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華嚴經行願品文殊十信章  (第七集)  1997/1 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檔名:12-012-0007

  請掀開經本第十二頁,倒數第三行。

  【比丘當知。若善男子。善女人。成就深信。發此十種。無疲厭心。則能長養。一切善根。捨離一切。生死流轉。】

  從這個地方看起。這一段經文是菩薩說明發心的殊勝功德利益,勸導我們要認真的修學。經文也有五句。『善男子,善女人,成就深信,發此十種無疲厭心』,這一句是一直貫到末後。這十種心,前面跟諸位說過,這就是無上菩提心,我們應當要牢牢的記住。這十種心跟本經末後,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,前後相呼應。普賢菩薩十願,最後的結語也是無有疲厭。跟此地的十種心,心無疲厭,是一樣的境界。

  這個地方說的功德利益,第一句,『長養一切善根,捨離一切生死流轉』。一切善根包含世出世間聖賢所修,全都在其中。一切生死是指的六道分段生死,界外的變易生死,都包括在其中。換句話說,果然深信不疑,發這十種心,不但超越六道輪迴,而且超越十法界,與文殊、普賢所證得的境界相同。這是第一種利益。清涼末後小註,也註得很好,「長善離生」。就是增長善根,永離生死。第二句是:

  【悉能超出。一切世間。不墮聲聞。辟支佛地。】

  這是超越二乘。剛才說過,這個文要像前面一樣的念法,我們把它念一遍,後面就不要再念了。「比丘當知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成就深信,發此十種無疲厭心。悉能超出一切世間。不墮聲聞辟支佛地。」我這麼一念,這個意思就很清楚、很明白了。前頭一句,每一句都是貫上的。『一切世間』,是指三種世間,有情世間、器世間、智正覺世間。智正覺世間就是指的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這是四聖法界,統統能夠超越,不會墮落在二乘。這是第二種利益。第三種是:

  【成就如來。一切種性。滿足菩薩。清淨大願。】

  這一句裡面前一半,就是宗門講的「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」,這是成佛的功德,成佛的利益,發這十種心就能成佛。後半句是講度眾生的大願。每一尊佛在因地裡面,都曾經發四弘誓願。四弘誓願是一切諸佛菩薩的共同大願。無論發什麼願,歸結起來總不外乎這四大類,稱之為四弘誓願。即使我們在《無量壽經》上看到,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願。四十八大願,如果把它歸納起來,也不外這四條。所以這四類是總願。這四願裡面最重要的就是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。菩薩在此地告訴我們,你要發這十種心,就能滿足你的『清淨大願』。第四句:

  【積集一切。如來功德。修行一切。菩薩諸行。】

  這是「習果修因」。前面這一半是講果,『積集一切如來功德』,這是從果上說的。諸佛如來果地上的功德,你都能夠集結;換句話說,你都能夠圓滿。圓滿如來果地功德,當然要修菩薩行。先說果,後說因,這在大小乘經典當中,世尊常常用這個方式來為我們說法。眾生見到果報,就生仰慕之心,你要仰慕果報,那再告訴你,怎樣才能得到這個果報,這是說法的善巧方便。你一定要『修行一切菩薩諸行』。菩薩諸行是什麼?就是前面講的這十種無疲厭心,以及後面普賢菩薩的十大願,這就是圓滿的菩薩行。你要認真的去修學,修因才能夠證果。末後這一句:

  【獲得如來。力無所畏。摧伏眾魔。及諸外道。滅除一切。煩惱習氣。入菩薩地。近如來地。】

  這個利益是無比的殊勝,也是這一會裡面,六千比丘個個所希求的,文殊菩薩在此地說出來了。能夠獲得如來十種特殊的能力。『力無所畏』,十力四無所畏,如平常講席當中所說,如來所獲得的是圓滿的。十力四無所畏實在講菩薩也有,沒有佛果地上那麼樣的殊勝,那麼樣的圓滿;因此,菩薩也能夠獲得。有了這種能力、智慧,你就能夠『摧伏眾魔及諸外道』。

