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三皈傳授  悟道法師主講  (第五集)  2011/11/12-24  澳洲隨喜居  檔名:WD16-004-0005

  網路前的同學,大家晚上好,阿彌陀佛。首先簡單答覆一下同學留言的問題。有同學講到這次在網路皈依,以及講解三皈依,沒有聽得詳細、聽得清楚,希望能夠重複再聽,這個態度非常的好。三皈依沒有了解明白,就得不到三皈依的功德利益,所以務必要聽明白,了解清楚。知道三皈它真實的意義,知道從哪裡回歸,回歸之後我們要依靠什麼,這個非常重要。在網路上,三皈依會放在網站,請我們同學留意佛陀教育網路學院,還有我們華藏淨宗弘化網,這個都會放上去。如果有些同學不知道,大家可以轉告。

  另外有同學沒有聽到《常禮舉要》,《常禮舉要》這次是測試在錄的,因此沒有現場留下錄影。如果我們同學需要,我們可以再找時間來講一次,把李老師他講的再複講一遍,放在網站上面提供給同學大家一起來學習,這個要另外再安排時間。

  好,今天我們接著看三皈第十段:「所歸依境通三世」。我們所皈依的境界,境就是境界,通三世,這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三皈依它是通三世的,所謂三世十方。

  下面《業疏》裡面有一段話,我們把它念一念:「《業疏》云」,業就是業障的業,《疏鈔》的疏,《業疏》這本書裡面講,「論云」,下面接著講「通歸三世佛(所歸之境寬),同法身故。不獨歸釋迦(所歸之境狹),以是(區)別。(若歸一境,餘則無心),不名歸也。」

  這段話的意思,《業疏》裡面舉出論典裡面說的「通歸三世佛」,我們三皈依,譬如說皈依佛,我們現前這個階段是本師釋迦牟尼佛,我們皈依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。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現在這個階段的佛,叫現在佛,還有過去佛,還有未來佛。我們現在皈依本師釋迦牟尼佛,同時也皈依過去一切諸佛。現在在我們娑婆世界這個階段,成佛的是釋迦牟尼佛,在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,東方淨琉璃世界有藥師佛。現在這個階段,十方世界也都有佛,還有未來佛。未來佛,大家都知道,當來下生彌勒尊佛,他代表未來世一切諸佛。因此皈依佛,你現前皈依一尊佛,就等於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這個境界才廣,不然就很狹窄,只皈依一尊佛,就很狹窄。實際上它是通達三世十方一切諸佛,「同法身故」,不是單獨只有皈依釋迦牟尼佛,是皈依所有一切諸佛,以釋迦牟尼佛做為一個代表,是這個意思。「(若歸一境,餘則無心),不名歸也」。如果皈依只有單一的一個境界,皈依一尊佛,其他的佛都沒有,「不名歸」,這不能叫做皈。所以皈應該是皈依三世十方一切諸佛,我們皈依一尊佛,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統統皈依了。所以,這是「所皈依境通三世」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第十一段。「拾壹、如何才得三歸」,這個是很重要。我們皈依,大家都希望得到三皈依,也就是得到三皈依真實的功德利益。現在很多人皈依,到底他有沒有得到三皈依?這個也就不知道了。很多人舉行個皈依儀式,皈依的意義都不明瞭,他也沒有再進一步去了解,到底他有沒有得到三皈依?這個就不可靠了。所以這一大段給我們說明如何,要怎麼樣才能得到三皈依。

  下面跟我們講:「無論出家在家之人,若受三歸時,要注意以下幾點:一、要注意歸依三寶是何意義。」這一條是最重要。對於三寶都不認識,不知道三寶是什麼意思,只是跟著人家舉行個皈依的儀式,這個不能得三皈依。因此我們淨老和尚也講了一本《三皈傳授》的書,一再強調大家一定要知道三皈依它的意義。這個傳授三皈的出家法師,就有責任跟義務跟大家說明。如果幫人家授三皈依,沒有把三皈正確的意義為大家說明,這就有過失,傳授三皈的法師就有過失,沒有盡到責任義務。這是第一個,要接受三皈的人,必定要聽清楚、聽明白;傳授三皈的人要講清楚、說明白,這樣才能真正得到三皈。這是第一點,非常重要。

