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無量壽經玄義  (第十一集)  1989/11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02-014-0011

  請掀開講義第二十一頁第四行,看第二節:

  【諸佛出世有三種利益。】

  第一種就是:

  【說經。法施利益。令眾生破迷開悟。早證無上菩提。】

  我們上次講到這個地方,今天接著看第二個利益。

  【諸佛如來有身相光明。無量相好。若有眾生稱念觀察。皆能滅罪消業。永背三途。隨意所樂。常生淨土。乃至成佛。】

  這條就是佛光滅罪。十方世界雖然如來相好光明遍照,但是眾生業障很重,佛光沒有障礙,眾生本身有障礙,見不到佛光。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地方環境很特殊,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,使每個眾生都恆常在佛光沐浴之下,這是他方世界所沒有的一個殊勝的因緣。因此,一切罪障習氣在西方極樂世界是很容易消除的,一直到成佛,這是佛出現在這個世界第二種利益。第三種是:

  【勸令父王行念佛三昧。】

  這是一個特殊的示現。佛說許許多多的法門,他勸他的父親,佛的母親在他出世沒幾天,就上生忉利天,他是由姨母撫養長大的,他勸他的姨母也是勸念佛求生西方。這是我們世間家族關係最密切的,他對他的父母勸他修什麼法門?修念佛法門,這是給我們做了一個示範的作用。如果這個法門不是真正的好,他為什麼叫他的母親、父親修這個法門?這是值得我們反省的。底下一段就特別著重在第三個利益:

  【佛告父王。一切眾生。生死中念佛之心。但能繫念不止。定生佛前。一得往生。即能改變一切諸惡。成大慈悲。】

  這段是經文。『生死中』就是六道輪迴之中,生死不斷,經上常講生死疲勞,真是沒完沒了。這是人世間最大的痛苦,無過於輪迴。真是自己作不了主,隨著業力去投胎。『念佛之心』決定要不懷疑。所以念佛之心有三要訣,第一個是不懷疑,第二個是不間斷,第三個是不夾雜。如果能守住這三個原則,念佛一定成功,所以念佛之心決定不懷疑。『但能繫念不止』,不止就是不間斷,但能繫念就是不夾雜。他專,心裡面專一念佛,這樣修行是『定生佛前』,決定往生。所以『一得往生』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就不怕了,無始劫以來所造作的惡業統統都會消除,決定能夠達到明心見性。法身、解脫、般若、平等、清淨、慈悲一定可以成就、可以證得的。這是佛對淨飯大王(他的父親)所說的一段話。

  【此乃世尊大慈至孝。勸父之言。】

  他勸他的父親。

  【唯勸念佛。】

  他不用其他的法門勸他的父親修學,只勸他父親念佛。

  【可見種種行門非不殊勝。】

  法門平等,無二無別,可以說法門統統都是非常殊勝。

  【但非凡眾之所能修。】

  法門確實有難易不同,有些法門很難,凡夫這個環境裡頭不容易修學,這是真的。我們把這法門仔細去觀察一下、比較一下,就能夠發現的確是不容易。

  【唯有繫心念佛法門。最是應機。】

  佛法講契機,沒有比這個更契機了。『繫心念佛』就是淨土法門。繫心念佛,《無量壽經》講過,玄奘大師所譯的《阿彌陀經》也是以這個翻譯的「一心繫念」。所以這是一切法門裡最契機的法門。

  【但能依教念佛。定能往生。一得往生。便能轉惡成善。念佛之方便妙用顯示無餘。】

  這個句子很清楚、很明白。我們在此地還可以引用《西方確指》裡頭有一段話來作證明。《西方確指》是覺明妙行菩薩,這個人是隋朝時候的人,他是修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。他到西方極樂世界,這個「覺明妙行」是阿彌陀佛給他的,等於說給他這個法名。他那個時候有十二個人在一塊同修,只有他往生,其餘的這些人信心不堅固,轉學其他的法門沒能往生。他一個人專修他往生了。所以這樁事情大概在清朝末年,他們這批人生生世世有這個願,這一世又搞在一塊來了,天天搞什麼?駕乩扶鸞搞這個東西,結果是個菩薩來了。來了告訴他,我前世跟你什麼因緣,我們過去生中在一起學佛,你們雜修沒有能往生,我去了,我到西方極樂世界,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。所以這次駕乩扶鸞,完全勸他們這些人念佛。

  所以印光大師講: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。駕乩扶鸞的確是不可靠,但是他這一次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他這個道場只有這麼十來個人,個個成就。這是他的老同參,倒駕慈航回來度他們。《西方確指》是這麼一本書,是扶鸞扶出來的,很難得、很難得。他自己也說:用這種方法來教化眾生只有這一次,以後不會再可能有的,特別交代。所以這本書諸位要看看很有趣味。

  菩薩在這個指示裡面說:大凡修淨土人,最忌諱的是夾雜。你為什麼不能成就?就是我們通常講念佛人很多,為什麼往生的人這麼少?古德跟我們說這個法門「萬修萬人去」,善導大師講一百個人修,一百個人往生,一千個人修,一千個人往生,沒有一個會漏掉的。為什麼在實際情況之下,念佛人多,往生人少?我過去在台中求學的時候,李老師很感慨的告訴我,他說:我們台中蓮友名冊上有名字、有地址的有二十多萬人,真正往生的三、五個而已!為什麼會這麼少?

