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 (第七十二集)  1989/1  台灣華藏講堂  檔名:04-003-0072

  請掀開經本,第二百頁第五行,最後一句看起:

  【故大疏云。眾生包性德而為體。攬智海以為源。但相變體殊。情生智隔。今欲令知心合體。達本情忘。故談斯經。以為顯示。】

  我們看這一段。在此地,這是宗密大師引用《疏鈔》上的話,來說明我們本具的真性。清涼大師在《疏鈔》裡面有這樣幾句話,『眾生包性德而為體』,包是包括。十法界一切眾生,這個地方的眾生,它的定義是廣義的,一切法都是眾緣和合而生,所以就叫眾生。並不是指我們這一切人是眾生,物也是眾生,山河大地還是眾生。因為都離不了眾緣和合,所以它是廣義的。一切眾生,前面說過,都是性德變現出來的,離不開真如本性。所以,古今中外的哲學家探討宇宙的本體,本體就是它的根源,這宇宙從哪裡來的?一切眾生從什麼地方來的?這個來源、根源就是本體。佛告訴我們,本體是真性。這與近代外國人發明的進化論不一樣。進化論裡面講,人是猿猴逐步逐步進化而來的。那現在山上那些猴子為什麼不進化成人?這實在講,許許多多地方講不通的。佛法給我們講的是真如本性裡面變現出來之物。

  下一句,這是講種種差別的現象。既然都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,我們不要說別的,就是講我們現在這個世間的人物,我們天天見面的這些人,既然都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,為什麼有貧富不一樣?聰明智慧為什麼不一樣?這也是問題。同樣一個體變現出來的,為什麼變現出不一樣的。那如果十法界,差別就更大了,又變佛、變菩薩、變凡夫、又變餓鬼,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?下面一句就解釋這個道理。這個根源就是十法界的根源,『攬智海以為源』,智是般若智慧,覺悟了就變四聖法界,迷了自智就變六凡法界,是這麼來的。所以底下『但相變體殊,情生智隔』,相是形相,人跟畜生的形相不一樣,畜生跟餓鬼的形相又不一樣,我們人跟佛的形相也不一樣。你看經上講的,佛那個相之大,「白毫宛轉五須彌,紺目澄清四大海」。佛的頭部比我們地球還大。我們怎麼能比得上他?形相不一樣,似乎體也就不一樣。體殊,殊就是不一樣。其實這個不一樣,好像是不一樣,其實是一樣的,只是在我們眾生分上感覺不一樣。

  「相變體殊,情生智隔」,這句才重要。情是什麼?是感情,就是迷惑,就是煩惱。我們說感情,大家聽得很舒服,這不錯。如果跟你講煩惱,聽起來就不舒服。其實感情就是煩惱,就是迷惑顛倒。只要有了這個東西起來,智慧就沒有了。隔就是障礙,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所知障、煩惱障,就有了障礙。把本有的智慧障礙住,所以才有九法界的不一樣。如果沒有這個障礙,一切眾生本來成佛,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,這是宇宙眾生的真相。說宇宙眾生的真相,就是我們自性的真相。我們自性就是宇宙眾生,宇宙眾生就是我們自己的自性。

  因為我們迷失了自性,佛慈悲,『今欲令知心合體,達本情忘』,叫我們知道心。心是什麼?心的體是什麼?心的相是什麼?心的作用是什麼?我們統統都知道、都明瞭了,才曉得這個心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。一切萬法不離自性,這就跟性合了。這個合,不是說我們覺悟才合,不覺悟,它就不合。不覺悟它也合,它合是本來就合,我們自己以為不合,這就是錯誤觀念。錯誤觀念沒有了,才看到本來面目。達本情忘,「本」就是真相,本來的真相,在佛法裡面也叫做實相,就是真實的相狀,情就失掉了。為什麼?有情在,這個真相你永遠不能夠通達。我們今天讀這個經,聽釋迦牟尼佛這麼說,或者聽得也相當的明白,似乎是入了這個境界,其實我們的情還沒斷。有沒有入這個境界?沒入。幾時這個情沒有了,就入境界了。

