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 (第四十三集)  1996/4  美國聖荷西  檔名:02-031-0043

  請掀開經本,第六十一面,從第二行看起:

  【般舟經云,是菩薩不持天眼徹視,不持天耳徹聽,不持神足到其佛剎,不於此間終生彼間,便於此坐見之,佛言,菩薩於此間國土,念阿彌陀佛,專念故得見之,即問持何法得生此國,阿彌陀佛報言,欲來生者,當念我名。】

  《般舟經》也是淨宗的經典之一,但是它是附帶說的,說的比較上多,它不是專說。這一段也接得很好,說明世尊當年在世所說的許多經論之中,都提到念佛往生淨土的法門。後來,祖師大德們看到這種情形,為我們說出,淨宗法門是諸佛如來讚歎,千經萬論指歸,這兩句話確實是有根據的。《般舟經》上說『是菩薩』,這是指念佛的菩薩,發心求生淨土的菩薩。雖然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在《無量壽經》上讀到過,只要發心,現前就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。《彌陀經》上告訴我們,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,這是說下下品帶業往生,到達西方極樂世界,都是徹聽洞視。這個能力幾乎與等覺菩薩沒有兩樣,跟十方世界其他菩薩的能力相比,懸殊很大。

  此地這個「是菩薩」,就是十方世界發心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。他們不需要『持天眼』,當然這些菩薩有天眼、有天耳、有神足,六種神通他們都具足,但是神通的能力大小不相同。譬如我們在經上常常讀到的,阿羅漢已經斷見思煩惱了,他這個神通的能力,以宿命通來說,他能知過去五百世,能知未來五百世,五百世再往前面去他就不知道了。菩薩的天眼也是如此,有些菩薩天眼能夠見一個大千世界,有些菩薩天眼能夠見到十個大千世界,甚至於一百個大千世界、一千個大千世界。這是佛在大乘經上常說的,隨著菩薩位次不同,他的智慧能力透出來的不一樣。

  唯獨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,不相同。是不是他的能力?說實在的話,不是的,不是自己的能力,而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。這些菩薩只要一發心,就得佛力加持,所以不必靠他自己的天眼,他能夠徹視,盡虛空遍法界他沒有見不到的,大而世界,小而微塵。這個境界很不容易體會。如果諸位讀過《華嚴經》,對這句話就會有一點印象,能夠有少許的領會。知道虛空法界跟毛孔、微塵究竟裡面有些什麼東西,這在此地不能細講,細講兩個小時也講不完。到以後如果有緣分,我們把《華嚴經》在一起研究一番,這是稀有的因緣。

  『不持天耳』也就是不靠自己的天耳,能夠徹聽。不依靠,那靠什麼?阿彌陀佛本願加持,靠這個。這樁事情我們現前也能得到,不是得不到,確實可以得到。要怎樣才得到?必須如世尊經中所言,我們要真正發願。現在大家都是說發心念佛,將來求生淨土,那為什麼佛在經上講的這種智慧德能我們不能現前?阿彌陀佛的願力為什麼加不到我們身上來?實在說,問題不在佛那邊,問題在我們自己本身,我們本身有障礙。障礙是什麼?經上一再說明「心淨則土淨」,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現前、將來得佛力加持的第一個因素。我們心不清淨,所以跟阿彌陀佛當中有隔礙,佛的力量加不上。要想得到佛力加持,一定要把障礙去掉,除掉障礙,我們自己就能夠得佛力加持,跟這些菩薩沒有兩樣。不必靠『神足』,就能夠到達西方極樂世界,這個『佛剎』就是指西方淨土。

  『不於此間終生彼間,便於此坐見之。』「不於此間終」就是不必等我們在這個世間命終你才往生,你才見西方極樂世界,不需要,現在就能見到。這句話實在說跟「大勢至圓通章」裡面所說的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,這是現前,當來是我們命終之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那是當來,講現前就是現在。這個地方講現在,不於此間終,那就是現在。