  我們讀了《西方確指》就曉得,「夾雜」,他心不專,夾雜的事情就太多太多。一般夾雜的事情就是世間事情,你夾雜著名聞利養,夾雜五欲六塵,家裡樣樣放不下。家庭也放不下,事業也放不下,心裡面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,所以你不能專。他這個東西要一向要專修,你的心不能專。其次法門夾雜,覺得我念這句阿彌陀佛,好像別人都瞧不起。尤其是這句阿彌陀佛哪個不會念,有什麼了不起!三歲小孩都會念。會念是沒錯,專念就不容易。會念他不專,所以聽到人家參禪的,聽到人家學密的,心裡就羨慕。李老師在台中講《金剛經》,講《法華經》,講《楞嚴經》,講了許許多多的經典,為什麼?就是叫你聽了之後,覺得你們所講的我也聽過,我也不輸給你,意思在這個地方。幫助大家堅定念佛的信念,目的在此地。否則的話,講這些幹什麼?雖然他在台中講經四十年,可是台中人心還是散亂,真正專心的那就成就了,那就往生了;聽到耳邊風的,沒有真正留意的,還是不能往生。所以說最忌諱的夾雜。

  他老人家也說得很清楚,什麼叫夾雜?他舉了幾個例子,舉得很具體。譬如說念經,念淨土宗以外的經,這就是夾雜。念《金剛經》,念《普門品》,念《法華經》,念《華嚴經》,念這些經典,這叫夾雜,不專心。所以古德修這個法門的時候,通常他念就是一部《彌陀經》,或者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這兩部。《觀經》念的人很少。唐以前大家都是以《無量壽經》為主,都念《無量壽經》,唐以後大概都是以《彌陀經》為主,就是一卷經,他不雜!專。這是念經,夾雜的。持咒,現在一般學佛的念楞嚴咒,念大悲咒這最普遍的,十小咒,早課都念這個,這夾雜,所以這是持咒。又做會。會就是法會。法會也是夾雜,都是不專。還有喜歡說一些沒要緊的禪,不要緊的禪,說說禪宗這些機鋒語,不要緊的禪,還要談一些吉凶禍福,見神、見鬼的這些話,這與念佛一心不亂統統都不相干,所以這都是夾雜。

  既然夾雜心就不能專一,心不專一,你念佛求生淨土就難了。因為西方淨土是清淨國土,我們在《往生論》裡面,《論》裡面特別跟我們指出來,西方極樂世界三種莊嚴,第一個是國土莊嚴、清淨,清淨世界,佛莊嚴,佛心清淨,菩薩心清淨,菩薩就是每個往生的人,因為他都是一心不亂去往生的,都是清淨心去往生,所以這三種清淨!依正,沒有一樣不清淨。所謂是心淨則土淨,這是往生必須具備的條件。我們要不是一個清淨心,怎麼能夠到清淨佛土?這個原理不僅西方極樂世界如此,我們今天六道輪迴也是這個道理。

  六道實在講決不是閻羅王,我們中國人講玉皇大帝,外國人講像上帝,不是他們主宰的,也不是諸佛菩薩主宰的。六道你想到哪一道去,換句話說,不是我們心裡想去就能去,而是什麼?業力自自然然牽你去。所謂業力是什麼?就是你的思想,你的見解,你的行為,與哪些人接近,他自然就往那裡去了。就像我們在這個世間,喜歡跳舞的,他一定有一些跳舞的朋友,他所交的朋友都是那一類的,我們講物以類聚;喜歡念佛的,那你交的朋友都是念佛的;喜歡打麻將的,他那批朋友都是打麻將的。一類一類的!就是這麼樣去的,自自然然他就加入了。

  所以六道等於說六個大環境。貪心重的,他自自然然到鬼道去,鬼道貪心重,那些朋友貪心都重。地獄道,瞋恚心重。人道是秉五戒性,倫常五戒,他是自自然然到這一道來。天道是十善,欲界天是十善,如果我們心行與十善不相應,決定不會生天。所以生天不是說信了上帝就生天,不信它你生天,他自自然然感應。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如此,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清淨心。心清淨了,六道裡頭沒有清淨的環境,沒有清淨的人,他自然不會在這個地方住,自然他要搬家搬走。盡虛空遍法界看看西方極樂世界,個個人都清淨,正好跟他自己志同道合,自然就去了,何況還有阿彌陀佛大願接引!所以你講根本第一個原因,親因緣是感應道交,阿彌陀佛接引是增上緣,他是外力,幫我們的忙。本身的條件要緊,本身沒有這個條件,阿彌陀佛想接你也不行,也沒有辦法接引。由此可知,專念的要緊。專念就是要念到心地清淨,然後才能夠成就。要想清淨決定不可以夾雜。如果是夾雜,那確實這一生一定要空過。

  覺明妙行菩薩指著一位同修,這個同修姓沈,叫沈元輝,就告訴他,他說:你從今天起一概都不要再做了。可見得他過去修也都是夾雜著修,修得很雜、很亂。所以就叫他:你一切都放下,從今天起只緊緊的持一句阿彌陀佛,期望往生極樂世界。他說:日久功成,方不錯卻。決定不錯!只要念到時間夠了,這個果報自然現前。

