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五六0卷)  2006/5/31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560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淨行品第十一」,偈頌第七大段,第七首偈看起:

  【見不捨人。當願眾生。常不捨離。勝功德法。】

  這段一共有八首偈,從第七到第十四,是「乞食得否」,就是你去托缽、去乞食,齋主供不供養?你能不能得到食物?這個都是未知數。第一首偈就是你去托,他不肯施捨,通常不肯施捨他就不開門。你托缽是在門口,前面跟諸位講過,出家人不能隨便敲人家門。托缽的時候我們帶錫杖,錫杖輕輕搖一搖,錫杖有聲音,門裡面的人聽到了,他要是發心供養,他會開門,把食物送到門口來;或者門開開,他讓你進去,各種情形都有,也都沒有一定。不捨的人,通常他是不開門,他不理會。我們錫杖,前面講過,只能搖三次,三次沒有人出來,我們就要換第二家,就不能在他家托缽,就另外換一家。這是遇到不肯捨的,今天不能供養的。

  我們曉得,古時候印度的社會跟中國社會也差不多,富有的人少,貧窮的人多。所以佛讓出家比丘去托缽,可以托七家。這一缽飯七家人供養,每一家只供養一點點,七家湊起來就是一缽,夠你一餐的。那時候只日中一食,一餐就夠了,出家人每天只吃一餐,所以說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世尊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。出家人這種行持,也就是教化眾生的。我們曉得,眾生為什麼長劫墮落在輪迴當中,什麼原因?原因雖然很多,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貪,貪財、貪色、貪名、貪利。貪心不除,塵不可出,塵就是代表六道,這個話是佛在《楞嚴》上說的。所以佛做得很徹底,讓所有出家人做表率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不貪;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統統放下了。

  佛的生活樂不樂?非常快樂。他樂的是什麼?樂的是道!儒家講樂的是學,學也是道。《論語》頭一句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。你把所學的,習就是全部落實,我所學的落實在生活,落實在工作,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那就非常快樂。世尊當年在世,他自己圓滿的落實。跟他的這批學生,學生裡面有常隨眾,這是我們在經上常常念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這是常隨眾。這裡面有許多大菩薩、大阿羅漢。除了這個之外,經典上一般都省略了,不記載的,那就是在家的學生。在家學生不是常年跟著佛陀,是來來去去的。

  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,尤其是出家的同學。佛是什麼?你們學佛,佛是什麼?菩薩是什麼?你看見了嗎?我們都遇到有人向我們提出這個問題。佛是老師,菩薩是學生,這些都講清楚,佛菩薩不是神仙,佛菩薩是人。佛跟菩薩這個稱呼,是古印度的梵文,印度話音譯過來的。佛陀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覺者,就是一個有智慧、有覺悟的人,他是老師。菩薩,菩薩是求覺悟、求智慧的人,學生,他還沒有得到像佛那麼樣的圓滿,他正在求學。如果用現代的話來說,佛是什麼人?佛是學者,中國的「學」有覺的意思。可是現在稱學者,跟佛的意思不一樣,差別太大了。我們可以說佛是究竟圓滿的學者,現在我們稱學者專家,在佛門裡面連阿羅漢都不能比;阿羅漢是才覺悟,阿羅漢以下還沒有覺悟。

  諸位都知道,佛學名詞,這是我們求學最高的目標,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。這句也是梵文,翻成中國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。阿羅漢是正覺,現在世間學者專家都達不到這個標準。為什麼?這個標準是煩惱斷了,現在學者專家煩惱沒斷,煩惱沒斷不行,那不是阿羅漢;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,超越六道輪迴。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?就是你有見思煩惱。見思煩惱在《華嚴經》上講的是執著,世出世間一切法你有執著,你沒有把執著放下。如果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確實沒有執著,都放下了,你就證阿羅漢果。執著是煩惱,執著就是見思,所謂見思,見是見解,錯誤了;思是思想,想錯了、看錯了,不了解事實真相,這樣才造成六道輪迴。

  如果你的見解、思惟正確,六道輪迴就沒有了,你就超越六道,阿羅漢超越六道。這是佛法裡面第一個階段,好像學校三個學程,第一個學程你畢業了,是阿羅漢;第二個學程畢業的,是菩薩;最後一個學程畢業了,叫佛陀。所以菩薩叫正等正覺,佛陀是無上正等正覺。佛稱為學者,菩薩、阿羅漢都稱為學者,比我們世間這些學者要高很多。世間學者煩惱習氣沒斷,換句話說,他出不了輪迴,對於事實真相真的沒搞清楚。不過今天的科學也算是不錯、也很難得,居然發現這個世間確實有十一種不同維次空間存在,這個發現也很了不起,十一個不同維次的空間是什麼?在佛法裡面講是六道輪迴裡面的欲界,他知道有這個事情。