  「二、當受三歸時,師父所說的話要十分明白。不得三歸者:師父所講的話,全是文言不能了解。隔離太遠,聽不明白。雖能聽到大致了解,其中尚有一二懷疑之處。」正當在受三皈依的時候,傳授三皈依這個師父所說的話要聽得十分明白,這是弘一大師在《演講錄》講的話,這裡是節錄的。師父所說的話要十分明白,這個話是雙關語,雙關語就是兩方面的,第一個就是幫人家傳授三皈這個師父講的話,要講得十分明白,也就是說你要講清楚、說明白;去受三皈依的人,要把師父講的話,要聽清楚、聽明白,這是兩方面的。所以這個地方是根據弘一大師的《演講錄》,弘一大師講三皈依節錄的話,它是雙關語。

  「不得三歸者」,就是說你去跟人家受三皈的儀式,但是實際上他沒有得到三皈。原因就是下面這幾點:「師父所講的話,全是文言不能了解」,講得太深了,一般人他聽不懂。所以傳授三皈的法師應當把文言再加以白話的解釋,讓受皈依的人他能夠真正的明瞭,三寶到底是什麼意思,要從哪裡回歸?回歸之後,依靠什麼?聽不清楚,聽不明白,那什麼都落空了。

  第二個,「隔離太遠,聽不明白」。師父是講清楚、說明白,但是人多,距離太遠,沒聽到。在弘一大師那個時代,民國初年,擴音器的設備沒有現在這麼發達,往往人很多,有的站在很後面,前面講的話,真的,後面的人他聽不到;聽不到,他也不知道在講什麼,也就得不到三皈的利益。現在有這些擴音器的設備,我們現在還可以利用這些科技的工具,把他錄像,像我們淨老和尚講的三皈傳授錄像,有錄音帶、CD、DVD、光碟這一類的,在網路、衛星電視會看到,現在就很方便。如果你現場沒聽清楚,我們再送你光碟,帶回家去重複的看,務必要把它了解清楚,再加上書,兩方面,大家一定要了解,真正明瞭之後,才能得三皈依。所以皈依不是儀式舉行完就沒事了,要真正去了解、去認識、去落實。

  第三方面,就是「雖能聽到大致了解,其中尚有一二懷疑之處」。就是說大致上明白,但是還有些地方有懷疑,這樣也不能得三皈。所以務必要全部的了解清楚。現在不得三皈的人就很多,我們看到佛門裡面皈依的人有多少,真正懂得三皈意義的人有幾個?你去調查一下,沒幾個;有的甚至把皈依三寶的意思搞錯了,這個也大有人在。這個傳授三皈的法師,他就有責任。所以這個不能不明白,一定要明白,才能得三皈依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這個文,下面是舉出:「《善生經五戒品》云」,在《善生經》這部經裡面講到五戒品有一段經文,「得歸依者:信因。信果。信有得道(佛教門中可得道果)。信心不可敗,親近三寶,受善友教。」這是在《善生經》這部經裡面講五戒品,要受五戒之前,必定要先受三皈依,這個我們前面也講過,有五種戒都要三皈依,包括大乘菩薩戒。