  就像從前倓虛老法師告訴我們的,他的同學往生的故事。諦閑老法師的學生,諦閑老法師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你一直念下去,將來一定有好處。實際上他那個當時,念的時候不曉得什麼好處。他念了三年,功夫成熟了,站著往生的。他那三年在我們想像當中,如果不到事一心不亂,決定也是上乘的功夫成片。他雖然不認識字,不懂佛法,沒有聽過經,但是他老實,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,念了三年,真聽話。老和尚教他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接著再念,他就真正認真的就幹,所以三年成功。這的確是我們非常好的榜樣。

  菩薩最後又說了一首偈,這首偈也教給他。這個偈一共是有六句。他說「阿彌陀一句」,就是阿彌陀佛這一句。「萬法之總持」,一切法都離不開阿彌陀佛,所以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是一切佛法的大總持法門。「聲與心相依」,就是你念的時候心口相應,口裡念出來,心裡頭真正有阿彌陀佛。這就是《楞嚴經》上所講的「憶佛念佛」,心裡想佛,口裡念佛,聲心相應。「念茲復在茲」,你就這樣一直念下去,念茲在茲,一直念下去。「感應不思議,蓮開七寶池」,這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,必定有你這朵蓮花。這是覺明妙行菩薩對沈元輝的一段開示,與我們這節文非常的相應,可以拿它來做個旁證。下面這說明:

  【念佛有四種。】

  就是有四種念法。第一種就是:

  【持名念佛。即本經所宗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。】

  《無量壽經》跟《阿彌陀經》都是提倡執持名號。

  【善導大師曰。唯有徑路修行。但念阿彌陀佛。】

  『善導』是阿彌陀佛化身再來的,這在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。善導大師所說的話,無異於阿彌陀佛親自告訴我們。『徑路』是最近的一條道路,也就是最直捷、最快速的修行的道路,無過於念阿彌陀佛,這條路最近了。

  【因其方便直捷。成功迅速也。】

  這兩句話我們要記住。這個方法『方便直捷』,成功快速。這是第一種念佛的方法。第二種:

  【觀像念佛。以供養聖像。注目觀視。然像去還無。因成間斷。】

  這個『觀像念佛』,這要很大的福報,要有很殊勝的環境。你家裡有個很大的佛堂,供養著很多的佛像,佛像都非常的莊嚴,供養在那裡。你一天到晚看佛像,把這個像印在你心地裡。可是你離開佛堂,佛像看不到,就中斷了,功夫就中斷了,你不能離開這個佛堂;換句話說,你的生活有人照顧,你有非常壯觀的佛堂,使你流連忘返,不願意離開,這是很大的福報。所以這個非常莊嚴的佛像,它有吸引人的能力,相好莊嚴。這個像要統統都塑造阿彌陀佛的像,這樣才好,如果諸佛的像都有,一切菩薩有,那你那個觀像又雜了。雖然觀像但是夾雜,那就很難成就。

  我們常講念佛堂,好像打佛七的念佛堂,念佛堂應當四周都掛著阿彌陀佛的佛像,不管你身轉在哪個方面,你都能看到阿彌陀佛。口念佛,心想佛,眼睛所看到統統是佛像,這是真正修行的方法。諸位如果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今天生死凡夫,求生西方淨土是我們第一樁的大事,因此,什麼客氣都不要了,什麼形式,什麼恭敬那都是其次。只要我心裡頭念念有這個緣,能夠看到佛,聽到佛,我就成就了。所以有人說佛像客廳裡不好掛,不恭敬;臥房裡頭也不好掛,不恭敬。好了,為了恭敬,你修行的因都中斷掉了,為了恭敬,西方極樂世界去不成了。

  這個道理要想通!等於說我們今天是病人,病重的人自己曉得,什麼忌諱都沒有了,哪個地方都可以供養佛像。只要在我生活這個空間裡面,讓我時時刻刻都能夠見到佛像,別人說我們不恭敬,那他的事情,我們不要去理他。我們想到只要我這個因不斷,我就會往生,要曉得這個道理。這是給諸位講,這叫真正的恭敬,實質上的恭敬。我念念不忘阿彌陀佛,這是恭敬!為了表面上恭敬,常常把阿彌陀佛忘掉,這叫什麼恭敬?這不叫恭敬!

  所以供養佛像意思在哪裡?提醒我們自己。或者我們是寫阿彌陀佛這個名號,阿彌陀佛,南無阿彌陀佛也可以。大家要記到這個原則,就是一定要自己在二六時中,時時刻刻提醒自己,叫自己不要忘掉。手上一串小念珠,目的也是如此。這個念珠不一定是叫你拿來記數的,提醒你看到念珠想到我念佛,不要忘記念佛,用意在這個地方。所以念佛人實在講,許許多多地方沒有顧忌的,不像修其他的法門。其他的法門沒有念佛法門這麼方便,這麼樣的容易,這是講「觀像」。第三:

  【觀想。】

  『觀想』就是《觀無量壽經》裡面講的方法。

  【如觀經所說。以我心目。觀彼如來。】

  以我自己的心去觀想阿彌陀佛如來。

  【但境細心粗。妙觀難成。故不如持名方便易行。】

  這是真的。實際上這念佛的方法統統出在《觀無量壽經》。所以《觀無量壽經》的性質,它是講念佛的理論方法以及九品的因果,這是《觀無量壽經》的內容。方法裡面一共有十六觀。十六觀從第一觀到第十二觀是觀想念佛,因為這個方法分量佔得最多、最大,所以我們叫《觀無量壽經》。第十三觀是觀像念佛,就是前面第二條的觀像念佛,最後一觀就是第十六觀是持名念佛。諸位要明瞭,佛法跟世間法有一些地方相同,就是把最好的放在後面。像《楞嚴經·二十五圓通》,它把觀世音、大勢至放在最後。最特殊的法門,不按順序排列擺在最後,像唱戲,唱壓軸戲,最好的戲一定是在終場的時候,為什麼?人家要等看,他才不會離開。佛法也是把最好的擺在最後。所以持名念佛是念佛法門裡面最殊勝的方法。