  說到情沒有了,大家聽了害怕,這個學佛,學到最後情都沒有了,這還得了!實在說,情跟智是一不是二。覺悟了的情,我們就不叫它情,叫做智。把那個智迷惑了,迷了的智,我們就叫它做情。情跟智是一樁事情,兩個名詞,一個是覺悟的名詞,一個是迷惑的名詞。所以說個老實話,佛菩薩覺悟的人,他有真情,真情是智。迷惑顛倒的人,你們天天覺得情,那是虛情假意,不是真的。為什麼?你那個情天天在變化,那哪是真的?真的永遠不會變。今天好了,好得不得了,明天反目就是仇人了,那是什麼情!這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所以諸位不要怕,把妄情斷掉,真情就顯起來了。真情,在佛法的名詞叫做智。虛妄的就叫做情,真實的叫做智。

  明白這個事實,我們才曉得,唯有佛菩薩才有真情,阿羅漢以下都是虛情假意,那個都靠不住。不要說人家給我們說什麼,我對你怎麼好,我怎麼愛你,你聽了這個話,點點頭,假的,是不是?不要當真,不要當真,你當真就上當了。同樣的,我們跟別人說,我對你怎麼好,這個地方也知道,也是假的。為什麼?我,我沒有見性。沒有見性,我說的話靠不住,過幾天我會反悔的,是不是?我會不承認的,所以統統是假的。知道假的,也就不會當真了。換句話說,你煩惱就減少。如果你要那麼認真,那你這個煩惱就太多了,你那是自找苦吃,這是很冤枉的事情,所以一定要到轉識成智。轉識什麼?轉迷成悟。轉虛妄的感情變成真實的感情,那就對了。佛法修學,自始至終,目標就如此而已。佛為了幫助我們轉識成智,幫助我們破迷開悟,幫助我們識心達本,這才為我們說這部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底下說:『故談斯經,以為顯示』。佛是為了這個,給我們說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的。底下一段,這是解釋。

  【釋曰。此則兼明眾生迷真執妄之由也。】

  這句話就說得很明白了,明是說出來,說明白。把這樁事情說明白,什麼事?一切眾生迷真執妄。事實真相完全不了解,自以為自己的想法、見解、做法都是正確的,哪裡知道全盤錯了。尤其是現在人,錯得太離譜了。為什麼會錯?不讀佛書!那你怎麼會不錯?佛書,糾正我們一切的錯誤;孔孟之書,也是糾正我們一切錯誤的。聖賢書不是騙人的,舊理教不是束縛人的。正如同佛家的戒律一樣,三千威儀、八萬細行,是幫助你開悟的,是因戒生定,因定開慧,幫助你開悟的。那是開悟必要的手段,你看現在人把它誤會了,那是專制下面的產物,那是吃人的禮教,我們統統都不要了。好,不要了,你將來苦難還有得吃。所以我看,我們中國還有很長很長一段痛苦的時代。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夠離苦得樂?哪一天大家都覺悟了,回過頭來再念孔老夫子的書,再念大乘佛法,那一天就開始離苦得樂了。如果不知道回頭,只有說苦上加苦,沒有其他更好的結果。你要問原因,那就是除了儒佛之外,都是迷上加迷。你怎麼能覺悟?迷是因,苦是果;悟是因,樂是果。我們要想得樂的果,那樂的果的因是開悟、是覺悟。不修覺因,怎麼有樂果?那不可能的。這是說明眾生迷真執妄。下面舉個比喻說:

  【如福德智慧相貌具足之人。忽然夢見貧賤醜陋病痛苦惱之身。不見本身。執認云是我身。不信自身福德端正。覺者警之令悟。惡身便是好身。覺即自然不執惡身。故此云。要假開示。令其悟入。】

  這是舉個比喻來說明。一個有福報的人、有德行的人、有智慧的人,他的相貌一定是圓滿的。你看那個算命看相的常說,「相隨心轉」,有福、有智、有德之人,相貌跟人家就不一樣。不但相貌不一樣,他的言談舉止也不一樣,所謂誠於中,而行於外。這是舉這樣的一個人。那這個人是什麼人?是我們的本人,禪家講「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」。我們的本來面目是『福德智慧』圓滿具足。我們的『相貌』,本來的相貌是什麼樣子?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。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,叫劣應身,三十二相,八十種好。毘盧遮那在《華嚴經》裡面所講的,那個示現是報身如來,那個佛的相好就說不盡。佛有無量相,相有無量好,這是我們本來面目。

