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 (第二十一集)  2001/10/3  台灣台視攝影棚  檔名:15-014-0021

  諸位觀眾,大家好!請掀開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記》第五十四面,從經文看起。

  【寧持萬石弩自射身。不可惡意向之。佛言。阿難。自射身為痛不。阿難言。甚痛甚痛。世尊。佛言。人持惡意。向道德人。其善師者。痛劇弩射身也。】

  這一段是世尊用比喻說,說明人有惡意向老師以及善人,經文不難懂。「弩」是古時候弓箭能夠同時發射很多枝箭的這種弓,稱為弩弓,像我們現在兵器裡面的機關槍一樣,同時可以發射好幾枝箭,佛用這個做比喻。「萬石」是講這個弓的力量強,力強它就能射得遠,而且同時能夠發好幾枝的箭。佛用這個做比喻,寧願我們以『萬石弩自射身』,我也不願惡意向道德之人、向善師。為什麼?「萬石弩自射身」,我們的痛苦只是身命,而以惡意向道德之人、向善師,果報太可怕了。世間人對這樁事情很難理解。這些事情你說它沒有,它真有;你說它有,它又好像是無形。但是只要我們細心去觀察,這些事都在我們眼前。無論在中國、在外國,我覺得外國比我們中國更多,美國幾乎每一個城市、鄉村裡面都有鬼屋,人所周知,確確實實有科學沒有法子證明的事情。

  以前我們在舊金山,舊金山有一個居士學佛修得很不錯,我們一般人實在講比不上她,女居士甘貴穗,舊金山甘老居士的女兒。她就住在鬼屋裡,白天她在州政府工作,晚上回家。她告訴我:「大概到十一點多鐘,鬼就出現了。」她說鬼其臭無比,氣味非常難聞,先聞到這個味道,然後他就出現了。出現走到面前,樣子非常難看,要她的命,這是前世的冤家。她看到這個鬼靠近,就拼命念佛,鬼就不敢靠近,大概距離她有三、四呎這麼遠的距離;如果不念,這鬼慢慢就靠近了。拼命念,念到天快亮,這鬼就走了,天天這樣。有一些同修就勸她:「你應該搬家,你何必住這裡?」她笑笑點著頭,她說:「也好!逼著我念佛。」如果沒有這個鬼,她哪有這麼精進?所以她不願意搬家,這個鬼天天在鞭策她,勇猛精進。真有膽量!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。那個鬼跟她講:「前世是冤親債主。」大概她前世殺了他,所以這一生來討命。類似這些事情,我們聽得很多。

  由此可知,人決定不是只有這一生,只有這一生,這個事情就好辦,我們也不需要學佛了。而真相是我們每一個人有過去生,既有過去生,當然就有來生,「過去無始,未來無終」,這個事就嚴重了,這才是事實真相。所以佛在經典常常告訴我們:「六道輪迴無有出頭之日。」你哪一天才能超越六道輪迴?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!可是超越六道難,還非得超越不可,因為這個地方決定不是久居之處,我們一定要曉得。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裡面講得詳細,只要不出六道,肯定在三惡道的時間長,三善道的時間短。所以佛菩薩、古大德常說:「六道眾生,三惡道是老家,三善道是出來觀光旅遊。」這個意思明顯告訴我們,惡道受苦的時間多、時間長,這是個很恐怖的事情。

  世出世間法如果同學們要是參透了,是怎麼回事情?業因果報,參透了就是這麼回事情。中國諺語常講: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。」這個話是真的,決定不是假的。我們每天吃多少粒米、飲多少滴水都是注定的。《了凡四訓》裡面就講得很透徹,袁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命,算他每一年收入的廩米多少石,一點都不錯;如果不是前定的,孔先生怎麼能算得出來?怎麼能算得那麼準確?我們知道,了凡先生命中福祿是有一定的,我們自己每個人也不例外,也是一定的。但是命運是可以改變的,不是不能改的。改命不能找算命先生,你找那些人幫你改命,那你上當,你被欺騙了。改命是斷惡行善,你的命就會改變了。