  首先我們要說一說,什麼叫做眾魔?眾是眾多,多到沒有辦法計算,魔有這麼多!魔是什麼?我想同修們都讀過《八大人覺經》,這個經的分量不多,早期安世高翻譯的。經上跟我們講有四種魔,這四種是四大類,有四大類。第一類叫「五陰魔」,你想想看這個東西麻不麻煩?五陰是色受想行識,這是我們本身有的。色是講我們的肉身,我們的身體就是魔,吃東西稍微一不謹慎,就得病了。穿衣服稍微一不小心,就著了風寒,你就有病苦了。病就是魔、折磨,你就得受折磨。受想行識這也是魔,障礙我們明心見性,障礙我們修清淨梵行。如果沒有這些障礙,修因證果哪裡需要那麼長的時間?經上常說的三大阿僧祇劫、無量劫,用不著那麼長的時間,就是魔太多!時時刻刻折磨你,處處在折磨你。這是第一大類的。

  第二大類叫「煩惱魔」。煩惱無量無邊。古大德天親菩薩,依照《瑜伽師地論》裡面所說的,把這些煩惱,再把它歸納起來,這是為了說法方便起見,歸納為二十六類。《百法明門》裡面寫得很清楚,有六大類叫「根本煩惱」,二十類叫「隨煩惱」。諸位要曉得,決定不是說煩惱就這二十六種,你這麼想就錯了,每一種裡面都是無量無邊,所以四弘誓願裡面,煩惱無盡誓願斷,煩惱魔!起心動念七情五欲,皆是煩惱。佛在這部經上,做了一個總歸納: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。實在講,妄想分別執著是眾魔之根,五陰魔是從這生的,煩惱魔也是從這生的,這都是屬於內在的。

  第三類叫「死魔」。「死」大家曉得,人生下來就死一次,但是無量劫來,我們在六道輪迴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,不知道有多少次?壽命太短了,學什麼都學不成,時間不夠用,這個死魔來了,壽命到了,你的道業沒有辦法成就。可以說無量劫來,我們修行學佛不是這一生才開始,沒那麼簡單的。過去生中沒有宿根,這一生聞到佛法,你不可能相信。你能夠在這個地方聽經,坐一個半鐘點,就證明你過去生中,生生世世,無量劫來,種諸善根。無量劫的修行,為什麼都沒有成就?時間不夠用,還沒有成就,壽命到了。由此可知,死魔之可怕,死魔之可厭。

  第四種叫「天魔」。這是我們身外的,前面五陰、煩惱、死魔都是我們本身具足的,不是從外面來的。除了本身這個折磨之外,凡是外面環境的,都叫做天魔。外面環境太多太多了!人事的環境,物質的環境,乃至於自然的環境,只要讓我們折磨,無論是身體的折磨,或者是心裡面的折磨。心裡頭有憂慮、有歡喜,這個憂喜也都是折磨,七情五欲都歸納在天魔這一類裡面。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,外在的誘惑。這個誘惑,無論是你喜歡的、討厭的、憎恨的,都歸納在天魔裡面。眾魔就不得了!這個內外折磨交感,我們什麼時候能夠出頭?這是修行經過無量劫,累劫不能成就,原因在此地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  另外還有一個麻煩事情,外道。什麼是外道?外道跟佛道是相對的。我們也必須要把它認識清楚,你在此地看到外道,就想到別的宗教,想到基督教、天主教,想到這些,那你完全搞錯了。外道不是指這些。心外求法。我們今天是學佛了,我們是不是心外求法?如果是心外求法,那你就是外道。所以佛家講這個外道,有門內外,這個重要!其他宗教,佛門之外的,那個外道你很容易明瞭。你所不容易了解的,門內外,自己是個外道,自己不知道。這個外道是心外求法,所以佛家講的外道,它的定義是心外求法。所以佛學叫內學。

