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漢字入門  劉克雄教授主講  (第二十一集)  2015/8/17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56-181-0021

  板書:未出土時先有節,縱凌雲處亦無心。

  教授:同學們看看黑板這兩句話,是用來題什麼?題在畫上的。「未出土時先有節,縱凌雲處亦無心」,竹子。好不好?

  學生:好。

  教授:未出土時,筍子我們吃過嗎?

  學生:吃過。

  教授:裡面都一節一節,它還沒有出土;等它長到凌雲那麼高的時候,竹子還是空心的,無心。這是我看到題竹子最好的兩句。

  板書:酩酊信手寫紅艷,塗就天香本色真。醉後色空都忘了,臨風俯仰豈向人。

  「酩酊信手寫紅艷,塗就天香本色真。醉後色空都忘了,臨風俯仰豈向人。」我很少畫牡丹,除了朋友特別指定,不得已才偶爾畫一些。題牡丹,現在我畫好一張牡丹花,擺在你面前請你題,一般都題國色天香。動腦筋,還能題什麼?看這個。開吉師妳說什麼?

  學生:花開富貴。

  教授:對,花開富貴、國色天香這一類的。那你想題個與眾不同的可以嗎?看看我題的,「酩酊」是什麼?喝兩杯小酒。我往往是詩裡面借酒,其實我不會喝酒,頂多喝半兩,兩口。「酩酊信手寫紅艷」,表示喝兩杯小酒,喝得酩酊的情況下,無所謂信手寫紅艷。「塗就天香本色真」,無所謂而為信手寫紅艷,沒想到他「塗就天香本色真」,很漂亮。你看它很漂亮,已經是酩酊了,我寫的。「醉後色空都忘了」,它比我還更瀟灑。「醉後色空都忘了」,你看它「臨風俯仰豈向人」,它哪裡是向著人在那臨風俯仰,它色空都忘了。鼓掌。醉後色空都忘了,臨風俯仰豈向人,不向人。

  曾經跟同學們說,從現在開始,每天同學們用二、三句話寫日記,希望用文言文寫,慢慢鍛鍊。老法師一再提倡文言文。文言文同學們也都讀過不少,也都背過不少,但是你需要自己動手,將來希望你一出手就能有簡練的文言,這都是需要鍛鍊。當然,同學們如果希望練習作詩,那更好。因為作一句詩,他就是需要不斷的在修辭上,遣辭用句都在那鍛鍊,才會很自然。你看他寫得很自然,不是嗎?「酩酊信手寫紅艷」。畫畫,我們中國人,中國的文人,畫畫一般都叫寫。「酩酊信手寫紅艷,塗就天香本色真。」你看第三句像說話一樣,「醉後色空都忘了,臨風俯仰豈向人。」就是由寫日記,你起先可能不容易寫整篇,但是你先從一句、二句練習,然後如果更進一步,你先學作一句詩,這就是能夠鍛鍊你的筆墨。

  記得跟同學們在黑板上寫過「宅邊的小院」嗎?我記得一篇「宅邊小院記」,記得嗎?

  學生:記得。

  教授:小院有什麼?四樣東西:「金桂滴露,春蘭吐蕊,天女花暴日,蜂鳥採蜜頻。」四句話,一連把我院子裡面那樣熱鬧的景象,用最最精簡的語言寫出來。四句,小院有,一起來:「金桂滴露,春蘭吐蕊,天女花暴日,蜂鳥採蜜頻。」院子的熱鬧用四句寫完。接下來不能再寫這些花、鳥了,就該寫人了。「閒窗日永」:

  板書:閒窗日永

  學生:茶香幽發。

  教授:妳記得。

  板書:茶香幽發

  學生:有小小黃禽偷眼。

  教授:我差點忘記。

  板書:有小小黃禽偷眼,最愛五湖梅花。

  教授:院子寫完了,不能再寫花和鳥了,寫這個人。「閒窗日永」,人心情閒,你才能體會時間的閒暇,你才感覺到好像時光還夠我們來享用,「日永」,永當長,「閒窗日永」。一句話說清楚這個人的心情,他的感受,還說到在窗前,他的感受是日永。他在幹什麼?他喜歡喝茶,「茶香幽發」,一邊泡茶,一邊在享受茶的幽香。窗外桃花樹上常常來的,幾乎天天來,只有這麼大,黃肚皮的小鳥,天天來,我在那喝茶牠就來。「有小小黃禽偷眼」,看什麼?看我喝茶嗎?不是,「最愛五湖梅花」。我最喜歡聽的「五湖遊」、「梅花操」,兩首曲子我經常放,一邊喝茶一邊經常放,有意無意的在那聽,主要是喝茶。這個小小黃禽,牠不是偷看,原來牠也在聽,「有小小黃禽偷眼,最愛五湖梅花。」

