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 (第三十九集)  1989/1  台灣華藏講堂  檔名:04-003-0039

  請掀開經本,第一百三十三面第二行,最後一個字看起:

  【故經云。佛子。我為菩薩時。於兜率天宮放大光明。名光幢王。照十佛剎微塵數世界。彼世界中。地獄眾生遇斯光者。眾苦休息。得十種清淨。眼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。咸生歡喜。踴躍稱慶。從彼命終。生兜率天。天中有鼓。名甚可愛樂。彼天生已。此鼓發音而為說法云云。】

  這段是引用經上的經文,來證明一乘圓教可以令八難頓超。這是在世尊一般經論上沒有這個說法,唯獨在《華嚴經》上才有這樣的講法。這是非常之稀有。從這些經文,我們也能夠深深的體會到,淨宗法門所接引的對象無比的廣大,上至等覺菩薩,下到地獄眾生,就跟這個地方講的完全相同,實實在在是頓修頓證。

  這次我到新加坡,新加坡的同修告訴我,他們在這半年當中,有三位同修往生。這三位同修念佛的時間都不久,是我上一次去講《無量壽經》才知道這個法門,等自己得病了,這才想起來要念佛。所以他們念佛的時間,告訴我,大概總是三個月到四個月這麼長的時間。往生的時候,同修當中有一些去幫忙助念,看到佛光,聽到天樂,聞到異香,走的時候瑞相非常之好,所以現在那邊同修念佛的信心大為增長。不是經上說的,親眼看到的,半年當中看到三個,所以信心大增。我這次去講經,雖然只有十天,聽眾有一千多人,出乎意料之外。上次我去的時候,我原本估計聽眾三百人,估計這樣子,沒想到平均每天聽眾有七百人。這次去有一千多人,在我想像當中,這三位往生的瑞相,與這些聽眾很有關係。他們是證明、證實了這個東西不是假的,句句真實。實在說的,修學任何一個法門沒有這麼快速,不管哪個法門,沒有這麼快速。

  尤其是這一次,寬律法師他寫的《近代往生見聞錄》,這本書是中國大陸共產黨統治之後,這三十六年當中,那些念佛往生的人。這位老法師,這是到處去打聽,記錄下來,寫成這本書。這些東西寫出來之後,當然他沒有採訪到的一定還有很多,這是他採訪到的、打聽到的有這麼多人。老法師住在廣東南華寺,就是六祖大師的道場,六祖的肉身,現在在南華寺,我聽說他有八十多歲了。他寫的這個東西就怕丟掉,在大陸上沒有法子出版。所以前幾年,有新加坡的同修到大陸上去朝山、去拜佛,老法師看到這些佛教徒很虔誠,就把這份東西交給新加坡的同修,希望他們能夠在海外出版。

  我上次到新加坡去,那邊同修送我一本。新加坡他們只印了一千本,而且是打字印的,這個書印得非常之簡陋。我帶回來以後,看到這麼多人都已經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,我們念了,羨慕得不得了。回來就交給基金會,希望基金會趕快流通。這次回來看到了,印得非常之精美,封面也印得好,而且印了一萬本。所以這個書送到大陸上,寬律老法師看到之後,一定非常的安慰,一定很歡喜,他這一番心血沒有白費,我們給他大量的流通。

  近代,我們看到許多在佛法裡頭有成就的這些大德、居士們,我們在台灣看到他們的著作,像李居士、江味農的,這個傳記,《往生傳》上都有他們,連夏蓮居老居士、李西原都是我們很熟悉、熟知的,統統都有。雖然他記載得不夠詳細,但是非常之難得。而且往生的這些人,其中許多都是預知時至,走的時候沒有病苦;即使生病了,發心修學這個法門,求願往生,他這個願心一發,他的病痛就沒有了。這次在新加坡,這三位同修也是如此。本來生病很痛苦,一發心,真正求往生,痛苦就沒有了。所以這些實在是不可思議。