  欲界,你看看十一個不同空間,從人上面去有欲界六層天,六層天就是六個不同維次空間,這裡面還有個阿修羅,人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,所以合起來是十一種不同維次空間。色界、無色界還沒發現,色界十八層天,就是十八種不同維次空間,無色界四層天,總共是二十八層天。加上下面這個五道,三十三,所以在六道裡面,總共至少是三十三種不同維次空間。他們現在知道十一種,很難得。怎麼樣突破?怎麼樣能跟不同維次空間往來?科學家也是在夢寐希求,但是不知道用什麼方法。在佛法裡頭有,佛法用什麼方法?禪定。禪定就能突破時空維次,禪定愈深,突破的面愈廣,突破的時間愈長。所以佛家用禪定的功夫,這個我們在講席裡面也做過多次的報告。

  菩薩在此地看到有這個現象,這個人不能捨。不能捨當然有很多因素,一種是根本就沒有這個意願,一種是想捨,沒有能力,他自己都吃不飽,他怎麼有辦法來供養你?所以有種種原因。不論是哪種原因,我們不要放在心上,也不必去追究。見到這個現象就想到,『當願眾生』,這句裡面的境界無量的深廣,這個「眾生」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。『常不捨離,勝功德法』,勝是殊勝,這個不能捨離!殊勝的功德。殊勝的功德是什麼?成佛之道,這個可不能捨。

  成佛之道的方法太多了,四弘誓願裡面告訴我們,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無量法門都能成佛。所以,佛在《金剛經》上講得好,「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」。為什麼?它都能成佛;換句話說,無量法門、八萬四千法門,方法不一樣,門徑不一樣,方向、目標一致的,所以都能夠成就殊勝功德。佛為什麼開這麼多法門?給諸位說,這不是佛開的,是性德法爾如是,本來就是這樣的。諸佛菩薩教化眾生,為我們說出,那是眾生根性不相同,佛菩薩對一切眾生應機施教,他容易成就。機是怎麼成就的?機就是我們講的根性,根性怎麼成就的?根性跟過去世有關係。你從前曾經學過這個法門,阿賴耶裡面含藏著這個法門的習氣種子,現在又遇到了,你很容易學,學得很快。另外一個法門,過去生中沒有接觸過,你現在學起來就相當困難,非常生疏,所以格格不入,有這種情形。

  佛菩薩、阿羅漢都善於觀機,換句話說,他的心是定的,他能夠看出你過去宿世因緣。佛在經上給我們說,阿羅漢能看過去五百世、未來五百世。這是能力最小的,菩薩就看得多,你過去千世、萬世,乃至於多少劫數。如來看的是究竟圓滿,過去無量劫、未來無量劫,佛是一目了然。所以他教化得很容易,因為知道你的底子,很短的時間就能幫助你悟入。我們要問,什麼時候佛來幫助我們?這個問題不是佛的問題,而是自己的問題;什麼時候我們樂意接受,佛什麼時候就來了。我現在很樂意接受,佛為什麼不來?要知道,我們這個樂意不是真的,是假的。

  這兩天,有人送幾片光碟給我,《俞淨意公遇灶神記》。這篇東西我們很熟,過去我們也講過兩遍,現在他們拍成連續劇,一共有八片。我相信「俞淨意」這篇文章很多同學都看過,大概都是附在《了凡四訓》後面。我們今天的狀況就像俞淨意先生一樣,自以為是善人,自以為是做了很多好事;哪裡曉得灶神爺把他一批評、一分析,沒有一樣是是處,一身的罪業!所以我們的心是妄心,不是真心。真心,外緣你應該能放下,你還放不下,這是假心,虛情假意,自以為是真心。所以我們跟佛菩薩就不起感應。虛情假意跟什麼人起感應?跟妖魔鬼怪。因為這個東西他們都是虛情假意,跟他們起了感應。這個感應就是誘惑,名聞利養的誘惑,五欲六塵的誘惑,貪瞋痴慢的誘惑。這些誘惑將來就把你牽到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把你導向三途,惡因緣,這個我們要知道。

  所以,《俞淨意公遇灶神記》是我們很好的啟示,給我們很大的警惕,我們要向他學習。自己要認真反省,一身都是過失,所有一切不善的這些念頭統統都有,你怎麼能跟佛菩薩起感應?我們舉個最簡單的,佛家修行的根本法,十善業道。諸位要曉得,十善業道還沒有入佛門,十善業道是人天善法。你要想受三皈五戒,進入佛門,必須有這個基礎;沒有這個基礎,你沒有資格入佛門。