  寫這個例子給同學們看,是讓同學們知道,哪怕像這樣簡單的一個小記,都希望用最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。四個句子寫院子的那麼熱鬧,有金桂滴露,春蘭吐蕊,天女花暴日,蜂鳥採蜜頻。這裡面你看到有天女花,你看到有蜂鳥,你就知道不是在中國,那是在巴西。

  這是我畫的最不好的一樣東西,因為我很少畫這個牡丹。我畫的比較多的是什麼?同學們可能知道。

  學生:鐵蘆。

  教授:對。昨天晚上又畫了五、六幅。我曾經在另外一幅題過這個,「酩酊信手寫紅艷」,因為是信手,因為是酩酊,所以就塗了,「塗就天香本色真」。因為酩酊,「醉後色空都忘了」。你醉了以後,還能知道什麼是色、什麼是空嗎?醉後色空都忘了。你看到它臨風俯仰,好像向人有所求的樣子嗎?不是的。色空都忘了,臨風俯仰,只是花很自然的臨風俯仰,豈是向人,明白嗎?這是要把花的精神,你要賦予它精神,就像我們說題竹子,剛才我說的兩句:「未出土時先有節,縱凌雲處亦無心。」

  所以文言文需要練習,需要鍛鍊。如何鍛鍊?就是剛才我說的那個辦法,你先試著用文言寫日記,不求多,二句、三句,把今天你所看、所想、所感的,用文言寫出來。可能起先並不如意,但是久而久之自然會好。

  又說到,如果同學們能夠練習作詩,進步就更快,因為詩是最精練的語言。詩還講究聲調的美,除了文字的美,聲調的美,還有意境的高。文章也好,詩也好,剛才我說都是需要千錘百鍊。但是到最高的一個程度,千錘百鍊你要不露痕跡,沒有斧斤痕,好像很自然。李白的詩:「兩人對酌山花開」,春天山坡下山花前,他跟朋友兩人對酌,喝酒,「一杯一杯復一杯」。「兩人對酌山花開,一杯一杯復一杯。」還不鼓掌?沒有任何斧斤雕琢的痕跡,像說話一樣,兩人對酌山花開,一杯一杯復一杯。「我醉欲眠卿且去」,我喝多了,我想睡了,老兄你走吧、走吧,下逐客令。我醉欲眠卿且去,「明朝有意抱琴來」,明天你如果還想來喝酒,請你順便把你那張琴抱過來。四個句子,能背得嗎?兩人:

  學生:對酌山花開。

  教授:怎麼樣?

  學生:一杯一杯復一杯。我醉欲眠卿且去,明朝有意抱琴來。

  教授:我醉欲眠卿且去,明朝有意抱琴來。好詩就是這麼自然,而且很容易就記得。所以,我們鍛鍊希望能漸漸能寫文言文,更希望能夠漸漸能作詩,這是最精練的語言。好,回到我們的課本,二百九十頁,「班」:

  學生讀誦:班 bān ㄅㄢ。(金文)(小篆)(隸書)(楷書)。班指分割玉,合「玨」、「刀」會意,「玨」指二玉相連,用刀將相連的兩塊玉分開就是班。

  備註:《說文》:「分瑞玉。从玨刀。」

  典籍所見:(1)分予、贈給。《後漢書.馬援傳》:「乃盡散以班昆弟、故舊,身衣羊裘、皮褲。」(2)相等、等同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伯夷、伊尹於孔子,若是班乎?」(3)行列、行次。《文選.東京賦》:「然後百辟乃入,司儀辨等,尊卑以班。」

  常用詞:班師,班長,班級(按:班本義指分割玉,有分的意思,將同學按不同年級分開,就是班級。)

  教授:現在才恍然大悟,你是第一班,我是第二班,為什麼是用「班」字。其實你看黑板這個「班」:

  板書:

  教授:用刀分玉,這是本義。下一個字,「莫」。這個字我們已經說過,我們再讀一次:

  學生讀誦:莫 mò ㄇㄛˋ。(甲文)(金文)(小篆)(隸書)(楷書)。莫,日暮。合「茻」、「日」會意,日落草中,表示傍晚,為暮本字。

  備註:《說文》:「日且冥也。从日在茻中。」按:莫本指日暮,後被借為「莫要」的意思,久借不還,用字者又加「日」以還本義。實則此字最不合理,豈容天有二日。

  典籍所見:(1)表示禁止,相當於「勿」、「毋」。《三國志.魏書.華佗傳》:「君有急病見於面,莫多飲酒。」(2)沒有。《論語.憲問》:「子曰:『莫我知也夫。』」(3)「暮」的本字。指日落、黃昏時候。《詩經.齊風.東方未明》:「不能辰夜,不夙則莫。」(4)晚、遲。通「暮」。《論語.先進》:「莫春者,春服既成。」

