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無量壽經玄義  (第八集)  1989/11  新加坡  檔名:02-004-0008

  諸位同修,請掀開經本第十九面,第七行,從第三段看起:

  【凡夫帶業往生同居土,以親聞佛訓故,無退轉故,壽命無量故,故必於此一生,圓斷諸惑,圓淨四土,故生同居,亦即生上三土,故曰圓生四土。】

  前面將西方極樂世界四種淨土,給諸位做了個簡單的報告,今天這一段是做了個總結,這個總結非常的重要。因為往生西方淨土與十方如來的淨土都不相同,不同的地方在哪裡?就是『圓生四土』,就是這一句。我們知道十方淨土都是有隔礙的,隔是間隔,同居土裡面沒有方便有餘土,方便有餘土裡面也沒有實報莊嚴土,它是一層一層,當中是有間隔、有障礙的;唯獨西方淨土很特別,它沒有隔礙。沒有隔礙,換句話說,四土有沒有?有!確實是有,雖有,它當中沒有間隔,沒有障礙,四土好像是在一起。所以一生一切生,這是與十方諸佛淨土大大不相同的處所。

  在結論裡面告訴我們,這幾句話非常之好,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凡夫。我們一品煩惱也沒有斷,帶業往生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當然是凡聖同居土。雖生到凡聖同居土,我們每天見到阿彌陀佛,每天見到觀音、勢至、普賢、文殊、彌勒這樣的等覺菩薩,天天見面,天天聞法。聞法是從來沒有間斷的,不但阿彌陀佛說法不間斷,西方極樂世界依報正報統統說法。在《觀經》裡面我們見到,西方世界寶樹非常之多,處處都有七寶行樹,樹下佛都在那裡說法,都是阿彌陀佛。

  在西方極樂世界,彌陀的化身無量無邊。如果不懂得這樁事情,也許我們會懷疑,阿彌陀佛說法在他那個講堂說法,西方世界那麼大,人那麼多,我們怎麼能跟阿彌陀佛見面?怎麼能夠親聽他說法?殊不知彌陀化身遍滿國土。像我們現在用電視,電視不是立體的,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身就跟阿彌陀佛本人一樣。觀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現無邊身,處處為一切眾生宣說妙法,這真正是不可思議。所以此地講『親聞佛訓故』,佛的教訓,親聞佛的教訓。『無退轉故』,後面要跟諸位說明,什麼叫不退轉。『壽命無量故』,佛的壽命無量無邊,沒有法子計算,所有一切往生的大眾,壽命也跟佛一樣,無量壽。不但有情眾生是無量壽,無情的眾生也是無量壽,像西方極樂世界的樹木花草它也沒有凋謝。不像我們這個世界春生夏長,秋天樹葉就落了、凋零了,西方極樂世界沒有,所以這些樹木也是無量壽。

  有這麼樣的殊勝,所以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,『必於此一生』,這個法門是一生成就的法門,必定在這一生當中『圓斷諸惑』。惑是煩惱,佛在經上把這麼多的煩惱分成三大類:見思煩惱,塵沙煩惱,無明煩惱,分成這三大類。這三大類的煩惱,如果見思煩惱斷了,就證小乘阿羅漢果;塵沙煩惱斷掉,就是實教的菩薩,不是權教,是實教的菩薩,也就是真實的菩薩;無明煩惱要是斷盡,那就成佛了。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圓斷諸惑,圓是圓滿,三大類的煩惱統統可以在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斷盡。諸位想想,這就是一生必定證得圓教的佛果。

  圓生四土,圓是圓滿,一絲毫欠缺都沒有,圓圓滿滿的,一生一切生。十方世界,九法界的有情不管是生到哪一個土,像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們生到西方世界是實報莊嚴土,也同時生其他的三土;我們帶業的凡夫生凡聖同居土,同時也生其他三土,這叫圓生。這是他方世界裡面沒有的,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個特別的境界。底下說得很清楚,「故生同居,亦即生上三土,故曰圓生四土」。下面要把「不退」簡單的跟諸位介紹一下。

  不退就是進步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他為什麼一生成佛?實在說,真正的原因就是不退轉。我們這個世間修行成就很難,難在哪裡?難在進得少,退得多,確實進一步退十步,進進退退永遠沒進步,這是一樁很可怕的現象。我們在經上讀過,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子,他們在過去生中曾經住菩薩道,曾經供四百億佛,這個善根不算少。可是釋迦牟尼佛成佛,他們還作王子、作長者,長者就是居士,你看看從菩薩退成這個樣子。阿闍王子這批人是這種情形,我們想想,我們在座的同修們跟阿闍王子沒有兩樣,你們過去也曾經發了菩薩心行菩薩道,也曾經供養幾百億佛。你要沒有這個善根,你今天怎麼能夠遇到這個法門?《彌陀經》上世尊告訴我們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」,遇到這個法門一定是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緣成熟,這個緣今天成熟我們才遇到。

  如果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再要不精進,換句話說,還是免不了要退轉。這一退就退了很大的一步,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想想,來生能不能得到人身?很難!得人身是真難,失人身太容易了。人身失掉之後,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到三惡道去,三惡道的壽命相當之長。我們世俗人常講,人死了就作鬼,這個說法是很勉強的。六道輪迴,你怎麼肯定他死了一定墮鬼道?其餘還有五道,為什麼說他一定墮鬼道去?大家都這麼說法,想想看也不無道理,也就是說,人死了以後墮到鬼道裡面佔大多數。鬼是什麼原因去的?貪心去的。你們看看這個世間人哪個人沒有貪心?沒有貪心不墮鬼道,沒有瞋恚心不墮地獄道,沒有愚痴心不墮畜生道。貪瞋痴!

