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註解寫完成,很不容易。  (第四七O集)  檔名:29-519-0470

  經典,《無量壽經》的翻譯很特殊,這幾種譯本裡面的內容淺深差別很大,黃老居士在這個註解裡面,這一段講得很詳細,文字不難懂。我們接著把後面這個念下去,「日本日溪師」,這法師的名字。「亦同沈氏之說」,前面這是講清朝沈善登居士,他是同治年間的人,也是咸豐之後,他的在《報恩論》裡面提到這個問題。他裡頭最重要的,就是認為這翻譯的人所根據的梵文原本,不是一個本子,才會有現在問題的出現。日本日溪師他的看法跟沈居士相同,「伊云:異譯文句,與今經(指魏譯本)」,康僧鎧的本子,這個本子翻得好。所以自古以來,在中國、在日本、在韓國,學習《無量壽經》都採取康僧鎧的本子。康僧鎧是在中國三國時代曹魏,是那個時代的人,也是在那個時候翻的。「稍差異者不少」,依據其他的四種本子,跟他們採取學的,今經是他們現在學習的康僧鎧的本子,一比較裡面差異很大,差異不少。「思夫,多異本」,這思夫,我們想想,這麼多不同的本子。「傳者不一」,傳的人多。「故致斯異」,因為那個時候都是手抄的,不是印刷,手抄抄錯了的、抄漏了的、抄成別字的,這是在所不免,這種經驗我們都有。「亦或非一時說。例如般若諸經」,這就佛說的不是在一個時候,也就是多次宣講。「以此經如來本懷,處處異說,致此多本。蓋此大悲之極處也」。這幾句話說得好,因為佛教眾生在一生當中修行證果,在一切經裡頭,這一部經最殊勝,有理論、有方法,自古以來,依這一部經修行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。這是大慈大悲,不是說一遍,說很多次,所以梵文的原本就有好幾種不同的本子,每一次說不可能完全相同。我依照這個經本,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,我依照這個本子講這部經講了十遍,我講的十遍現在留的光碟每一遍不一樣。有人要把它寫成講記,問我根據哪一次,我說最好十次你們都聽,你們也做會集本。這是第十一次,十一次我們就完全講解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。這也是我跟黃老居士認識一場,他老人家大概大我十幾歲,寫這個註解的時候是在生病,非常辛苦,日夜不休息把這個註解寫完成,真的是稀有,很不容易。這是諸佛菩薩、這祖師大德慈悲到極處。

  

  節錄自:02-039-0073淨土大經解演義

  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 (第四七O集)  檔名:29-519-04702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 (第四七O集)  檔名:29-519-04701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