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身是什麼?就像衣服一樣  (第一四三集)  檔名:29-519-0143

  諸幻滅盡,剛才講了,三細相、六粗相,從三細變成六粗,三細相是太微細了,很不容易發覺到。所以今天科學能夠說得出能量、物質跟信息,我們不能不佩服它,非常之難得。科學還是要向上提升,我們也希望科學家能夠明心見性,但是明心見性必須要把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放下,如果還用這種心,就是用妄心,妄心只能到阿賴耶就是盡頭了,他沒有辦法突破。所以諸幻盡滅,我們學佛功夫就用在此地。首先它是有次第的,也有難易,首先從執著,決定不能有執著,有執著你頭一個關口不能突破,這就是六道。六道也不是真的,你只要把執著放下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,不執著我們常常講,從哪裡下手?從放下對立下手,這是我常常勸勉同學的,我們從這裡,就是決定不能跟人對立。他跟我對立,我不跟他對立,我再要跟他對立,那你在佛法裡叫寸步難行;不跟一切事對立,不跟一切萬物對立,你的心量就擴大,你就能包容,這是初階。首先要放下的,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能有控制的念頭,不能有佔有的念頭,你有控制的念頭、有佔有的念頭,這是你所有一切煩惱的根本。要在這上下功夫,你才能得清淨心,你的清淨心就現前,清淨心現前那非常快樂,叫法喜充滿。你看《論語》頭一句,這孔子說的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你把你所學的完全落實在生活、落實在工作、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那個心裡面喜悅,這個喜悅不是外頭的五欲六塵刺激,內心的喜悅往外流。佛法亦如是,你真正能把這些煩惱習氣放下,你心多麼自在、多麼清淨。

  所以頭一個就是修清淨心,清淨心得到,六道就沒有了,就超越六道,你成阿羅漢果;再進一步,放下分別,不但不執著,連分別都沒有,這就提升為菩薩;最後不起心不動念,那叫成佛。所以佛、菩薩、阿羅漢是佛家修行三個階層名稱,就像現在學校三個學位名稱一樣,最高的現在學校稱博士,其次的稱碩士、學士;阿羅漢就是學士,菩薩是碩士,佛是博士,它是學位的名稱,可不能弄錯了。今天佛教弄成宗教,是我們的罪過、佛弟子的罪過,怎麼能把它淪為宗教!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,你細心去看看,他跟宗教不相關,可是現在真的變成宗教,你又不能不承認它是宗教。我們對不起老師!釋迦牟尼佛的身分是職業老師,跟孔子一樣,孔子教學才五年,釋迦牟尼佛教學是一輩子,四十九年,三十歲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開始教學,七十九歲走的,講經教學四十九年。他告訴我們,世出世間所有的問題,用什麼方法解決?用教育,你只要把人教覺悟了,幫助他破迷開悟,他這一開悟,他就能解決問題。就是智慧能解決問題,知識不行,知識解決問題是有侷限的,而且有後遺症;智慧沒有,智慧沒有邊際,決定沒有後遺症。

  大乘佛法是圓滿的智慧,智慧從哪裡來的?是你自性裡頭本來有的,那就是覺性。覺心不動,覺性是智慧,是你本有的,覺性是什麼?見聞覺知,不生不滅。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,他的報告很簡單,二十個字,確確實實「本自清淨」。你的心有沒有染污?沒有,縱然造作惡業墮到阿鼻地獄也沒染污,它要染污它就不叫真心,它就是虛妄的。所以染污是什麼?染污是阿賴耶染污,剛才講的業相、境界相、轉相,那個會被染污,自性不會染污,自性才是真正的自己,大乘佛教常講「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」。可是迷了就變成阿賴耶,覺悟了,阿賴耶沒有了,見聞覺知現前,見聞覺知遍法界虛空界,整個虛空法界是一個生命共同體,這是佛家講的倫理。倫理講關係,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,講五倫,父子關係、夫婦關係、兄弟關係、君臣關係、朋友關係,這是講關係。可是佛家講到倫理,那講到究竟圓滿,為什麼?整個虛空法界跟自己是一體,不是一家,是一體,一個生命共同體。所以他那個愛是沒有範圍的,沒有條件的,叫無緣大慈,緣就是現在講的條件,沒有條件的;同體大悲,對於眾生的憐憫是同體的,我身上哪個部位有痛癢,我都很關心去照顧它,同體。大乘佛法看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同體,這個太難了。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契入境界?我們因為有我,有我跟別人就劃成界線,不知道自他不二,自他是一,不知道這個道理。