  我們看現前這個社會,中國、外國,貪瞋痴三毒增長,一年比一年厲害。我們就可以知道,他將來往哪裡去?必定往三惡道去,這就是說得很清楚、很明白了,不到西方去,就到三惡道去。這個路要自己慎重的選擇,如果要決定往生西方,不退轉非常重要。我們看底下一段:

  【極樂勝於十方者,首在帶業凡夫,一生彼國,便不退轉。】

  這是說極樂世界比十方諸佛剎土殊勝的地方,在哪裡?在不退轉。不退轉有三種,第一種是:

  【位不退,入聖流,不墮凡夫。】

  位是地位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凡夫修行成佛需要三個阿僧祇劫,這三個阿僧祇劫就從位不退這個地方算起,他決定不會再退到凡夫地位。我們生生世世修行,實在講都沒有證到位不退,如果證得位不退,早就成就了,不會再到此地來了。生生世世沒有證得,所以一退還是退到凡夫,還是退到三途。這樣子生生世世所搞的是六道輪迴,即使是出家受戒也沒有用處,出家受戒沒有證得須陀洹果,還是要輪迴,還是要退轉。第二:

  【行不退,斷見思,伏塵沙。】

  這個『行』是講大乘菩薩行,就是修六度萬行。見思煩惱斷了,是阿羅漢以上的境界,塵沙惑雖然沒斷,他能伏住。

  【恆度生,不墮二乘。】

  不會退到小乘,就是菩薩,菩薩不會退轉到小乘。為什麼?諸位在此地要看出『伏塵沙』,他有這個能力。塵沙是比喻煩惱、習氣、誘惑之多,就像塵沙一樣。諸位想想,我們自己煩惱習氣,外面社會這六塵境界種種誘惑,我們會不會動心?果然不動心他就不會退轉到二乘;這些境界裡頭還會動心,還會受這個干擾,所以有許多菩薩退到小乘。小乘什麼?獨善其身,度不了別人先度自己。菩薩道難行,菩薩要修忍辱波羅蜜,樣樣都要能忍耐,《地藏經》上講的「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」,沒有很大的耐心沒有法子。所以菩薩能伏塵沙惑,不為外境所動;雖然塵沙惑沒斷,不為外境所動,他不會退到二乘。第三:

  【念不退,破無明,顯佛性,念念流入如來覺海。】

  這是最高的。與如來一切種智相應,也就是我們常講的,與無上正等正覺相應,這是不退裡面最高的境界。底下說:

  【此土修證三種不退,位不退,藏初果,通見地,別初住,圓初信。】

  位不退四教都有。藏教是初果,藏教就是小乘須陀洹果,通教是見地,別教的初住,圓教的初信,這統統都是位不退。第二:

  【行不退,通菩薩,別十向,圓十信。】

  行不退裡面,小乘沒有。通教菩薩位,別教十向,圓教十信。第三:

  【念不退,別初地,圓初住。】

  念不退,通教沒有,別教初地,圓教初住。這一段的講法統統依天台教義,詳細都在《天台四教儀》裡面。

  【要解云,五逆十惡,十念成就,帶業往生,居下下品,皆得三不退。】

  這是蕅益大師說的,這幾句話我們要把它記住,這是顯示淨土的殊勝。五逆十惡在通常講是要墮地獄的,決定墮阿鼻地獄。前面跟諸位報告過,他在臨命終時,第一,他頭腦清楚,他不迷惑;第二,遇到善友,勸他念佛求生淨土;第三,他聽了之後,真正相信發願懺悔,十念一念都可以往生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證三不退,這個不得了,這個果報不可思議。諸位想想看,得三不退最起碼的是圓教初住菩薩,別教的初地!這個諸位要知道,真正叫難信之法。你看他跳級跳得多快,跳得多高!從阿鼻地獄一下跳到圓教初住菩薩,這還得了,這不得了!圓教初住菩薩,在通常講,禪宗裡面講,明心見性了;不見性不是初住菩薩,初住菩薩是見到本性了。所以這個法門真正難信。

  夏蓮居老居士在偈子裡頭說「佛說難信誠難信,萬億人中一二知」,實在是難信,教下許多大德看到這個都懷疑。所以本經所宣說的,全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,就是連等覺菩薩也不能完全知道,何況我們凡夫,這是我們應當要記住的,能夠相信,這個人的確是有福。我們相信的依據,信佛的聖言量,相信佛絕對不欺騙我們,佛教我們不妄語,他哪裡會打妄語?相信佛給我們講的句句真實。底下一節給我們說明:

  【極樂不退之因緣有五。】

  為什麼極樂世界不會退轉?那邊的緣好,我們這邊的緣不好,叫我們退轉的緣太多了。西方極樂世界只有叫你精進的緣,沒有退轉的緣。第一個:

  【彌陀大悲願力攝持。】

  換句話說,你在西方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時時刻刻照顧你,就像母親照顧嬰兒一樣無微不至,這樣來照顧你。因為阿彌陀佛有本領分身,西方極樂世界有多少人,他就可以分多少身,這個不可思議。我們在《無量壽經》看到,每個七寶樹下阿彌陀佛都坐在那裡講經,你想想看阿彌陀佛的身有多少?化身無量無邊,時時刻刻照顧你。這是願力的攝持,他這個願是兌現了,不是空願,願兌現了。第二:

  【佛光常照,菩提心增進。】

  佛的光明,佛光照注能夠滅罪,能夠消業障,能夠消無明,退緣當然沒有了,有這樣的功德,所以菩提心增長。第三:

  【六塵水鳥悉演妙法,增其正念。】

  西方極樂世界隨時隨處都聽到講經說法,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人沒有邪思、沒有邪念。我們今天宣揚正法的人太少了,俗話說得很好,「邪不勝正」,又說「不怕不識貨,就怕貨比貨」。一般眾生我相信頭腦都相當的清醒,但是沒有聽到佛法,聽到那個邪法聽聽也不錯,他就去了。如果正法叫他聽聽,他比較比較,正法比那個高明,他自然就來了。所以今天,我們當前這個社會是個自由民主的社會,是個開放的社會。所謂開放,就是言論自由、思想自由、出版自由,這一自由,邪說比正說不曉得多了多少倍,這個事情麻煩大了。佛在《楞嚴經》上說得好,「末法時期,邪師說法,如恆河沙」,說正法的人是愈來愈少,說邪法的人是愈來愈多。你想想看,這個社會會有什麼樣的結果?這個結果就是空前的大劫難。災難怎麼來的?邪知邪見變現出來的,非常之可怕。

  前幾天我去拜訪演培老法師,他見到我問我台灣的情形,他說你從台灣來,應知台灣事。我說:阿彌陀佛,我雖然從台灣來,台灣的事情我不知道。在談到對於時局的觀感,他老人家很關心,他問我,我向他老人家報告,我說:我們這一代的中國人很苦,對於全世界、對於歷史做了空前的犧牲奉獻。他就問我這個話怎麼講?我說:大陸上十億同胞在那裡試驗共產主義,全世界人都嚮往共產主義,我們中國大陸十億人在做試驗。經過四十年的試驗,證明這個主義行不通,這個主義帶給人很多的災難,這個主義行不通。我們這樣的犧牲奉獻,告訴全世界這共產主義行不通。現在台灣兩千萬同胞又在試驗民主主義,民主主義能不能行得通?我說還是行不通。為什麼?不管什麼大小事情都要打上街頭,搞的社會混亂,永無寧日。我說這個試驗到結果,民主主義也行不通。

  他老人家問我:那你贊成什麼?我說我贊成還是有皇帝好。他說你是封建主義。真的,我贊成還是皇帝好,民主主義、共產主義都沒有從前皇帝好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從前皇帝,說老實話,我們中國昏君很少,你去看看歷史,昏君不多!皇帝十之七八都是非常的賢明,能夠顧慮到老百姓的生活,這好皇帝。皇帝用人才,提拔人才,替社會造福,替國家造福,替老百姓造福。民主制度底下沒有人才,你想想看,哪一個有道德、有學問的人會跑到街上掛個紅條子,「你們投我一票」,這說不出口!「我怎麼怎麼好」,你想想看,能說得出口嗎?說不出口!變成怎麼樣?好人你請他出來,他都不出來。

  你想想看,當年諸葛亮住在隆中,劉備請了三次才把他請出來,一次、兩次人家不出來。為什麼?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無事,這個多清閒、多自在!作了官有什麼好處?什麼好處都沒有。從前作官廉潔,又不能貪污,天天動腦筋替老百姓造福,他什麼都得不到,所以他不願意去幹。誰願意去幹,那就是給大眾服務,犧牲奉獻,他們不太願意去幹的。賢明的領袖,所謂禮賢下士,這樣子把他聘請出來,為社會、為百姓來服務。所以,以前作官的都是抱犧牲奉獻這種精神,都推辭。現在是搶著做,哪有這種事情!所以我這個頭腦裡頭的觀念,還是要出皇帝,天下才太平,皇帝不出來,我看天下是太平不了。

  這就講到正知正見與邪知邪見,邪知邪見一氾濫,正知正見逐漸消失,這是社會上最大的憂慮。這樣的憂慮今天就擺在我們面前,我們怎麼辦?所以我前年第一次到新加坡,看到貴團這塊招牌,「新加坡佛教青年弘法團」,這個了不起!佛教確實需要青年來推動,佛法需要青年來弘揚,弘法團這個名稱也是廣博無邊。佛教青年弘法團這裡面內容,把整個大小乘、顯教密教、宗門教下統統包括盡了,這個名實才相副。確實,這個組織的任務、性質是要弘法利生、續佛慧命,是要達到正法久住,才不辜負這塊招牌,名實相副。

  所以,我希望弘法團才生長,這是在生長的階段,還沒有到開花結果。這一個道場不夠用,至少要十個、二十個。為什麼?我們有十幾二十個宗派!現在第一個淨宗學會成立,淨土宗,一宗;我們弘法團總不能說只弘揚這一宗,弘揚這一宗的話不能叫弘法團。淨宗學會成立了,看什麼時候再成立禪宗學會、賢首宗學會、天台宗學會、法相宗學會、律學會。逐漸逐漸大小乘各宗各派都成立了,這裡面培養有修有學的年輕的法師。

  我跟諸位說,法師不一定要出家,在家也叫法師,你來修學佛法弘法利生,在家也叫法師。出家人的專稱,只有比丘、比丘尼是出家人專稱的;和尚、法師,男女老少、在家出家統統可以稱的,和尚也可以稱的,在家人可以稱。和尚是印度話,翻成中國意思是親教師,就是我們中國人稱老師,學生對老師,學生稱老師。我們學佛法,傳授佛法的這個人就是我的和尚,是我的親教師。我學佛,我的親教師就是在家人,李炳南居士,我稱他和尚,孔德成先生也稱他和尚,他沒有出家,他是在家居士。所以諸位要曉得,和尚跟法師在家人可以稱,比丘跟比丘尼、沙彌、沙彌尼這個在家人不能稱,決定是要出家的。所以有些人家庭裡面,看到你學佛就怕你當和尚,你說當和尚沒有關係,和尚可以不要剃頭,要跟他講清楚,和尚就是老師。

