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  (第四十三集)  1990/4 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檔名:02-005-0043

 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四面,倒數第二行,看第九章:『我作佛時,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,若不共稱歎我名,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,不取正覺。』這個是「諸佛稱歎願」,這一願也非常的重要。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是無比的殊勝莊嚴,如果沒有人給我們介紹,誰知道?雖然一切眾生是不難往生,沒有人介紹不行。所以,彌陀如果要想普度一切眾生,決定不能沒有這一願,這一願就是,十方一切諸佛都要給他做介紹。「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」,這是把虛空法界一切諸佛統統都含攝盡了,決定沒有一尊佛例外。稱名就是念阿彌陀佛,換句話說,沒有一尊佛不念阿彌陀佛,這是這一句。「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」,這就是講經,沒有一尊佛不講《無量壽經》、不講《阿彌陀經》、不講《觀無量壽經》,這些都是稱讚西方世界依正莊嚴。有了這一願,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眾生才有得度的因緣,可見得這一願比什麼都重要,這一願就是流通的大願。這一願也說明了彌陀教化的區域是盡虛空遍法界,絕不止是一個極樂世界,一切諸佛剎土都變成彌陀的教區了,這是我們應當特別注意到的。

  底下這個第十章,就是第十八願,自古以來許多的祖師大德都公認,這一願是四十八願的核心,是一切諸佛為什麼讚歎阿彌陀佛,就在這一願上,這一願確確實實稀有。

  【我作佛時。十方眾生。】

  這個地方沒有揀別哪一方除外,沒有說,沒有說我們娑婆世界除外的。換句話說,我們娑婆世界包括在這一句當中,這個裡面講的『眾生』,包括我們本人在內。

  【聞我名號。至心信樂。所有善根。心心回向。願生我國。乃至十念。若不生者。不取正覺。唯除五逆。誹謗正法。】

  這個就是「十念必生」的大願。淨宗修學的宗旨,就定在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。這個修學宗旨從哪裡來的?就從這一願來的,這一願是給我們講一向專念。底下一願就是第十九願是講發菩提心。所以我們在後面經文裡面讀到,「三輩往生」統統要發菩提心,要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」,這是淨業正因。有很多很多的人好像也發了菩提心,也一天到晚都拿著念珠念阿彌陀佛了,為什麼沒生到西方,是不是這個經上有了問題?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把它看清楚,才不至於產生誤會,才不至於耽誤自己這一生修行的目的。這一章經文裡面,我們要仔細去看,一個字都不能夠疏忽。第一句講『聞我名號』,這個「聞」不是普通的聞,普通之聞不起作用。因為這個經是大乘經,不但是大乘,大乘當中的大乘,一乘當中的一乘,每一個字的標準決定不是泛泛者。菩薩的聞慧;換句話說,這一個字就包括了聞思修三慧。實際上底下經文都給我們說出來了,聞是緣分,這個緣分決定不是偶然的。正如世尊在本經裡面給我們開示說,這個「善男子善女人」,你能夠一生當中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、經論,那真的是善男子善女人,這不是假的,這個善就是無量劫來所種的深厚善根;跟其他經上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不一樣,這個善根比那個要深厚得太多太多了!你才有緣分聽到這個經典,聽了之後一定歡喜。

  所以底下接著『至心信樂』,「至心」是真心、是誠心,是實實在在決定沒有虛妄的心,這一點就不容易了。此地講的至心,跟《彌陀經》上講的一心,是完全相同,這個就是能不能往生那個關鍵的所在。我們今天聽了彌陀名號,實在講還有二心、三心、無量心,一天到晚胡思亂想,沒有達到一心。至心就是一心,從今而後,以我們人來講就是盡形壽,就是盡我們現前這個一生,真的要做到念茲在茲,心裡面念念都有阿彌陀佛,這個一句一句不可以間斷。間斷了就產生兩個現象,一個打妄想,起心動念胡思亂想;一個就是無明,沒有妄想,沒有妄想就墮到無明上。所以眾生不是墮在妄想,就是墮在無明,你說這個多可怕!墮在妄想那一邊就是貪瞋,墮在無明這一邊就是愚痴,搞的是什麼?貪瞋痴,不念佛號就念貪瞋痴,這個是你不知道。佛祖提醒我們,我們自己冷靜去想一想,一點都不錯,佛號斷了的時候就是貪瞋痴,貪瞋痴是搞的六道三途,造這種業。這一句佛號是淨業,教我們永脫輪迴,往生不退成佛,一生當中就可以把這個事情辦得圓圓滿滿。所以這個「至心」就是關鍵的字眼。