  下面,世尊就說了,『佛言,菩薩於此間國土,念阿彌陀佛』,關鍵的字就是底下的「專念」。『專念故得見之』,能不能見,就在「專念」這兩個字上。我們雖然念,不專,我們除了每天念幾句佛號之外,你看心有多亂,妄念有多少、煩惱有多少,這就是不專,要緊的是專念。昨天我們也提到,即使近代我們所見到的、所聽到的幾個念佛自在往生的,仔細去觀察他們,他們的智慧、德能、生活行持跟一般人沒有什麼差別,沒有什麼特殊。為什麼他在幾年的時間就能夠預知時至,不生病就走了?在台北,與我們最近的一個例子,蓮友念佛團的李濟華老居士,這是年代最近的。我在初學佛的時候,蓮友念佛團那個佛堂大概還沒有我們這麼大,我在那邊講過經,是個很簡陋的建築物,在那時候叫克難房子,在龍江街。老居士那個時候八十多歲了,他的兒女都在外國讀書、工作,老夫妻兩個人住在台北市。跟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修們創辦這個念佛團,每個星期,大家在一起舉行一次共修。他往生前兩、三個月就知道,預知時至。星期假日去看看一些老朋友,實際上那是向他們告別,他沒說出就是了,問候問候,勉勵大家,勸大家念佛。

  走的那一天正好是念佛堂的共修會。台北市那個時候還沒有計程車,三輪車,夫妻兩個坐三輪車到念佛團參加共修。我聽說,人家告訴我,他坐在車上跟他太太商量,他說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,你一個人會不會感覺得寂寞?他太太不知道他要往生了,不知道,以為是開玩笑。所以很慷慨的答應,你能往生就好,就不要管我了,就滿口答應了。念佛共修當中,照例是有些老居士們為大家講一段開示,勉勵大家的話,講開示的時間都是半個小時。這一天,李老居士跟魏老居士商量,魏老居士我也認識他,因為他們是輪流講,這一天是輪到魏老居士講,他就跟他商量,我跟你換個時間,今天我來講。魏老也很尊重他,他年歲最大。他這一上台就講了一個半鐘點,本來是講半個鐘點,他講了一個半鐘點。講完之後跟大家告假,我要回家去了。人家以為他是累了,他要回家去了,哪裡曉得他下了講台,講堂隔壁是個小客廳,他在沙發上一坐就走了。沒有生病,講話講了一個半鐘點,音聲洪亮。那天,我們現在舊金山的甘老居士在場,親眼看到的。甘老居士能敲法器,他往生的時候,舊金山甘老居士敲引磬,大家念佛送他。這是現在還有人親眼看見的,可見得這個事情不是假的,是真的。

  有人在念佛當中見到阿彌陀佛的形相,見到七寶池中的蓮花,有這種感應的事我們也時有所聞,當然這個決定不是編故事來騙人的。他們為什麼有這個感應?沒有別的,心清淨,專念。不是專念,就得不到佛力的加持,最重要的要懂得專。專就是心裡面除阿彌陀佛之外,除西方極樂世界之外,真正放下,決定不染。不要說四聖六凡放下,大小乘佛法也放下,諸佛菩薩亦放下,專念阿彌陀佛,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。所以專念要緊。

  底下答的就更清楚了。『即問持何法得生此國』,「此國」是彌陀淨土。修持什麼樣的法門,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?『阿彌陀佛報言』,這不是世尊說的,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。『欲來生者,當念我名』,與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完全相應,專持名號決定得生。下面一段是《仁王經》上講的,《仁王般若經》上說的。

  【仁王般若經上以九十剎那為一念,一念中之一剎那,經九百生滅。】

  一念是『九十剎那』,一念的時間很短。這個說法許多經論上並不一致,但是都是經上說的,都是古大德翻譯的。究竟哪個對、哪個準確,沒有太大的關係,不必在這些文字上去計較,我們知道是一個很短暫的時間就可以。世尊滅度之前,教給我們後世的弟子「四依法」,四依法第一個是「依法不依人」,第二個是「依義不依語」。此地這段,我們要遵守依義不依語,語言文字大致上對了就行了,不必去苛求,意思相同就行。我們看下面一段。