  學了佛一定發心當和尚,要發心做老師,要來講經說法,弘揚佛教,教化眾生,這樣社會正知正見的人就多了,邪知見就不怕。剛才說了他們會比較,這一比較,他就會修學佛法,遠離邪法。可見得弘法團的使命是何其的偉大!這個使命非常之重,也非常之遠,任重道遠。這也是我期望你們貴團以及每位同修,你們多半都是弘法團的團員,也是淨宗學會的會員。我們能夠體察阿彌陀佛、本師釋迦牟尼佛普度眾生的大慈悲願力,我們要把這個慈悲願力發揚光大,救度這個世間苦難的眾生。這是說第三條的六塵說法。第四:

  【純諸菩薩以為勝友,外無魔邪,內無煩惱。】

  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外道、沒有魔,統統是菩薩,前面跟各位報告過了。諸佛剎土都是十法界,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法界,菩薩法界,而且統統是普賢菩薩。我們在經上讀過,這些菩薩「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」,統統都是普賢菩薩,也就是從初信位到等覺,五十一個位次全是普賢菩薩。這個世界是無比的殊勝,你沒有惡友,所以你不會退轉。外無魔邪,內無煩惱,這是不退轉第四個原因。第五:

  【壽命永劫,與佛齊等。】

  你不會退轉,壽命長,也就是不會墮落,這一條就是壽命短他自然退轉。你想我們在這個世間修行,我們壽命短,縱然這一生非常用功精進,好,活到一百歲,長壽;死了以後,來生又得人身繼續不斷再修行,你總不能一出生就修行,辦不到的。你出生是嬰兒,慢慢把你養,你就是最快也得要十五、六歲才懂事,才能開始再修;換句話說,這十五、六年不就退轉,忘掉了!這是隔陰之迷,前一世所修的都忘得乾乾淨淨,這一世遇到佛法,從頭再來起。生生世世都是從頭來起,這個很苦,功夫不能夠接上去。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,沒有生死輪迴,所以他不退轉。有這五種原因,所以那邊的人個個都是圓證三不退。再看底下這一段:

  【此凡夫易生之同居淨土。】

  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帶業凡夫很容易得到,容易往生。

  【行人不須斷惑消業。】

  這個要記住,不要斷惑,不要消業。

  【只要信願持名。】

  這是往生淨土的三個條件,叫三資糧。只要你真正相信,真正肯去,這就是發願,我一心一意希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這是願,真正發願;肯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這是行,持名。這三個條件具足就行了。

  【下至十念,皆得往生。】

  十念往生前面跟諸位說過,說出這個法門容易,真正是容易,下手容易,成功高,成功太高了。

  【永離諸苦,位登不退。】

  永離諸苦就是永離六道輪迴,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跟六道輪迴完全脫離了,不再搞六道輪迴。

  【一生補處,不可思議。】

 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必定在一生當中證到補處的菩薩地位。補處就是等覺菩薩,後補佛,像觀音、大勢至、彌勒菩薩、文殊、普賢,證到他們這樣的地位,你一生當中決定成就。

  【是乃十方世界之所無,故為千經萬論所同讚者也。】

  佛在大小乘一切經裡面,講到十方諸佛的剎土都沒有這個事情,唯獨西方極樂世界特別。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留意,千萬不能夠錯過,這個機緣錯過,那實在是太可惜了。多少菩薩想這種機緣想不到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有幸遇到,千萬不能夠錯過,一定要珍重。

  【往生同居,便是橫生上三土。】

  這句話不可思議,這就是一生一切生。

  【證位不退,亦即圓證三不退。】

  注意這個「圓」字,如果說往生證三不退,換句話說,你充其量也不過等於圓教初住菩薩而已,初住菩薩就證三不退了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,不圓!圓是圓滿,什麼人才圓證三不退?前面也曾經跟諸位報告過,至少是八地菩薩,如果講到究竟圓滿,那是等覺菩薩。你想想看,凡夫帶業往生的,一生到那邊居然就跟等覺菩薩、八地菩薩相等,這個不可思議。這等殊勝的功德利益到哪裡去找?找不到!除了西方極樂世界,任何諸佛如來的淨土裡統統沒有。所以,彌陀淨土才十方諸佛讚歎,千經萬論指歸。

  【念念普利群生,心心流入覺海,是為本經之趣。】

  彌陀是這樣的願,十方如來讚歎、宣揚,勸勉一切眾生念佛求生淨土,也是這個願。因此,我們一定要把這個願承受過來,發揚光大,這才是真正續佛慧命,報佛深恩。再看底下第四章,《概要》裡面前面這四章非常重要,我們說得詳細。後面都很簡單,不是重要的部分,所以有兩天的時間就會講完了,精華都在前面。第四章講「方便力用」。前面是講宗趣,宗趣知道了,修行的方法知道了,想到達的目標也知道了。這個法門究竟它有多大的力量,它有什麼樣的好處,這個也一定要知道,知道之後你才會精進、才會發憤、才會努力。請看經文:

  【度生方便正是諸佛大願之所結。】

  結是結歸,一切諸佛如來只有一個心願,幫助眾生早一天成佛,這就是度生。但是總得要有方便法,如果沒有方法,雖有這個願不能圓滿,做不到!所以一定要有方法,這個方法就是「方便」。

