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太上感應篇直講(第一回)  悟道法師主講  (第八集)  2017/10/11  中國福州阿彌陀佛大飯店  檔名:WD19-026-0008

  《太上感應篇》。諸位同學及網路前的同學,大家下午好,阿彌陀佛!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四十五頁,倒數第一行第二句看起:

  【分外營求。力上施設。】

  『分外營求』,分是本分,分外就是「不守本分」,這是本分以外的,去「妄想鑽謀名利富貴」。這句也就是我們一般講的,不能夠安分守己,就是超過自己的本分。超過自己的本分,不但求不到,反而會損失。這個本分的事情,還是要看自己的命怎麼樣,俗話講「命中有時自然有,命中無時莫強求」。就是命中有自然就有了,我們不必要去分外營求;如果命中沒有,我們想求也求不來。多少人想求發財,但是有人求得到,有人是求不到。求不到的人,並不代表他頭腦不好,往往不是很聰明的人,他做什麼事都發財;往往看到一個頭腦很好的,他做什麼事都虧錢。頭腦比較聰明,過去生修慧不修福;頭腦比較不好的人他發財,過去生修福不修慧。各人命運不一樣,過去生造的因不一樣。

  佛教我們福慧雙修。佛是福慧二足尊,要修福也要修慧,這樣才圓滿。因此看相算命,了解自己的命運,也就不會分外營求。像了凡先生一樣,袁了凡他是遇到雲谷禪師給他開示,他知道改造命運的理論與方法,那個時候他的別號才改做了凡。原來他的別號,他的字號叫學海,他的本名只有一個字叫黃,黃色的黃,袁黃。古人有名有字,他的名叫黃,袁黃,他的字號,就是外號,叫學海。你看他的口氣大不大?他的學問像大海一樣。後來遇到雲谷禪師,謙虛多了,了凡,原來自己是凡夫。他給孔先生算命,被算準了,他真的服了,真的人有命運。哪一年他考試考第幾名都給他算出來,哪一年領多少公家的米也算出來,一粒都不差,連生活當中很微小的事情,都給他算得很準確。了凡先生,孔先生給他算命,他也不是說他幫他排流年算命算了他就相信,他也不是算一算他就相信,他還去試驗試驗,去實驗實驗,看看是不是這樣。結果很多年,真的都不出孔先生算的,後來他才放下,本來妄想還是很多的。妄念多就會分外營求,超過自己本分、不守本分,都會打妄想。自從給孔先生算命算得很準確,他就不分外營求。

  不分外營求,他的生活過得也非常消極,終日靜坐,不起妄念。所以他去棲霞山拜會雲谷禪師,跟雲谷禪師坐了三天三夜,不瞑目,就是眼睛沒有合起來。雲谷禪師以為他的功夫很好,禪定的功夫很好,問他是什麼緣故,能夠跟他對坐三天三夜不瞑目?他才把被孔先生算命算得很準這個事情說出來。雲谷禪師聽了之後才哈哈大笑,我原來以為你是什麼豪傑,以為你有什麼功夫,原來還是一個凡夫。他就覺得很奇怪,雲谷禪師怎麼這麼說?就進一步請問,這什麼原因?禪師怎麼說他是凡夫?他說你十幾年來,被人家算命算定了,你都沒有辦法去給它轉動一分一毫,那你不是凡夫是什麼?他聽了之後,因為從來沒有聽說過,所以他就進一步去請問。這樣雲谷禪師接著給他開示,最後他才明白原來命是自己造的,自己造的自己當然能夠去改。所以立命之學,他能改造命運。改造命運必須要如理如法去修學,沒有一個不能改造命運的。所以他被算命算得很準,他很守本分,他都不打一個妄想,不過就是很消極。遇到雲谷禪師之後,他才積極的去改造命運,不再過著以前那種消極的生活。以前反正命中就是這樣,求也沒有用,是該自己的到時候就有,不該自己的打妄想沒有用。所以我們老和尚以前講《了凡四訓》,說了凡先生是標準的凡夫,他認命了,所謂標準凡夫就是認命了。那我們是凡夫,我們不標準,我們是不標準的凡夫,因為我們不認命。他是標準的凡夫。所以看相算命,能夠像了凡這樣就很難得,能夠認命就很難得,認命的人他就守本分。