  『忽然夢見』,這人怎麼會作夢?給諸位說,迷了才會作夢,你要不迷,怎麼可能作夢!這個作夢,也能夠勘驗自己修行的功夫。在我們沒學佛之前,作夢是亂作,而且常常作惡夢,常常從夢中驚醒過來,沒學佛之前。學佛學了幾年,諸位如果真正學佛功夫稍稍得力,你在晚上睡覺會檢查出來,惡夢少了,這個亂作夢也少了,縱然有夢,夢中還像我們平常生活一樣不亂,很有規律,好像是清醒的狀態差不多,也沒有惡夢,這是什麼?你的功夫進步了;再進一步,你的夢少了;真正要得定了,在我們念佛人講,你得到念佛三昧就不作夢了。還會作夢,念佛三昧沒有得到。

  尤其天天還作一般,就是你記憶當中,或者夢到過去的時候,在念佛的人沒有夢到佛來給我們講經,沒有夢到佛給我們摩頂授記,換句話說,我們阿賴耶識裡面,佛法種子的薰習還很薄弱。為什麼?我們清醒的時候,我們會提起來,我們念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一作夢,阿彌陀佛忘掉了,去搞別的事情去了。這就證明你阿賴耶識裡面,其他的業習種子力量強大,一睡著了,做不得主,就被業力牽了,就變現其他夢境。你要曉得,這很可怕,為什麼?人死了之後,就跟作夢一樣,這一夢,夢過去了,就不會再醒來,這人就走了,然後他再去投胎去了。你想想看,如果一個人,如果常常作夢,夢到跟佛菩薩在一起,夢到參與佛菩薩講經的法會,夢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,這個好,這在我們臨終那一念當中,必定是佛來接引,為什麼?心裡面念念有佛,他才會夢到他。這心裡頭沒有,決定夢不到。我們天天口裡念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心裡沒有佛,所以晚上作夢不會夢到佛,這就是有口無心。

  通常我們想一個人,想一樁事,這是真正掛在心裡,晚上會夢見,雖然口裡沒有念,心裡頭真有。所以從這個地方,可以檢點我們自己的功夫。認真憶佛、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。現前見佛,一個是在定中,一個是在夢中,現前見佛,當來是往生的時候佛來接引,必定見佛。所以從夢境能夠勘驗自己的功夫。這是說我們現在,我們的真如本性在夢中。永嘉大師說得好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我們現在在搞六道輪迴,六道輪迴是什麼?是在作夢,是夢境,這個比喻就是說這個事情。我們現在在夢境當中,所以明明有六趣,把夢中這個身當作自己,把我們自己的真身忘掉了。這就是忽然夢見『貧賤醜陋病痛苦惱之身』,指我們現在的身。我們現在這個身貧賤。貧是什麼?沒有財富。賤是沒有地位。也許你覺得,我現在有不少錢,我有不少財產,我不貧。佛法給你講的不是指這個,佛法給你講,你沒有智慧,你沒有定功,貧;沒有地位什麼?連小乘初果的地位你都沒有,菩薩五十一個地位更不必說了,這叫賤,大小乘最起碼的果位我們都沒有,這叫做貧賤。你有定、有慧,那就不貧了,你證得小乘初果,證得菩薩,或者是初信、二信,你也有地位了。入了聖人一流,小乘初果須陀洹,就是入了聖流,那就有地位了。

