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華嚴經行願品妙住比丘章  (第八集)  1997/7 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檔名:12-015-0008

 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面,第四行最後一句。

  【住大乘戒,不離菩薩道戒,不著一切法戒。】

  從這個地方看起,平常我們學佛,講到戒、定、慧。這個「戒」沒有講這麼多,意思也沒有說到這麼樣的深廣。從妙住菩薩這一段開示當中來看,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之法,沒有一法不是戒,將《華嚴經》裡面講的總原則,完全為我們顯示出來了,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這個「一」,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,它不是專一,它是任一。所以說「定」,也是任何一種定,都遍攝一切定。前面講念佛,任何一個法門,無一不是念佛法門,這樣我們才在《華嚴》教海裡面,看到大圓滿。希望我們能夠深深的體會到這個意思,然後自然就不會毀謗三寶,為什麼呢?一即一切,不會再產生門戶之見,「我這個法門好,你那個法門不如我」,不會有這個念頭。要曉得這種念頭起,都是很嚴重的過失;雖然口裡面、行為上,沒有做毀謗三寶的事情,可是你的念頭,已經是毀謗三寶。

  「戒行」是佛法修行的大根大本,而往往也是被現代一些年輕人所疏忽,總覺得它不適時宜,我本人就是其中之一。早年初學佛的時候,我曾經跟章嘉大師三年;章嘉大師非常慈悲,愛護後學,他給我約定的,是每一星期跟他見一次面。星期天我們放假的時候去看他,將我一個星期學習的,向他提出一個簡單的報告,請他老人家開導,我們三年如一日。如果有一次沒去,他就會叫他的侍者打電話給我,問我是不是生病了,或者有其他的原因,怎麼沒去?非常關心,搞得我們不去也不行,不去,好像不好意思。

  三年當中,一直到他圓寂。圓寂的時候,他是在北投臨時建的一個火化場,在那個地方火化。他比較親近一點的人,像甘珠活佛、他的一些弟子,就在火化場旁邊搭一個帳篷,日夜都守在那個地方。我也參加了,我請了三天假,在那個帳篷裡面住了三天。三天,我深深的反省,大師這三年教導我的是什麼東西。這一反省,使我印象最深刻的,就是教我持戒。「戒律很重要!」這一句話,三年當中恐怕講了二十幾遍,所以印象最為深刻。那時候我年輕,剛剛接觸佛法,我總以為佛法的理論、學術,我們應當要深入研究,至於戒律,這是生活規範。既然是生活方式,印度人的生活方式,跟中國人不同!古人跟今人又不同,我們又何必去學,三千年前印度人這些風俗習慣呢?這怎麼講也講不通!所以,我們自己想想,自己也說得出一番道理,滿有理的!所以,在三藏經論裡面,對於《戒經》就比較上疏忽了,不太重視。

  我這個心態,大概被章嘉大師看到了、看出來了,所以每一次見面的時候,有意無意提一句,「戒律很重要!」所以,到最後我一反省,這一句話的印象最深刻。所以,他老人家圓寂之後,我對戒律就留意了,將這些《戒經》細細的來讀,認真的來學習。大師曾經跟我說過,他說:「學佛持戒,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道,都不能夠捨離」。他舉個比喻,那個時候是很早年,民國四十二年,舉個比喻說,我們從台北到高雄,那個時候都坐火車,火車一定要買一張火車票,火車票一定要好好的保存,一直到出站,還得要收回,避免隨時查票。他就跟我說:「持戒、戒律就好像火車票一樣,你要隨時放在身上,決定不能離開。」說明持戒的重要性。

  戒律,有一些學佛的同修,在當時談到佛家的戒律,「這個不行,戒律把人都捆死,動都不能動,一動也犯戒,一開口、一說話都犯戒,那這個日子怎麼能過?」其實,他對戒律沒有明瞭。戒律是一門大學問,首先要了解佛為什麼制訂這一條戒律?他有制戒的因緣。戒律制訂之後,要怎樣去受持,你一定要懂得戒律的精神。制戒的用意,在修行當中,要懂得它的「開、遮、持犯」。所以,戒法、戒行、持戒之果,你都要能通達。可是這樣深入去研究的人就不多了,難怪他看到戒條,生起畏懼之心,而不知道戒條真正保護自己的清淨平等覺。所以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。慧是目的,戒是必要的手段。不但我們希望開智慧,要持戒,就在世間處事待人接物,也要持戒。儒家不講持戒,儒家講守禮;諸位要知道,禮就是戒。不懂禮,與人相處常常引起對方的厭煩,討厭、厭惡!不喜歡跟你相處,什麼原因?不懂禮。你才曉得,真正在世、出世間來講,是一門大學問。在經義裡面講「行經」,行為要做的;教是理論,是讓你研究的,這個是要做出來的。