  這句含義也有深廣淺深不同,實在講每句都是這樣的。如果延伸起來講,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本分。譬如說我是出家人,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本分事情。如果出家人自己本分的事情不做,去做不是自己本分的事情,那也叫分外營求。出家人本分的事情是什麼?弘法利生。出家人總不能去做生意買賣,去做生意買賣,這就不是出家人的本分的事情。做社會上一些慈善事業,也不是出家人本分的事情。慈善事業,出家人有錢,可以給居士去辦,出家人來帶個頭,給居士去辦。出家人如果自己一天到晚在辦那個,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就荒廢掉,那就不對了。因為每個人他的身分、他的地位不一樣,就要守住他自己本分的工作,把自己本分的事做好。所以每個人有每個人他分內的事情,分內的事情要做好,分外的事情你不能去營求,分外營求就錯了。所以這句延伸也是有這個意思在,各人有各人本分的事情。所以出家人弘法利生是自己本分的事情,如果不做這個做其他的,跟自己本分的事情不相干的,就是屬於分外營求,這就不對了。

  下面這句講『力上施設』,「力」是努力,很努力的向上建設,建設豪華房子、用具,甚至買車子,就是要去攀比,跟人家比賽,把精力都放在奢侈豪華的布置上面,都是超過自己本分的事情。自己本分,我們什麼樣的身分地位,我們就是所做的這一切,一定要符合我們現前的身分地位,這樣才合乎常理。這個禮,禮節講的也就是講這個,不能僭越,不能超過。像《論語》上講的,八佾舞,祭祀,三家都用八佾舞,孔子說僭越,超過他本分,天子他才用八佾,諸侯是六佾。他也用八佾,那就跟天子一樣,超過他本分,所以孔子就很不贊同這樣的,超過他的身分地位。所以孔子很重視這樁事情。這是「力上施設」,這個都是錯誤的。所以一部《論語》裡面講的這些,也都是有因果的。我們自己做一些超越本分的事情,下面的人他看了他也效法,你這樣做,他也學習,就是這麼做,學習錯誤的,大家都有果報,果報都不好。我們再看下面這句:

  【淫慾過度。】

  這句『淫慾』,欲望都超過,男女色,包括生活上一些欲望。「淫」這個字,如果是一個女字旁,是單指男女色欲,婬欲。如果是三點水,這個字就是廣義的。好像下雨下得太多,叫做淫雨。三點水的淫,淫雨就是下得太多,變鬧水災。這是形容我們的欲望,不管哪方面的欲望,不能超過,太過了就是淫。好像下雨下得太多了,變淫雨,淫雨就是水下得太多了,變成鬧水災。我們做什麼事,如果超過,欲望超過、過度,不節制,那就有災害。在生活方方面面都一樣。所以這個禮,禮節禮節,就是用禮來節制各方面的,你生活上各方面的,夫妻之間的欲望,還有生活當中種種的都要有所節制,就不能超過,超過就有罪過。

  【心毒貌慈。穢食餧人。】

  『心毒貌慈』,內心很惡毒,但是外貌表現得很慈和、慈祥。內心是很惡毒的,這樣的人當然是很可怕,如果我們不認識他,以為他很慈悲,其實他那個心是很毒的。有些人他的面貌很凶,嘴巴罵人很厲害,但是他心地是很好,豆腐心,刀子口,講話都會讓人聽了受不了,但是他的心並不壞。這樣的人我們比較容易了解,雖然不能接受,但總是知道他這個人,當面我們受不了他這種態度,但是暗中他不會害我們。如果「心毒貌慈」的人,知人知面不知心,外面好像對我們很好,他暗地做什麼對我們不利的事情,我們並不知道,這樣的人就很可怕。對待這樣的人,我們也要敬而遠之。這裡講的都是針對我們自己,我們自己不要有這樣的行為。如果有這樣的,就是要改過來,要改過。