  我們想想看,不殺生這條做到了沒有?蚊子叮到我們,一巴掌打死了,這殺生;走路的時候不小心,你踩死多少螞蟻、小昆蟲;還有念頭上,起心動念也惡意對待一切眾生,這個統統是屬於殺業;還有怨恨對人的,這都錯了,都是屬於殺業這一類的。偷盜有沒有?起心動念要佔人一點小便宜,就是盜心,念頭沒有斷。淫欲的事情縱然沒有,會起心動念,淫心不斷。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、貪瞋痴,你想想有沒有?有,都有!這個東西都有,跟佛菩薩的感應就障礙住,跟佛菩薩的通路斷掉了;跟妖魔鬼怪的通路接通,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  所以我常講,中國人自古以來,儒釋道三家的修行,真正有成就,根紮得牢!佛家的根就是《十善業道》,道教的根就是《感應篇》,儒家的根就是《弟子規》。這三樣東西百分之百的做到,你就是經上所講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你有資格學佛,就是說你有資格受三皈五戒,諸位不能不知道。世尊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上所講的淨業三福,那是對於學生,無論是在家、出家,最高的指導原則。早年我接受黃念祖老居士的囑咐,在很多地方成立淨宗學會,淨宗學會的名稱是他的老師夏蓮居提出來的。夏老雖然提出來,但是在中國並沒有正式成立;聽說現在有了,在那時候沒有。黃老見了我之後,希望我在國外,每到一個地方講經,協助那個地方成立一個淨宗學會,我也就照辦。所以現在在世界上各地淨宗學會,大概有一、二百個。淨宗學會修學指導原則就是依淨業三福。

  淨業三福頭一條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,這兩句怎麼落實?給諸位說,這兩句就是儒家的《弟子規》,弟子規百分之百做到,這兩句落實了。「慈心不殺」,這一句怎麼落實?用道家的《感應篇》落實,道家《感應篇》是因果教育。後面一句「修十善業」,落實佛門的《十善業道經》。所以這一條四句,就落實在弟子規、感應篇、十善業,我們要把它做到。這一條真正做到,才提升到第二條,第二條就入佛門。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,這是佛教,小乘教,初學。小乘根基有了,再提升到大乘,第三條,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。你們想想看,總的指導原則。末後佛說,這個三條是「三世諸佛,淨業正因」,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,所有修行成佛都不能夠離開這個原則。所以,這是總的指導原則,我們不認真努力去學習那怎麼行?

  這就是什麼?這就是我們現前「勝功德法」。我們今天的程度,在佛法講,我們是佛法的小學生,小學生就必須要把這個基礎打好。有很多同學來問我怎麼學教?我說先扎根。根基沒有紮好,這個教是空洞的,你沒有法子落實,你就是學上三百年也是枉然。為什麼?煩惱習氣伏不住,這個教都變成口頭上的,與靈性的提升、與了生死出三界不發生關係。所以四依法裡面佛教我們,「依了義,不依不了義」。什麼叫了義?了義沒有標準,現前得受用就叫了義;現前不得受用,就不是了義。現前如果我們能夠把弟子規、感應篇、十善業,能夠在一年到兩年的時間把它落實,百分之百的做到,了義!我有這個基礎,然後無論修學哪個宗、哪個派、哪個法門,都能成就。

  可不要忘記佛在《大集經》裡面對我們的開示。《大集經》上講,世尊的法運有三個階段,有正法時期,有像法時期,有末法時期,正法一千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萬年。實在講,不是佛法有三個時期,佛法沒有;是眾生根性有勝劣不同,分成這三期。正法時候人心淳樸,所以持戒就能成就,就能證阿羅漢果。所謂成就,最低限度你要能超越六道輪迴,才算是成就;不能夠了脫生死,不能超越六道輪迴,不算成就,怎麼學你離不開六道,錯了。所以佛家講成就不成就,第一個是脫離六道輪迴,再往上去就是脫離十法界,脫離十法界那是真的成就。脫離六道生死,是方便的成就,不是究竟的成就;究竟成就一定要脫離十法界。

  我們想想,我們的修行能了脫生死嗎?能脫離六道輪迴嗎?六道輪迴是什麼樣子,我們清不清楚?六道輪迴怎麼來的?怎麼樣才能究竟脫離?你統統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這是智慧,這是佛法。佛法是真正明白了、真正覺悟了,如果連這個都沒有搞清楚、沒有搞明白,那就不行。我們入佛門,跟一個老師,老師要不把這些東西給我們講清楚、講明白,幫助我們真正覺悟、真正明瞭,那不是個好老師。所以這是世出世間的大學問,真實智慧。

  好在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。這是說智慧、能力,德就是能力,萬德萬能,相是相好,智慧、能力、相好,一切眾生跟諸佛如來平等,皆有。為什麼我們的智慧、能力、相好全部失掉了,現在會變成這個樣子?佛說得好,一語道破,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。換句話說,因為你有妄想、你有分別、你有執著,所以你雖然有智慧、有能力、有相好,統統得不到,而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了。就好像晴天的太陽,光明遍照。這幾天香港天天下雨,陰天,濃雲把太陽遮住,不是沒有,遮住了,不見了。濃雲就好比是妄想分別執著,有這個東西,自性裡頭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全不見了。修行修什麼?修行不是修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不是,那是本有的;修行就是把障礙除掉,自性裡面的德能全部就透出來了。所以修行沒有別的,就是要放下。佛經裡面給我們講捨離,你要把這個東西捨掉,你要離開。離開什麼?離開煩惱,離開習氣,離開執著,離開分別,離開妄想,問題解決了,你本來成佛;你不肯放下,那就沒法子!