  「信」了,「樂」是愛好,歡喜愛好,人生當中第一喜歡的就是這樁事情,第一喜歡的,其他任何都不能取代的,才叫做「至心信樂」。我們有沒有做到?那一句阿彌陀佛是從這樣的心生出來的、念出來的,這才叫相應。所以叫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,這叫相應。念佛人不能不知,你不知,你念一輩子佛到最後不能往生。實在講,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念佛;雖念佛,不曉得這個道理,沒有把這四個字抓住,所以跟彌陀結個法緣而已,還得搞輪迴。這一生就又遇到了,又遇到,這一生的緣很勝,能把《無量壽經》四十八願講清楚的這個緣不多。這個緣殊勝,一定要把握住,決定在這一生當中不能夠放過。跟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淨念相繼是一個意思,「至心信樂」就是「淨念相繼」。如果不是淨念相繼,那就不叫做至心信樂,你在這個世間還有其他喜歡的事情,其他還有放不下的事情,你就不是至心信樂。所以這一句話非常非常的重要。

  『所有善根,心心回向,願生我國』。前面是講專念,當然這一生專念之中,我們在沒有往生之前,離不開社會、離不開人群、離不開一切眾生,那我們一定要依照經訓。彌陀、世尊(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),這兩位導師在經典裡面給我們的教訓,我們要做到。這些教訓總而言之,都是「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」,這兩句都可以包括盡了,這就是你所修的種種善根。修積的這些善根,只有一個目標、一個願望,那就是求生淨土,這樣一個目標、一個願望就叫做「心心回向」,一切善根、功德統統回向西方。諸位要知道,前面講的「至心信樂」,這個專念是正修,善根回向是助修,正助雙修。正修裡面偏重在慧,助修裡面偏重在福。有福報的人臨命終時「心不顛倒,如入禪定」,臨終沒有病苦,這個是福報;有病苦的就不是福報。病是果報,能不能把它扭轉?生死輪迴都有辦法扭轉,那小小的疾病還轉不了嗎?可以轉得了的。怎麼轉法?你努力修善。你看看《了凡四訓》裡面所說的,《感應篇彙編》裡面所講的,《陰騭文廣義》裡面所講的,真心為善,許許多多的業障、罪報,不知不覺當中都轉了,你就不要受了。這是說,我們希望一生長壽,好,長壽要健康,長壽不健康苦死了。所以健康非常重要,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,第一幸福是身體健康;絕對不是財富、地位,那個東西沒有用,身體不健康,再多的人侍候你,也是苦不堪言。所以這個是一定要靠自己認真去修學。

  佛告訴我們,世出世間總離不開因緣,連佛說法度生也是因緣,因緣底下是果報。所以,世出世法既然是因緣果報,你造善因善緣自然得的是好的果報,你造的是惡因惡緣當然得的惡報,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夠改變的,佛也不能轉定業。因緣是自己造的,果報就得自己受,佛加持我們,佛保佑我們,用什麼保佑?就是把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清楚、說明白了,讓我們從今之後起心動念,曉得我要造善因善緣,遠離惡因惡緣,果報自然就殊勝了!從前所造的一些罪業,我從今天起再不造罪,業因雖在,緣斷掉了。因沒有緣,不會結果,所以應當受的那個惡報也沒有了。過去還有一點善根,現在拼命造善緣,那個善的果報,本來是這一生不能成熟的,來生來世才成熟的,因為你斷惡修善,善緣的力量加強,惡緣斷掉,那個微細的因,它也提前受報了。這是佛加持我們的,我們今天要的就是這個。我們要什麼?說實實在在話,這是聰明人,世間的名聞利養、一切財富統統不要;要健康長壽,就要這個,要自己不生病,死的時候也不生病。在我們佛門很多,往生的時候站著走的、坐著走的,走之前還跟人談笑風生,談完之後:我要走了,你們大家念佛送我。念不到十分鐘、十五分鐘,他就走了,你看多自在!這個要靠什麼?這就是「所有善根,心心回向,願生西方」,就在這裡。所以把一切善根統統回向,就是求生西方,在世間的時候求一個健康長壽,其他的什麼都不要。