  『穢食餧人』,「把變質髒腐的食物,拿給人吃」,這也是有罪過的。東西壞了再拿給人家吃,好的時候不拿給人吃,壞了才拿給人吃,這是有罪。以前我們在華藏圖書館,也曾經有人送我們一些過期的食物,就是食品日期超過了,超過了就賣不出去,賣不出去怎麼辦?拿到道場給師父吃,供養師父。大概他以為師父的胃腸都是金剛不壞的,就拿給師父吃。那個時候我們也為了惜福,反正人家送來就吃。後來是韓館長,她很注意這個,她很護持這個。她看一看,這個過期了,丟了,不能吃,你們吃出問題,那護法有責任。所以以前我們也常常收到過期的食物送來道場,我也沒有注意去看,好像人家送來是一番好意。這都是不對的,不能賣不出去,拿給出家人吃,出家人他還是人,吃到壞東西他還是會拉肚子的。他不是吃了沒事,阿羅漢就沒問題,因為問題我們不是阿羅漢,我們還是凡夫身,不是聖賢身。像佛菩薩吃到餿的東西,到他嘴巴都變成無上妙味。佛就沒有問題,實在講阿羅漢就沒問題。

  你看金山活佛,大家有沒有看過《金山活佛傳》?金山活佛最少他也是阿羅漢化身的,我們看他的行跡,就像濟公活佛一樣。濟公活佛,喝酒、吃狗肉,「酒肉穿腸過,佛祖心頭坐」,濟公活佛他有那個功夫。印光祖師在《護國息災法會法語》也講個公案,梁武帝那個時代,好像有個叫寶香法師,在四川的。他也是佛菩薩、阿羅漢來示現的,他要度那個鄉村的人,那個鄉村的人都是殺生吃肉的。有一天,他也拿個碗去托缽,他說你們也分一碗肉給我吃吧!這些人心想這個出家人也吃肉,今天怎麼想開葷?就供養他一碗肉,他就大吃,吃了好幾碗,魚肉、魚蝦吃了很多,吃進去。吃了之後,他叫人家挖一個大坑,他就往那坑裡面吐,吐出來那些魚跟蝦都是活的。那個死的讓他吃到肚子,吐出來變活的,那些鄉村裡的人看了就嚇壞了。後來那個村子裡面的人都不敢再殺生吃肉,他顯了這個神通。後來寶誌公禪師知道有一個人從四川來,他說四川的香貴不貴?他說,不貴,很賤。他就跟他講不貴,就要趕快走了,叫這個人去傳話。結果去傳話,這個禪師他就坐化了。這是佛菩薩示現。

  所以「穢食餧人」,變質的東西不可以給人吃。所以大家如果要拿東西給我吃,也不要拿壞掉的給我吃,悟道法師大概有功夫,可能吃下去要找醫生了。我們再看下面這句:

  【左道惑眾。】

  這是「以妖法邪術迷惑大眾」,我們一般講的旁門左道,他不是正規的,用旁門左道來迷惑大眾。現在我們佛門也很多這樣的,我都碰到過,常常有這些旁門左道來迷惑大眾,這個我們都要認識清楚。我們三寶弟子還是以三寶為主,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皈是回歸,依是依靠,如果跟三寶原理原則不相應,我們就不能去相信他的。有些人他就是被左道來迷惑,包括出家人都不例外,還是會被左道來迷惑。我們應當要依三寶,依三寶為標準。現在這種妖法邪術迷惑大眾,在社會上還是非常之多,非常多,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。更重要,自己不能用旁門左道去迷惑大眾。

  在《閱微草堂筆記》裡面就講一個公案,清朝時候有出家人就是變魔術、變把戲,晚上屋頂會有人在那邊跳,用這個方式來騙取信眾的恭敬供養。出家人也會用左道去惑眾,那就不是真正的佛弟子。《閱微草堂筆記》講的公案,是紀曉嵐先生他編寫的,講到黃鼠狼、狐仙,很多大仙、鬼神這類的,還有龍王,他記錄很多。紀曉嵐在乾隆皇帝時當了很大的官,《四庫全書》他是負責主編的,《四庫全書》他負責主持的。他記錄下來這個,不是迷信。他記錄下來這些事情,我們現在都看得到,我們都碰到過,我們都親眼看到、親耳聽到,怎麼會是瞎編的?不是的。所以他那個《筆記》,用我們現在話來講,叫新聞報導。新聞,發生的事情,然後根據事實上發生的把它記錄下來,新聞報導。所以他有親眼看到的,也有親自聽人家說的,他把它記載下來。