  前面二條,上一次說過,總綱領—大慈悲波羅蜜。波羅蜜的意思,是究竟圓滿,無論做什麼事情,世、出世間一切法,都要把它做到究竟圓滿,不可以半途而廢,不可以不盡心、不盡力,那就不是波羅蜜。在此地特別給我們講的,是菩薩的六波羅蜜;文殊師利菩薩的十波羅蜜,這《華嚴經》上說的,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,也在其中,也包括在裡面。

  今天我們從第三句看起,第三句、『住大乘戒』,住是心裡面安住,換句話說,你心裡時時刻刻真有,真有大乘,這就是「住大乘戒」。大乘的特色,是普度眾生。諸佛菩薩是一切眾生最好的模範,我們學佛為佛弟子,就要為社會大眾做好樣子,我們的舉止能不能做大家的樣子、我們的言行能不能做大家的樣子、我們起心動念能不能做社會大眾的榜樣。大乘的樣子,跟小乘人又不相同,小乘是保守的,偏重在自利,大乘人偏重在利他。換句話說,我們在生活當中,一切的言行舉止,樣樣都要想到利益眾生,這是大乘人。

  大乘人最要緊的是菩提心,因為他底下一句講的,『不離菩薩道戒』,後面又有一句『不捨菩提心戒』。此地大乘裡面,完全偏重在大乘行,因為大乘道、大乘心,後面已經有,所以,這一句特別偏重在大乘行。具體而論,現在一切都講落實,大乘行落實在什麼地方?諸位同修們現在都念《無量壽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大家要深入之後,你才曉得真正不思議。《無量壽經》上字字句句就是大乘,經題上「佛說大乘」,換句話說,《無量壽經》全部經文就是大乘經。

  前面上首菩薩表法,表演給我們看,用意在那裡?讓我們學習、模仿、見賢思齊!我們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法。憍陳如尊者代表第一法門,你選擇這個法門,是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裡面第一法門、第一得度的法門!這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一生成就無上菩提。這的確是任何大乘經也做不到,它憑的是什麼?憑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!

  我們要怎麼修法,才能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?這是我們現前最大的一個課題。佛在經題上也顯示出來,你要修「清淨平等覺」。首先,我們的心清不清淨?心裡面還有是非人我,不清淨;還有貪瞋癡慢,不清淨;與大眾相處,還有張家長、李家短,不清淨。不清淨,當然就不平等;不平等,當然迷而不覺。往往自以為學佛學得不錯、學得很好,那是自己愚癡、愚昧無知,別人也讚歎你,「修得不錯!」那個人也是愚癡、沒有智慧。真正明白人,看你舉止、聽你說話,就知道你修持功夫到什麼地方,就明瞭了,這個不難!你們把《無量壽經》展開來,一對照就行了,他的思想、觀念,跟經上不一樣;他的言語造作,跟經上講的也不一樣,那就錯了,念佛有什麼用?嘴裡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心裡還有是非人我,不相應。這個不相應的念佛,古德所謂:「喊破喉嚨也枉然」,不相應!念這一聲阿彌陀佛,一聲阿彌陀佛就是《無量壽經》。

  《無量壽經》五種原譯本裡面,也稱它作《大阿彌陀經》,念阿彌陀佛名號,就是這一部經典,一句名號一念,經裡面一切教訓,你都能夠想起來,都能記起來,佛教給我們應當要怎麼做法、怎樣處事待人接物、怎樣生活、怎樣工作、怎樣修持,都在裡面。所以說念佛號、見佛像,無非是提醒你而已。我們念這一句佛號,不但提醒自己、也提醒所有的人;凡是讀過《無量壽經》的,聽到阿彌陀佛,他都覺悟了、都覺醒了,這叫念佛。念佛,心上真正有佛,諸位如果讀誦《無量壽經》、憶持《無量壽經》,你就是「住大乘戒」,心要安住在這個經上,經裡面所說的道理、所說的教訓,一定要做。