  所以佛法頭一步就是破身見,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。這個身是什麼?身有生滅,我沒有生滅,我是覺性,覺性沒有生滅,就是見聞覺知這個覺性。釋迦牟尼佛在楞嚴會上,跟波斯匿王談這個問題。波斯匿王有憂慮,年歲老了,那個時候六十二歲,他跟釋迦牟尼佛同年,慢慢老了就要病死,對這個有憂慮。釋迦牟尼佛就問他,去教他,稱他大王,他是國王,就問他:你幾歲的時候看到恆河的水?他說我三歲。母親帶他去,那也是一個神廟,到神廟去參拜的時候,從恆河邊上經過,知道那是恆河水,看見了。他說你十三歲的時候,十年,十年以後,你覺得你的身體比你三歲的時候是不是老了很多,老化了?是的。二十三歲的時候比十三歲又老了十年,今年六十二歲了,身體不斷在變化。他問他,你見恆河水那個見有沒有變化?三歲見的恆河水,我見到了,十三歲我也見到了,二十三歲我也見到了。到六十二歲你也見到,你這個見有沒有變化?他說見沒有變化。佛就說,沒有變化是不生不滅,會變化的是你這個假身,你的假身有生死,那個不生不滅的東西它沒有生死。波斯匿王從這裡覺悟出來,他很開心,原來身死了,我的靈性並沒有真死。

  身是什麼?身不是我,身是我所有的,是工具,就像衣服一樣,我的衣服;這是我所用的身體,用了幾十年不太好使用了,換一個,換一個身體。可是這裡頭有迷悟,迷的時候叫靈魂,悟的時候叫靈性。迷的時候,靈魂活動的範圍是六道,出離不了六道輪迴。六道的狀況很早就被人發現,這應該是一萬多年,被一些印度古老的宗教跟他們的學派。他們的歷史比我們長得多,我跟他們有交往,印度這些長老告訴我,他們的宗教相傳有一萬多年,我們能夠相信。印度人不重視歷史,不像中國人一代一代承傳,但是現在全世界承認他們有八千五百年,也就是說比佛教早五千年,實際上不止。釋迦牟尼佛學過他們的東西,他們修學裡面最特色的就是四禪八定,佛經上講的四禪八定是婆羅門教的。這個定要修成功了,定中能夠把空間維次突破,也就是說你入了這個定,在定中你能看到二十八層天,你往上看,你往下看能看到地獄,只要你修這個定,你都能夠見到。這個定,淺深層次大別有四種,初禪、二禪、三禪、四禪。八定是到最高的層次,那講到無色界天,四禪是見到色界天,到第八定,你就見到無色界天,二十八層天統統見到。阿羅漢還不止,阿羅漢修九次第定,突破了,突破六道輪迴,到另一個世界去了。你真修,你真見到,一點都不假。佛說,這並不是究竟,究竟還要往上提升。你看阿賴耶,阿賴耶阿羅漢見不到,菩薩也沒見到,十法界裡面的佛還是沒見到。必須要放下起心動念,那個心就真的定了,那個定是什麼?那就是真心,真心本來不動,你看惠能大師講的,「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」,它從來沒動過;不動的是真心,會動的是妄心,妄心就是念頭,起心動念。念有淨有染,淨就出六道輪迴,染出不了六道輪迴。染裡面有善、有惡,善念感得的是三善道,惡念感得的是三惡道。染裡面有善惡,淨裡頭沒有善惡,那是四聖法界,還不是真的。真的是什麼?染淨、善惡統統沒有,那就是真的,十法界就超越了。

  

  節錄自:02-039-0019淨土大經解演義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