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  (第六十六集)  1990/4 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檔名:02-005-0066

  請掀開經本第四十四面,第六行:

  【超世希有第十八。】

  這一章,世尊要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、威德神通。介紹的方式,是以較量的方法讓我們能夠略略的體會到莊嚴的真相。因為彌陀在本願裡面曾經說過,極樂世界種種莊嚴,決定不是菩薩們能夠思惟、想像、演說得出來的。我們讀這段經文就曉得,這個雖然是不可思議的莊嚴,世尊也有巧妙的方法,能教我們體會到一些。請看經文:

  【彼極樂國。所有眾生。容色微妙。超世希有。咸同一類。無差別相。但因順餘方俗。故有天人之名。】

  這段經文非常重要。在前面願文裡面,彌陀世尊告訴我們,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無論在色身、在容貌、甚至於日常生活的受用,都跟佛完全平等。為什麼經上還說有阿羅漢、天人,為什麼還說這些?這是常常教我們迷惑,而沒有辦法理解的。此地世尊給我們說出來了,確確實實是平等的,極樂世界所有眾生,從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乃至於邊地疑城往生的人,一直到等覺菩薩,『容色微妙』,容是容貌,色是顏色,微妙到什麼程度?『超世希有』,十方世界所見不到的,沒有能夠跟他相比的,這叫超世希有。實在講,超世希有這句話一般只用在佛的身上,佛所得的報身超世希有,絕對不是九法界有情眾生所能夠相比的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容色微妙,就等於是佛一樣,『咸同一類,無差別相』,這個跟彌陀的願完全相應。『但因順餘方俗,故有天人之名』,餘方是講他方世界,他方世界人天身分去往生的,像我們念佛去往生的,這說他是人,他從人道來的;聲聞去往生的,這個人是阿羅漢,他從阿羅漢這一道來的,這麼說法,這是順餘方俗。另外一個意思,就是從見思煩惱上來說的,雖然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見思煩惱沒斷,說他是人天;見思煩惱斷了,塵沙、無明沒斷,說他是聲聞,說他是阿羅漢,是這個意思。並不是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有天人、有阿羅漢,那就錯了。這樁事情,蕅益大師在《要解》裡面給我們講得很詳細,此地我們看到這段經文,證明蕅益大師說的沒有錯。下面,究竟超勝希有到什麼程度?佛用一個比較的方法,讓我們自己去想像去。

  【佛告阿難。譬如世間貧苦乞人。在帝王邊。面貌形狀。甯可類乎。】

  先用這個做比較,『貧苦乞人』,就是我們講的乞丐,一個乞丐跟一個『帝王』,兩個站在一起,你看看他們的容貌是不是像一樣的?這個我們一看,就很明顯的比出來,帝王容貌比乞丐殊勝得太多太多了,人間帝王大富大貴,這是富貴之相,當然不相同。佛又說:

  【帝王若比轉輪聖王。則為鄙陋。猶彼乞人。在帝王邊也。】

  我們這個世間人大富大貴的『帝王』,如果跟『轉輪聖王』兩個一比較,那實在,他就像乞丐一樣,無論在哪一方面,比轉輪聖王是差得太遠太遠,不成比例。

  【轉輪聖王。威相第一。】

  這在世間,講世間人,『轉輪聖王』的福報最大,沒有比他更大的。

  【比之忉利天王。又復醜劣。】

  他要跟天上天主比較比較呢,他也變成乞丐了。

  【假令帝釋。】

  這個『帝釋』就是『忉利天王』。忉利天王:

  【比第六天。雖百千倍。不相類也。】

  『第六天』是他化自在天,欲界最高的天,他化自在天。忉利天天王跟第六天比一下,那也等於乞丐在帝王邊一樣,不能相比的。

  【第六天王。若比極樂國中。菩薩聲聞。光顏容色。雖萬億倍。不相及逮。】

  這是講欲界天頂,比起極樂世界的一個菩薩、聲聞,差遠了。換句話說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即使下下品往生的,『第六天王』的光彩、容顏,沒有辦法跟他相比。佛在此地這句話我們要注意到,『雖萬億倍,不相及逮』,那你想,西方極樂世界眾生『光顏容色』,真的是超世希有。佛以這樣的善巧方便,讓我們領略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光彩、色相之美好,實在不是言語能夠說得出來,也不是我們想像能達到的。因為我們的想像,只能想像乞丐比人間的國王;國王比轉輪聖王,轉輪聖王我們就沒有辦法體會到。輪王之相,經上講的跟佛相差不多,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,不過他的相好若跟佛相比,沒有佛那麼樣的明顯。也許同修要問,既然轉輪王的相貌跟佛已經差不多了,第六天王怎麼個比法呢?諸位要曉得,世尊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,是劣應身,不是勝應身,是劣應身,在這個世間比世間的輪王相要莊嚴。如果佛在天上教化眾生,他到天上去就是勝應身,天王也不能為比,這個要知道。《楞嚴》上說得很清楚,佛是隨類化身,如果佛要是以勝應身到我們這個世間來應化,我們這個世間人見到佛不敢學佛了,為什麼?你身相太好,我比不上你,我沒有辦法修成。所以佛示的身相要跟我們差不多,好一些,差不多,我們人可以接受,這樣才能夠收到教化的效果。這是講的正報莊嚴。

  【所處宮殿。】

  這個『宮殿』是住處。

  【衣服飲食。猶如他化自在天王。】

  這些我們講的衣食住行,這是講生活必須的條件,在佛法裡面講稱之為依報,依報之殊勝也不是第六天所能夠相比的。此地只比一個什麼?自在。第六天他們的宮殿、『衣服飲食』,種種受用,是應念所生,他只要動一個念頭,化樂天人變化來供養他。他有能力變化,都用不著自己變化,就是第五天化樂天來供養他,所以他就非常自在了。西方極樂世界說實在話,比他那個還自在,他那個是第五天來供養,西方極樂世界不需要,應念自然現前,比起第六天還要來得殊勝。這是講依報超勝。下面再說他的威德,威神、德行,那就不是天人能夠相比了。

  【至於威德。階位。】

  『階』是階級,『位』是品位,品位是講三輩九品,階位是說的菩薩五十一個階級。為什麼說菩薩五十一個階級也不是一般世界能比的?這個我們熟讀大乘經典自然就明瞭了,他方世界菩薩階位不同,不能夠在一起共修,初地菩薩決定不能跟二地菩薩在一起。就跟我們世間學校念書一樣,一年級的學生,不可能跟二年級同班上課的,就這個意思;二年級,決定不會跟三年級同一個教室。一般世界菩薩階位就是如此,不是到同一個階級,就不可能在一起。西方世界不一樣,初信位的菩薩可以跟等覺菩薩在一起上課,這個不可思議,這是他方世界不能為比的。

  【神通變化。】

  那就太大太大了,幾幾乎乎跟佛差不多。這個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,「天眼洞視,天耳徹聽」,洞視、徹聽,那是佛與等覺菩薩的境界。所以這個法門不可思議,這個法門是真正難信之法,千經萬論世尊沒有這種講法的,一切諸佛剎土也沒有看到有這麼一些事實。唯獨西方極樂世界特殊,確實不一樣,這是超世希有。