  【大智之所顯,萬德之所莊嚴,果覺之究竟處也。是故繼體性宗趣後,而論本經方便勝妙之大力大用。】

  這一段是說明這個科題的來由,接著前面體性宗趣,一定要來說明這個經的力量、作用。

  【諸佛出世有三種利益,一說經,法施利益,令眾生破迷開悟,早證無上菩提。】

  佛菩薩出生在世間,第一樁大事情就是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,講經說法的目的是教我們破迷開悟。因為一切苦難是從迷來的,真實的快樂是從悟來的;破迷開悟是因,離苦得樂是果。所以佛的教學,終極的目標是叫我們離苦得樂,換句話說,教我們的生活更幸福、更快樂、更美滿。大家想想,這個好處我們要不要?每個人都希求的。現在這個世間許多人不相信佛法,不願意接觸佛法,他不明瞭佛法的內容。他要曉得佛法是破迷開悟、離苦得樂的,他馬上就來了。

  一般人對我們的誤會,佛法是迷信,愈迷愈苦,那誰來學,沒人來學。他不曉得佛法是開悟的,愈開悟愈快樂。我們自己要知道,知道了才能夠勸別人,才能告訴人家,佛法究竟是什麼,他也會來學了。不要說是別人一問我們,佛法什麼?不知道。那人家說我們迷信,當然是迷信,不能怪人家誤會,我們表現的就是迷信。所以我們供佛,要能說得出一套供佛的道理,說得人家心服口服,他也會供佛了。說不出個所以然出來,說你拜木頭,你說不出個所以然出來,那你在家裡真的是拜木頭。這就是第一個是說法,把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跟我們講明白。第二個利益:

  【諸佛如來有身相光明,無量相好,若有眾生,稱念觀察,皆能滅罪消業,永背三途。隨意所樂,常生淨土,乃至成佛。】

  佛有光明,佛有無量的智慧,凡是有緣的人,蒙佛光照注,決定消災免難,這是佛第二個好處。但是這樁事情一定要佛在世才行,現在佛不在世,不在世我們到哪裡去遇到佛光?實在講,佛的經典所在之處就是佛光遍照之處。經典內容是充滿了智慧,所以我們每展讀一遍就是佛光照了一次。我們今天沒有感到佛光的殊勝利益,是我們自己的業障太重,照一次、兩次不行,罪業消不盡,要多照。所以勸你經要多念,就是這個道理。你果然肯念,念上三個月,念上半年就有感應了。念的方法以前我都教給諸位了,你要用這個方法去念,念了之後你會感覺得你心清淨。心清淨,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你有智慧,智慧開了,智慧就是光明,你處理一切事務不會有錯誤,不會有偏差。這是你初步得到的利益,所以讀經非常的重要。第三個好處:

  【勸令父王,行念佛三昧。】

  實在講,註經的大德他摘錄這段文,用意就在最後這一句,不在前面兩句,用意在這句。你想想看,佛對他的父親,這父子關係,父子至親,他成佛了,他勸他父親修一個法門,這一定是最殊勝的法門,不是最好的法門叫父親修那對不起父親。這是給我們做了個榜樣,釋迦牟尼佛勸他父親修什麼法門?修念佛法門。你看,他對他的姨母、對他的父親,都勸他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我們看了這個樣子,不能再懷疑,這個法門是佛勸他父親修的。下面這引用這段文:

  【佛告父王,一切眾生,生死中念佛之心,但能繫念不止,定生佛前,一得往生,即能改變一切諸惡,成大慈悲。】

  這段是經文,底下註解說:

  【此乃世尊大慈至孝,勸父之言,唯勸念佛。可見種種行門,非不殊勝,但非凡眾之所能修。】

  其他的法門不能說不好,普通的凡夫沒法子修,這是真的。為什麼?他要斷煩惱,他要消業障,斷煩惱、消業障,憑我們自己能力實在是不容易。唯獨找個法門,不要斷煩惱,不要消業障,就行了,我們學起來就自在,就有把握了。說到這個地方,我又想到一樁事情,這樁事情過去跟各位報告過,怕還有不少同修上一次講經沒有來聽過的。

  在過去幾年當中,有人提倡說消業往生,不能帶業往生,只可以消業往生。這個幾乎搞得震動了全世界,搞得許多念阿彌陀佛的人心裡都慌了,不知道怎麼辦?不能帶業往生,每個人自己想想都沒指望了,太恐怖了!一九八三年我到美國,在洛杉磯的機場,周宣德老居士在機場迎接,周老居士去年往生的,九十一歲往生。他對於台灣的佛教有很大貢獻,台灣大專學生學佛是他帶動的,台灣大學晨曦學社是他第一個建立起來的,帶動了台灣的大專學生學佛運動,這是功不可沒。

  他是個念佛的人,下飛機的時候,在飛機場一看到我,他就問我,他說法師,現在有人說不能帶業往生,消業往生,這怎麼辦?我也曉得這個話是誰講的,但是我們也不要去得罪人。我就告訴他,經裡面確實沒有帶業往生這個字樣,說這個話的人查經,派了很多學生去查經,經上都是有消業,沒有帶業的,沒有帶業往生。我就跟他老人家說了,我說如果不許帶業往生,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一個人,孤孤單單。他說怎麼?我說等覺菩薩還要帶一分生相無明,算不算帶業?他一想,對!等覺菩薩還帶一分生相無明,不帶業的話,等覺菩薩都不能往生,觀世音、大勢至、文殊、普賢統統都沒有分,西方極樂世界不就剩了孤孤零零阿彌陀佛一個人嗎?這講不通!