  所以你看這一願,看到『不捨人』,不肯放下的人,讓我們不要放下勝功德法,這個不能放下,這就是佛法裡頭一切修學的方法,這個要抓得牢牢的。下面一願,你看「見能捨人」,能捨人,那你就真正要放下。放下什麼?煩惱習氣放下,三惡道苦放下,六道輪迴放下,十法界放下,對了!佛教我們這些方法,原理原則、方法,修學層次、境界不同,我們要學,我們要明瞭。雖要明瞭,也不能執著,為什麼?執著就不能向上提升,這就是佛在《金剛經》上所講的,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。捨不是真正把它丟掉不要,那就錯了。

  好比我們建大樓,在香港你們都能見到,都是高樓大廈,要建大樓從哪裡建起?打地基。地基打好之後再建第一層,第一層建好再建第二層。這就是好比什麼?地基打好了,我們往上再提升一層,建第一層。地基是不是不要了?還是建立在地基上,地基在,沒有丟掉!我建第二層,第一層你要丟掉、放下;第一層不放下,你就建不了第二層。可是建第二層,第一層在不在?在,在下面。放下的意思懂嗎?換句話說,不執著。如果我的基礎做得很好,我就執著這個就夠了,我很喜歡,那你再建第一層的念頭都沒有。在不在?在!心裡頭沒有這個意念,往上提升了,是這麼個意思,這就叫做勝功德法,一層一層不斷向上提升。

  《華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菩薩階位五十一個階位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,上面還有等覺、妙覺,總共五十二個位次,就像五十二層大樓。達到頂點,第五十二層,試問問地基在不在?在!那就是說,十善業道有沒有捨棄?沒有,統統是建立在十善業道的基礎上。這《十善業道經》裡面講得很清楚,人天法、聲聞菩提、緣覺菩提,乃至無上菩提,都以這個為基礎,都以這個為根本。我們不在根本上下功夫,根本上百分之百的落實,你就不能建立佛法;乃至於人天法你都沒有,因為人天法也以這個為基礎。人天法沒有了,麻煩就大了,死了以後,餓鬼、地獄、畜生,就落到三惡道去了。你要想來生再得人身,一定要修十善業,十善業是人天法。所以佛法是建立在做人的基礎上,十善業是做人。人都做不好,你怎麼能作佛?你怎麼能作菩薩?哪有這種道理!

  我們今天學習這一條,我就把儒釋道的根特別強調介紹給大家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。《了凡四訓》的功過格就是《感應篇》,你要知道了凡先生那個時代,從小《弟子規》已經學過了。雲谷大師很慈悲,把《感應篇》介紹給他,依照功過格天天改過自新,有這個基礎之後才能學十善業。以後他也皈依三寶,他也是三寶弟子。所以我們學佛,無論修學哪個宗派、哪個法門,不論你是顯宗密宗、宗門教下、大乘小乘,這三個基礎是根,儒釋道的根。

  我們學佛,為什麼還要學儒、學道?佛在《佛藏經》裡面說過,「佛弟子不先學小乘,後學大乘,非佛弟子」;換句話說,佛不許我們躐等,佛教我們學習按部就班。大乘是以小乘為基礎,你沒有小乘,怎麼學大乘?淨土是大乘,大乘建立在小乘的基礎上。中國小乘經翻譯得很完整,《大藏經》裡面的「四阿含」是小乘。可是中國佛教從唐朝中葉以後就不學小乘了,為什麼不學小乘?用儒跟道代替,更適合中國人的口味。這就是我們從雲谷禪師、從中峰禪師,《了凡四訓》裡面都引用的,你就很明顯的看到三教。佛法是以儒、道做基礎,這是扎根,然後再加上十善業,儒釋道三個根都紮穩了。所以歷代無論在家、出家,祖師大德人才輩出,超過印度,這什麼原因?根紮得深。我們今天想成就,不在這上扎根,那就錯了,那就耽誤了一生。