  【一切天人。不可為比。百千萬億。不可計倍。】

  沒有辦法相比,你要是說他超勝多少、超幾倍,這個話也沒有法子說,真實不可思議。

  【阿難應知。無量壽佛極樂國土。如是功德莊嚴。不可思議。】

 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總要明瞭,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即使是下下品往生,也是圓證三不退。圓證三不退,著重那個圓字。在一般大乘經裡面,佛告訴我們,須陀洹小乘初果證「位不退」,小乘初果在大乘圓教裡面就是初信位的菩薩,十信裡面的初信,證位不退。絕對不會再退到凡夫了,他一定是聖人,他修行雖然進進退退的,但是退他有個底限,不會退墮到凡夫。證到菩薩果位了,七信位以上的菩薩(這都從圓教說,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圓頓大法,七信位以上),絕對不會退轉去做一個自了漢,做一個阿羅漢,不可能,這講「行不退」了。到了初住菩薩,這圓教初住,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法身,這個時候證得「念不退」,念念趣向無上菩提,不會退到初住以下。這是講初住菩薩就證三不退了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。雖然證三不退,沒有圓。為什麼?菩薩修行到七地了還會退,那個念還會退,退怎麼?不會退到初住以前,進進退退。要真的完全不退轉了,這八地,八地菩薩叫不動地,這個時候真正三不退,勉強說圓證三不退,所以八地才可以勉強說圓證三不退。要真正究竟圓滿的圓證三不退,是等覺菩薩。所以,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,換句話說,最低的程度也跟八地菩薩等齊,跟他平等,這是西方世界殊勝的功德莊嚴不可思議。哪裡有一個一品惑都沒有斷的凡夫,念幾天佛,居然就到八地菩薩的階位,誰能相信?佛在一般大乘經講,到八地菩薩,那是修行到第三個阿僧祇劫。第一個阿僧祇劫,滿三賢位;第二個阿僧祇劫,是初地到七地;第三個阿僧祇劫,是八地、九地、十地,證三個位次。人家要花三個阿僧祇劫才能達到,你只念幾天佛就成就了,你想想看,誰能相信?

  所以這個法門稱為難信之法,不可思議,這是真實的。難信能信,我們不讀《無量壽經》沒有辦法理解,念了《無量壽經》這才恍然大悟,原來這些能信的人,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,這個善根太厚了。我們聽了能夠相信、能夠接受,那也證明你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,現前蒙一切諸佛如來冥冥當中加持你,我們的信心才能生起來。能信、能願、能行,這一生當中必定往生,必定成佛。所以這個機緣非常稀有難得,正如同彭際清居士所講的,「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」,我們今天遇到,遇到要能夠真正把它把握住,在這一生當中永脫輪迴,頓超三界,一生成佛,非常稀有的因緣。我們再看底下:

  【受用具足第十九。】

  這一章是緊接前面一章來的,佛在此地詳細告訴我們,西方極樂世界的生活狀況,顯示往生的人福德無量無邊,一切受用應念現前,無不具足。請看經文:

  【復次極樂世界。所有眾生。或已生。】

  這是已經往生的那些菩薩。

  【或現生。】

  『現生』指現前,也包括我們自己在內。

  【或當生。】

  『當生』是現在雖然聞到這個法,還不相信的,還猶豫不決,但是種子種下了,或者是來生、或者是後生,再遇到這個緣,再努力精進,這是當生。

  【皆得如是諸妙色身。形貌端嚴。福德無量。智慧明了。神通自在。受用種種。一切豐足。】

  這段是總說受用自在。第一個是講身相,『諸妙色身』,這一句就是前面經文上我們讀過的「清虛之身,無極之體」。『形貌端嚴』,如大經所讚,佛有無量相,相有無量好,絕不止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,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是劣應身,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相是無量相、無量好,形貌端正莊嚴。底下說『福德無量,智慧明了』,如果不是無量的福德,怎麼能夠說一切受用應念現前?這是無比的福報。前面一章把他比作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王,他的物質享受那個自在就像第六天王,這是形容他的「福德無量」;「智慧明了」,第六天王沒有智慧。這是天人、他方世界的菩薩,都比不上極樂世界的眾生。