  這就是講這個觀想,觀想真的不容易。譬如十六觀的第一觀,觀什麼?觀太陽下山,這就是想西方,太陽下山西方。觀成之後,落日紅紅的太陽,不管在什麼時候都在你面前,不管你在哪個地方,你會看到紅太陽在你面前。睜著眼睛太陽在面前,眼睛閉上紅太陽還在面前,這才觀成。如果不到這個境界,你這個觀未成功。

  在第二觀,觀大海結冰。大海結冰什麼?是觀西方極樂世界地,它的地是琉璃地,就是綠色的寶,像我們現在講翡翠,綠色的玉,透明的,海水結冰就像那個樣子。但是海水有波浪,它沒有波浪,它是平的。這一觀要觀成了,你看這個地決定是琉璃的。如果你看到這個地還是泥土,那你沒有觀成。這個的確境太微細了,我們心太粗了,很不容易觀成。這個觀成實在上講,就把我們這個世界變成極樂世界了,這觀成的話真的就變成極樂世界。

  這是講觀想之難,很不容易成就,縱然你成就了,成就以後還是麻煩。什麼麻煩?你這個印象太深,我們現在是著相在修,指方立相,著相了。真正要成就還得把相去掉,離一切相即一切法,所以我們念這一句名號,將來你要把這個名號離開容易,你不執著容易,為什麼?曉得名號是假名。相這樣觀,那很難觀成,將來要想把它捨掉也很難,同樣的難。如果不把這個相捨掉,你不能入理一心不亂,因為理一心不亂決定不著相的,所以這是相當不容易修的一個方法。第四:

  【實相念佛。】

  『實相念佛』是念而無念,無念而念,是兩邊不著,真正中道第一義諦。這也不是初學人能做得到的。可是,我們用持名的方法,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是「實相念佛」。實相是見性。見了性之後,念佛統統叫實相念佛。這底下有簡單的解釋,就是:

  【遠離生滅。有無。能所。言說。名字。心緣等相。】

  前面講的『生滅,有無,能所』,這三條把它合起來講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相對、對立的。我們講大,大的反面有小;講長,長的反面有短;講我,我的對面有你、有他。我們世間人統統生活在相對的世界裡面,這是假的,也就是六祖所說的,統統生活在二法的世界裡面。二法就不是佛法。如何能夠超越相對?超越相對我們不得已把它說個絕對,絕對跟相對還是對立,它還是相對的。所以真正的絕對,連「絕對」兩個字都不能執著,你心裡一有絕對,對面就有相對,還是沒有離開相對,所以這就是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。

  下面這三句就是馬鳴菩薩在《大乘起信論》裡面教給我們的原理原則。要離言說相,離名字相。『名字』是名詞術語,像我們這裡講的持名念佛、觀想念佛、觀像念佛、實相念佛,這都是名詞,都是名字,不能執著。要從『言說』、名字裡面,體會它的真實義,曉得這些東西是工具,這些東西不是真的、不是事實,要能夠把它捨掉。

  『心緣』就是心裡面想。不能想像,一切法都不可以想像,換句話,就是訓練不要用思考。思考是什麼?思考是第六識、第七識。第六識是分別,第七識是執著,你一思考就落到意識裡面去了。這個意識是妄心不是真心,還是妄心在那裡起作用。我在一切法裡頭不分別、不執著,我用的是真心。你不分別,你用的是什麼?叫妙觀察智。不執著就是平等性智。可見得一有執著,平等心就沒有了,一有分別,妙觀察就沒有了。所以諸佛與大菩薩他們不用分別,不用執著,他沒有思考。所以人家六根在六境裡頭起作用,他用的是性,完全用的是真性,在眼叫見性,在耳叫聞性;我們凡夫叫識,在眼叫眼識,在耳叫耳識,不是性,人家用的是性。你不用識,你所用的就是性。性是本有的,識是本來無的,本來沒有的,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。

  【專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。】

  所以念佛念誰?念自己本性佛,還是自己念自己。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我們「本性理體」,前面說過,就是我們自己的本覺。所以能念之心是始覺,所念之佛是本覺,始本不二,自他不二。這個經上講多少多少遍!愈是重要的話重複的遍數愈多,希望我們能夠牢牢的記住。

  【實相念佛。圓覺之性。】

  『圓』是圓滿,『覺』是覺悟,圓滿大覺就是真如本性。

  【雖然眾生本具。】

  這個「圓覺之性」是一切眾生個個具足,在有情的眾生分上,佛常常它取個名字叫佛性。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就是這個圓覺之性。在無情的眾生上,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,絕對不是二性,是一個性。就是在有情,有情我們現在名詞叫動物,有情叫動物,無情的叫植物、礦物。我們現在把它分成三類,佛法裡分成兩類,就是有情、無情,分成兩類。兩類都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。就好比我們講作夢一樣,我們在作夢的時候,夢中有很多人物,有情我們叫做法性,又叫佛性,夢中有山河大地,也有樹木花草,那還是我們自性變現的,我們叫做法性。其實都是一個性變現的,所以曉得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。