  這個根需要多久的時間?在古時候,五年;如果我們今天真的是勇猛精進,一年就行。這三樣東西在一年當中百分之百做到;一年不行,兩年,兩年不行,三年。這個根要不紮下去,不要學別的,為什麼?學別的沒用處。就是像念書一樣,我一年級沒有念好,我不要去念二年級、三年級,決定不能成功。一年級一定要及格,我才能升入二年級;二年級及格,才能升入三年級;一年級不及格,就不能念二年級,這個道理不難懂。希望我們同學們,如果自己的根基沒有紮穩,要用一、二年的時間扎根。要問我們希望求生淨土,《無量壽經》、《彌陀經》還要不要念?可以念,每天念個一遍、二遍。但是這三個根是非常重要,淨宗經論我們讀,不忘記就好,我們扎根要緊。根紮下去之後,淨土經論就有受用,這個受用就是講你就有悟處,你就有法喜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,這堂課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我們接著看下面第八首偈:

  【見能捨人。當願眾生。永得捨離。三惡道苦。】

  這是在乞食當中看到能捨的,歡喜施捨,菩薩自自然然引發大願,『當願眾生,永得捨離,三惡道苦』。三惡道是果報,這個地方我們應當要明瞭,儒釋道都講因果、都講報應;而道跟佛講得更多,比儒家講得多,佛講得最透徹,這是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認真學習的。果報現前的時候,沒有辦法,脫離不掉,一定要受。佛叫我們捨離惡道,是在因上捨。三惡道的業因是什麼?這個不能不知道,業因就是十惡業。在大乘教裡面,佛為我們講解,世間事(我們不談出世間)再小的事情,諺語所謂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;換句話說,都注定了。誰給你注定的?因給你注定的。你有這個業因,現在緣具足,果報就現前。儒這麼說,道也這麼說,佛也這麼說,其他宗教也這麼說。我們看《古蘭經》,伊斯蘭教的,六個基本信條裡面就有一條「信前定」,前是前世,前世造的因,你這一世不能不受果報。

  前天我跟諸位提到的,這是美國的科學家,也是醫學博士。為人治病,走到一個瓶頸的地方,找不到病因,走不通了,用催眠的方法做個試驗,居然試驗成功了。在催眠,讓病人說出他前世、再前世,往上面去找,生生世世,把他的病因找到了。讓他自己說出來,用錄音把它錄下來。等他催眠回來之後,放給他聽,他心開意解了,病就很容易治好。這種方法在美國已經用了差不多半個世紀,效率很高,所以現在很多醫生都會用這個方法。

  裡面有幾個很著名的教授,其中有一個魏斯,美國人。他有一次給病人在深度催眠狀況之下,談話停止的時候,突然之間,他說話了。說話的聲音不是他的聲音,口氣也不是他平常的口氣,說話的內容超過他的知識,他沒有這麼高的程度。結果發現那個說話的人是神靈,神靈藉著這個病人傳達,就是我們今天講不同維次空間的訊息。這種訊息,他們看起來很神奇,我們看起來是欲界天人,不是很高的,那就很難得了。欲界天,到底是忉利天、是夜摩天、是兜率天,就不得而知,但是肯定他是天界,總是忉利以上。

  告訴我們一個什麼訊息?告訴我們,說生命是沒有止境的;換句話說,人決不會死,人也無所謂生。佛家講沒有生死。生死是一回什麼事情?我們中國人講靈魂,佛家叫神識,外國人講靈體,這個東西不生不滅。他來投胎,不過是找個身體而已,這個身體哪一天用壞了,他離開了,他再去找個身體。所以從他來講,他沒有生死。生死的現象是什麼?是肉體。肉體不重要!肉體無所謂。這樁事情如果在中國講、在印度講,太平常了,一點都不希奇,外國人很希奇。為什麼?從來沒有這麼明顯的例子。就是靈體找個身體,住在這個空間住一段時期,然後他又去找個身體,這就是輪迴。我們要懂得這麼一個道理。

  六道裡面有苦樂不同,找個身體,不是隨便隨著你的意思去找,你沒有那麼自由!什麼力量主宰著你去找身體?業力,這就重要了。所以,他也透露一個訊息,人為什麼會用肉體形式存在這個世間?他講不外乎兩個因素,一個因素是來做事的,另外一種是來還債的,這個跟我們佛法講的又相同。佛法說六道裡面的眾生有兩種人,一種人是乘願再來的,是度生的;另外一種人是受報的、酬業的,佛家的名詞說「人生酬業」,酬就是報,報酬。你過去生中做的善業,那你來享福;你過去生中造的惡業,那你今天來受苦。所以你這一生是享福、是受苦,這是你的業報!不是老天爺給你的,也不是上帝給你的,也不是閻王給你的,是自作自受。

  所以他說得好,這個靈界透露的訊息說得好,我們這一生所受的,是過去生中所造的;這一生當中所造的,來世要受果報。靈界在外國透露這些訊息,到中國來說我們統統都清楚,我們比他了解還要深,比他了解的還要多。由此看這個事情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你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,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就要謹慎。一個不善的念頭,一個不善的言行,招來生的苦報;一個善念,一個善行,招來生的福報,不一樣。