  佛法的功夫,從內心裡面去做,不在外面。即使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也不例外。如果你認定我們這個娑婆世界,西方有一個極樂世界,那裡有一個阿彌陀佛,我天天念他,求他接引我往生,總算你很僥倖,你要是修其他八萬四千法門,用這個心態去修,你決定不能成就,好在念佛還行,你還能往生,生到那裡,凡聖同居土。為什麼?因為你心外求法。諸位要知道,心外求法只有這一條,你可以往生;如果你要是向內求,那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是實報莊嚴土、常寂光淨土,不一樣!那你不是外道!不是外道,你懂得什麼?「唯心淨土,自性彌陀」。阿彌陀佛從哪裡來的?我們自性變現的。西方淨土從哪裡來的?也是我們自性變現的。自他不二,「自」是自己,「他」是阿彌陀佛,我跟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,這樣念阿彌陀佛,就是念自性,那就不一樣!這個念佛叫理念,你要念到一心不亂,你就生實報莊嚴土。

  你們要問,西方淨土到底殊勝在哪裡?你把這個意思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就知道它的殊勝處。就是外道也能往生,好處在此地。任何一個法門,心外求法決定不能成就。唯獨念佛,可以生凡聖同居土。古德常說,生凡聖同居土也不錯!「但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」。只要見阿彌陀佛,凡聖同居土也行。甚至於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行,這個法門才殊勝,普度一切眾生,一生當中圓成佛道。佛的法門廣大無邊,只有這一門能成就;除這一門之外,心外求法,決定不能成就。這是我們特別要注意的。

  學佛千萬不要以為自己還學得不錯,好像還有一點功夫,其實禁不起考驗,境界一現前,你的七情五欲就起來了。順境就歡喜,手舞之足蹈之;逆境進來,那就恨之入骨,你去搞這些玩意,那怎麼行?都墮到煩惱裡面。怎麼樣才能摧伏眾魔及諸外道,這是我們今天最大的一個問題。

  前一次跟諸位報告的,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可以說就是專門講這個題目,「摧伏眾魔及諸外道,滅除一切煩惱習氣」,那一部經就講這兩句話。講演我已經看到有同修做成錄音帶了,沒有聽到的,一定要把這個錄音帶請回去多聽幾遍;已經聽過這個經的,希望大家每一個星期溫習一遍,那一部經是救命經。我們對於這當中道理事實真相,要不能透徹了解,要不能夠避免這些魔障,降伏煩惱習氣,對我們念佛往生決定有障礙。很要緊、很要緊!真正是一個念佛人,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,不想再搞六道輪迴,一定要記住佛在經上的教導。

  一開端,佛給我們講了兩句話,兩句話非常重要。第一句是「不求人過」,第二句「不舉人罪」,你只要做到這兩句,這個障礙就破除了,你念佛就決定往生。別人有沒有過失,與我不相干,我何必天天要找人家的過失。人家的過失,我也不需要去說,也不需要去給他宣傳,不舉人罪就是不說人家的罪過。這兩句話實在講,就是佛教給我們修行人,常常照顧自己,不要管別人。別人好,我也沾不了光;別人不好,也不會連累我。但是你要在境界上起心動念,那你就錯了,你就受害了。如果只照顧自己,不要去看別人,也不必去問別人、說別人,你就能滅除一切煩惱習氣。

  這樣你就決定能『入菩薩地』。菩薩地是地上菩薩的境界,這是大菩薩,不是普通菩薩。『近如來地』,近如來地是靠近如來地,是等覺菩薩。前面講「入菩薩地」,這是地上菩薩從初地到十地,後面這一句「近如來地」是等覺位,這是把功德利益說到了極處。我們再看底下經文:

  【時諸比丘。聞此法已。即時同證。廣大三昧。名見一切佛境界無礙眼。】

  這一句是法門的名稱。『時』就是這個時候,文殊菩薩這一番開示之後,這個時候,『諸比丘』聽到文殊菩薩的開示,人家就證入了。我們今天讀這段經文,讀是讀過了,好像沒什麼印象,這就是很明顯的,我們不如人。人家聽了,他就證『廣大三昧』,就證『見一切佛境界無礙眼』三昧。