  我們想一想,他能夠主編《四庫全書》,你說他是沒有知識的人嗎?他沒有知識,乾隆爺會用他嗎?不會。他這樣的人,他容易受騙嗎?我想也不會。這樣的人,你編一個故事他就會相信嗎?我想大概也不會。這樣的人是知識分子,經史子集他負責主編的,他是總負責。聖賢書他們都讀過,你說他會亂寫嗎?他也不會亂寫。因為古人著書立說都是很嚴謹的,不像現在人,沒有什麼學問,也寫書要去流傳後世,寫的那個到底對不對都不知道。寫書流傳後世,你要對後世負責,如果你寫錯了,你去誤導別人,那你就對不起人,在佛法講,那就要背因果。所以著書立說不簡單的。一世勸人以口,百世勸人以書,所以書是流傳百世的,甚至流傳千年萬世的,這個不能隨便。

  《閱微草堂筆記》,他的文筆也好,以前我看這個故事,《閱微草堂》。另外一本是《聊齋誌異》,《聊齋誌異》蒲松齡寫的,那個小說它也不完全是小說,他是用小說的筆法去寫。好像我們現在說拍電影、拍連續劇,根據什麼什麼改編,他還是有個根據,不是完全沒有那回事情。實際上我們看看《聊齋》跟《閱微草堂筆記》,我們老和尚以前在美國,他有把《閱微草堂筆記》節錄,在《淨土集》裡面。所以我看了雪廬老人的《論語講記》,雪廬老人講,要學《論語》,要學《常禮舉要》,要看《資治通鑑輯覽》,《通鑑》就是講政治的,《輯覽》要學這個,要學《閱微草堂筆記》的文章,要看這個。我們看史、看經,看經長學問,讀史,讀歷史長見識。所以古人要讀經、讀史,史就是發生的事情,經是道理、真理,用真理來對照事實發生的事情,用這個理來印證這個事。在佛法講理事,有事就有理,有理就有事,《華嚴經》講「理無礙,事無礙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。所以我們要去讀這個東西,才會長學問、長見識。

  現在發生的事情,以前都發生過,只不過歷史重演。讀了這些,你就知道古人他怎麼去處理這些事情,我們讀了之後,我們也就知道怎麼來處理這個事情。所以多看這些書,大家看看這個也是有需要的。看《閱微草堂筆記》,那都是故事,所以以前我也想把這個拍成連續劇。現在拍的那個連續劇都不好看,看了沒味道;拍這個,有味道,你見識會很廣,你再看現在什麼附體,你就知道怎麼一回事。以前古書寫的,現在也有發生這個事情,以現在發生的事情再去對照古書寫的,那你不就印證出來嗎?就證明以前的確發生過的事情,因為現在也有。那不是古人亂寫的,現在你都有。

  所以有一年我到山東去,那個時候在山東做百七,有一個法師,他在山東附近的一個縣,他有個寺院,他是專門做助念的,還有很多附體的,他都專門收這種的。附體的、得重病的、要求往生的,他說開車八小時之內,他都可以去接的,接到他那邊去助念。他說你有病,你如果不想醫治,要想求往生,都可以送到他那邊,他負責助念,那些附體的他也收。有人就跟他講,那個附體都是假的,人去裝的。他說那個附體的,頭在撞牆壁,你說是裝的,你撞給我看看。講的人他又不敢撞,撞怕頭破了,不敢撞。所以這些事情我們都要多去了解。現在科技發達,社會媒體也很發達,所以有很多事情就不能像以前一樣,就用迷信兩個字就把它否定,也沒辦法去否定這些事情。

  過去台灣電視公司也拍過「中國民間故事」,早期拍的。現在年輕人不看這些,都看那些機器人,看那些太空人。實在講那個太空人,我讀了《感應篇》,我有個心得,太空人登陸月球回來之後,我看他的精神都會變樣。當時我讀了《感應篇》,看到太空人,我自己就有這種感覺。因為《感應篇》講,我們站在地球上久視日月,我們前面講「久視日月」,看得太久都有罪過。在這邊看,看太久都有罪過,你還踏上去,那罪不是更大嗎?那個時候我就在想,站在地球看都有罪,那還飛到月球上去,我一直在想。後來我在YOUTUBE網路上新聞我終於得到印證,說美國阿姆斯壯,第一個登陸月球的兩個人,那個時候我有看電視直播,他說為什麼登陸一次,怎麼沒有再登陸?就是精神出狀況。所以我得到印證,印證什麼?《太上感應篇》講的「久視日月」,就是對這個不恭敬,所以會有災禍。

