十年、八年開悟的,中根的;二十年、三十年開悟的,下根的。你要說,這又是什麼道理?這就是古人所說的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因為你這種讀誦如法,如法就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,所以他有悟處。每一天讀誦,天天不間斷,恭恭敬敬的讀誦。讀誦的時候專心,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這是戒!你具足圓滿的戒學。讀誦的時候,一心專注,天天一心專注,就是修定,定在其中。每一遍的讀誦,念的都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沒有把字念錯,沒有把字念顛倒,沒有把句子念漏掉,那是慧學。

  所以,這種讀誦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。你每天念一個小時,你修一個小時;你每天念兩個小時,你修兩個小時。當然你修的時間愈長愈好,為什麼?我們現在曉得,特別是現代社會的凡夫,你要不受聖教的薰陶,你一定受外面五欲六塵的染污。五欲六塵的染污,麻煩大了!果報決定在三途。像我們學佛,把外緣是杜絕了不少,我們不看電視,我們不聽廣播、不看報紙、不看雜誌,這就是把染污可以說杜絕十之六七。我們要是不讀經典,不讀經典也麻煩,受什麼染污?受你阿賴耶裡面的煩惱習氣染污,這個東西麻煩!這個染污不是從外頭來的,這是什麼?妄想、雜念、分別執著,裡面不斷的往上翻,還是造成染污。外頭不染了,裡面染,你說怎麼辦?所以讀誦大乘妙不可言。讀誦大乘,把裡面的染污壓住了、伏住了。這就是用戒定慧降伏自己的煩惱習氣。

  自古以來,釋迦牟尼佛傳的這個方法,不知道成就了多少人!所以「淨業三福」最後一條有「讀誦大乘」,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」。只要你依照這個規矩去讀誦,這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,功德無比的殊勝。千萬不要疏忽,古人所說的那些話都有大道理在。非常可惜,現在人看了、聽了不在意,現在的話說,沒有留意、沒有注意,當面錯過。你能說古大德不慈悲嗎?佛菩薩不慈悲嗎?佛菩薩慈悲在哪裡?這些經典就是佛菩薩具體慈悲,我們不知道珍惜,就沒法子了。真的有善根的人、有福德的人,他懂得珍惜,一天到晚不空過,他的生活真是踏實。踏實什麼?讀經,讀聖賢書,你每天過的很充實,每天法喜充滿,天天真的煩惱輕、智慧長。這麼好的方法叫善巧方便,我們有緣,我們遇到了,遇到怎麼樣?自己善根福德不夠,沒有好好的把它抓住,還是打妄想,還是搞是非人我,還是迷惑顛倒,起心動念無不是罪。這會使人感到眾生難度,真難度!

  但是你不要洩氣,不要灰心,《無量壽經》上佛說過,這些難度的眾生,所謂是「剛強難化」,《地藏經》上講的,到處都是,剛強難化。他接到無比殊勝的佛法,他不識貨,依舊打妄想,依舊搞貪瞋痴慢。《無量壽經》上說明這個現象的根源,「先人無知」,先人是他的長輩、他的父母、他的祖父母、他的老師;「不識道德」,道是宇宙之間的大道,他不知道;「無有語者」,沒有人教他,你看佛多慈悲,「殊無怪也」,你不要怪他,你要怪他,你就錯了。你要用清淨心對他,用平等心對他,用慈悲心對他,他就是經典上所講的「可憐憫者」,可憐在哪裡?先人沒有教他。

  我們今天遇到佛法,對父母、對老師怎麼能不感恩?我們生在戰亂的時代當中,跟父母的時間短,跟老師的時間長。所以,我這一生當中,老師恩德超過父母。這幾天,江老師畫的「地獄變相圖」要我寫一篇跋文,你說我能不寫嗎?這個圖,下面還有個「極樂世界變相圖」,是我啟請的,我請他畫的。我為什麼會啟請?我總要把這個動機、原由說出來!

  我在幼年,大概五、六歲的時候,我就記事了,我們住在農村,逢年過節到城裡去看看外婆。城裡有個城隍廟,我母親常常到城隍廟燒香,帶著我到寺廟去玩。城隍廟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閻王殿,閻王殿就是地獄變相圖,他那個閻王殿不是畫的,是用泥塑的,塑造的非常好,栩栩如生,讓你看到觸目驚心。上面有小牌子,那個小牌子我們也不認識,大人給我們講,你看造什麼樣的罪業受這種果報。我們聽到了,這個印象太深了,影響一生。我們今天就是遭人家毀謗、侮辱、陷害,不敢起惡念,為什麼?就想到閻王殿那個樣子。我們中國古人常講「先入為主」,五、六歲小孩常常看這個,影響一生。你說起個惡念,想幹一樁惡事,馬上印象就起來,就想到閻王殿,於是不敢了。

  在青年時代,做學生,那時候學校教誨破除迷信。我們對於這個是很深很深的印象,但是什麼?是迷信,那是從前人用這個方法勸人斷惡修善的,是一樁好事情,但未必是真實,我們就起了這麼一個疑情。還算不錯,我二十六歲遇到佛法,就開始學佛了,學佛之後曉得這是真的,這不是假的。學佛之後,佛經裡面講的理論,理論能講得通,事當然就有,理事圓融,肯定真有輪迴!真有六道!真有六道就真有地獄。這個地獄裡頭的變相圖,他所造出來的這個,不是假的。所以我才真正體會到,中國這個民族真的是很幸運,佛菩薩照顧,祖宗有德,教導!