  我說你說經上沒有帶業往生,我要問一問,經上有沒有講四土三輩九品?他說有!這個有。如果不帶業,四土三輩九品怎麼分的?帶業帶的多,品位就下,帶的少,品位就高,品位高下是你帶業多少上分的。哪一個不帶業?文殊、普賢都是帶業去往生的。我說你還操什麼心!他一聽很樂,這個事實把他的結解開了。然後我還得要恭惟那個講消業的,消業的那個人勢力很大,我們不能得罪他。我說他講消業也沒錯!怎麼?多消一點你品位高一點,他也沒講錯!所以我跟他講,帶業、消業都對,都講得通。講消業的,希望你品位高一點;說帶業的,是你自己決定有把握往生,決定不懷疑。所以在美國的時候,這樣的老居士,一生念佛的都受到這個震撼,這是我們要曉得的。所以,佛勸父親(勸父王)念佛。

  【唯有繫心念佛法門,最是應機,但能依教念佛,定能往生,一得往生便能轉惡成善,念佛之方便妙用顯示無餘。】

  繫心是專心,一心一意修這個念佛法門。講到念佛,前面一開端跟諸位提過,念佛有三個要訣:第一個是不懷疑,第二個是不間斷,第三個是不夾雜。一定要把這九個字做到,我們佛號念的功夫才得力,佛號念的才相應。《西方確指》(有本小冊子叫《西方確指》),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沈元輝居士,那段話很重要。所以真正修行,我給諸位同修說,人數不在多,尤其是末法時期,像新加坡這樣的盛會,在全世界希有。所以這個地方是福地,不但是福地,這地方是佛地,真正不容易,佛土!非常難得。末法時期修行,同修貴精不貴多,真正發心,真正同參,貴這個,不在人數多;如果人數多,意見也多,雜心、妄念不能成就。覺明妙行菩薩他們這個小團體只有十二個人,個個成就,不可思議。

  菩薩對他們的開示,說大凡修淨土的人,最忌諱的就是夾雜。這是我們要深深警覺反省的。什麼叫夾雜?他說又是念經,這個念經是念很多種的經,念《彌陀經》、念《無量壽經》,又念《金剛經》、又念《普門品》、又念《藥師經》、又念《地藏經》,樣樣經都要念,這夾雜。與淨土不相干的,沒有關係的那些經,統統都搬出來念,這叫夾雜,這是很大的忌諱。他又持咒,什麼大悲咒、十小咒、楞嚴咒,密宗的咒更多,也是夾雜,不相干。念佛的人如果要持咒,只有一個咒,往生咒,這是我們本宗的、本門的,往生咒就是念阿彌陀佛。往生咒那麼長,阿彌陀佛四個字多簡單、多容易學。

  又要做會,會是法會,法會也是打閒岔。做法會的時候雜心閒話,趕熱鬧,湊熱鬧的,不是修行。修行是保持心清淨,二六時中阿彌陀佛不間斷。你去做法會,阿彌陀佛丟掉了,沒有了,跟大眾一接觸,張家長、李家短,搞得回家去之後一腦袋的人我是非。你這天做法會得到什麼?得到一大堆的煩惱。煩惱應當要把它斷掉,你不去斷,你煩惱還怕少,還去做法會,做一大堆煩惱回家,這個錯了!這是夾雜。

  還又講,夾雜裡頭又說,又好說些沒要緊的禪,有很多人喜歡禪,禪不要緊,無關緊要,念佛要緊!實在講,講禪,口頭禪。現在在外國,年輕人學禪的人很多,學的什麼禪?口頭禪。我也會講,我會講為什麼不講?良心過不去,對不起你,騙你!不是真的。現在一窩蜂迷信禪。他說,還要說些吉凶禍福見鬼見神的話,還要講這些,這些統統叫做夾雜。現在人喜歡神通、喜歡感應,講講神通感應也是夾雜。神通感應有沒有?有!不必去理會。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很清楚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不值得把它放在心裡。把這些東西放在心裡面,心裡就雜了、亂了,你幾時才能得清淨心?幾時才能得一心不亂?要想得清淨心,要想得功夫成片,得一心不亂,這些夾雜的東西全部都要去掉。

  別人講給我們聽,我們心裡念阿彌陀佛,他講完了之後,「阿彌陀佛」就好了,不入耳,沒進去,從耳朵邊上溜掉了。阿彌陀佛,我們心裡阿彌陀佛,對待他也是阿彌陀佛。他講了一大堆的是非,我們回報他的是阿彌陀佛,這樣就好,這叫不夾雜,這很重要。為什麼?夾雜,心就不專了,心不專,往生淨土沒有希望,所謂念不一不生淨土。希望同修特別要留意,夾雜是很大的毛病,要特別注意到。末後這一段;

  【念佛有四種。】

  其實念佛有很多種,這四種是歸納成四大類。第一個:

  【持名念佛。即本經所宗稱念阿彌陀佛名號,善導大師曰,唯有徑路修行,但念阿彌陀佛。因其方便直捷,成功迅速也。】

  這就是持名。小本《彌陀經》跟大本《無量壽經》都是主張持名念佛,所以這兩部經叫同部,採取的方法完全是一致的。這個方法最容易成就、最穩當、最直捷。第二種:

  【觀像念佛,以供養聖像,注目觀視,然像去還無,因成間斷。】

  這種念佛方法普通人還不行,為什麼?你沒有那麼大的福報。這個要你自己家裡面有個非常莊嚴的佛堂,有非常莊嚴的佛像供養在那邊,你也不要做事情,一天八個小時,你看著佛,佛看著你,把這個佛像印在自己阿賴耶識裡,這叫觀像念佛。你要離開佛堂就斷掉了,因斷掉了,因成間斷,沒有持名的好。持名是不管在什麼時候,不管在什麼場所,行、住、坐、臥這句佛號不斷,這個好,觀像就沒有這個方便了。