  『神通自在』,如本願所說,他這個天眼、天耳、他心、宿命、神足,這個五通的自在幾乎與佛相等,所差的是什麼?漏盡通,這個不行。前面這個五通,彌陀本願功德加持,但是漏盡通沒有辦法,漏盡通還是要自己修。漏是什麼?煩惱,這個斷煩惱,阿彌陀佛沒有辦法幫助我們,還得要我們自己來修。換句話說,阿彌陀佛的福德可以給我們,我們能享受得到;斷煩惱、證菩提,這個修德還得要靠自己。但是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退緣,只有進步,不會退轉,進得快慢,那是你自己用功的勤惰,你用功勤進步就很快,稍微懶惰一點進步就慢,絕對不會退轉。「神通自在」是講往他方世界,他方無量無邊的世界,上供諸佛,下化眾生,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就有度化眾生的能力,你每天去參訪無量無邊諸佛如來。諸佛世界,諸位要曉得,我們在過去生中無量劫以來,每一尊佛的世界我們都曾經住過,你曾經在那裡住過當然就有故舊、親朋好友,現在不認識。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認識,你所遇到的過去世這些親朋好友,或是冤親債主,遇到總有緣分,有緣分你跟他說法他就能接受。前面跟諸位報告過,他方世界供佛、應化,都是自己化身去的,他有能力、有神通自在,可以變無量無邊的化身。就像《梵網經》上所說的,「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」,釋迦牟尼佛是化身,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是化身。諸位要曉得,他的本身、法身毘盧遮那,在華藏世界;報身,在實報莊嚴土盧舍那如來,都在華藏世界;到我們這個世界來的是千百億化身之一,這是化身來的。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,就跟釋迦牟尼佛一樣的能力,有能力化身百千億。

  『受用種種,一切豐足』,這個兩句是講物質生活以及精神生活,豐是豐富,足是滿足,沒有一絲毫欠缺,想什麼就有什麼,隨心所欲。底下給我們舉幾個例子:

  【宮殿。】

  居住的。

  【服飾。】

  『服』是衣服,『飾』是裝飾品。

  【香花。幡蓋。】

  這個『蓋』就是寶蓋,寶蓋的用途有兩種,一個是防灰塵,一個是遮陰涼。

  【莊嚴之具。隨意所須。悉皆如念。】

  你心裡動個念頭,想要什麼,東西都現在你面前,自在受用。有許多狀況之下,是我們過去生中在他方世界養成的習氣。譬如說現在是夏天,白天太陽很大,我們一出門就想打個傘;剛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這種念頭都還在,一出去看到外面很亮,打個傘,那個傘蓋它就現在前面,也不要你用手去拿。這是習氣!其實西方極樂世界一片光明,那個光明是清涼的,不像這麼熱。所以有很多都是過去生中的習氣,你只一動念,它就會現前。像底下講的飲食也是如此,西方極樂世界哪還要飲食?不需要了。不需要,但是什麼?我們初去的人,你看生生世世,每天吃三餐飯,到時候他就會想吃。雖然不要,到時候起這個念頭,這個念頭一起來,這個餐具、飲食就擺在面前。等擺在面前:現在不需要了。不需要,就沒有了。這些統統是習氣。

  【若欲食時。】

  這心裡動了個念頭。

  【七寶缽器。】

  『缽器』,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餐具,餐具是『七寶』的。

  【自然在前。百味飲食。自然盈滿。】

  這是講什麼?講人間富貴。在古時候帝王吃飯,那個菜是一百道,不管他吃與不吃,每餐一定要給他擺一百道菜。到西方極樂世界動個念頭,這個受用都跟人間帝王一樣的,『百味飲食』,這說它的豐滿。我們現在人間吃飯的時候,想吃點好的這些菜餚,實在講也很不容易,尤其是現代人,對於這方面的教育已經不太講求了,在從前很重視,非常重視。現在雖然不重視,可是千萬不能夠疏忽,這點我在此地奉勸諸位同修,你做個家庭主婦,不能燒一手漂亮的菜,你的家庭就很難幸福;如果能燒一手漂亮的菜,你這個家庭一定幸福美滿。為什麼?她先生不會跑到外面吃飯,到吃飯他就要回家。所以中國古時候女孩子個個都會燒飯,沒有像今天這麼多社會問題發生,有道理的!所以飲食是個很大的誘惑力量。