  那底下,「醜陋病痛苦惱之身」,這是我們每個人自己能夠覺察出來的,尤其是生長在現代這個社會。現代人非常可憐,不要以為我們現在這個科技發達,在台灣,實在講,也是世界第一。真正講富有的時候,一般講,民眾的富有,台灣現在確實是世界第一。我們在外面看到,世界上講收入的排名,我們台灣大概排在十幾位。但是實質上來講,台灣是第一位,為什麼?譬如美國人的收入,他的收入確實平均起來一年比我們多。我們講美國一般普通人,大概一個月三千塊錢收入,這是在美國普通的。三千塊錢收入,那個稅去掉三分之一,房屋貸款去掉三分之一,還有零零碎碎這個保險一切開支,統統給你去掉了,三千塊錢一個月能夠剩到八百塊錢就不錯了。所以他那個排名是假的,我們台灣人這個收入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美國人一個月收入三千塊錢的,他家裡面能夠拿出一百塊錢現金出來,那就不得了,他家怎麼這麼有錢!我們台灣什麼人口袋裡沒有一百塊錢美金?所以真的是世界第一。

  但是雖然如此,我愈看還是沒有福報,怎麼沒有福報?我們現在過的日子不是人過的日子。居住的環境,空氣污染非常嚴重。我們在這裡頭,每天住在這裡是習而不察,你不覺悟。我今天去看一個同修,看到他家裡放著一塊水晶,他告訴我,十幾年前回來,在美國的是透明的,白的,他就放在電視機上,現在變成什麼?灰色的。怎麼白的變成灰色的?染污,連水晶,十幾年,都白色,透明白色的,變成灰色的。我們身心染污,我們沒有去檢查檢查,要檢查檢查,染污比那個水晶還要嚴重。飲食,飲食是什麼?是服毒。菜裡面有農藥,肉裡面,聽說打針,打什麼?毒藥。那個毒藥,那個針打進去,這個動物佷快就長成肥胖了,結果你吃了牠的肉,這毒就進入到你身上來,所以三餐是服毒,不管你吃葷、吃素都是服毒。你說這哪裡是人過的日子,這怎麼不苦!所以年歲不大,一身奇奇怪怪的病。連醫生都應付不暇,怪病年年有,哪裡來的?我們中國古人說「病從口入」。所以今天衣食住行統統都是染污。

  想想從前的人,雖然沒有我們現在這麼方便,生活在大自然裡面,不一樣。這些地方,我們一定要認識,果然把這個環境認識清楚了。我們這個現實的社會不可怕嗎?今天的染污是全球性的,這個世界上已經找不出一塊乾淨的淨土讓我們生活下去。你要把這一點認清楚,現在佛菩薩還教給我們一個方法,移民到極樂世界。第一等聰明的人,辦移民,就是要到極樂世界去辦移民。極樂世界移民,一點都不麻煩,也不費事,只要你願意去,阿彌陀佛統統歡迎,這個好!不分貧富貴賤、男女老少,統統歡迎,真正是難得。我跟同修們講的句句都是真話。

  這個地球愈來愈不適合人類生存。不但不適合人類,不適合一切生物,生態的均衡統統破壞掉了,愈來愈不適合。你看外國有一些科學家報導,他說到公元二千二十五年以後,大概地球上的溫度,要比現在要增加差不多二、三十度。那增加二、三十度,地球是什麼樣子?諸位想想看,那又是洪水來了。南北極的冰統統融化了,海洋的水位升高了,平地都沒有了,只剩下高山幾個尖尖上。我們這個地球考古學家,從這個地層考察的時候知道,地球過去曾經有過很多次的洪水。那現在看看這個洪水,大概在最近這四、五十年之後可能又要來臨了。現在全世界的溫度一年比一年高,這就是警告,信號已經發出來了,好像放警報,警報已經放出來了,緊急警報都放出來了,所以要移民就要趁早,再不然來不及了。我們要真正覺悟,真正了解事實的真相,真正認識自己。這個身不是我們的本身,這個世界不是我們修行的道場。認清楚之後,我們曉得,我們有非常美好的修學環境,我們知道自己有圓滿福德端正之身。