  所以這首偈教我們,「永得捨離,三惡道苦」,三惡道是十惡業所感的。也就是像惠能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所講的,十惡、八邪,還有許多不善的習氣。要不要捨?要捨。你要不捨,它不但障礙你開悟,障礙你修行證果,甚至於障礙你來生得不到人身,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!來生得不到人身,就到三惡道去了。諺語有句話說,「地獄門前僧道多」,這個話我們想想不無道理。為什麼僧道多?僧道是修行人,僧道是接受十方供養的。我們佛門有句話說,「施主一粒米,大如須彌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還」,這個話是真話,說得不過分。我們今天享受十方的供養,如果自己道業不能成就,你來生連人身都得不到,披毛戴角是畜生,要還債!現在享受容易,將來還債可就苦了。

  我從年輕的時候,二十六歲接觸到佛法,就聽長輩、前輩常常這樣提醒、叮嚀、囑咐。所以在弘法這麼多年當中,十方供養也很多,你不能不接受,不接受對不起人。人家到三寶門中來種福,你不讓他種福,那就太殘忍了。可是種福,想想我是不是福田?他來供養我,真的會得福嗎?這是要內省、要反省。我沒有這個福報怎麼辦?我就看到印光大師,他那個方法很好。印光大師在世,十方供養很多,他自己一分錢都沒用,沒有改善他的生活,沒有做一件新衣服,還是過他清貧的本分生活。十方供養的錢,他就做一樁事情,印經布施。他把這個收入在蘇州報國寺建立一個弘化社,弘化社就是佛經流通處,專門印佛經、善書。除佛經之外,善書他也印,勸善的,供養給十方。

  這個法子好!你供養我,我都印成書供養十方。萬一我將來不能得道,我要還債,有那些人替我還,這好。我覺得印祖這個做法,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,所以我一生所收的供養統統印書。最近這十幾二十年,因為我們使用電視教學,我們在過去送錄音帶、錄相帶,現在送光碟,我們送到全世界。你要說數量,我們沒有統計。如果統統加起來,一件一件算,肯定超過千萬以上,決定不止一千萬,就是一樣一樣的算不止一千萬。我們送《大藏經》,這是最大的,大部頭的,《大藏經》我們也送這麼多年,差不多超過六千五百套,愈做愈精美。所以不敢亂用施主的錢,我們自己不用,替他做好事。慈善救濟的事業我們也做,不是主要的。像前些年國內重大的災難,我們也都捐一些錢;世界上各地方有大災難的時候,來找我們,我們也做。這次印度尼西亞這個大災難,昨天同學告訴我,死亡五千人以上。那個地方我去過,我很熟悉,像這些我們都要伸出援手。幫助一切苦難眾生,要用在這方面,我們自己不可以,要背因果責任。

  捨三惡道就是捨貪瞋痴,這是佛在經教裡頭常常給我們講,十法界的因由。當然這個因緣非常複雜,這個複雜的因緣當中,第一個因是什麼?就是最重要的因是什麼?佛給我們說出來,我們從上面說到下面。成佛,成佛的因是平等心,佛心平等,《無量壽經》的經題「清淨平等覺」,那就是佛心。你真正修到清淨平等覺,往生就成佛。菩薩是六波羅蜜,六度,菩薩的第一個業因,不捨六度。要想作佛,不能捨平等,不平等要放下,不清淨要放下,迷惑顛倒要放下,覺就不迷;不捨清淨平等覺,要捨染污、不平、迷惑,這個要捨。辟支佛是十二因緣,阿羅漢是四諦。天道是十善業,還要加個慈悲喜捨,天人。人道是五戒,畜生道是愚痴,餓鬼道是貪婪,地獄道是瞋恚,這你就明白了。

  「永得捨離,三惡道苦」,貪婪、愚痴、瞋恚一定要捨掉。總的來說,經論裡面常講的捨十惡、修十善,這樣才能夠離三惡道苦。你要不認真斷十惡、修十善,修什麼樣的法門,你還造十惡業,果報還是在三途。這就是所謂「地獄門前僧道多」,原因在此地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  從大乘經教裡面講,善是性德,十善是自性裡頭本有的,修難不難?不難!連儒也曉得,你看中國教小朋友的啟蒙的書《三字經》。《三字經》一開端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就給你說明人性本善。這個善在佛法講就是十善,十善是你的本性,哪有困難?一點都不難。為什麼現在你會變成這個樣子?你迷失自性,本善的自性不見了,惡的習氣現前。《三字經》接著說,「性相近」,一切眾生的性差不多都一樣的、平等的;但「習相遠」,習是什麼?習慣、習氣。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?下面把原因說出來,「茍不教,性乃遷」,就是說教育重要。你沒有好好的教他,他就會染這些不良的習氣,本性迷失了,染上壞的習氣。壞的習氣叫習性,習性不善,本性善!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改過修善就有了信心。