  《善生經五戒品》裡面給我們講,「得歸依者」,這個者就是人的意思,得到皈依的人。下面幾個條件:第一個是「信因」;第二是「信果」,也就是什麼?相信因果。這在因果教育裡面講是非常重要,如果一個人他不相信因果,他也沒辦法學佛,佛法是因果教育,講因果的。在宇宙之間,萬事萬物,每一樁事情、每一樁事物都離不開因果。一個前因,一個後果,所有的結果都有它的因素。我們要正確的認識因果,這是重點!不能錯認因果,要正確的認識。怎麼正確認識?依三寶。依三寶,你就能正確的認識因果,因果事理你就能正確的認識。如果你不依三寶,有很多外道他也講因果,但是講的因果,有的是講不圓滿,有的是講錯了、有偏差。像古印度九十五種外道他們也講因果,但是不對,錯解了,錯誤的理解,解決不了問題。要真正解決問題,必須要先認識正確的因果。因果正確的認識之後,你修什麼因,你就得什麼果,譬如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講的,財布施是因,得財富是果報;法布施是因,得聰明智慧是果報;無畏布施是因,得健康長壽是果報。佛在經上跟我們講這個因果是正確的。我們依佛講的,依三寶所教的原理原則,那就不會錯了。

  所以現在世間一般人都追求名利、追求財富,但是不知道得財富是果報、是結果,只是想要得到這個果,但是把得到這個果報的修因看錯了,也就是說理論方法不對。因此求之有道,得之有命,你命中有的,你一定可以得到;命中沒有,你怎麼求,你用什麼方法,你頭腦再好,你都求不到。為什麼?他不認識得財富正確的修因,他不知道。如果知道的話,人人都可以發財。所以很多有名的經濟學教授,他都教人家發財,他教別人,別人真發財了。但就是他自己沒有發財,難道他不想發財嗎?當然他也想發財。但就是他發不了,但是他可以教別人發財,為什麼?別人他命中有財庫,他沒有。他為什麼沒有?過去生沒有修財布施,這一生就沒有這個果報。過去世財布施修得多,這一生得的財富就多;過去世修的財布施少,這一生得的財富就少;過去生都沒有修財布施,這一生是窮光蛋,得不到財富,這個是正確的因果。我們舉出一個例子,其他各方面可以以此類推,都有它的因果,你不依三寶來學習,往往都是會有偏差、錯誤的。

  信因。信果。「信有得道(佛教門中可得道果)」,要相信!有人真的依照佛的教導,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來修學,他真得道果了,他真得解脫了,超越六道生死輪迴,我們要相信真的,這是事實。「信心不可敗,親近三寶,受善友教」。信心不可敗,就是不可以退轉,不可以喪失信心;要常常親近三寶,不要把三寶給忘記了;接受善友的教導,善友就是善知識,我們一般講好的老師、善友的教導,我們這樣就能得三皈依。

  下面講:「又正受授之時,即於『皈依佛』、『皈依法』、『皈依僧』三說之處,此最要緊,應十分注意,乃可得三皈依。」這又跟我們補充說明,這也是弘一大師在《演講錄》講的話,就是我們正當在接受三皈依的時候,傳授三皈的法師,教我們念「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」,這個三說(三遍),這個地方是最要緊的,念這個的時候要全心專注,「應十分注意」,心裡不能想其他的事情,想東想西,心不在焉,這個不能得三皈。這個時候應該很專注來念來聽,這樣才能得到三皈,這個非常重要。所以十一大段給我們講,「如何才得三歸」,這個非常重要。

  下面我們接著看十二大段。十二大段是「受三歸依功德果報」,這個大家都希望得到的。

  「一、功德。《法門名義集》云」,在《法門名義集》這本書裡面有講,「煩惱魔『是生死因』,陰魔死魔『此二是生死果』。天魔『是生死緣』。此四種能障解脫,故名為魔。」這是給我們說明受三皈依的功德果報,有什麼樣的功德果報。

  首先給我們說「煩惱魔是生死因」,我們凡夫為什麼會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,就是因為有煩惱。煩惱是因,六道生死輪迴是果報。把這個原因找出來,再把造成生死的原因排除,那就沒有生死的果報,主要是煩惱。「陰魔死魔此二是生死果」,陰魔跟死魔,五陰魔跟死魔,這是生死的果報。「天魔是生死緣」,天魔是外在這些因素,它做增上緣,幫助我們增長煩惱,不斷的在六道裡面受五陰魔死魔的折磨,這是一個緣,生死的緣。「此四種能障解脫,故名為魔」。這四種魔障礙我們得到解脫,所以把他稱為魔,就是折磨我們不能解脫。這是《法門名義集》裡面講的四魔。