  佛在《無量壽經》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,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即使是下下品往生的,他的相貌都跟佛一樣,身相一樣,容貌一樣,健康狀況一樣,智慧一樣,福德一樣,神通也一樣。你們去念《無量壽經》,你們去看四十八願,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,那才是我們自己福德端正本來的身相。今天世間人畫的西方變相圖,實在講,他沒有讀經,他不了解。怎麼說他沒讀經?你看我們這裡畫的阿彌陀佛、觀音、勢至,這相貌就不一樣,這不行,這跟經上講的不相同,經上講的相貌完全相同。這個個子高矮也相同,經上沒有說阿彌陀佛他比較大一點,別人就小一點,那就不平等。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,觀音、勢至的差別,就是在帽子,帽子當中,觀音菩薩戴的帽子當中,是一個站到的阿彌陀佛像,立佛。大勢至菩薩帽子當中,是一個寶瓶,除這一點差別之外,沒有任何差別。這諸位去讀《觀無量壽經》就知道了。這畫的不一樣。還有畫的那個西方世界變相圖,阿彌陀佛特別大,觀音菩薩小一點,那個往生的人更小,那個更不像了。這些實在講,他畫的人大概是對佛尊敬,佛畫大,對他恭敬一點,其實錯了,不是這樣畫法。實在講,還是不明經義,不了解西方世界的真實狀況。往往這個變相圖會給初學的人產生誤會。

  『覺者警之令悟』,這個覺者就是諸佛菩薩,諸佛菩薩是已經覺悟的人。我們是迷惑顛倒,迷在三界六道之中,不想出離。三界六道,這不說了,迷在這個地球上,不想出離,這個不得了。三十年前,我們讀佛經,讀到經典上,一點都不假。濁,就是染污。不但今天我們物質環境染污,全世界眾生心地染污、精神染污、肉體染污,有史以來,沒有現在這麼嚴重。所以釋迦牟尼佛這句話是對我們現代人說的,五濁惡世,濁惡到了極處,要覺悟,要想方法離開,離開這惡臭的環境。要離開,實在講,雖然是許許多多的法門,都是方法,但是那些方法適不適合我們自己修學?我們自己在短促的時間當中,能不能有把握成就?那是一個很大的問題。佛看得清清楚楚,為我們指出一條,每個人都能成就的一個法門,連華嚴會上,這些佛菩薩都不例外,那就是念佛求生淨土。這《華嚴經》末後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《華嚴》才圓滿。華嚴會上,佛菩薩要不念佛求生淨土,這華嚴一會也不能圓滿。諸位先冷靜想想,才曉得世尊教給我們這個法門的重要性,也知道佛示現在世間,說法度眾生真正的目標。這是覺者警之令悟。

  『惡身便是好身』。惡是迷變現出來的,好是覺變現出來的,本體沒有兩樣,是一樣的,只是覺迷不同而已。覺悟了,就自然不執惡身,不再執著。不再執著,就是煩惱障斷了,覺就不迷了。迷是什麼?迷是妄想。你看佛在大經上講,眾生之所以成為眾生,根本的原因就是妄想執著。覺,妄想就沒有了,所以這覺重要。捨掉情執,不執著了,煩惱就沒有了,轉煩惱成菩提。

  『故此云:要假開示,令其悟入』。佛要達到這樣一個教學的目標,那必須要開示。開是幫助我們開智慧,把我們的迷惑破除,把我們的茅塞拔掉,開啟本有的智慧,心開意解,佛教學目的在此地。佛雖然把我們這個悟門打開了,打開了之後,還是不認識,所以還得一樣一樣來指示,這叫示,開示。佛用什麼方法對我們開示?實在講,佛的三業,就是開示眾生的工具。身,做一個樣子給我們看,身教,做出一個榜樣給我們看;口,言語給我們講解;意,心裡面念念希望眾生早一天覺悟,早一天回頭,早一天斷煩惱,早一天開智慧,早一天成佛,這是佛的目的。佛是老師,老師對學生,只能做到此地。如果真正是這個老師的學生,那沒有不悟入的道理。悟入,是學生的本分。那我們就要想了,佛給我們開示,我們沒悟入,為什麼沒有悟入?說個老實話,我們不是佛的學生。誰說不是?我都皈依三寶,我還受了菩薩戒,我是菩薩戒弟子。那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那是什麼?有名無實,所以不是真正的佛弟子。