  但是無情自己不能成佛,它不會修行,它不能成佛,無情會隨著有情轉,這佛法常講的「依報隨著正報轉」,也就是說,自然環境隨著人心轉。如果人心地淳厚,頭腦單純,世界的環境會顯得非常的美好;人心一亂,一複雜,外面環境就變壞了。所以我們現在去看這個山川,實在講現在這個山川比起古時候,雖然一樣山川,靈氣沒有了。它會隨著轉的,真的會隨著轉。花草樹木那個轉變尤其鮮明。你愛花的人養的花特別美,不愛花的人,你看那個花像垂頭喪氣一樣,真的!它長的精神就不相同,可見得感應。你看人與花草,與山水,都有感應的作用,何況與諸佛菩薩,他確實有感應作用。你要說為什麼有感應?因為同一個性變現的,他當然起感應作用,同一個性變現出來的。這就是說『眾生本具』,一切眾生統統本具。

  【但因妄心念念生滅。而不能觀。】

  我們見不到這個事實真相,就是我們心的念頭複雜。大家要真正把這個道理參透了,你修行說實在話,不管修哪個法門,你的功夫會很快得力。就是學道,我們不要說學佛,學道,沒有別的,就是愈簡單愈好,決定不能複雜,你頭腦愈簡單愈好。無論是邪法、是正法一個道理。譬如講邪法我們講通靈,他頭腦簡單很容易通靈;他頭腦複雜,知道東西很多,他修這就很難,修不成的。

  好像前年,洛杉磯有一個趙立本居士的太太,她告訴我:大陸上來了一個通靈的人,是大陸派來的,跟此地加州大學來共同研究這個事情,他有三個人。現在大陸上把這個能夠通靈的,我們佛門講有神通的,他們統統去找,一共找到一千多人。大陸還把這這些人稱之為特異功能,他們有奇異的特異功能,裡面給他分類,選拔最優秀的十幾個人,到全世界跟做學術界來交流,他們很有這個能力。她見到一個二十幾歲,是一個女孩子,她有天眼通,大陸上人不叫她天眼通,共產黨起了很多新名詞叫X光眼。他們起的新名詞,不叫天眼通。她說這個人確確實實能夠看到我們身體裡面,她看透你的。你身體裡面內臟的活動部分,她都能看得清楚。所以她做個實驗,她說妳看看我,這個女孩子看了她一看,她說妳曾經得過肺病,但是現在已經鈣化了,還有個疤,她馬上指出來,把她嚇一跳。因為這樁事情,連她先生都不曉得,她從前確實得過肺病。所以說這是真的,給她做實驗,確實她講的一點都沒錯。

  然後她就問她:你這種能力,我們可不可以學?她說:可以。她說:一般人可以修的。她就問她:我行不行?她仔細的看了一下,然後搖頭:不行。她說:為什麼不行?她說:你的頭腦太亂了。我頭腦有東西,她怎麼能看得見?她看見了,已經太亂了。好像那個組織已經是複雜了,太複雜了,她說:你不能修了。她把這個話告訴我,我就跟她講這個原理。頭腦要簡單才行,你知道事情太多了,學得東西太多了,你學這個學不成功。所以正法、邪法一個道理。所以她又問她,你這個東西,這個能力會不會失去?她說會失去。如果想太多了,看太多了,知見太多了,學得太多了,這個能力就沒有了。所以學這個東西,鄉下小孩,沒有見過世面的,用他們來訓練,很容易成就。城市裡面的人很難,為什麼?他見得太多了,一天到晚胡思亂想,所以他不能成功。原理原則相同。

  正法是叫你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那個方法錯誤了,那不過就像共產黨得一點特殊的功能而已。這個特殊功能說實在話,並不能起很大的作用。所以我聽說共產黨可能訓練這些人做情報工作,到國外做情報工作,因為你那個保險箱裡藏著機密文件,他能看得見。還有能力他能夠幫你拿出來。這就是所以眾生是『妄心念念生滅』。所以不但不能證得,連觀都做不到,就是觀察都做不到。可見得這是很難、很難的一個修學方法。所以四種念佛比較起來,還是持名簡單,人人可以做得到。

  【故佛告父王。諸佛本德。真如實相等。非是凡夫所行境界。故勸父王持名念佛也。】

  方法不同,有難易,但是成功之後是一般高,絕對不會說是哪個方法成就比另外一個高,沒有的。因此佛才要特別給我們說明,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,但是有難易。沒有高下,成就決定是一樣的。一樣的得事一心、理一心,斷煩惱,見性成佛,在功效上講完全相同。

  【四種念佛。持名念佛。最為方便究竟。】

  不但它方便,實在講它究竟。為什麼究竟?因為它跟實相念佛非常接近,很容易契入實相。譬如我們前面講的觀想跟觀像,必須把印象打掉才契入實相,因為實相無相。持名這句佛號,我們把它捨掉非常容易,比捨掉這個印象容易得多。所以持名暗合道妙就是暗合實相,不知不覺的就契入實相。

  【稱為徑中之徑。】

  這是最直捷的道路。

  【四種念佛。難易懸殊。】

  這個差別的確非常之大。

  【深淺似異。】

  這是表面上看,我們一般凡夫看,好像有淺有深,這是我們看走了眼。實際上:

  【事理不二。淺深相即。】

  所以我們凡夫往往把這個事實真相看錯了。

  【若是圓人看來。稱名暗合道妙。】

  這就是『稱名暗和實相』。

  【初步即是到家。】

  持名是『初步』,實相是『到家』,哪裡曉得持名跟實相相應。所以你念這個佛號就與實相念佛相應了。

  【故持名念佛又何異於實相念佛。】

  單講實相不容易修,從持名入實相那太容易了。

  【疏鈔云。實相云者。非必滅除諸相。蓋即相而無相也。】

  這是真正的實相,實相無相,實相還無不相,前面我們說過了。

  【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。】

  這都是持名念佛殊勝的義理。很多念佛的人不知道,他不曉得這個道理,不知道這個功德利益,所以他對持名就看輕,念了幾天不想念。他不曉得這個道理,如果真正知道這個道理,真正知道這個功德利益,他愈念愈歡喜,愈念心愈清淨,愈念智慧愈增長。這就是他念佛得力了。如果我們念佛念到枯燥無味,那這裡頭就有問題。一定要念到法喜充滿,念到智慧增長,這是功夫得力。自己才真正體會到念佛的好處,才歡喜念佛。

  【念得純熟。萬緣齊放。能所頓空。即是無住。】

  《金剛經》上講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。六祖從這句經文開悟,禪宗把它奉為最高的修行指導原則。禪宗要想達到無住生心不容易,念佛人達到無住生心不難。所以你真正念到萬緣放下,能所雙忘就是《金剛經》講的無住生心。可是這個時候:

  【一句佛號。朗然明白。相續不斷。即是生心。】

  所以這句阿彌陀佛就是無住生心,也就是《金剛經》的精髓。《金剛》是《般若經》的精華,《般若經》的精髓。

  【故暗合道妙。句句是佛知見。】

  這一句阿彌陀佛,《法華經》裡面講「開示悟入佛之知見」。可見得這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就是全部的《妙法蓮華經》。《妙法蓮華經》的總持。

  【念念放般若光。】

  這一句阿彌陀佛又是《大般若經》的光明。

  【念佛號即是念實相也。】

  所以這句佛號是一大藏教的總持法門,這個話是事實,絕對不是誇張。這些都是幫助我們認識念佛法門。

  【小本有一心不亂之文。】

  這是羅什大師翻譯的。

  【今本不云一心不亂。】

  『今本』是講我們《無量壽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裡頭不講『一心不亂』。

  【而專主一向專念。】

  因為「一心不亂」,的確也不是容易做到的,『一向專念』是人人可以做得到,這就容易多了,我們這個心地就更踏實,不會有畏懼的感覺,不會有怕自己學不成功,不會有這個疑惑了。

  【是所宗更為明確。更契眾生根機。彌顯慈尊恩德。】

  這是講阿彌陀佛對於一切眾生大恩大德可以說全體顯露,就在這個法門上,在這部經上。一切經都是佛如來慈悲心流露出來的,唯獨這部經看到佛圓滿的慈悲。其他一切大乘經,譬如我們看月亮,看十三的月亮、十四的月亮,雖然很圓了,還並不是真正的圓。這部經好像是十五的月亮,滿月,一絲毫的欠缺都找不到。所以,它比起《法華》、比起《華嚴》,比起《般若》還要圓滿,還要究竟,都在這句佛號上。

  【彌陀無盡大悲勝願。】

  『勝』是殊勝,『願』是經上講的四十八願,願願度眾生成佛道。

  【方便至極。力用難思。】

  方便到了極處。它的力量、它的作用,不可思議。所以過去灌頂法師,清朝乾隆時間的人,他的著作很多,相當的豐富。現在我們也可以看作他的著作是佛門有相當的權威,他在《觀無量壽經》,有個註解叫《觀無量壽經直解》,這個書《大藏經》上有,《大藏經》裡面收進去的,我們將來會把它印出來,因為這是五經,我們五經讀本印出來了,下一步驟就要印五經的註解,古今的註解我們都搜集把它印出來,提供我們專修專弘的參考。他在《觀經直指》就是註解裡頭說,用一句話說,「念佛求生」,求生淨土,「是解冤」。我們無始劫來的冤家債主太多了,我們這個結怎麼能解開?他說你念佛往生是解冤解結最要緊的一個祕訣,超生脫死最重要的方法、最好的方法,這是他老人家跟我們說出來的。

  所以我們現在這個世間人,真正學佛的人不多,但是什麼?求消災的人多。用什麼方法求消災?去拜懺、去拜佛、去拜山,三步一跪就去朝山、拜山,認為這個就可以消業障。還有什麼?求法師打香板。煮雲法師在世的時候說:這些人喜歡我打他!打了他,他還紅包供養我。打了他就消災,重重的,天天來打幾板,認為災就消了,沒有這回事情。諸位要知道打香板是什麼?禪門的事情,禪門師父看到那個徒弟修學到了關鍵所在地方,將悟未悟的時候,狠狠的打他幾下,他一驚,他開悟了,那個香板打得管用。現在打死了,他也不開悟,沒有用處!所以師父不是隨便什麼人都打的,他不是的;看你在節骨眼的時候,一拍下去,一驚就醒了,醒過來了,用意在這個地方,那真正叫消業障。為什麼?把他無明打破了,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,真開悟了,這才管用。

  現在人學了這個樣子,實在愈打煩惱愈多,罪業愈重。不是把罪業煩惱打掉,愈打愈重。所以在人家用的時候,用得很恰當,那是無量功德,我們不會,學他這個樣子,這不得了,這個罪業就太深了,這是學不得的!