  所以發明這些機器去登陸,登陸了有好處嗎?沒好處。有壞處,什麼壞處?在西方國家不相信上帝。原來信基督教、天主教,知道上帝,還會尊重上帝,還怕上帝,怕上帝來處罰。現在登陸月球,宣告上帝死亡,沒有上帝,那人家都不信了。西方人如果不信基督,不信上帝,那跟東方一樣,不信宗教,不信神明,那個後果是一樣的。你相信有上帝還會收斂一點,你不相信有上帝,那就肆無忌憚,什麼事都能做,反正也沒有上帝。《聖經》講的那個上帝,我們飛上去根本沒看到。所以現在人,人心就愈來愈不好。登陸月球有什麼好處?又沒有搬一個金子回來,也沒有,有什麼好處!所以這些科技發達,英國湯恩比博士講,盲目發展。講得真的不錯,該發展的要發展,不該發展的它也發展,這些都屬於左道。這個也屬於左道,不該發展的科技,你發展出來,也是屬於『左道惑眾』。

  現在左道我們不能以以前說妖法邪術,妖法邪術現在都不夠看,現在最大的左道就是手機,那個惑眾最厲害的。現在哪個人不受到這個迷惑?大多數人逃不了,現在只有老和尚沒有受影響。來這裡上傳統文化的課,手機要收起來,那就不會被迷惑。關到監獄裡面的人,不能看手機,那個也不會受迷惑。一天到晚,在中國、外國,大家低著頭就是看手機。那內容是什麼?如果聽老和尚講經,那就很好,這也是很好的工具,到哪裡都可以聽經。如果不是聽經,看亂七八糟的,那些都叫「左道惑眾」。所以這句你不能呆呆板板的給它看作妖術迷惑的才是左道,現代這些科技,不正當的內容統統是左道,來迷惑大眾的。不相信倫理道德,相信這些科技,造成世界動亂。

  所以我們還是回歸傳統比較好,現在這個戲劇也是,我覺得中國民間故事我們可以提倡提倡,我們老人先看看,帶年輕人也看一看,讓他來了解一下傳統。我們台灣有一個,在二十幾年前一個電視的演員,現在要跟她先生到北京去了,他們也開了個影視公司,同修給我介紹。她以前也演過中國民間故事,她演觀世音,多看這個也比較好,不管怎麼樣,比那亂七八糟的好。有中國民間故事,還有一些鬼神的,我就說你拿來給我看看,我出家三十幾年都沒機會看。現在他們都把這個賣給YOUTUBE這個公司,這網路上都可以點閱下來。我看這個課我講得很快,快講完了,講完了有時間,看大家有沒有興趣要看,我來挑幾部給你們看,中國民間故事。這個民間故事有一些它有啟發性的,都是比較勸人斷惡修善這方面,寓教於樂。現代年輕人他不看這些了,看到這個,他就兩個字,迷信。但是現實生活當中,你遇到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,你親眼看到、親耳聽到,怎麼會是迷信?我們再看下面:

  【短尺狹度。】

  尺寸,度量衡。尺寸,「尺度不公,買入量長,賣出量短」。譬如說賣布,賣個一尺,一尺的長度它有規定的,政府有規定這個尺寸,長度一尺多長。以前我看那個賣布的,就是用那個尺一直量一直量,賣布匹的,用尺一直量,看你要買幾尺。如果賣的人他把它量少了,賣的價錢還是那個長度的價錢。譬如說買十尺,他量九尺給他,收十尺的錢,給他實際上是九尺的布,這叫『短尺狹度』。做生意,這就不公平,現在消費者有保護消費者基金會,這現在都可以去告狀的。下面是:

  【輕秤小升。】

  「秤升不平,賣出稱輕,買入稱重。」以前秤子有個秤錘,還有磅秤,磅秤有兩頭的,後來有發明一個表。以前我們賣菜用磅,然後秤幾斤幾兩。以前跟我母親賣菜,我就去玩開關,那個可以轉的,轉一轉,秤下去你看一斤,實在是不夠一斤,如果要去動手腳。我是沒有動手腳,我都是調到正確的賣。我們賣菜後來收起來,為什麼收起來?我們對面那家他也賣菜,一樣賣菜,我們一斤賣十塊,他五塊。一樣的菜,你要到哪一家買?你當然去他家買,我們就倒閉了。後來我就想,奇怪,你菜去中央市場批發的,我們也是中央市場批發的,怎麼可能差這麼多?砍頭生意有人做,虧本生意沒人做的,你怎麼做虧本生意?難道你有那麼多錢去虧嗎?如果你有那麼多錢去虧,你也不要在這裡做這個小買賣,我就想想不通。