  這個法門名稱,小註裡頭有,我們也把它念一念,這一小段是聞法得益。得的利益,佛在經上也詳細為我們說出來,他得的到底是什麼利益?先說他所得的三昧,這個三昧叫「見一切佛境界無礙眼」。清涼註解裡面給我們說,無礙有三個意思,第一個是「能見離障」。諸位看小註的第二行,「謂不作相及無作相,在三昧故」。要緊的就是這一句。什麼叫不作相?什麼叫無作相?我們把這個意思換句來講,大家就好懂。一個是有意,有意你就作相,無意就不作相。如果你心裡還有一個無意,那你也作了相。由此可知,菩薩的心是清淨的,有意、無意都沒有,有想、無想也沒有,有、無二邊都沒有,這叫做三昧。這才真的叫離障。能見不是眼,能見是心。這樁事情世尊在楞嚴會上,給阿難尊者曾經詳細說明這個事實真相,《楞嚴經》上很長的一段經文,這個科題叫「十番顯見」,說明能見的是心,不是眼。

  「二所見無擁」。擁是障礙。能見離障,所見也就沒有障礙了。末後說「一具多用」。一具多用就是底下經文所說的,實在講這是《華嚴經》上所講,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從一個作用裡面,顯示出無量無邊的德用,這才圓滿。所以叫「見一切佛境界無礙眼」。一切佛境界就是本經所講的法界,法界的全體就是一切佛境界。法界全體,諸佛如來所住的一真法界,有情眾生所住的十法界,你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毫無障礙,難!這實在講是等覺菩薩的境界,不是普通人的境界。他的智慧德能跟如來果地上已經是差不多了。

  平常一個人修行,修到這個境界,大乘經上講的,三大阿僧祇劫修滿了,才能夠證得這個境界。三大阿僧祇劫從哪一天算起,我們一定要清楚、要明瞭,它是從圓教初住菩薩算起,你證得圓初住這一天開始算起。圓初住是什麼境界?所謂「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」,從這個時候算起。換句話說,在沒有破無明以前所修的不算,那個時間不算。如果把那些時間再算上去,那真叫無量劫,沒法子算。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不是從我們今天算起。

  如果從我們凡夫位算起,那照經上講,我們過去生中無量劫前就修行了,不曉得多少阿僧祇劫了,絕對不止三個阿僧祇,幾百個阿僧祇劫,幾千個阿僧劫,幾萬個阿僧祇劫都不止,我們都沒有修成功。為什麼沒有修成功?你的煩惱沒斷,你的是非人我沒斷,要拿《金剛經》上的話,「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」你沒斷,《金剛經》是個好標準。哪一天四相統統斷了,四相斷盡了,那就恭喜你,你就證得圓教初住,就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了。到這一天算起三大阿僧祇劫你就入這個境界。

  這個說起來,我們聽了就像涼水澆頭,沒指望!我還有什麼指望?這才不得不感激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真的救了我們,我們修任何法門都沒指望,唯有帶業往生,只有這麼一條路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那不可思議,即使下下品往生的,一品煩惱也沒斷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就入這個境界,不可思議!所以念佛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,不是我們難信,我們一聽就相信了,有什麼難?我們不難,什麼人難?華嚴會上這些菩薩們他們不相信。他們經歷無量劫,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才修到這個境界,你們一品煩惱沒有斷,也入這個境界,他聽了搖頭,他不相信!但是事實確確實實是如此。

  《彌陀經》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天眼洞視,天耳徹聽,就入這個境界。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,不是我們修得的,是阿彌陀佛加持我們的。但是他有一個條件,你要能往生到極樂世界,才能得到佛力加持;你要不能往生,佛加持不上。難到阿彌陀佛還有分別心嗎?阿彌陀佛確確實實沒有分別心,他的心就跟這個經上講的,人家是一念不生,怎麼會起心動念?一念不生,為什麼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眾生,就能得加持,我們沒有生到那裡,就得不到加持,原因在哪裡?原因在相應。我們沒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前,我們的心不清淨,所以跟佛的願力不相應。我們見色聞聲都起心動念,所以佛的力量加不上。