  常用詞:莫非,莫如,莫名其妙。

  教授:這個我們已經說過,同學們一定印象很深刻,日落茻中,是暮的本字。下一個字,我們看「益」:

  學生讀誦:益 yì ㄧˋ。(甲文)(金文)(小篆)(隸書)(楷書)。益指水滿溢出。合「水」、「皿」會意,水從皿上流出來為益,故水在上,皿在下。

  備註:《說文》:「饒也。从水皿。皿,益之意也。」(按:益後被借用為「益處」,借義行而本義廢,便又另造加水旁的「溢」,代表本義。)

  典籍所見:(1)漲、漫出。《呂氏春秋.慎大覽.察今》:「澭水暴益,荊人弗知。」(2)增加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六年》:「子木懼,言諸王,益其祿爵而復之。」(3)幫助、補助。《戰國策.秦策》:「出私金以益公賞。」(4)好處。《書經.大禹謨》:「滿招損,謙受益。」(5)富饒。《史記.貨殖列傳》:「七十子之徒,賜最為饒益。」

  常用詞:延年益壽,集思廣益,受益匪淺,良朋益友。

  板書:

  教授:同學們看甲文,底下這一部分是器皿,上面是水。到了小篆,這底下部分依然是器皿,這是這個腳,這是能裝水的容器,水在皿上滿溢出來。所以這個字的結構,水一定是在皿上面,表示滿溢出來,然後再引申為後面我們典籍引的這些引申義。所以像這種會意字,不光是同學們一看就了解,我相信如果介紹給外國朋友,他們也一定一看就了解,益,原來是水滿出來,慢慢引申為增加,有多的意思。下一個字,「盥」:

  學生讀誦:盥 guàn ㄍㄨㄢˋ。(甲文)(金文)(小篆)(隸書)盥(楷書)。盥指洗手。合「𦥑(ㄐㄩˊ)」、「水」、「皿」會意,𦥑是兩手,手指相向,其中有水,其下為盛水的器皿,表示在洗手。甲文盥從一隻手。

  備註:《說文》:「澡手也。从𦥑水臨皿。」《春秋傳》曰:「奉匜(ㄧˊ)沃盥。」

  典籍所見:(1)洗手。王充《論衡.譏日》:「且沐者,去首垢也;洗,去足垢;盥,去手垢。」(2)洗滌。白居易《冷泉亭記》:「眼耳之塵,心舌之垢,不待盥滌。」

  常用詞:盥漱,盥洗。

  板書:

  教授:看甲文,這是臉盆那一類的器皿,中間是一隻手,旁邊這是什麼?

  學生:水。

  教授:是水,在那洗手。到了小篆,這個皿是由它變過來一看就知道,它是兩個手在那洗手。我看這個比較合理一點,一個手怎麼洗也洗不乾淨。你們都知道盥是洗手,「滄浪之水清兮,可以」:

  學生:「濯我纓」。

  教授:「滄浪之水濁兮」:

  學生:「可以濯我足」。

  教授:可以洗洗我的臭腳丫。還有,聽過洗耳朵的嗎?有個人叫許由:

  板書:許由

  聽過這個故事嗎?有同學點頭,真好。還有一個人:

  板書:巢父

  巢父。《莊子》裡面記載這樣說:「堯」,堯舜的堯,「堯讓天下於許由,曰」,對許由說,「日月出矣,而爝火不息,其於光也,不亦難乎!」我再讀一次,「堯讓天下於許由,曰」,對許由說,「日月出矣,而爝火不息,其於光也,不亦難乎!」換成現在的話說:許先生,你像日月那樣光華,日月都已經出來,我這個堯就像爝火,小蠟燭的光,我還點在這裡幹什麼?「請致天下」,請你讓我把天下讓給你。「堯讓天下於許由,曰:日月出矣,而爝火不息,其於光也,不亦難乎…請致天下。」

  「許由曰」,許由回答說,「子治天下,天下既已治也。庖人雖不治庖,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」許由對堯說:你管理天下,天下已經管得很好了,你現在不想幹了,就像你是廚房的庖人,掌勺的,你不想幹了,我也不會代你去炒飯炒菜。他不幹了,他就走了,走了以後碰到有條河:

  板書:潁水

  潁水是這樣寫嗎?潁,箕山潁水的潁,聰潁。潁這裡是個水字,是嗎?箕山潁水,碰到一條河叫潁水。

  板書:

  這是什麼?牛。這是許由,他碰到潁水,就蹲在河邊洗他的耳朵。像不像他在洗耳朵?這個人牽著一條牛在這喝水,這個人叫巢父,他看到這個動作非常奇怪,他就走過去問:「老兄,你在幹什麼?你在搞什麼?」許由就跟他說了:「今天真是倒霉,竟然碰到這個事,這個堯要把天下讓給我,我聽到這件事覺得耳朵很髒,趕快跑到這裡來洗一洗。」這個牛正在喝水,這是上游,水是往下流的,他在那洗耳朵,巢父一聽,他本來牽著牛在這裡喝水,他說:「糟了,這個牛喝到髒水了。」就牽著這條牛往上走,「走,咱不喝那個髒水」,跑到上面來喝水。我們說箕山潁水之風,高人逸士,潁水,就他洗耳朵那個地方。我是沒見過有人蹲在那洗耳朵的,實在是很可笑,也很奇特,怪不得巢父要走過去問他一下。