  這一部經裡面,如果講戒定慧三學,圓滿具足;戒律的總綱領,第二品裡面教我們「善護三業」,總綱!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細說,那一段經文很長,經文的內容是五戒十善。所以,諸位在我們這個道場,求授三皈五戒。我對五戒的傳授,就是《無量壽經》這一段經文。始終不離開《無量壽經》,這個五戒,我就是教大家,細心的去讀這一段,去學習這一段經文。總綱領一定要掌握到,那真正是像一張火車票一樣,像一把鑰匙一樣,暫時捨離都不可以。一定要懂得「善護三業」。

  特別是「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」,你看這個佛講得多慈悲!這個過是什麼?他真有過失,不是假的;真有過失,我們都不說他;如果他沒有過失,你要造謠說他有過失,那你的罪過就無邊了。他沒有過失,不能造謠生事;他有過失,也不說。顯示你自己心的厚道,這是你的德行。輕易說別人的過失,中國古時候諺語常講:「來說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」,我們過去館長就不吃這一套,那個人在館長面前說人家是非,他走了之後,館長就說:「這就是個是非人,你們大家不要理他。」正確的!

  不必說是學問、見識,你在生活裡面,接觸的人事多了,累積的經驗就豐富了。對於一個陌生的人,初次見面的人,一看!聽他說話,就曉得這個人是正人,還是一個邪知見的人。不必要別人講,說人家短處不好!自古以來,佛在經上,儒家聖賢也教給我們「隱惡揚善」,今天社會風氣為什麼這麼不好?大家都沒有安全感,原因在那裡?見到人家的好處絕不說;見到人家的缺點,擴大、渲染,幹這個,使社會風氣敗壞。你做好事;做好事,有什麼用?誰知道你?做惡事,出名!好!英雄好漢!到處人家讚揚,「你了不起!」你說社會風氣怎麼不壞?世風的敗壞,我們的言行有責任,不能說這個社會與我個人不相干,社會是大眾的累積,怎麼會不相干?我們自己一言一行,都要對社會負責任。

  所以,在此地指出大乘,我沒有講《華嚴經》,《華嚴經》太長,內容太豐富了,也可以說太複雜了,我們很難把它頭緒抓到;換句話說,不容易記住,太多了。在修行上,當然就不方便。所以,才有《中本華嚴》,《無量壽經》是中本《華嚴》。如果嫌《無量壽經》還太長了,念《阿彌陀經》,這個短了。我們還有另外一個辦法,你嫌全經長了,經文裡頭重要的句子,你摘錄下來念、來學習。所以,我們編訂早晚的課誦本,《淨宗朝暮課誦本》是我編的;早課我們讀誦經文,就選《無量壽經》第六品,四十八願;晚課選擇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,持戒!早課,我們的目的,是希望我們的心願跟佛相應;晚課,是希望我們的行持,我們的三業,身語意三業,也跟佛相應。這樣念佛往生,沒有一個不得生,真是萬修萬人去,真正是護自己、護持佛法。

  可是現在,也不是現在,自古以來就是好事多磨,原因在那裡?有二個原因,一個是魔王的子孫,目的就是要來滅佛法的。這是魔王波旬,當年佛在世的時候,他對佛就非常嫉妒,曾經跟世尊說:「他要滅佛法」。世尊告訴他說:「如來法是正法,正法是任何力量不能夠毀滅的。」波旬就說:「等到你末法的時候,我叫我的魔子魔孫統統出家,披上你的袈裟,來滅你的佛法。」世尊聽了之後,流眼淚,一句話不說。所以,今天來滅佛法、障礙佛法的,魔子魔孫!