  這段經文裡面講八難,八難實在講,不管是哪一種難,總而言之,業障深重,業障深重就很難度脫。《華嚴》是不思議的一乘了義大法,這些八難的人,遇到《華嚴》,那當然得度。但是我們要問,《華嚴經》的對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這些人哪有機緣能夠遇得到?不但業障深重的人遇不到,照經上的講法,聲聞、緣覺、權教菩薩都不是《華嚴》的當機者。由此,我們可以想像得到,《華嚴經》到這一卷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這些業障深重的眾生必定是依淨土法門而能夠超越。這是我們在本經,在參考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無量壽經》所得到的結論。因為淨宗法門,它的對象廣大;淨宗的教義,無論在理論、在事相,這個事相,我們今天所講的形相,它修行的方法雖然很簡單,專持這句佛號。這句佛號裡面的道理太深了,要不是深入淨宗的同修,不曉得這句佛號理之深。所以一般人往往認為這一句阿彌陀佛太容易了,把這個法門疏忽,一生得度的機會空過了,這是非常非常的可惜。

  如果要真正認識這個法門,當然不僅是要深入淨宗的經論,尤其像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,這些一乘圓頓的大經,一定要有相當的修養,我們才能真正認識。古德說,上智,那是講大菩薩們,蕅益大師常常舉的像馬鳴、龍樹,馬鳴菩薩很早,龍樹菩薩在我們中國,我們中國大乘有八個宗派,叫八宗共祖。因為大乘八個宗派都是龍樹菩薩傳的,所以龍樹菩薩這位祖師是八個宗派共同的祖師,都是他傳的。龍樹菩薩是念佛求生淨土的,而且龍樹菩薩與密宗的關係非常的密切,因為是他傳的。龍樹菩薩以前,我們這個世間上沒有密法,龍樹菩薩開鐵塔,見到金剛薩埵。金剛薩埵是普賢菩薩的化身,這才把密法傳給了龍樹,龍樹傳到我們這個世間來。所以密宗的初祖是金剛薩埵,實際上傳在我們這個世間的是龍樹菩薩,他是第一個傳人。金剛薩埵就是普賢菩薩,而且西方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,這是我們一定要把他認識清楚的。諸位念《無量壽經》就曉得,《無量壽經》跟《華嚴經》先後呼應,關係非常密切。在《無量壽經》裡面,無論是在經文,甚至於在阿彌陀佛四十八願。當然四十八願非常重要,阿彌陀佛自己說的。西方極樂世界的每個人,就如同經上講的,「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」。所以我們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菩薩?普賢菩薩。一到那個地方去就是普賢菩薩,所以說是初發心的普賢菩薩,初信位的普賢菩薩。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圓教,古德判為圓中之圓,了義之了義,那個地方從初信位到等覺位,五十一個位次統統是普賢菩薩,這個我們要曉得。所以無論哪一宗、無論哪一個法門,到最後沒有不歸向淨土的。特別是知道這個法界是普賢法界,因此修淨土的同修,對於普賢菩薩的修行法要特別留意,也就是說要認真去學習。

  在本經,普賢菩薩的行法歸納為十大類,就是十大願王。這十願,說實在話,絕對不是普通人可以能夠做得到的。為什麼說普通人做不到?普通人沒有這麼大的心量。普賢行最特殊的就是願願稱性、行行稱性,完全是稱性起修,全修在性。所以嚴格來講,這是法身大士才可以做得到,他的心量無量無邊的廣大,真是像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,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。他的禮敬,十願裡面第一個是禮敬諸佛,後面我們都要講到的。諸佛,除了自己之外,所有一切依正統統是諸佛,心裡頭決定沒有一絲毫的分別執著,平等的禮敬,最至誠的禮敬,他是這個修法。

  我們今天看人、看事總有分別心,總還是不平等;雖然修禮敬、修稱讚、修供養,乃至迴向,不是普賢行,為什麼?沒有用普賢心。要用普賢的心修,才叫做普賢行。我們今天用分別執著的心,雖然修這十願,這十願不是普賢行,這一點一定要知道。由此可知,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,我們要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首先要把心量拓開。從今以後,不管是處事待人接物,我們不要起分別、不要執著,一視同仁,把這個心量拓開,與普賢這個心多少有幾分相應,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容易,這一點很重要。所以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,你要仔細去研究一下,他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?他心量太小了,雖念佛也不相應。這個經上實在說,跟我們講得夠詳細,叫「心淨則土淨」。什麼程度才叫淨,心清淨?有了分別執著決定不清淨。由此可知,離一切分別、執著、妄想,心就清淨了;有分別、執著、妄想,不會清淨的。