  所以我們在念佛堂裡面,佛像最好四面都供,都供西方三聖。也就是你在佛堂裡面,不管你轉到哪個方向,你都看到佛,這裡頭也就有「觀像念佛」的意思在裡頭。我們主要是用持名念佛,但是無論身體轉到哪個方向都看到西方三聖,念佛堂是用這個方法。第三:

  【觀想念佛。】

  這就是《觀無量壽經》上所講的,《十六觀經》。

  【如觀經所說,以我心目,想彼如來。】

  《十六觀經》諸位念一念就曉得。

  【但境細心粗,妙觀難成。故不如持名方便易行。】

  《十六觀經》所講的方法一定要觀成就。譬如第一觀,觀「落日懸鼓」,太陽下山時候,那個紅紅的太陽像個鼓一樣,看那個境界。怎樣才叫修成?睜開眼睛,太陽在面前,閉著眼睛,太陽也在面前,這才能叫觀成。不能說現在太陽下山了,沒有了,看不到了,那你沒有觀成,不容易!相當不容易。第二觀,觀「大海皆冰」,觀什麼?地是琉璃地。如果這個觀要是成功,你看到我們這個地,不管在哪裡,你看地上是琉璃地;如果你看到這是磨石子地,你就沒成功,沒觀成。觀成功的時候整個大地都是琉璃地,所以很不容易觀成功。《十六觀經》的理論講得好,因果也講得好,很少人用這個方法修,境太細,我們心太粗,觀不成,所以沒有持名來得方便。第四種:

  【實相念佛。】

  這個高了。

  【遠離生滅、有無、能所、言說、名字、心緣等相。】

  這就是我們大乘法講「不落二邊」。

  【專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。】

  這個自性本具天真之佛是什麼佛?還是阿彌陀佛,「自性彌陀,唯心淨土」,還是念阿彌陀佛。

  【實相念佛,圓覺之性,雖然眾生本具,但因妄心念念生滅,而不能觀。】

  這是真的,所以諸位要明瞭一樁事情,實相念佛是最高的念佛。我們用持名,暗合道妙,道妙就是實相念佛,持名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是實相念佛;也就是說,用持名念佛念到明心見性,見性之後再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叫做實相念佛。你看看,比其他宗用的方法巧妙太多了。這就是前面所講的「入有證空」,我們是從有入,後來是證真如本性,這個空是講真如本性。暗合道妙。所以這個:

  【非是凡夫所行境界。】

  見思煩惱沒斷、塵沙惑沒有斷,無明還在,實相念佛就沒分;實相念佛至少破一品無明,那個時候就是實相念佛。所以實相念佛就是念不退,圓教初住菩薩,別教初地菩薩,他們要是回過頭來修念佛法門,那是實相念佛。

  【故勸父王持名念佛也。】

  這四種念佛裡面,釋迦牟尼佛勸他父親修持名念佛。他把勸他父親這個法門,今天也勸我們,佛真是慈悲到了極處。我們要不相信,那真是愚痴,無可救藥。

  【四種念佛,持名念佛,最為方便究竟,故稱為徑中之徑。】

  徑路當中的徑路。再看底下的文:

  【四種念佛,難易懸殊,深淺似異。】

  剛才說的四種,的確有難、有容易,觀想、實相很難,持名最容易,實相深,觀想也不淺。

  【實則事理不二,淺深相即。若是圓人看來,稱名暗合道妙,初步即是到家。】

  看起來好像持名很淺、很容易,不曉得持名的奧妙,因為持名就跟實相相應,所以初步就是到家。只要你真信,真發願,念念相應,經上跟我們講,念一聲阿彌陀佛,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,這個話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從前灌頂法師講,消罪業,念佛的力量第一,任何行法消除業障都比不上念阿彌陀佛力量大。有很多人不知道,要想消災,他自己不念佛,他還去拜懺,還要念別的經典去。那裡曉得,所有這些經懺力量都沒有一句阿彌陀佛力量大,這是一般人不知道。

  你們看看蓮池大師的傳記,蓮池大師傳記記載有一樁事情。有一年他們那個地帶大旱,不下雨,農田裡頭缺水,農民不得了叫苦連天。地方的官員聽說蓮池大師很有修持、有道德,請他出來求雨。我們一般求雨,你看《大藏經》裡面有《海龍王經》,一定是把那個經搬出來念,求龍王下雨。蓮池大師沒有這一套,蓮池大師說:我什麼經懺都不會,我只會念阿彌陀佛。求雨怎麼辦?好!你們大家跟我一起念阿彌陀佛。他老人家拿個引罄就出去念佛,帶了一群人去念佛,到田邊上,在那裡繞佛。說也奇怪,他佛號念到哪裡,雨就下到哪裡,真有感應!他也不要去做那些儀式,一句阿彌陀佛有求必應,這個事情記在他傳記裡頭。

  那不是偶然的,偶然的哪有那麼巧,他念到哪裡,雨下到那裡,哪有這麼巧的事情?才曉得這佛號功德不可思議。諸位明白了之後,我們不管求什麼,大大小小的事情,只要有求佛菩薩,趕緊念阿彌陀佛就行了。你看多簡單、多容易,真正有效果。我們再看底下這段文:

  【故持名念佛又何異於實相念佛。】

  真的,持名跟實相相應。

  【疏鈔云,實相云者,非必滅除諸相,蓋即相而無相也。】

  這是蓮池大師給我們說的,所以持名與實相相應,念到心清淨的時候,心愈清淨愈相應。所以,念佛人一定要記住,我們修什麼?修清淨心。心淨則土淨,心不清淨不能夠生淨土的,一定要修清淨心。