  有盥手的,盥一隻手,盥兩隻手。還有滄浪之水清兮,可以怎麼樣?洗我的帽帶子;滄浪水如果是濁了,我也可以用它來幹嘛?洗洗我的腳丫子。如果許由洗過耳朵的水,也不要讓牛喝,它不乾淨。下一個字我們看「東」:

  學生讀誦:東 dōng ㄉㄨㄥ。(甲文)(金文)(小篆)(隸書)(楷書)。東指東方。合「木」、「日」會意,日升至木中,為東方。小篆是從甲文、金文演變而來。

  備註:《說文》:「動也。从木。官溥說:从日在木中。」段注:「日在木中曰東。在木上曰杲(ㄍㄠˇ)。在木下曰杳(一ㄠˇ)。」按:古文字學者有以為,「東」是囊槖(ㄊㄨㄛˊ)的假借。(引備一說)

  典籍所見:(1)方位名,指東方,與「西」相對。《書經.禹貢》:「南至於華陰,東至於底柱。」(2)主人。杜甫《偪仄行贈畢曜詩》:「東家蹇驢許借我,泥滑不敢騎朝天。」

  常用詞:紫氣東來,旭日東昇。

  教授:這個字我們也常用:

  板書:

  太陽升到樹中。我們以前說過一個例,太陽初出,升出地面,叫它什麼?

  板書:

  學生:旦。

  教授:我在北京雜貨店,他們雞蛋寫這個字(旦),好像是寫這個字,我有點奇怪,但是已經用慣了,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雞蛋。太陽剛從地面升出來(),再升到樹中間(),再怎麼樣?段注已經告訴我們,再升到樹上(),最後怎麼樣?(

  板書: 杲 杳

  一系列,如果給外國朋友一看,他覺得中國的漢字還真有意思,還很容易學,學一個木,學一個日,就能認識這麼一群字。這裡要說的一個情況,甲骨文的寫法,你看我們課本印的甲骨文,它當中那個日好像特別大。所以古文字學者就認為它不是「从日在木中」,他們看起來像是一個袋子,兩頭束起來,一個大的袋子,兩頭用繩子束起來,裡面裝有東西。我們引備一說,也不敢確定到底是不是這樣。看下一個字,「杳」:

  學生讀誦:杳 yǎo ㄧㄠˇ。(小篆)(隸書)(楷書)。杳指昏暗。合「木」、「日」會意,日在木下,表示日已全落。

  備註:《說文》:「冥也。从日在木下。」段注:「莫為日且冥。杳則全冥矣。由莫而行地下,而至於榑桑之下也。」按:日初出地平面是旦,日漸升到木中是東,日繼升到木上是杲(明亮),日落到木下是杳(昏暗)。

  典籍所見:(1)幽暗、深遠。《楚辭.九章.涉江》:「深林杳以冥冥兮,猿狖(一ㄡˋ)之所居。」(2)遼闊無邊。王維《臨高臺送黎拾遺詩》:「相送臨高臺,川原杳何極。」

  常用詞:杳渺,杳無音信,杳無人煙。

  教授:這個字我們剛才也附帶說了,以前也介紹過。接下來我們看下一個字,「束」:

  學生讀誦:束 shù ㄕㄨˋ。(甲文)(金文)(小篆)(隸書)(楷書)。束,捆綁。合「囗」、「木」會意,如樵夫捆柴,是捆綁之意。

  備註:《說文》:「縛也。从囗木。」

  典籍所見:(1)整理、收拾。《戰國策.燕策》:「老婦不知長者之計,乃命公子束車製衣為行具。」

  常用詞:束縛,約束,管束。

  教授:這個字,我們昨天,也講過這個「束」字,當約束。你看,它是「从囗木」,「囗」是代表捆綁,把一些木材用繩子捆起來,所謂「束」。下一個字,「早」:

  學生讀誦:早 zǎo ㄗㄠˇ。(金文)(小篆)(隸書)(楷書)。早指早晨。合「日」、「甲」會意,《說文》言甲像人頭,太陽曬在人頭上,表示早晨。隸書、楷書是從小篆省變而來。