  《華嚴經.出現品》裡面,佛把我們的病根說出來,他說「一切眾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,執著是從分別上來的,所以我們要果然能夠離開一切分別、執著、妄想,我們與西方極樂世界就近了。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,應當認真去學習的。實在講,我們很多同修常說業障很重,這個業障怎麼能消掉?佛實在是真的慈悲到了極處,把消業障的祕訣都告訴我們。你要能夠接受、能夠奉行,不管什麼樣重的業障,準消盡了。什麼方法?念阿彌陀佛。你們諸位想想看,心裡念阿彌陀佛,你還有什麼業障?念阿彌陀佛,是心作佛。是心是佛,本來是佛,現在這個心又要作佛,那你還有什麼業障?換句話說,不念佛,就是業障現行,你會想東想西,不管你念什麼都叫業障。你要念貪瞋痴,那個業障就更重。所以經上講,念一聲阿彌陀佛,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,這個說法不為過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們實在講,無始劫以來,業障習氣太重了,不是幾句佛號就能把它消掉的。因為習氣太重,這佛號一不念,業障又現行,它就起來了。所以古大德教給我們的方法,《楞嚴經》上大勢至菩薩也教給我們,要「淨念相繼」。這句佛號,一句接著一句,一句接著一句,縱然還有妄念起現行,總少得多了!所以雖有妄念起來,不要怕,要知道這妄念太少了。絕大多數的妄念,都已經用阿彌陀佛代替了,都變成阿彌陀佛了。這樣念,念久了,念個三年、五年,你不念佛的時候,也沒有妄念起來了,這個時候功夫就看到了。

  何況念佛念久了的人,有不少同修來告訴我,他說我不念佛的時候也聽到佛號。這是一回什麼事?我告訴他,這是很正常的現象,你的功夫得力了。自己有沒有念?真的沒有念。心裡?心裡也沒有念,但是佛號聽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功夫得力了。這個境界現前,不要生歡喜心,不要以為,哦!我怎麼了不起,沒有,很平常的事情。說老實話,一個人認真念佛,念上三天,這個境界就現前。誠心誠意,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,念三天,必定這個境界現前。問題,你要好好的把它保持住,不要把它失掉,三天不念佛就沒有了,保險就失掉了。所以這個境界現前,要認真去念,唯有這個方法,才真正是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「八難頓超」。這段經文給我們做證明,證明圓教確實有能力超越八難。

  這經上講,這是佛說的,佛對這些菩薩們說,叫做『佛子,我為菩薩時』,佛在沒有成佛以前,修菩薩道,他在作菩薩、修菩薩道的時候,『於兜率天宮』,兜率天是彌勒菩薩的道場。有不少人跟彌勒菩薩緣很深,希望將來能夠生到彌勒淨土。當然這很好、很難得。可是諸位要知道,要想往生兜率內院,也不是個容易事情。彌勒菩薩是唯識專家,他所修行的方法叫「唯心識定」。也就是《唯識論》裡面所講的修行方法,五重唯識觀,那就是他修行的方法,五個層次。

  以前李老師給我們說,五重唯識觀,不要講那個高級的修法,以最基本的修法,我們普通人要來修,恐怕也要五、六十年認真的修學,才能達到第一個階段,那還不能夠往生兜率內院,你就曉得這個東西多困難。可是要想真正親近彌勒菩薩,有捷徑可循,就在這部經上講的,普賢菩薩告訴我們的,如果一個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立刻就見到阿彌陀佛,同時見到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、觀音菩薩、彌勒菩薩。由此可知,彌勒菩薩在哪裡?彌勒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,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一定能夠見到彌勒菩薩。何況《無量壽經》的後半部,彌勒菩薩是當機者。這也就是說明,如果想親近彌勒菩薩,有近路,有非常有把握的一條路能夠親近到他,就是採用的念佛求生淨土的方法,不必去修唯識觀,唯識觀非常非常之難。這是講佛在行菩薩道的時候一段故事。