  底下一句這是核心當中的核心,『乃至十念』,「十念」這是最少的。臨命終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,這個在歷史上有例子,這不是假的。這一段裡面後頭有『唯除五逆,誹謗正法』,有這兩句,可是我們看佛在《觀無量壽經》裡面所講的,五逆十惡臨終要遇到勝緣也能往生,五逆不是不能往生。可見得它這裡「五逆」是陪襯的一句話,重要的是末後這一句「誹謗」,你根本不信,那怎麼能往生?換句話說,五逆罪如果不毀謗,能夠信受,他也能往生。善導大師說,他說此地講的十念只是口念。這個不是普通講的十念法,盡一口氣是一念,不是這個,這就是十句佛號,這是臨終的十念。是這個人一生當中從來沒有聽到過佛號的,甚至從來沒有學過佛的,到臨命終時才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,勸他求生淨土,他一聽就相信、就接受,就真的發心。這個也是自聽佛法一直到往生,「至心信樂,所有善根,心心回向」,完全符合經典所講的標準,他完全符合,他怎麼不往生!他當然往生,不過時間短而已,當然時間是愈長愈好。

  講到念佛,善導大師說得很清楚,上根之人是盡形壽一生念佛,這是上根之人。像這樣的,那算是下下根人,一生沒有緣分遇到佛法,到臨命終時才遇到。臨命終時遇到的條件,諸位要曉得,最低限度他要具足三個條件,他才能往生。第一個條件,頭腦清楚,如果臨終病得人事不醒,那一點用處都沒有。就是你念佛念了一生的佛,臨終的時候害一場大病,往生都不可靠,這要記住的。所以人不能不修福,修福就在現前,到臨終的時候想修福來不及了。要認真修福,斷一切惡、修一切善,要求這個福報,臨終的時候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這是第一個條件。在這種關鍵的時間,來了一個善知識勸你念佛。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候沒有人提醒,忘掉了,這個要緊。所以關鍵的時間,遇到真正的善友提醒你,勸你念佛。第三個條件,你一聽了,立刻就信受奉行。如果不立刻信受,你那個命快要斷氣了,還來得及嗎?來不及了。這個要快,不能有猶豫,一絲毫的猶豫都沒有,馬上就信受,立刻就念佛、發願求生。像張善和,這是我們中國歷史上人所周知的,他是臨終十念往生的。這樣往生的人,實在講萬萬人中難得有一、二個,三個條件統統具足,缺一不可,所以這個絕對不是僥倖的事情。這樣五逆之人他的往生,是在臨終那一剎那懺悔,他如果是至誠心懺悔、徹底懺悔,懺悔的力量強,知道過去真正做錯了,一念悔改之心,真的從地獄一下就超生,這不可思議!因此我們對於造作一切罪業的人決定不能輕視,說不定他在臨命終一下往生,地位比我們高,我們還不如他。所以懺悔的功德不可思議。