  所以,我們眼睛要雪亮,四眾同修當中,那是如來弟子、那是波旬弟子,我們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這個力量很大。他也學佛、也讀經,甚至於也講經說法,敗壞佛門。其實佛與魔,怎麼樣辨別?《楞嚴經》上四種「清淨明誨章」,我們曾經單獨提出來講過,有錄音帶流通。《楞嚴經》上這一段經文,我叫它做照妖鏡。這一段經文讀了之後,你一看修行人,無論在家、出家,一對照,他要是跟它不相應,就不是佛弟子。其實《楞嚴經》專說、專門討論這個問題,而這個問題散在諸經裡面,太多太多了,不像《楞嚴經》那麼集中。另外一個因素—煩惱太重,貪瞋癡慢。貪財、貪名、貪圖權力,這種的心熾盛,爭名奪利、不擇手段,他也想方法來破壞,破人的好事、破人的善事。這是自古以來,常常有的。

  佛門裡面也不例外,佛門也是一個社團、也不能避免。自古以來都不例外,世尊當年在世,外有六師外道,找佛家的麻煩;內裡面,佛的弟子當中六群比丘,不聽話,常常造作罪業、敗壞僧團。佛是以究竟圓滿的智慧,為什麼也收這些徒弟?要知道佛是給我們作榜樣的,佛有能力可以不收這些徒弟。佛不在世了,後來佛的這些往後弟子,收的這些出家的徒弟,真的有善、有惡。所以,佛當年在世,這個僧團就做了一個榜樣給我們看。善心的弟子,你看佛怎麼教他;惡心的弟子,你看佛怎麼教他,把這個都教給我們了。我們在今天就知道怎麼樣處置。佛告訴我們,對於惡行的比丘,用什麼手段?默擯;默擯,就是見他尊敬,決定不說他,他的所作所為,我們決定不要去聽、不要去想、也不要說,更不能夠學他,一切隨他去。自己造因,將來自己受果報,讓你自作自受。

  為什麼不能教導他?他的業障習氣深重,他不能聽話、不肯回頭,執著自己的名聞利養,破壞別人的善事,障礙僧團,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裡頭,講得很詳細。那個經,真的!諸位如果要細心讀,寒毛直豎!想想自己,那個裡頭犯的過失太多太多,犯個一條、兩條,念佛都不能往生、都會產生障礙;如果,你統統都犯,你還得了嗎?這個裡面最嚴重的,就是對於弘法利生這個事情嫉妒、障礙,你有心,那你是屬於後一類的,你的業障深重,煩惱習氣深,你是爭奪名聞利養、破壞別人好事。如果說無意的,無意你是魔王子孫,你來破壞道場,你來破壞佛法。可是無論是有意、是無意,果報都在地獄。你看,障礙兩個出家人講經說法,墮地獄,我們原先在那個經上,算了一算,我們人間的時間,一千八百萬年,何苦造這個罪業?造罪業時間只有幾分鐘,果報在地獄裡面,就一千八百萬年,不值得!所以,《無量壽經》上講到「善護三業」,把口業放在第一,非常有道理!身造業,機會少;口造業的機會,太多太多。

  地獄罪報完了之後,還有餘報,餓鬼、畜生,等到你再得人身,不曉得到那一劫去了。經上給我們講的這個例子,他是從俱留孫佛那個時代造的業,到釋迦牟尼佛末法時期,才再得人身,這當中經歷四尊佛。這個世間,有佛的時間短暫,沒有佛的時間長,你才曉得造作惡業的可怕。我們學佛要想成就,你不住大乘,怎麼行呢?大乘不要另外去找!《無量壽經》經題上寫得清清楚楚,「佛說大乘」,我們這個心,就住在這上就好。

  天天要讀誦。第一個階段是熟讀,念熟了之後,以後一天不要念很多,一天念一遍就夠了。開頭,我教你們念三遍、念五遍,有的同修念十遍,很好!我教你念三年,熟!熟你能記得住;熟了以後再念,一天念一遍就夠了。念的時候,一面念,一面要反省,那真做功夫。佛門裡常講:「隨文作觀」,這個心隨著經文換境界,把錯誤的觀念改正過來,那你讀經就是修行。你一面讀,一面把自己錯誤的觀念修正過來。我們思想、觀念,跟佛所講的一樣,保持。不一樣,趕緊改過來,這就是修行。所以,如果不能「隨文作觀」,你怎麼能得到經的利益?所以,這一條就非常重要了。