  消災滅罪最好的方法無過於念佛,這個大家不曉得。夏蓮居居士實在也是非常之慈悲,看到大家喜歡拜懺,他就編了一部《寶王三昧懺》給你去拜去。《寶王三昧懺》的內容,確實比從前的懺本好。它的好處就是現代化。現代人心邪思邪念,他統統寫出來了,發露懺悔。我們念到之後,這一句都講得我自己,讓他自己去反省、去改過,這真正有懺悔的作用。古人的,他們犯的那些過與惡,比現在人輕得多,現在人邪思邪念重,古人輕,所以古人那個懺門救不了現代人。夏蓮居編這個懺本好,你看其中的,我們現在印的本子第三十九、四十頁就是講現在社會。現在學佛走錯了門,變成邪知邪見,句句話都是說我們現在人的毛病。我們想想我們自己,看看我們的環境,周邊這些人,他統統都講到了。念這個文,真是發露懺悔,能夠喚醒我們的良知,不要再迷惑了,不要再顛倒了,它功效在此地。所以《寶王三昧懺》很好。這力量作用難思。

  【凡聖齊收。利鈍俱被。】

  這念破音字,「被」跟挑手邊的「披」是同一個音,同一個意義,古時候它是通用的。台灣話講加被這是對的,不能念加被,念加披。這兩句話是說這個法門範圍之廣大,能夠普及到一切眾生。上到等覺菩薩,下到阿鼻地獄,可以說沒有一個人不度,沒有一個人不得利益。

  【但能發心專念。】

  不管是聖、還是凡,只要你發心專念。

  【悉得度脫。】

  到達西方極樂世界,地位決定是平等。所以這個不可思議,這要不讀《無量壽經》,我們不知道,讀了《無量壽經》之後,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。西方世界是真實平等的世界。等覺菩薩去往生,從地獄造作五逆十惡去往生,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平等;因為到那邊,罪業都能夠消除,統統都是以清淨心往生。

  【如是方稱如來本懷。才是究竟方便。】

  『如來的本懷』,希望一切眾生立刻成佛,這是他的本心,本願。但是要希望眾生真正能夠達到這個境界,稱他的願望,只有這個法門。所以這個法門才是真正稱佛本懷的法門。我們依照這個法門修學,而且發心弘揚這個法門,決定是一切諸佛菩薩護念,這是你根本不需要考慮的。諸佛菩薩護念,一切護法善神沒有一個不保護你的。你可以什麼都不要考慮,什麼都不要懷疑,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。但是你修學其他的法門,那的確是不一定能夠得到這個效果。這個法門是決定的諸佛護念。所以這個法門殊勝,很少人知道。

  梅光羲居士在序文裡說過,很少人知道,最重要的,就是大經沒有一個好本子。一般就修念佛法門的人,弘揚念佛法門的人,對於《無量壽經》知道的太少了。縱然講,講不透徹怎麼能叫人起信?所以我們現在是很不容易,把《無量壽經》九種不同的版本統統搜集起來印在一起,這是很不容易的一樁事情。我們初版印了三萬本,但是實際上只印了二萬八千五百本,少印了一千五百本。這是我在美國的時候,回到台灣之後,看到他們印出來,我說怎麼會不足三萬本?說錢不夠。我說:你們頭腦就這麼笨,你怎麼不打個電話給我?我說:我叫你印三萬本,你就印三萬本就好了,差一點錢,我說我有!

  所以這次我告訴他,我們印第二版。二版比前一版當然更好。因為裡面有很多錯字校對出來了,校對出來我告訴他,原文不要動,不要去改。如果一改,將來這個改、那個改,那個經文就不成樣子了,不能改。我們做個校對的勘誤表附在後面,提供讀誦的人做參考。所以他們做了很詳細的勘誤表,把古今的字(古字跟今字),還有音相同的字,意思相同的字統統都查出來,做了很多表附在後面,所以這個二版非常之精美。同時,這次他寫信傳真告訴我,可以印一萬三千冊。現在錢夠了,可以印一萬三千冊,我就跟他講:好,這個錢統統印。另外還有他們在那裡發起就是五經,我們做錄音帶。就是有聲的,幫助大家讀誦,我們做一批這個帶子。這個帶子他們本來想這個經少印一點,錢抽出一點做帶子,我說:不必,印經歸印經。做這個錄音帶,我另外再想辦法來做五經的錄音帶,幫助大家常常念誦淨宗五經。這對於修學佛法的人,那就像經上講「惠以真實之利」。我們今天要幹這個事情。這比什麼都要緊,所以我們今天要把力量集中起來,做這樁事情。

  如何幫助人認識阿彌陀佛,了解西方淨土,發願求生淨土?這是我們唯一的一樁大事。能夠這樣的發願,你就跟一切諸佛同心同願還同行,可以說是心願解行這四個條件完全相同!這樣的人哪有不往生的道理?決定往生!所以自己要建立信心,要幫助別人建立信心。下面第五大段「所被根機」。這就專門討論這個法門,適合於哪些人修行?前面是略說,這個地方,這個題目專門來討論,我們讀了之後,看看我們合不合適。