  備註:《說文》:「晨也。从日在甲上。」段注:「甲象人頭。在其上則早之意也。」

  典籍所見:(1)提前的。《左傳.宣公二年》:「盛服將朝,尚早,坐而假寐。」(2)何時、何日。辛棄疾《卜算子》:「山水朝來笑問人:『翁早歸來也?』」

  常用詞:清早,早晚,早出晚歸,起早貪黑。

  教授:在甲文我們沒有見過這個「早」字,金文裡面有。小篆,《說文》告訴我們是「从日在甲上」。「甲」,段玉裁說像人頭。「从日在甲上」,太陽照到人的頭上,這是清早的意思。看下一個字,「寒」:

  學生讀誦:寒 hán ㄏㄢˊ。(金文)(小篆)(隸書)(楷書)。寒指寒冷。合「宀」、「人」、二「艸」及「仌」會意,人在房屋中,用艸上下覆蓋,下有仌,表示十分寒冷。

  備註:《說文》:「凍也。从人在宀下,从茻。上下為覆。下有仌也。」段注:「合一宀,一人,二艸,一仌會意。」

  典籍所見:(1)冷。《論語.子罕》:「歲寒,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。」(2)窮困。《史記.范雎蔡澤傳》:「范叔一寒如此哉!乃取其綈(ㄊㄧˊ)袍以贈之。」(3)卑賤。杜甫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:「安得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。」(4)秋冬寒冷的季節。《易經.繫辭下》:「寒往則暑來,暑往則寒來。」(5)戰慄、害怕。《史記.荊軻傳》:「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於燕,足以寒心。」

  常用詞:歲寒三友,天寒地凍,唇亡齒寒,寒窗十載。

  板書:

  教授:同學們看黑板,「宀」,房子。人在房子裡面太冷了,上下都用草蓋起還感覺到很冷,還很冰凍、很冷。

  板書:寒 孤月照寒泉

  同學們一定會問,為什麼這邊不擦掉?因為它很可愛,捨不得把它擦掉。「孤月照寒泉」。

  板書:城外土饅頭,餡草在城裏。一人吃一個,莫嫌沒滋味。

  教授:讀一下這首詩:

  學生:城外土饅頭,餡草在城裡。一人吃一個,莫嫌沒滋味。

  教授:餡是什麼?包子裡面、饅頭裡面的餡。城外的土饅頭,指的什麼?墳墓。一堆一堆的土饅頭,城裡的人是裡面的餡。「城外土饅頭,餡草在城裡。一人吃一個,莫嫌沒滋味。」知道誰的詩嗎?

  學生:張打油。

  教授:張打油作不出(孤月照寒泉)這一句詩來,唐代王梵志。它還有點像張打油。他還有一首,我記得的「世無百年人,強作千年調」;第三句,「打鐵作門限」。門檻,故宮那種建築,門都有個門檻。門檻,因為天天進出、天天磨,那個木頭很容易磨壞,所以就有人擔心它不耐用,就用鐵去打一個門檻,「打鐵作門限」。下一句,第四句:

  板書:「鬼見拍手笑」。

  教授:什麼?

  學生:鬼見拍手笑。

  教授:好不好?千萬不要拍手。「世無百年人」。

  板書:世無百年人,強作千年調。打鐵作門限,鬼見拍手笑。

  以前,古人說「人生七十古來稀」。大概古代的醫藥衛生不如現代,所以世無百年人。就哪怕現在,百年也是很不容易的。你想想看,一天一天,今天過一天,明天又要上課,再過一天,後天又要上課,天天這樣過,要過多少天?三萬六千五百天,一百歲。「世無百年人」,人的壽命本來是短短的,而有人偏偏看不開、放不下,「強作千年調」,計畫得那麼長遠,那個門檻容易碰壞,他去打塊鐵的門檻,「打鐵作門限」。誰見拍手笑?

  學生:「鬼見拍手笑」。

  教授:我們不要拍手。寒山的詩,難得有像我已經擦掉那一句:「孤月照寒泉」。他的詩很像打油,難得有那麼一句「孤月照寒泉」。這裡說到這個「寒」字,我想起他這個「孤月照寒泉」。他的詩,他無心,像一般人那樣為著要傳世、要流芳千古,他不是。他信口、信手,在他住的地方附近,樹皮上、石頭上寫呀刻的。後人蒐集下來,《寒山集》。裡面有很多都是警世,值得我們警醒。《金剛經》告訴我們「應無所住」,住,執著。如何能夠,古聖先賢教導我們的,不管是儒家、道家、佛家,教我們放下一些,不要太執著。像這種警世的詩,我們讀一讀,也好像夏天喝到一口很涼爽的清泉一樣。在這大家繁忙,古人(我不記得是誰說的)說,天下熙熙攘攘,忙來忙去,為的是什麼?兩個字:名、利。我們能放下一些,你就會輕鬆一點。太執著於名利,我們心理負擔就太重,重得你走不動。放輕鬆些:

  板書:為名忙為利忙,且喝一杯茶去。勞心苦勞力苦,再…。

  這是一副對聯,最後我先暫時不寫,讓同學們想一想。路邊的一個小鋪子,他又賣茶,他又賣酒,有這麼一副絕妙的對聯:「為名忙為利忙,且喝一杯茶去」,歇歇吧,在我這歇歇吧,照顧一下我的生意,且喝一杯茶去。他一邊賣酒,下一聯「勞心苦勞力苦」,再怎麼樣?想一想:

  板書:再拿半壺酒來

  勞心苦勞力苦,再拿半壺酒來!痛快嗎?是一邊賣茶、一邊賣酒。實在是好,這個對聯。說到什麼?(名,利)這兩個字很害人,覺得嗎?為名忙,為利忙。茶店老闆告訴我們說:老兄(先生),先歇歇吧,照顧一下我的生意,別那麼急,且喝一杯茶去。對聯又做得極好,為名忙,勞心苦、為利忙,勞力苦;且喝,再拿,動詞對動詞;一對半,一杯對半壺;茶對酒;去對來,好不好?

  學生:好。

  板書:五湖三江一扁舟,東西南北任去留。過眼青山綠水圖畫萬卷,最愛蘆花州。蘆花深處,你……,你龍門鯉,看誰能逃名利雙鉤。

  教授:有同學已經知道了,你,第一個是什麼?

  學生:北冥鯤。

  教授:記得我這幅畫嗎?等等同學們找出來給大家再傳閱一下,那張北冥鯤的畫。「五湖三江一扁舟」,這個漁翁五湖三江到處去,他很自在,「東西南北任去留」。「過眼青山綠水圖畫萬卷」,這是一句,不要把它分成兩句了。這個老漁翁那麼自在,五湖三江一扁舟,東西南北任去留。過眼青山綠水圖畫萬卷,最後「最愛蘆花州」,因為這裡有很大的魚。「蘆花深處,你北冥鯤,你龍門鯉,看誰能逃名利雙鉤」,看誰能逃名利雙鉤。

  這個老漁翁「五湖三江一扁舟,東西南北任去留。過眼青山綠水圖畫萬卷」。看看這三句像不像說話,很口語、很直白是吧?他最喜歡到這個地方來,「蘆花州」,很多蘆葦的地方。因為什麼?這裡有大魚北冥鯤。哪怕你是龍門鯉,再厲害的北冥鯤,為什麼說牠厲害?《逍遙遊》告訴我們:「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。」牠是逍遙的魚,但是最後能逃名利雙鉤嗎?我不知道,打個大問號。看下一個字,「竄」:

  學生讀誦:竄 cuàn ㄘㄨㄢˋ。(小篆)(隸書)(楷書)。竄指藏匿。合「穴」、「鼠」會意,老鼠躲在穴中,有藏匿的意思。

  備註:《說文》:「匿也。从鼠在穴中。」

  典籍所見:(1)躲藏、隱匿。《左傳.定公四年》:「天誘其衷,致罰於楚,而君又竄之。」(2)放逐。《書經.舜典》:「放驩兜於崇山,竄三苗於三危。」

  常用詞:竄逃,雞飛狗竄。

  教授:這個字,小篆,從鼠在穴中,會逃竄的意思,也非常明白。我們再看下一個字,「屚(漏)」:

  學生讀誦:屚(漏) lòu ㄌㄡˋ。(小篆)(隸書)(楷書)。屚(漏)指房屋漏雨。合「尸」、「雨」會意,尸指房屋。

  備註:《說文》:「屋穿水入也。从雨在尸下。尸者,屋也。」段注:「今字作漏。漏行而屚廢矣。尸部屋下云:尸象屋形。」

  典籍所見:(1)空孔、隙縫。《淮南子.脩務》:「禹耳參漏,是謂大通。」(2)流出。杜甫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:「床頭屋漏無乾處,雨腳如麻未斷絕。」(3)洩露。《左傳.僖公二年》:「齊寺人貂始漏師於多魚。」(4)遺忘、疏略。《隋書.刑法志》:「臧、蕭之書,又多漏略。」(5)破爛、簡陋。《荀子.儒效》:「雖隱於窮閻漏屋,人莫不貴之,道誠存也。」

  常用詞:漏斗,洩漏。

  教授:同學們翻一下《說文》,這裡是不是有個錯字?「从雨在尸下」,這個屍應該是個錯字。果不然,看到嗎?是哪一個字?這個「尸」我們課本寫錯了,改過來,大家自己改。進入的「入」,對照出來了是嗎?「屋穿水入」,這裡印成「水下」。他問的是五百七十九頁這個「屚」字,上面的注音注成「ㄌㄧㄡˋ」是吧?