  我們學佛,要想符合經上這樣的標準,這就是要一心專念,要專,專禮阿彌陀佛。我們每天拜佛,特別是中年以上的人,因為什麼?拜佛是很好的運動,特別是現代人運動量少。我們跟大陸上人比不一樣,大陸人比我們健康,他們生活不如我們,他運動量多過我們,他們出門沒有車,要走路;離開都市之外,沒有水,要挑水,他們沒有自來水。所以勞動量超過我們,他們的身體比我們健康、比我們長壽。衣食住行種種條件不如我們,為什麼他們會健康長壽?我們在這種富裕的社會環境裡頭長大的,學佛的人,除了拜佛之外,很少去運動。所以拜佛實在講拜得愈多愈好,至少一天要拜一百拜,當然能夠拜三百拜是最好的,三百拜需要多少時間?給諸位說一個半小時。你分三次拜,早晨拜一百拜,中午拜一百拜,晚上拜一百拜,對於你的身體健康一定有好處。拜什麼?專拜阿彌陀佛,口專念阿彌陀佛,心裡專想阿彌陀佛。我們在講堂裡常常提醒同修,務必使我們的心、我們的願、我們的解、我們的行,一一同佛無二。心願解行,佛的心願解行我們怎麼知道?實在講這一部《無量壽經》所講的,就是阿彌陀佛的心、阿彌陀佛的願、阿彌陀佛的見解、阿彌陀佛的行持,就在這本經上,這本經好,分量不多,很容易受持。所以要把它做到,把它變成我們自己的日常生活行持,這樣叫做修行。這種修行法,就是古大德所說的「萬修萬人去」!所以這個經不是教你念,念給佛聽的,佛就歡喜了;那是自己欺騙自己,不是的,佛還要聽這個東西嗎?佛不要聽。是要念給自己受用,提醒自己依照經典教訓去做。

  這個樣修行法,就是《觀經》上所講的「是心作佛」,這個就是作佛,具體實踐佛的心行。在一切修行法門當中,可以說是最極玄妙,只在平平常常、老老實實、綿密念去,一句佛號接一句佛號不要中斷,自自然然就相應了。如同古德所說的「暗合道妙」,暗合道妙這句話就是相應的意思,就是自然相應了。相應是什麼?相應就是「是心是佛」,那個道就是是心是佛;我們這樣做就是「是心作佛」,是心作佛自然就是是心是佛。《觀經》上講的這兩句非常非常重要的經句,我們做到了。功夫念得好的,念得純熟的,那是念念離念,那功夫成一片了,這就是古人所講「以凡夫心入諸法實相」。這個在其他法門、其他宗派裡面,是非常不容易達到的境界,唯有念佛法門最容易。所以善導大師說了一句話,「如來所以出興於世,唯說彌陀願海」,這善導大師講的。佛出現在世間幹什麼?就是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,介紹西方世界依正莊嚴。因為眾生業障太重,跟他講了他也不相信,所以才講讓他能夠相信的法門,才說出許多無量無邊的法門,那是對什麼?不能相信這個法門的人所說的。能夠相信這個法門,是第一善根,你看經上講,過去生中行菩薩道,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,才能相信,不是一般人統統都能相信的。這是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、要知道。

  說到這裡,我們把這個幾願,大願的第六章、第七章、第八章、第九章,以及十念必生的這第十章,四十八願從第十二願到第十八願,這個一段是整個四十八願裡面最重要的部分,我們要特別留意。大願如果沒有十念往生,就不能普度眾生。我過去初學佛的時候,常常有一個念頭,這個念頭也找不到答案。佛,經上常常讚歎,佛是萬德萬能,既然萬德萬能,我就想,如果這個人墮在阿鼻地獄,佛能不能使他立刻成佛?如果佛能夠把地獄眾生教他立刻成佛,那我覺得佛是萬德萬能,我就相信了;如果說地獄眾生這樣重的罪,不可能教他立刻成佛,還要教他慢慢修、慢慢修,修上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,這有什麼稀奇?我請教過很多法師,法師都說不可能,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,不可能說是立刻成佛的。所以對於佛的敬仰都打了很大的折扣,認為經上讚歎佛,那是讚歎的、是誇張的,不是真的。

  到以後念《無量壽經》,念到這個一段經文,才恍然大悟,是真的!臨終十念一念,就是五逆十惡,臨終一念十念,往生不退成佛,這個不就是立刻成佛嗎?這一下才回味到古人講的話,一點誇張都沒有,句句都是實在的話,這就教人不能不佩服。佛法確確實實不同於世間法,正是像《金剛經》上所說,「如來是真語者、實語者、如語者、不誑語者、不異語者」。祖師大德跟佛一樣統統做到了,言語句句真實,我們不能夠不佩服,所以確實是如此。眾生所以不能立刻成佛,不是佛沒有方法,是你不肯接受,那有什麼法子?你要肯接受,真的不難。《彌陀經》上跟本經所講的,都是若一日到七日,你需要修多久?少的一天,多的也不過七天,就成佛了。這也不假,在歷史上確確實實有這樣的人物。我們今天修了這麼多年,還沒成佛,為什麼不成佛?沒有認真修。修是修了,展開經典看一看,不合標準,毛病就出在這裡。對於這個世間還留戀、還捨不得,這怎麼能去得了?