  正像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裡面說的,一切眾生「本覺本有,不覺本無」,不覺是迷、不善,本覺是善,本覺本有,不覺本無。本有的決定可以恢復,本無的一定可以斷掉,我們從這個地方信心建立,信心增長了。惡哪有斷不掉的道理,善哪有不圓滿的道理!這裡關鍵是你要學,跟誰學?跟佛學。佛是世間最好的老師,最好的榜樣,我們學佛就是要跟佛學,佛是我們的本師。佛不在世了,佛的遺教在。遺教,我們初接觸看不懂,不知道什麼意思。遺教非常豐富,你要知道從哪裡入門,怎樣去學習,這就很重要,這必須要有善知識引導。這些善知識是歷代這些祖師大德,我們靠他引導,他也不在了,他有註解,註解就是引導我們。

  像我們今天學《華嚴》,我們學《華嚴》靠什麼人引導?我們今天採取的課本是清涼大師的《疏鈔》,清涼大師引導我們;我們還依一部李長者的《合論》,真的是一僧一俗,李長者是在家居士。這兩位都是《華嚴經》的大德,我們讀他的註,依照他的指引,加上自己修行的功夫,就能契入。功夫是什麼?沒有別的,功夫就是放下,功夫就是此地講的捨離,你捨得愈多,你的智慧就愈增長。這個我相信很多同學你們都知道,佛門裡常講的煩惱輕,智慧長。煩惱是雲霧,智慧是太陽,雲霧少一點,陽光就多透出來一點,就這麼個道理。

  《華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障礙有三種,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。我們今天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,把執著捨離,你的智慧就透出三分之一,這三分之一就很管用了。三分之一是什麼?是阿羅漢,不再執著。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,也不再執著身外之物是我所有,心開意解。這個時候一身的輕鬆,佛家的術語講自在、輕安,你就得到輕安、自在,你把重擔放下了;再放下分別,你就成菩薩;再放下妄想,你就成佛了。放下,就是這個地方講的捨離。所以放下從哪裡放起?先從三惡道放起,然後再把三善道也放下。三善道放下,六道輪迴就超越了,三善道就是講人天福報要放下。

  誰能放下?釋迦牟尼佛不是給我們做了樣子嗎?他老人家是生在帝王家,他父親是國王,他是長子,他要不出家,就繼承王位,這就是人天富貴他放下了,他做出樣子給我們看。就是說六道他放下了。一生,起心動念沒有一個惡念,念念清淨,念念都是善良,真的是純淨純善,念念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,幫助眾生破迷開悟。三途、六道、十法界從哪兒來的?迷來的,迷的淺深,迷得愈深愈往下墜落,迷得愈淺愈往上超升。所以四聖法界迷得淺,六道迷得重;六道裡面三善道迷得淺,三惡道迷得重。佛教我們離苦得樂,離苦得樂是果,果沒有辦法,要從因,因就是破迷開悟。我們能把十惡捨掉,就永遠離開三惡道;十善要,不執著,就超越六道輪迴。

  阿羅漢以上,在我們心目當中是大善人,沒有惡念,沒有惡言,更沒有惡的行為,純淨純善,超越六道。這樣的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生方便有餘土;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生實報莊嚴土。我們六道凡夫沒有能力超越六道,也就是說十惡沒有斷盡,這就是帶業往生,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,也不錯了。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神加持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,這是這個法門無比殊勝之處。他能帶業往生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證三不退。這是世尊在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教裡頭沒有的,唯獨極樂世界特殊,所以十方諸佛都勸我們修這個法門。

  而世尊在《大集經》上,等於說給我們授記,這是如來慈悲到極處。《大集經》上告訴我們,末法眾生沒有智慧、沒有能力選擇法門,佛代我們選擇。佛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,持戒就能證阿羅漢果;像法時期的人就沒有正法那麼淳厚,根性就衰了,要修定,禪定成就;末法時期人心散亂,我們今天講心浮氣躁,定不下來,這怎麼辦?淨土成就,勸你修念佛法門,帶業往生。帶業往生諸位要記住,帶舊業不帶新業。沒有學佛之前造的業是舊業,學佛之後要依教奉行,不能再犯過失;再犯過失,不能往生,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。