  底下一句,『不離菩薩道戒』。你看五十三參,每一參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,在發問的時候,一定先說:「我已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了」,首先要報告,我已經發心了。發心之後,不知道怎麼樣學菩薩道、怎麼樣修菩薩行?什麼叫菩薩道、什麼叫菩薩行,這個要搞清楚。如果不在這一段經文裡面講,菩薩道就是存心,但是本經後面有不捨菩提心,這個地方的菩薩道,就不能當作存心講了,否則的話,與下面重複、雷同了,那意思就不對了。

  所以,此地的菩薩道,我們可以直接就指出本經,菩薩修學的階段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,這是菩薩所經歷的道路。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,這一條道路怎麼走法,這個經上說得詳細。每一個階層裡面的理論、方法、境界,不能捨離。這也是相當難的一樁事情,也不容易。為什麼呢?佛在這個地方講的經文太多、太長,不便記憶,我們還是回過頭來,從《無量壽經》裡面去找菩薩道。《無量壽經》裡面,菩薩道的綱領,就是「清淨平等覺」,總綱領、總原則!古大德跟我們講,《無量壽經》不但是大乘經,是大乘的大乘。

  你看看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,他註解裡最大的長處,引用古來大德,對於這個經的說法,他引用得很多。古大德幾乎公認,《無量壽經》是大乘的大乘,一乘法的一乘,真實無上的寶典。這個裡面所講的菩薩道,跟《華嚴經》不一樣。《華嚴經》上講的菩薩道,像我們從下面到佛堂來,五樓,你爬樓梯,一階一階的上來,爬樓梯上來,那是菩薩道,沒錯!《無量壽經》上講的,是你坐電梯上來的,不是爬樓梯,也是菩薩道,快速!沒有階級,真實圓頓的法門。圓是圓滿,頓是頓超,沒有階級,頓超的法門。頓超這種意思,連法相宗的祖師窺基大師都承認,窺基大師有《阿彌陀經》的註解,叫《通贊疏》,我們過去曾經印過,有單行本、有合訂本。

  窺基是中國法相宗的初祖,法相雖然是玄奘大師翻譯過來的,從印度帶過來,但是並沒有成立一個學派;正式成立學派,是在他學生窺基大師手上,才形成一個學派。他對於《彌陀經》讚歎,《彌陀經》上講的「若一日、若二日,到若七日」,那不是頓超是什麼?那一個法門,你們想想,七天能成就?一天到七天成就的,只有這一個法門,不能不承認這個法門是圓頓大法。所以,我們不能離菩薩道。如果從字面上來看,菩薩是覺悟,「菩提薩埵」。換句話說,念念不離覺、正、淨,那就是菩薩道,清淨道、平等道、覺道,覺而不迷。這個是第四句的意思。我們再看看清涼大師的註解,第三個註子:

  【三住大乘戒,即第十七無比梵行。】

  這個『即第十七』是指十迴向,二十梵行裡面第十七,講的『無比梵行』。

  【餘乘無對故。】

  聲聞乘、緣覺乘、人天乘,不能跟他相比。所以,住大乘的人,決定要勸一切眾生,作佛、作菩薩,如果你還勸眾生求人天福報,那你就錯了,就錯得太多了。那不是大乘,這一點我們要明瞭。第四句:

  【四不離菩薩道戒,即十八無動梵行。不動二利故。】

  二利是自利利他。自利利他的事情要做,要認真努力的去做,要把它做的圓圓滿滿,心裡決定不能執著,三輪體空,就是菩薩道。如果自利利他著了相,也是菩薩,什麼菩薩?小乘裡面的菩薩,不是大乘菩薩;小乘裡頭也有菩薩行,跟大乘的差別,大乘不著相,小乘著相。所以,許許多多小乘菩薩,都沒有出三界,這是我們應當要明瞭的。第五句:不著一切法戒,清涼大師在這個註子裡說:

  【不著一切法戒,即十三無著梵行。由見真如,成聖道故。】

  這個是不著一切法。一切法包括了世間法跟出世間法。不著,給諸位說,就是放得下。我們今天對於一切法,為什麼放不下?你心裡頭常常惦念著、常常記掛著,你放不下。常常把這個事情掛在口頭上,你放不下。你為什麼放不下?你不知道這一切法是不可得,不曉得這一切法是夢幻泡影。你想做好事,反而把事情做壞了。什麼原因?沒有智慧,真的是好心,可是把事情做壞了,難!太難太難了!