  【雖有此食。實無食者。】

  念頭一動,這飲食統統擺在面前,擺在面前之後,想起來,現在已經在西方極樂世界,不是從前在娑婆世界了,現在飲食不需要了。

  【但見色聞香。以意為食。】

  一看到這個飲食,他自然就不需要了。

  【色力增長。而無便穢。身心柔軟。無所味著。事已化去。時至復現。】

  這個一段文,都是敘說剛剛生到極樂世界不久,這個習氣都還在,還沒忘掉,沒忘掉沒有關係,只一動念,馬上這個事就現前。所以見到食物之後,這就想起來不需要,這東西就沒有,就化掉了,一切都是變化所作。這些事情,在從前我們讀起來,簡直就是不可思議;現在我們逐漸明瞭,這是可能的,現代科學裡頭發現,能與質可以互相轉變。雖然科學家發現這個理論,但是究竟怎麼樣一個轉變,不知道。原子彈的理論是根據這個道理來發明的,可以把物質解放成能量。怎麼樣叫能量再變成物質,就不知道了,就沒有法子。如果要有方法把能量變成物質的話,我們這個世間所有一切都不缺乏。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,要用現代科學來講,它這科學發展到極處,能與質的轉變隨心所欲。

  你們諸位同修聽了我說這些話,有沒有開悟,你們曉得不曉得是怎麼轉變法的?應該知道,一心不亂!你們看到這個世間講特異功能,像這個茶杯,不要動手,能夠把這個茶杯從這裡搬到那個桌子上去,用什麼力量?精神的力量。什麼精神力量?一心不亂,從心想,我想這個杯子放在那個地方,它就過去了。只是心裡頭沒有雜念而已,比起西方世界眾生那個清淨的純度,完全不相同了。所以,能與質的任意轉變,什麼力量轉變它的?不需要機械,清淨心,就是《彌陀經》上講的「一心不亂」,這個我們世間講神通。所以佛在大小乘經裡面都告訴我們,修禪定,定能發神通,只要你得到禪定,你就有超過一般人的能力。一般人眼睛看不到的你能看得到,聽不到的你能聽得到,做不到的你統統可以做到,禪定能發神通。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他們修的是什麼禪定?念佛三昧,三昧中王。三昧就是禪定,他修的是禪定當中最上乘的禪定,最極清淨心,所以這個能力現前了。由此可知,這個事情一點都不奇怪。科學家發現,還不知道怎麼個轉變法,我們讀佛經的人都知道怎麼轉變法。決定不要依賴機械、儀器,不需要,完全是清淨心,心性的本能自然轉換。這個道理、事實總得要曉得,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莊嚴的超勝,我們才不至於懷疑,才知道這些是自性本具的功德。前面講食自在,下面再說衣自在:

  【復有眾寶妙衣。冠帶。】

  『冠』是帽子。

  【瓔珞。】

  『瓔珞』是我們常講的裝飾品,瓔珞主要是講胸前佩戴的這些,包括帽子上的、頭上所戴的、手上所戴的,甚至於腳上都有。

  【無量光明。百千妙色。】

  因為這些都是眾寶所成。

  【悉皆具足。自然在身。】

  西方世界確實如此,思衣得衣、思食得食,不需要經營,不需要製造。

  【所居舍宅。】

  這個下面是講住自在。

  【稱其形色。】

  你居住的房屋,你心裡面喜歡什麼樣子,它就變成什麼樣子;喜歡什麼顏色,它就變成什麼顏色,這叫自在,隨心所欲。不是一樣不變的,一樣不變就不自在了。你喜歡住鋼筋水泥的房子,我喜歡住那個竹子茅草搭的,那很有味道,各人有各人喜好不相同,沒有一樣不是隨心所欲。西方世界所不相同的,就是統統是無量珍寶所造的,這一點不相同,確實是一塵不染,清淨無比。