  在這個世界,有史以來,可以追溯到五千年,一直到今天沒有被淘汰,沒有被滅亡,而且還能維繫著大一統。就像英國湯恩比博士所說的,世界上沒有第二家,有這樣輝煌偉大的成就,找不到第二家。歐洲羅馬也曾經輝煌過一千年,但是滅亡之後再不能復興。中國自從秦漢統一,一直到今天都維繫著大一統,所以湯恩比博士非常讚歎。這什麼原因?我在講席裡頭說了不少次,原因是祖宗教導我們的德行,道德的教育,倫理道德。佛法從漢朝時候就進來了,這兩千年來,中國人所受的教育是儒釋道的教育。在前不久,我們講《十善業道經》,好像講過兩遍。我們所採取的本子是從《大正藏》裡面節錄下來的,重新排印的本子。這個本子前面有雍正皇帝的上諭,等於是序文,雍正皇帝說的非常非常好,這個上諭我們講過。

  所以我細心觀察,中國之所以能夠立國而不會被淘汰,原因有三:第一個就是「祠堂」。在中國,每個縣市都有祠堂,祠堂教孝道,「孝」是儒釋道教學的大根大本。佛法是師道,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。祠堂教孝,「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」,這是他教育的宗旨。第二個「孔廟」。孔廟是師道,象徵著倫理道德的教育,尊師重道。第三個就是「城隍廟」。城隍廟教什麼?城隍廟教因果教育。告訴你種善因得善果,造惡業一定要受惡報,因緣果報,絲毫不爽。這是說六道裡頭的事實真相!這三種教育規範了中國人心,使中國人向善,不敢作惡。一直到前清,都遵守祖宗教學的理念,清朝末年,才產生變化。西洋文化傳到中國,崇尚科學,中國人對於自己傳統的教學理念產生懷疑,由懷疑逐漸否定,不要了。一昧盲從,學習外國文化,把自己的根都丟掉了,麻煩來了。所以這一百多年的社會動亂,吃盡了苦頭,原因在哪裡?就在這裡。

  現在祠堂沒有了,孔廟我也不曉得在不在,城隍廟是沒有了。我很著急,這怎麼辦?所以才有建「萬姓先祖紀念堂」,才有這個動機。這個方法好,在從前,我們祠堂是每一家的,各家祭各家的祖先;現在我們把萬家祖先統統供在一起,大團結,民族大團結,宗姓大團結,好事情!所以我就極力提倡,希望將來每個縣市都有一個萬姓先祖紀念堂。在海外,凡是有華僑居住的地方,也應當有萬姓先祖紀念堂,紀念祖先,提倡孝道。這個紀念堂除了每年春秋祭祖活動之外,可以做為文教活動的場所,多用途。

  我們在圖文巴這個小地方,我們建個教室,在教室裡面騰一塊空間來,我們在此地建了一個小型的先祖紀念堂,平常做為我們念佛堂。如果是在大都市建立有規模的這樣一個紀念堂,就可以做多用途的。甚至於像將來,這個西方極樂世界變相圖、地獄變相圖,都可以在這個地方展覽,真的會教化很多眾生!善根深厚的眾生看到這個圖畫,自自然然他能夠改邪歸正,改惡為善,不敢造惡;看到西方極樂世界那麼殊勝,我相信,嚮往之心,求生之念,會油然而生。

  這是我們現前在現階段應當怎樣學習?《楞嚴經》上所講的「最初方便」,我們今天所需要的就是最初方便。最初方便,諸位千萬不要忘記,孝親、尊師、因果。所以印光大師,這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位祖師大德。傳說他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,這個話可以相信,觀察他一生的行誼真的很像大勢至菩薩。他一生教導我們的,最重要的是因果教育,所以他老人家一生提倡《了凡四訓》。《了凡四訓》教什麼?教你相信因果,明瞭因果。提倡《太上感應篇》,《太上感應篇》這篇文章是善惡的標準,你讀了之後,你就曉得什麼是善,什麼是惡?善應當要修,惡應當要斷。祖師不用經典的戒律,用道教的。所以,真正祖師大德都是搞多元文化的,絕對不是只有我們佛教,其他宗教我們都輕視,不要學他,不是,他用道教的。

  《安士全書》,《安士全書》裡面一共有四篇,頭一篇「文昌帝君陰騭文」也是道教的。真正做功夫,斷惡修善,印光大師全用道教標準,沒有用戒律。它說的細、說的好,它所說的把佛家的基本戒條統統包括到了。你看看祖師沒有私心、沒有偏心。《安士全書》另外三種,篇幅就不大了,「文昌帝君陰騭文」佔全書二分之一。另外三篇,戒殺,「萬善先資」,戒殺;「欲海回狂」,戒淫;最後一篇「西歸直指」,勸你念佛求生西方淨土。他老人家在《文鈔》裡頭講了很多,他講近代談因果的書,應當算《安士全書》第一,理事說的透徹,文章好!他說比《感應篇彙編》,比《感應統紀》都好,非常讚歎,把這個列入第一。

  我過去初學佛的時候,好像我第一次印送經書就是印送的《安士全書》,我記得那時候好像我印的是精裝一千冊。那時候的成本我還記得很清楚,我第一次印書贈送給別人,每一冊是那時候台灣錢二十塊,精裝本。人看人歡喜,封面是請周邦道老師題的。我第二次印的書是小本的、袖珍本的《華嚴經》,十二冊,小本的,一本兩塊錢,一套二十四塊錢。這是我最初印的兩本書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