  真正的佛弟子是對於老師是依教奉行,我們對於老師的教誨做到多少?沒做到。沒做到,這就不是學生。學生,一定要把老師的教訓百分之百的奉行,這才能悟入,這才是老師的好學生,不能打折扣的。本經裡面教給我們的,如果我們真正是依教奉行的話,我們試問一問,這一本經書,你們同修一天念過幾遍?這最起碼的,讀誦大乘,一天至少得念一遍,沒念過。單單念還不行,這裡面的意思要能夠領悟,念是起碼的,領悟是第二乘的功夫。然後把它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,這就入了。沒有把它變成自己生活行為,老師給我們開示,我們只有悟,沒有入;要變成自己生活行為,這才叫入。

  釋迦牟尼佛,雖然去我們兩千多年,按照中國人的講法,三千多年了。佛的經典還遺留在人間,我們今天展開經典,如同佛面對面給我們開示一樣,這個開示要聽得懂才行。現在的國文程度一天比一天差。經典,古時候翻譯的,最晚的翻譯都是在宋朝,宋以後就很少了,太少太少了。翻譯得最多的是在隋唐,所以這文字是古文。現在這個國文程度一落千丈,這怎麼辦?將來連佛陀開示都聽不懂。看十個字裡面,就有一、二個字是生字,不認得,這怎麼辦?這問題嚴重了。我今天到中央研究院去參觀中文電腦,看了之後很歡喜,還真的有有心人,在這個地方做工作。把這些古籍生字、注音、註解詳詳細細的輸入電腦,這是了不起的一樁偉大事業。將來我們下一代進入電腦的時代,他利用這個工具,能夠認識中國這些古字,能讀、能體會,這個做法實在不亞於古聖先賢發明文言文,這很了不起的工作,在我們佛法裡是菩薩事業。所以要緊的是令其悟入。佛是開示,佛給我們講這個《大方廣華嚴經》是開示,我們要悟入,這才是真正釋迦牟尼佛的好弟子、好學生。

  《華嚴經》太大了,就不念大經!念這一本註解,一看到這麼大的一個分量,從頭到尾念一遍,裡面還有好多生字,受持的願望馬上就沒有了。正因為如此,所以我們近年來特別提倡《無量壽經》。我講《華嚴經》,從民國六十年,一直到現在,沒有停止過。現在是一個星期講兩次,沒停止過。講了十九年,為什麼不提倡《華嚴》?就是《華嚴》太大了,讀誦受持相當不容易,所以提倡《無量壽經》。《無量壽經》是《華嚴經》的濃縮,是《華嚴經》的精華,受持《無量壽經》跟受持《華嚴經》沒有兩樣。

  《無量壽經》特別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,這個本子實在是集五種原譯之大成,取捨精當,裡面的難字,意思生澀的句子,他都捨掉了,所以我們拿到這個本子來讀,生字少,難的句子沒有,念起來又順口。我這一提倡,這個效果我自己都沒想到。今天在台灣從南到北,不但在台灣,在全世界,到處都歡迎。現在我們在台灣印這個本子,大大小小各種樣子的本子,幾十種之多。新加坡他們也印,新加坡印的是簡體字,旁邊是用英語拼音,就是注音。這個本子都寄來給我,都送給我看,告訴我,那邊也在那裡提倡,也在那裡印。好現象,這真是三寶加持。讀這部經就是等於讀《華嚴經》。

  這個本子,剛才說過,生字少,艱難的句子少,分量適中,便利讀誦。許許多多的同修都能在三十五分鐘念一遍,很多很多同修。一天念三遍,很正常,一天念十遍的人不少。有很多很多人一天念十遍,不但是在台灣,在新加坡。在美國因為他們工作壓力很重,讀三遍的人很多。那讀一遍的人就更多了,每天讀一遍。在中國大陸,一天念十遍的也有不少人,這是非常非常難得。我這次到大陸,我才看到的,許多居士他們一天念十遍。問他為什麼發心?聽我們講經的錄音帶,台灣有很多人一天念十遍,他們要追,急起直追,所以他們也念十遍。好,這個太好了。我們這個錄音帶傳到大陸,有很大的影響。這是我們自己通常不覺得,其實講經這個錄音帶,不知道是什麼情況之下,都到大陸去了,他們都聽到了。那我們從《無量壽經》裡面悟入就好。所以這些大經大論,諸位聽聽做參考,你自己功夫精力就用在《無量壽經》上,就好了。這樣與受持大經的功德、效果沒有差別。