  後來跟我母親、我弟弟,我們就很心不甘情不願的去打聽,結果是怎麼樣,我們對面那個賣菜的,他一面買菜,一面給人家偷菜,一面買一面偷,偷的不用本錢,當然他可以賣便宜。我們倒了,後來倒閉了。後來倒閉,我媽媽去出家,倒閉,生意做不起來,去出家了。後來我就跟我母親講,我說那個大概也是菩薩,如果他沒有給我們弄得倒閉,我看妳也不會出家。她說,是!如果賺錢,我是放不下的,虧本只好放下。這個也不是壞事,他也幫助妳出家,還不錯,不然妳現在還在賣菜。所以現在想一想,對面那個菜攤他也是菩薩,叫我們放下,用這種方法讓我們倒閉。

  在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裡面有一個公案,在明朝時代有個商人,他的秤頭灌水銀,所以秤給客人看,古時候是一斤十六兩,台灣現在還是一斤十六兩,所謂半斤八兩,就是一斤是十六兩,我們自古以來都是一斤十六兩。但是現在大陸聽說不是一斤十六兩,是一斤十兩。傳統的是一斤十六兩。他偷這個秤,偷斤減兩,用這樣來致富,賺了很多錢。臨終的時候告訴他兒子,他跟他兒子講,他說你知道父親為什麼賺這麼多錢嗎?就是靠那個秤錘作弊,灌水銀。所以客人看就給他看,他秤的重量就是這樣沒錯,實際上沒有那麼重,但是賣他那個錢,他是賺取這個暴利。他兒子很有善根,知道父親做這個是不好的事情,沒有道德的,商業要有商業道德。他也很孝順,表面上答應他父親,他父親過世之後,他就把假的秤錘毀掉,用真的。用真的沒有多久,他生了兩個兒子,他兩個兒子就死了。他就心很不平,他說我父親一生都用偷斤減兩的這樣致富,父親臨終給他講這個事實真相,他有良心,不願意照他父親這樣做,把假的磅秤換成真的,怎麼老天還給我這樣的報應?讓我兩個兒子死了?他心裡很不平。

  那天晚上他就做了一個夢,夢到天神來給他托夢,他說某某人你不要不平,就是因為你有良心,不依照你父親用這種假的磅秤去欺騙人賺取暴利,所以上帝命令把你那兩個兒子收回來。你那兩個兒子是什麼?是煞星來的,要來破你們家的。你父親賺這個不義之財,所以上帝派這兩個(就是他的孫子)來破他的家。他說現在因為你改過來,所以上帝又把這兩個煞星收回去了。所以你兩個兒子死了,你不要傷心,上帝很快會再派兩個好的兒子來給你。後來他夢醒了,結果沒多久,他又生了兩個兒子,這兩個兒子不是來破家的,是來幫助他們家道的。有這個公案。所以鬼神記善記惡都記得很清楚,不會差錯的。但是因果如果不明瞭,難免就怨天尤人。我們再看下面:

  【以偽雜真。採取奸利。】

  這裡『偽』就是假的,摻雜在真的裡面。賣東西摻雜假的,在這個當中『採取奸利』,用這種不正當的方法獲取利益,「以偽雜真」。這個商人,我們現在常常看到新聞報紙報導,賣假的貨品。在台灣,以前我三哥在世,他住阿里山。大陸同修如果去台灣玩,都一定到阿里山。如果大家去過台灣,你沒有去阿里山,等於沒去,還是要再去的,等於沒去。阿里山好像是台灣的代表,所以諸位同修沒有去過阿里山,你要不斷去台灣。