  我們在《淨土聖賢錄》、在《往生傳》裡面看到的,宋朝的瑩珂法師,念佛三天往生,證明了經上講的一日到七日,沒錯。他是個出家人,出家不守清規,破戒的出家人,造的罪業很重。他有一個好處,知道因果報應,所以想想自己一生所作所為,必墮地獄,這個就恐怖了,想到將來墮地獄,這個生大恐怖!就請教他的同參道友,有沒有救?同參道友給他一本《往生傳》,他看了之後,每看一個人都痛哭流涕,很深的感動。《往生傳》看完之後,他發心念佛求生淨土,他把寮房的門關起來念了三天三夜,不睡覺、不吃飯、不喝水,一句佛號念到底,叫拼命,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。這樣才行!阿彌陀佛來了就告訴他,「你的陽壽還有十年,你好好的修行,到臨命終時我來接引你」。瑩珂法師很難得,他就跟阿彌陀佛說,「我的劣根性很重,禁不起誘惑,這十年,我這個六根接觸外面六塵,一接受誘惑又不曉得造多少罪業,恐怕將來往生都靠不住了。我十年壽命不要了,我現在就跟你走!」阿彌陀佛聽了他的話,也就點頭同意了,他說「好,我三天以後來接你好不好?」「好!」瑩珂就答應了。他把寮房門一打開,興高采烈向全寺廟大眾宣布:三天之後阿彌陀佛接引我往生。寺廟的人都認為他發神經,這樣一個惡人,怎麼可能三天往生?好在三天的時間不長,好,我們等著瞧吧!到了第三天,他洗了澡,換了新衣服,早課的時候要求大眾念《阿彌陀經》、念佛,就是不照平常的早課,念《阿彌陀經》、念佛送他往生。他沒有生病,跟大眾一起課誦,經念完了,佛號才念了十幾聲,他就告訴大眾:阿彌陀佛來了,來接引我,我現在要跟他去了。說完他就走了,沒有病,三天!這是歷史上記載的,是宋朝的,我們看了、聽了,也許不相信,恐怕是古人編造的。

  前年,華盛頓DC(在外國),周廣大先生也是在臨終前三天,他是得病,得的血癌沒救了,醫生放棄了治療,教他家人帶他回去。這個時候他家裡人慌了,因為什麼?他家裡人沒有一個是信教的,他什麼教都不信,在那邊開麵包店。家裡人這個時候才到處去求神求佛,希望有奇蹟出現,沒法子了。這也算他是運氣很好,因緣殊勝,遇到我們在DC佛教會的一位龔振華居士。龔居士是在那個會裡頭念佛最虔誠的一個人,他是專修的,專修淨土的,講話是心直口快,所以常常容易得罪人,說話太直了,碰到這麼一個人。龔居士一看他的病不可能好了,所以就直截了當勸他,勸他不要求病好,他說人在世間多苦,你好了之後,還不是一樣更苦,有什麼意思?不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到那個地方去作佛、作菩薩,回來再度你的家親眷屬,這多好!周廣大一聽,很有道理,他馬上就相信、就接受,教他的太太、兒女統統幫助他念佛求往生,不求病好。你看這一個決心下得正確!DC佛教會那邊同修也有幾個幫助助念,三天三夜沒有停止。他說念了一天,到第二天見到地藏菩薩來了,他說的菩薩樣子,大家一聽他講那個樣子,是地藏菩薩。龔振華很難得,這個時候提醒他:不管什麼樣的佛菩薩,什麼人,你見到了統統不能跟他去,一句彌陀念到底,不見到阿彌陀佛決定不可以跟他去!這一句話重要,非常非常重要!回過頭來專心念阿彌陀佛,念了沒多久,地藏菩薩不見了。念到第三天,他說,西方三聖阿彌陀佛、觀音、勢至,從雲端裡面下來,接引他往生。這是現代人,在外國,稀有的因緣,一生當中從來沒有接觸過佛教,臨終碰到龔振華,走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是真往生,不是假的。所以,這個法門是實實在在稀有殊勝,經上所講字字句句都是真實的。決定不能看作這是善書、勸善的,那你就錯了;句句真實。