  【往生論註上。】

  《往生論註》是兩卷,上下兩卷,這是上卷。

  【以百一生滅為一剎那,六十剎那名為一念。】

  說法稍稍有不同,可是大同小異,意思沒有兩樣。

  【華嚴探玄記十八謂,剎那茲云念頃。】

  『茲』就是此,就是中國的意思,『剎那』是印度的梵語,中國意思叫『念頃』。

  【一彈指頃有六十剎那。】

  《探玄記》是賢首國師做的。『一彈指』這時間很短,這是一彈指,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。一彈指裡面有『六十剎那』,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。一剎那裡面有九百生滅。古來的一些大德們,許多註述當中都引用這個來說,這是引用得最多的。一彈指六十剎那,一剎那九百生滅,說明現象存在的事實。《金剛經》上比喻說「如露亦如電」,如電,電是閃電,就是比喻一彈指六十剎那,一剎那九百生滅。說明現象存在的時間非常之短,短到幾乎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得到。所以大經上常講生滅同時。有沒有生滅?有生滅,因為它的時間太快了,沒有辦法觀察它生滅的界限。我們看所有一切現象是什麼?就是剎那生滅的相續相。我們今天所看到的,六根所接觸到的現象,就是剎那生滅的相續相。你了解這個事實,才知道《般若經》上講的諸法皆空!

  經上也常說緣生之法,所有一切法都是因緣生的。因緣很複雜,《華嚴經》上講,講到小到毛端、微塵,這是在現相裡頭最小的。毛端是我們汗毛的尖端,這是講到正報,微塵是講依報,都是無量因緣而生的,絕不是單純。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四種緣,親因緣、所緣緣、無間緣、增上緣,他是把無量因緣歸納成四大類,這是為了好講,無量因緣沒有法子說。歸納成這四大類,每一類裡面都是無量無邊的。前面講的「不持天眼徹視,不持天耳徹聽」,是不必依靠自己的天眼、天耳,對於宇宙之間一切現象的真相他都能見到,他都能聽得清楚。像這個無量因緣所生,實在說,大經裡面跟我們講,八地菩薩的境界。大乘經論上常講,八地菩薩才看到阿賴耶識的狀況,阿賴耶識就是剎那生滅的現象,七地菩薩還見不到。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的這些人,他們沒有這樣深的定功,沒有這麼高明的天眼,他也能見到,這是蒙佛力加持的。

  這些都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,通達明瞭之後,這叫看破,看破之後,你自然就能放下,不再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。為什麼?放在心上是錯誤的,這些東西總而言之都是妄想分別執著,不外乎妄想分別執著,你不放下是錯誤,放下就對了。所以放下,就是佛菩薩;放不下,就是凡夫。你能放下,就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;不肯放下,雖念佛也不能得感應,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

  【甄解曰,一念之頃,周遍無量佛土者,所到一乘清淨無量壽世界故,結歸念佛三昧也。】

  《甄解》是《無量壽經》的註解之一種。『一念之頃』,這個「一念」我們就懂得了,一念是很短的時間,就是《探玄記》上講的一剎那,非常短的時間。一念之頃,『周遍無量佛土者』,這不是普通人能夠辦得到的,一剎那這麼短的時間,他就有能力周遍無量佛土。一個佛國土就是一個大千世界,無量無邊大千世界,他在一念之中統統到達。即使是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法身的菩薩也做不到,所以這個境界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,如果我們把標準放寬一點,也是十地、等覺菩薩的境界。可是在西方極樂世界不同,確實西方世界的這些菩薩們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菩薩,他們得佛力加持,各個都有這樣的能力,這個能力幾乎與佛沒什麼兩樣。