  下面講:「《智論》云」,《智論》就是《大智度論》,裡面也有一段話說,這個是論文。「梵語魔羅,秦言奪命。論云:唯死魔實能奪命,餘者能為奪因,亦能奪智慧命故。又四皆惱害,不能自由,故名為魔也,又三歸功用,破三邪(邪師、邪法、邪眾),接三乘出三有(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)。」

  這是舉出《大智度論》的論文,給我們說明,梵語叫魔羅,我們中國古人使用語言文字喜歡簡單,簡要詳明,所以把它簡稱為魔。翻成中文,秦言就是中文的意思,魔羅的意思,從梵文翻成中文的意思叫奪命,奪取人的生命。所以《論云》,《大智度論》裡面講,「唯死魔實能奪命,餘者能為奪因,亦能奪智慧命故」。人一死,這個命就沒了,這是死魔,奪取我們的生命;其他煩惱魔、陰魔、天魔奪因,也能奪取我們的法身智慧,這個叫慧命,奪取我們的慧命。死魔以外的,煩惱魔、陰魔、天魔奪取我們的法身慧命。

  「又四皆惱害,不能自由,故名為魔也」。煩惱魔、五陰魔、死魔、天魔,這四種都惱害一切眾生,使一切眾生得不到自由、得不到解脫,故名為魔也,所以把它稱為魔。「又三歸功用,破三邪」,三皈的功能、作用就是破除三邪,邪就是偏差的意思、錯誤的意思;「邪師、邪法、邪眾」,邪師他是不正確的,他所傳授的理論方法也是偏差、錯誤的,叫邪法。偏差錯誤的老師,所教的理論方法也是偏差錯誤,叫邪法;跟著他學的這些大眾,也學錯了,叫邪眾。三皈依就破這三邪,破邪師、破邪法、破邪眾。在我們現在這個世界,邪師、邪法、邪眾就太多了。所以佛在《楞嚴經》上講,「末法時期,邪師說法如恆河沙」。印度有一條恆河,那個沙很多。現在我們末法時期,這個世界上,邪師說法,度很多邪眾,就像那條恆河的沙那麼多。這是形容比喻很多很多,多得沒有辦法去計算。很多邪師,不止一個,種類太多了,都是偏差錯誤的。所以你三皈依,就能破除這三邪。

  「接三乘出三有」。接三乘:聲聞乘、緣覺乘、菩薩乘。出離三有,有就是有煩惱、有生死、有輪迴,欲界有、色界有、無色界有;這個簡單講,也就是出離三界六道生死輪迴,這是出三有。三皈依有這個功能,能幫助我們出離三界六道。如果你不三皈依,那永遠不能出離三界六道,沒辦法,任你再聰明也沒辦法,你對這個生死輪迴是一點辦法都沒有,為什麼?他的認知都是偏差錯誤的。

  下面引《灌頂經》講:「《灌頂經》云:『受三歸者,有三十六位護歸善神,日夜保護一切吉祥。』」這個我們也常常聽到,我們接受三皈依,就有三十六位護法神保護接受三皈依的人。你看,這個多殊勝!我們能得到一個護法神來保護就非常好了,現在有三十六位,而且是日夜保護,也就是說時時刻刻在保護你,讓你一切平安吉祥,這是《灌頂經》裡面的經文,你真正受三皈依的人。但是你要聽明白,你真正明白三皈的意義,真正能夠落實三皈,才能得到三十六位護法神保護;如果只有形式,還是得不到。