  了凡先生想改他的命運,首先許願做三千樁善事,什麼叫善事?利益社會、利益大眾的,而不是利益自己的,這是善事。他初學的時候不簡單,三千樁善事十年才完成,你就曉得做得多麼勉強!但是他的命運真的就改了,孔先生給他算的就不準了,他的信心就生起來了。他沒有遇到雲谷禪師之前,就是被孔先生算命,可以說整整二十年,他被命運轉,絲毫不能改動;雲谷禪師教了他之後,他懂得了,道理清楚了,知道斷惡修善能改造命運。第一次這三千樁善事很有效果,圓滿之後又許願做三千樁善事,他愈做愈順利,三年完成。許三千樁善事求兒子,他命中沒有兒子,果然他生了兒子。最後他在寶坻作知縣,許了個大願,做一萬樁善事,他是愈做愈有心得,愈做感應愈明顯。我們知道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,他活到七十四歲,他沒有求長壽,自自然然延年益壽。

  我們每個人都有命運,命運是怎麼來的?是自己前生造作善惡業所感得的。說實在話,命運不是上帝給你的,也不是閻羅王注定的,是自己過去造的什麼因,這一生受什麼樣的果報,業因果報絲毫不爽。這是真理,永恆不變的真理,我們要明白,要知道遵守。不但惡的事不能造,惡事傷害別人、傷害社會,這個事不能造,這些念頭都不要生,你的心才純善,行為純善。縱然過去生中造作不善,這一生全都能改得過來。無論是我們自己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,無不是果報,擴大到社會、國家、世界,也是因果報應。這個道理要懂,事實真相要了解。善的境界現前了,我們一定知道,這是善因所感的,我們希望這個善果更殊勝,那善因我們一定是更認真努力去修行。惡境界現前,我們要反省,惡的因是什麼?我們能從惡因這個地方轉過來,惡的果報才真正能夠化解。

  人與人之間,確實有恩怨,為什麼?恩怨不是一生造成的,有前生,有過去生。我們在這個世間看到一些不歡喜的人、看到討厭的人,過去生中跟他就有冤業,所以看到不順眼;過去生中跟他有善緣,你看到就生歡喜心。可是你要記住,善會變成惡,惡會變成善,變幻莫測。有這一生跟眾生結的怨,有前世跟眾生結的怨,很複雜!只有真正覺悟的人,他才能夠把過去今生的冤結化解。若不是徹底覺悟的人,他做不到;做不到你就要曉得,往後麻煩事情很多,冤冤相報,生生世世沒完沒了。佛菩薩眼目當中,跟世間人看問題,確實不一樣。世間人看問題,用現在的話來說,知其當然,不知其所以然,唯獨佛菩薩看問題看得透徹,他才能解決問題。

  前面跟諸位報告過「道德之人」、「善師者」這兩種人,對整個社會,他具有潛移默化的功德,他們的起心動念、所作所為,都是社會大眾的榜樣,好樣子。他住在這個地方,不知不覺的感化很多人。他感化的人多,感化的時間長,那個功德就大。在我們中國,諸位細細想想,孔老夫子那還得了!孔老夫子,實在講他是道德之人,他有抱負,他很想做一番為國為民的事業。周遊列國的目的就是希望求個一官半職,為人民服務。他作官、求官爵不是榮耀自己,他是為民服務。他的運不好,當時他所見的那些諸侯,就是小國的國王,沒有一個人肯用他。對他都很禮遇,熱烈的招待,不敢用他。什麼原因不敢用他?我們也能想像得到,他的才華太高,他的學生太多,萬一不聽話的時候,要搞個政變怎麼辦?當時那些諸侯都不是孔老夫子對手,孔老夫子的高明,絕對不用非常手段,他用正常手段。這些諸侯對他賞識、任命他,他做;不肯任命他,他只有離開,絕對不搞革命。你們想想夫子的心。為什麼?給後人做個榜樣。不是沒有能力,不是沒有智慧,絕不做一個不好的樣子,讓後人對於政治不滿就起來搞革命。搞革命你要曉得有多少人民受苦難,多少人遭殃?要犧牲多少生命財產?夫子不做,這是他的大德。

  實在沒有人任命他,回老家去教學。回老家那個時候大概是六十七、八歲,到這樣的年齡,他就把從政的這個念頭放棄掉,回家教學,傳道授業。他教學的時間並不很長,不過十年。你看看影響力,從他死後一直到今天。雖然中國大陸祠祀廢除了,每一個縣市的城隍廟沒有了,孔廟還在,你們就想想看孔子的大德。他這個大德是多久建立的?不過十年。十年的教化,影響到今年,共二千五百多年,還有這麼大的影響力,我們有沒有看出來?有沒有想到?他何以有這麼大的影響力?沒有一點私心,沒有一點自私自利,也沒有一點名聞利養,我們常常講的「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」他都沒有,純善純淨的心,為一切眾生,為後世眾生。