  『所到一乘清淨無量壽世界故』,這一句就是講的西方極樂世界。這句話裡頭,我們特別要注意到的「一乘」這兩個字,這是肯定說明西方極樂世界是一乘淨土,不是三乘。三乘裡面講的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那是三乘,如果再有人天,就變成五乘了。西方世界確實是一佛乘,這個問題我們在《無量壽經》上也找到答案,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通常佛在經上講西方極樂世界的聲聞、天人,說這個是有兩個意思,一個意思是這些菩薩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前的身分,是說的這個。像我們帶業去往生的,佛就說這是人,人天,小乘阿羅漢去往生的,稱他作聲聞。其實到達西方極樂世界,這些名詞都沒有了,這是佛隨順我們而說的。第二種講法,是如果沒有得佛力加持,這是假設的話,不得佛力加持,我們自己自分的能力。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一品煩惱都沒斷,當然是人天身分。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,煩惱也是分分斷的,見思煩惱斷盡,相當於他方世界的聲聞,稱之為聲聞眾。這是不論佛力加持,你自己的斷證功夫的能力,從這上說的,這個意思都很好。論佛力一加持,大家都平等,所以那個世界是平等世界。佛是以平等法度一切眾生,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是成平等佛。這是西方世界非常特殊,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,所以稱它叫難信之法。

  『結歸念佛三昧也』,到最後結歸到這個不可思議的法門。

  【嘉祥法華疏曰,速疾應機名辯,言含文釆曰才。】

  這是解釋「辯才」。什麼叫辯才?這兩句話說得很好,言語很簡單,意思都能表達得出來。『速疾』是快,『應機』,眾生有疑問,才提出來,菩薩就有能力解答,解答的非常快速、圓滿。言辭不但是有層次、有條理,一絲毫不紊亂,而且言辭非常的美妙,這稱之為『才』。我們現在人講機智,與這個相接近,但是不及嘉祥大師說的圓滿。下面這兩段都是解釋辯才。

  【會疏曰,言音開惑為辯,隨機巧妙為才,無不皆出於聖智。】

  這是對佛菩薩說的。《會疏》裡面解釋的辯才,比嘉祥法師所說的要嚴謹很多。因為前面所說的,我們凡夫有,《會疏》裡面講的這種辯才,我們凡夫沒有,只有佛菩薩才有這個能力。『言音』,這是以言語、音聲,就是說法、開示。『開惑』,惑是迷惑,幫助眾生破迷開悟,這才能叫『辯』。所以這個辯的標準,我們就沒有了,我們沒有能力幫助眾生破迷開悟,這是真的。

  『隨機巧妙為才』這是講手段,言說的手段非常巧妙,以這個巧妙的方法,能令眾生在言下就開悟。所以辯與才『皆出於聖智』,這是佛菩薩的智慧,實智、權智,出於佛菩薩兩種智慧。

  【淨影疏謂如來得四無礙智,如來由無礙之智,興無礙之四辯。】

  我們先說這一段。『如來』,諸位將來在經上看到這兩個字,就應當要曉得,法身大士就稱如來。如果它說是佛,跟這個意思就不相同。佛的意思有淺深,在天台有四教,藏教的佛、通教佛、別教佛、圓教佛,藏教佛還不能稱如來,為什麼?沒見性。能夠稱如來的,在佛裡面,只有別教的佛跟圓教的佛。但是稱如來,一定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,宗門裡面常講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明心見性就叫如來,如來是見性之稱,只要見性都能稱如來。所以《華嚴經》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都可以稱為諸佛如來。

  如來『得四無礙智』,四無礙是下面說的四種。礙是障礙,眾生有障礙,凡夫有障礙,二乘、權教菩薩都有障礙,為什麼有障礙?真智慧沒有現前。真智慧是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,必須見性,自性的智慧才能夠顯出來,沒見性就沒有這個智慧。所以,這是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,他才能有這四種無障礙的辯才。『如來由無礙之智,興無礙之四辯』,四種在底下。