  所以,館長走了之後,我非常哀痛,你們沒有人能知道。一個講經的法師,最重要的就是講台上不斷的重複、鍛鍊,誰給你機會上講台?沒有一個人希望你有成就,老和尚雖然多,我們的老一輩,嘴巴裡頭都掛著,「我們要提拔人才,要培養人才」,到處聽說。真正一個想學的人,他就把他踩下去了,就糟蹋你。在這種困難的情形之下,逼著我真的走投無路。那個時候,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,如果繼續保持出家身分,那就得趕經懺,講經說法一定要放棄。趕經懺,他們歡喜。另外一條路,那就是還俗,不能幹!

  我在這種情形,遇到了館長夫妻,他們北方人,性格豪爽,打抱不平,仗義來幫助我。我住她家,你要曉得毀謗的人有多少,造謠生事,想盡方法來毀謗,希望把我的護法去掉,讓我走投無路。這些毀謗的人,我們也曉得,有的是有心,有的是無意。有的是看到別人毀謗,自己也在造口業,那是無知!愚癡!是非真假不能辨別,但是他們家能夠擔當,盡天下人毀謗,她也如如不動,她安撫我,「我們會盡心盡力幫助你」。你才曉得,成就是好不容易。破壞你的人,就是把你身邊護持的人,全部給你破壞,讓你得不到一點援助,你就死路一條。你說這個心多狠、多毒,手段真正是應用到其極處。

  到我們有成就了,這些老法師看到也很歡喜,點點頭笑笑,雖然是很客氣,我們很清楚,心裡頭不是那一回事情。所以,你要曉得,護持的人難得!館長護法三十年,她往生現象之殊勝,我前天聽了廖居士他父親往生的錄音帶,館長往生比他父親殊勝太多太多了,這我們親眼看見的。護法不容易,能有這樣堅定的信心,明辨是非、辨別邪正,知道惡人來破壞,心裡面堅定不移,她才能成就。稍稍聽到閒言閒語,趕快迴避,你失敗了,你就上了當、中了計。館長她是過來人,經驗豐富。

  所以,世間法、出世間法,都是因緣生法,做這樁事情,縱然被人陷害、縱然被人毀謗,往後這個成功是殊勝的,利益多少眾生,多少人受惠,佛法慧命賴以繼續,這個功德無量無邊!造謠生事的人,他墮他的阿鼻地獄,各人幹各人的,這個走西方極樂世界,那個走阿鼻地獄,佛菩薩也無可奈何,拉也拉不住,幹這些事情。

  我自己本身是過來人,我在新加坡教學,我在此地教誡我們家裡人,我都把這些經驗,提供給他們大家,讓他們曉得。你們發心學講經,講得不好,沒關係!人家笑話笑話你而已;講得好,嫉妒就來了,障礙就來了,破壞是你無法想像得到的,用手段、用心。但是你要記住,有三寶加持,只要你自己信心不動搖,一定得三寶加持,善神保佑。這個道場成就,談何容易!今天《無量壽經》,大家曉得,弘遍全世界,不簡單!如果當年館長心地要軟,那個家要不和,我們那有今天,早就沒有了。也沒有這個道場,也沒有這個僧團,我們也不會在講台上講經。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,也沒有人弘揚。黃念祖老居士在大陸上弘揚這個本子,我們幫了很大的忙。

  由此可知,正法不容易,真是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」。但是魔畢竟是魔,魔雖然厲害,我們如果如如不動,他也無可奈何。所以,要緊的是不著一切法,世、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著,《金剛經》上講得透徹。世間法不是真的,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,我們細細去思惟,佛講得沒錯,句句是實話。三心不可得,萬法緣生,當體皆空,了不可得,能得、所得都不可得,你執著就錯了,佛法也是緣生。佛說得很清楚,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它那個「捨」,就是不著。佛法也不能執著,你執著就錯了。這樣你才真正捨得乾淨,你才能得到諸佛護念、善神保佑。