 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的心跟佛的願力相應。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那個地方所有一切的障緣都沒有了。也就是說,你在這個世間有貪瞋痴慢,你到西方極樂世界,這個貪瞋痴慢你想生都生不起來。譬如說現在這個世間,哪一個人不愛黃金?哪一個人不喜歡珠寶?對這個都生起貪心。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可能有一個人貪愛黃金,為什麼?黃金是舖馬路的。你們看哪一個人把舖馬路的柏油藏在家裡當寶貝,這個好處就是使你貪心貪不起來。你想收集珠寶,戴在身上以為這是怎麼高貴,提高身分;西方極樂世界這些珠寶,是建築房子的材料,誰要這個東西?磚頭瓦塊,鋼筋水泥,你要這個東西套在身上,人家看了都笑話你。西方世界七寶是建築材料,黃金是舖馬路用的。

  所以到那個世界,貪瞋痴你想起都起不來,沒有對象。緣斷掉了,這是阿彌陀佛他這個設施太好了。要叫你斷,怎麼個斷法?這樣一來,不需要叫你斷,自自然然你就不生煩惱了。你想傲慢也傲慢不起來了。這個世間你有一點點長處,值得驕傲!到西方世界大家都是一樣的,還有什麼值得驕傲的。長的相貌都一樣,所以貢高我慢的心生不起來,緣斷掉了。這是說明西方極樂世界不能不去!你要不去,那就大錯特錯。你看看《華嚴經》,《華嚴》修證多難!可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就證華嚴境界,《華嚴》裡面所有的,《華嚴》是佛境界,你就完全圓滿的證得了。這就顯示出淨土的殊勝,無比的殊勝,應當要修學。

  三昧的名稱,我們曉得了。三昧的名稱也叫做法門的名稱,就是修行的方法,修行的門徑,它叫什麼名字,它叫「見一切佛境界無礙眼」。下面這一大段的經文,是說它的作用,有體有用。請看底下經文:

  【得此三昧。威神力故。】

  這一句是總說。你得到這個『三昧』,這個三昧有作用。『威神力』是形容它作用殊勝無比。下面給我們講出十種大用。實在講它的作用無量無邊,把它歸納為十大類。

  【悉見十方。一切世界。諸佛如來。及其所有。道場眾會。亦悉見彼。一切世界。所有眾生。種種趣類。各各差別。】

  這一條經文很長,我們一句一句的講好了,一樁一樁事情講。第一句裡面是講『悉見』,就是你完全見到,圓滿的見到,一個也不漏。就如同《無量壽經》上講,法藏菩薩在因地裡面,跟世間自在王如來學習,佛力加持他,使他見到二百一十億佛國土。「二百一十」是表法的,不是數字,代表圓滿,代表大圓滿。跟這個地方意思一樣,此地用「悉見」,『十方一切世界諸佛如來』,這是你見佛,一尊佛都沒有漏掉。說「十方」,裡面就包含三世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,以及佛的『道場眾會』。「眾會」就是講經說法的大會,你全部見到。這個法門之殊勝,從這一句我們能夠想像得到,這個法門怎麼得到的?要想一想。前面文殊菩薩教我們修十種無疲厭心,你想想前面教給我們修因,這個地方講的果報。

  第二句說,『亦悉見彼,一切世界所有眾生,種種趣類,各各差別』,這是講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,有些世界跟我們娑婆世界一樣,有六道輪迴,有十法界。「所有眾生種種趣類」,趣就是六趣,就是講的六道。類是講的種類,每一道裡面種類很複雜,我們同樣是人道,在這個地球上,大家看到人道,人的種類就有許多種。我們通常講的黃種人、白種人、黑種人、紅種人,就有很多族類,而每一種裡面又有許多族類,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。同樣是人道,我們地球上的人道,可能跟其他星球上人道就不一樣。現在科學家在那裡推測,不知道有沒有見到,所謂是外太空人。外太空人長的形狀,生活狀況跟我們地球人不一樣。外太空太大太大了,同樣是人道裡面,就非常非常複雜。我們能夠見到的是極少數,見不到的是大多數。這一句是說這樁事情。再看底下一句:

  【亦悉見彼。一切世界。同異染淨。各各差別。】

  『同異染淨』,不是從現相上說的,前面一句是從現相上說的,這一句是從心性上說的,是從境界上說的。「同」是與佛菩薩相同,同生性。「異」是跟佛菩薩不一樣,同生的是見了性的菩薩。《華嚴》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跟佛相同,跟佛是用同一個真心。你用真心就跟佛相同,佛用真心。權小六道眾生跟佛不同,不同的是他用妄心。什麼叫妄心?分別心、執著心,跟佛不同,跟佛菩薩不同。諸位要曉得佛菩薩無論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沒有分別,沒有執著,用的真心。妄心是什麼?八識。八識是妄心。諸位在《百法》裡面看到,不相應行法裡面有兩條,一個叫「同生性」,一個叫「異生性」,同異就是說的這個。我們現在是異,不同。我們用八識,用五十一心所,所以有分別、有執著。如果是同生性,沒有分別,沒有執著。

  沒有分別,沒有執著,為什麼還有四十一個階級?從初住到等覺四十一個階級,因為他還有無明,就是他還有妄想,這妄想很難斷,那個要一品一品斷,雖然他這個無明妄想有,但是決定沒有分別執著。如果有分別,他就落到十法界去了;有執著就落到六道去了。所以,執著這個病很重,你如果在一切法裡頭都不執著,你很容易超越輪迴。不再執著,不再分別,那你就出十法界。你就同生性了,跟佛菩薩相同。這一點我們要懂,我們要學;學不會,我們的分別執著能一年比一年淡薄,那就是很大的進步,這樣子念佛往生,品位就提升了。縱然不能斷,要看得淡。

  《般若經》上教我們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何必那麼認真?何必要分別?統統是虛妄,分別個什麼?你有分別,你就造四聖界;有執著,就造六道輪迴,實在叫冤枉。六道輪迴跟十法界也了不可得,如夢幻泡影。怎麼來的?是你自己變現出來的。就是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,這叫同異。染淨?染淨是在異裡面才有染淨。同裡面,染淨都沒有了。異裡面我們統統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,統統用妄心。用妄心,四聖法界比六凡就清淨,六凡是染,四聖是淨。換句話說,只分別沒有執著,他就淨,他心清淨,他有分別沒執著;有分別又有執著,他就不清淨,他就染。所以這都是在異裡面,要到同裡面,染淨都沒有了,染淨都說不上,那是佛的境界。這是說出十法界跟一真法界,這是十方世界裡面,十法界跟一真法界同異染淨,『各各差別』。他看得清清楚楚。

  【亦悉見彼。一切世界。所有極微塵相差別。】

  這句是講到現代科學。很可惜,現代科學家沒有念《華嚴經》,這一句就是現代科學裡面,這是很令人羨慕的量子力學。從極微細的方面去研究,像現在研究原子、電子、粒子,這裡『極微塵相差別』,大概我們這世間的科學家,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。這是達到極微細的物質,他能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。

  【亦悉見彼。諸世界中。一切眾生。所住宮殿。種種莊嚴。種種成就。及所受用。種種資具。各各差別。】

  這一句咱們合起來講,就是說他能夠圓滿究竟,觀察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裡面,眾生的生活狀況,他所住的宮殿,就是住的生活狀況。『種種成就』,是他業的狀況,他所造的這些事業。像我們這個社會裡面各行各業,他們的一切成就,這都見到。『受用』,是他的生活享受,現在我們講,無論是物質上的享受,精神上的享受。『資具』,是專指資生的工具,就是指我們今天講的衣、食、住、行、育、樂,這都包括在這裡面。各各差別的現象,十方世界不一樣,十法界不相同,都能看得清楚、看得明瞭。