  【一義無礙辯,謂了知一切諸法義理,通達無滯故。】

  『了』是明瞭,他明瞭通達『一切諸法的義理』而沒有障礙,我們常說一切法,世出世間一切法。有人問,佛菩薩有無礙的智慧,他懂不懂造原子彈?你們大家想想他懂不懂?他懂不懂造現在的電腦?他如果要懂得,釋迦牟尼佛在當年為什麼不知道?佛是確實懂得,為什麼不說出來?如果那個時候說出來,地球早就沒有了,哪裡還有現在這麼多人,早就被毀滅了。所以佛在經上一再講,應機說法,完全觀察眾生的根機,應當給你說什麼法。

  中國人不是不聰明,非常聰明,現在科技,中國人落後於西方人,原因在哪裡?中國人的眼光深遠,知道這些科技對人類會帶來一些方便,但是副作用太大,不肯走這個路子。今天科技的文明,要講開端都在中國,都是中國古老的發明,以後中國人不願意再改進有他的道理。以最明顯的,諸葛亮發明的木牛、流馬,這是機械化的運輸,諸葛亮死了的時候,就把這個技術把它毀滅了,不傳給後人。是不是他自私?不是的,他希望維持這個世界的安定和平。科技這個東西,如果社會普遍倫理道德達到高水準,這些東西對眾生有利益;如果在倫理道德完全沒有的狀況之下,這個東西禍害無窮!由此可知,東方人有真正的智慧。

  現在西方的核武,核武能不能有辦法禁止?一般科學家都了解沒有法子。十年、二十年之後,恐怕每一個高中學生都有能力造原子彈,到那個時候怎麼得了!現在這些技術都可以從國際網路上獲得,每個人都有電腦,他都可以獲得。禍害真的是無窮,非常可怕,不要認為我們現在社會很安定,這個世界在毀滅的邊緣。他如果造這些東西,他就來要脅、勒索,你怎麼辦?他今天向你勒索一樣東西,你不答應他,他要把一個城市炸掉。到以後做的人都多了,個個都會,你怎麼防法?眼光稍微遠一點的人能看得到。

  中國在古代的時候常說,你的眼光不能看到往後的一百年,你沒有資格作宰相。就是你是負責一個國家政府制定政策,你至少要能夠想到百年以後的狀況,你所制訂的政策、法規才能夠利益社會大眾。哪裡像現在法規,常常要修改的,這是個什麼法?常常修改。所以仔細想想,讀讀中國歷史,想想中國古人的那些教誨,那真正是有學問。然後你再觀察現前這個社會,再想想將來,不堪設想,太可怕了。所以,佛菩薩確實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不通達的,沒有不明瞭的。這是屬於義,義無礙。

  【二法無礙辯。】

  『法』是方法。

  【謂達一切諸法名字,分別無滯故。】

  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名字,他不需要學習,就能夠通達。這些事情,諸位如果細細去瀏覽《大藏經》,可以體會到一些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也有許多人懷疑佛的智慧不是究竟圓滿的,專門找一些佛從來沒有接觸過的,毫無經驗的這些問題去問釋迦牟尼佛。而佛能夠講得頭頭是道,這大家不能不服。你看《大藏經》上有《放牛經》,釋迦牟尼佛沒放過牛,這都是人故意去找他麻煩的,牛怎麼個放法?他說了一部《放牛經》。他沒有接觸過,沒有碰到過,你問他,沒有不知道的。好在那時候沒有人問原子彈怎麼製造,那個人沒想到這個問題,沒有想到汽車、沒有想到飛機,沒想到這個問題。你問他,他都給你解答。像這些事情,在日常生活當中佛沒有經歷過這些事情,經典裡面講得很多,都是人家發問的。在我們推想,問這個問題實在講就是試驗佛有沒有這個能力,懂不懂?是不是真懂?而佛說得好,從事上講到理,從生活上講到心性,講得實在圓滿。這是『法無礙辯』,這個法也可以說做佛教學的方法,無有障礙。

