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般若無知,無所不知  (第三二六集)  檔名:29-519-0326

  而天下古今,信鮮疑多,信的人太少了。這信是指誰?指學佛的人,學佛的人相信太少了,懷疑的人太多了。什麼人相信?不學佛的人。你看老太婆,阿公、阿婆,跟他們一講,他們就相信,他們真念佛,最後真的往生了,瑞相還稀有,他不懷疑。反而真正天天在經教上下功夫的人懷疑,他不相信。不容易,太難了!我是很多次跟同學做報告,我對淨土相信是非常非常艱難。大家曉得,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,最初是把佛經當作哲學來研究。學了十幾年覺得不對,我們的思惟見解有問題,佛經是哲學,超過哲學,不能完全用學哲學的態度來看佛經,要依佛經上所講的「信解行證」,這樣慢慢才真能接受。對淨土完全相信,是第一次講《華嚴經》。民國六十年,我在台灣開始講《華嚴經》,也講了十幾年,《八十華嚴》講了一半,《四十》也講了一半,逐漸逐漸的把這些理事明白、清楚了。有一天忽然想到,文殊、普賢是學什麼法門?善財童子是主修哪個法門?這些東西都還沒講到,在後面,翻到《華嚴經》末後,四十卷,在三十九卷裡面看到,文殊、普賢都是發願求生淨土的,我們看到這段經文非常驚訝。文殊是七佛之師,七尊佛的老師,也就是學生當中,七個都成佛了,這不是普通人,都是發願求生淨土。而且還勸導華藏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結伴、集體到極樂世界去拜阿彌陀佛,向阿彌陀佛學習。回頭再看看善財,善財是文殊的得意門生,當然傳老師的法。這一看,果然不錯,善財在文殊會上得了根本智,也就是說,證得別教是初地的地位,圓教是初住,證到這個果位,超越十法界。菩薩叫善財童子出去參學,參學是什麼?成就後得智,智慧才圓滿。根本智是「般若無知」,這一段是在文殊菩薩那裡成就的;五十三參成就的是後得智,「無所不知」。般若無知,無所不知,這叫智慧圓滿。

  

  節錄自:02-039-0048淨土大經解演義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