  釋迦牟尼佛亦復如是,大德!佛的寺廟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,普遍被摧毀。改革開放這幾年,中國大陸好多寺廟都建起來了,我聽說有建得富麗堂皇的,佛菩薩的德大,太大太大!像這些地方,我們看到要多想想,我們自己要怎麼作法。一生當中要做出不朽的事業,這才叫真正成就。自己做得再輝煌,死了就完了,我常講那個成績是等於零,死了就了了。這是說明「善師」跟「道德之人」他對於社會的影響。

  孔子、釋迦牟尼佛他們的影響是全世界,影響的時間是無限長。能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力,沒有別的,一片真誠!所以惡意向他們,這個罪業就重,比「萬石弩自射身」重多了。所以佛問:『阿難,自射身為痛不?』阿難答覆:「很痛很痛!」佛在後面說這句話:『人持惡意,向道德人,其善師者,痛劇弩射身也。』因為弩弓射身痛只一時、一生,阿鼻地獄是論劫數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一個大劫有成、住、壞、空四個中劫,佛講墮在阿鼻地獄受苦的眾生,我們這個世界壞了,地獄也壞了,他移到別的世界地獄裡面照樣受罪。那個世界壞了,他又移到另外一個世界地獄受罪,出來太難了!這個比喻我們要細心去體會。再看下面這一段。

  【為人弟子。不可輕慢其師。惡意向道德人。當視之如佛。不可輕嫉。見善代其歡喜。人有戒德者。感動諸天。天龍鬼神。莫不敬尊。寧投身火中。利劍割肉。慎莫嫉妒人之善。其罪不小。慎之慎之。】

  佛這些話,我們哪裡會懂?想想我們自己,天天幹這些事情,天天在造作罪業,自己不覺悟。你既然拜這個人作老師,你做他的弟子,你就不能惡意對待老師。惡意對待老師是什麼罪名?背師叛道。作子女惡意對父母,是大不孝,作學生惡意對老師,跟作子女惡意對父母,沒有兩樣。因此,我們求學,不能不慎重選擇老師,選擇之後就不能夠背叛。古禮中說,別人說我們父母之過,我們聽到了立刻要避開。他可以說,作兒女的不可以說。同樣道理,學生聽到別人說老師過失也要趕緊避開,無需要跟他爭論。古人教導我們,這裡頭有大道理在。老師有一些作法,也許我們看到不容易體會他的意思,但是他一定有道理,時間久了,恍然大悟。我們原先以為老師做得不見得是如法,過個幾年之後想想,他還真有道理,是我們年輕學淺見不到。

  在《華嚴經》裡面,我們看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裡面也有一些倒行逆施的,我們初接觸這個經典,感覺到非常驚訝。善財童子去參訪,勝熱婆羅門愚痴,甘露火王瞋恚,伐蘇蜜多女貪愛,貪瞋痴!我們不懂,人家是什麼?用貪瞋痴做佛事,度某一類的眾生,必須要利用這個做手段,我們哪裡知道?它是方法、是手段,他用這個方法一定能夠叫對方改邪歸正,斷惡修善,回頭是岸,這了不起!我們要是看到,對老師懷疑了,我們就有過失。「道德之人」、「善師」,他有智慧,他有能力,不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。

  佛在此地教導我們,對於「善師」、「道德之人」,『當視之如佛』,我們對他的敬仰,就跟敬佛沒有兩樣,不可以輕視,不可以嫉妒。『見善代其歡喜』,這是見到世間人,無論在什麼地方,無論在什麼時候,見人做善事,這個事是利益社會的、利益大眾的,我們要生歡喜心,要讚歎。為什麼?佛在底下講『人有戒德者,感動諸天,天龍鬼神,莫不敬尊』,我們輕視他,我們嫉妒他,你要曉得,天龍鬼神尊重他,天龍鬼神擁護他,這些事情都是真的。所以「戒」跟「德」這兩個字,不能不重視。

  我們學戒從哪裡學起?從十善、從五戒,從這裡下手。每一條都要真正做到,做不到,你沒有戒。你真正做到了,有得於心,有得於身,那就叫「德」。有得於心,是你的心清淨了,你的心覺悟了,你對於一切事理明瞭了,有得於心,心是開悟。有得於身,身是調身,佛的經論裡頭常說,依報隨著正報轉,我們這個身體是我們最親近的依報,你有沒有德,「德」就在你這個身看。你的相貌變了,你有德,你的體質變了,這是你的德,身心健康,清淨不染。表現在外面,不是有意的,不是做作的,自自然然合乎「孝悌忠信,禮義廉恥」,不是有意做出來的,自自然然的,這就是德。正是所謂「誠於中」自然就「形於外」,就這麼個道理,表裡一如。這樣的人在這個世間,當然感動諸天,他的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我們人不知道,天神知道,天神尊敬。『天龍鬼神』,天龍是講佛家的八部護法神,鬼神裡面包括意思就很廣很廣,鬼神尊敬你。我們曉得這個事實真相,應當認真修學,依照佛在經典上的教誨,真幹!