  西方第一殊勝是「壽命無量」,這是極樂的根本,就在第十五願;「諸佛稱歎」,如果沒有這一願,我們哪裡有機會聽到這個法門?所以十方諸佛都在這裡弘傳,這種恩德實在是太大太大了,因為他們到處宣揚,我們才有機會聽到、接觸到。善導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出,這個「定成正覺」(就是第十二願)、「光明無量」、「壽命無量」、「諸佛稱歎」與「十念必生」,這個五願,他老人家說這是真實智慧,這個五願是真實慧。經上講的「住真實慧」,大師這樣一說,這個住真實慧,用現代話講,這真正落實了。所以這個五願是四十八願的精華,是四十八願的精要。可見「光明無量」這一願,是彌陀宏誓的心髓,叫佛光普照。我在前面跟大家說過,經典所在之處、佛號音聲所揚之處、經典宣說討論之處,就是彌陀佛光注照之處。彌陀的心願,只是希望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快快成佛,為了這個願望,才有十念必生的殊勝大願。眾生念佛往生,沒有一個不是當生成佛的。所以十八跟十九合起來,就是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。古德較量諸經,認為這是真實當中的真實。

  這個比較法,我們也曾經說過,隋唐時候的大德都公認,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,說得最圓滿的是《華嚴經》。所以大家公認《華嚴》是經中之王,一切經是《華嚴》眷屬,稱它為根本法輪,這是比較的時候找到第一。《華嚴經》跟《無量壽經》比一下呢,《無量壽經》又是第一,把《華嚴》比下去了。古德說得很好,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不過是此經之導引而已,是什麼?那個大經是引導我們入這個經的。那兩部經是宮門、大門,這個經是殿堂,登堂入室了。那是門外,看到很壯觀;這個才是登堂入室,才曉得這個經是第一經。這部經一共有四十八章,哪一章是第一?再比比,第六章第一,第六章是四十八願。四十八願有四十八條,哪一願第一?第十八願第一,十八願是十念必生。四十八願雖好,去不了有什麼用?去不了一點用沒有。十念必生!所以你要講釋迦牟尼佛,甚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講經說法,講什麼?就是這兩行零兩個字。這兩行零兩個字展開來,就是無量無邊的經卷;無量無邊的經卷濃縮起來,就是這兩行零兩個字,這講完了、講盡了。這樣一比較的時候,你才曉得這個經文真正是尖峰,佛法的最高峰,沒有比這個更殊妙了。希望我們在這留意,這個一段經文要特別用心去體會。我們再看底下一章,第十一章:

  【我作佛時。十方眾生。聞我名號。發菩提心。修諸功德。奉行六波羅蜜。堅固不退。】

  到這個地方這是第十九願「聞名發心願」。再往底下看:

  【復以善根迴向。願生我國。一心念我。晝夜不斷。臨壽終時。我與諸菩薩眾。迎現其前。經須臾間。即生我剎。作阿惟越致菩薩。不得是願。不取正覺。】

  這個後半段是第二十願「臨終接引」。這一章看了之後,我們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心就安了,一絲毫疑惑、憂慮都沒有了。為什麼﹖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?這個虛空這麼大,聽說是個星球,一看星星那麼多,到底是哪一個,別搞錯了。這個不要操心,到時候阿彌陀佛來帶你去!說老實話,方向都不必辨,佛帶你去,佛來接你,這個大可以安心,不要再胡思亂想,要緊的是一心念佛。經文一開端『聞我名號,發菩提心』,什麼叫菩提心?菩提是梵語,翻作中國的意思叫覺。經論上常常把佛法修學的宗旨、目標,定成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這一句話完全是梵語音譯過來的,三翻成中國意思是正,菩提是覺,正覺,三菩提翻作正覺,菩提是覺的意思,就是真正覺悟。覺悟就不迷惑,迷惑就不覺悟。發菩提心,就是你從今而後不迷惑了,你真正覺悟了。什麼才叫覺悟,覺悟的標準在哪裡?諸位要知道,你搞六道輪迴就是迷惑、就是不覺;你出六道輪迴,覺悟了,所以阿羅漢稱為正覺,他超越六道輪迴了。阿羅漢以上才稱之為覺,阿羅漢以下都叫迷。覺這稱為聖人,所以四聖法界是覺,菩薩是正等正覺,佛是無上正等正覺。

  但是阿羅漢雖然是覺,是正覺,大乘佛法裡面還說他沒有菩提心,可見得這個菩提心比阿羅漢還要高,阿羅漢、辟支佛還都沒有。所以不但是不再搞六道了,而且決定要成佛,才叫做菩提心。阿羅漢沒有成佛的意願,所以他還是迷,比我們是覺了,還是迷,不知道成佛,沒有發成佛的心。因此菩提心不但是覺,是究竟圓滿的覺,這個叫菩提心;換句話說,一定要發作佛的心,這才是真正的菩提心。一切發心作佛的人,我們都叫他做菩薩,為什麼?他發了菩提心,他發心作佛。我這樣講法大家容易懂。蕅益大師在《要解》裡面給我們講,凡是發願求生西方淨土的,就是發無上菩提心。這個話對不對?對。因為求生淨土就是一生成佛,發願求生淨土就是發願一生成佛,那怎麼不是菩提心!不但是菩提心,一生成佛那是無上的菩提心。跟一般大乘菩薩不一樣,那些大乘菩薩還要修三大阿僧祇劫、無量劫才能成佛;這個人一生就成佛,比起那些菩薩殊勝得太多太多了!這個是諸位要曉得的。

  菩提心,佛在《觀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菩提心的體是至誠心。就是我們前面十八願裡面講的至心,至心是真心、誠心,真實不虛。真誠之心起作用,這個作用分為兩類,一個是對自己,一個是對別人,對自己是「深心」,深心,在一般大乘裡面講「好善好德」。這個善與德是有標準的,最高的標準是什麼?明心見性才是善、才是德。一心不亂是德,大開圓解是善;斷煩惱是德,開智慧是善,這是高標準的。對待別人,發願、迴向,發什麼願?發四弘誓願。諸位要知道,四弘誓願就是四十八願,你把四十八願歸納歸納,不外乎四弘誓願。所以四弘誓願是一切諸佛菩薩在因地當中所發無量大願的總歸納,出不了這個四大類。第一類要發願度眾生,度眾生簡單的說,要幫助眾生、協助眾生、成就一切眾生,這叫度眾生。如果我破壞眾生、障礙眾生、嫉妒眾生、阻撓眾生,這是墮阿鼻地獄。為什麼?不但沒有發菩提心,跟菩提心恰恰相反,那是迷惑顛倒。這種人決定不能成就,三寶再慈悲,加持不上。誰能加持他?妖魔鬼怪,因為妖魔鬼怪他們的心行都是這樣的,嫉妒人、障礙別人、陷害別人,你的心願跟他的心願完全相應,所以妖魔鬼怪都加持你,使你這個罪業愈造愈大、愈造愈深,將來那個地獄愈墮愈下去,就搞這個,這很可怕!