  我三哥的道場在阿里山的半山,三分之二的地方,他們那邊都是種高山茶。我三哥在世的時候,跟那些茶商很熟的。我三哥喝茶也變成茶仙,那個茶他入口就騙不了他的,真的假的,所以變茶仙。他們賣觀光客,觀光客來遊覽,大陸、台灣,反正觀光客上山去遊覽,就去買茶葉。賣茶的就泡給大家喝,他就在茶桶就抓,抓起來泡給大家喝。喝了,這個好,大家就買了。買回家,不一定是當場喝的那個味道,好像不太一樣。我聽我三哥講,那個有摻假的,也有真的,也有假的,所以沒有當場喝的那麼純。我說怎麼會?他明明泡是從那個桶拿出來,賣也是從那個桶拿出來包給他的,那怎麼會假,他又不是到其他桶子拿的。他說:你不知道,那個桶子裡面一半裝真的、一半裝假的,然後抓的時候真的抓一半、假的抓一半。我說:原來是這樣。所以我們去買茶葉就要透過熟人,他不敢騙我們,不然我們花真的錢買那個摻雜的。不過買就買了,假就假,反正也喝了,也不要去太計較了。不然你要怎麼辦,去把他的店砸掉嗎?不過我們內行一點去買,總是比較不吃虧。這是講做生意不可以這樣。做生意,你真就真,假就假,不可以「以偽雜真」。

  當然我們也不是說所有的商人他都是這樣的,這樣講也不公平,有些真正老老實實的商人,他真的是這樣賣,我們也不能冤枉他們,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。好像有一、二家是這樣幹的,也不代表所有的商家他都是這樣。還是有些商家他還是有良心的,所以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,這個我們要知道。只是舉出一個例子,讓大家知道這樁事情。所以大家以後去阿里山買茶,你不要說悟道法師說的,反正你就看清楚一點,你走過去看他抓的,那你看了,他就不會抓錯了,你就買到真的。我們再看下面這句:

  【壓良為賤。謾驀愚人。】

  「仗勢恃財強迫清白人家操守賤業。」賣良為娼,這個罪過很重。這是良家婦女,用勢力強行、強迫她去操作賤業。『壓良為賤』,這個罪過很深很重。『謾驀愚人』,就是「欺騙愚笨的人」。愚人他沒智慧,你還去欺騙他,那真的很沒良心,不應該。應該你要幫助他,怎麼還忍心去欺騙他?下面講:

  【貪婪無厭。咒詛求直。】

  「對名利財勢貪得無厭。」這就是俗話講的,人心不足蛇吞象,貪心無有止境。所以我們對於這些名利要看淡,縱然不能放下,我們也要看淡,不能貪求無厭。一個人知足常樂,一個人知足,睡在地上就好像在天堂;一個不知足的人,在天堂他也不快樂,因為他總感覺有缺陷。所以知足常樂。佛在世示現給我們看的,就是知足常樂。佛的物質生活是降到最低的,三衣一缽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。三件衣服,五衣、七衣、九衣,五條衣、七條衣、九條衣,三衣。五衣是工作的衣,作務衣;七衣就是我們做法會、誦經;九衣就是有盛大的集會,算是出家人的禮服,才披九條衣。我們現在披的都是二十五條的祖衣,我們現在個個都是祖師大德。佛這個制度,三衣,五衣就是作務衣,工作穿的。所以出家人不是不要工作,不是出家人坐在那邊人家來供養,坐著吃,都不動的,不是這樣的。如果是這樣,那還要五衣嗎?不用了。

  所以弘一大師,他的《講演集》裡面有摘錄佛的一部經,那部經很短,才兩行,兩行文字,那是什麼經?掃樹葉的經。有一天佛起來,祇樹給孤獨園,樹葉掉了滿地,佛就拿掃把來掃樹葉。眾弟子看到佛在掃樹葉,大家也跟著掃,老師在掃,我們怎麼可以站在那邊看?趕快掃,掃完之後,佛就講了一部掃樹葉的經。就是掃啊掃,掃樹葉。佛說掃樹葉,你把這個地掃乾淨,將來會生到天堂,清淨,地保持乾淨。所以我們把環境整理乾淨,就是掃樹葉。你不要看到這部經,我們這房子裡面沒有樹,地髒了就不用掃,因為那是掃樹葉,如果你這樣看就看呆了。過去雪廬老人在台中講,過去讀書人讀了書,不會在生活上用,不能舉一反三。孔老夫子講,「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」,他不教了,不能舉一反三,那就沒辦法教他的。所以讀書人不會運用,讀死書,叫做書呆子。學佛,讀了佛經不會活用,叫做佛呆子。讀書叫書呆子,學佛叫學成佛呆子。現在學成佛呆子很多,你不相信嗎?不相信,我找幾個給你看看,學成變佛呆子。所以你看到佛在掃樹葉,就是整理環境。古時候那個時代沒有像現在這個建築,現在的建築地髒了,你就要去把它打掃乾淨。你這樣掃乾淨,整理乾淨,你將來就會生天堂。如果弄得很髒,那會下地獄的,特別是佛堂。我在大陸上看到很多寺院,大殿髒兮兮的,拜墊擺得歪來歪去的。我恨不得去把它掃一掃,又不能亂動。所以有看到拜墊歪了,我都會去把它調整,把它擺正,要清潔。你看那個大殿,供佛的地方弄得髒兮兮的,對佛一點恭敬心都沒有。