  【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。】

  有些人對於念佛人發生了誤會,認為念佛充其量有一點小定而已,沒有智慧,總認為念佛人沒智慧。這樁事情前面我們講過,諸位如果記得的話,蕅益大師說過,「信願是慧行,持名是行行」。可見得淨土法門裡頭有智慧,不但有智慧,有最高的智慧。如果不是最高的智慧,你怎麼肯選擇這個法門?這個法門是文殊、普賢所選擇的,你也選擇這個法門,你的智慧跟文殊、普賢不相上下,否則的話你不會選這個法門,所以持名即是甚深般若。

  【念得純熟,萬緣齊放,能所頓空,即是無住。】

  我們講般若,總是講《金剛經》上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六祖大師在這一句開悟的。佛號要念得純熟,純熟就是不夾雜、不間斷、不懷疑。萬緣齊放,這句話非常重要,你的佛號為什麼念得不純熟?你心裡頭還有牽掛,還有放不下的,所以你的佛號就不能純熟。因此,我們要想念到純熟,必須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心真正清淨,沒有掛礙,沒有牽掛。這樁事情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很難,每個人都有不少牽腸掛肚的事情,都有沒有辦法放下的事情。可是你要覺悟,你這個沒有辦法放下,就是沒有辦法離開六道輪迴。為什麼?所有一切牽腸掛肚的事情,統統是六道輪迴的業障。你能把這些東西捨掉,你就超越六道輪迴。

  所以問題你要是真正想通了,這是六道輪迴,要不要放下?想到這是六道輪迴,真的就要把它放下,沒有一樣放不下。為什麼?放不下就還是要輪轉,還是搞六道輪迴,還是要搞三惡道。大家把這個事實環境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你才會真正放下。這一放下,身心自在,就是無住了;這個時候一句佛號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這是生心,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。底下講的:

  【於此之時,一句佛號,朗然明白,相續不斷,即是生心。故暗合道妙,句句是佛知見,念念放般若光,念佛號即是念實相也。】

  你看念佛與《金剛經》有什麼兩樣?實在說,《金剛經》是須菩提尊者發起的。因為須菩提尊者看到釋迦牟尼佛日常生活當中充滿了智慧,他發現了,這一發現很歡喜,這才明知故問。這一問,希望佛說出來讓大家也曉得,把這個發現與同學們分享,須菩提是這個意思。這部經上,須菩提提出兩個問題,釋迦牟尼佛講這個經就是解答兩個問題。須菩提尊者請教佛陀,應云何住?云何降伏其心?就這兩大問題。第一個問題,我們的心要安住在哪裡?這的確也是個大問題。在我們中國,達摩祖師到中國來的時候,慧可就是這個問題不能解決,求達摩祖師給他安心,心不安,求達摩祖師給他安心。實在講,就是《金剛經》上問的,我的心要安住在哪裡?第二個問題,云何降伏其心?那個心是妄想、妄念。妄想太多,用什麼方法把妄想降伏,把它消滅掉?

  問了兩個問題,釋迦牟尼佛解答這兩個問題,就說出了一部《金剛經》,《金剛經》就解答這兩個問題的。我相信諸位同修都念過《金剛經》,這兩個問題你們得到解決了沒有?你們的心有沒有一個妥當的地方安住?你們的妄想有沒有辦法降伏住?如果《金剛經》念那麼多遍,心還是不安,妄想還是那麼多,那就證明《金剛經》這服藥對你沒效,你服了這服藥沒有用處,病沒有起色。換句話說,《金剛經》這個法門對你不契機,這是我們要明瞭的。

  實在講,如果須菩提尊者要在無量壽會裡面提出這個問題,我想釋迦牟尼佛答覆他就很妙了。應云何住?南無阿彌陀佛!你那個心住在阿彌陀佛上就行了,再妥當也沒有了。云何降伏其心?南無阿彌陀佛!一句阿彌陀佛就把妄念降伏住了,取而代之。你想想看《金剛經》說了那麼一大堆,在淨土裡四個字「阿彌陀佛」就解決了,兩大問題都解決了。淨土殊勝,淨土就是真實智慧,前面講了,「住真實慧」,念佛怎麼不是般若?所以要曉得,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真正不可思議。別人小看了我們,他不懂,愚痴,不知道這句佛號的功德、利益。

  【小本有一心不亂之文。】

  這是鳩摩羅什大師翻的《阿彌陀經》,有一心不亂。

  【今本不云一心不亂。】

  因為一心不亂這個標準的確很不容易達到,《無量壽經》裡面沒有一心不亂這個字樣。

  【而專主一向專念。】

  三輩往生,都是講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。

  【是所宗更為明確。】

  這個修行方法更清楚、更明白。

  【更契眾生根機,彌顯慈尊恩德。】

  我們讀了之後,的確一點懷疑都沒有。這是《無量壽經》比羅什的小本《彌陀經》格外殊勝之處。末後這條說:

  【彌陀無盡大悲勝願。】

  勝是殊勝,願就是指四十八願,願願都是度眾生。

  【方便至極,力用難思。】

  這句佛號的力量、作用不可思議。蓮池大師乾旱時候求雨,就用一句阿彌陀佛,居然就把雨求下來。

  【凡聖齊收,利鈍俱被,但能發心專念,悉得度脫。】

  只要我們能夠發心,真正的相信,真正的願意去,以真誠恭敬心來念這句佛號,沒有一個不往生的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就永脫輪迴,圓生四土。

  【如是方稱如來本懷,才是究竟方便。】

  這樣才真正是把如來度眾生的心願才圓滿的達到。眾生依照這個法門一生成就,這才是真正方便法,真正究竟法。沒有一個人不能修,沒有一個人不能念,沒有一個人不能成就。所以,這個法門才叫究竟方便之法。好,我們今天時間到了,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