  【寶網彌覆。懸諸寶鈴。】

  居住的環境,宮殿樓閣上面都有羅網,羅網皆繫『寶鈴』。

  【奇妙珍異。周遍校飾。】

  『周遍校飾』,就是室內、室外的裝璜,我們今天講裝璜,大家好懂。室內有室內的裝璜,室外有室外的裝璜,『奇妙珍異』。

  【光色晃曜。盡極嚴麗。】

  『嚴』是莊嚴,『麗』是華麗,莊嚴華麗至極。

  【樓觀欄楯。堂宇房閣。廣狹方圓。或大或小。或在虛空。或在平地。清淨安隱。微妙快樂。應念現前。無不具足。】

  這一段經文都是講居住的環境,居住環境也是應念現前。再看底下一段,這些經文好懂,統統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生活環境。我們在這個世間所嚮往的,雖然想,想不到,求不得苦;想到了,想到未必能保得住,又有愛別離苦,確實是如此。現在我們試想想,諸位如果冷靜去想想,我們這個世間有許多富貴人家,住的處所非常的華麗、豪華,仔細一觀察,它跟旅館沒有兩樣,為什麼?早晨他出去了,夜晚很晚才回來,跟住旅館有什麼兩樣?尤其是現代這個社會,稍微有假期,出去旅行去了。他這個豪華的宅舍不能隨身,不能夠帶著走;西方世界不一樣,可以帶著走的,那完全不相同。所以現在居住的環境,確確實實跟旅館沒有兩樣,你要是真想通了,何必花那麼多精神,花那麼多冤枉錢?算一算,一天在這居住的地方能有幾個小時?種種經營,實實在在得不償失。所以那個真正有智慧的人,跟一般人看法、想法、做法不一樣。底下一章:

  【德風華雨第二十。其佛國土。每於食時。自然德風徐起。吹諸羅網。及眾寶樹。】

  這個『每於食時』也是個比喻,比喻什麼?是一定的時候。譬如我們這個世間,在我們人吃飯的時候,早晨、中午、晚上有一定的時候,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個吃飯的時候,這個是比喻在一定的時候。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夜晚,我們這裡有年、月、日、時,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沒有,它那個世界是一片光明,沒有夜晚,沒有夜晚就是哪裡有什麼一天、兩天?沒有,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年月日,也沒有時辰。這是那個世界很特別的地方,這經上都給我們講到,前面我們都曾經念過,沒有日月時的。所以這個就是,這個德風華雨它每一段時期它就會有一次。這個當然也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,在一定的時候,佛來給你說法提醒你,這個統統是六塵說法。在這一章當中具足了六塵說法,這個實在是無比的奇妙,也是佛陀大慈大悲,警策大眾精進不懈。所以在一定的時候,它是自自然然『德風徐起,吹諸羅網,及眾寶樹』。微風吹動,羅網上面繫的有寶鈴,寶樹枝葉花果都是七寶所成,風一吹,就像那個風鈴一樣,發出的音聲那是最美妙的交響樂曲,這音聲就好聽。

  【出微妙音。】

  不但這個音聲美妙,它還能說法,說什麼法?你想聽什麼法就給你說什麼法。

  【演說苦。空。無常。無我。】

  這三句是講小乘法,小乘根性的人,聽到他喜歡聽的法門。

  【諸波羅蜜。】

  是大乘菩薩法。你是什麼樣的根性,喜歡修學哪個法門,這個樂聲之中就給你演說。

  【流布萬種溫雅德香。其有聞者。塵勞垢習。自然不起。】

  這個寶樹羅網,不但有光、有色、有音聲,不可思議的是它還有香,這個香是寶香,使你聞了之後心開意解,斷煩惱、破無明、除習氣,有這樣的功德。我們世間的香,好香可以避邪,可以除疾病,特別是像種種傳染病,瘟疫傳染病,好香能治。但是不能說法,不能幫助我們斷煩惱、除習氣,沒有這個能力。西方世界這種寶香是從性德裡面流露出來,所以它也是稱性功德,能幫助人明心見性。