  下面:「《希有經校量三歸功德》云」,這是《希有經》的經文,校量三皈依的功德,裡面有經文講「教四天下及六欲天,一切眾生得阿羅漢果,不如三歸功德多。」這是《希有經》,它校量就是比較,比較三皈的功德。

  這段經文講,你教四天下及六欲天,一切眾生得阿羅漢果,這個不得了,四天下就是我們南贍部洲、北俱盧洲、東勝身洲、西牛貨洲,這四大部洲。這在我們人道裡面,有這四大部洲。我們現在住在這個地球是南贍部洲當中的一個星球。一個部洲的眾生就多得不得了,何況四天下,四大部洲!以及六欲天,從四王天、忉利天、夜摩天、兜率陀天、化樂天、他化自在天,這叫欲界六乘天。也就是天人兩道,教這裡面的眾生統統得阿羅漢果,教他們都得阿羅漢果,不如有人真正落實三皈依的功德多。三皈的功德為什麼這麼殊勝?我們想一想,也不難明瞭。我們前面講過,你要入佛門,必定先受三皈依;要受戒,要受三皈依。修任何法門,都離不開三皈依,為什麼?三皈依是學佛的總指導原則。你離開這個總的指導原則,你修什麼法門都不得成就,因此三皈的功德就不可思議。所以有這麼一個校量。

  下面又舉出:「《業疏》云:『受三歸者,但得法被身為佛弟子,無戒可持。』」《業疏》這本書裡面有一段話又講到,接受三皈依的人,但得法被身為佛弟子,法就是什麼?佛法僧三寶;無戒可持,因為三皈不是戒,它是皈依。皈是回歸,依是依靠,依靠三寶。以前不知道回歸,依靠三寶,都是皈什麼?皈依外道天神。

  譬如現在我們舉出這些邪師,當然這個是錯誤的。但是現在世間人普遍認同的科學家、哲學家,現在人都是皈依科學家,相信科學,也就是說他皈依科學家,他是皈依科學家的。但是皈依科學家,還是不能了生死,對宇宙人生事實真相還是不能徹底明瞭。像現在這個大災難來了,科學家他也沒辦法化解,因為他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世界性災難,不知道。因此我們去皈依科學家,解決不了問題。災難來了,科學家沒有辦法告訴我們,化解災難具體的理論方法。只有三寶它可以告訴我們具體化解災難的理論方法,這個因果事理都給我們說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教我們怎麼去化解災難,這樣才能解決問題。所以受三皈,「但得法被身為佛弟子,無戒可持」,他是接受三皈依,這不是戒。但是所有的戒,都要建立在三皈的基礎上,才能得戒。也就是說這個三皈依,它出生一切功德,也可以這麼說。

  下面講,「受三歸法降伏四魔:得無生忍,煩惱永斷。得法身,則不得色身。無色身,則無死。無三魔,則波旬,自不得便。」你真正接受三皈依法,就可以降伏四魔。這真正要落實三皈依,如理如法去修學,就能降伏四魔。

  第一個降伏煩惱魔,得無生法忍,煩惱永遠就斷了,就沒有了。第二個,你得到法身,就不會被死魔折磨,「得法身,則不得色身」。我們現在只認這個色身是我,把自己原來的法身忘記了,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,所以冤枉受生死的痛苦。得到法身,所謂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,我們具足法身,本來就具足法身,現在還是法身。但是現在迷了,不知道,只認這個色身是我,其他都不是,是這樣的原因,受死魔這種折磨。如果沒有這個色身,哪有死魔?所以下面講,「無色身,則無死」。所以小乘須陀洹果,大乘圓教初信位菩薩,第一個就破身見,身就是這個身體,我們凡夫都執著這個身體是我,實際上這個身體是我所有,不是我,把它認為我,是錯誤的。你沒有這個色身,就沒有死。人為什麼有死有生?是因為這個身體而來的。這個身體出生,生了;生,他必定有死,時間到了,身體壞了,不能用了,他就死了。是因為有這個身體才有生死,如果沒有這個色身,哪來的生死?就沒有了。為什麼有這個色身?有煩惱。「無三魔,則波旬,自不得便」。沒有煩惱魔、沒有五陰魔、沒有死魔,外面的天魔一點辦法也沒有。前面三種魔是我們自己本身的,本身沒有魔,外面的魔不起作用,不得其便,不起作用。所以,天魔能夠起作用,一定是我們自己本身的魔,內魔跟外魔相勾結,才起作用。如果內心沒有魔,外面的魔再厲害,對你也無可奈何。所以無三魔,則波旬,自不得便,自然他就不得其便,他沒有辦法去影響你,沒有辦法去干擾你。