  【三辭無礙辯。】

  『辭』是言辭、言語,佛以一音而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。佛說法不需要翻譯,所有一切眾生,不同言語,他們統統都能聽懂。這在從前說起來不可思議,我們沒有法子去體會,現在科技發達了,逐漸把這個問題解答了。現在電腦裡頭,聽說可以解答這個問題,我們這一面講演,電腦自動就翻成各種不同的言語。我們相信佛的智慧、能力決定超過電腦,他有方法叫各種不同語言統統都能聽懂,這是『辭無礙辯』。

  【於諸法名字義理,隨順一切眾生殊方異語。】

  不同的地方,不同的言語,

  【為其演說,能令各各得解故。】

  這是言辭無障礙。在我們中國古書裡面記載的,像安世高的傳記,安世高是我們中國後漢時代的人,早期到中國來弘法的大師,經翻譯得非常好。他沒出家之前是安息國的王子,安息就是現在的伊朗,他的父親是國王。父親死了以後,他繼承王位,大概只做了半年,他就把王位讓給他的叔叔,自己出家了。晚年一直住在中國,也是死在中國。傳記裡面說,他能通達鳥獸的言語,鳥在上面叫,他聽得懂。他告訴別人,那個鳥說,距離這裡多少遠,有一個什麼人走這裡過來,別人就循著路走,果然沒錯。他聽鳥說的。鳥在這裡看,牠們也聊天,也談別人的事情。他有這種能力。

  【四樂說無礙辯。】

  這個『樂』應當念去聲,念要。樂是講快樂的意思,念要是愛好的意思,喜歡說法。雖然有前面三種無礙辯才,如果他不喜歡說,那就沒法子,一切眾生就很難得利益。諸佛菩薩喜歡說,只要眾生根性成熟,所謂成熟,就是能信、能解,他一定跟你說。說了你不肯相信,你也聽不懂,他就不會跟你說,這叫應機說法。佛門當中常講,「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」,顯示出佛心的慈悲,大慈大悲,一個眾生都不會捨棄。只要你聽到能夠相信,聽到能夠理解,他一定跟你說法。如果你能夠依教修行,他一定幫助你一生當中成就。這就是常講,上中下三種不同的根機。上根之人他能行,他具足信願行,他真肯幹,這一生當中決定得度、決定成就。中等根性的人,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,因為他能信、能解,他不能行,或者行之不力,不能夠專修,換句話說,他不能成就。菩薩也不捨棄他,培養他的善根、培養他的福德,從這上面加強他。下根之人,或者是信而不解,或者是解而不信,這是下根人。

  三種根性雖然不同,佛菩薩都不肯捨棄,沒有成就的,幫助你成就;沒有善根的,幫助你種善根;沒有佛種的,幫助你種佛種。從這個地方,我們能夠體會到佛菩薩大慈大悲,絕對不會拒絕一個眾生,排斥一個眾生,沒這個道理。極惡之人也要想辦法幫助他回頭,五逆十惡,只要不謗三寶,都能夠得救。特別是淨土法門,遇到這個法門沒有不成就的,五逆十惡之人臨終懺悔都能往生。這是『樂說無礙辯』。

  【謂隨順一切眾生根性所樂聞法而為說之,圓融無滯故。】

  這是四無礙辯才。

  【甄解曰,若依根本教,但說一字,亦為得佛辯才,傳如來如實言故,不但此菩薩爾,凡夫說亦同諸佛辯才,讚揚佛慧功德,開化十方有緣而已。】

  《甄解》這段話說的意思很深、很廣。《甄解》好像此地也有,台灣最近把這個書翻印出來,這個註子裡面確實有不少獨到的見解,很值得我們參考。『若依根本教』,什麼是根本教?「根本」是對枝葉而說的,像一棵樹的樹根,主幹是本,從本再生出枝,枝再生條,條再生葉。依形式來說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,《華嚴》是根本,所以《華嚴經》稱為根本法輪。一切經是《華嚴》眷屬,好像一棵大樹一樣,《華嚴》是這個樹的樹根,樹的本,四十九年所講一切經,都是樹上的枝枝葉葉。經典上也用這個來做比喻。