  【大疏文備。】

  清涼大師在《華嚴經疏鈔》裡面說得很詳細,這個地方是摘錄重要的句子,幾句摘錄出來而已。

  【又是利生之要。故具引釋也。】

  『利』是利益。這部經,這個法門,尤其是《華嚴經》這一章,也就是這一卷,最後的這一卷,是《華嚴經》的結論,是《華嚴經》精華之所在。所以特別引清涼大師的註解,在此地不厭其煩的給我們開示。再看下面一段:

  【言衣蔽明珠者。】

  這是一個比喻。前面所講的是解釋《疏》裡面第五段的前半段,這個文在一百九十八面第二行。我們上來所講的就是解釋這一行。那從這個地方起是解釋第二行:「但衣蔽明珠,室埋祕藏,要假開示,令其悟入」。現在我們要開始解釋後面這一行。這句是個比喻。

  【法華第四。】

  《法華經》有七卷,這『第四』是第四卷,《法華經》第四卷有這樣一個比喻。

  【五百弟子授記品中。】

  這可以說,這經文的出處記載得很詳細,《法華經第四卷.五百弟子授記品》,我們通常簡稱就稱「授記品」。這品當中經文:

  【憍陳如等諸大聲聞。】

  這是經文。

  【同時領解得記所說之喻。】

  世尊在法華會上的開示,講到這個時候,『憍陳如』,就是他們這一班同學們都開悟了,這是『領解得記所說之喻』。世尊所講的比喻,他們聽了之後,都能夠理解,都能夠覺悟。這是舉出這麼一個例子。那佛究竟說了什麼,他們開悟了?底下這引用經文:

  【經云。】

  這就是《法華經.授記品》裡面的經文,原文,這是佛說的。

  【譬如有人。】

  這都是假設的,比喻,假設的,譬如有一個人。

  【至親友家。】

  到他的親戚朋友家裡。

  【醉酒而臥。】

  喝醉了酒,躺在地下。這種情形我們也會常常看到,酒醉了。這比喻什麼?比喻迷。

  【是時親友官事當行。】

  這個時候,親友有官府裡面的事情,這是重要的事情,官府裡面有事情,他要去辦事情去。這個人他又喝醉了,你現在跟他講話他也聽不懂。

  【以無價寶珠。繫其衣裡。與之而去。】

  給他無價的寶珠,放在他的口袋裡,那他去辦事了。他這個酒醉的人,醒了起來之後,他這朋友走了,朋友人不見了。自己這是身上也沒有錢,也不曉得朋友給他無價寶珠在身上,所以是:

  【其人醉臥。都不覺知。起已遊行。至於他國。為求食故。勤力求索。甚大艱難。若少有所得。便以為足。】

  以後流浪到外國去,大概在外國打工,也很不如意,生活非常艱苦。稍微得一點點錢財,能夠糊口維持日子,他就覺得很滿足,過這樣貧苦的生活。這就比喻。

  【於後親友會遇見之。】

  這以後有個機緣,又碰到從前這個親戚,給他無價寶珠的這個親戚又遇到了。

  【而作是言。咄哉丈夫。何為衣食乃至如是。】

  這聲聲責備他,你怎麼搞得這個樣子?怎麼生活過得這麼苦?

  【我昔欲令汝得安樂。五欲自恣。於某年日月。以無價寶珠繫汝衣裡。今故現在。而汝不知。】

  就那一天你酒醉了,我有要緊的事情走了,我把『無價寶珠』放在你這個口袋裡面,我就離開了。這是哪一天的事情,他還記得滿清楚的,你現在怎麼搞成這個樣子?那寶珠還在不在?下面是說:

  【勤苦憂惱。以求自活。甚為痴也。】

  這都是責備他的話,你怎麼這麼愚痴?你身上藏著有無價寶珠,你怎麼過得這麼苦的日子?