  他在兜率天宮『放大光明』,這個光明的名字叫做『光幢王』。幢是高顯的意思,明顯;王是自在的意思,就是智慧光明,高顯自在。『照十佛剎微塵數世界』,從這一句我們就知道,這位菩薩決定是地上菩薩。否則的話,他的光明不能照這麼遠,照了十個佛剎微塵數世界。此地所講的世界都是指大千世界,所以這是地上菩薩,還是圓教地上菩薩才有這樣的能力。『彼世界中地獄眾生遇斯光者,眾苦休息』,佛光照到的地方,利益無量無邊。經中也說,佛出現在世間有三種利益:第一種利益就是說經,第二種利益就是放光。佛光確實是遍照法界,我們今天為什麼見不到?業障太重了。不是佛光不照我們,是我們自己有業障,把這個光障礙住,所以我們見不到佛光。見到佛光,一定滅罪。所以羅什大師翻譯的《阿彌陀經》,經上說的「一心不亂」,這句在原文裡面沒有。玄奘法師譯的《阿彌陀經》保持了梵文的原來的樣子,這一句是「一心繫念」,不是不亂。這個不亂跟繫念差別太大了。繫念就是我們俗話講「掛念」,這一心掛念,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,我們心裡頭都有掛念的,把那個掛念換一換,換成阿彌陀佛,這很簡單,很容易做到。一心不亂就不容易做到。可是玄奘大師並沒有說羅什大師翻錯了,沒有說。換句話說,羅什大師翻得有道理。道理在哪裡?凡是念佛往生的人,當佛來接引的時候,首先見到佛光。佛來接引的時候,先是佛光照你;佛光一照,罪業就消滅了。換句話說,你就得一心不亂。這樣說來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沒有一個不是一心不亂的。由此可知,他翻一心不亂也不錯,照意思翻的也不錯,往生那個時候所證得的。

  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土,凡聖同居土、方便有餘土。那這樣說,得一心不亂,如果得事一心不亂,應該生方便有餘土,那凡聖同居土?這個地方我們要曉得,一心不亂,功夫有淺深差別不同,這是真的。以小乘來說,四果四向,八個階級,經上常講,這註解裡面像蕅益大師、蓮池大師講的一心不亂的標準,是見思煩惱斷盡,相當於阿羅漢,那這個就生方便有餘土。由此可知,如果功夫在四果向之前的,從初果到四果向這七個位次,這七個位次還是在凡聖同居土。由此可知,一心不亂最低的標準就是小乘初果。這個說法也是有根據的,因為經上一再給我們說明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也證三不退。三不退裡面,第一個就是位不退。證到位不退的是小乘初果,總是小乘初果以上。由此可知,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是什麼人?那是圓教初信位的菩薩。圓教初信就等於小乘初果,證位不退。實在講,這個功夫不是我們這一生修成的,我們這一生沒有修到這個功夫,而是在往生的時候,佛光一照,阿彌陀佛的威神加持,所以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,自己修一半,另外一半這個功德是阿彌陀佛加持的,一下就把我們提升到初信位的菩薩。因此羅什大師翻譯的就不算錯了。

  窺基是玄奘最得意的學生,他還是流通羅什大師的譯本,沒有流通老師的譯本,這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,值得我們去效法的。你看古人的心量跟現在的人不相同。現在人什麼?這是我師父的,那趕緊要流通。古人不是的,我師父的,人家那個東西不在我師父之下,我還是流通他的,不流通師父的,師父也不怪他。師徒心量都大,為佛法,為眾生,絕不為個人的名聞利養,這是應當學習的。這一段是講佛光的利益,佛光一照,地獄眾生那個痛苦都能夠休息,而且得十種清淨。