  學生:是。

  教授:他是這個問題。很高興同學們能都注意到。

  學生:老師,它這個版本讀「ㄌㄡˋ」。

  教授:我看看。

  學生:中華書局本。

  教授:很高興同學們都能注意到這些問題。第一個,我發現我們的書那個「屍」字應該是錯字,要同學們翻開《說文》。一翻,又發現另外一個問題,「屋穿水入」,我們印成「水下」。有同學又發現注音,它注成「ㄌㄧㄡˋ」。好,這個問題也注意到了,很好,但是怎麼克服這個問題?第一,注音的問題以根據反切為主,反切是盧后切,怎麼樣拼也拼不出一個「ㄌㄧㄡˋ」字來,是嗎?

  學生:是。

  教授:由此可懷疑這個注音是有問題,這種問題是常常會有的。印書校讎是個很麻煩的事,我們手上的這本《漢字入門》已經經過了多少次的校讎,結果還是有不少的錯誤。所以校讎是很麻煩、很費事。同學們能這樣細心的看出來是非常好。至於這個「ㄌㄧㄡˋ」這個音,你第一個你要懷疑漏水、屋漏,從來沒聽人說屋ㄌㄧㄡˋ,所以你就懷疑,然後再看反切,它不可能有「ㄌㄧㄡˋ」這個音。還有,有同學拿到中華本的,它注音是漢語拼音是「ㄌㄡˋ」,這就更證明我們的懷疑是對的。所以像這種地方,大家都能細心來認真的看它,非常好。真正要克服這個注音的問題,就剛才我說的以反切為主。還記得那個屋漏的故事嗎?

  學生:記得。

  教授:接下來我們看下一個字,「閒」:

  學生讀誦:閒 jiān ㄐㄧㄢ。(金文)(小篆)(隸書)(楷書)。閒指縫隙。合「月」、「門」會意,從門中見月,必是門有縫隙。「間」為後起字。

  備註:《說文》:「隙也。从門月。」段注:「閒者,稍暇也。故曰閒暇。今人分別其音為戶閑切。或以閑代之。」按:閒是「閑暇」的本字,閑為假借字,「閑」與「閒」兩者疊韻,可以通假。

  典籍所見:(1)空隙。《史記.管晏列傳》:「其御之妻從門間而闚其夫。」(2)奸細。《史記.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「秦間來入,趙奢善食而遣之。」(3)分隔、分開。王勃《送白七序》:「天地所以間南北,山川所以別風雲。」(4)挑撥、分化。《史記.項羽本紀》:「乃用陳平計,間項王。」

  常用詞:間斷,間隔,房間,親密無間。

  教授:這個字,《說文》:「从門月,隙也。」門有縫隙,月光可以透進來,表示隙,有空隙,有間隙,這是它的本義。後起字,他把「月」寫成「日」,他大概是想月光可以透進來,那日光難道透不進來?所以,這裡我們知道最早是從「月」。從「日」的「間」是後起的。再有從「木」的,「閒」為從「木」的「閑暇」之「閑」的本字。由於這個「閒ㄐㄧㄢ」,由有縫隙引申為有空隙,然後引申為「隙」。你時間工作繁忙,當中有個空隙,說「閒ㄒㄧㄢˊ」,由這個本義「閒ㄐㄧㄢ」引申為「閒ㄒㄧㄢˊ」。後來又跟從「木」的這個「閑」又混用。所以我們看典籍所用的空隙、間隙、分隔、分化,這都是由它的本義引申出來。那好,同學要問「房間」?房間也是間隔、分開,然後隔開。親密無間就很容易理解了。接下來看下個字,「闖」:

  學生讀誦:闖 chuǎng ㄔㄨㄤˇ。(小篆)(隸書)(楷書)。闖指突然衝出。合「門」、「馬」會意,表示馬從門內衝出,有突兀驚人的意思。

  備註:《說文》:「馬出門皃。从馬在門中。」

  典籍所見:(1)出頭的樣子。《公羊傳.哀公六年》:「開之則闖然公子陽生也。」

  常用詞:闖蕩,闖禍,闖入,闖關。

  教授:《說文》說,「馬出門皃」,馬從門裡衝出來,這是它的本義。所以這個「闖」,有馬衝出門來,有突兀驚人的意思。看下一個字,「輦」:

  學生讀誦:輦 niǎn ㄋㄧㄢˇ。(金文)(小篆)(隸書)(楷書)。輦,古時用人拉的車。合「車」、「(ㄅㄢˋ)」會意,「」為兩人並行,扶在車前,表示拉車之意。

  備註:《說文》:「輓車也。从車,从在車前引之。」段注:「輦設輅於車前。用索輓之。故从車會意。」

  典籍所見:(1)以人力推拉的車。《史記.貨殖傳》:「卓氏見虜略,獨夫妻推輦,行詣遷處。」(2)古代皇帝或貴族的車子。杜甫《哀江頭詩》:「昭陽殿裡第一人,同輦隨君侍君側。」(3)搭乘、乘坐。《荀子.大略》:「天子召諸侯,諸侯輦輿就馬,禮也。」(4)運載。《左傳.莊公十二年》:「以車輦其母。」