  所以我們出國,去看看人家的長處,人家優點我們要學習。日本的寺院再小,它都乾乾淨淨的,你去看都一塵不染,乾乾淨淨的。再小的寺院它都很乾淨,讓人家進去,雖然小,但是你看到它整齊乾淨,一進去,你就感覺肅然起敬,對佛就肅然起敬。如果弄得髒兮兮的,髒亂不堪,看都不願意去看。在我們中國,很多天然這種好的環境,人不會去維持,破壞那個好環境,真的非常可惜,這都要改進的。

  這是講貪。三衣一缽,日中一食,一天吃一餐。樹下一宿,樹下打坐,因為印度是熱帶地區,所以可以住在樹下。以前的人身體也比較好。現在在我們中國地區,如果夏天還可以,但是夏天,如果我們露宿在外面也會感冒,現代人的體質不如以前的人。佛陀他是金剛不壞身,風吹雨打,他們都禁得起,佛弟子也是一樣。我們現在末法時期,眾生的體質差很多,原因就是環境的污染。食物的質量也不如以前,一樣那個東西,譬如說大米、玉米、水,那個營養也不如古時候。所以唐朝時候的人喝的水,跟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的水就不一樣。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,就是我們中國周朝那個時代,周朝時代那個水,你就喝那個水,就比你喝那個乳酪還營養,喝那個水就比乳酪還營養。所以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,中國周朝的時代,喝當時那個水,就等於喝唐朝時候牛乳去製作的,現在講起司,比那個還營養。那現在唐朝距離我們現在一千多年,唐朝距離釋迦牟尼佛也一千多年,我們現在吃的起司不如唐朝人喝的水,它的水比我們起司營養。我們現在吃到的起司,還不一定吃到真的。如果像剛才講以偽雜真,那吃下去,都是毒。所以現代人他身體體質不一樣,無法跟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人比。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的人,他身體好,他的水沒有污染,水的養分高。這是根據每個時代人的福報不一樣,這個時代的人福報大,他的環境,吃的也好,喝的也好,用的也好;福報差,吃的不好,喝的不好,用的也不好。我們現在不要說,我們吃的比以前人多、豐富,我們有沒有比古人福報大?沒有。我看沒有,為什麼?吃的都是一些假的、一些化學的,吃的都是毒,愈吃身體愈不好,那好在哪裡?我都吃出四高,那有什麼好處?都快吃死了,那有什麼福報?遭罪了,那有什麼福報。所以現在講求健康飲食也是比較好。所以佛陀給我們示現三衣一缽、日中一食、樹下一宿,這是教我們不要貪。我們現在出家人也不能跟佛陀時代相比,不要說跟佛陀時代,跟唐朝時代的人也不能比;不要說跟唐朝,跟明清也不能比;不要說明清,跟民國初年的這些高僧大德,我們也不能比。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,我們總是要盡力來學習。

  下面這句『咒詛求直』,就是「對天地神祇咒詛,證明自己理直」。發這個咒、發這個誓,這是對天地神祇不恭敬,不可以這樣。所以有什麼不平,也不能對著天地神祇來發咒詛,證明自己是對的。再看下面這句:

  【嗜酒悖亂。】

  這條就是五戒講的酒戒。『嗜』就是嗜好,嗜好喝酒。在我們中國人辦酒席,「無酒不成席」,宴席沒有酒就不成席,一定要有酒,所以叫酒席酒席。此地講的關鍵就是下面『悖亂』,「悖」就是違背,「亂」就是亂性。「嗜酒如命的人,容易做出違反德性的事。」如果喝了酒不悖亂,那也還好,反正他不出事。特別現在全世界對酒駕處罰得很嚴,你喝酒去駕車,你肯定牌照要被吊銷,如果出了事情還要被判刑,還要被關。

  我們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這段。好,我們下課,阿彌陀佛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