  『眼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』,這裡說六根清淨。你看地獄眾生業障這麼重,佛光一加持,他六根清淨,何況我們念佛的人,在臨終,這是阿彌陀佛的佛光來接引,這功德利益之殊勝,決定超過這個。這是菩薩的光,縱然是等覺菩薩的光,也比不上阿彌陀佛的光明。尤其《無量壽經》上給我們說,阿彌陀佛的光明在諸佛當中,一切諸佛當中比較,他是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,這是《無量壽經》上說的。這個話,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,決定不是假話。釋迦牟尼佛也不能偏偏恭維讚歎阿彌陀佛超過這個事實,那也是不應該的。所以我們要相信,《金剛經》上所講的話,「如來是真語者,實語者,如語者」。如是什麼?所講的恰到好處,不增加一點,也不減少一點,它是什麼樣就怎麼說法。我們要是能真正肯定《金剛經》上講的五語,那佛在《無量壽經》讚歎阿彌陀佛「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」,這兩句話非常不可思議。所以彌陀的光明加持,立刻使我們從博地凡夫,提升到初信位的菩薩。初信位的菩薩,他這個斷證雖然等於小乘的須陀洹,但是智慧功德比須陀洹超越太多太多,那簡直是不能比的。像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,我們只要肯信,只要肯發願,不久的將來,我們統統可以得到。這就是古德講的,這個法門兩種人得大利益,一種人就真正有智慧的,像馬鳴、龍樹、智者、永明之流;另外一種人,就不大喜歡用頭腦的,沒有什麼智慧,不喜歡分別的,跟他講,他馬上就相信、就接受了,這是我們中國所講「上智下愚」,這個法門可以說是專度這兩種人的。上智與下愚遇到這個法門,他這一生成佛的機會到了,對當中這一分來說,叫難信之法。對上智跟下愚容易相信,易信、易行。所以對當中這一段才說之為難信之法,他們不太容易接受。這個地方,這個經是給我們得的很大的證明,這個佛光利益無比。

  這些人被菩薩光明所加持,他是歡喜無比的。『從彼命終,生兜率天』,「彼」是地獄,在地獄裡面命終了,一下就超升到兜率天去,這個超得太多了。通常地獄眾生在地獄命終,多半都是生餓鬼道;餓鬼道命終生畜生道,到人道都很難,他一下就超越到第四天去,這是欲界第四層天。到了兜率天,兜率天有鼓,天鼓,我們常講天樂,天樂裡面的一種樂器,天鼓。這個天鼓不需要人敲的,自己會響,它也會說法,『天中有鼓,名甚可愛樂』,這天鼓的名字。『彼天生已』,這個「彼天」是天人,這是地獄裡頭生到天上,他現在是兜率天人,生到兜率天。『此鼓發音而為說法』,天上有佛法,不是沒有佛法,二十八層天,除了四空天,四空天叫長壽天,那個地方沒有佛法。色界十八層天以下統統都有佛法。但是佛常說,佛雖然在天上說法,天人真正肯修行的不多。為什麼?富貴學道難。天人福報太大,不知道這個苦難。所以在六道裡頭,人道最可貴,容易覺悟,容易發出離三界之心。天上雖有佛法,但是發出離三界的心很難。就是他的環境太好了,我何必要離開,我這邊很自在、很舒服、很快樂,他不想離開。這就是六道裡頭,為什麼人道可貴,可貴就是人道是苦多樂少。苦多,容易覺悟;樂少,還有一點小樂,還可以修行。不像三惡道,三惡道太苦了,雖然想出離、想修行,沒有機會修行,他太苦了。

  【爾時諸天子聞說普賢廣大迴向。即得十地等。由此即知地獄非障也。】

  八難裡面,『地獄』是第一個大障。地獄都障不了,那其他的當然就不是困難。

  【又十地品云。】

  所以這裡所引用的經,都是《華嚴經》的經文。

  【雖住海水劫火中。堪受此法必得聞。】

  這是「十地品」裡面的兩句偈。下面是解釋:

  【言住海水者。龍等所居。】

  『龍』是畜生道,前面說地獄不難,也得度了。這是講畜生,龍是畜生。

  【即畜趣非難。言劫火中者。若約通途說。劫火中無其有情。】

  這個『劫火』是大火,這裡面沒有有情的生物,都被火燒了。像現在我們所看的太陽,以及在太空當中,像太陽這樣的星星很多。這種星在佛法裡面講都是劫火,一片火海,這裡面什麼東西都沒有。