  底下說『寧投身火中,利劍割肉』,這是人間大苦事,我們一般人常講,人這樣死叫「慘死」,這不是好事。我們寧願受這個苦難,也不嫉妒別人之善,『慎莫嫉妒人之善』。『其罪不小,慎之慎之。』實在講這個事情,嫉妒別人的善心,嫉妒別人的善事,我們常常犯。「嫉妒」這個煩惱,給諸位說,是與生俱來,過去生中的習氣。哪一個沒有嫉妒心?你仔細觀察,一歲的小孩,還不會說話,他就有嫉妒心。兩個小孩在一起,糖給他吃,這個給多一點,那個給少一點,那個拿少一點的,你看他的表情,那個嫉妒心就顯出來了。嫉妒、驕慢都是與生俱來的煩惱,儒、佛教我們修行,把這個煩惱修正過來。儒家不要求斷,要求你要有能力控制,「傲不可長」,傲慢有,不能再增長,儒這樣教人。佛要教我們斷,傲慢、嫉妒要斷。為什麼?佛教我們的目標是超越六道輪迴,這個煩惱要是不斷,不能超越。儒家並不講超越三界六道,所以煩惱可以不要斷;如果要想超越三界六道,這個東西要斷。

  你要記住!你會有傲慢,你會有嫉妒,念佛不能往生,這是我跟大家說老實話。念佛的人很多,為什麼往生的這麼少?你還有嫉妒,還有貢高、自以為是,瞧不起別人,這就障礙你往生。不要談別的,就是這一個障礙,我們就要「慎之慎之」!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是無量劫希有難逢的一個緣分、機會,如果被自己嫉妒、貢高,把這個機會失掉了,你說多可惜!我們應該怎麼修法?普賢菩薩教得好,應當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就是前面講「見善代其歡喜」,那是隨喜功德,不要嫉妒!隨喜的功德,跟他修的功德一樣大,我們為什麼不成就自己功德?為什麼要造作罪業?這是愚痴、無知,你才會幹這個事情。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,第五十六頁「師教本分」。

  【阿難復白佛言。為人師者。為可得呵遏弟子。不從道理。以有小過。遂之成大。可無罪不。佛言。不可不可。師弟子義。義感自然。當相訊厚。視彼如己。】

  這一段給我們講老師跟學生的關係。末法時期,確確實實有這樣不善的老師,我們要是遇到了,怎麼辦?阿難在此地,代我們向世尊請教:「為人師者,可不可以呵斥弟子?」『呵遏』用現在的話來說,可不可以管教學生?老師可不可以管教學生?而管教學生是不從道理,不合道理,學生有小小的過失,就加給他很大的罪名,老師要是這樣對待學生,他有沒有罪過?我們知道,經上講的這些事情,在我們現前的社會常常聽到,這是我們感到很悲痛的事情。根本原因在哪裡?作老師的人沒有受到好的教育。我們今天講好的教育是聖賢教育,因此他對人、對學生,乃至於對父母尊長,他都不合道理。今天世界動亂的根源就在此地,這是個麻煩事情。如果我們不曉得這個世間動亂、災難的根源,我們就沒有辦法化解眼前的劫難。如果我們明白了,至少我們自己可以不遭這個災難,災難就在我們面前,我們也不會遭受這個災難。你要真正明白道理,真正了解事實真相。

  老師用這種態度對學生是錯誤的,所以『佛言:不可不可。』『師弟子義』,老師對學生之義,這個「義」用現在的話來講,就是當然的態度。師生之間,有道義,有仁義,有情義,有恩義,師徒如父子,這才真正是『義感自然』。老師把學生看作子弟,看作自己的家人,學生一定把老師看作父兄。老師的年齡大我二十歲以上的,「事之以父禮」;大我十歲的,把他當作大哥來看待,「義感自然」!我們學了就要落實。出家同修我們在一個道場修行,道場有一個法師來領導,他的地位就是師,被領導的就是弟子。好,時間到了,我們講到此地。

#