  教授:這個字在甲文沒有見到,我們看到金文,前面是兩個人,在那裡拉著一輛車子。然後變到小篆,前面就是兩個人拉車。這是「輦」字,本來就是以人力拉車。下一個字,「辯」:

  學生讀誦:辯 biàn ㄅㄧㄢˋ。(小篆)(隸書)(楷書)。辯指處理訴訟。合「辡(ㄅㄧㄢˋ)」、「言」會意,从辡,辡有分別義,指罪人相與訴訟;言是說話,合起來指處理訴訟紛爭。

  備註:《說文》:「治也。从言在辡之閒。」

  典籍所見:(1)爭論。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「孟子曰:『予豈好辯哉?予不得已也。』」(2)判別、分別。《易經.履卦》:「履,君子以辯上下,定民志。」(3)變化。通「變」。《莊子.逍遙遊》:「若夫乘天地之正,而禦六氣之辯。」(4)巧言。《戰國策.秦策》:「迷於言,惑於語,沉於辯,溺於辭。」

  常用詞:能言善辯,辯才無礙。

  教授:《說文》說,「从言在辡之閒。」「辡」指罪人相與訴訟,言在「辡」之間是會處理紛爭訴訟,這是辯。典籍所見第三,通變化的「變」。這怎麼通法?告訴我,你一定有辦法。很好,有同學開始翻《說文》了。把這兩個字它的反切以及它是多少部,你把它查一下。

  板書:變 辯 符蹇切 十二部 祕戀切 十四部

  教授:同學查出來是這樣嗎?

  學生:是。

  教授:這兩個(祕、符)聲紐怎麼樣?

  板書:奉紐

  教授:祕呢?

  學生:查在必。

  教授:查必。

  學生:只有必,必就是幫紐。

  板書:必 幫紐

  教授:一個,這個「符」是奉紐,這個「祕」,反切上字裡面沒有;很高興,我們開吉師說要查它的聲母(必)。聲母跟聲子必然同音,你沒有這聲子,只要查它的聲母。這個聲母(必)在哪裡?幫紐。你會很奇怪這兩個字,這兩個「變」、「辯」查出來的反切,韻不一樣,一個十二部,一個十四部;聲也不一樣,一個是奉紐,一個是幫紐,這兩個字怎麼可以通假?一定要給我想出答案來。

  學生:老師,是不是兩個是唇音?

  教授:很聰明,真好,能想到錢大昕說過「古無輕唇音」,非、敷、奉、微是輕唇音,輕唇音古代都必讀重唇,幫、滂、並、明。所以這是奉紐屬輕唇,幫紐屬重唇。古無輕唇,也就是奉紐古代也讀幫紐,明白了吧?一定要點頭弄清楚,這非常重要。同學們翻開這個表,就是反切上字前面那一頁,發音部位表,看到嗎?發音部位裡面,喉、牙、舌、齒、唇。唇:幫、滂、並、明;變聲:非、敷、奉、微。所謂輕唇,就指的非、敷、奉、微這幾紐。這幾紐,非、敷、奉、微,古音都讀重唇,都讀幫、滂、並、明。所以,剛才我們要說的是這兩個字,一個奉紐,一個幫紐,非、敷、奉、微屬輕唇,幫、滂、並、明屬重唇。錢大昕發現的古無輕唇音,凡是輕唇,古代一定讀同重唇,因此這兩個音,這兩個反切上字,在古音是雙聲,明白嗎?所以它可以假借。不要嫌麻煩,一定要弄清楚,這將來是你的真本事。這兩個字為什麼可以通假,這是真正本事所在,你要弄清楚,怎麼樣算是古代是雙聲,古代是疊韻,古音是同音,一定要弄清楚。

  所以我們在反切上字表前面先附一個發聲部位,讓同學們了解到發聲部位裡面,喉、牙、舌、齒、唇有正聲、有變聲。變聲,像輕唇以前都讀重唇。我們課本引的典籍所見第三,剛才我們說通「變」,當你讀《莊子.逍遙遊》的時候,「而禦六氣之辯」,你一定不懂什麼意思。然後你現在讀了文字學入門,曉得,這個「辯」在這個句子裡面不通,那該怎麼辦?就要查它的反切,然後看它可不可以通假。現在知道文字學的重要了吧?

  學生:知道。

  教授:用來讀古代典籍,像這裡你讀不通的時候,原來它是聲韻的問題。所以林先生說,聲韻學是開啟國學寶庫的一把鑰匙。像這裡,如果你對聲韻了解之後,那麼好,讀《莊子》讀到這裡,「而禦六氣之辯」,你馬上就能夠反應,想到是變化的變。然後為求謹慎,你再找證據,像這樣找出來,明白嗎?

  學生:明白。

  教授:有自信沒?

  學生:有。

  教授:好,真好。好了,我們下課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