  【若約佛境界。佛力所持。變化施為。及法威德力所加即得。】

  佛的威神、能力不可思議,縱然是劫火也行,他也能夠加持。

  【如法華經云。眾生見劫盡。大火所燒時。我此土安隱。天人常充滿。】

  所以我們看到太陽一片火海,按照物理學上來說,沒有任何生物可以存在。可是太陽裡面有沒有有情眾生?應當有,有佛菩薩在那裡建道場。所以我們這邊經論裡面念誦常常念,月光菩薩、日光菩薩。日光菩薩住在哪裡?住在日宮,太陽裡面也有宮殿,那是佛菩薩威神力所加持的。我們凡夫看到一片火海,其實裡面有清淨莊嚴的國土,也有一些有情眾生在那邊修行,這不可思議。

  【乃至常在靈鷲山。及餘諸住處等。此多是法前法後難。】

  佛所示現是滅度了,可是諸佛菩薩具不可思議。像我們隋朝智者大師,智者大師是隋朝時候人,圓寂在唐朝,是天台宗最重要的一位祖師。雖然在天台宗他排列在第三位,但是天台宗的建立是在他手上完成的。所以我們講天台大師,都是講智者大師,不講慧思,不講他們。好像華嚴宗,我們講賢首國師,不講杜順,其實賢首在華嚴宗也是第三代。但是華嚴是在賢首手中完成的,這個宗派正式建立的。智者大師讀《法華經》,念到「藥王菩薩本事品」,他老人家入定,這一定,他就見到靈山,『靈鷲山』,釋迦牟尼佛在那裡講《法華經》。他還在那裡聽了一座,出了定,告訴大家,「靈山一會,迄今未散」,到現在沒有散。靈山這一會沒有散,祇樹給孤獨園那一會又何嘗散了?所以佛所講經的道場,會會都沒有散。

  由此可知,佛示現,在相上講,我們凡夫看到有生有滅;實際上,佛在真如自性當中是不生不滅的,智者給我們做了證明。與智者相同的,法照禪師,在五台山見文殊菩薩,這也給我們證明,菩薩道場法會沒有散。《三昧水懺》裡面所記載的,悟達國師遇到迦諾迦尊者,阿羅漢的道場也沒散。所以我們這個地球,凡聖同居土。但是只有極少數有特殊緣分的人才遇到這些聖人,不是一般人都能夠遇得到,證明確實是有。『法前法後』,就是佛前佛後,也是業障所產生的。如果沒有業障,哪有佛前佛後!由此可知,真正關鍵是我們自己的業障。這業障太可怕了,業障一定要消除。真正聰明人,真正有智慧的人,我們要把消除業障,當作我們當前第一樁大事來辦。消業障最殊勝的方法就是念佛,古人給我們講,念經不如念咒,念咒不如念佛。咒比經的功德殊勝,佛比咒的功德又要殊勝,尤其這一句阿彌陀佛,無所不包。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、一切法門,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有法門,都不出這一句佛號。所以曉得這一句佛號的功德多麼大。底下說:

  【謂劫火中不合有有情。】

  火裡面不能有任何生物可以生存的。

  【逢佛豈得有聞法。今既得其見聞者。即難中非難也。】

  火裡面不能有生物,這是凡夫知見,不知道如來境界之奧妙。所以凡夫看到是難,在佛菩薩那裡,這個難統統沒有了,統統消除了。

  【今此華嚴說。地獄畜趣尚自得聞法。得證聖果。豈況餘類凡聖者也。】

  地獄、畜生在三惡道當中是非常之難,這兩種都能超越,其餘的不必說了。

  【故云四心被廣。八難頓超也。】

  到這個地方做一個總結,說明這兩句話所含深奧的事理。

  【又大疏云。】

  《大疏》就是清涼大師《華嚴經疏鈔》,就是八十卷《華嚴經疏鈔》。《大疏》云,就是清涼大師所講的。因為這個文是宗密法師寫的,宗密是清涼的學生,就是他老師作的。

  【見聞為種。八難超十地之階。刊定記云。若乃具金剛種。雖八難而聞經。皆同此也。】

  這個地方講的『見聞』,是專指圓教一乘。圓教一乘的經論不多,像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無量壽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,這都是屬於圓教一乘。有機會能見到、能聽到,阿賴耶識裡面,所謂種下了金剛種子,這個種子非常之可貴。遇到緣,縱然他果報在『八難』,也能夠『超十地之階』,這個話說得真正不可思議。因為《無量壽經》、《彌陀經》,《彌陀經要解》上講的,蕅益大師說的,《彌陀經』是什麼?他說是「華嚴奧藏,法華祕髓」。是蕅益大師說的。這個意思就是說,你要問《彌陀經》是什麼?它是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的精髓。如果要不從這一方面來觀察,這句話很難懂。八難,超就超!怎麼可以超十地之階?十地是十地菩薩,十地上面是等覺。超十地之階,換句話說,從地獄一下到等覺菩薩,哪有這個道理!我們在淨宗法門看到這個事實,你不往生則已,你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經上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,經裡頭決定沒有妄語。尤其是黃念祖老居士一再提醒我們,《無量壽經》是淨宗第一經。古德有做比較,古德有比較。他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論,要做一個整體的比較,《華嚴》最勝,這把其他一切經都比下去了,《華嚴》第一。《華嚴經》再跟《無量壽經》比較,那《無量壽經》第一,把《華嚴》比下去了。這是古德所說的,唐朝時候的大德們所講的。跟明朝蕅益大師的見解不謀而合。蕅益大師看這個小本《彌陀經》,「華嚴奧藏,法華祕髓」,這就把這兩部經比下去了。

  《無量壽經》裡頭,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皆是阿鞞跋致,阿鞞跋致是圓證三不退的菩薩。圓證三不退是什麼地位?那就是此地講,超十地之階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諸位要曉得,你是什麼身分?等覺菩薩的身分。因為你不是等覺菩薩的身分,你怎麼可以天天跟文殊、普賢、觀音、彌勒把手同行?手牽著手在一塊遊戲,那是地位平等;不平等,不可以,做不到的。這是西方極樂世界不思議之處。可是我們去的是什麼身分?我們是帶業往生的。在品位上來講,真的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居然跟他們就能夠在一起,這就是「八難超十地之階」。

 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叫橫超三界。我們超三界,橫超。那一邊,橫生四土。他那個地方,西方極樂世界跟別的諸佛世界不同。因為每一尊佛都有四土,它四土是當中是有隔的,有間隔的,它並不在一起。凡聖同居土絕對不是方便有餘土,方便有餘土也決定不是實報莊嚴土。你不生在同一個淨土裡頭,你決定碰不到的,不能常常在一起。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土,有,四土在一起,所以叫橫生。我們凡聖同居土的生到那兒,等於同時生方便有餘土,生實報莊嚴土,生常寂光土。為什麼?你生到那個地方,我們自己本身凡聖同居土,可是你見到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是常寂光土。你見到文殊、普賢,他是實報莊嚴土;你也見到很多那些大阿羅漢們,他們是方便有餘土。四土裡面大眾俱會在一堂,這不可思議!所以這是蕅益大師、蓮池大師都說,這是千經萬論裡面沒有的,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所無的,沒有這個事情,盡虛空遍法界,唯獨西方極樂世界這麼特別。

  譬如說《華嚴經》,《華嚴》就沒有這麼特別,《華嚴經》這個當機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如果不是圓教初住以上的,這《華嚴》門進不去,得不到這個受用。西方極樂世界,如來果地上的受用,我們一到那裡去,同時都得到了。所以蕅益大師講,西方極樂世界很特別,你說他是菩薩,他是凡夫,他煩惱沒有斷;你說他是凡夫,他跟等覺菩薩在一起,所以說,你說他什麼都不是,這樣一個奇妙、特別的世界。我們人人都有機會往生、都有機會去。這是要記取、要認真、要努力。

  現在我們知道這個世界災難太多,一年比一年多。有錢的、有能力的,都想方法找一個好的地方去移民。這個世界哪個地方安全?哪個地方好?我告訴諸位,沒有一個地方安全,沒有一個地方好。真正好地方,西方極樂世界。移民,應當往西方極樂世界移民,這才是最聰明、最正確的。而且往這裡去移民,一點困難都沒有。真的大難來了,說去就可以去,這是真實的事情。但是同修們,如果有這樣的智慧,有這樣的眼光,想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,現在就要做準備。你愈有充分的準備,往生愈有把握。這個準備,一定要依教奉行,把經典裡面的教訓,我們要記住,我們要認真做到。對於這個世間不要留戀,這個世間太苦了,不值得留戀。