  【汝今可以此寶貿易所須。常可如意。無所乏短。】

  這就舉的這個比喻,舉的這個例子。你只要把這個珠寶拿出來去給它變賣,你一切生活費用統統都足了,你可以過得很自在、很舒服,不要這麼苦,這麼樣艱苦。寶珠在他身上,他自己還不曉得,這是這麼一個比喻。這個比喻裡面有兩個意思。這大師在此地為我們說出來。

  【然法合有二意。】

  這在佛開示裡面,這個比喻含兩個意思。第一個:

  【約結緣說。】

  第二個意思是「約本性說」。也在這一面,二百0二面倒數第二行,「二約本性說」。有兩個意思,比喻裡頭含兩個意思。第一個意思是講『結緣』。

  【則圓解為珠。與說為繫。煩惱昏暗。與醉何殊。微有解生。還同繫了。五道求樂。名曰艱難。證小涅槃。名為得少。】

  我們就先講這幾句。這個很好懂。佛這個比喻裡面,佛給大家說法,大家真正理解了,這個解是『圓解』,圓解是真正懂得,真正理解,而沒有欠缺,這叫圓解。就是佛的意思真的明瞭了。《開經偈》上講,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真的明瞭了,這叫圓解,圓解好比是寶珠。佛所講的一切經、一切言語、一切方法、一切境界統統是圓解。為什麼說佛是圓解?因為佛所證得是圓滿的自性,因此佛的智慧是圓滿的智慧,佛的善巧方便是圓滿的方便,沒有一樣不圓滿。佛給我們講《法華經》是圓解,佛給我們講《無量壽經》也是圓解,乃至於佛跟我們講《十善業道經》、《八大人覺經》統統是圓解。

  佛把這個寶珠給了我們,給我們是什麼?是說給我們聽,這是『繫』,把這寶珠給我們。給我們,我們要是真的懂了,我們就會用,我們真的得到寶貝了。現在佛把這個寶貝給我們,我們不會用,有等於沒有。譬如說,本經,無上的法寶,我們拿來管用嗎?沒用。為什麼沒用?這底下說,我們有『煩惱』、有『昏暗』。昏暗就是無明,煩惱就是妄想執著,我們還有這些東西在,雖然得到無上的法寶,沒用處。

  『微有解生』,像我們今天在這裡跟諸位細細來探討這個,你懂得一點點,懂得這麼一點點皮毛,『還同繫了』,懂得這一點點,你還是得到了。得到什麼?你所得到的利益不大。寶珠是有了,有了,怎麼不大?沒有能夠發揮作用,你還是『五道求樂』。五道是天、人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。這就是六道輪迴,你在六道輪迴裡面去求樂,這叫『艱難』。能不能得到樂?得不到樂。你所得到的是短暫的,是假的,不是真實的。即使你修小乘,在小乘裡證個果位,證個阿羅漢,證個辟支佛,這叫得少為足。並沒有能發揮無上法寶的圓滿大用,沒有能發揮。

  【說法華會。親友再逢。知見既開。猶如得寶。】

  佛在法華會上開權顯實,毫無隱瞞,把事實的真相全盤托出,這是叫這些人恍然大悟。所以佛在法華會上舉這個比喻,他們能開悟,他們能夠圓解,為什麼?這個比喻,他們切身的修學經歷。釋迦牟尼佛最初示現成道,就是講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就把這無上寶珠繫在你身上,你還要搞什麼?搞阿含、搞方等、搞涅槃,慢慢的搞般若,到最後才搞法華涅槃。可見得,最初給你繫上明珠,你不識貨,所以這個比喻很有味道,對憍陳如尊者這些人,在法合上來講,與事實完全能夠相應。這個時候在法華會上開權顯實,真正徹底覺悟了。

  【以因易果。萬德周圓。何異貧人。所求皆遂。】

  比喻這個貧人,衣服裡頭原來老早就有寶物了。現在再碰這個親戚一點醒,拿出來,這才得到圓滿的大用,不再受貧窮了,開權顯實。這是就結緣來說。佛現在雖然不在了,我們今天在此地講這個經,也是跟諸位同修結緣。但是我們不要去走憍陳如那些冤枉路,這走了好幾十年,走得很辛苦。如果我們把這個路掉轉頭來,馬上就從《無量壽經》上,那這個明珠立刻就得到圓滿的大用。比憍陳如,這一千二百大比丘們,那高明太多了,這是真的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