  我們常講護法神的加持,有顯加、有冥加,鬼神不是假的,真有!昨天晚上,我難得一次不講經,簡豐文居士請我吃飯,吃完飯之後,講了一連串鬼故事,他遇到的鬼很多!他跟鬼打過架。宗達法師在中國大陸上,護法神保佑,明顯的保佑。他在受苦受難的時候,自己埋怨,「我自己都做好事,都為社會、為眾生,為什麼我還遭這個難?」就聽到有人講:「我們保護你,受的苦難比你還多!」他一聽嚇了一跳,沒有人!護法神!你弘揚的是正法,護法神日夜在你旁邊保護,你自己不知道。他是發牢騷的時候,護法神表現這一招,讓他曉得。他心裡很安慰,原來真的佛菩薩沒有把他忘掉,真的派這麼多護法神在他的旁邊。

  所以,世、出世間法,都不是真實的。但是諸位要曉得,雖不是真實的,這常講:「萬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,這個事情麻煩。因果說的是什麼呢?因果也是萬法之一,為什麼因果不空?因果是講它轉變不空、相續不空。譬如我們修善,來生生善道;造惡,來生到惡道,這個善惡道是轉變的。你六道裡捨身、受身是轉變的,轉變不空,相續不空。這個相雖然是幻相,幻相相續,《金剛經》上講:「如露亦如電」,露是比喻相續,電是閃電,比喻它短暫;生滅同時,說明它不是真的存在,我們所看到一切現象,是一種生滅相續的幻象。

  我們曉得業果不空,就是因緣果報不空,所以,古人才說:「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!佛為什麼要教化眾生?就是因為這個事實。如果一切空,空無所有了,那佛就不必教化眾生了,沒事嘛!沒事裡頭還有這麼一樁事情,就是業果不空,看到眾生造惡業,都變現惡道,受這些苦報,可憐愍者,這才來救護。

  今天佛法衰微到了極處,諸位要是能發一念好心,能夠維持佛法、救度佛法,你的功德是無量無邊。你一念錯了,破壞佛法,你的罪過也是無量無邊,兩極端。那一樁事情最重要?培養年輕弘法人才最重要,我已經老了,快要死了,沒有關係了。年輕人,佛法後繼無人,不得了,這是大事。護持後繼的這些年輕法師,你們要沒有韓館長那種毅力,你沒有辦法護持。換句話說,你真正發心,發的是真誠心,跟佛菩薩有感應,世間這些冤親債主、妖魔鬼怪,耍什麼樣的手段,如如不動。手段真的厲害了,有的時候很厲害,集合社會上各種的壓力來壓你,這個時候怎麼樣?我們姿勢放低,譬如我們講經暫時不講了,我們所有活動暫時停止,等過一段時期再說,再等因緣。這是四面八方壓力太大,那是沒有法子,他造的業很重。

  這些事實都要清楚、都要明瞭,你要真正通達明瞭,你才曉得在這一個世紀當中,講到護法,韓館長第一,沒有人能夠跟她相比。你不要看這個世間,有財富、有地位的,作大官、大企業家的,那是假的。你看她護的成就,表面看很小!我們這個道場,在人家公寓樓裡頭,外面連個招牌都沒有,第一次來找,都找不到。可是我們裡面住眾,心正、行正,沒有邪曲,我們向全世界弘揚,這個光芒萬丈。

  大陸也有不少宗教界的人士,以為我們在台灣,一定是大道場,富麗堂皇。結果來這一看,原來是這個樣子,他們心裡佩服、衷心的佩服,沒有話說!我們在台灣,跟任何一個小廟比,都比不上,我們在這裡幹的是什麼事情!所以,他們來看多了,對我們了解就深刻,知道我們在做些什麼,我們為社會、為國家、為世界,沒有為自己。但是破壞的力量還是有,想盡方法來障礙。所以,我們這麼多年的經驗,你障,我就退。你不讓我在大陸弘法,我大陸不弘法,絕對不會去講經,甚至於我不去。我過去三年沒去,你障礙,我不去了。新加坡辦學,你們這裡有障礙,不辦!我可以回來,至少我這個圖書館跟基金會,大概是什麼力量,對我們都無可奈何,為什麼呢?這一邊信眾對我們了解太深了,你什麼樣的謠言到這裡來,馬上就揭穿了,你動不了這個道場。外面道場是新道場,我們跟它的關係不太久,或許會聽信謠言。但是李木源不是一個普通人,他是一個完全弘揚正法的人,挑撥離間到他那個地方,不發生效果。所以,在這個世間,真正是有智慧、有明眼人。

