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如果體會到佛法的味道,你會樂此不疲  (第三二一集)  檔名:29-519-0321

  最後一條,「樂法」。這個字念「要」,不念「勒」,樂(念「要」)是愛好,樂(念「勒」)是快樂,這個念破音字念「要」。「樂法者,謂因成就智度,故愛樂佛法;若不遍歷十方承事諸佛,聽法無厭,如海納流,無時盈溢,則智度不得圓滿。」這好學,樂法是好學,好學不倦你才成就智慧。為什麼不愛樂佛法?學了這麼多年,你沒有學到。古大德說過一句話,「世味哪有法味濃」,這是講味道,世間種種快樂比不上佛法,佛法法味太濃了。孔夫子嘗到了,他嘗到不是佛法,是中國傳統聖賢之法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。學習聖賢,把所學習到的全部落實到生活上,真快樂!那個快樂不是外面刺激,從內心裡流出來的。佛法從內心流出來的快樂,更勝於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之法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換句話說,你今天對佛法沒有這種愛樂的心情,是你學了這麼多年,根本沒有嘗到法味,像吃東西一樣,囫圇吞棗,什麼味道不知道。只有這種情況你才對這個愛樂不能生起來,如果真正體會到佛法的味道,你會樂此不疲,真有東西在!你們味道沒嘗到,為什麼沒嘗到?你沒有落實,你沒有把所學的東西統統做到,果然真做到,你就嘗到法味。

  

  從哪裡做起?給諸位說,從《弟子規》、從《感應篇》、從《十善業》。《十善業道》是建立在《弟子規》跟《感應篇》的基礎上,像蓋大樓一樣,第一層《弟子規》,第二層是《感應篇》,第三層是《十善業道》,第四層是《沙彌律儀》。沒有第一層哪來第二層?沒有一、二層,當然就沒有三、四層,你才曉得《弟子規》對於學佛的重要性。你不能把這兩樁事情落實,佛法你白學了,你學的是什麼?跟劍橋大學一樣,你學的是佛學。佛學是什麼?把佛法變成一種知識,不是智慧,是知識,佛法對於你的德行、對於你的境界絲毫不相干。換句話說,用佛法來講,你學一輩子依舊是凡夫知見,你所用的心,起心動念是輪迴心,輪迴心造輪迴業,你怎麼會有成就?這一點太重要!諸位果然是把四個根紮好了,這一部《無量壽經》你果然能夠一門深入,一生不改變,鍥而不捨,你的成就諸佛都讚歎,你真有成就。這一部經通了,給諸位說,一切經全通了。佛法學習有祕訣,佛法通了,再給你說,世間法也全通了,關於世間這些科學、哲學你全明白。這個學問,人人可以學,人人可以修得,問題是你自己肯不肯幹?

  

  這裡所講的是挺辛苦的,為什麼?他要去參學,相當辛苦的事情。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的,十九歲出去參學。在那個時代,印度的宗教與學術都是世界上最高峰,他們普遍重視戒律、重視禪定,連學術界都重視。佛經上講的四禪八定那不是佛教的,婆羅門教的,婆羅門教比佛法至少要早八千年。印度人不重視歷史,代代相傳,口傳的。婆羅門教很早,我跟他們也有接觸很多,他們告訴我,他們的始祖距離現在至少有一萬三、四千年,這個可以相信的。我們中國也不輸給它,中國古聖先賢那真是跟佛菩薩沒有兩樣,傳給我們這些真實智慧德行。因為早年沒有文字,文字是黃帝發明的,伏羲到黃帝差不多是一千年。所以,我們中國人講五千年的文化,五千年是有歷史、有考證,可以能證明的。如果從近代考古所發現,那就不止,往上提升太多了。黃帝發明文字,有文字記載的,五千年的歷史,沒有文字以前的這是傳說。孔夫子一生最大的成就叫集大成,他老人家自己沒有創造、沒有發明,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」,他對古聖先賢傳的他相信、他喜歡,喜歡就是愛樂。他一生所學的、所修的、所教的、所傳的全是古聖先賢的,所以他叫集大成。把古人傳說,以前是傳說,他把它寫成文字流傳給後世。這種修學態度正確,我們應當學習。不要好高騖遠,不要自以為是,抬高自己,錯了。中國過去有德行、有學問的,推崇古人、尊重古人,這是正確的。所以,這次我是第十一次講這部經,我選的是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。推崇這位老人,我們跟他學習,何必要標榜自己?這個就是我們落實夫子的教誨,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」。很難得,黃老居士這個註解裡,你看他所引用的經論,經是佛說的,論是祖師大德說的,一共一百九十三種,我們這樣的學習,也就是學習了一百九十三種經論,這個好。不要標榜自己,一切榮耀給古人、給別人,我們自己得真實利益。

  

  節錄自:02-039-0047淨土大經解演義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