  【疏鈔云。前三非器。謂無信者。無願者。無行者。反是皆器。】

  器是一個比喻的話,所謂的法器。好像我們這個茶杯,茶杯是個器,是器,這個茶杯完好,沒有破損可以盛水,水裝在裡面不會漏掉。如果『非器』,那破了。水雖然裝進去,漏掉了,這叫非器,用這個來做比喻。這個法門什麼樣的人可以修學?什麼樣的人不能修學?能夠修學成功的,這就是「器」,不能修學或者修學不能成就的,這是非器。蓮池大師跟我們講,第一個他不相信,第二個他不發願,西方極樂世界好,他不想去,第三個不肯念阿彌陀佛。這三種人,這個法門功德利益再大,他沒有分。除了這三種人之外統統是器,沒有一個不得利益。換句話說,就是具足信願行。你肯信,你願意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你肯念阿彌陀佛就行。不分男女老少,不分職業,不分種族,不分程度高下,上到等覺菩薩,下到地獄眾生,只要你相信,你肯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你肯念一句阿彌陀佛,沒有一個不成功的。那我們想一想自己行不行?具足信願行就行。

  【信謂信生佛不二。是心是佛。是心作佛。眾生念佛。定得往生。究竟成佛。】

  這再給我們詳細說明,這一定要相信,要相信眾生與阿彌陀佛與十方一切諸佛是一不是二,為什麼?全是自己真如本性變現之物。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。『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』,這兩句話是《無量壽經》的經文,也是淨土宗它的理論依據。這個心是真心,就是真如本性,禪家講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因為心性就是佛。「是心作佛」,這個心是真心,不是妄心,真心是什麼?就是我們現在念佛的心。諸位要知道念佛的心是真心,你念其他的是妄心,是妄想心,唯獨念阿彌陀佛這個心是真心。這個真心是什麼?你具足信願,念阿彌陀佛這個心是真心;如果沒有信願,或者有信無願,或者有願無信,念阿彌陀佛不是真心。你具足真信切願,這句阿彌陀佛是真心,是始覺,才能說始覺合本。所以『眾生念佛,定得往生,究竟成佛』。

  【願謂厭離娑婆。欣慕極樂。如子憶母。必欲往生。】

  要有這麼個懇切的願,願意離開六道輪迴;換句話說,真正知道六道之苦,曉得這個地方苦,曉得這個六道裡頭沒有安穩的地方。《法華經》上說「三界火宅」,好像房子已經失火了,燒火了,這裡頭沒有安穩的地方,要有這個覺悟。盡虛空遍法界第一安穩的所在就是西方極樂世界,這是安穩的地方。一定要有出離心,要有捨離輪迴的心,有求生極樂世界這種殷切的願望,這樣才行。所以比喻裡面講『如子憶母』,像小孩念母親,想念母親一樣。一定要往生,一定要見阿彌陀佛,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強烈的願望,這是願。

  【行謂從願起行。一向專念。無有間斷。】

  你有這樣的深信,有這樣的切願,你這個佛號自然不中斷,會時時刻刻提得起來。所以在初學的時候,我們用一切可能的方便法,時時刻刻提醒自己,念佛不間斷。譬如說我們供養佛像、佛的名號,使我們時時刻刻眼睛能夠接觸到,耳朵能夠聽到。就像我們用錄音機放念佛的聲音,佛號的聲音,聽到阿彌陀佛,我們就會跟到念阿彌陀佛,不會忘記。

  所以家庭裡面,如果你一家人都念佛那最好,你家庭就是道場。一家如果四個人能夠修六和敬,你這個家庭就是第一道場,真正如法的道場。道場不一定是出家人組成的,在家人組成道場比出家人還多。所以道場一定要遵修六和敬,沒有六和敬不是道場。就是出家人寺廟再大,裡頭沒有六和敬不是道場。我在前面跟諸位講過,從前趙默林老居士說破和合僧,沒有這回事情,我就問過他,你什麼時候見到有和合僧的道場?他想一想,真的一生沒有見過。我說:我一生沒有見過,你從什麼地方見過?

  居士們或者你的家庭,你一家合的時候,你家庭裡是和合道場。一個小團體,你看黃念祖老居士一再強調,我們同修貴精不貴多,很要緊!人多意見雜,道場破壞了。我這個道場三個人、五個人決定不少,我能夠同心同力,我三、五個人將來都往生,都成佛,這還得了?不得了!所以大家要記住,尤其是末法時期,決定不要求多。十幾個人,七、八個人就已經很多了。你看覺明妙行菩薩,《西方確指》,他們一共就十二個人,那個道場就十二個人。所以我們要汲取這個教訓,人多決定雜,會把道場破壞掉。要想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創教的時候,鹿野苑五比丘,連他總共六個人,一個老師五個學生,創教。所以我們的道場決定不要大,決定不妨害人,不妨害社會,有這麼一棟房子夠了,有個五、六個人,七、八個人在一塊共修,行了。這是要注意的,要建立真正的道場,地方才有福報,國家也有福報,這比什麼都重要。

  有力量我們盡義務的幫助別人,絕不希望人家回報。有多少力量做多少力量,沒有就不做。沒有,我這個月沒做事情。沒做事好!龐居士說「好事不如無事」。無事多好!有這麼多錢來,那你不能不做事,沒有錢更好,不做事更清淨,這樣才對。就不找事,不去找事,不去找錢。

  今天早晨亞特蘭大打個電話來,那裡有個房子要送給我,不過後頭有點麻煩,什麼麻煩?他銀行有七萬塊的貸款。不到七萬,六萬九,六萬九就算七萬了。那棟房子大概有它這麼大,院子很大,合我們台灣大概有兩百坪的樣子,院子很大。好!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