  所以這裡真正要覺悟,我們要盡心幫助別人,決定不吃虧,對自己說實在話決定沒有損壞。看到別人有困難,盡心盡力幫助他,明天自己沒飯吃,不要去考慮。不要我幫助別人,自己還留一手,這個雖然幫助別人,不圓滿、不究竟、不徹底,覺裡頭還帶著迷,不是完全覺,一半覺一半迷;真正覺悟的人,決定不會替自己留一點,那才叫真正覺悟,徹底、究竟、圓滿的覺悟,這就是發心度眾生。要想究竟圓滿的幫助別人,我們現在幫助不如我們的人可以,跟我們程度差不多的、比我們高的,我們幫不上,所以一定要自己成佛,成了佛可以幫助等覺菩薩,這個度眾生才叫圓滿。等覺菩薩也是眾生,九界有情眾生就統統得度,我都有能力幫助他,這就要自己成佛。自己成佛從哪做起?先斷煩惱,從這做起。

  四弘誓願實在講就是教給我們修行的次第,實在講這四句話就是一部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的總綱領,《華嚴經》的內容講什麼?就這四句。先斷煩惱,煩惱斷了之後再學法門,你要不按這個順序,你這一生決定不能成就。我們今天這一代的人沒有一個成就的,黃念祖老居士最近告訴那個陶居士,陶居士在北京親近他一段時期,他老人家告訴他,台灣的佛教是形式的、樣子,假的不是真的,台灣沒有真正修行人。人家一語道破!真正有修行人,這個地方還會遭劫難嗎?不會。沒有修行人。不是不發心修行,他真發心,他修行的程序顛倒,他不斷煩惱就要學法門。四弘誓願,換句話說,他只有兩個,那兩個都不要了,前面兩個不要,度眾生不要,他要度自己,他不度眾生,對眾生想盡方法障礙他、破壞他,他要度自已,他不度眾生。第二個,他不斷煩惱。所以他這個四弘誓願,他只有二願,只有後頭的兩願,「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」,他要搞這兩個。好像蓋大樓四層樓,底下兩層我不要,我要蓋三樓、四樓。你去找工程師替你蓋吧,永遠不能成就,大錯特錯,這是真正叫迷惑顛倒到所以然,真是佛法常講「可憐憫者」。這個四願一定要按順序,你心量不大、不慈悲;換句話說,你煩惱斷不掉。為什麼?起心動念都想自己,你煩惱怎麼會斷掉?煩惱能斷的人是念念想眾生,念念希望別人好,不希望自己好。你們統統都好,我最不好,這就好了;你們都有福,我沒有福,這好;我有福,你們大家沒有福,這眾生可憐。先人後己,這才能斷煩惱,這種人才有資格修行,才有資格入佛門。念念第一個想自己,第二個才想別人,說老實話,不管你怎麼樣精進努力去修學,始終是在佛門之外,決定進不了門來,在佛門之外。這是我在此地真誠奉勸諸位同修。

  你們要想得到佛法真實利益,天天念四弘誓願,念沒有用處,念得很好聽,不管用。要做到,先要把自己的心量拓開,要像佛的心量一樣,心要同佛。沒有佛這樣廣大的心量,心包太虛、量周沙界,你沒有這個心量,你怎麼能入得了佛門?尤其是這個門,這個門是廣大無邊,這不是普通的佛門。所以一定先要把心量拓開,要以真誠的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,去愛護別人、幫助別人、成就別人,這個人有資格入佛門,這個人有資格修上上乘,這個經典、這個法門是無上的法門,你有資格修學。入佛門來第一步功夫斷煩惱,教你念經,教你念佛一句接一句,斷煩惱。你不念佛,剛才講了,不是墮在邪見,就是墮在無明,那都是煩惱。這一句佛號既破邪見,又斷無明,這一念叫正念,正念現前,就是這一句佛號一句接一句,二六時中不要間斷,這是斷煩惱。你心裡既然沒有妄念,沒有妄想了,也沒有無明,這個就是定慧等學。心裡面一個妄念不生是定,沒有妄念,沒有第二念,這是定;這一句佛號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這是慧。所以他不墮無明是慧,不起妄念是定。我們凡夫最大的毛病,那個病根就是心亂、心雜、心染污,被什麼染污?被貪瞋痴慢染污,被五欲六塵染污,被是非人我染污。把這個東西統統去掉,恢復到自己的清淨心、平等心、覺心,這個經題上「清淨平等覺」,那是我們的真心,我們念佛的目的就是要達到這個地步。

  今天時間到了,只能講到此地,這一段的意思還沒有講完,我們明天再繼續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