  下面接著講,「故降:欲、身、死、天」,欲魔、身魔、死魔、天魔,「亦名煩惱,,亦名五陰,(死)即無常因緣魔,(天)如大自在天等」,大自在天就是六欲天,降伏這些魔。

  「《稀有校量功德經》云:『假使滿三千大千世界中,諸佛如來,譬如竹葦甘蔗稻麻,彼等諸佛世尊至真等正覺,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二萬歲中,常以一切娛樂之具,衣服飲食床臥湯藥,種種奉施,乃至滅度之後,收其舍利起七寶塔,一一寶塔皆以香華伎樂繒蓋幢幡香燭油燈,種種所須,悉皆供養,實得無量無邊不可算不可數福德之聚。』佛言:『阿難!猶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,以淳淨心作如是言:我今歸依佛、歸依法、歸依僧。所得功德勝前福德,百倍千倍萬倍,不可算數,譬喻言辭所不能知及。』」這個是舉出《稀有校量功德經》的一段經文。

  「假使滿三千大千世界中,諸佛如來,譬如竹葦甘蔗稻麻,彼等諸佛世尊至真等正覺,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二萬歲中」,二萬歲就是人命到了二萬歲,這很長的時間;「常以一切娛樂之具,衣服飲食床臥湯藥,種種奉施」,就是物質上的供養,供養諸佛如來,二萬歲。「乃至滅度之後」,佛在世,供養二萬歲,生活上的用具,種種供養二萬歲,一直到佛滅度,佛滅度就有留下舍利,舍利再給它起個七寶塔,「一一寶塔皆以香華伎樂繒蓋幢幡香燭油燈,種種所須,悉皆供養」。佛在世,供養;佛滅度,供養舍利。這個實在能夠得到無量無邊不可算不可數福德之聚。這個地方,經文我們要看清楚,「無量無邊不可算不可數福德之聚」,是得到福德,我們一般講福報,什麼福報?人天福報。在六道裡面,得到福報太多太多了,無法去計算,這叫福德之聚。

  「佛言:阿難!猶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,以淳淨心作如是言:我今歸依佛、歸依法、歸依僧。所得功德勝前福德,百倍千倍萬倍,不可算數,譬喻言辭所不能知及」。這一段,我們要注意經文關鍵的字眼,這個地方講功德,前面講福德。善男子善女人以淳淨心來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皈依三寶,這是得到功德。功德勝過前面那些福德,百倍千倍萬倍,甚至譬喻都沒有辦法去相比。關鍵在哪裡?一個功德,一個福德。功德它可以幫助我們了生死、出三界,成佛道,福德不行。福德可以幫助我們在六道裡面的人天兩道享受福報。這個就像梁武帝問達摩祖師,他說我蓋了四百八十座的寺院,供養幾十萬的僧眾,功德大不大?達摩祖師給他回答,並無功德。他說你那個並沒有功德,所以梁武帝也就不護持達摩祖師。達摩祖師講了一句真話,他不護持他,所以他到河南嵩山少林寺,面壁九年,等到一個慧可傳他的法,傳完他就走了。如果當時梁武帝問達摩祖師說,我建寺安僧,做這麼大的護法,福德大不大?達摩祖師一定給他回答,很大很大,很多很多。所以一個福德,一個功德,關鍵在這個地方。真正受三皈依是功德,你供養佛、供養舍利,你不知道三皈,只能得福德,不能得功德;知道三皈,就變成功德,就不一樣。功德可以幫助我們超越六道生死輪迴,圓成佛道。