  『但說一字,亦為得佛辯才』,在理上講沒錯,沒問題,事上講不行,事上講不通,理上講得通,事上講不通。那是不是有障礙?實在講沒有障礙,障礙在我們自己這邊。換句話說,如果我們把障礙去掉,得佛一個字就是得佛圓滿的法輪。不僅說一個字,任何一法,《華嚴經》上講,在一微塵裡面見無量無邊諸佛剎土,一毛孔裡面現出盡虛空的諸佛法界。這是《華嚴》的周遍含容觀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但是經上祖師註解裡頭講得很清楚,必須離相離見你才能見到這個現象;如果你還著相,你還有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境界你決定得不到。這就是不思議解脫境界,實在講,那個解脫兩個字就包含了圓融、圓滿的意思。所以經典裡面任何一個字皆是,任何一法都圓融一切法。

  那我們要問,離開佛經之外,其他書裡面一個字行不行?行,世出世間一切法,任何一法都圓滿的含容一切法。因為法是平等的,盡虛空遍法界是平等的,是無分別的。我們今天分別這個是佛法,那個是外道,連佛法也不懂,連佛法也不能夠契入,為什麼?你有分別心。佛教給我們離妄想分別執著,你還執著我是佛教,他是基督教,你能不能入佛?不能。《金剛經》上明明講的很清楚,「如來者,諸法如義」,諸法是世出世間一切法,基督教、天主教還在外?沒這個道理,它也在諸法裡頭,法法皆如,無有一法不如。佛是什麼?佛是清淨心、是平等心。成佛成個什麼?清淨平等是你本來的心,真心,不是從外來的。你本來清淨,現在被污染了,你本來平等,你平等現在被破壞了,佛法沒有別的,恢復自己本來面目而已。所以,佛法到成佛的時候,沒有一樣東西是從外面得來的,全是自己自性本具的,智慧、德能統統是自性本具的、本有的。

  我們今天學佛,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辦法離開妄想分別執著。你在佛法修得再好,再用功、再如法,我這是佛教,他是基督教,我是正法,他是邪法,你就完了,一切都完了。拿六祖的話來說,正法跟邪法是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。你拿六祖這個公式去套一套,你想想看,你學的是什麼法?佛法跟基督法是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。你才曉得佛的心多清淨!什麼叫一真法界?你還有十法界,你就不是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,十法界沒有了,十法界總不分別、總不執著了,就是一法界。你還有十法界,還有佛菩薩,佛菩薩是二法;還有聲聞緣覺,聲聞緣覺也是二法;還有六道十界,都全不是佛法。我們能從這個地方體會,你才曉得怎樣入佛門,佛門是正覺之門,真正覺悟,真正開悟了,有一絲毫分別執著不行。

  我們佛門講外道,這叫門裡外,學佛學成外道,學佛學成魔。所以我們很冷靜、很仔細的去觀察,現在許多用功學佛的人、精進努力的人,看看他的將來,有不少變成阿修羅,有不少變成羅剎,沒有證得佛果。原因在哪裡?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捨掉。他也修六度,他也修十大願王,他也修戒定慧,他也修三十七道品,講起來頭頭是道,統統如法,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捨掉。所修的都變成了福報,三界有漏福報,變成這個東西,在三界有漏福報享福的時候,那個福報大了就變成魔王,修的是這個。這一點我們不能不清楚,不能不明白,不能不提高警覺。絲毫的妄想分別執著不能有,所以經上叫我們專念。有絲毫妄想分別執著在其中就不專,你夾雜,覺明妙行菩薩說得很好,念佛最忌諱的就是夾雜。夾雜佛法尚且不可,何況夾雜世間法!由此可知,老實念佛,老實兩個字不容易,真正懂得老實兩個字的意思就不多。那個字都認識、都會念,裡面的意思、境界,知道的人很少。所以心清淨、心平等、心真誠,就老實了。

  這段意思還沒說完,時間到了,明天再講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