  所以你要曉得,凡是這一生念佛往生的,他的善根不是這一生種的,過去生生世世累積的善根在這一生成熟,是這麼個道理。我們自己想想,我們過去生中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成熟?自己知道,自己很清楚。如果感覺得還差一點,差一點沒有關係,這一生努力,勇猛精進就補足了。怎麼補法?真放下,就補足了。諸位想想諦閑老和尚的徒弟,有個鍋漏匠的徒弟,我是早年聽倓虛老法師講的。我跟他老人家沒有見過面,三十年前我在香港講經,地點就是界限街中華佛教圖書館,那個道場是倓虛老法師建立的。我到香港來的時候,他老人家已經往生了,我聽他的錄音帶,他在一個佛七當中講開示,講到這個故事。

  諦閑老和尚是他的老師,那個鍋漏匠跟他是師兄弟,不認識字,其笨無比,年歲又大了,四十多歲出家,什麼也不懂,什麼也學不會。但是他跟諦老的關係很深,是同一個村莊,從小在一起玩伴,這個朋友不能捨棄。所以找到之後,苦不堪言,哀求出家。諦老只提一個條件,你要答應,我就收你;你不答應,沒有辦法。他說什麼條件?你要聽話。「那沒有問題,我既然認你做師父,你說什麼我都聽。」諦老給他剃度,剃度之後,不讓他住廟裡,廟裡面五堂功課他不會。那時候他在浙江寧波鄉下給他找了間破廟,沒人住的,讓他一個人住在那邊。就教他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他就會念這句,其他什麼都不會。諦老告訴他,「你天天念,念累了你就休息,休息好了就接著念,將來準有好處」。

  他是真聽話,就這一句佛號,真的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就接著念,念了三年,站著往生,他預知時至。往生之後,地方上人給諦老報信,一來一去三天,他站三天,等諦閑法師替他辦後事。諦老常常讚歎,他成功了,預知時至,站著往生,沒有生病。諦老稱讚說名山寶剎方丈住持、研教的法師都比不上他。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三年工夫,一句佛號,他也沒有聽過經,他也不懂得教,什麼都不懂,這是末法時期最好的榜樣。

  今天有從北方來的同學,倓虛老法師在北方建立的道場很多,哈爾濱的極樂寺是他建的。極樂寺建成之後,他發起三壇大戒,開戒,請諦老做得戒和尚。有一個修無法師,也是不認識字,沒有出家之前做泥水匠,做苦工的。出家之後在寺廟裡都是做苦工,別人不願意做的粗活他去幹,也是一生就念一句阿彌陀佛。開戒的時候,他到極樂寺去,去討一份工作。那時候定西法師是當家師,就問他,你能幹什麼?他說我願意照顧病人。好,分配這個工作給他,因為那時候受戒時間都是兩個月,難免有傷風感冒這些人,他來照顧。

  沒有多久,他就向倓虛法師、向定西法師告假,倓老有修養,定西法師就不行了,就責備他,「你發心到這個地方來服務,照顧戒壇,我們戒壇那些戒子還沒有來報到,你就想走了,你太沒有恆心了!」責備他。結果修無法師說,「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,我是要到極樂世界,我要往生」。這兩位法師一聽,這還了得嗎?這大事!「什麼時候?」「不出十天」。請常住給他預備兩百斤劈柴,準備火化。這兩位法師就很認真的說,「好,我們替你辦」。到第二天,修無法師又來找他們,他說怎麼樣?修無法師說我明天就走。趕緊替他準備,真的,到第二天就走了。

  所以,我們千萬不能瞧不起做粗活的出家人,甚至於居士。他不認識字,他什麼都不懂,他能一句佛號功夫得力了,預知時至,不生病,說走就走。這個佛沒有白學,這是真正的成就。他不但是永得捨離三惡道,他永得捨離娑婆世界,他到極樂世界去了;換句話說,我們娑婆世界的六道、三途、十法界,他統統捨離。這叫什麼?真能捨,徹底放下。我們要問,他為什麼有這個能力?我們要怎麼學法?很簡單,就是放得下;我們不如他的地方,就是放不下。我們在道場裡跟許多同學常常提示,我們今天頭一關不能突破,所以佛法的利益得不到。頭一關是什麼?我常講的十六個字,自私自利要放下,名聞利養要放下,五欲六塵要放下,貪瞋痴慢要放下,這十六個字。

  這十六個字你統統放下,沒有障礙了,換句話說,像鍋漏匠、像修無法師那個成就,你能得到。他們沒有別的,就是這十六個字放下了,所以三年五載他就成功了。為什麼不放下?不放下,羨慕別人沒用處。真成就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給諸位說,他們是帶業往生,他們生凡聖同居土絕對不是下輩。預知時至往生的,一般看起來很可能都是上輩,就是上三品,凡聖同居土上品上生、上品中生、上品下生。要放下,徹底放下,這個世間是假的,不是真的;真的,沒有放下還情有可原,假的。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何必要執著?執著對自己產生嚴重的障礙。障礙什麼?這一生不能往生。這一生要不往生,肯定輪迴,輪迴就完全是受業力主宰,很可怕!好,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