  這一大段在《無量壽經》上,只用了四個字,「天眼徹見」,此地說得詳細,你那個徹見,見到什麼?這一段講得多了。見到有這麼多的事情,真的是沒有一樣見不到的。大是如來道場眾會,小到極微塵,沒有一樣你看不到。這麼一大段文講的是「天眼通」,天眼。後頭註子有,這是天眼的作用。再看底下這一句:

  【及聞彼佛。諸音聲海。演說諸法。種種名句。文辭訓釋。性相祕密。悉能解了。】

  前面天眼說得很多,說得很詳細,後面就省略了,這個意思可以類推,只是在文字言語上省略,他的境界跟前面天眼一樣的廣大,沒有兩樣。這是我們必需要懂得的。這一句講的是天耳通。他能夠聽,聽一切諸佛講經說法,他不必去參與那個法會,就在他自己住所,不必動,十方一切諸佛講經說法的音聲,他統統聽到。為什麼?音聲稱性的。所發的這音聲,盡虛空遍法界,這個音波都達到。

  你問他為什麼能見到,為什麼能聽到?光波、音波都是盡虛空遍法界,沒有一樣不稱性。就像現在這個電波一樣,其實電波範圍很小,愈遠力量就愈薄弱,不是性,真性裡面這個波強。我們今天為什麼聽不到一切諸佛說法,見不到一切諸佛法會?是我們迷失了自性。怎麼迷失的?就是妄想執著。這是世尊在本經「出現品」裡說的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。那個「德相」就是此地講的天眼通、天耳通,這是德相。我們本來都有,經上所講的是我們的本能,本能失掉了。怎麼失掉了?「但以妄想、執著,而不能證得」。為什麼失掉?因為我們有妄想、有執著,這當中「分別」就省掉了,你有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所以你的能力智慧喪失掉了。這個喪失不是真的失掉,是障礙了。我們的智慧德能,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,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去掉,能力立刻就恢復。

 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為什麼他的本事那麼大?你要是把這些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才佩服阿彌陀佛,知道阿彌陀佛用的那個方法,用得非常高明。他把你妄想分別執著的緣斷掉了,因雖然是有,緣斷掉了,所以佛的智慧德能加持,才加持得上,道理在此地,不是沒有道理,有原理的。明白這個道理,你就能相信,你就不會懷疑,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為什麼那麼快速把我們的智慧德能就恢復了,這個理在此地。十方世界諸佛剎土沒有這個緣,所以我們要去妄想分別執著,非常非常困難。

  這是說佛說法,這裡面的句子、文字很容易懂,講經的時候,『名句、文辭』,『訓釋』是講解;『性相祕密』是內容,是說法的內容,或者是講「性」,或者是講「相」,或者是講「祕密」。這個祕密是深祕,極其深的這些道理,這些事相。他聽了之後,統統能夠明瞭。再看底下一句:

  【亦能觀察。彼世界中。一切眾生。心行根欲。各各差別。】

  這一句講的是「他心通」。他心是別的人起心動念,他就曉得了。他有這個能力能觀察,『彼』就是一切世界,一切諸佛世界,這裡面一切眾生的『心』,心是他的念頭,『行』是他的行為,『根』是講他的根性,『欲』是講他的愛好;沒有一樣他不知道的,這種種差別,他都曉得。這一句講的是「他心通」。

  【亦能憶念。彼世界中。一切眾生。過去未來。各十生事。】

  這是說他有能力『憶念』,我們一般講他能夠想得起來,十方一切世界裡面的所有眾生,他們過去、未來各各十生的事。此地這個「十」是表法的,不是數字,如果是數字,這個能力不太大,只能夠十生,超過十生以上,他就不知道;我們要這樣看法,那就看錯了。《華嚴》以「十」表圓滿,也就是一切眾生生生世世的事情,過去、未來他統統知道。