  「二、果報。1、受三歸免墮惡道。《增一阿含經》云:『有忉利天子五衰相現,當生豬中,愁憂之聲,聞於天帝,天帝聞之喚來告曰:汝可三歸,即時如教,便免生豬。三自歸已,生長者家,還得出家,成於無學。』佛為說偈云:『諸有歸命佛,不墮三惡道,盡漏處人天,便當至涅槃。』」

  這是《阿含經》裡面一段經文,「有忉利天子五衰相現」,這個五衰相現,六欲天人都有五衰相現,第一個衣服髒了;第二個天人頭上都戴花,花枯萎了;第三,腋下流汗;第四,身體臭穢,平常天人身體是很香的;第五,不樂本座,他原來坐的位子,他坐不住。這就是五衰相,這是他的壽命快到了。這個天子壽命到了,直接墮到畜生道當豬,天子有神通,知道自己將來死了之後,去當豬,很悲傷。天帝聽到之後,就教他三皈依。忉利天子就接受三皈依,後來死了,他就沒有墮到豬胎裡面。三皈依受了之後,他就出生到一個長者家,後來出家,成於無學,就是證阿羅漢。所以佛就說了一偈,「諸有歸命佛,不墮三惡道,盡漏處人天,便當至涅槃」。這是三皈依的功德。

  「2、受三歸得護持。《嗟襪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》」,這是一部受三皈依,也是一個天子,避免墮落三惡道的經,「誠心歸命佛,彼人當所得,若晝若夜中,佛心常憶念。誠心歸命法,彼人當所得,若晝若夜中,法力常加持。誠心歸命僧,彼人當所得,若晝若夜中,僧威常覆護。」這是受三皈依得到三寶的護持。

  「3、受三歸得解脫。《法句譬喻經》」,這是小乘經。《譬喻經》裡面講:「昔者天帝釋五德離身,自知命終當生陶家受驢胎。愁憂自念,三界之中濟人苦厄唯有佛!馳往佛所,稽首伏地,至心歸命佛、法、僧眾。未起之間其命忽終,便入驢母胎中。時驢走,破壞坏器,其主打之,尋時傷胎,其神即還入故身中,五德還備,復為天帝。佛讚善哉!殞命之際,歸命三尊,罪對已畢,不更勤苦。佛為說偈,令帝釋聞之。達罪福之變,解興衰之本,遵寂滅之行,得須陀洹道。」

  這也是一個天人,《法句經》裡面的。這個天人壽命終了,要受驢胎,墮到畜生道去。在命終的時候皈依三寶,剛剛皈依三寶,忽然他命就終了,就死了,墮到驢胎。這隻母驢去破壞坏器,被主人打死,傷到肚子裡面小驢,小驢死了,他的神識又上生到天道,又恢復天帝的身分。所以佛就讚歎,生命快結束之時,歸命三尊,就恢復他天帝身分。佛再為他說偈,讓這個帝釋聽經聞法,知道罪福當中的變化,了解興衰的根本,也就是了解這些因果、事理;遵寂滅之行,寂滅之行就是修出世法,像四聖諦、十二因緣,這是出世法,得須陀洹道,證須陀洹果。這是說三皈依它的殊勝,不墮惡道,而且還能幫助我們得道果。

  今天時間到了,下面還有十三、十四、十五,還有三段,明天還有一天,我們可以把這個講完,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。有同修問我們香港做法會,有直播,在網路能不能下載?這些都可以,我們都沒有版權,這個都可以下載,歡迎大家多多利用,也可以轉告其他的人。我們這個直播的情況,還請諸位同修多多跟我們保持連繫,我們不斷來改進,謝謝大家。祝大家法喜充滿,福慧增長,阿彌陀佛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