  下面講《刊定記》云:『若乃具金剛種』,這個金剛種,就是得聞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淨土法門,這個經論、佛的名號,這就是金剛種。『雖八難而聞經』,雖然他果報在八難,他還有機會聽到這個法門,『皆同此也』。

  【如出現品云。譬如丈夫。食少金剛。終竟不消。要穿其身。出在於外。何以故。金剛不與肉身雜穢而同止故。若於如來所種少善根。亦復如是。要穿一切有為諸行煩惱身過。到於無為究竟智處。何以故。此少善根不與有為諸行煩惱而共住故。此少善根性究竟故。此說稱性而修少善法也。】

  這一段文不難懂。首先,用一個比喻來講。『金剛』,這個吃下去之後,它不會消化的,永遠不會消化,必定存在。佛用這個比喻,我們聽一聲阿彌陀佛,見到佛像,阿彌陀佛的像,或者見到《阿彌陀經》,乃至於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,這種一乘了義的大經,這都是金剛種子。這一生雖然見到、聞到,因為不解其義,沒有認真修持,還是要輪迴、要墮落,隨業受報。就好像那個金剛種子吃了之後,不消化,那胃裡不管怎麼樣變化,它不變化,它不隨我們肉身這個消化系統而變化。這佛的種子,金剛種子,也不會隨我們在六道輪迴果報的變化,它也不隨這個變化,這個種子永遠存在。到哪一天遇到緣,你內心裡頭有這個種子,外面一有這個機緣,因緣一相應,必然能夠接受、能夠理解、能夠依教奉行,那證果就不難。由此可知,我們的金剛種子是無量劫以前所種的,這一生遇到緣,這個緣特別的殊勝。

  夏蓮居老居士把《無量壽經》重新會集,給了我們。夏老居士是什麼樣的人?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做一個簡單的介紹,我們不敢講。講了怎麼樣?嚇人聽聞,怕人家不相信,生起毀謗之心。略略透一點消息,夏老居士如果不是阿彌陀佛、本師釋迦牟尼佛再來,必定也是觀音、勢至之流,絕對不是普通人。所以夏老居士詳細的傳記,黃念祖老居士一直到今天不敢公開。我向他提過幾次,希望我們印經書能把他印上去,他說機緣不成熟。實在是我們這一代的眾生有福,《無量壽經》傳到中國來,一千九百多年,是漢朝早期傳來的。由於經本翻譯不夠圓滿,讀誦不便,一直到近代,佛菩薩重來,把它做一個整理,使這個盡善盡美的經本,真正是如來出世第一經。尤其連《法滅盡經》裡面都講得很清楚,將來整個佛法滅盡了,這個經典還留世間一百年。你想想看,這個經典多麼的珍貴,我們今天實在是有很大的福報,遇到這個經典,歡喜信受,讚歎弘揚。

  這種因緣之殊勝,如果要用經典來所說的話,「唯佛與佛方能究竟」。凡夫,乃至於一切菩薩,對於我們的因緣,也不能完全看透。你就曉得,我們過去生中,金剛種子種得多麼之深,在這一生當中現行。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這段寶貴的光陰,在這一生當中,決定取得彌陀淨土,這是一成一切成就的。蓮池大師的話,「但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」,見到阿彌陀佛,無量無邊的法門一時通達。

  所以我今天勸許多的同修,叫他把其他的一些經論、法門統統放下。為什麼?專攻。我絕對不是說,那些法門不好,不要了;不是的,我都要,我統統都要。我有我要的方法,我見了阿彌陀佛,那些東西我統統都得到了。我見不到阿彌陀佛,我學一輩子也學不通,一個法門也學不會。所以這個地方有個訣竅,有個巧法子決定見彌陀。然後不要說我們這個世間三藏十二分教太少了。龍樹菩薩在龍宮裡看到的《華嚴經》,比我們這個多得太多了,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,一四天下微塵品。這不見阿彌陀佛,這樣大的法寶,沒有法子通達,所以一定要珍惜這一段寶貴的因緣。這段經文,也就是勉勵我們,告訴我們這個事實,這是稱性而修。雖然是很少一點善法,但是它是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,這就是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。

  好,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