  【風觸其身。安和調適。猶如比丘。得滅盡定。】

  這一小段是說明「風之妙觸」,我們身體接觸到,這個風吹在身上非常舒適,『安和調適』。在我們這個世間微風吹動的時候,我們接觸有「安和」,這個利益有;「調適」沒有。調適是什麼?是能夠調伏我們的煩惱,能夠調伏我們的習氣,西方極樂世界的風觸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功德。它所達到的境界,就像『比丘得滅盡定』,比丘得滅盡定就是證阿羅漢果,見思煩惱斷了。此地是取比喻,比丘是出家人,出家人修行,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,那種快樂我們也想像不到,我們沒有入那個境界,怎麼想也想不出來。但是佛在經上常常給我們講,色界天人「禪悅為食」,在禪定當中得的快樂,不是欲界能想像得到的,我們欲界五欲之樂,比不上禪定的快樂。那個禪定不快樂,他修學幹什麼?人家不會修學的,為什麼不去享受五欲之樂?那個樂超過五欲之樂,不能為比的。到第九定見思煩惱斷盡,這種禪定之樂,絕不是四禪八定可以相比的,所以這是說九次第定所得的快樂。

  【復吹七寶林樹。飄華成聚。種種色光。遍滿佛土。隨色次第。而不雜亂。柔軟光潔。如兜羅綿。足履其上。沒深四指。隨足舉已。還復如初。】

  這一段講的是「花雨功德」,西方世界這些寶樹,寶樹上的花不生不滅的,人無量壽,一切萬物也是無量壽。這些花從哪裡來的?這些花是天花,所以極樂世界這空中的莊嚴,我們這個世間空中會落灰塵,人家西方極樂世界是落寶花。花落在地面上,花因為都是寶花,所以有種種光色,花的顏色不一樣,光彩也不一樣。落在地面上就鋪成了花毯,像地毯一樣,鋪成了花毯。不需要設計圖案,它自自然然落下來,自然就變成了非常美的圖案,『隨色次第而不雜亂』,這就是鋪成了圖案,那是美不勝收。雖然是七寶,質是七寶,但是它非常柔軟。不像我們這個世間七寶都有相當的硬度,因此它的作用就有限了、有限度;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柔軟,用途非常之廣泛。『柔軟光潔』,光明、清潔,『如兜羅綿』。兜羅綿,是印度話,古時候翻譯成叫柳絮。這是很軟的東西,在我們中國常常把它做什麼?做枕頭,把它用來做枕頭,有一點像棉花一樣很軟,它不是棉花,是柳絮。這是比喻它的軟度就像棉花、像柳絮一樣,柳絮比棉花還要軟。腳踏到上面它有彈性,踏到上面『沒深四指』,它有這樣的彈性,你腳舉起來之後它又恢復了,所以它有非常好的彈。

  這個是空中莊嚴、地面莊嚴,在這裡看得詳細。《彌陀經》上沒有說這麼詳細,《彌陀經》上只講到「黃金為地」,那個地是道路,道路是黃金鋪的。現在我們在此地看到這個地面上,不但下面是黃金鋪地,地面上還有花毯,寶花自自然然鋪成的地毯,而且這個地毯還常常換的,你看這個多美!常常換的。你看底下:

  【過食時後。其華自沒。大地清淨。更雨新華。隨其時節。還復周遍。與前無異。如是六反。】

  這個『六反』,也是用我們這個世間來做比喻,因為在印度它是把一天分作六個時辰,六個時辰就是晝三時、夜三時。所以它前面講『食時』,你一天吃三餐飯,所以在此地並不是指時辰,是說它有一定的時候,大概像我們此地隔四、五個小時,它就有一次空中落花。空中落新花,前面那個花統統都沒有了,自然就沒有了,隔幾個小時又有一次,空中的莊嚴。雖然是寶花,非常的柔軟。那我們想想,這種花假如我們在路上走的時候,會不會落在頭頂上,會不會落在衣服上,會不會把衣服沾上?統統沒有,決定不沾身的。跟我們這個世間不一樣,我們這個世間有的時候下冰雹都打傷人。我上一個月在溫哥華講經,遇到一次冰雹,那個冰雹大的差不多有小姆指這麼大,汽車的玻璃都被它砸破,那個很可怕、很恐怖,沒想到這麼熱的天,它也下那麼大的冰雹。這個在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沒有的。

  這些經文從第十四章一直到第二十章,大主意都是講六塵說法,也是具體跟我們說明,西方世界依正莊嚴超勝他方諸佛剎土不可思議之處。這樣的境界,如果不是佛來給我們說,你們同修想一想,這個世間人,無論是中國、外國,寫小說的、編故事的,有沒有編到這麼圓滿?中國小說裡面講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,無過於《西遊記》,再拿《西遊記》來跟《無量壽經》比一比,那差遠了,小巫見大巫,不相類。

  所以有些教授們,這是我遇見過的,這些人偶爾也看看佛經,遇到我的時候也談談佛法。他們對於釋迦牟尼佛有個評語,說釋迦牟尼佛很會說大話,釋迦牟尼佛很會編故事;換句話說,他也很佩服。為什麼?他說不過釋迦牟尼佛,講故事也講不過釋迦牟尼佛,把釋迦牟尼佛看成一個文學家。像這些狀況,如果不是實實在在釋迦牟尼佛親見親聞,編不出來;那是真的。不但世尊親見親聞,在本經裡面我們看到,阿難見到,彌勒見到,以及當時與會的同修兩萬多人個個見到了,見到阿彌陀佛,見到西方極樂世界,這個事情不是假的。在《觀無量壽經》裡面,韋提希夫人見到了。韋提希夫人遭了難之後,家庭變故,對於這個世間意冷心灰,向釋迦牟尼佛求教:有沒有好的地方,我願意往生,我不願意住在這個娑婆世界。釋迦牟尼佛以神力將十方諸佛剎土統統展現在她面前,她統統看了之後,選擇西方極樂世界。不但韋提希夫人她見到,同時與夫人在一起有五百宮女,也個個都見到。所以哪裡是釋迦牟尼佛編故事,哪裡可以說釋迦牟尼佛說大話?這是世間人沒有智慧,愚痴。正如同經上所講的,善根福德很少,對於佛祖聖賢的教誨不能夠接受,不能夠深信。在現前這個社會,我們遇到這樣的人很多,常常會遇到,遇到這些人不要跟他爭論,合掌令歡喜,不要跟他爭論,為什麼?講不通的,他有他的分別執著,講不通的。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,經典裡面所說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句句都是真實,沒有一個字是妄語。要相信佛在《金剛經》上所講的話,「如來是真語者」,真就不假;「實語者」,實就不虛;「如語者」,如就是講的恰到好處,佛沒有增加一點點,沒有添一點,也沒有減少一點,完全與事實相符合。

  當然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說不盡,佛給我們所說的,不過是略舉幾端與我們這個世界生活當中比較接近一點的,說了我們能夠理解;我們這個世間沒有的那些莊嚴,佛都不說,說了也不懂,沒有法子想像得到,那些統統都省略,所以一切都是略說。佛不妄語,佛也不誇張,什麼人相信,這個人就有福,真正有福。能夠相信、能夠發願、能夠念佛求生淨土,這個依正莊嚴,我們這一生當中不久就可以能夠享受得到,可見得佛的教訓對我們才有真實的利益。不是說了吊胃口,說了我們得不到;說的我們統統可以得到,佛這個恩德就太大太大了!我們只有真正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這才能叫報佛恩;不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佛的恩德我們沒有法子報答。

  好,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