  【亦能憶念。彼世界中。過去未來。各十劫事。】

  這是講『世界』,前面是講世界裡面的眾生。換句話說,一個是十方世界有情眾生,一個是講十方世界無情的依報,這兩句是講兩樁事情。也就是我們現在許多科學家在研究地球,地球上生命的起源,生命的變化,那就是前面一切眾生過去、現在未來事。有一種科學是研究這個地球,地球的物理,這就是屬於後面世界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這是兩種不同的,一個是有情眾生,一個是無情的眾生,佛門裡頭講的一個是正報,一個是依報。

  【亦能憶念。彼諸如來。十本生事。】

  這個他心通能力就非常殊勝。他能夠知道這些諸佛如來,「本生」是佛修行沒有成佛以前,做菩薩的時候,他怎麼樣修行證果這些事情,叫做『本生事』。這宿命通真的是達到究竟圓滿。

  【十成正覺。】

  『成正覺』、成佛不就一次嗎?為什麼有那麼多成正覺?示現的。你想想看,釋迦牟尼佛在《梵網經》經上告訴我們,他到我們娑婆世界來示現成佛,這一次是第八千次,不是頭一次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作佛,示現作佛是第八千次。這就是成正覺事。「十」都是代表圓滿。也正是像《普門品》裡面,諸位所念到的,不僅是成佛,初住菩薩就有這個能力。圓教初住就有這個能力,就是《普門品》裡面講的,應以佛身而得度,他就能示現佛身而為說法。示現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,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出現,示現成佛,初住菩薩就有能力做這個示現。這些事情,菩薩的宿命通裡面都見到了,見到他示現成佛。

  【十轉法輪。】

  示現度眾生。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。

  【十種神通。十種記心。十種教誡。十種說法。十種辯才。】

  都用「十」代表大圓滿。這些經文全部都是講的宿命通。神通是講他的變化,我們可以把他說在如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,應以什麼身得度,他就現什麼身,這都是神通的作用。應當說什麼法,他就說什麼法,這都是屬於神通。「通」是通達沒有障礙,「神」是我們凡夫神奇莫測,也就是超越我們的常識。我們的常識,我們的思惟想像達不到的,所以稱之為神奇莫測,這是『神通』的解釋。

  『十種記心,十種教誡,十種說法,十種辯才』,這些都好懂。底下清涼大師的註解,這一段因為經文很明顯,註子裡面只是把大段落勾劃出來。像這一段所說的,圓圓滿滿的顯示在這部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之中。佛的記心、教誡、說法、辯才,我們都在這部經上,圓圓滿滿的看到,圓圓滿滿的讀到。說明這個法門的作用廣大無邊,說了這麼多,只說出這個法門的「外通用」,這裡所講的是外通,就是表現在外面的它的作用。

  下面這五句是講「內德用」,成就內德。先說外面,後說裡面,也有特殊的作用。通常講外面這個作用是果報,非常明顯的作用;內裡面的內德,那是講的智慧,我們講的定慧成就,圓滿的定慧。表現在外面,那真是像讚歎諸佛如來一樣的萬德萬能。世間一般宗教讚歎上帝,讚歎神的這種不思議的德能,其實這個究竟圓滿的智慧德能,原來是我們每一個人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。

  佛這些教誨,無非是讓我們恢復自信心,恢復信心。第一個要相信自己,相信自己有這樣圓滿的智慧德能。要知道現在這些智慧德能,何以不能現前?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了,而妄想分別執著是假的,不是真的,這就是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裡面為我們說的,「本覺本有,不覺本無」。妄想分別執著是不覺,本來沒有的;而智慧德能是本來有的,像此地講這個「三昧」,亦即三昧的作用是本來有的,我們在這裡建立信心。本來有的決定可以恢復,本來無的一定可以斷掉。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,能夠建立信心,那就是無量功德。我們讀這段經文,真得受用了。從這裡建立信心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很快就圓滿得到,我們的信心更加強了,使我們對於念佛往生淨土毫無疑惑。這個經對我們來講,就起了作用,我們就得到它真實利益。內德五句的大用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留著後天星期三再續講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