  這些護法使者,說老實話,都是阿彌陀佛派來的,我們沒求,館長也是。她臨終,我們做衣服的時候,板橋僧服店的老板娘跟我們說:「阿彌陀佛通知她,叫她趕工」,我們才恍然大悟!你想想看,誰家的事情,讓阿彌陀佛來替他安排?從來沒有聽說過的,我們才明白,她是阿彌陀佛派來的,她不是普通人。在她生病的過程當中,我們照顧她,每天跟她聊天,有說有笑,她的音聲、她的動作,那裡像是要走的人。你看到她的動作,看到她的聲音,至少她還可以活二十年,沒問題!為什麼這個時候走?原來是阿彌陀佛給她的任務,她的任務到這個時候圓滿了,把她接回極樂世界去了,大概另外再派工作給她,我們不曉得了,這都是事實。

  她走了以後,她護持三十年,我們的基礎穩固了,在自己修學、在弘化上,我們基礎穩固。穩固之後,向什麼目標去發展?一個是擴大,將淨宗弘遍全世界,這是大;一個是久,怎樣把這個法傳之久遠?做這兩個工作!但是這兩個工作,館長沒有這個願望,她對這個沒有興趣。你說把它擴大,她最反對,「幹什麼!我們這樣還不夠!已經多少人企圖找麻煩了,你怕麻煩不夠,你還要把麻煩擴大。」所以,她不願意擴展。

  在大陸我們做獎學金,她只做十個學校,其實我又做了五十一個學校,她不知道。她曉得有十個學校,實際上是六十一個學校。她要知道又罵人,「你幹什麼,你搞什麼名堂」。所以,這個大跟久,她沒興趣,阿彌陀佛把她接引走了。新的護法也是阿彌陀佛派來的,派來幹什麼?支持大、久這兩個事業,我們非常清楚、非常明白。所以,一有障礙,馬上就退,馬上就縮起來,乖乖的。我一定會滿你的願,滿你造作罪業的願,為什麼?不滿足他不行,他會發作,一定要滿他造罪業的願,希望他罪業少造一點。為什麼?因為他一嚇唬,目的就達到了,他的罪業可以減少一點。否則的話,他那個罪業繼續不斷的造,將來墮阿鼻地獄,不曉得那一劫才翻身。所以,真正學佛的人,有智慧、有眼光,能看得深、看得遠,知道那是真的、那是假的,那是邪、那是正,那是利、那是害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
  今天早晨,我跟李木源通電話,因為那邊,我快要去了,我下星期天就到新加坡去了,他們二號搬進新房。李居士告訴我,四面八方來的壓力,嫉妒、毀謗、造謠生事都來了,辦不辦呢?依舊辦。新加坡政府到他那邊調查,因為有人告,來調查,調查了四次,結果全部展開來給他一看,新加坡政府一看,「好事!我們政府支持你」,沒事了。越查越明,越查越清楚,你才能得到社會廣大群眾、政府的支持,你不是做壞事,你是在做好事。在中國大陸造謠生事,那更不得了!他一定追究,你造謠生事的動機何在、目的何在?查個徹底。他為什麼要這麼做?為了社會安全,政府對於人民負責任,那麼大的國家、那麼多的人口,不能動亂。所以,對於謠言要追根,要徹底的去查,這個是負責任的政府;像新加坡這個作法,負責任的政府。

  我們沒有一點私心,為佛教、為眾生、為社會,沒有一絲毫的私心;不為自己,自己名聞利養什麼都沒有,全部的奉獻。你去查,查清楚之後,政府護持,好事情,不是壞事情;造謠生事的人,那個地方就有記錄了,你再多犯幾次,你的麻煩就來了。

  持戒是根本,世、出世間這些法,惡法要斷,善法要修,斷惡修善都不著相,這是大乘的戒律,這個才是真正的「菩薩道戒」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